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青海的地理环境

青海的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1-21 05:52:38

1. 青海湖景区的地理环境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光照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气温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水分
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大风和沙暴
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水温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冰情
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2. 青海的地理环境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本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
青海四周相邻的省、区,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全省地形差异显著。
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
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现已对外开放的阿尼玛卿峰(即玛积雪山),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峰高6282米。
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6860米)和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约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热量水分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位居中国第二。
青海省气象灾害较多,主要为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

3.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现状
青海湖状似梨形,湖面海拔3193米,东西最长约104公里,南北最宽约62公里,周长约360公里,面积4200平方公里,现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湖水最大深度28.7米,平均深度17.6米。
青海湖处在高原山间盆地,四周为巍巍的高山所怀抱,南傍青海南山,东靠日月山,西临阿木尼尼库山,北依大通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米至5000米之间。
青海湖周围有大小河流40余条,均属内陆封闭水系,青海湖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此,其中主要河流有7条,即布哈河、巴哈乌兰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倒淌河及黑马河,其流量约占入湖总径流量的95%。其中以布哈河最大,长约300公里,是青海湖裸鲤(湟鱼)在夏初集中产卵繁殖的主要场所。全区流域年地表经流量为19.3亿立方米,年总输沙量为48.8万吨。由于湖水下降,湖面退缩,青海湖呈现出一大多小,从青海湖出来的子湖有尕海、夏日脑、海晏湾、洱海4个子湖。
青海湖的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形势,从高山到湖面分别是极高山、高山、山前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在青海湖西部和北部主要发育和分布有河漫滩、三角洲及河流堆积阶地,东北部分布有大面积沙漠化土地,湖周分布有2-3 级的湖积阶地, 这些阶地一般高出湖面2- 3m ,有的最高达50m , 湖西北部分布这湖蚀基岩阶地。
形成历史
构成保护区主体的青海湖形成于大约距今21万年前,为一新构造的断陷湖,在更早2亿年前,这里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称为特底斯古海。青海湖形成是更新世以来最强烈的一次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即湖体洼地相对下陷周围山体不断上升扩大的结果。成湖初期,青海湖属于外流淡水湖,湖水经东南倒淌河穿野牛山后与曲乃河相连,注入黄河。随着第四纪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青海湖地区也强烈抬升,日月山的隆起堵塞了倒淌河注入黄河的出水口,倒淌河水随之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湖底矿物质长期受到侵蚀,不断融入其中,因而使湖水逐步咸化,成为咸水湖。
青海湖全盛时期面积为8200平方公里,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湖东西两端分别退缩了40~60公里,南北两侧不同地段退缩40~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纵然如此,青海湖现今仍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283.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5米,水面海拔3193.69米,湖水容积719.4亿立方米。环湖40余条河流以及众多泉水形成了大面积高原湿地,主要河流有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倒淌河、黑马河,大量的植物和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了食物,鸟岛成为鸟类生息繁衍的天堂。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0.3℃~1.1℃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水分: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大风和沙暴: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水温: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冰情: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行政区域地跨青海省海南、海北两个藏族自然州的共和、刚察、海晏三县。东有青海湖环湖东路,南邻109国道、西有环湖西路,北邻青藏铁路和315国道,总面积为4952平方公里。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280公里,距海北洲刚察县50公里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4. 青海省格尔木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格尔木市 格尔木火车站经度:94.89°,纬度36.42°。市府距州府驻地33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710千米,是青海省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部,幅员辽阔,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镇两块互不相连、中间相隔400多公里的辖区组成。盆地辖区在柴达木盆地南沿,昆仑山北麓,市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唐古拉山镇辖区在省境西南隅,平均海拔5400米,面积49557.5平方公里。两部分辖区总面积126220.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格尔木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少雨、多风、干旱,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降雨量年平均仅41.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高达3358小时,光热资源充足。唐古拉山镇辖区,属典型高山地貌,气候寒冷,仅有冬夏两季,年平均气温-4.2℃,极端高温35℃,极端低温-33.6℃。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284.4毫米,年蒸发量1667毫米。格尔木风光(16张)盆地辖区盐湖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品种多。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矿区,盐类资源总储量为世界罕见,其面积相当美国西尔斯盐湖的50倍,是我国最大的镁锂盐矿床。其中集约了600亿吨的氯化物为主的近代盐沉矿物质。钾、镁、锂、硼、溴、碘、铷等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之首。 格尔木市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石油、天然气源而重点发展的盐化工业和石油化工初具规模。现建在察尔汗盐湖区年设计生产钾肥100万吨的青海钾肥厂,是我国生产钾肥的最大基地,市区东郊的年加工100万吨原油的炼油厂,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与此相应的机械、电力、建材、汽车修理、皮毛加工、食品等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唐古拉山地区是青海省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高原特有的野牦牛、白唇鹿、野驴、雪豹、雪鸡、黑颈鹤、雪莲等,是极为珍贵的稀有品种。水晶、铅锌、煤等矿藏,储量丰富,有待开发。农牧业发达,主产小麦、青稞、马铃薯、甜菜和绵羊。是青海西部以电力、建材、化工、皮革、盐业、食品、汽车修配等工业为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青藏、青新、敦格公路和青藏铁路交汇处,为青海西部交通枢纽。南可通西藏,北可达甘肃河西走廊,西可去新疆,东可到省会西宁。民航班机可达西宁、兰州、西安和拉萨,是西藏通往祖国内地的重要中转站和物资集散地。1954年设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1956年设噶尔穆工作委员会。1960年改格尔木市。1965年撤市改县。1980年复设市(县级),现为副地级市。在短短40年时间内,格尔木已成为青海省第二工业城市,是青海西部经济、科技、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市人口27万,其中汉族人口占90.2%。市名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聚)集的地方。有著名的青藏铁路通过,坐火车一定要带上数码相机,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名胜有江源冰川、昆仑雪景,一步天险,万丈盐桥,盐湖海市蜃楼,纳赤喷泉,昆仑山口等十大景观。 区号:0979邮政编码:816000代码:632801拼音:Ge'ermu Shi。

