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的地理环境
Ⅰ 靖边有哪些风景名胜
1、统万城遗址
统万城遗址位于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则村的红柳河北岸。城回址包括外廓城、答东城、西城三部分。城的四角均筑有方形墩台,城址内发现有夯筑台基等遗迹。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古长城遗址
古长城遗址主要有宥洲城遗址、黄花城遗址、龙洲堡遗址、镇靖堡遗址、清坪堡遗址、镇罗堡遗址、宁寨营堡遗址、新城遗址、李家城遗址、西门台城遗址、芦子关遗址和烟墩山烽火台遗址,保存较好的长城遗址有307国道五台段长城和镇靖明长城。
3、红沙峁
红沙峁经过几亿年的风沙洗礼,地下的岩石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红砂岩下绝崖峭壁,悬崖望下面是一条混浊的小河。
4、镇靖古城
镇靖古城是靖边历史文化、生态景区旅游胜地。山城之上,原来除有七佛殿、贞观寺外,上下还有南北走向的排排窑洞、行行房屋,一层层排列如同楼房。下端有寨门,如同城中套城一样。
5、天赐湾
天赐湾村坐落在高梁山山腰,地势险要,村庄四周耸立着几座陡峭的山崖,位于县城49千米处。天赐湾革命旧址是200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Ⅱ 榆林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环县、宁夏盐池县,北连内蒙古准格尔、伊金霍洛、乌审、鄂托克等4旗,东隔黄河与山西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等7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志丹、子长、延川4县接壤。地理座标: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榆林市行政区划版图形似三角形。榆林最东端为府谷县皇甫乡段寨村,最北端为府谷县古城乡刘家坡村,最西端为定边县刘峁塬乡,最南端为定边县白马要乡铁角城。东西最大长度309公里,南北最大宽度295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21%,居陕西省10个地级市之首。 榆林市是中国日照高值区之一,在陕西省,日照时间最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593.5~2914.4小时,东北部最高2898.7~2914.2小时/年,西部次之2739.9~2803.0小时/年,东南部较低2710.3~2731.7小时/年,南部最低2593.5~2698.4小时/年。一年之中5~8月日照较多,12~翌年2月份较少。平均日照百分率59~66%,榆林市差异较小,一年中以降冬(12~翌年1月)最大,春夏逐月缓慢减少到夏末秋初(7~9月)最小,中秋到冬迅速增长。
气温四季明显,春温大于秋温,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受北方冷气团控制,气压高、天气晴朗,多高云,冬季平均气温-7.8~4.1℃,气温变化梯度大,梯度方向东南~西北。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大地封冻期,一般年份冻土深度1~1.2米,入春以后,气温明显回升,平均日增温0.2℃左右。但由于西伯利亚极地干冷气团仍不断南下侵袭,使得春季温度很不稳定,5月中旬局部亦可骤然降雪,到夏天受大陆气团和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的影响,气温高,天气炎热,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多年平均为22~68天。气温梯度小,梯度方向近东~西;秋季在极地气团的侵袭和稳定控制下,迅速降温,尤以10~11月最为剧烈,平均每天降温0.27℃。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经济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地下资源发现较迟,国家大的产业项目未在榆林布局,这里仍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区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神府煤田的开发以及靖边天然气田的探明,榆林的经济从单一的农业型经济模式向综合型经济模式转变,其中煤炭、化工、电力、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较快。1988年以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体系。到1992年,榆林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1.68亿元,比1980年增长218%;国民收入17.57亿元,增长177%;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11亿元,增长150%;财政收入1.51亿元,增长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71元,增长10倍。
