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汉中的地理位置
❶ 三国时期的汉中、西凉分别在哪里最好有地图。
汉中当然还是指现在陕西汉中一带,属于雍州中心(长安)与益州(西川)的战略缓冲地带;西凉指现在的甘肃平凉一带。
❷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三国(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2)三国时汉中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
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
县鄙之县:西周时的“县”指的是国都之外的郊区,与“鄙”同义。
县邑之县:春秋中后期,楚国最早出现了作为行政单位但长官世袭的县,与邑(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同义。
郡县之县:由于《史记》的记载,人们通常认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置的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东)是最早的建制县。但我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发起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指出,郡县之县与县邑之县至少应该有四个差别。
一是国君直属,二是长官不世袭,三是幅员或范围一般经过人为的划定而不纯是天然地形成,四是县以下还有乡里等更为基层的组织。按照周振鹤教授划分的标准,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我们所熟知的千古流传的县制。
2、“郡”究竟出现于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历史地理学界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郡的出现晚于县,初期设置在边远荒僻之地,具有军事防守性质,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两者不相统属。
很多资料都说在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从断代史的宏观视角来看,这样说也没错。但如果细致的划分,便可以发现战国后期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已经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于县,这便是郡县制的雏形。当然,在秦朝之前,郡县二级制属于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区划。
3、州。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传说,把他们所知的天下地域范围划分成九个区域,即人们常说的“九州”。关于九州的名称,雍、冀、豫、荆、扬、兖这六个州是没有争议的。至于另外的三个州为:
《尚书·禹贡》认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礼·职方》认为是青州、幽州、并州。
《尔雅·释地》认为是徐州、幽州、营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认为是青州、徐州、幽州。
❸ 三国时的汉中指的是哪些地方
综合钱仪吉及杨晨《三国会要》的记载,领县实际有7: 南郑县 成固县 褒中县 沔阳县 南乡县,蜀汉分成固县置。 黄金县,曹魏分安阳县置,后属蜀汉。 兴势县,蜀汉分成固县置。
❹ 阴平阳平关葭荫关剑阁汉中这几个三国时期的地理位置
我老家就在梓潼县,我就是活地图,我给你回答吧,葭萌关在梓潼县东北回,七曲山下答,走汉中的小路下面就是葭萌关~~
剑阁现在也是个县城,离梓潼很近,但是路很难走,小时候记得只要一下雨剑阁的交通就瘫痪了,那时候很多司机走剑阁的大件路都说是在玩命,现在好多了,那条路虽然不好走但是还是国道哦~~~听我爸说那条路是以前从陕西入川的唯一通道,现在不是,多了很多路
阳平关是汉中的门户,是出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但是没在汉中正北,在汉中偏西一点,汉中那里的路不是直接从北方就可以直接进来的,要绕一下从偏西北一点才能进汉中然后入川,所以阳平关就在那个地方
❺ 三国时期汉中郡与哪几郡接壤地理位置如何
三国时期属于蜀汉的汉中郡,北面与曹魏 雍州的扶风郡接壤;东部与曹魏荆州的魏兴郡接壤;西面与蜀汉自己的武都郡接壤、西南是梓潼郡、南面是巴西郡:
自关羽荆州失败后,东面的魏兴等地被曹魏占据;北面又是北伐最重要的天险秦岭,所以汉中郡两面当敌,国防压力很大。
❻ 三国时期的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三国时的汉中就是现今的汉中地区。汉中,位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的一块狭窄缓冲地,北靠秦岭山脉,南连大巴山脉。过去,这里依凭着几处坚固的关卡和地形凶险的山谷牵制各方,因而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就有“得汉中者可得天下”的说法。尤其在两汉三国时期,汉中的地理位置举足轻重。
定军山之战后,魏军大败,刘备遂得汉中,为了名正言顺讨伐曹操,平西将军马超等百来位文员武将上表汉帝,推举刘备为汉中王。史书有载:“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於先主。”在这次“汉中王”大典中,将士和百姓云集,广场上载歌载舞,数百面战鼓齐响,器乐齐鸣,声势浩荡,形成了后来传承千年的“定军战鼓”,刘备还当场宣读了一道他给汉献帝刘协的《奏章》,以表自己的态度和决心。受玺衔冠之后,刘备留英勇善战的魏延镇守汉中,自己率众回成都。人们在刘备称王设坛处立碑纪念,将所在地旧州铺称为“兴刘寨”。
❼ 三国时期的汉中是什么地方
还叫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专最南端,北属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
(7)三国时汉中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东周前期(约周平王二十至三十年间),褒国亡于庸,汉中地归庸国(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周匡王二年(前611),秦、楚、巴联合灭庸。《华阳国志·汉中志》:“(汉中郡治西城县)本附庸国,属蜀。”也就是说,汉中原本是庸国北部汉水南岸属地。
今汉中春秋战国时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巴蜀、秦国。
❽ 三国演义上的汉中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国演义中的“汉中” 是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南郑、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在三国时期,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占据汉中,自立汉中王于沔阳(今勉县)。章武元年(221)称帝,以巴、蜀、汉中、犍为蜀汉国。设汉中郡,隶属益州,郡治南郑,辖南郑县、褒中县、沔阳县、成固县、南乡县。其后,增设黄金县、蒲池县、兴势县(杨晨《三国会要》)。蜀汉武都郡辖有沮县(今略阳县),梓潼郡辖区含今宁强县地。
(8)三国时汉中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刻本有20多种,清代刻本也有70多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对《三国演义》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参考资料:网络-汉中 (陕西省西南部城市)
❾ 三国时汉中有多大
汉中,位于陕西省复西制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汉中主要旅游景点:武侯墓 、张良庙、古汉台、褒斜栈道 、旱莲、南湖风景区 、佛坪大熊猫保护区、蔡伦墓、石门风景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武侯祠、午子山 、黎坪森林公园、苏景园、五门堰、灵崖寺、勉县温泉、山河堰、王富沟溶洞群、南沙河风景区、饮马池、陕西理工学院、张骞纪念馆 、汉中天台山、紫柏山 、红寺湖、兴元湖 、开明寺塔、洋县朱鹮保护区、莲花池公园 、青木川、燕翔洞、西乡樱桃沟等 。
❿ 三国时期的汉中属于哪
四川吧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