5. 海心山的地理环境

山顶高出湖面约70米,海拔约3266米。山体系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略呈乳白色。
海心山地势较为平坦,岛上怪石嶙峋,沙洲点点,杂草丛生,野花纷披。其有一种花,名叫佛花,色嫣红,形如罂粟花,叶似蔷薇,每年农历四月开花,香气袭人。此外,岛上还生长大量的野葱、鹤冠草、薲(Pin)草等优良牧草,每到夏季,岛上水草茂盛,景色旖旎,是理想的天然牧场。
历史上,海心山以产“龙驹”而闻名,故称“龙驹岛”。传说,当时有人将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牧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因此称为“龙驹”。
吐谷浑时代,曾选择一批体高膘肥的牝马,在冬天湖面封冻时赶人海心山放牧,到翌年春天,让海龙与此马交配,生下的“龙驹”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月,异常健壮,被 称为“青海骏”。吐谷浑人曾从波斯得到良种草马,也放牧于海心山上,生下龙种,矫健异常,称“青海骢”。
隋炀帝杨广西巡青海,曾派专人到海心山上牧马,以求龙种。唐朝高宗即位后,封吐谷浑王诺曷钵为驸马都尉,诺曷钵选送青海良马谢恩。唐代名将哥舒翰曾在海心山建造应龙城。青海“龙驹”的后代至今遍布青海高原,就是中国著名的河曲马和大通马。
海心山是突兀在青海湖中的花岗岩体,受湖水的侵袭,岛缘多为悬崖峭壁。山上依山傍水建有庙宇,建筑物与湖光山色混为一体。
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海心山四周环水,远离尘世,境地幽绝,天然仙境,令人神往。

