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地理知识扬州
1. 写扬州的古诗有哪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任广陵)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三首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投。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2. 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陆地上气压中心就会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一年中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夏季,亚洲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北太平洋升温慢,形成高压。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以东南风吹向亚洲东南地区,形成东南季风,也就是夏季风。随着离海洋的距离不断增加,夏季风的势力就会变弱,夏季风影响不到内陆地区。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划分为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就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降水较多;这条线以西以北地区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的“胡”指的是中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胡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是不让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越过阴山。阴山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即北方少数民族和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分界线)。阴山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的分界线。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该句诗描述了平原和山地的气候差异,蕴含了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知识。四月的平原已经芳菲落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开放,这主要是由于山地海拔高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同一时间,平原地区气温高,百花开放的时间早,高山上气温低,百花开放的时间晚。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该句诗反映了一个地方同一时刻不同的天气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城市的一边天气晴朗,另一边下雨。该句诗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降水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对流雨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
3. 古诗中提到扬州的诗有哪些越多越好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任广陵)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三首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投。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以上6首为杜牧作)
广陵秋夜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枫叶初丹,苹花渐老,蘅皋谁系扁舟。故人思我,征棹少淹留。一尊潋滟西风里,共醉倒、同销万古愁。况今宵自有,明月照人,逼近中秋。常爱短李家声,金闺彦士,才高沈谢何刘。片帆初卷,歌吹是扬州。此心自难拘形役,恨未能、相从烂熳游。酒醒时,路遥人远,为我频上高楼。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写的是扬州)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白居易《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4. 《中国古诗词大会》中的地理考点有哪些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解析: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解析: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
解析: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解析: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
解析: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解析: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解析: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解析: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解析: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解析: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李白《蜀道难》
解析: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歌与自然景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解析: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解析: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
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题西林壁》
解析: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
解析: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白居易《海潮赋》“白浪茫茫与海边,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解析:则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古诗与月相:“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提到“月落”时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
“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 ,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和河流径流量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5. 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
地点:江淮下游地区
时间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节
原因:山顶的气温比同时间的山脚下的气温低。
6. 关于写扬州的古诗词
1、唐代杜牧《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释义: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2、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释义: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4、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5、唐代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释义: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7. 写扬州的古诗
1: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杜牧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唐·徐凝《忆扬州》
萧娘脸上难生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南朝宋人殷芸《小说》
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裕华说明:这个“上”字现在多用“下”字)
:6:另外裕华自己一向认为:自古江南多才俊,唯有扬州出怪杰。
7: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8. 古诗中的扬州是现代哪座城市
扬州,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古代的名字还有维扬,芜城,广陵等
9. 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