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地理位置
Ⅰ 浙江大学与武汉大学地理位置哪个好
一个在浙江杭州,属于沿海一带,杭州属于中国长三角经济圈。一个在湖北武汉内,属于中容部中心城市。但就地理位置来讲两个都不错,不过杭州优势目前来说优势更突出。
就学校本身来说目前浙江大学的综合声誉要比武汉大学高,考取难度自然也是浙江大学更难。
Ⅱ 武汉大学在哪里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在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的珞珈山旁。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武大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武汉大学入选了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武汉大学是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更为现名。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设有34个学院(系),开设123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7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有普通本科生29405人,硕士研究生19699人,博士研究生7163人,另有外国留学生2453人。武汉大学位列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257位。
Ⅲ 武汉大学的地址在哪里
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号。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内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
Ⅳ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地理位置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珞喻路129号
Ⅳ 武汉大学城市学院的地理位置这学校好吗
武汉大学城市学院是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专建筑学、属城市规划、图学等专业于2000年12月合并而成, 2003年学校先后将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从其他院系调整到城市设计学院,使学院形成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相辅相成的完备设计体系。
城市设计学院现设有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系、工程及计算机图学中心、实验中心等5个科研教学单位和党政办公室、图书资料室等科研教学辅助单位。学院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八个硕士点、一个博士点。四个本科专业为城市规划、建筑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项目。
武大城市设计学院地理位置是在二区(工学部) 就是老武水。二区和本部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当然是一本专业,只不过城市设计学院成立稍微晚一些,没很悠久的历史而已。但是城设的院长很牛的。东湖分校准确来说是武大名下的一个独立学院,就是平时说的三本。
Ⅵ 武汉大学的具体地址是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号。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初名自强学堂,诞生于1893年,是一所中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是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由此揭开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序幕。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6)武大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武汉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1月,武汉大学共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68位长江学者特聘及讲座教授、39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汉大学
Ⅶ 武汉大学地理位置的风水好吗为什么
肯定好啊!!!
人家是大学额,风水不好哪来得学生啊??
更何况武汉大学出的人才也不少啊!!!
Ⅷ 武汉大学的详细地址
这个地址明显不是武汉大学的嘛,
武汉大学官方网址
http://www.whu.e.cn
武汉大学地址是回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答珈山
注意:武汉大学是很大的,周围的路也特别多,正门处车站就叫做珞珈山站
Ⅸ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的地理位置
华师的正门(邓小平题名的),跟武大的信息学部,也就是武测只隔了一条街,就是广埠屯电脑一条街。
Ⅹ 武大自然地理学
地理学严格来说划分包含了3个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由于武大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专业的初试、复试、录取等都是一模一样的,包括入学后自然地理学专业和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同学是一个班级,为了方便,我们会直接说是地理学班。
1、武大地理学定位
先说一下武汉大学地理学,从历年考试来看,有很多跨专业的学生考,专业夸的还相当的不小,英语的,汉语的,经济管理的,尤其以旅游管理的最多,首先让大家转变下思路,大学地理学是属于理科,和高中地理学差异太大了,完全不是一个样子的。另外从地理研究来说,偶尔夸夸也无所谓,关键在于武大的地理学自身又很特殊,大学地理学有三个大的分支方向,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所谓GIS),武大的地理是在原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偏重定量化研究,可以说就是工科,利用测绘,遥感,和GIS进行定量化地理研究,这个研究方向偏重点和北大,北师大,南大,中山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是大家对武大这个地理学科的研究背景不了解,所以误以为和高中一样,很多跨专业的人考。估计热点是不考数学,其实我们每天都要用数学,不会数学,做不出来成果的,为了避免误导大家,从2011年考试,武大的人文地理——旅游管理方向就取消了,说句实话,这个方向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根本就没有这个方向的,我们主要做水、土地、GIS工程,其他的方面基本做不来,没这个方面的老师。简而言之,我们就是一个工科生,需要会技术,如计算机肯定要好了,会一点儿编程老师肯定更喜欢了,不会的,会用一些软件也行(如ArcGIS,matlab,Mapgis,PS, oracle,等)。希望大家多了解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学科背景就知道了,我们是一个测绘的地方,所有的学科都和测绘相关,看了这段话,希望大家不要再问我适合不适合考,自己掂量着看~~。