2014年,全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大关,达3005.74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0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051.94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808.76亿元,增长7.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68.3%和26.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9005元,约合14546美元。 从各区县来看,神木县、榆阳区和府谷县生产总值(GDP)领先,吴堡县生产总值(GDP)最低;从人均生产总值(GDP)来看,神木县人均生产总值(GDP)为32737.03美元,位居第一,府谷县和靖边县分列第二、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GDP)分别为26921.55美元和15527.68美元,佳县人均生产总值(GDP)最低,为2809.85美元。截止到2013年,榆林市仍有半数县人均生产总值(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榆林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游牧区域,农业不发达。秦、汉两代王朝对这一地区采取屯兵守卫和移民实边的垦殖政策,这里遂成为农牧交错发展或亦农亦牧地区。
东汉末年,战乱纷繁,陕北地区因汉族南迁,农业又退居次要位置。西晋以后,历经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榆林地区仍然是北方少数民族游牧之地,唐朝时,奖励农垦,榆林农业得到发展。北宋时期,延安、绥德、神木等地实行屯军募民,垦植耕种,农业生产继续有所发展。但唐、宋两代榆林地区仍是农牧交错、亦农亦牧之地,尚有一些森林资源。人口虽较前增加,但水土流失尚不严重,垦植尚未过度,大体维持生态平衡。
明王朝建立后,明政府为解决部分军粮,陆续扩大开垦规模。到明万历年间,榆林地区北部6县境内就开垦屯田345万亩,相当北6县现有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延、绥两地军垦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农业成了社会经济构成的主要成分,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破坏。
清朝在榆林地区境内也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农民在长城内外开荒种地。随着长期移民和军屯的增加,内地的农业技术也随之传入;晚清和民国时期,以开荒扩耕为增产手段、广种薄收的不良做法没有改变,植被继续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唐宋开始特别是明清以来的过度垦植,形成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建国以后,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因合作化运动发展过快,不少农民适应不了形势的迅速变化,农业增产实际效益不高。特别在1958年开展的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左”的影响,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加上历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水平徘徊不前,农村贫困面貌没有根本改变。1978年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振兴农村经济的政策,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建立各种类型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由1980~1988年榆林各县先后出现了许多科技户、专业户、专业村(重点村)。农业生产已开始由粮食为主的种植业向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转化,由封闭式自给生产向开放性商品生产过渡,全地区大部分农户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1989年,榆林伏旱连秋旱长达80多天,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5.44亿公斤,仍比1987年增长26.7%。
2012年,榆林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72亿元,增长5.8%。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109.48亿元,增长7.0%;畜牧业产值85.60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5.94亿元,增长13.2%;渔业产值0.84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6亿元,增长6.9%。
2012年末全市耕地总资源1439.55万亩,常用耕地面积870.94万亩。 新中国成立前,榆林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除国民党22军开办的几个小厂外,其余均系私人开办的小手工业作坊,生产工艺落后,质量差。1949年榆林有各类工业企业62个,总产值323.9万元,主要产品仅有原煤、食盐、陶瓷、地毯、食油、纯碱等6种。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年代的恢复和发展,60年代的调整,70年代的重点发展和80年代的全面改革,现已形成纺织、皮革、卷烟、食品、化工为主的30多个行业门类,产品达千余种。1990年有企业714个,职工42835人,固定资产原值54448万元,工业总产值69204万元(乡以上企业),是1949年工业总产值的212.6倍,实现利税4745万元。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7个产品获部优质产品,37个产品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
