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国际航运地理知识

国际航运地理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3-14 07:43:37

『壹』 航运地理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关系是什么

1、国际贸易地理是介复于 国际贸制易学 与 地理学 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

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 、 热5、

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贰』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复习重点知识 (详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二、居民和国家,三、南亚,四、中亚。

『叁』 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总结啊!

你好:
这是我以前回答别人的同样问题答案,希望对你同样有用。

世界区域地理总结

世界区域地理——欧洲西部
A.M.〔读图识记〕1.主要国家;2.群岛、岛屿、海峡、海域;3.北极圈;4.平原、山脉、河流、运河;5.北海石油和航运。
1.自然环境
⑴位置范围: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⑵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⑶地形: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博朗峰本区最高。
〔补充〕冰川对西部欧洲的影响
冰川运动时对地面的强烈刨蚀作用,造成角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形。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东欧平原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高山带峰峦挺拔、谷地宽阔、两侧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纪冰川塑造的结果。
⑷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气候:成因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大部分地区盛行西风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⑸河湖
河流特征及成因:本区多平原,降水量较多,河网较密,水量充沛,因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不利于长河的形成,河流短小。
主要河流: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国)。
莱茵河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
湖泊:北欧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2.国家和居民
⑴国家和地区:有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⑵居民: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匈牙利、德国等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⑶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⑷发达的旅游业。
3.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
⑴西欧的岛国
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⑵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煤炭产地)。二战后,出现的汽车、飞机、电子工业分布在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业在北海沿岸地区,原油自给有余。
⑶农业
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多汁牧草生长好)。
东南部——种植业(小麦、大麦)集中地区(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
⑷首都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雾都。
4.法国
⑴自然地理环境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为丘陵平原、东部南部山地高原(阿尔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水量丰富航运便利。
⑵工业、农业都发达的经济
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
矿产:里尔煤矿区——北部;洛林铁矿区——东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核电比重达70%。
⑶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马赛(港口、福斯的东侧)、福斯;福斯敦刻尔克(临海型钢铁工业——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中国宝山)
5.德国
〔读图识记〕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最大工业区);5.欧洲西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
⑴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⑵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⑶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有利条件:丰富的煤炭、钾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条件: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飞机、微电子。
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注意〕鲁尔区的兴衰(必修内容)
a.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b.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c.综合整治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⑷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世界区域地理——欧洲东部和北亚

〔读图识记〕1.七国;2.亚欧分界线。
1.范围和国家
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
2.俄罗斯
〔读图识记〕
(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
(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
(3)北极圈;
(4)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业了”);
(5)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
A.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位于此。
B.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C.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D.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贝加尔湖世界最深。
E.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注意〕中日关于俄石油管线走向的争夺问题。
F.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G.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H.交通:铁路为主(注意: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I.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与日本
A.M.〔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N~45°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⑥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
3.朝鲜半岛
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
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
气候:自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锦江等。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战后积极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近些年针对国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注意〕朝核问题

世界区域地理——南亚
A.M.〔读图识记〕1.印度半岛(南亚次大陆);2.七国及克什米尔地区,首都;3.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印度河――恒河平原;4.北回归线。
〔辨析〕“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1.概述
⑴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⑵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注意〕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2.印度
〔读图识记〕1.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4.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
⑴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⑵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评价〕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⑶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注意〕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

这些都是我以前回答过的答案,但是相信只要你努力也一样很有用的,加油,毕业班同学!!!哈哈~~~

祝福你!

如果觉得满意,记得采纳噢。

『肆』 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大的主要原因 结合地理知识,包括自然条件,人文,工业,经济等方面详细作答

自然条件:莱茵河流经地区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河网密布,无结冰期;河流流经地区海拔多为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平缓,水流平稳,利于航行.
人文,工业,经济等: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和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货运量大.

