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然地理知识
1. 广西哪个学校考研专业有自然地理
广西大学和民族大学
2. 广西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方沿海,位于东经104°26'—°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接邻省区:广东、湖南、贵州、云南,与海南隔海相望。接邻国家:越南,国境线全长约800多公里;海岸线长度:约1500公里。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在全国各省区市国土总面积中排名第9位。
广西南临北部湾,属于南海,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其大陆海岸线约1595千米,岛屿岸线461千米。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近海滩深广大,面积达1005㎞²。0-20米浅海广阔,面积达6488㎞²。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12.93万平方千米,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西迄越南。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过90米。广西沿海有697个岛屿,总面积约84㎞²,其中最大的涠洲岛面积约28平方千米。
3. 广西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一、地理
(一)地形概况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二)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是: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
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广西总面积15.9%。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岭最高峰。越城岭—猫儿山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较大平原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浔江平原最大,面积达630平方公里。 5、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三)河流众多
广西河流大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条,总长度有3.4万公里,河网密度0.144公里/平方公里。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广西最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85.2%,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33条,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全长1239公里,出梧州流向广东入南海。长江水系分布处于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3.5%,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条,主要河段有湘江、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其中湘江在兴安县附近通过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独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10.7%,较大河流有南流江、钦江、北仑河等,均注入北部湾。经越南入北部湾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0.6%。喀斯特地下河众多,有433条,其中长度超过10公里的有248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独自形成地下河水系。
(四)海岸、岛屿
广西南部濒临属于南海的北部湾。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岛屿岸线46l公里。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近海滩涂广大,面积达1005平方公里。0—20米浅海广阔,面积达6488平方公里。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西迄越南。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过90米。广西沿海有697个岛屿,总面积约66.9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涠洲岛面积约24.7平方公里。
二、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按全国地形分类,广西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点。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温暖,热量丰富
广西北部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全区约65%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0℃以上,其中右江河谷、左江河谷、沿海地区在22.0℃以上,涠洲岛高达23.1℃。桂林市东北部以及海拔较高的乐业、南丹、金秀年平均气温低于18.0℃,其中乐业、资源只有16.5℃。
(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大部分地区在1300~2000mm之间。其地理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广西有三个多雨区:(1)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2760mm;(2)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年降水量达1700~2000mm;(3)越城岭至元宝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桂林、临桂、融安等地,年降水量达1800~2000mm。另有三个少雨区:(1)以田阳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一带,年降水量仅有1080~1200mm;(2)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年降水量为1200~1300mm;(3)以武宣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1200~1300mm。 由于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强降水天气过程较频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是干季,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