6. 青海省西宁市的气候环境

西宁气复候属大陆性高原制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冬季气候相当的干燥,紫外线也强烈
消费水平 西宁市消费水平在省内算是比较高的,但是全国范围内仍比较一般,普通住宿约200元/晚,打车市内基本10元以内。但是每年的7、8月旅游旺季时,住宿会涨价1-2倍。
西宁的物价也是比较高的,蔬菜水果跟一线城市价格相当,有时候还更贵一些,餐馆里的拉面也是每碗15元左右,冬天的葡萄达到16元一斤,物以稀为贵呀。

7. 青海省地理环境和湖北省的地理环境那个好

  • 青海为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专称青,属省会为西宁。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公报显示,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 。

  •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 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77.79万(2012年)。

8. 青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省简称青,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州、1地、1市、51个县级行政单位,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万人,有汉、藏、回、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农业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为主。日月山以西为牧业区,属高原牧区,牧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
该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属国家[3]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有牦牛500多万头。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垠。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
远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游客如此勾勒青藏地貌,那是从飞机上鸟瞰所得印象。飞机飞近横亘于甘肃与青海间的祁连山时,看到这千尺绝壁的高山会感到惊讶;飞机越过界山后的起伏山地,却见大片的青海湖,以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面积大约二十七万平方公里),使人难于置信这是高原上的平川。再往南飞,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自西逶迤,看似高出地面不过五百至一千公尺之间的缓坡,起伏于高原之上。山脚谷地是一片草原景色,要不是高达雪线(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像大海上的白头浪花漫卷在高原之上,也许会把那片草原当作沿海平原上的低矮丘陵地。
高原上的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进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黄河、长江。黄河水像摇篮似的抚育中华民族;长江水则滋润中原大地。
清真寺 青海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已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单是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具有贮藏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的特点。大部分可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省先后设立了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格尔木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西宁桥头经济开发区和民和民族经济改革试验区,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羊毛、羊绒、牛毛绒、驼毛绒、牛奶等,工业主要产品有电力、原油、原盐、原煤、钢及钢材、铝锭、电解镁、纯硅、石棉、钾肥、金属切割机床、水泥、石棉制品、纱、乳制品、布、呢绒、毛线、毛毯、皮革等。
青海交通非常便利,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前瞻二十一世纪,西部大开发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青海经济也将驶入加快发展的轨道。进军鼓响,号角频催,青海各族人民正踌躇满志,描绘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新青海。

9. 青海德令哈的地理环境

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东距省会西宁514公里,西南内距格尔木市387公里。青容藏铁路、青新公路横穿全境,东西南北,经纬如网,可东进省会西宁,西上新疆,北连河西走廊,南下西藏,交通便利。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之后又成为蒙古族、藏族先民们农牧兼营、放牧耕作的美丽家园。 德令哈地区主要河流: 1、巴音河:内陆河,属克鲁克湖水系,总长全长326公里,2、白水河:全长15公里,3、巴勒更河:全长66.5公里。德令哈境内冰川条数共计232条,冰川总面积达248.3km2,冰川储量14.2732km3。 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四个: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湖。

10.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
可可西里分为三个水系: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外流水系,以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以季节性河流为主: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东羌塘内流水系,处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北部中段为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以红水河为主,穿越昆仑山流入柴达木盆地。
保护区内河水流域几乎遍及整个保护区;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1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可可西里现代冰川广布,区内有冰川255条,面积750.7平方公里,冰储量816.489亿立方米。保护区地处多年冻土地带,冻土面积站保护区面积90%以上,冻土最厚达400米。冰川和冻土是巨大的固体水库。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0种,隶属于5目12科20属;鸟类有56种,隶属10目22科。此外,本区产2种裂腹鱼类及4种鳅类,几乎全为高原特有种。爬行动物仅青海沙蜥1种。拥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可可西里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
由于该区地势高亢,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