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江苏省地理环境

江苏省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1-21 04:48:27

『壹』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专地区,劳动力从农业属向工业和服务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比重的扩大。
——城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优势和潜能更加彰显。1978-2013年,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从72.4%增加到93.9%,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30.3%增加到79.9%,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43.9万人。
构建城市群内部快速交通网络。以满足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建设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普通公路为基础、高效衔接城市群内的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网络。
参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年—2020)
http://xh.xhby.net/mp2/html/2014-05/26/content_1031530.htm

『贰』 江苏的人文 地理环境咋样

基本概况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西北与河南接壤,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海岸线长1000多千米。江苏,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简称“苏”。省会城市为南京。
江苏傍江临海,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万人。连绵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拥抱着约980万亩的黄金滩涂。江苏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在此横卧,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苏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 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江苏人文荟萃。以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里还产生过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书画家顾恺之、龚开、米芾、唐寅、边寿民、郑板桥、龚贤,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现代散文家朱自清、诗人柳亚子、当代作家苏童、黄蓓佳、范小青、毕飞宇。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刘田依(刘田一)、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亚明、言恭达、汤永、宋文治、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刘继青、肖娴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大师享誉世界;源于江苏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更有“百戏之本”的称誉;苏州刺绣、南京云锦、无锡惠山泥人、淮阴剪纸年画、扬州漆器玉器、南通风筝、宜兴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工艺精品。
江苏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江南省析分为江苏,安徽两省>,自1983年起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现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泰州、宿迁13个省辖市,下辖52个县和县级市,54个市辖区。

『叁』 江苏常熟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长三角腹地。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千米;南接昆山、苏州市区;西接无锡市区、江阴;东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千米,南北间最长距离37千米。总面积1264平方千米。

常熟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元和塘、张家港、盐铁塘、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等。

望虞河南起苏州高新区、吴中区交界的沙墩港口,北至常熟耿泾口,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是沟通太湖和长江的流域骨干排洪河道。全部在江苏省境内,全长60.8千米。

常浒河是太湖流域下游阳澄地区的主要引排河道,也是常熟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承担着阳澄地区排涝以及沿线30万亩农田的灌溉重任。

昆承湖又名东湖,南北长6千米,东西宽3-4千米,总面积约18.3平方千米,是常熟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淡水养鱼场。

尚湖,被当地人民称为“尚湖湾”,建于1986年初,临山孕湖。

『肆』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比较大,可以分为几块:
1.城市化对周围树木的影响、以及以与树木相关的生物的影响;
2.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对土地本身的影响,以及与土地相关生物的影响。
你可以从上面几块延伸出去,自己组织,也可以参考下面的文章: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自然环境在城市中已很少见到它的踪影,只有在城市郊区或公园中能看到一点点自然环境的景象:如田野、池塘、自然生长的树木等。在城市中绝大多数是经过改造后的人工环境,如街道、楼房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环境。
主要是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噪光污染等。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例子:上海的主要卫星城和浦东新区
上海市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点位置,北邻江苏,南靠浙江,处在长江的人海口位置,所以上海既是海港又是河港。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努力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制订了城市规划,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从建国以后,上海市为了分散市中心区的人口,就开始在城市中心区附近地区修建卫星城。
黄浦江以东地区就是1990年以后新建的浦东新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这是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第一条措施。
对策: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原来住在市中心的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迁往卫星城和浦东新区,有效地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近20年来,上海市在改善城市交通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宽主干道、修建地铁、大桥(南浦和洋浦)、
城市高架公路等。另外,上海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上海市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近几年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历时两年半的河流污水治理 工程全面通水,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净化空气,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伍』 连云港的地理环境