『伍』 国家地理常识

1.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23.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27.南极的主人是企鹅。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厚度多1720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28.南极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南极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这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极昼、极夜)。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8万km2 。
29.被誉为“美洲大陆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0.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巴西有三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剑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33 .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美国有世界第四长河是密西西比河。 日本的海岸线曲折。
34.印度纺织工业中心中,麻纺工业中心 是加尔各答; 棉纺工业中心孟买。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70%以上,两个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是荷兰和丹麦。
36.世界最高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属于黄色人种。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玛雅文化。
37.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 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亚洲的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达到10亿。
39. 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40.日本的领土由四个岛屿组成,是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位于本州岛上。
41.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42.印度从气象灾害看,旱涝灾害频繁,原因是该国的气候主要以为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43.欧洲共有四个大的半岛,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所在的半岛是亚平宁半岛。
44.非洲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属于活火山。
45.我国已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罗斯有俄罗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终年不冻的港口是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的原因是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该国有丰富的资源:淡水资源(贝加尔湖)、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世界最广)、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47.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48.俄罗斯最大的海港是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达1万多千米。俄罗斯的两个农业区是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俄罗斯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西部平原广大,河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0.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撒哈拉以南的经济属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人口、环境、粮食三者成为当地发展经济重点考虑的问题。美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52.欧洲西部的面积是500万km2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绝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
53. 中东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埃及的首都是开罗。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欧洲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是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56..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日本的四大岛中,位于最南边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黑种人的故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种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如巴西占到全国人口的40%。纵贯南美洲西部的山脉是安第斯山。
59.德国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美国首都华盛顿。
60.欧洲西部的工业属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在发达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61.俄罗斯位于两个平原之间的地形是乌拉尔山。位于高原和山地之间的河流是勒拿河。
62.与我国相邻,而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应选在南极极点。
6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中东地区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水资源。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资源。
64.青藏高原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季风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或中东地区)。
65.日本的四大岛中,最大的岛屿是本州。日本以哪种经济为主加工贸易型经济。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以温带草原气候为主。中东地区的主要人种是白种 人。
67.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 南非。被称为美国“黄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挡。
6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是因为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
71.地形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欧洲。 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72. 南亚的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德干高原为主的高原。
73. 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沙漠分布于:非洲北部。
74.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1.3%,亚洲是1.4%,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0.55亿,亚洲的总人口是36.8亿。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则亚洲增加的人口数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其长度是6600km。当北京时间(东8区)是14:00时,莫斯科(东3 区)应该是:9:00 。
76. 将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逆时针旋转900 ,与印度国家地形最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 东北部。
77. 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汽车城”是指底特律,钢都是匹兹堡。飞机制造中心是西雅图。
78.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 被誉为俄罗斯人“母亲伏尔加”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航运价值很高。通过运河,该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80. 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在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81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从红海经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经过的运河和海峡是: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82.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条件是: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一半以上;河流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东部降水多,光热条件好。
83.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世界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南极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国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以上。
85.法国的工业很发达,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服装、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86.美国的三大地形为,东部:阿巴拉契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为主体的山地。
87. 北美外来移民中80%以上的是欧洲人及后裔。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88.世界上被称为“火山国”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由于该国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这三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89.从大洲与地区看,玉米的原产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埃及是一个地跨哪两大洲的国家:亚洲和非洲 。
90.法国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区。
91美国城市的篮球队芝加哥公牛队,休斯顿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世界陆地最低洼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各大洲地形特点各异,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欧洲。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地形。
93.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那里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同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教徒奉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94.习惯上,被我国称为“南洋群岛”的是指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群岛。各大洲中经济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9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96.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 、爱沙尼亚 。
97.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 :东北部地区。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