(三)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年日照时数1169~2219小时,与邻省比较,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云南大部地区偏少,与广东相当。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北海市及田阳、上思在1800小时以上,以涠洲岛最多,全年达2219小时。河池、桂林、柳州三市大部及金秀、乐业、凌云、那坡、马山等地不足1500小时,金秀全年日照时数最少,只有1169小时。其余地区在1500~1800小时之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北部山区春季多于秋季外,其余地区秋季多于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时数为355~698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32%;冬季各地日照时数只有186~380小时,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4%~17%。
4. 广西地理概况有哪些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7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饷运输,在今兴安县境内开凿了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汉初,代行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瓯骆越人从战国时开始绘制的左江崖壁画约完成于此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不断更替的南朝宋、齐、梁、陈各政权。唐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最早成为一级独立政区。唐代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桂布”名闻遐迩;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兴起;修筑了沟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广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和颇负盛名的诗人曹邺、曹唐。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宋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宋代,先后发生了区希范起义、侬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义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层统治者则于熙宁八年(1075)大规模入侵广西,仅邕州(在今南宁)屠城被害人数就达5万多人;宋代邕州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永平寨(在今宁明县)及钦州3大博易场成为西南民族集市或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有色金属锡、铅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纺织品尤其是苎麻织品质量上乘,左右江出产的緂布色彩丰富,是最早的壮锦及当时的上品衣料。元朝统治广西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广西行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朱元璋分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桂林独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俍兵赴前线抗倭,屡败敌寇,战绩显赫。明朝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最有成效的时期,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已开始种植双季稻,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筑有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等。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各州县包括土州土县都办起了学校,人才辈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书”蒋冕、蒋昇,军事家袁崇焕等。然而终明之世,土官对朝廷的叛乱和土官之间的纷争不断爆发,土地和食盐成为严重社会问题,赋税徭役苛重,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规模较大的各族农民起义有大藤峡瑶民起义、八寨起义、古田起义等,其中大藤峡起义绵延不断达200年。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桂林成为南明永历政权驻地和瞿式耜、大西军李定国抗清斗争的中心;不久又爆发了平西王吴三桂等叛乱的“三藩之乱”,主持广西军务的孙延龄起兵从乱;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广西才真正归入清王朝的版图。清代广西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各种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车普遍使用,许多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等,例如令人叹为观止的龙胜龙脊梯田,始造于元代,历明至清才完成;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农村圩市,城镇商业的繁荣以梧州为冠。全省各地皆设书院和义学;方志的编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谢启昆主修的嘉庆《广西通志》被誉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已十分流行。清中期以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频频起义,标志着一场大风暴的即将来临。
先秦以前,广西为百越民族聚居地。秦汉以降,汉族人民和苗、瑶、回等少数民族因军事、经济、避乱、仕宦、谪迁等原因源源不断地迁入广西。移民不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构成秦汉以后历代中央政权对广西进行统治的社会基础。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作物的新品种等,将汉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传播到广西。例如隋桂州总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韦丹、宋广西转运使陈尧叟等一批杰出人物来桂任职,就实行过不少发展生产、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对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唐代开始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羁縻州县,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世袭管理;宋代沿袭;元以后称为土州土县;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土官在辖境内拥有统兵治民的大权,无异于土皇帝;清代,广西土司制度已趋腐朽,于雍正年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流;土司制度最后于民国17年(1928)才在广西完全终结。