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地理环境
Ⅰ 简介一下德国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1)德国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德国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特征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国
Ⅱ 德国的自然地理学包括哪些
德国地理学史在近现代地理学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对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德国既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又是环境、区域和景观三大学派的故乡。
早期发展早期的德国地理学主要是搜集地理事实,分析因果关系,谋求地理知识的科学体系化。1544年出版的由S.明斯特尔主持编辑的《宇宙志》,是早期地理大发现以后发表的第一本地理学著作,叙述了托勒密所称世界的一般情况和地球的主要分区,在一个多世纪内被看作是世界地理的权威著作。1650年,B.瓦伦纽斯写成《普通地理学》(曾译《通论地理》),把地理学分成普通(或通论)地理学和特殊(或专门)地理学两部分,并指出它们是一个整体的相互依赖的两个部分。18世纪的哲学家I.康德把地理看成空间的描述,并认为自然地理学是“自然的概括”,是“所有其他可能的地理学”的基础。
近代时期A.von洪堡和 C.李特尔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799~1804年,洪堡考察美洲,广泛观察自然现象和居民生活,收集了大量资料。他把自然界作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对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地理学的目的是研究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和互相依存。坚持“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域结合”的论点,他的代表性著作是《宇宙》(5卷,1845~1862)。1820年,李特尔开办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他建立了在人地关系基础上的近代地理学。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探讨了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强调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和统一性,运用经验法和比较法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并侧重人文现象。他长期任教,其地理思想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他的代表性地理学著作是《地学通论》(19卷,1817~1859)。1828年,德国柏林地理学会成立。从19世纪后半叶起,继洪堡和李特尔之后,德国地理学有很大的发展。
自然地理学O.佩舍尔研究了地表自然特征,确立了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分支学科地位。把新地理学引进德国大学并培养出一些杰出地理学家的主要人物是F.von李希霍芬,他把地理学定义为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并确认地理学的研究限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的地方。在部门自然地理学方面,A.彭克创用“地表形态学”一词,论述了地球形态的起源和发展。他把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川时期划分为3个间冰期和4个冰期的理论曾成为冰川地貌和冰期研究的重要基础。彭克还积极倡导各国协作编制百万分之一世界地图。W.P.柯本在1900~1936年制订了以全球植被分布为基础,以气温和降水量为指标的气候分类(见柯本气候分类)。W.彭克研究了地貌学的理论问题,提出地貌演化学说。
人文地理学F.拉采尔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探讨了环境对人类活动及演化的影响。他认为存在着协调的人地关系,包括环境与人的协调关系、地表同一区域内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拉采尔最先提出“生存空间”概念。它所涉及的是作为一种空间(地理)组织的人类社会与其物质背景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个概念后被K.豪斯霍弗等篡用,作为领土扩张的理论,但在科学上它是有关人类社会生活和需要方面的一个富有成果的概念。对人文地理学、经济学、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基本理论也都源于德国,如J.H.von屠能的农业区位论、A.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以及W.克里斯塔勒始创的中心地学说等。
区域地理学和景观学区域地理学和景观学是德国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向。A.赫特纳对区域地理学作出卓越贡献。他强调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区域分异的科学,即研究地表现象分布的地区差异。他认为区域是自然与人类现象相互结合的具体体现,区域地理学是地理研究的顶峰。他长期从事地理学方法论研究,其经典著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赫特纳地理学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O.施吕特尔首先把景观作为地理概念。他提出地理学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感觉到的事物,认为景观学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目的。他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景观,提出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S.帕萨尔格系统地提出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和分级的原理和方法,并创立城市景观的概念。他的代表著作有《景观学基础》(1919~1920)和《比较景观学》(1921~1930)。