『陆』 地理知识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就双方在新世纪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此,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翻开新的篇章,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合作目标更加明确,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一,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发展历程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日益扩大。①,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于1997年确定的双方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为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成立,成为中国与东盟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承担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合作的协调工作。②,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在马来西亚召开第三次会议,宣布在该联委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该机构将讨论加强双方经济联系、提供贸易和投资便利以及其它双方感兴趣的问题。 ④,2001年6月,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上,中方提出进一步深化双方关系的设想,将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确定为双方新世纪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这是朝着务实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⑤,2001年11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了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以及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朱镕基总理提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并建议商定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重要合作领域。⑥,2002年5月14日中国和东盟10国的经济官员在北京举行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将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原则、内容、时间框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它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工作级磋商已经启动。

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有意义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在东盟国家发展“10+3”经济圈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中国与东盟这个“10+1”并非没有独立的意义。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具有毗邻的区位,地理上是一个区域,经济交往的通道是可以共享共建的。中国不是象日本、韩国那样的经济强国或次强国,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大国,合作余地广泛。

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盟的发展程度差异不大,双方同属于接受亚太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来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发挥劳动密集优势来获得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而互补性较弱而竞争性较强。但是,具体分析,互补的余地仍然很大:⑴,东盟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差距较大。中国与东盟的马、泰、印尼发展程度相近,主要是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而对越、老、柬、缅的产业差距就较大。⑵,中国是大国,有产业结构齐全的特点,许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规模不大,但相对东盟各国就很大,在相同领域会有较大的互补性。⑶,中国与东盟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有较强的互补性。⑷,东南亚各国有相当比重的华人资本,他们在选择投资机会时,与中国的联系成为其成本—效益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和步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以何种形式发展?具体分析来看,存在着几种可能的模式:模式Ⅰ,基本沿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习惯安排,中国作为“1”加入到东盟“10”国之中,这是一种震动较小的“拿来主义”姿态;模式Ⅱ,中国先向东盟开放市场为主,然后东盟市场再渐次开放,争取尽可能丰富的初期成果和合作磨合经验,这是较易推进的“平滑启动”姿态;模式Ⅲ,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较易达成协议的国家先形成核心成员国,其他东盟成员按谈判进展成熟一个加入一个,这是较现实的“先易后难”姿态;模式Ⅳ,从重点合作领域过渡到全面合作,以避免东盟部分成员和中国间的不适应,可把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等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这是“由点到面”的姿态。

无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何种方式演进,它跟欧盟及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差异都是明显的:欧盟和美洲贸易区自身已经是区域化板块,欧盟成员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相似,并已有从经济共同体开始的长期磨合;美洲自由贸易区则包含着北美和拉美两个次区域板块的合作,并且也具有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个稳固的“凝聚核”。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一国(中国)和一个自由贸易区的结合,打算结合的两者在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方面呈多元化特征。
2001年11月,中国在“10+3”的框架下提出与东盟共同建立大双边自由贸易区时,具体建议建成时间为十年。为表达中国的诚意,中国愿意先于东盟5年开放中国市场,然后是东盟6国(包括马来西亚)向中国开放,最后是东盟剩余4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向各国开放。这一合作方案实际上是采取前述的模式Ⅱ,是对东盟最有利的模式,它得到东盟有识之士的赞许,可行性很强。估计10年后,这一大双边自由贸易区有望建成。

从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来看,建成该自由贸易区实际存在3个时间表。第一时间表是,由于东盟和中国同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按照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自由化时间表,这些国家在2020年前将实现贸易自由化。第二个时间表是,依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的进展,在未来10年内(也就是2012年之前)实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自由化,这将使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自由贸易区的要求比较亚太经合组织更为提前。第三,东盟内部还有一个贸易自由化时间表,也就是在2010年建立东南亚自由贸易区,2018年之前区内贸易关税降为零。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最终时间表上的安排,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考虑,背后反映着东盟国家希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能够更多地满足东盟在开放市场、增加投资等方面的要求,从而部分代替美国和日本在拉动东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在扩大市场、增加资本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满足东盟国家的要求势必超出中国的经济承受能力。