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两广是受鸦片走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同时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把广西人民推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沿。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广西梧州防兵首先奉调赶往广州前线支援,广西前后共调集兵力数千名,还调集大炮、火炮及铸炮工匠赴粤增援,珠江口海面防御工事“排链”所用的参天大木也选材自广西。广西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的策源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两万多广西各族儿女汇集桂平金田,誓师起义,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封王建政,颁行各种制度;继而挥师北上,东下江南,建都天京(今南京),迅速形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与此同时,以天地会组织为核心的人民反清起义也在广西勃然兴起;其中尤以1854年在灌阳建立的升平天国、1855年在浔州(今桂平)建立的大成国、1860年在新宁州(今属扶绥)建立的延陵国3个农民政权最为引人注目。随着外国洋教势力在广西的发展,近代广西民教冲突不断,其中1856年的“西林教案”引发了中法两国的外事交涉,法国以此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广西各族儿女奋起抗击法国的觊觎和侵略,民族英雄刘永福率领由广西子弟组成的黑旗军在越南屡创法军,取得著名的纸桥等大捷;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陆路战场,老将冯子才率部痛歼进犯的法军,取得了号称我国近代“中西战争第一大捷”的镇南关大捷;法军惨败的消息传至巴黎,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中国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使北海、龙州、梧州成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向广西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攫取开矿、航运和修筑铁路等特权,把持海关,操纵金融;随着自然经济被破坏,广西的近代化伴随着半殖民地化进程在血与火中生长。在世纪末变法维新的呼声中,康有为曾两次到广西进行变法维新宣传,创办“圣学会”和《广仁报》,开风气之先;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反对签定对日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广西有99名举人参加了这次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忧时的政治大请愿。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至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在桂西南边境地区先后发动了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和钦廉上思起义等3次武装起义,而云南河口起义、辛亥广州黄花岗之役也有不少广西籍同盟会员参加,广西革命党人前仆后继,为辛亥武昌起义发挥了重要的催生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时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的广西籍学生160多人直接参加了首义;在广西的革命党人则组织了柳州、浔州(府治今桂平)起义,广西随之宣布独立。然而,广西的军政大权却被陆荣廷所篡夺,形成了独踞一方的旧桂系军事集团;旧桂系贪婪残暴,屠杀革命党人,镇压“二次革命”,勾结北洋军阀,破坏“护法运动”,终于在孙中山发动的“援桂讨陆”战争中宣告崩溃。广西平定后,孙中山曾出巡广西,督师整军,计划经桂林出师北伐,但因陈炯明的掣肘而夭折。
年“五四”运动爆发,广西各城镇的学生、工人和各界群众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广西的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促进了广西人民的新觉醒,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最早的地方组织首先在梧州建立。与此同时,曾为旧桂系下级军官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借助广东革命阵营的力量,统一广西,建立了新桂系的统治。随后,新桂系与国民政府达成两广统一方案,广西归属国民政府领导。在声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的斗争风暴中,国共合作的局面在广西正式形成,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在全省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新桂系军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且屡挫强敌,成为北伐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然而,“四一二”政变中,新桂系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使广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由于北伐战争中新桂系势力的迅速扩张,同蒋介石集团发生了尖锐矛盾,1929~1930年,蒋桂连年混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破坏,但客观上也为广西革命造成了有利时机。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到广西,通过对其时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成功发动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中央注意到新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对日态度的分歧,从1934年就开始了对其上层的统战工作。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也在城乡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普遍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6月1日,新桂系联合广东发动了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中共中央在对事变表示支持和肯定的同时,向李宗仁等表明“停止内战、逼蒋抗日”的方针,推动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各地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各族青年纷纷应征入伍;广西当局两个月内就装备了4个军、48个团开赴前线,动员之迅速为全国少有。