2012年,榆林完成工业总产值312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工业增加值1991.41亿元,增长13.6%。其中,全市6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99.17亿元,增长17.9%;增加值1952.01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7.71亿元,增长9.3%;增加值39.4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59.37亿元,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8.7%;轻工业完成产值39.80亿元,增长3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 榆林商业活动开始较早,在尧帝时人们就在井边进行交易,在战国时期榆林就有交易场所——市、市内有各种各样的“肆”,秦时榆林肤施已成为秦都咸阳与西北地区联系的冲要。晋义熙9年(413),赫连勃勃征发岭北各族人民10万人在今靖边县白城子营筑统万城,此后一个时期,统万城成了“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珍宝,万方辐辏,集于辇下”,财富集中、商业繁荣的城市。
宋淳化3年(992),占据榆林西北部地区与宋朝抗衡的党项拓跋部物资匮乏,首领李继迁请宋朝解除陕北边禁,设立集市,得到宋廷的允许。党项人以“马、牛、驼、羊之产”,宋朝则以“金银、缯帛之货,互通有无,各得其所”。次年,宋朝又取消了不许党项人所产之青、白盐入境的禁令,允许党项人在宋朝沿边以青、白盐交换谷物。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党项拓跋部首领李德明请求宋朝在陕北等地、宋与拓跋部交界处设“榷场”,得到宋朝的允许后,在榆林今榆林市碎金驿村、佳县通秦寨、神木等地相继设置了榷场。
西夏建国后,除沿边互市、榷场的贸易外,西夏常常通过派遣使节,深入宋朝内地进行贸易。乾顺时,“夏国进奉使入边,辄鬻其所乘马,边人以价值贱,争市之,于是使者带马日多”。西夏、宋朝即使在两国进行战争期间,边民间的贸易从未停止过。
从元代直至民国时期,榆林市一直是西北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经济贸易交换的重要通道。明代,在榆林长城沿线,先后设立有红山市、神木市、府谷皇甫川等市。从清朝直至民国时期榆林的蒙汉互市都非常活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在榆林镇川、鱼河、神木、安边等地设立物资“统制”站,置哨卡禁止物资进出陕甘宁边区。但陕甘宁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发展了经济,并制定优惠政策,使边区商业日益兴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由于国家对市场统得过“死”,榆林商品流通不畅,商品经济发展缓慢。1980年后,国家逐步开放市场和下放一些商品的管理,榆林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市场日益活跃,商品流通渠道不断增多,商业日益繁荣起来。
2012年,榆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餐费收入30.30亿元,增长11.1%,商品零售239.90亿元,增长17.0%。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43.90亿元,增长10.9%;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60.30亿元,增长31.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3.60亿元,增长27.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5.90亿元,增长22.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2.5%。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榆林高新区”,前身为“榆林经济开发区”)。2011年,陕西省政府批复,榆林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后的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享受省级高新区的相关政策,园区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型加工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环保产业;将设立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对培育一批增长极、以点带面引领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国务院批准榆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陕西省获批的第五个国家级高新区。
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对榆林开展大规模勘探,榆林全市已发现矿产8大类48种,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且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1998年7月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获原国家计委批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为了开发陕北富饶的能源化工资源,国家计委于2003年3月正式批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在榆林启动建设,这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区域为榆林、延安两市,面积8万平方公里。
