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预测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
『壹』 对火山进行有效动态监测使用什么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具有资源普查和灾害监测等功能,而对自然灾害的图象处理和分析及评估预测等是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自然灾害中滑波、泥石流等主要是应用全球定位技术监测.
故选:C.
『贰』 地理信息技术被称为“3S”技术,即RS、GRS、GIS 这句话哪里错了
b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内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容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地理信息技术被称为“3s”技术,即rs、gps、gis;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特定区域事件的全过程,可以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地理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自然环境防御和监测等,还可以进行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叁』 gis有没有动态预测的能力
D 本题考查复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制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GIS系统不仅能记录地理事物,还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肆』 对湖泊面积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可采取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正确答案应该是卫星遥感技术
『伍』 具有监测功能的地理技术
具有预报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监测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具有定位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系统,只用来定位.
故选:B.
『陆』 中央气象局预测台风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RS(遥感):来监测
GPS(全球定位自系统):定位
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分析
先用GPS定位收集数据,再用GIS模拟,台风形成后用RS监测。
应该是这样。。上课听的,不知道实际是什么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柒』 为了能够实时获取弘扬的迁徙路线和停留区域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具有预报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定位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系统,用GPS系统了解和定位红腹滨鹬的迁徙路线况,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红腹滨鹬的迁徙路线.
故选:A.
『捌』 雾霾是用遥感还是用地理信息技术来 及时分析和预测的 (2014年佛山一模地理第11题)
遥感(RS)。一般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雾霾主要是通过基于遥感影像的定专量参数反演,所以用的主要是遥属感技术的。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进行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信息的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分析,不能用来监测。RS是遥感,主要是测量、记录,是遥远的感知目标物,可以监测目标物的变化。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上的所有信息转化为数据,实现网络上的流通和共享,不能监测。
『玖』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遥感复技术、地理信息系制统,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而气象局获取卫星云图是使用了遥感技术,而对卫星云图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等是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系统。监测并快速获取地面事物的影像资料,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而预报和处理图文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拾』 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球上的空间位置有关。GIS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上世纪的60年代。1962年,加拿大的Roger F. Tomlinson提出利用数字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土地利用地图数据,并建议加拿大土地调查局建立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以实现专题地图的叠加、面积量算、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等;与此同时,美国的Duane F. Marble在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利用数字计算机研制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以支持大规模城市交通研究,并提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思想。70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实用的发展期。美国、加拿大、英国、西德、瑞典和日本等国对GIS的研究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到1972年CGIS全面投入运行与使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运行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此期间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了50多个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获取和处理地质、地理、地形和水资源信息;1974年日本国土地理院开始建立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存储、处理和检索测量数据、航空像片信息、行政区划、土地利用、地形地质等信息;瑞典在中央、区域和城市三级建立了许多信息系统,如土地测量信息系统、斯德哥尔摩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等。但由于当时的GIS系统多数运行在小型机上,涉及的计算机软硬件、外部设备及GIS软件本身的价格都相当昂贵,限制了GIS的应用范围。
80年代是GIS的推广应用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价格迅速下降,特别是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与完善,使GIS的应用领域与范围不断扩大。GIS与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开始用于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如全球变化和全球监测、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评价、厄尔尼诺现象及酸雨、核扩散及核废料等(李德仁,1994);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宏观管理应用,深入到各个领域解决工程问题,如环境与资源评价、工程选址、设施管理、紧急事件响应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GENAMAP、SPANS、MAPINPO、ERDAS、Microstation等,其中ARC/INFO已经愈来愈多地为世界各国地质调查部门所采用,并在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资源与环境评价、矿产资源与矿权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90年代为GIS的用户时代,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成为了一个产业,投入使用的GIS系统,每2~3年就翻一番,GIS市场的增长也很快。目前,GIS的应用在走向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同时,己渗透到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与此同时,GIS也从单机、二维、封闭向开放、网络(包括Web GIS)、多维的方向发展。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始于80年代初。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政府行为,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实验和工程建设工作。许多部门同时展开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1994年中国GIS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中国GIS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九五期间,国家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作为重中之重的项目予以支持,1996年,为支持国产GIS软件的发展,原国家科委开始组织软件评测,并组织应用示范工程。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的促进了国产GIS软件的发展与GIS的应用。1998年,国产软件打破国外软件的垄断,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25%。同年,在抽样调查25个省市19个行业的1000多个单位中,全部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秦其明、袁胜元,2001)。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调查、评价、管理和监测,在城市的管理、规划和市政工程、行政管理与空间决策、灾害的评估与预测、地籍管理及土地利用,在交通、农业、公安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GIS的应用系统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即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