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处于北纬33°59′~35°07′、东经118°24′~119°48′之间。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日照市接壤,西与山东临沂市和江苏徐州市毗邻,
南连江苏淮安市和盐城市。东西最大横距约12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32千米。土地总面积7499.9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759.4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千米。 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境内山海齐观,平原、大海、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湿地、海岛俱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如一只飞向海洋的彩蝶。地貌基本分布为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和云台山区四大部分。西部丘陵海拔100米~200米。中部平原海拔3米~5米,主要是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平方千米。拥有耕地面积3797.9平方千米。东部沿海主要是约700平方千米盐田和480平方千米滩涂。云台山脉属于沂蒙山的余脉,有大小山峰214座,其中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为江苏省最高峰。 连云港有云台山、锦屏山、马陵山、羽山等山脉。
连云港有标准海岸线162公里,21个岛屿,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第一大岛,面积7.57平方公里,基岩海岸为江苏省独有。 新中国成立前,连云港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高增长状况,并形成建国后的第一次生育高峰。连云港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总量由1949年的163.82万人增长到1957年的229.23万人,8年净增65.41万人,年均增加8.18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42.89‰。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政府工作的失误,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连云港人口总量极度萎缩到1961年的220.26万人,比1957年减少近9万人。1958年甚至萎缩到212.61万人,比1957年减少近17万人。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这一时期,连云港死亡率大幅下降到10‰以下,并逐步稳定在7‰左右。人口总量以高达30‰的年均增长率不断扩大,1971年达到296.06万人,形成建国以后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逐步打破过渡性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1980年,连云港出生率降到15‰以下,人口总量为331.48万人,9年净增35.42万人,年均增加3.94万人。
进入八十年代后,虽然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但是,由于六十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八十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接近20‰,形成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连云港人口总量突破400万人。1991年,人口总量达到412.39万人,11年净增80.91万人,年均增加7.36万人。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完善和群众生育观念的深刻转变,八十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生育水平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05年,连云港人口总量472.18万人,14年净增59.79万人,年均增加4.27万人,年均增长率仅9.72‰。
据《连云港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连云港常住人口为439391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65370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59787人,减少5.58%。年平均减少0.57%。常住人口中,家庭户1287127户,家庭户人口为420746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减少0.44人。
2012年末,连云港常住总人口440.69万人,其中市区109.74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1.49‰,自然增长率4.73‰。2012年末户籍总户数139.81万户,其中市区29.57万户;户籍总人口510.99万人,其中市区96.65万人。 2015年,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实现GDP2160.64亿元、居民收入19418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9.1%,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位。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8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9.2%,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过城镇居民。去年消费品市场中,批发业实现消费64.66亿元,增长12.2%,零售业实现消费688.64亿元,增长11.3%,住宿业实现消费9.71亿元,增长11.5%,餐饮业实现消费67.7亿元,增长24.4%。
2013年,连云港GDP总量达到1785.42亿元,增长11.8%,居全省第六位,总量较上年增加182.00亿元。
2013年,连云港第一产业增加值259.1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07.42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718.83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协调性增强,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5.9:39.6调整为14.5:45.2:40.3,和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持平,第二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7个百分点。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共同体在2010年5月7日正式启动了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5.89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较上年增加180.47亿元。人均GDP突破44000元,达到44277元,较上年增加3861元,同比增长9.6%, 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52238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9.8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8亿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3.6%、13%、20.8%;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3%、12.3%。十大民生工程和百件惠民实事顺利实施,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事项得到解决,在加快改革发展过程中群众得到实惠。 连云港高校名单层次 学校名称本科院校淮海工学院(原淮海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筹))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海州师范学院 (筹)) 独立学院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专科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连云港校区高职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江苏省经贸高级技工学校)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县(市、区)学校名称海州区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区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赣榆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赣榆县第一中学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城头高级中学赣榆智贤中学 东海县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省白塔高级中学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灌云县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灌云县第一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 灌南县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因初高中未分离,一直未参与普通高中四星级评估。