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与昆仑关战役、桂柳会战与守卫桂林城等全国和广西各抗日战场,到处都有广西子弟兵浴血沙场。1938年10月后,广州、武汉相继失陷,沦陷区大批文化团体和文化工作者汇集桂林,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被誉为“文化城”,名扬海内外;同时,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八办”又是中共在广西的公开机关和南方局驻桂林办事处,它的建立对争取广西当局开放民主、宣传动员国统区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巩固和发展西南、南洋等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筹集抗日物资,起过重要作用;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曾3次到桂林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1939年和1944年,广西曾两度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广西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第一次沦陷期间,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广西学生军和战时工作团深入桂南各县发动群众,掀起民众支前参战的热潮;第二次沦陷期间,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保卫家乡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广西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实地说,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在推动广西近代工矿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然而抗战胜利后,新桂系积极追随蒋介石,全力转入了反共内战,在广西实行“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暴政,镇压中国共产党、民主进步势力和人民民主运动。随着内战的发展,国民党政权陷入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当中。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以反“三征”为口号,相继在桂东、桂北、左江、桂西、桂中、桂中南等农村地区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在城市,则开展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和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的斗争。1949年1月蒋介石一度引退,为挽救国民党的失败,美国支持的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与中共谈判,企图实现“划江而治”;但随着人民解放军4月渡过长江,新桂系“划江而治”的幻想破灭。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广西各地游击队开始向盘踞城镇、交通要隘、据点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解放广大农村,配合南下解放大军作战;桂、柳、邕、梧的中共组织则在白色恐怖下巧妙地开展统战策反工作,领导各界群众开展护厂、护校、护路斗争,迎接解放。10月,新桂系白崇禧集团在湖南衡阳地区被解放军击溃,5个兵团17万余人狼狈逃回广西,企图长期经营广西老巢,负隅顽抗。11月7日,人民解放军集中二、四野战军45万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在广西人民群众和各路游击队的配合下,发起解放广西战役。12月11日,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了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今友谊关),宣告广西全境解放,广西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5. 广西有没有地理方面的专业
任何省份都有地理专业。一般是师范学校的地理专业。主要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6. 关于广西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桂,位于中国南疆,华南地区西部。广西地区秦时为桂林郡辖地,故简称桂。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境内四周多山,中部为丘陵。多岩溶地貌,河流众多。
广西背靠大西南,河流众多,其中红水河年平均水量是黄河的2.8倍,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是中国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
地理概况
东部与广东相连,北部与湖南、贵州为邻,西部与云南相交,南临浩瀚的南海,西南部与越南接壤,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山地环绕,呈盆地状。山地占39.8%。石山占19.7%,丘陵占10.3%,台地占6.3%,平原占20.6%,水面占3.3%。沿海岛屿有697个。岛屿岸线长600多千米,岛屿总面积84平方千米:其中涠洲岛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岛屿。
气候特点
广西年均温由北往南从17℃递增到23℃,1月均温6~15℃,7月均温25~29℃。自治区年降水量达1200~2000毫米,多集中在4~8月(桂北)或5~9月(桂南、桂西)。较为常见的灾害有旱、涝、寒潮、霜冻、台风、冰雹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自然资源
广西已探明储量居国内前十位的矿产资源有锡、锰、锑、银、铝土、钽、锌、钛、铅、汞、铌、膨润土、石灰石、滑石、重晶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岗石、高岭土、石膏等54种。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桂西南是金花茶、蚬木、金丝李、擎天树、肥牛木、蝴蝶果、广西青梅等多种热带、亚热带特有珍稀树种的分布中心。野生动物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达38种,桂西南的白头叶猴、大瑶山的鳄蜥为广西独有的世界级珍稀动物。
交通运输
广西区内公路成网,连通各市县及99.5%的乡镇。有8条国道,柳州至桂林、南宁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也已建成。湘桂线是广西最重要的铁路干线。而南昆线、南防线、钦北线构筑了大西南的出海通道。航空运输方面,桂林、南宁、北海、柳州、梧州等都有民用机场,共80多条航线。
经济概况
广西是水稻、甘蔗、麻类、水果、水产品及亚热带土特产品的生产基地。除北部少数山区外,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三熟。自治区森林资源较丰富,并盛产经济林木。渔业以海洋捕捞为主,北部湾为主要渔场,热带海洋资源达149种,各种鱼类持续资源蕴藏量达70多万吨。工业有制糖、食品、电力、有色金属、建材、纺织、机械、冶金、造纸等门类。广西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其中水电占全区总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广西交通发达,已形成以铁路为骨干,港口为门户,公路四通八达。民航和海上、内河航运相配套的综合交通网,是中国西南的出海大通道。