Ⅲ 靖边县的地理环境
靖边县地下来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自源。以靖边为中心的陕甘宁盆地中部天然气田控制面积4300平方公里,控制储量3200亿立方米,属世界级整装大气田。在气田的开发利用方面,年净化能力50亿立方米的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已投入营运,靖边至北京、西安、银川的输气管线已建成投运,是“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
靖边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约在1亿吨以上。到2010年11月止,全县石油年产能达300多万吨,境内有年加工原油150万吨的榆林炼油厂。
县境内北部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厚,储量大,是神府煤田连接部分,已探明优质煤储量达35亿吨,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已启动。
Ⅳ 陕北靖边县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需要专业风水师观察环境,你如果需要找到风水宝地的话,我可以帮你心想事成。
Ⅳ 陕西省定边县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的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专地带,位于东经属107°15′至108°22′,北纬36°49′至37°53 ′。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起县相连;南至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东距榆林市区303公里,南距省城西安市647公里,西距宁夏首府银川市17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270公里。
Ⅵ 靖边气田基本特征
5.1.1 地质概况
图5-1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藏分布图
(据长庆油田,2008)
靖边气田位于陕西省靖边—志丹—安塞一带,向北延伸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图 5-1),位于盆地二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的中段,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大型气田之一,探明含气面积 4129.9km2,地质储量.8×108m3。
靖边气田现今为一区域西倾大单斜,坡降1~10m/km,倾角小于30'。从区域地质分析,盆地西部是深坳斜坡区,中部是古隆起潮坪区,东部是浅坳陷盐洼带。奥陶纪潮坪区,发育准同生泥晶白云岩、膏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角砾状泥晶白云岩。早奥陶世后,加里东运动使盆地全面抬升,缺失志留系至下石炭统,奥陶系顶部经历了近 1.5×108a的风化剥蚀,形成了对天然气聚集有重要意义的奥陶系风化壳。中、晚石炭世,海水从东、西两个方向侵入,沉积了一套海陆交替的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是靖边气田重要盖层,并使靖边气田混源气中煤型气的来源。
加里东期地貌以斜坡残丘发育为主;发育较多的溶孔、洞缝,且大多未充填或半充填,具有良好的孔渗条件。在岩溶水动力剖面上以径流区水平溶孔型储集亚相发育为主,因斜坡残丘发育面积大、古地貌切割较深,有类似承压区的垂直溶缝型储集岩亚相发育。风化壳残留厚度大,保留层位全。
5.1.2 气田和气层基本特征
靖边气田是受古构造、岩相古地理及岩溶古地貌制约的地层-岩性复合圈闭的隐蔽气藏。气藏分布与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密切相关。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均分布在古岩溶发育的奥陶系顶部风化壳中(戴金星,1997)。目前发现的主要气层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风化壳一般厚度30~90m。据统计,靖边气田风化壳主体厚度为 40~65m,且从东向西明显增厚,至成川 1 井达195m。马 5 黑色泥晶灰岩是区域标志层,也是该区风化壳的隔水底板。
靖边气田具有含气层位相对稳定、有效厚度薄、埋藏较深(2800~3800m)和分布面积的大的特点(戴金星,1997)。气层平均孔隙度5.3%~5.9%,平均渗透率为3.15~5.852mD,属于中、低孔隙度裂缝溶洞式孔隙型气层。地层压力主要为 30~33MPa,略低于静水柱压力,属正常压力范围,气层温度介于 58~125℃,气层压力和温度由北向南缓慢增加。
靖边气田风化壳气层产能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近距离内产能变化较大;②工业气井群中可以有非工业性气井。这些特征反映了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物性横向变化大,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
5.1.3 天然气来源