直至2014年学校高中部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该校根据《连云港市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与四星级高中同时参与第一录取批次,并在四星级高中录取结束后录取。 连云港市区部分优秀中小学层次 学校名称 初中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连云港市海宁中学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连云港东港中学连云港市西苑中学小学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连云港市海宁小学连云港市建宁小学连云港市新海小学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 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连云港师专一附小连云港师专二附小连云港师专三附小(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连云港位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为陇海、兰新铁路)东端桥头堡,具有海运、陆运相结合的优势。是国家规划的42个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
连云港已形成海、河、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具备较强的物流承载和运输能力。 连云港有连云港东站、连云港站2个客运站。境内铁路全长99248米,可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开通至郑州、西安、成都、兰州、阿拉山口和绵阳等地的集装箱运输“五定”班列,承担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过境集装箱运输。
连云港依托陇海铁路线,连云港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
已经开工建设的铁路有青连铁路(青岛-日照-连云港)、连盐铁路(沿海铁路江苏段,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连淮扬镇铁路(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等,进行前期工作的铁路有徐连客运专线 (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徐州-连云港) ,合连高速铁路(合肥-宿迁-新沂-连云港),规划的铁路有临连铁路(临沂-连云港) 。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占地5平方公里,位于连云港西25公里,东海县境内。1984年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使用白塔埠机场开展航空运输业务。1985年3月26日开通第一条民用航线。
民航机场达到国际4D级标准,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多条航线。2010年12月,开通至韩国首尔航线。
连云港新机场(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 力争在2015年开工建设,是江苏“两枢纽一大六中”规划的第三大国际机场,仅次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大型机场 。 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密度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204国道穿境而过,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36千米,密度达451千米/百平方千米。
国家重点建设的沈海(同三高速沈阳至海口段)﹑连霍﹑长深、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也是中国南北、东西最长的两条高速公路——同三高速(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和连霍高速(连云港——新疆霍尔果斯)的惟一交点。 连云港港位于黄海之滨,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位于北纬34°44',东经119°27',是中国沿海十大海港、全球百强集装箱运输港口之一,开通了50条远近洋航线,可到达世界主要港口。
港口北倚长6㎞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内,是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连云港港低碳港口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交通部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连云港港成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首个低碳港口建设试点港。
连云港港未来将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主体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500万吨,集装箱运量200万TEU。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冲刺亿吨,集装箱运量300万TEU大关。
2011年3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连云港徐圩港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连云港港沿海深水大港建设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连云港港客货班轮航线拥有连云港—仁川、连云港—平泽两条客货班轮航线。 连云港境内定级航道83条,总里程1138公里。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盐河为主通道,北接沭北运河,西接蔷薇河、淮沭新河、柴米河,东接善后河、东门河、灌河,南接京杭大运河等通江入海航道,构成了干支相通的水运网。
2010年建成通航的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构成连云港除铁路、公路外的第三大疏港通道, 并通过连申线(通榆河)向南沟通连云港港与大丰港、洋口港、如皋港等沿海、沿江港口,经南通直达长江。
2012年宿连航道开工建设,宿迁到连云港港水运距离缩短100公里,连云港港至京杭大运河再增一条水上大通道,为连云港港打通了一条便捷的内外贸水上出海通道,连云港港的腹地范围将扩大到9个中心城市,面积达7.9万平方公里,使连云港港真正成为海河联运的重要节点。 2012年10月1日上午,连云港快速公交BRT一号线全线通车。连云港快速公交系统(BRT)是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重大交通工程。是继常州、盐城之后的江苏省第三条真正意义的快速公交线,是中国第16个建设快速公交系统的城市,是江苏省建设周期最短的一条快速公交线。由西向东贯穿连云港整个城区。
连云港快速公交系统(BRT)由快速公交主线B1、B3、环线H1和H2及配套支线(B11、B12、B13、B15)组成。整个系统长136.9公里,其中,BRT1号线为34公里,环1线为18公里,配套支线为84.9公里,它贯通了连云港城区的东西南北,并将之贯穿起来,连成一体。
连云港在轨道交通建成前规划快速公交线路共11条,包括3条客流培育线和两条服务延伸线。 连云港快速公交线路首站末站线路走向主线B1 海州客运站 在海一方公园 海州客运站经幸福路、海连路、港城大道、中山路、海棠路至在海一方公园 H1 火车站 火车站 火车站经人民东路、郁洲路、海连路、盐河路至火车站 H2 西城公交总站 西城公交总站 西城公交总站经海连路、瀛洲路、朝阳路、幸福路、海连路至西城公交总站 B11 火车站 花果山景区 火车站经人民路、解放东路、310国道、港城大道、霞辉路、花果山大道、圣湖路至花果山景区 B12 海州客运站 连云港东站 海州客运站经幸福路、秦东门大街、盐河南路、海宁大道、瀛洲路、朝阳路、学院路、花果山大道、港城大道、前进路、朝阳大道、港城大道、黄河路、昆仑山路、港城大道、五羊路、汇泉路至连云港东站 B13 港口汽车站 连云港东站 港口汽车站经中山路、港城大道、新光路、云和路、五羊路、汇泉路至连云港东站 B15 连云区区政府 华盖山居 连云区政府、西墅路、鸿海路、北固山大道、大港路、平山路、云和路、五羊路、昆仑山路、华盖山居 2014年,连云港轨道交通规划5条轻轨线路,总长度约172.6公里。
1号线:长约32公里,联系新海老城、龙河广场商业中心、市政府、开发区中心、连云新城;
2号线:长约45公里,联系青口盐场、连云新城、开发区、连云经济开发区、徐圩新区;
3号线:长约46公里,联系新海老城、火车站枢纽、猴嘴高铁站枢纽、火车东站枢纽;
4号线:长约27.5公里,联系连云新城商务核心区、连云新城中心区、青口盐场、赣榆区政府、赣榆商业中心;
5号线:长约22公里,旨在加强滨河新城、南部新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沟通火车站枢纽、龙河商业中心、苏欣快客换乘枢纽、南站城乡换乘枢纽、新客运南站。 连云港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由连云港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建,自行车系统站点共有122个,每个站点桩有6~25个,每个站点拥有自行车2~23个,分布在19条城市主干道,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2014年7月份完成一期工程,服务网点143个,公共自行车1800辆。

