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地理知识
⑴ 学习地理知识的收获以及感想 不少于200字。急需!!!跪求!!!!!!!!!!!!!!
说实在的,地理对于我来说永远是那么的难。我地理的基础很差,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造成我高中地理差的原因。高一、高二,这两年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认真地听过一节地理课。那时的我,完全对地理没有半点兴趣。并不是说不喜欢地理,而是没有融入到地理的世界。直到高三,多次的考试让我意识到,我地理成绩实在是差。那时,心开始慌了。渐渐的开始要去学地理,但荒废了两年的地理,让我无从下手。我一心只想那种速成的方法,寻找了好久,却没有半点功效。我根本不知道学习地理的方法,问别人,却发现那些方法不适合我。就这样,带着想读的心情,却没有方法的无奈,我度过了一段时间。
在一次调查中,我意识到,我想学地理的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我只是心里说着想学,却没有花时间去学。那次调查中,我发现,我花在地理上的时间是那么的少,是少得可怜的那种。那时,老师应该已经放弃我了吧。因为我的态度。
我是那种不会主动去学习的人,即使有问题,也不想去问老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如果哪个老师说了什么我不喜欢听的话,我就会再也不想听那个老师讲课,连他的科目都会放弃。由于我的态度,渐渐的,发现老师们都在冷淡我。
后来,年段开始文综考试。我越考越烂。到最后考了个125。一个出乎我意料的分数。就是那个数字,让我几乎崩溃。可在别人看来,我还是那么的懒散。以至于,在多次会议中,我都是处于被批评的立场。或许,在老师们看来,我不会伤心吧。可我内心所想的,他们是否能明白。在一次会议中,老师又在批评我,或许批评的话听多了,身体会开始麻木吧,可那时我的心还没麻木。听到那些话还是会很难过。这时,听到了“你们也不用再说她了,其实,现在心里最难受的是她本人吧,最不希望考这个分数的是她自己吧。”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学地理。因为这是地理老师说的。会后,找老师谈。老师了解到我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那么的寥寥无几。老师说我要还高一、高二年的债。而后,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复习中国地理,虽然进度很慢,却很有收获。这之后,我也开始认真做笔记。把老师写到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做题方法也写在一起。然后,偶尔拿出来看一下,或者在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答题的方向。虽然还是经常答错,但有了方向,也不失为一种进步啊。
后来,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把地理知识的空缺,填补起来。
我真正的开始在学地理。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材料,我边看中国地理的知识,边结合地图来看,在脑中形成了一种框图。而后又开始看书,把书里的内容看一遍。接着,又开始学习世界地理。把材料与地图结合起来,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随着我脑海中地理知识的积累,我越来越喜欢地理了。慢慢的,对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这使我的地理取得了进步。
在这个从几乎不了解地理发展到喜欢上地理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如果没有考试成绩的刺激,我想,我也不会下决心。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安慰和指导,我想,我也不会取得进步。当然,如果不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强,我想,我早已经放弃了吧。呵呵。
所以,我认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坚强的信念,有坚决的决心,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还应脚踏实地,不要像我一心想速成,最后导致失败。作为老师,应该有能看穿学生想法的慧眼,要时时刻刻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批评,要适当的做学生的后盾,要默默的支持学生,要适当的给予安慰,要有心理医生的基本。
摘抄的哈 非手打的
⑵ 比萨斜塔背后的地理故事
实景 比萨斜塔 地理坐标: 43°43' 22.67 N 10°23' 46.97 E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这座造型古朴而又秀巧的钟塔,是罗马式建筑的范本,然而它使人们惊叹诧异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每年80万游客来到塔下,无不对它那“斜而不倒”的塔身表示忧虑和焦急,同时为自己能亲眼目睹这一由缺陷造成的奇迹而庆幸万分。
⑶ 求问超级工程纪录片里都有什么地理知识
片中展现的地理知识分别是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
1、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2、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3、截至2017年1月,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有19条地铁线路,均采用地铁系统,覆盖北京市11个市辖区,运营里程574公里,共设车站345座。
(3)背后的地理知识扩展阅读:
1、《超级工程》是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纪录片。该纪录片共5集,由李炳担任总导演,前后拍摄一年多。片中展现了五个中国重大工程项目,分别是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
2、该片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相信这部纪录片“将给海内外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网络—超级工程
⑷ 怎样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所有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来,有些知识还可以用演示表现出来。平时练习或考试,有些知识课本上没有明确说出,但是地图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学生不能正确答出,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观察造成的。要弥补这个缺憾,就要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恰恰对地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法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可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二、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后,为了让学生能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形状,课后我布置学生制作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图的活动。经过制作行政区图,学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轮廓。在过后做练习和考试中有关这方面的题基本上。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以前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教学挂图或投影图、投影片,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山脉,那是什么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学生不用观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学生识图能力低下:翻开地图时找不到,找不准。