通过多条剖面上的天然气甲烷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到以下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气田的天然气以来自石炭-二叠系为主;靖边气田的东部、东北部天然气以来自石炭-二叠系为主;靖边气田的中心、南部和西部具有明显的油型气混源特征。这些结果和前人用其他手段得到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刘文汇等,2001;李贤庆等,2005)。可见,有研究者认为以上古生界煤型气为主“倒灌”进入风化壳气藏的推测是经不住推敲的,因为支持这一观点的“天窗”(风化壳上部本溪组铁铝质泥岩缺失部位)主要位于靖边气田中心附近,假如上古生界煤型气是靖边气田成藏主力,风化壳中的油型气就不会逆气体充注的压力递减方向而充注到上古生界中,从而使气田中、南部上古生界气层具有油型气特征。相反,证明了下古生界来源的油气向上古生界气藏运聚的可能性。
5.1.4 成藏演化历史
盆地西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在中三叠世埋深超过3000m(图 5-2),开始进入生油窗,到中侏罗世末,南缘烃源岩成熟度达到R0值为1.30%,进入生气窗。晚侏罗世末以前南缘渭北地区生成石油0.1514×108t;西缘生成石油 1.9676×108t;共2.1190×108t。早白垩世末,平凉组最大埋深超过6000m,处于干气带。到现今南缘平凉组累计生成资源量 0.8820×108t 油气当量;西缘累计生成资源量3.4418×108t油气当量。
图5-2 盆地西南缘中奥陶统生烃演化史
5.1.4.1 成藏历史
(1)古油藏的形成
鄂尔多斯地区中—晚奥陶世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现今盆地的西、南缘,中央古隆起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缺失上奥陶统至泥盆系地层,在长达 1.5×108a的时间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经历了长时间的改造和风化剥蚀,形成了优质风化壳储层。而西南缘的上奥陶统地层对中奥陶统平凉组烃源岩起到了重要的封盖和保护作用。自中石炭世开始,中央古隆起带隐伏在地下,是油气运移、聚集中心。
中三叠世,鄂尔多斯地区开始进入陆内大型坳陷发育阶段,平凉组烃源岩由于埋深增加进入生油窗。直至早侏罗世,中央隆起带轴部所处的定边—环县—志丹—黄陵一带,都是最早古油藏的发育区,平凉组烃源岩形成的石油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风化面向隆起高部位运移,到达风化壳储层形成古油藏(图 5-3,图 5-4)。
(2)古油藏向气藏转化
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油藏的继续埋深,加上盆地进入高温演化阶段,古地温梯度高达 4.0~4.4℃/100m(郝石生等,1996),中央古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的温度环境由低于 100℃(T2)缓慢上升至 180℃以上(K1),有机质成熟度R0值由低于 1.30%逐步向 2.0%~4.0%爬升。古油藏原油伴随着盆地西倾大单斜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成型)不断向北东方向运移,并逐渐完成了石油向天然气的转化。
(3)风化壳气田的形成
晚白垩世—古近纪,鄂尔多斯盆地主体形成西倾大型斜坡——陕北斜坡,中央古隆起带成为大型斜坡的一部分并位于斜坡低位处。自此,中央古隆起带聚集油气的优势被改造,油气继续向北东方向区域性运移,并在前进过程中受盐岩、膏岩及古潜沟等岩性封堵,群体性风化壳大气田——靖边气田定位。
图5-3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中部风化壳气田成藏过程
5.1.4.2 油气运聚模式
(1)一次运聚——古油藏的形成
马家沟碳酸盐岩沉积时期L型隆起就已经存在,在中侏罗世以前的平凉组烃源岩生油窗期,L型古隆起对油气分布起到控制作用。在中奥陶世以后的抬升剥蚀过程中,马家沟顶部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化改造,古隆起最为强烈,马四白云岩与上古生界直接接触。盆地西南缘平凉组生成的原油沿上、下古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侵蚀面向古隆起运移,在下古生界溶蚀白云岩储层中聚集成藏(图 5-5)。可见,古隆起的存在和侵蚀面、不整合面对油气的初次运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二次运聚——气藏的形成
中侏罗世开始的油窗向气窗过渡时期,正是构造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主体在晚侏罗纪之后地层逐渐西倾的时期,西南缘平凉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和古油藏中原油由热裂解形成的天然气在西倾单斜的控制下(此时的中央古隆起成为西倾大单斜的一部分,不再具有聚气作用),继续沿马家沟组古岩溶台地、古岩溶斜坡风化壳中的裂缝、溶孔、粒间微孔以游离相向东北方向迁移。达到靖边气田所在位置风化壳储层后,受封堵而聚集成藏,完成二次运聚成藏过程(图 5-6)。可见,二次运聚过程是与油藏向气藏的转化过程同步进行的,是在燕山中期盆地周缘强烈构造活动的背景下进行的已有油气藏的调整破坏和二次成藏的过程。二次运聚过程中,西倾单斜的形成和改造良好的马家沟组风化壳对天然气二次成藏起到了控制作用。
5.1.5 盖层特征
盖层是天然气藏形成和保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气藏能否形成、保存以及规模大小,长庆油田之所以能维持一个大型气田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盖层条件好。
图5-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油、气运聚成藏路径示意图
图5-5 古油藏形成期油气运聚模式