『陆』 说明下安徽和江苏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区别

安徽和江苏所处维度大致相同,两个重要的地理界限都从两省经过,专北面秦岭淮河属一线,南有长江划分。秦岭淮河以北是苏北和皖北。皖北苏北的地形土壤,气候类型甚至生活环境大致相同。秦岭淮河以南与长江之间这一块属于江淮地区,算是南北过渡带。长江以南就是典型的江南地区了。
亳州属于皖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属于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要小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摄氏度,属于暖温带。土壤多是黄壤,主要是旱地,种植小麦为主。属于北方地区。
苏州属于江南水乡,以平原为主,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要大于800毫米,湿润地区,冬季最低气温高于0摄氏度,属于亚热带。土壤则以红壤为主,主要是水田,种植水稻。属于南方地区。

『柒』 镇江市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镇江市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捌』 江苏省地理和气候有什么特点

江苏省的地理特点: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江苏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江苏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国各省首位,这是江苏的地理特点。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江苏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玖』 江苏的昆山市的地理环境如何

众所周知,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势不可挡,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渐站在舞台中央,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经济发展,都让其他国家刮目相看。当然,这一切都与全国各大城市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其中有一些城市的贡献尤为突出,这不,人口仅90万的县级市,GDP却比部分省会还强,富裕程度比肩意大利,大家知道在哪吗?


如今的昆山经济发展迅猛,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富裕程度堪比意大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前往,而且这里靠近上海,地理位置优越,生活压力也相对较小,是创业者的天堂。不知道大家是否去过昆山?欢迎留言评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