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地理环境
❶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升金湖的形成可追溯到地质史上300万年以前,经喜马拉雅运动后,长江沿岸抬升形成河流,河流汇聚发育形成湖泊。
升金湖东南岸属九华山山脉的一部分,为低山丘陵,西北属沿江冲积平原,为平原圩畈。其东南湖岸为中生代三叠纪与古生代二叠纪地质构造,以灰岩、页岩为主;西北湖岸为第四纪地层构造,以亚粘土、砂砾为主。湖床自南向北逐渐倾斜,形成现代冲积层,泥沙淤积,土壤为黄色亚粘土和粉砂、砂砾。
升金湖的四周地形多样,湖岸曲折,湖汊较多,湖岸周长165k米,自西向北自然分成三个相连的水面。小路嘴以南为上湖,又称小白湖,面积5800 公顷,八百丈以北为下湖,又名黄湓湖,面积2300 公顷,上下湖之间为中湖,即升金湖,面积5200公顷。上、下两湖湖床略高于中湖,平均海拔11米,湖周岗地平均海拔25米。 升金湖水源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和东南方的张溪河、东北方的唐田河,集水面达1548.1k米。历史上汛期最高水位17.03米时,湖面面积14000 公顷,蓄水量8.3亿米。随水位降低,湖面面积减小,通常水面面积10000公顷,年平均水位10.88米。湖水经黄湓闸与长江相通,闸门的开闭,能影响到湿地生态环境和水禽的生存、栖息,以及蓄洪、灌溉。
升金湖地区雨量充沛,地表径流丰富,湖区四周植被良好,无工业污染源,该湿地属过水性湖泊,水质优良。水化学分析表明,湖水含钙量高,具有一定的硬度,总氮量、硅盐及磷、铁含量正常水质范围,适宜多种水生动植物生长。 保护区境内土壤种类较单一,地带性土壤为红壤类的黄红壤亚类,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潮土和水稻土。东、南面低山丘陵分布为黄红壤,西、北面及沿湖四周滩地分布为潮土和水稻土。
黄红壤 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全剖面成酸性反应,表层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氮、有效磷、钙含量均较低,土壤质地偏粘,物理性差;
潮土 分布于沿湖四周、洲地、河漫滩等,多具夜潮性,养分含量较高,全剖面多具有弱石灰性;
水稻土 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境内的圩畈区,适宜农作物和水生植物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于升金湖官方网站-自然条件 )
❷ 安徽的地理环境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平原面积占安徽省面积的45%以上。丘陵区占全省总面积55%。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安徽水文既带有强烈的季风气候特征,又受地貌形态的严格制约。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8月或6~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55%~70%以上,丰水年与枯水年径流量的比值差达14~22倍。径流量的地区差异与降水量地区差异相一致,在皖西和皖南丘陵山区平均年径流深600~1000毫米,淮北仅200毫米左右。
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进入安徽省境内至和县乌江后流入江苏省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在省境内416公里,属长江下游,流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
安徽省共有湖泊500余个,总面积为1750平方公里,其大型12个、中型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积为1250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2.1%。主要有龙感湖、黄湖、泊湖、陈瑶湖、菜子湖、白荡湖、破罡湖、石塘湖、武昌湖、升金湖、巢湖、南漪湖和石臼湖等。其中巢湖面积390平方公里,为全省最大的湖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安徽省地下水在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最为丰沛,占全省地下水总储量的78%,尤其淮河平原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26.6%,而地下水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55%,即73.89亿吨/年。而皖西、皖南两个丘陵山区和江淮之间台地丘陵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但地下水储量仅占22%。
❸ 安徽马鞍山市的地理环境如何
在中国古代有两种商人最为著名,一种是浙江人,经常被叫做温商;而另一个就是安徽人,自古被称作徽商,但是随着全国经济的觉醒,这两个省的经济发展逐渐出现了差距,浙江以突破5亿元的优势位居全国第四,而安徽却排在十名之外。但是安徽也不甘落下,随着经济转型时期的到来,它的经济也有了极大的突破,其中省内表现最明显的城市就是马鞍山市了,作为一座坐拥千年历史的城市,马鞍山市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年也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均GDP即将破10万元,比肩芜湖,位居全省第三,成为安徽省内最具黑马相的城市。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在安徽这座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马鞍山市!
马鞍山凭借出色的工业体系以及发达的第三产业使得经济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虽然现在还仅是个三线城市,但是相信用不了多久马鞍山这座城市就会跻身于二线城市的行列了,你认为呢?
❹ 安徽的绩溪县地理环境怎么样
安徽绩溪是一个来江源南小城,有山有水,很不错。生活节奏不快,比较适合居住。就是绩溪话对你来说比较麻烦,没几年是听不懂的。绩溪人比较淳朴,也比较好客。我是绩溪人,欢迎去绩溪。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加我QQ。要是想更了解绩溪,可以去绩溪网络贴吧,那里人很多,也很不错,我也在里面,有什么问题都会很快解决的
❺ 安徽的地理位置
安徽是个好地方,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❻ 安徽食材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安徽食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皖北地处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种植小麦,故回以面食为主,接近答河南。
2、皖中多丘陵,河流,亚热带季风气侯,以水稻为主,鱼米之乡,又兼容南北,所以米食为主,河鲜较多,也吃面食。
3、皖南多山地、土质偏酸,降水量多,所以多山货、茶、腌制品。
❼ 阜阳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其西北、西、西南分别与河南省的周口、驻马店、信阳4地市的郸城、项城、沈丘、新蔡、平舆、淮滨、固始相接,北、东北与亳州的谯城、涡阳、利辛相连,东南与淮南市的凤台县、寿县为邻,南临淮河与六安的霍邱县隔河相望,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
阜阳地区位于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由于阜阳地区南临淮河,而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阜阳地区气候具有以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带气候特征。既兼有南北方气候之长——水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同时又兼有南北方气候之短——有的年份少雨干旱,有的年份多雨成涝,旱涝灾害频繁,表现出气候明显的变异性。
阜阳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含水岩组有两个含水层,一层约在5至20米,另一层约在30至50米,均受古河道带发育控制。浅层地下水运动以垂直交替为主,侧向径流极其微弱,属“入渗蒸发型”。地下水水质较好,属碳酸盐淡水,矿化度小于每升1克,含盐度在每升5毫克当量左右,含碱度小于每升4毫克当量,尚未受到人为污染,适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❽ 安徽的地理环境有哪些成语来形容比较好
山清水抄秀shānqīngshuǐxiù
[释义袭]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语出]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辨形] 清;不能写作“青”。
[近义] 山明水秀
[反义] 穷山恶水
[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风景优美。一般作谓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①我国江南有许多~的旅游胜地。
❾ 芜湖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内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容系,北望江淮平原。北与合肥市、马鞍山市毗邻,南与宣城市、池州市接壤,东与马鞍山市、宣城市相连,西与铜陵市交界。
芜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芜湖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最热为7~8月,平均气温超过28℃,极端最高气温接近40℃;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仅3℃,曾出现过-10℃的极端最低气温。芜湖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年内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和初冬。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❿ 安徽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一、 地理位置
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114° 54′--119°37′、北纬29°4
1′--34°38′之间,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
面积的1.45%。
二、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
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
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10)安徽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安徽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