文化习俗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世居有壮、汉、回、瑶、苗、侗、毛南、仫佬、水等12个民族,还有20多个其他民族杂居。他们在语言、服饰、建筑物、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烹调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花果之城”:南宁
南宁市位于自治区境中南部,地跨邕江。简称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驻地。面积22189平方千米。有壮、汉、瑶、回、满、苗、侗等35个民族。辖6区6县。市境位于南宁盆地中心。北部横亘着东北—西南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峰岭,其中望兵山为南宁市最高峰,海拔1506米,东南为近郊风景区青秀山,西郊主要为海拔百余米的岗地,中部为平原。邕江横贯盆地南部,有10多条小支流汇入,邕江南岸是海拔200多米的丘陵。矿藏有煤、铁、铜、钨、锰、石油和天然气等。工业有食品、制糖、机械、纺织、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稻谷、甘蔗、玉米、木薯、花生,盛产香蕉、菠萝、柑橙、荔枝。南宁是一座富有南国风光的城市,市区内种有大量果树和鲜花,被誉为花果之城。
“山水甲天下”:桂林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漓江中游。春秋时期属越国,战国时是楚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桂林由此得名。桂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甄皮岩代表了丰富的史前历史文化,灵渠代表了秦代水利文化,靖江王墓、王府代表宏伟壮观的明藩王文化,摩崖石刻和山水诗词代表了异彩纷呈的山水文化。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兴安、桂林、阳朔等地奇异秀美的景色,绵延一百多千米,构成了绚丽多姿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山形奇秀。石色苍蓝。与石灰岩区域所特有的碧流相掩映。此外还有形态各异的天然洞穴和地下水系。浓郁的民俗风情与妩媚的山水相映,使山水更加生动,民俗风情更加清丽脱尘。
柳州
柳州市位于自治区境中北部,面积18677平方千米。市境地势低平,柳江流经市区,形成著名的“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大湾。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货运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农业主产稻谷。柳州沙塘、鹧鸪江一带盛产国内外驰名的柑橘、沙田柚等水果。市内有许多名胜,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
阳朔风光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位于广西桂林市南的漓江江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阳朔石灰岩地形发育完全,漓江自北向南流贯,风光秀丽独特。北面的兴坪古镇可说是漓江山水荟萃的中心,有“三岩、五井、十二山”等美景。镇东北莲花岩,有古莲百余米,蔚为奇观。
世界岩溶圣地:乐业天坑群
乐业天坑群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和溶洞的景观,具有极高的科考、探险价值,被专家称为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中国广西乐业县的天坑群是一组岩溶溶洞群。当地人把它们叫作大石围。它形成于6500万年前,形状犹如一个个巨大漏斗,隐藏在群山峻岭之中。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确定乐业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它由23个天坑组成。最深的达600多米,浅的也有300多米。其中最大的大石围天坑垂直高度为世界第二。底部分布的原始森林面积为世界第一。另外,大曹溶洞地下大厅是中国最大的地下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也是世界第二大地下大厅,地下大厅项部距离外界地面只有20米,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天坑。
柳侯祠
柳侯祠中厅有一座约2米高的柳宗元石刻像,雕刻于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年)。刻像旁边有20多种历史石刻,其中以荔子碑最为著名。碑文摘自韩愈赞颂柳宗元德行的文章,是按照苏东坡手书刻成的,所以有人称其为“韩诗苏书柳事碑”。石像附近还有一座柳氏衣冠冢,花岗岩墓碑上刻有“唐刺史柳宗元墓”几个大字。此外,柳侯祠内还有柑香亭和罗池等建筑,据说当年柳宗元就是在这里和朋友吟咏作诗的。祠内还陈列着介绍柳宗元生平及其在柳州的政绩的图表、文字、绘画等资料。
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真武阁
真武阁位于广西省容县城内,是全国四大名楼之一。真武阁始建于公元1573年,是一栋三层重檐楼阁,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研究发现,全阁用3000条大小不一的格木构件,非常巧妙地串联吻合;而在二楼上4根内柱承受着来自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房瓦、脊饰的压力。真武阁是我国古代大型木构建筑中的杰作。
众河之源:大瑶山
大瑶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延伸到象州、蒙山、平南等8县境内,是桂江、柳江的分水岭。北起荔浦修仁一三江断裂带,南至桂平县石龙附近,长约130千米,宽50千米~60千米。东北一西南走向。西与大明山合成广西弧形山脉。由砾岩、砂岩所形成的丹霞式地形,风景奇丽。大瑶山一般海拔1200米左右,主峰圣堂山海拔1979米,是广西中东部最高峰,山顶周围有数千公顷全国少有的红岩杜鹃林。大瑶山东南坡是广西多雨中心之一。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加之植被茂密,成为众河之源。天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2300多种,居广西群山之酋,山中的灵香草是广西特产。陆栖脊椎动物有370多种,有世界独有种鳄蜥。大瑶山还是候鸟冬季栖息地。包括雪鸟等数十种鸟类常以万计在此越冬。
漓江
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流经桂林市、阳朔县,在梧州市汇入西江。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游区,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从桂林到阳朔,秀丽而澄清的漓江像蜿蜒的玉带。环绕在苍翠的群山之中。乘舟泛游漓江,可见两岸峭壁屏立,石乳似群龙戏水。风光旖旎。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漓江两岸著名风景甚多,其中黄牛峡至水落村段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因为漓江的水源流经的都是被植被覆盖的石灰岩地段,不会夹带多少泥沙,所以水质尤其干净。?
