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四川的交通地理知识

四川的交通地理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3-14 03:32:59

㈠ 四川的地理概况拜托各位了 3Q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截至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其中居住着汉族、彝族、藏族、回族、羌族等民族。省会成都。四川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全省总面积是48.5万多平方公里。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四川省省鸟:红腹锦鸡 四川,古称巴蜀,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截至2005年12月31日,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8642万。周边同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湖北省接壤,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小麦、水稻、油菜籽、黄红麻、甘蔗、桑蚕、水果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区。盛产林特产竹子、白蜡及中药材川贝、麋香、虫草等,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本省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泸州和宜宾等地的酿酒工业等都很有名。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钢铁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长虹集团、希望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四川的交通通讯发展迅猛。水陆空交通日趋完善发达,微波、光纤、卫星、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图文传真、INI联网等现代通信遍布全省各市、地、州、县及部分乡村,初步形成了现代交通、通信网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信息市场、科技市场、人才和劳务市场、资金和金融市场以及各种物资市场、服务市场、旅游休闲娱乐市场也相应建立。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大之后,四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全面实施《四川省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在深化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指引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收购与兼并正逐步推行。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商业、服务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建设加快,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条件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创造了条件。 四川是一个综合科技力量较强的省份。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中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小学等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川剧、歌剧、杂技、曲艺享誉国内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遍布全省。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产业兴旺发达。医疗机构也基本能满足人民的健康需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并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㈡ 四川地理概况有哪些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大省,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主要民族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献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现根据广汉三星推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对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把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历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1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己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入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现在的四川省共有21个地区(市、州)辖县(县级市、区)128个。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巴山蜀水风光无限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入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文人学士所景仰。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

盆地东缘山脉——巫山山脉,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廊。

盆地南缘山脉,指宜宾到奉节的长江以南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区域内有金佛山、四面山,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盆地西缘山脉——龙门山、邛崃山。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这里有冰川分布,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有著名的卧龙、蜂桶寨、喇叭河等自然保护区;有青城山、西岭雪山、峨眉山、蒙山、夹金山等风景名胜区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盆地北缘山脉——米仓山和大巴山,总称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东南分支,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界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区域内有以溶洞景观为主的诺水河风景区和以奇峰峡谷为主要景观的光雾山风景名胜区。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有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区,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哆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贡嗄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著名的贡嗄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关内”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四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宝顶等。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嘉陵江上源)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这里是“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金沙江水系。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也是省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和藏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区。其中最大的支流雅砻江,全长1500公里(四川境内1375公里),由于河床狭窄、岸陡谷深,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在攀枝花市境内建成的二滩电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所形成的二滩水库是目前四川最大的内陆湖,已成为水上旅游场地。

岷江水系。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最大的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漂流旅游的主要河流。还有青衣江,古称平羌江,沿途多风光名胜,著名的有碧峰峡、中岩风景区及平羌江小三峡等景观。

沱江水系。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几项山。沱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由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条河、青白江于金堂汇入沱江,所以沱江与岷江被称为“双生”河流,金堂以上为上游,资中以下为下游,最后在泸州注入长江,全长702公里。沱江的主要支流有10条,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沱江主要流经盆地丘陵地区,是古蜀文化最集中地域之一,主要有广汉三星堆遗迹,成都附近的三国蜀汉遗迹、资中古城、自贡恐龙、盐都遗迹等。

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风县的嘉陵谷。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白龙江发源于四川若外盖县的郎木寺,西汉水发源于秦岭,略阳两河口以下称嘉陵江,两江在昭化汇合,全长1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流经广元、南充、广安,到重庆市注入长江。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段为中游。嘉陵江支流众多,最大的两条是涪江和渠江。涪江发源于岷山雪宝顶,流经绵阳、德阳、遂宁、广安等川中丘陵地区,全长700公里;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又称潜水,流经巴中、达州,至渠县三汇镇始称渠江,全长720公里;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嘉陵江是四川水路运输的主要河流,仅干流流经的13个县市的运输量即占四川内河航运量的1/4。嘉陵江流域是四川古蜀道遗迹和三国蜀汉遗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北部和东部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㈢ 有什么办法能丰富自己关于四川地理方面的知识