四,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的客观优势

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2001年11月文莱会议上宣布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这一消息是举世皆惊的。虽然早在2000年就有风声,但各方能在短短一年内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还是出乎众多国外观察家意料。能作出这一决定,是东盟与中国双方对这一“10+1”合作有充分信心的表现。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曾经断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与合作规模,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

经分析,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有如下客观优势:

第一,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稳定发展,经济合作愈益密切。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395.2亿美元,2001年突破了400亿美元大关。从东亚区域贸易看,20世纪70年代,区域内贸易占30%,2000年则超过50%,其增加部分主要是由中国与日本、韩国及东盟贸易的增加。东盟现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双方从相互贸易关系向相互投资合作发展。 1991年至1998年期间,东盟企业对华投资从其投资协议额为442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84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虽少于东盟企业对华投资,但也在不断增加,仅2000年,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项目就有56个,协议金额1.7亿美元,实际投入1.2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投资生产经营,可以预计,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将会与日俱增。
第二,中国与东盟既是巨大的潜在市场,也是巨大的现实市场。据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和东盟所拥有的将是多达17亿消费者和2万亿美元经济规模、1万2千亿美元贸易总额的大市场。特别是中国现拥有13亿人口,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很大。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及开放经济的成熟,其进口量将逐年增加。2001-2005年的5年间,中国将累计进口1.4万亿美元的商品,从而为东盟国家提供无限的商机。东盟从技术密集经济程度高的新加坡,到自然资源丰裕的缅甸、老挝、印尼,都可以在商品与生产要素方面与中国形成互补。
第三,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贸易、投资和科技领域,而且在金融、文化、航空、旅游、邮电、交通、海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第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地理上有这样那样的关联,可以在边境贸易、边境经济合作、流域经济合作开发、海域资源共同开发、相连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寻找合作项目。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政治关系稳定发展及经济合作不断拓展的结果。反之,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则可通过贸易创造效果及贸易转移效果,进一步推动区内外贸易与投资的活跃,促其经济增长与发展。

五,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实际措施

2002年4月1日,有关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会议一方面对自由贸易区有关事项进行谈判;另一方面筹划扩大东盟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实际措施。

⑴,中方将积极致力于湄公河流域开发。湄公河是亚洲唯一一条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流域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航运、灌溉、发电、矿产、旅游、林业、渔业资源,其中航运资源开发投资最省、见效最快,沿岸各国都可受益,并能带动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老挝、缅甸和泰国四国合作进完成上湄公河通航的建设,实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航,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今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湄公河下游国家越南、柬埔寨还将加入航运合作,而湄公河流域的联合开发将更上一层楼。中方对建设泛亚铁路继续持积极态度。只要东盟最后确定选线方案,中方将尽快启动境内相关线路的修建或改造。

早在1996年,东盟国家(当年尚有3 国未正式加入东盟)就与中国在吉隆坡会议上通过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框架》,内容包括共同修建亚洲公路、亚洲铁路,贯穿从新加坡到中国昆明的各国领土。湄公河开发的重点是交通和能源。这条河上航道的港口要扩展和更新,水上通道两边的公路需要改造上等级,才能在铁路动脉修通之前发挥应有的作用。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很有潜力,可建一批电站,电力可向邻国输送。在这一合作中中国可将澜沧江流域的水电资源开发列入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计划中。

⑵,中方将继续支持并参加“电子东盟”的建设。今后几年,中方将在信息通讯技术方面与东盟加强合作,加大对东盟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并积极参加东盟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中国于2001年4月在深圳举办了“中国-东盟信息技术研讨会”。中国信息部门研究了开展10+3(东盟加中国、日本和韩国)信息合作规划。

中国与东盟合作建设亚欧光缆和东南亚光缆,是双方合作起来紧跟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的大动作。亚欧光缆东起中国上海、途经中亚、东南欧、西至德国法兰克福的光纤电话干线,是信息全球化的基础设施。东盟要另建东南亚光缆来接通亚欧光缆,从中国起,途经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最后抵达新加坡。1998年初正式开通后,中国可通过它同新加坡与印度洋洋底国际电缆系统相连,开通与有关印度洋地区国家的通讯。