7. 尝试基于总体自然地理特征对广西进行区域划分或合并,并提出广西如何能真正成
基于总体自然地理特征对广西进行区域划分或合并。
8. 广西地理概况有哪些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7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饷运输,在今兴安县境内开凿了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汉初,代行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瓯骆越人从战国时开始绘制的左江崖壁画约完成于此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不断更替的南朝宋、齐、梁、陈各政权。唐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最早成为一级独立政区。唐代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桂布”名闻遐迩;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兴起;修筑了沟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广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和颇负盛名的诗人曹邺、曹唐。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宋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宋代,先后发生了区希范起义、侬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义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层统治者则于熙宁八年(1075)大规模入侵广西,仅邕州(在今南宁)屠城被害人数就达5万多人;宋代邕州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永平寨(在今宁明县)及钦州3大博易场成为西南民族集市或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有色金属锡、铅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纺织品尤其是苎麻织品质量上乘,左右江出产的緂布色彩丰富,是最早的壮锦及当时的上品衣料。元朝统治广西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广西行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朱元璋分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桂林独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俍兵赴前线抗倭,屡败敌寇,战绩显赫。明朝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最有成效的时期,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已开始种植双季稻,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筑有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等。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各州县包括土州土县都办起了学校,人才辈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书”蒋冕、蒋昇,军事家袁崇焕等。然而终明之世,土官对朝廷的叛乱和土官之间的纷争不断爆发,土地和食盐成为严重社会问题,赋税徭役苛重,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规模较大的各族农民起义有大藤峡瑶民起义、八寨起义、古田起义等,其中大藤峡起义绵延不断达200年。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桂林成为南明永历政权驻地和瞿式耜、大西军李定国抗清斗争的中心;不久又爆发了平西王吴三桂等叛乱的“三藩之乱”,主持广西军务的孙延龄起兵从乱;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广西才真正归入清王朝的版图。清代广西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各种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车普遍使用,许多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等,例如令人叹为观止的龙胜龙脊梯田,始造于元代,历明至清才完成;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农村圩市,城镇商业的繁荣以梧州为冠。全省各地皆设书院和义学;方志的编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谢启昆主修的嘉庆《广西通志》被誉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已十分流行。清中期以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频频起义,标志着一场大风暴的即将来临。
先秦以前,广西为百越民族聚居地。秦汉以降,汉族人民和苗、瑶、回等少数民族因军事、经济、避乱、仕宦、谪迁等原因源源不断地迁入广西。移民不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构成秦汉以后历代中央政权对广西进行统治的社会基础。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作物的新品种等,将汉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传播到广西。例如隋桂州总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韦丹、宋广西转运使陈尧叟等一批杰出人物来桂任职,就实行过不少发展生产、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对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唐代开始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羁縻州县,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世袭管理;宋代沿袭;元以后称为土州土县;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土官在辖境内拥有统兵治民的大权,无异于土皇帝;清代,广西土司制度已趋腐朽,于雍正年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流;土司制度最后于民国17年(1928)才在广西完全终结。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两广是受鸦片走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同时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把广西人民推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沿。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广西梧州防兵首先奉调赶往广州前线支援,广西前后共调集兵力数千名,还调集大炮、火炮及铸炮工匠赴粤增援,珠江口海面防御工事“排链”所用的参天大木也选材自广西。广西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的策源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两万多广西各族儿女汇集桂平金田,誓师起义,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封王建政,颁行各种制度;继而挥师北上,东下江南,建都天京(今南京),迅速形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与此同时,以天地会组织为核心的人民反清起义也在广西勃然兴起;其中尤以1854年在灌阳建立的升平天国、1855年在浔州(今桂平)建立的大成国、1860年在新宁州(今属扶绥)建立的延陵国3个农民政权最为引人注目。随着外国洋教势力在广西的发展,近代广西民教冲突不断,其中1856年的“西林教案”引发了中法两国的外事交涉,法国以此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广西各族儿女奋起抗击法国的觊觎和侵略,民族英雄刘永福率领由广西子弟组成的黑旗军在越南屡创法军,取得著名的纸桥等大捷;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陆路战场,老将冯子才率部痛歼进犯的法军,取得了号称我国近代“中西战争第一大捷”的镇南关大捷;法军惨败的消息传至巴黎,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中国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使北海、龙州、梧州成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向广西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攫取开矿、航运和修筑铁路等特权,把持海关,操纵金融;随着自然经济被破坏,广西的近代化伴随着半殖民地化进程在血与火中生长。