呵呵,云游四海。没事的时候,多骑车或开车出门旅游一下,有条件可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景区转转。看图没用的,中国地图大家都知道,关键得说出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东东才得行啊~~

㈣ 四川的地理特征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川西高原为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沛,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穿省而过,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水能资源特别丰富,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矿产资源特别丰富,人口众多,发展的历史悠久。目前,水陆空交通发达,中央各项政策倾斜,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㈤ 四川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盆地的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行政面积的33%。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四川河流众多,以长江水系为主。黄河一小段流经四川西北部,为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长江上游金沙江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边界,在攀枝花流经四川南部,在宜宾流经四川东南部,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嘉陵江、赤水河。

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泸沽湖和马湖。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2013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2013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㈥ 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快了交通,活跃了路网 2.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㈦ 关于四川的地理知识

http://ke..com/view/7627.html?wtp=tt四川网络里面有内。容

㈧ 四川地理概况有哪些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大省,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主要民族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献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现根据广汉三星推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对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把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历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1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己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入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现在的四川省共有21个地区(市、州)辖县(县级市、区)128个。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巴山蜀水风光无限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入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文人学士所景仰。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

盆地东缘山脉——-巫山山脉,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廊。

盆地南缘山脉,指宜宾到奉节的长江以南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区域内有金佛山、四面山,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盆地西缘山脉————龙门山、邛崃山。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这里有冰川分布,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有著名的卧龙、蜂桶寨、喇叭河等自然保护区;有青城山、西岭雪山、峨眉山、蒙山、夹金山等风景名胜区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盆地北缘山脉————米仓山和大巴山,总称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东南分支,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界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区域内有以溶洞景观为主的诺水河风景区和以奇峰峡谷为主要景观的光雾山风景名胜区。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有:

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区,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哆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贡嗄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著名的贡嗄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关内n”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四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宝顶等。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嘉陵江上源)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这里是“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

金沙江水系。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也是省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和藏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区。其中最大的支流雅砻江,全长1500公里(四川境内1375公里),由于河床狭窄、岸陡谷深,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在攀枝花市境内建成的二滩电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所形成的二滩水库是目前四川最大的内陆湖,已成为水上旅游场地。

岷江水系。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最大的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漂流旅游的主要河流。还有青衣江,古称平羌江,沿途多风光名胜,著名的有碧峰峡、中岩风景区及平羌江小三峡等景观。

沱江水系。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几项山。沱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由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条河、青白江于金堂汇入沱江,所以沱江与岷江被称为“双生”河流,金堂以上为上游,资中以下为下游,最后在泸州注入长江,全长702公里。沱江的主要支流有10条,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沱江主要流经盆地丘陵地区,是古蜀文化最集中地域之一,主要有广汉三星堆遗迹,成都附近的三国蜀汉遗迹、资中古城、自贡恐龙、盐都遗迹等。

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风县的嘉陵谷。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白龙江发源于四川若外盖县的郎木寺,西汉水发源于秦岭,略阳两河口以下称嘉陵江,两江在昭化汇合,全长1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流经广元、南充、广安,到重庆市注入长江。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段为中游。嘉陵江支流众多,最大的两条是涪江和渠江。涪江发源于岷山雪宝顶,流经绵阳、德阳、遂宁、广安等川中丘陵地区,全长700公里;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又称潜水,流经巴中、达州,至渠县三汇镇始称渠江,全长720公里;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嘉陵江是四川水路运输的主要河流,仅干流流经的13个县市的运输量即占四川内河航运量的1/4。嘉陵江流域是四川古蜀道遗迹和三国蜀汉遗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北部和东部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㈨ 四川的地理位置,详细描述一下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一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最低的东部接近长江三峡处,海拔仅70余米,与贡嘎山相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西藏、新疆可比。