图5-6 天然气二次成藏运聚模式
5.1.5.1 直接盖层
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直接盖层包括太原组底部和本溪组的泥质岩类,风化壳气藏下部气层的直接盖层还包括奥陶系自身的碳酸盐岩和膏质岩。
本溪组受前石炭纪古地貌的影响,自东向西以填平补齐的方式超覆沉积,在中央古隆起东侧尖灭,中央古隆起古岩溶高地上直接是太原组的超覆沉积,缺失本溪组沉积。除了本溪组铁铝质泥岩之外,太原组二段和本溪组泥质岩主要形成于海陆交互相的潮坪、潟湖及三角洲前缘等环境,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一般厚 12m左右,最厚可达 22m。本身又是良好的烃源岩,对下伏气藏能够形成烃浓度封闭(周树勋等,1998)。
太原组二段和本溪组泥质岩类地层压力大于理论的静水压力值。在平面上过剩压力略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据统计在 67%的井中该段泥岩的过剩压力介于 1.0~2.0MPa 之间,压力系数为 1.03~1.08。而下伏奥陶系古风化壳储层绝大部分井的压力系数都小于 1.0,平均为 0.94。压力系数表明太原组二段—本溪组盖层对下伏储层具有压力封闭的作用。经历了长期成岩作用后,石炭系中、上统部泥岩已经进入了晚成岩阶段,岩性致密、渗透率低、突破压力高。从实测渗透率来看,纯泥岩封盖物性最佳(实验条件下渗透率小至测不出);当泥岩中含有黄铁矿条带、团块或结核时次之;铝土岩、铝土质泥岩和含砂泥岩相对纯泥岩略显逊色(表 5-1),但以传统标准 10~5MPa作为封盖层渗透率的下限,它们仍能达到中等—好封盖层标准。
表5-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气藏直接盖层物性特征
奥陶系古风化壳气藏底部的马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直接盖层都具有良好的物性封闭的性能。
5.1.5.2 间接盖层
奥陶系风化壳气藏上方的间接盖层是太原组中上部泥质岩夹石灰岩和山西组泥质岩。其中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煤层的厚度大于 100m,沉积环境为三角洲支流间湾、湖泊和滨海沼泽,渗透率一般为 10-7~10-8μm2,饱和空气突破压力一般小于 2.0MPa,封盖物性中等。石炭系发育多层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石灰岩一般厚6~10m,石炭系灰岩孔隙度为0.53%,渗透率为 1.7×10-7μm2,饱和空气突破压力大于 15MPa,扩散系数为2.292×10-8cm2/s,可见具有良好的物性封闭。
此外,石炭-二叠系暗色泥岩厚 100m 左右,煤层厚 4~30m,生烃强度大,石炭系中、上统泥岩的含烃浓度明显高于下伏奥陶系古风化壳储层的含烃浓度,这种浓度差能够屏蔽奥陶系的烃类扩散,形成烃浓度封闭。
5.1.6 成藏主控因素
在长期稳定的克拉通盆地内,古构造、古沉积体系、古侵蚀面、古岩溶以及多期多种类型的成岩作用控制着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
5.1.6.1 丰富优质的平凉组海相烃源岩是成藏基础
盆地西、南缘广布的台缘深水斜坡相平凉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自晚三叠世末开始进入生油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达到生烃高峰阶段,为形成古油藏和气藏以及晚期次生气藏提供了物质基础。
5.1.6.2 古构造格局及其演化长期控制着天然气的汇聚
早白垩世以前,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为盆地西、南缘平凉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向古隆起及其周围运聚形成古油藏创造了条件,在J2~K1期间,随着古地温的增加,在古油藏内,逐步完成了古油藏向古气藏的转化。早白垩世末至今,随着盆地西倾大单斜的形成和中央古隆起的渐趋消失,古油藏内的热裂解气逐渐向盆地的东北方向实现二次运移,最终到达了靖边风化壳而聚集成藏,甚至部分天然气继续向北东方向运移而到达塔巴庙地区风化壳中成藏,自早白垩世末以来盆地主体呈现的西倾大单斜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构造活动微弱,控制了天然气的汇聚成藏。
5.1.6.3 古风化壳岩溶作用及其改造程度是成藏的主控因素
在古风化壳的岩溶高地及斜坡部位,岩溶作用与物理风化作用并存,产生多种类型孔隙发育、物性良好的储渗体,为大中型气田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储集和圈闭条件。同时由于物理风化剥蚀作用的不均一性,局部地区造成沟壑纵横,为天然气的运聚创造了良好的通道。其上区域性的铝土岩盖层及上古生界泥岩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因此古岩溶高地及斜坡部位好的储渗体直接控制着下古生界气藏的分布,靖边气田就位于岩溶作用最为发育的岩溶斜坡地带。
5.1.6.4 成岩作用是成藏和高产的决定因素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潮坪白云岩而言,多期、多种成岩作用使其形成多种类型孔隙发育的储渗体。同生期白云岩主要形成晶间孔,早同生期形成选择性溶蚀的铸模孔、膏溶角砾孔及晶间溶蚀孔,表生期加里东末大气淡水淋滤形成的发育大量溶蚀孔、洞、缝,是该区风化壳储层次生溶蚀孔、洞、缝发育的关键阶段;晚成岩期,多沿缝合线形成压溶缝和脱羧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角砾间缝。经过上述成岩和古岩溶作用,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形成了低孔背景下具有较高孔、渗层段的非均质储层。勘探实践证明:加里东期风化壳普遍含气,但产能差别较大,有的高产井产能很高(>100×104m3/d),而有的则产能微弱,表明成岩作用对下古生界奥陶系的成藏和高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1.6.5 上覆石炭系直接盖层与气层上倾方向膏盐岩性封堵是成藏关键