⑶,开拓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的合作领域。东盟国家十分重视艾滋病的防治,中方也认为这是一个紧迫性的问题。

六,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利益

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合作、直至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给双方带来利益。

第一,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后,双方都将加速自由贸易的进程,并削减非关税壁垒,开拓更为广阔的贸易空间。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内,中国不仅有更多的商品出口,也有更多的商品进口。中国在东盟市场上的商品竞争力只处于中位水平。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远不如欧美、日本和韩国。因此,中国产品不会倾销东盟市场,成为主要商业活动的竞争者。中国和马来西亚在2001年之间就存在着3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正如龙永图在吉隆坡参加亚洲策略及领导人机构的2002年亚洲经济峰会上所说,“人们习惯将中国看作世界的主要制造国,但大家忘了,中国还是世界的主要进口国。” 龙永图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不只是开放市场给发达国家,也开放市场给其它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领导人已宣布将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以增加从三国的商品进口量。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这显然是一个较多地有利于东盟的双赢局面。
第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增大该区域的国际投资量,同时中国不会与东盟争夺国际直接投资。自东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流入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减少。中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中国吸收外资水平也在下降。2001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为468亿美元,处于恢复性增长。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今国际资本的2/3是在发达国家间相互流动的,中国和东盟并不是争夺国际资本的竞争对手,双方应共同努力确保国际投资者的安全性、获利性和变现性,以争取更多资金的流入,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国与东盟投资市场更通开后,将有利于国际资本在这片地区加快流动、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区域之间的互补因素。例如,原来在中国投资与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四小龙一方的资方,已经感觉到一些东盟国家的人力成本比中国沿海开放地区更低,劳工素质也不差,正在将资本转移过去。还可享受欧美输出配额限制不严的好处。
第三,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内容不会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更少,即不是局限于关税减让,减少相互间的贸易壁垒,还要不断地拓宽合作的领域。据东盟秘书处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其双方相互投资、贸易及经济增长都将产生正面和积极的影响,使双方的经济发展实现互动,并能加速推动日本、韩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及中日韩东北亚经济合作机制。

有国际舆论把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称为“预计会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继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这个评估过高了。不能忽视,该自由贸易区不像那两个经济体那样完整规范,东盟国家在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当中不仅有日本、韩国另外两个“10+1”,还有亚太经合组织的因素。因此,这个自由贸易区能否有效地建成和维系,可变因素很多。从国际经验看,包括自由贸易区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世界经济自由区要想取得成功,最为重要的是妥善处理好四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亦即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关系;多数与少数关系;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关系;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关系。如果这四大关系处理好了,那么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势必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七,对中国是有利的选择

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将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改善中国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将享受世贸组织各成员国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便利,各国的公共工程建设和劳务市场将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其次,随着“大经贸”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等各种经贸方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渠道扩大,方式增多,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国际空间进一步拓宽。
展望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是十分明智的:

1,亚太地区经济结构处于较快的变动中,产业梯度转移加快。中国和东盟不仅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成为接受转移的重要领域。在中国和东盟范围内也出现产业转移。部分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也开始向外转移。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生产要素与产业的转移越是便捷,就越是能够以更合理的规模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变动。

2,亚太地区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区域内的贸易量不断增加。比较东北亚、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中美洲、北美洲各个亚区域,扩展市场潜力最大的还是东南亚国家,中国与东盟的联盟对增大市场容量更有意义。

3,中国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在参与国际产业转移中都成为积极力量,又起到不同作用。沿海地区将更多地面向港、台、韩、日以至亚太更远的国家和地区,而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东盟国家是我国西南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有利于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4,亚太经合组织正在朝着《茂物宣言》所表明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前进,东盟在实施“自由贸易区”计划中迈出新的步伐,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在其规定的框架下发展经济并按规定日期推进本国贸易自由化进展。这些发展方向吻合程度越来越大。