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

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川西北高原地区

川西北高原地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同纬度地区高1℃。一月平均气温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气温15℃—19℃;七月平均气温25℃—29℃,是全年最热月份:十月平均气温15℃-19℃,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四季分明:春季候温10°-21.9°,长约3个月;夏季候温≥22°,长3个多月;秋季候温10℃—21.9℃,长2.5个月;冬季候温<10℃,长3.5 个月。全年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4200℃—6100℃,无霜期280-300天。川西高原主体部分年平均气温<8°C;一月平均气温-5°C左右;四月平均气温5℃—10℃;七月平均气温10℃—15℃;十月平均气温5℃左右。全年无夏,冬季漫长,可分3期:寒期候温≤0℃,冷期候温1.1℃—9.9℃,温凉期候温≥10℃。全年日平均气温≥10℃积温在2000℃以下。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谷地15℃—20℃,山地5℃—15℃。一月平均气温 5℃,德昌以南谷地10℃—12℃,为全省冬季最暖地区;四月平均气温10℃—24℃;七月平均气温15℃—26℃;十月平均气温10℃—20℃。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两季。全年日平均气温≥10℃,积温德昌以南河谷>4500℃,以北锐减至2000℃。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四川主要河流水系

岷江水系:全长735公里的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之一。她从仙境般的阿坝州走来,向物产丰饶的成都平原而去,一路穿山越岭,奔向大海。她孕育了古老庄重的藏羌风情,造就了泽被千古的都江堰,留下了奇异瑰丽的远古文明,养育了沿河两岸逐其而居的人民…… 岷江的惠泽之功,使她赢得了“天府之国”“母亲河”的誉称。

金沙江水系: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在四川境内长1375公里。唐古拉山皑皑雪峰下的涓涓细流,汇集成了虎跳峡的滔滔急流,惊涛拍岸。这里是四川省境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和彝族、摩梭人风情独特的地区,拥有巨大的水能资源和生态资源。 沱江水系。全长702公里的沱江,因《史记》载“岷江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并被视为岷江的“双生”河流。沱江发源于茂县九顶山,主要流经盆地丘陵地区。沿途土地肥沃,人口集聚,文化悠远,古迹众多,是古蜀文化最集中的地域之一。

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是四川水路运输的主要河流,全长1120公里。其支流众多,最大的两条支流是涪江和渠江。涪江发源于岷江雪宝顶,流经绵阳、德阳、遂宁、广安等川中丘陵区;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又称潜江,流经巴中、达州至渠县三汇镇始称渠江;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嘉陵江流域是四川古蜀道遗址和三国蜀汉遗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北部和东部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
成都: 成都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其平原面积和丘陵、山地面积几乎各占一半。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景观::"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文人学士所景仰。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廊。成都是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的发达城市繁荣的景象与沿海城市不相上下,比比皆是。

泸州市,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
内江

内江市位于天府之国的东南部,座落在美丽富饶的沱江之滨。东连重庆,西接成都,南通自贡、宜宾、泸州,北到遂宁、南充,是川东重镇、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之一。

㈩ 河北省和四川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著名景观,交通,各色小吃等旅游知识

自然地理: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05′-42°40′之间。总面积187693平方公里,省会石家庄市。北距北京283公里,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

人文地理;
(一)居民生活
全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99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85.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05.32元。1999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增长2.6%。
(二)居民储蓄
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省储蓄存款持续增长。199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15.91亿元,比年初增加602.3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07.62亿元,增加493亿元。
(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全省有423.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13.1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25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统筹,5.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医疗费用统筹。全省已有40.9%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达383万人。
(四)环境保护
随着“碧水、蓝天、绿地计划”的实施,全省自然保护、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全省环保系统近7000人 ,各级环境监测站75个。全省已设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10.4万公顷;98年全省城市共建成11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492平方公里。建成6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城乡绿地不断增加,污水、噪声、粉尘污染进一步减轻。