地缘政治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曾出现一股地理思想上的逆流,即利用地缘政治学为其领土扩张服务。K.豪斯霍弗是这股逆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地缘政治是利用地理知识来支持和指导一个国家的政策的一种艺术,综合了国家有机体说、民族优越论、生存空间论及大区域观念等,主张国家的空间应该随国家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地扩大。他将这种思想为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政策服务。当然,不应把已存在的地缘政治学说都说成是反动的。
现代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个国家。德国的地理学经过重建在60年代已重新占有重要地位。地理学研究保持了传统的统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这种统一思想把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联系在一起;在地理研究领域内,表现为部门地理和区域地理共同发展。
地貌学是德国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的重点是用大量的计算方法研究形态动力过程和地形演变的原因。自然地理学研究广义的环境和地生态学问题,区域生态学研究地球表面上自然现象的区域组合和生活形式的联系。联邦德国的C.特罗尔致力于开展山地地生态学和高山比较地理学的研究,提出景观生态学,倡导并组织了南北美洲及欧亚大陆山地地生态学的研究工作。民主德国也很重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包括地生态学分类和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等。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小区域的高质量制图则仍然是两个德国的地理研究的特色和长处。
人文地理学的一般趋势是明显地离开旧的传统地理学方法,愈来愈趋向于空间分析,用系统分析和统计方法论证功能和结构。60年代以来,民主德国着重研究工业人口和居民点的集结以及国土问题。
区域研究在地区开发方面有重要地位。联邦德国的延续10多年的大型协作项目──墨西哥计划,以“人类和环境的演化”为总题,在有限面积的范围内研究了人类从开始至今的历史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大约80%的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在国外搞野外工作。区域研究的重点地区还包括热带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等。
Ⅲ 德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方面情况
自然: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中欧平原(波德平原),北临北海、波罗的海,北与丹麦接壤,西邻荷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南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东与波兰、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西俄罗斯)接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北德平原,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阿尔卑斯山地,西南部有艾费尔高原,中部是中德山地,东南部是图林根林山和厄尔士山(克鲁什内山);气候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的过渡地带,属于温带海洋气候但大陆性显著;河流众多,主要有西部的莱茵河,南部的多瑙河,北部的易北河和中部的美茵河。
人文:1.人口:德国人口9000万,是欧洲的第一人口大国,人口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和易北河 流 域及北部的沿海地区,主要民族是日尔曼人,通用德语
2.城市:德国的城市化比较早的国家,城市化程度高,主要城市:首都柏林,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南部巴伐利亚地区的慕尼黑,汽车城沃尔夫斯堡和斯图加特,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等
3.经济:德国经济总量世界第四(前三:美、中、日)欧洲第一,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以南部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汽车、钢铁、化工、电力、电子、航空等工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4.文化:德国文化发达,以哲学最为突出,著名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莱布尼茨、费尔巴哈、马克思;另外德国的文学、音乐、美术、自然科学都相当发达,著名文学家歌德,音乐家巴赫、贝多芬等
Ⅳ 德国的地理环境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德国境内有六个山脉。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Ⅳ 德国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Ⅵ 汉堡的地理环境
汉堡汉萨自由市(德语: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位于不莱梅东北部易北河岸,是德国北部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在行政上,它是一个州,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与德国其他15个联邦州地位相同,面积755.3平方公里。市中心有2个美丽的湖泊:Außenalster和Binnenalster,都汇入Alster河。西北面100千米处北海中的3个小岛也属于汉堡州: Neuwerk, Scharhörn 和Nigehörn。
