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州的地理知识
Ⅰ 徐州的地理环境
徐州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版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权、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徐州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不太复杂,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均较低。
从地壳结构来看,徐州地壳厚度变化较小。莫氏面平均深36公里左右,康氏面平均深20公里,一般是西部较深。再看构造运动。徐州属于苏北平原的大面积沉降区。地貌上表现为地势低平,在断陷盆地内的沉积物厚度较大,表现出共震荡运动的特征。在断裂构造上,徐州地区断裂较为发育,按其规模大小和地质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北、东向的断裂分布较广。徐州主要断裂带有:郯城-庐江断裂带,丰县-邳州断裂带,故黄河断裂带。
Ⅱ 徐州方言的徐州地理
徐州又称彭城,市中心零公里坐标位于北纬34°15′、东经117°11′,地理上处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内北,即北方地容区。
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四省交界,五省通衢,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又有中原要冲“第一要津,两水汇通,连通三沟,四方都会,五省通衢”的称法。古代运输枢纽、文明发源地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南北融通对徐州方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徐州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商贾繁荣之地,因而被喻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按照当今行政区域划分,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
了解徐州的地理区位是认识徐州方言的第一步。第二步则应对我国方言划分有所了解。在此仅附上链接,请自行查阅: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等。(徐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
Ⅲ 徐州市地理环境特征
徐州市位于东经116°′~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属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徐州夜景(20张)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Suī]、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徐州地处南北相交之处,历史上多出英雄美人。湖光山色,刚柔相济,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这里依山带水,岗岭四合,山围着城,城环着山,山水特色十分明显。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素称“五省通衢”
http://ke..com/view/945139.htm#2
Ⅳ 徐州地区生物地理小中考有哪些好的练习请推荐一下。另外标准大考卷有没有关于这个小中考的的
《新中考短平快》比较不错,但是很多题都很难
《冲刺中考》我们当时是个试专卷册,各地的属中考试题都有
《中考新航标》:到时候会发的
至于书店···我不推荐你去正规书店,淘不到好练习册,建议去东站有一个韩国商品城,旁边的门有个书店,NONO,那简直是一个仓库,去淘书吧
我是去年考过的,不是太好(72)
经验谈
你需要多看书,基础一定要掌握的透彻,不能有闪失
去年生物有两道选择都是考那个什么知识库(好像是这个名字,每个单元最后的那个)
地理有一题巨BT,给你公转示意图,让你选好像是夏至在那一个选项
那一个公转示意图,整个给翻折过来,也就是说本来该选左边的,就要选右边
(基础,这就是基础的重要)
去年的考试,总体上感觉··貌似很简单,高分不容易
前年地理考试考到了凌汛(书上很小的知识点)
跟着老师走没错的,还有那本中考新航标
把上面的题目弄会
Ⅳ 徐州的地理范围
徐州是古“九州”之一,范围大致在今淮海地区。
《尚书·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尔雅·释地》:“济东曰徐州。“
Ⅵ 徐州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徐州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
徐州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海拔一般在30-50米之间。徐州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陵山地。丘陵海拔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徐州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徐州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不太复杂,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均较低。
从地壳结构来看,徐州地壳厚度变化较小。莫氏面平均深36公里左右,康氏面平均深20公里,一般是西部较深。再看构造运动。徐州属于苏北平原的大面积沉降区。地貌上表现为地势低平,在断陷盆地内的沉积物厚度较大,表现出共震荡运动的特征。在断裂构造上,徐州地区断裂较为发育,按其规模大小和地质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北、东向的断裂分布较广。徐州主要断裂带有:郯城-庐江断裂带,丰县-邳州断裂带,故黄河断裂带。
Ⅶ 根据“地缘说”的有关观点谈一谈徐州市的地理环境对于徐州文化的影响
大禹分九州,其中有徐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分析:徐州的厚重文化积淀使得徐专州人有内在属的历史优越感。
多战乱(三国,宋金,淮海战役等等),多自然灾害(黄河)
分析:具有反抗精神,勇于开拓,品质坚忍。
交通发达,古代京杭运河沿岸,建国后,京广陇海线交汇,属于沿海开放地区。
分析:乐于易于接受各种文化和思想,较强的包容性。虽然总体经济不算发达,但是
地理上是苏鲁豫皖交界处,南北分界线边缘。
分析:两面性,北方的直爽与南方的内敛,大气和秀气相结合
大概这样吧 这可是我自己写的,有不足的地方也正常,你可以参考一下,再加点润色就差不多了。当然是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呵呵
Ⅷ 徐州有什么地理优势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内约140公里,总容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Ⅸ 徐州市的地理位置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的东南专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属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Ⅹ 徐州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襟淮海,西按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从北往南打的话,攻下了徐州,扬州的门户大开,扬州不保,南京也就危险了。从南往北打,只要占领了徐州,整个中原就像一个大棋盘一样摊了开来。
徐州在历史上的别称叫做彭城。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10)关于徐州的地理知识扩展阅读
徐州市的地理区位优越,在我国实行沿海、沿江、沿线开放开发战略中,处于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陇兰地带的交汇处,也是长江三角洲与环勃海湾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具有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特征。1986年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18个地市成立淮海经济区。
徐州客观形成了南京以北、济南以南、连云港以西、郑州以东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辐射范围近20万平方公里,人口1.09亿。
《国家国土规划纲要》将徐州列为近期发展的特大城市,建设部在《新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中,把徐州列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第一个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