在亚太经合组织内,经济大国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往往只要求经济的自由化,而对发展合作兴趣不大。中国不能作为一个被动的适应者,来完成由发达国家所规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任务。中国应当强调和推进经济合作这方面的进展。按照亚太经合组织规定的2020年的进程,中国可衡量自己可行的程度,并有分步实施的计划。同时,要利用该组织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这方面,农业发展、人力资源培训、中小企业的发展、技术转移等问题都可成为重要的合作议题。在这个方面,中国与东盟显然有着更多的共同性。
中国与东盟各国商会之间建立和发展密切友好、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得以建成的有力保障和必要条件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这一点,要引起我们关注。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国家不论大小,都是独立平等的,发达国家理应利用各种形式支持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做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经济全球化虽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总的来说,无论对哪个国家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都应该采取积极态度来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中国政府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切身体会到,面对经济全球化,也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根据本国国情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趋利避害,努力争取利大于弊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是一个历史趋势,它是各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据世贸组织统计,截止今年 10月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93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7国签署了自由贸易框架协议、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共同市场开始启动,欧盟完成新一轮东扩,美国与中美洲5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正在组织统一经济区等等。欧洲、美洲、亚洲这样的一体化组织不断增加,不断扩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处理得好,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扬长避短,甚至可以出现后来居上,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前景。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此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中国政府对此也是认识比较早行动比较快的。我国已与东盟10国签署了“10+1”的合作协议,还要加强与俄、日、韩、蒙、西亚、中亚各国的合作,更要加强与南亚印度的合作,中印是亚洲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有些国际媒体和人土,有意无意的散布中印两国之间的某些矛盾,并毫无根据的推测,两国有朝一日必然要争个上下高低。我们中国有一句名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近年来,中印两国友好相处,高层接触频频,两国间经济、商务贸易、文化科技交往日益密切。我们为什么要相争,而让他人得利呢?中印两国携起手来,互利合作,对两国都有利,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贯彻执行的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重要方针。我们和东盟各国的关系相处很好,经贸交往有很大发展,特别是云南、广西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商务贸易、文化科技交往越来越密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过去以“引进来”为主,现在“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今后还要逐步增大“走出去”的力度。只要对比一下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两个总值指标,就不难发现“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我们由于“引进来”多,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快;而由于“走出去”少,国民生产总值( GNP )的增速则相对慢,相当数量的财富流到外国去,而我国却承担着生产这些财富的社会成本。

GDP 是 20 世纪的一个伟大发明,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它有严重缺陷。因此,还有考虑用绿色 GDP 来代替它的构想。国家统计局已提出绿色 GDP 的核算指标,这无疑是一项重大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这还不够,我们必须同时对国民生产总值( GNP )予以高度重视,把 GNP 也作为一个考核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国民经济的两位数快速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广西对外开放的力度逐年加大,已连续举办了 10 年东盟博览会。由于广西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广西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二、三产业比例趋向合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广西的区位具有很大优势,无论在发展与境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在发展国内各省区的合作方面都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广西和东盟各国在地理上有特殊区域优势,广西在南宁举办的东盟博览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广西在有色金属、建材、轻工、中药、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水泥和制糖成套设备以及特色种植业和旅游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和东盟各国的商务贸易、技术开放、旅游文化等方面都有良好宽广的发展前景,来势很好。