就靖边气田而言,不但有上覆石炭系底部的本溪组铁铝质泥岩提供封盖,也有顺层上倾方向的马家沟组膏岩提供的封堵作用,从气田探明和控制的含气面积来看,基本分布在本溪组地层尖灭线以东和马家沟组膏盐尖灭线以西所夹持的范围内。形象概括为“屋檐下”模型,本溪组泥岩是屋檐,马家沟组顺层膏盐是侧向封堵墙。
5.1.7 成藏模式
在广覆的潮坪白云岩发育区,由于加里东期构造抬升而经历了漫长的大气淡水淋滤溶解作用,在风化壳上部地层形成良好的储集层段,储渗体主要在岩溶斜坡的岩溶斜坡残丘、残台上发育;马五 5段泥微晶灰岩的白云岩化作用形成了粉晶白云岩或灰质白云岩,为储渗体发育创造了条件。石炭系泥岩、残积铝土岩和马家沟组膏盐共同对风化壳地层形成了上覆或上倾方向的区域盖层及局部盖层,形成了风化壳圈闭,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储集、圈闭场所。
早白垩世,来源于盆地中央古隆起古油藏的原油裂解天然气在晚侏罗世开始的西倾大单斜的构造背景下向东北方向运移,到达靖边气田古岩溶斜坡马家沟组风化壳后,顺层上倾方向受膏盐以及侵蚀古沟中本溪组泥岩封阻,垂向上受风化壳顶面铁铝质泥岩和本溪组煤系泥岩等直接盖层的封盖,聚集成藏,成为群体性风化壳大气田,属于下古生界自生自储型气藏(图 5-7),成藏关键时刻在早白垩世末。可见,下古生界气田的形成主要与奥陶系烃源岩分布、古油藏的形成于改造、奥陶系顶风化壳型溶蚀孔洞储集层的分布、侵蚀沟壑的分布及上古生界底部铝土质泥岩盖层有密切关系。其中,长庆气田与塔巴庙地区相比更靠近西南缘平凉组烃源岩,更易于接受来自中央古隆起古油藏裂解气的充注,且本身处于岩溶古地貌的斜坡部位,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改造强烈,储集条件好,利于形成天然气聚集大场面。塔巴庙地区虽同处于岩溶斜坡地带,但风化壳储层改造相对要弱。关键是处于下古生界天然气充注下游,供烃条件相对差。同时可看出,下古生界气藏并非来源于上古生界烃源岩,从塔巴庙地区没有铁铝质泥岩风化壳、上古生界丰厚的烃源岩直接与下古生界储层接触,下古生界勘探却没有大的突破这一点可以证实。
图5-7 靖边气田风化壳气藏成藏模式
Ⅶ 靖边县地理位置经纬度
北纬37度35分58秒,东经108度47分39秒
参考GOOGLE地球
Ⅷ 我的家乡靖边环境的变化作文
没有抄一丝生机往日洁白无瑕的云彩像袭从染缸里出来似的,五彩斑斓的灯。没过多长时间便把它们完好无损的放回去。故乡是一个安静的地方,它与世无争。好想念故乡,人们都起来劳作,儿时的玩伴,抬头可见能与天媲美大树。照得人心里发慌、充满童话色彩的农舍,故乡像一幅中国画,想念那无拘无束的生活。小时经常在这里比赛捉鱼,凝神聆听着昆虫的叫声。站在高处。金钱势力麻木了人们的内心!好想念故乡。低头便能瞧见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流过,相比之下,时不时就有几条小鱼过,放眼望去。故乡与它截然不同。在夜晚。我们捉的鱼并不吃、热情好客。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城市的天灰蒙蒙的,最安静的。白天,而是养着玩。像网一样把城市笼罩在黑暗之中,多么亲切的词汇啊,想念它的淳朴!城市,每次都是我空手而归,想念它那里的人,别有一番风趣,想念它那里的蓝天白云。这时的故乡是最美的。夜晚,成片成片的高粱地整齐的铺在地上,都早早安睡,想念它的恬静。城市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厦遮住了原有的色彩,它依旧是一番喧闹的景象,是一个喧闹的地方、厚道,新鲜的空气……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去探望一下故乡、甜美,照得人睁不开眼故乡。好想念故乡
Ⅸ 靖边在什么地方
靖边位于陕西省北部,属于陕西省榆林市。
靖边县:
靖边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 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西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旗相邻,南与延安市子长县、安塞区、志丹县、吴旗县四县接壤,东西分别与横山县、定边县毗连。
位置境域: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跨古长城南北,居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地带。东至青杨岔镇龙腰镇村,与横山县接壤,西至柠条梁镇西黄蒿塘村,与定边县接壤,南至周河乡东坪村,与志丹县接壤,北至红墩涧乡白城子村,与内蒙古乌审旗接壤。介于东经108°17′15″—109°20′15″,经差1°03′,北纬36°58′45″—38°03′15″,纬差1°04′30″之间。
(9)靖边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榆林市:
榆林,陕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7月,榆林市下辖2区1市9县。
9县包括: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 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位置境域: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宁夏,北连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地理座标: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
Ⅹ 靖边以前环境怎么样,有没有化工厂,如果有叫什么环境是好还是坏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