在世纪末变法维新的呼声中,康有为曾两次到广西进行变法维新宣传,创办“圣学会”和《广仁报》,开风气之先;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反对签定对日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广西有99名举人参加了这次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忧时的政治大请愿。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至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在桂西南边境地区先后发动了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和钦廉上思起义等3次武装起义,而云南河口起义、辛亥广州黄花岗之役也有不少广西籍同盟会员参加,广西革命党人前仆后继,为辛亥武昌起义发挥了重要的催生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时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的广西籍学生160多人直接参加了首义;在广西的革命党人则组织了柳州、浔州(府治今桂平)起义,广西随之宣布独立。然而,广西的军政大权却被陆荣廷所篡夺,形成了独踞一方的旧桂系军事集团;旧桂系贪婪残暴,屠杀革命党人,镇压“二次革命”,勾结北洋军阀,破坏“护法运动”,终于在孙中山发动的“援桂讨陆”战争中宣告崩溃。广西平定后,孙中山曾出巡广西,督师整军,计划经桂林出师北伐,但因陈炯明的掣肘而夭折。
年“五四”运动爆发,广西各城镇的学生、工人和各界群众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广西的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促进了广西人民的新觉醒,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最早的地方组织首先在梧州建立。与此同时,曾为旧桂系下级军官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借助广东革命阵营的力量,统一广西,建立了新桂系的统治。随后,新桂系与国民政府达成两广统一方案,广西归属国民政府领导。在声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的斗争风暴中,国共合作的局面在广西正式形成,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在全省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新桂系军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且屡挫强敌,成为北伐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然而,“四一二”政变中,新桂系追随蒋介石“清党”反共,使广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由于北伐战争中新桂系势力的迅速扩张,同蒋介石集团发生了尖锐矛盾,1929~1930年,蒋桂连年混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破坏,但客观上也为广西革命造成了有利时机。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到广西,通过对其时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成功发动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中央注意到新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对日态度的分歧,从1934年就开始了对其上层的统战工作。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也在城乡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普遍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6月1日,新桂系联合广东发动了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中共中央在对事变表示支持和肯定的同时,向李宗仁等表明“停止内战、逼蒋抗日”的方针,推动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各地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各族青年纷纷应征入伍;广西当局两个月内就装备了4个军、48个团开赴前线,动员之迅速为全国少有。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与昆仑关战役、桂柳会战与守卫桂林城等全国和广西各抗日战场,到处都有广西子弟兵浴血沙场。1938年10月后,广州、武汉相继失陷,沦陷区大批文化团体和文化工作者汇集桂林,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被誉为“文化城”,名扬海内外;同时,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建立,“八办”又是中共在广西的公开机关和南方局驻桂林办事处,它的建立对争取广西当局开放民主、宣传动员国统区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巩固和发展西南、南洋等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筹集抗日物资,起过重要作用;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曾3次到桂林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1939年和1944年,广西曾两度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广西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第一次沦陷期间,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广西学生军和战时工作团深入桂南各县发动群众,掀起民众支前参战的热潮;第二次沦陷期间,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保卫家乡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广西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实地说,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在推动广西近代工矿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然而抗战胜利后,新桂系积极追随蒋介石,全力转入了反共内战,在广西实行“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暴政,镇压中国共产党、民主进步势力和人民民主运动。随着内战的发展,国民党政权陷入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当中。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以反“三征”为口号,相继在桂东、桂北、左江、桂西、桂中、桂中南等农村地区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在城市,则开展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和反对美国侵华政策的斗争。1949年1月蒋介石一度引退,为挽救国民党的失败,美国支持的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与中共谈判,企图实现“划江而治”;但随着人民解放军4月渡过长江,新桂系“划江而治”的幻想破灭。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广西各地游击队开始向盘踞城镇、交通要隘、据点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解放广大农村,配合南下解放大军作战;桂、柳、邕、梧的中共组织则在白色恐怖下巧妙地开展统战策反工作,领导各界群众开展护厂、护校、护路斗争,迎接解放。10月,新桂系白崇禧集团在湖南衡阳地区被解放军击溃,5个兵团17万余人狼狈逃回广西,企图长期经营广西老巢,负隅顽抗。11月7日,人民解放军集中二、四野战军45万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在广西人民群众和各路游击队的配合下,发起解放广西战役。12月11日,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了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今友谊关),宣告广西全境解放,广西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9. 广西融安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广西融安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融安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融安县地貌大致可分为中低山陡坡地貌、低山缓坡地貌、岩溶峰丛地貌、沉积平原地貌等几种类型。
(20融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长,雨热同季,气候资源丰富。但低温冷害、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局部地区也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