『柒』 高二世界地理知识框架复习

世界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概况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陆地(29%)
(1)大陆、大洲、半岛、岛屿(2)七大洲:名称与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地形特征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非洲:以高原为主 欧洲:以平原、山地为主,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极洲:冰岛大陆,世界海拔最高大洲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二)海洋(占71%)
1.洋、海、海峡 2.四大洋名称分布: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三)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陡;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丘陵: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盆地:周高中低
2.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 大陆坡、海沟、海岭、洋盆3.地形的变化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结果 (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表现形式:风、流水、冰川、海浪等,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人种(1)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2)黄种人主要分布亚洲东部 (3)黑种人: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国
2.世界语言和宗教 (1)世界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二)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布
1.世界的国家 (1)世界18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 (2)面积不等,前6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3)人口不等 最多中国,其次是印度 (4)政治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2.国界和领土 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3.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 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3个地区
4.重要国际组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
一、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 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 居民:大多数为黄色人种 民族6.经济:东西部差异显著,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西部气候干旱,牧业为主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及领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小岛组成 (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3/4,平原狭小。(3)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 (4)资源:森林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贫乏
2.发达的经济 (1)条件:有利→丰富劳力资源,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国外进口 (2)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 (3)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 (4)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其次为亚洲和西欧 最大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3.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四大工业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层、北九州
4.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
二、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主要国家:内陆国—老挝,面积最大国—印度尼西亚
3.重要地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通道,东方“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4.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5.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绝大部分属黄色人种 分布:多分布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 (3)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
2.经济:(1)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品:水稻、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矿产资源:锡、石油最为著名 (2)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快 (三)新加坡
1.城市岛国 马来半岛南面,领土由新加坡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处马六甲海峡东口,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上 华人占34
2.新兴工业国:(1)利用优越地理位置、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 (2)出口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3)利用本国优势发展旅游业3.花园城市 注意:环保和美化城市
三、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 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 (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 (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西南季风早晚强弱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农业: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3.工业:矿产: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工业:电力、钢铁、机械较发达,核能、电子航空、航天发展较快4.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人口最多城市加尔各答,最大港口:孟买
四、中亚
(一)位置:范围
1.位置:地处内陆,距海较远,“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
2.范围:包括五个国家,与我国相邻的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主要平原为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2.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湖泊河流多内流河,内流河有阿姆河、锡尔河、外流河→额尔齐斯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有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作用:这些河流为中亚的工、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水源
(三)经济
1.农业:分布:西部、北部灌溉农业为主,中部、南部畜牧业为主
主要农产品:棉花仅次于中国、美国、畜牧业→细毛羊、羔皮羊为主
2.工业:采矿业、加工工业、冶金、军事工业较发达
五、西亚和北非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重要的交通位置:两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洲(亚、欧、非) 五海(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地
2.地形: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白色人种为主 民族、语言:阿拉伯人为主,通用阿拉伯语
宗教: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发祥地
2.世界石油库和磷矿库: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成特、伊拉克。北非盛产石油及磷矿石,摩洛哥磷矿石产量占世界3/4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1)畜牧业较发达,以游牧为主(2)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绿洲农业代表植物:枣椰(3)地中海沿岸水果产区
(三)埃及
1.位置:非洲东北部,及亚洲境内西奈半岛
2.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灌溉水源
3.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经济: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 主要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非大裂谷,最高山峰:气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及成因
2.河流、湖泊:水力资源最丰富河流—刚果河 最深湖—坦噶尼喀湖
3.气候特点:炎热多雨,以热带草原、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4.矿产:南非黄金产量第一,几内亚铝土,赞比亚铜矿、尼日利亚石油
(二)居民和经济
1.黑种人的故乡 黑色人种为主 2.政治版图变化 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粮食增长率,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恶化。 (2)解决问题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捌』 孟买与加尔各答的国际航运区位条件

孟买和加尔各答位于世界主要航线上,属于世界主要港口;
孟买和加尔各答位于沿海地区,离海较近;
属于深水港,港口设施好;
孟买和加尔各答都和路上铁路相接;路上交通发达;
位于西亚和非洲及西欧进入东亚、东南亚的海上必经之地;
属于印度的大城市,经济较发达,相关基础设施好。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