地形地貌;

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坝上高原属蒙古高原一部分,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00-1500米,面积1595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山地,包括中山山地区、低山山地区、丘陵地区和山间盆地区4种地貌类型,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高于2000米的孤峰类有10余座,其中小五台山高达2882米,为全省最高峰。山地面积902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中部中湖积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3种地貌类型,全区面积814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3.4%。

气候特征: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省内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

著名景观:
保定旅游景点:
野三坡 涞源 清西陵 白洋淀
北岳庙 涿州影视城 满城汉墓 古莲花池
定窑遗址 直隶总督署 青虚山 白石山
抱阳山 天桥瀑布群 安国药王庙 大茂山原始森林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城南庄纪念馆 冉庄地道战遗址 狼牙山
龙潭峡谷 定州 灵山聚龙洞 腰山王氏庄园
唐河漂流 龙潭湖风景区

沧州旅游景点:
吴桥杂技大世界 泊头清真寺 清真北大寺 沧州铁狮子
献县单桥石桥 白洋淀千里堤 南大港湿地 铁佛寺
武术之乡 千童祠

承德旅游景点:
避暑山庄 外八庙 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木兰围场
丰宁坝上草原 白云古洞 金山岭长城 六里坪森林公园
馨锤峰国家森林公园 辽河源森林公园 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 双塔山
朝阳洞 九龙潭自然风景区 塞外蟠龙湖 魁星楼
董存瑞烈士陵园

邯郸旅游景点:
京娘湖 邺城三台 响堂山石窟 武灵丛台
黄梁梦吕仙祠 学步桥 娲皇宫 磁州窑遗址
永年古城 兰陵王墓 大乘玉佛寺 将军岭
古武当山 武华山 回车巷

衡水旅游景点:
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景县舍利塔 庆林寺塔 宝云寺

秦皇岛旅游景点:
秦皇求仙入海处 新澳海底世界 北戴河 南戴河
山海关 孟姜女庙 燕塞湖自然风景区 祖山风景区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 南戴河海上乐园 海洋水族馆 长寿山
昌黎葡萄沟景区 角山景区 黄金海岸 老龙头

石家庄旅游景点:
抱犊寨 正定 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 苍岩山
驼梁自然风景区 西柏坡 嶂石岩 赵州桥
柏林禅寺 龙泉寺 中山国都城遗址 毗卢寺
石头村 平山温泉 仙台山 蟠龙湖
秦皇古道 伏羲台 天桂山 河北省博物馆
隆兴寺 临济寺 东方巨龟苑

唐山旅游景点:
乐亭海滨 清东陵 潘家口水库 菩提岛
鹫峰山 上关湖 景忠山 净觉寺
灵山 青山关 白羊峪 地震遗址
汤泉 碧海浴场 金沙岛 聚仙谷
南湖公园 月坨岛 燕山塔陵 李大钊故居

邢台旅游景点:
鹊山祠 崆山白云洞 牡丹园 邢台峡谷群
云梦山 开元寺 张果老山 北武当山
黄巾军寨 秦王湖 观音寨 九龙峡
清风楼

张家口旅游景点:
清远楼 张北草原 沽源草原 崇礼滑雪场
空中草原 大境门 天漠 飞狐峪
永定河峡谷漂流 金河口 金阁山 鸡鸣山
容辰庄园 赤城温泉 元中都遗址 朝阳观
察哈尔烈士陵园 中华始祖文化村 泥河湾

交通:
公路交通: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594公里,规划的“五纵六横七条线”主骨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实现全省97%以上的县城30分钟上高速,形成各设区市之间,各设区市与京津及周边省市之间,各重要城市与港口之间布局合理、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网络。规划的14条、3725公里“东出西联”高速公路通道,2010年通车里程达3135公里,占14条通道的84.18%。新改建一般国省干线公路2700公里,实现90%以上的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农村公路完成新改建2.4万公里,全省实现具备通油(水泥)路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油(水泥)路。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