从武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全国的地位以及其和其他学校的比较以及就业看。武大的地理学在全国排名并不是数一数二的,就纯地理理论研究来说,比不上北大、北师大、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华师等。但武大也有自己的优势,资环院的GIS是很强的,地理学也是偏向于与GIS相结合的,应用性比较强,所以武大地理是偏技术性的。虽然考研是不涉及这些带点理科性质的东西,但是在上了研究生之后,在跟导师做项目的过程中都会经常接触GIS类软件的。我们这边是很重动手能力的,一般研究生阶段会做很多项目,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在公司或单位很受欢迎,就业还算不错。一般会去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GIS公司、高校等单位(这句话其实是用来唬人的,现在这些单位都要过考,且招考目录里没有人文地理或者自然地理毕业生,悲剧啊~~,因为有同志一来就问,就业怎么样如此之类的,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将来从事的都是测绘方向的活儿,如果你不会,可能还是回自己的老本行,在这儿弄个文凭罢了)。
从研究上来看,也有很多人问研究方向之类的,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硕士是没有研究方向的,武大的硕士只有两年,第一年要上课,给老师做点事情,不做事情没项目经验,就业也是麻烦事。第二年就是论文和毕业,你说怎么会有研究方向之类的?关于研究方向大家不用担心,况且,地理系做研究的老师除一两个外,几乎没有,都在做横向项目,这年代老师的工资也不算太高,学生又是最好的工人,不要认为不公平,全国都是这样的,大气候都这样,不做项目的老师早都饿死了,换个角度来看,也是各取所需,我们要经验,要锻炼。再说了,反正有大批人来是混个学位的,真正要通过研究继续读博的人应该很少吧?如果要做研究,这个地方还是别来了(或者建议直接考GIS方向,这个方向的毕业生待遇确实好,会编程就行,你既不会编程,又不太会技术,就不要再哪儿吵着装你有多NB了,这年代,真正NB的做学术的太少了。
2、录取情况
对于录取人数,一般情况是以人文地理学专业学生为主,占20个人左右;自然地理学专业招生都会少一些,最多不会超过10个人,还是包括了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计划生。就拿2009年来说,本校3个保研的,全部是自然地理学,通过考试录取的只有3个,都是本校学生1个强军计划,2个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当然,我们这级是比较特殊的一年。一般情况下,自然地理会招收7个人左右,2010年招收7人,3个本校学生,4个外校的。也就是说人文地理的人多,如果要拿奖学金估计专业上要揣摩了,虽然这两个专业一起考,一起复试,是一个班,但是钱貌似现在还是分开算的,自然地理总数少,能拿全奖的自然也少。
对于本校学生考研的情况,整个学院考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总人数大概5个人左右,有大小年之分,人多时会达到10人左右,少时只有3、4个。比如2009年,我们本科班上有9个人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只有2人没能考上,选择了测绘工程专业;2010年,本校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只有3人。基本只要本校学生认真考研,考上的难度并不大。总体趋势来说,本校考的人逐渐减少,这个和清华留不住自己的本科生一样,武大虽然水点,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正常的,有句话说的好,东京大学最牛的不是他的博士,而是他的本科。但是从2012年开始,本院的地理科学基地班开始成为了主要力量,他们的保研率达到了50%左右,是本校为了储备人才而设定的一措施,原来地理系只有一个专业:资源环境城乡规划,2008年教育部批准建立地理科学基地班,作为一个3S技术培养特色班开展,所以从2012年开始,考研难度加大,貌似从目前来看,科学硕士是不会大肆扩招的,扩招的都是工程硕士,每年我们院的工程硕士都没有报满,如果大家没十足的把握,可以报工程硕士,工程硕士实际上比我们好就业,待遇实际上是一样的了,现在都改革了。
3、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情况
研究生学费每年11000元,住宿费1200元/年。奖学金依照专业和总成绩(初试+复试)排名来定,40%的人获得一等奖学金(11000元),40%的人获得二等奖学金(5500元),20%的人获得“三等奖学金”(0元,就是完全自费^_^)。从2010年开始,所有人都能获得300元/月*10月(3000元/年)的助研助学金,以前只有70%的人能获得这个助学金。
4、分数线
作为一个理科专业,武大的地理学不考数学,初试难度不大,很多不喜欢数学的同学都会选择这个专业,甚至很多文科生都会跨专业考,因此总分数线肯定比较高。初试课程包括外语、政治、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我所了解的历年分数线如下所示:
年份
分数线
2011
340
2010
340
2009
348
2008
360
2007
328
2006
333
单科分数线:英语、政治均为50(英语偶尔会调至55,所以最低要求55),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均为90。PS:这仅是近两三年的基本情况,具体无法查证。
往年的经验证明:从没有因为政治单科不过线而无法进入复试的情况,大部分情况是要么总分不够,要么英语不够,所以,英语是复习中的重点。更关键的是,英语考研成绩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免修研究生英语。
5、考研公平性
可能很多报考武大地理学的同学们都担心考研的公平性的问题,其实,作为一个本校生,我个人认为:武大的考研是相当公平的。所谓的不公平,其实大家都知道,认为本校学生可能会考前划重点,复试时候走走过场就ok了。不过这只是很多人的猜测,而事实呢?以我自己的经历为证,作为本校学生考研,我们在考前的确找过很多次林老师和刘老师,就为了能划些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重点,但是两位老师从未透露过任何题目。林老师只是对着自然地理的目录念了一遍,基本没透露任何所谓的考点、重点;刘老师就更干脆,目录都不给念,直接让我们复习中有什么疑问就直接问,我们试探性的想打听某方面内容要不要考,但是也徒劳无获。对于复试问题,我们作为本校学生,跟复试时候的大部分老师都认识,但还是一样的程序,抽题、答题,翻译,只是节省了介绍本科的专业和实习情况一类的基本情况,因为我们做过什么老师都知道。最搞笑的是,我们班上一个同学复试完了,录取情况确定后,我班主任才说:他是我们自己班上的?- -!所以可以确信,武大的地理学录取还是很公平的。
6、专业课问题
说到专业课,这就是我们的老本行了。首先,如果大家有条件,推荐大家最好能跟班上一下这两门专业课,收获会比较大,尤其是经济地理学。两门专业课的教材是:
《自然地理学》林爱文编,武大出版社,2008年版,
《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刘艳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看完这里,不要再问考不考王健那本书了,虽然彼本非此本,但是你要知道考试用的是这本就行了,^_^)
自然地理学,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内容记住,划了的所谓“重点”也用不上。武大地理学考研中的自然地理学这门专业课,只能算是对自然地理学介绍性的一个概论科目,东西特别多、杂,需要记忆、理解的内容非常多,只要一个小知识点拿出来也可以出一个简答题。而且近几年林老师出题的思路也拓宽了不少,题目形式花样也变化挺多,这都给复习、初试带来了难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自己本科学习、考研复习和2009年整理资料中,对出题的重点、主要方向都把握的较准确。其实说白了,自然地理就算没有任何考研资料,只要你把整本书背过,完全可以考120分以上。有资料就是可以减轻考研复习的压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其他课程(尤其是英语),复习中对这门专业课做到宏观上较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