福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㈠ 福建的地理位置好吗
福建省的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度30分至28度22分,东经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福建与台湾渊源流长,关系密切,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土地: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的80%,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线总长6128公里,其中大陆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拥有厦门湾、福州湾、湄州湾、沙埕港、三都澳等众多天然良港。
气候:
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2004年平均气温15.3-21.9度,平均降雨量930-1843毫米,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士、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 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
生物资源:福建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首位。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内陆养殖面积和可作业海洋渔场面积分别约1000平方公里和12.5万平方公里。有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水资源:境内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旅游资源: 全省人文荟萃,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一大批影响日益扩大的旅游品牌,包括山与水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素有海上花园、音乐岛美誉的鼓浪屿,情系海峡西岸、凝聚世界华人的湄州妈祖朝圣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世界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福建土楼,著名的革命圣地上杭古田会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摇篮昙石山文化遗址,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宁的白水洋奇观,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漳州火山公园等旅游品牌和一大批风景名胜区。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区、苏区,闽西、闽东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当年中央苏区有10个县在福建,老区分布在62个县(市)。
人口统计:福建省2004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11万人
㈡ 关于福建的地理知识和介绍
1、位置境域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2、地形地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
3、气候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4、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
福建,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下辖9个省辖市,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
(2)福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扩展阅读:
福建的自然资源:
1、土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239.3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5.5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92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87万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33.85万公顷。
2、海洋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居全国第二;海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第一位。曲折的海岸线形成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沙湾、沙埕港等7个,重要的海港有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等。
3、森林
福建的森林覆盖率为65.95%,居全国首位。拥有1.15亿亩的森林面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的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如三明莘口格氏栲保护区、建瓯万木林保护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福建林区可分为中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东部亚热带季风雨林区。
4、矿产
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种118种,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岩、萤石、叶蜡石、石英砂、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福建
㈢ 福建地理概况有哪些
福建简称“闽”,地处祖国的东南,素有“东南山区”之称。她西负武夷山脉,东临大海巨涛,与祖国的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独特而优越。境内群山连绵,林海广袤,海岸曲折,良港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加上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美丽的自然风光,使福建成为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旅游地区。
福建是中国最早对外交往的基地和窗口之一。泉州港(刺桐港)早在宋元就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因此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目前,厦门港是福建最大的港口,厦门、福州被定为台湾同时“落地签注”的口岸,同时又是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试点口岸。
全省森林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首位。武夷山、龙岩梅花山、三明格氏拷林和龙栖山、建鸥万木林等自然保护区都保存有连片的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福建都有比较深厚的基础,另外,福建还有印度教、摩尼教、天主教、道教。
福建木偶戏颇负盛名,以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泉州“提线木偶戏”为最。
福建的饮食独具特色。以福州菜和闽南菜力代表的闽菜,是全国八人名菜之一。其中闽菜精品“佛跳墙”、“鸡汤永海蚌”等,列为国宴佳看。福建还有品类众多的地方风味小吃。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乌龙茶的伎伎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福建盛产荔枝、龙眼、批把、香蕉、柑桔等。福建一年四季有不谢之花,尤其是漳州水仙花,有“凌波仙子”之誉。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福州脱胎漆器、寿山石雕、软木画等。
福建省内群山连绵,海岸曲折,气候温和湿润,青山绿水,四季如春,加之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使福建成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武夷山是境内的名山。闽西和闽东山区分别为客家人和畲族人的聚居地,他们仍保留了不少传统风俗,民风淳朴。沿岸岛屿星罗棋布,风光绮丽,其中鼓浪屿被誉为“海上花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福建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中部。西部有武夷山脉、杉岭山脉,中部则有戴云山、洞宫山、博平岭、鷲峰山、太姥山等。
福建拥有长达三千三百多公里的海岸线,漫长的海岸线分布不少旅游景区,如以风动石驰名的东山系,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鼓浪屿,以老君岩闻名的泉州清源山,惠安系的石城,以及东北海滨区宁德、霞浦等。此外,沿岸还有不少海蚀岩洞、摩崖石刻、古寺庙。