地理坐标北纬53度33分、东经10度0分 。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其中14%为外国人。汉堡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德国的古老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汉堡一带已成为居民定居点。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在这里修筑古堡设施,建立城镇,称为汉马堡。到12世纪后期,由于港口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进入13世纪后,汉堡同英国、荷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建立贸易往来,并先后同北德和北欧地区100多个港口城市组成对中古欧洲经济起过积极作用的自由贸易联盟——“汉撒同盟”,被称为“自由贸易市”。16世纪后期,汉堡是仅次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欧洲重要物资集散地。17世纪,汉撒同盟解体后,汉堡仍是北德地区保存下来的3个贸易市中的最大贸易市,迄今仍称为“汉堡自由汉撒市”。
汉堡曾归属于丹麦,也曾被法国占领过,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邦,1937年成立大汉堡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古老建筑几乎荡然无存,战后得以重建。
汉堡市距离北海和波罗的海不远,海轮可从北海沿易北河航行而抵达汉堡,易北河的主道和两条支道都横贯汉堡市区,阿尔斯特河、比勒河以及上百条河汊和小运河组成密密麻麻的河道网而遍布市区,因而汉堡港是河、海两用港,成为欧洲河与海、海与陆联运的重要枢纽。历史上,汉堡港的远洋航运和贸易往来已扩展到亚洲、非洲和美洲,1912年的海运吞吐量已位居第三,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今天的汉堡港,不仅是德国最大港口,也是国际上最现代化的港口之一。港口面积100平方公里,约占城市总面积的1/7。有大小码头60多个,可同时停泊250多艘大型货轮。航道低潮时水深也在11米以上,万吨巨轮可沿120公里的易北河航道从北海驶进港口。该港拥有300多条国际航线,同世界上1100个大型港口保持联系,每年进入港口的船只近两万艘,年吞吐量6000万吨左右,素有“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的称号。
汉堡市风光秀丽,文化古老,名胜众多,每年接待300多万游客,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圣米歇尔教堂是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筑,始建于1750年,重建于1907年,教堂塔顶有130多米高,可登临顶端眺望全市风景。建于1897年的市政大厅,外部雕刻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华贵高雅,地下餐厅声名远扬,是一座漂亮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868年的汉堡美术馆,收藏有德国和荷兰著名画家的艺术珍品,是德国著名的美术馆之一。
圣詹姆士教堂、圣凯琳教堂、傅斯麦纪念塔、历史博物馆、德国话剧院、州立歌剧院等都是著名建筑。素有“汉堡明珠”之称的阿尔斯特湖,分为内外两个湖区,内湖沿岸几条古老街道上,林木苍郁,花香袭人,外湖湖面白帆点点,天鹅成群,游人如潮。建于1907年的哈根贝克动物园,占地广阔,保持着原始自然环境,各类动物自由栖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动物园之一。市中心附近的“植物与鲜花公园”,遍栽各种植物、花卉,并建有花坛、温室、图书馆、展览厅等。汉堡市是欧洲著名的“水上城市”,拥有大小桥梁2400多座,比意大利威尼斯城还要多5倍,是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这些桥梁如一件件艺术品装点着城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桥是建于1633年的“关锐桥”,仅10多米长,造型简单,显得朴实无华。最现代化的桥是跨越易北河的柯尔布兰特公路桥,建于1974年,长约4000米,高50多米,桥面可并行4辆汽车,号称“百桥之首”。
汉堡是北德的文化中心,建于1919年的汉堡大学是全国最大的大学,还有音乐、美术学院以及工程、航海等专业学校。汉堡的交通发达,船只可沿河道从四面八方抵达市区中心,许多人乘船上班或购物。陆上交通密如蛛网,地下铁路四通八达,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穿越易北河河底的隧道长450米,与河面上的柯尔布兰特公路桥构成两岸联系的两条纽带。
Ⅶ 移民德国需要哪些条件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这个你要看选择是投资移民还是欧盟蓝卡了,因专为两种申请条件是属不一样的。
如:
法人签证 适合想去德国创业的企业家们
申请条件
●年龄满22周岁,不超过60周岁
●有多年经商经历或企业管理经验
●无犯罪记录
欧盟蓝卡 适合高学历人群
申请条件
●年龄满22周岁,不超过55周岁
●德国认可的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无犯罪记录
获得以上两种长期签证即可在德国享受与当地居民一样的社会福利,下面具体看下~
●享受德国本地人的买房优惠政策
●高度法治国家,尊重人权、保护私产、永久产权
●生活成本非常低,房价合理稳定
●无移民监,自由进出德国及欧盟26国
●儿童可享受免费教育资源
●全家享受免费医疗福利,人性化就医环境
●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社会治安良好,环境优质,空气无污染
●高质量的的双语教育
●拥有多所世界顶尖大学,孩子可免费入学
●可享受当地居民各种补助金的同等福利
●德国护照可免签全球168个国家,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各个大陆
Ⅷ 德国科隆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科隆市总面积为405.15平方公里(其中莱茵河左岸230.25平方公里,右岸174.87平方公里),专在面积上它是继柏林和汉堡之属后,德国第三大的大城市。
科隆的地理位置为北纬50°56'33,东经6°57'32。最高点是118.04米,最低点为37.5米。
科隆位于莱茵河流出中部山脉进入北德和荷兰低地前,一个被称为“科隆弯”的谷地中,这个地理条件造就了当地如下的气候特性:
西南艾费尔高原为科隆(尤其是莱茵河左岸城区)屏蔽了西风,也屏蔽了降雨。有时还造成焚风。
科隆市区所在的谷地地形,减少了市内空气与周围地区的交换;加上城市本身的热岛效应,使得科隆市区成为德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科隆市区较高的气温,导致莱茵河水大量蒸发;由于市内空气与周围交换率小,使夏天的科隆湿度特别高,因此特别闷热、午后多因地形产生雷雨。
从大环境气候来说,科隆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冬季温暖(一月的平均气温为2.4°C),夏季不十分炎热(七月的平均气温为18.3°C)。年平均降雨量为798mm。
Ⅸ 德国人的哪些生活用品与地理环境有关
德国人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