闽西和闽东山区分别为客家族和畲族的聚居地,也是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㈣ 福建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度30分至28度22分,东经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人口3488万,现有9个设区市,下设14个县级市,45个县和26个市辖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成为历史上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为“海上丝绸之路” 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宋元时期,泉州已取代杭州、四明(今宁波)、广州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对外贸易中心,是当时世界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和中国伊斯兰教等文化胜地。明万历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多由福建出海。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与广东一道作为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及对外开放和进行综合改革实验的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福建深水海港、国际航空港和陆上铁路、公路等综合运输网络的逐步完善,未来福建仍将作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发挥重要作用。
㈤ 福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势
福建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地貌和水系自成体系,气候温暖湿润,生态内系统具有较高的容生产力。二是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水资源总量1168.7亿立方为,人均水资源3471立方米,均居全国第8位;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居华东地区首位。三是森林资源优势突出。福建是我国重点集体林区,有林地面积达764.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96%,居全国首位;活立木总蓄积量4.967亿立方米。四是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港湾资源优势突出,拥有大小港湾125个;可开发的风能、潮汐能源居全国前列。五是非金属矿在全国具有优势。一些非金属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列,开采条件好,开发利用潜力大。六是生物物种丰富,全省生物物种多样性居全国第三位。
㈥ 福建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㈦ 福建地理概况有哪些
福建简称“闽”,地处祖国的东南,素有“东南山区”之称。
她西负武夷山脉,东临大海巨涛,与祖国的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独特而优越。境内群山连绵,林海广袤,海岸曲折,良港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加上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美丽的自然风光,使福建成为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旅游地区。
福建是中国最早对外交往的基地和窗口之一。泉州港(刺桐港)早在宋元就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因此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目前,厦门港是福建最大的港口,厦门、福州被定为台湾同时“落地签注”的口岸,同时又是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试点口岸。
全省森林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首位。武夷山、龙岩梅花山、三明格氏拷林和龙栖山、建鸥万木林等自然保护区都保存有连片的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福建都有比较深厚的基础,另外,福建还有印度教、摩尼教、天主教、道教。
福建木偶戏颇负盛名,以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泉州“提线木偶戏”为最。
福建的饮食独具特色。以福州菜和闽南菜力代表的闽菜,是全国八人名菜之一。其中闽菜精品“佛跳墙”、“鸡汤永海蚌”等,列为国宴佳看。福建还有品类众多的地方风味小吃。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乌龙茶的伎伎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福建盛产荔枝、龙眼、批把、香蕉、柑桔等。
福建一年四季有不谢之花,尤其是漳州水仙花,有“凌波仙子”之誉。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福州脱胎漆器、寿山石雕、软木画等。
福建省内群山连绵,海岸曲折,气候温和湿润,青山绿水,四季如春,加之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使福建成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武夷山是境内的名山。闽西和闽东山区分别为客家人和畲族人的聚居地,他们仍保留了不少传统风俗,民风淳朴。沿岸岛屿星罗棋布,风光绮丽,其中鼓浪屿被誉为“海上花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福建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中部。
西部有武夷山脉、杉岭山脉,中部则有戴云山、洞宫山、博平岭、鷲峰山、太姥山等。
福建拥有长达三千三百多公里的海岸线,漫长的海岸线分布不少旅游景区,如以风动石驰名的东山系,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鼓浪屿,以老君岩闻名的泉州清源山,惠安系的石城,以及东北海滨区宁德、霞浦等。此外,沿岸还有不少海蚀岩洞、摩崖石刻、古寺庙。
闽西和闽东山区分别为客家族和畲族的聚居地,也是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㈧ 简述福建省的地理位置特点
福建省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㈨ 福建的地形地势特征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
(9)福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扩展阅读:
福建的自然资源:
1、土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239.3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95.5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72.92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87万公顷。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33.85万公顷。
2、河流
主要河流有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木兰溪。由于降水丰沛,全省河川年径流量达1168亿立方米(闽江水量超过黄河)。
3、森林
福建的森林覆盖率为65.95%,居全国首位。拥有1.15亿亩的森林面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
4、矿产
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发现矿种118种,主要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岩、萤石、叶蜡石、石英砂、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等。
5、植物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其中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福建
㈩ 福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福建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度30分至28度22分,东经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人口3488万,现有9个设区市,下设14个县级市,45个县和26个市辖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成为历史上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为“海上丝绸之路” 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宋元时期,泉州已取代杭州、四明(今宁波)、广州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对外贸易中心,是当时世界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和中国伊斯兰教等文化胜地。明万历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多由福建出海。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与广东一道作为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及对外开放和进行综合改革实验的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福建深水海港、国际航空港和陆上铁路、公路等综合运输网络的逐步完善,未来福建仍将作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发挥重要作用。
福建气候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年平均气温15℃-22℃,从西北向东南递升。一月5℃-13℃,七月25℃-30℃。极端最低气温-9.5℃(1961年1月18日,泰宁;1967年1月16日,屏南);极端最高气温为43.2℃(1967年7月17日,福安)。无霜期240-330天,木兰溪以南几乎全年无霜。年平均降水量800-1900毫米,沿海和岛屿偏少,西北山地较多1963年9月13日马祖降水380毫米,为本省日降水量最高记录。每年5-6月降水最多夏秋之交多台风,常有暴雨。春旱、暴雨后的洪水及台风造成的灾害需注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