所以在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例如在讲地球自转运动时,先让学生用一物(如课本、文具盒等)充当太阳,假想它们是圆的球体,并能自身发光,然后一手托地球仪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另一手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学生会发现地球仪上的各个地方,有时候会背向太阳(黑夜),有时候会面向太阳(白昼),于是很快得出,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同样,改变和附加一定条件也可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从而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现象并能看到演示过程中,哪里做得不到位,也有利于学生在做练习指出图中地球公转图中的错误能正确迅速地指出来。再如:“根治黄河”的关键——治沙这个问题,我制作了一个上表面倾斜的小木箱,里面装满沙土,然后让学生向上面浇水,发现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铺一层草皮再浇水,学生会发现沙土流失现象减小。两次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得出:要治沙就得进行植被保护工作,如种草、种树,才能使水土不流失。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发现,所学的知识无疑是牢固难忘的。
观察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先对认识事物的整体有个初步了解,并把它区分几个组或几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分出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将各部分加以综合,形成完整的,具体的直观对象表象。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对这个国家的轮廓和范围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识图: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其周围一些小岛和海域组成,形状如一张弓,而且最大的岛——本州岛也形如弓),然后再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邻国等几方面进行观察,再得出对这个国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认识: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三、加强读图训练,强化读图能力
阅读地图不仅要看清地图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 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这样就充分挖掘了地图语言的概括的、丰富的内涵。因此应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讲《中国行政区划》时,着重讲政区图的用途和读法,让学生通过读图练习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挂出《中国行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各省区的名称或简称,然后在地图册上,勾画省区界线,填写名称,并涂上颜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将黑板上的图片拿去让一名学生在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填写各省区的名称。通过板图、图片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且能避免死记硬背,达到了练中学,学中练的目的。
地图语言和文字语言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传达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无法取代的。
在地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例如运用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和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说明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运用我国铁矿石、煤炭资源的分布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情况及合理性,运用我国铁路、公路、航空等的营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看懂地图,进一步分析地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教师也可用多图并用的指导和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能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找出各种地理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在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图,提高对各种地图的分析综合能力。
运用技能,反复练习,最终解决问题。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对每一节地理课,都要精心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培养绘图能力,提高用图水平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绘图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绘图能力,记忆效果好,知识巩固率高。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技能自己创绘地图,以图的形式表达所学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此方面训练。
1、“利用板图教学”,在黑板上把本节课要出现的图画在黑板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图示顺序和讲解同步进行,画完讲完,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上,黑板上的板图要一目了然,要让学生很快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让学生用白纸描图”,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分布图等反应地理特征的地图可让学生亲手绘制。复杂的地图可让学生用白纸描下来,然后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业区等要素绘制在图上。
学生是否具备阅读地图的能力,检验的标准应该是在实践活动中是否会使用地图。在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许多地图实践活动可以利用。
综合读图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图表,形成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
每一幅图,都是各种地理信息的综合载体,从不同侧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强调综合读图,可以让学生以地图作为思维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一幅图,可以综合体现出不同的知识点即一图多用。在同一幅图中,如把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规律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利用地图来理解、记忆有关地理知识。反之,当此图以多种角度来考查学生时,学生也能运用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应对自如。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图形表示法即一图多变。将这些图像结合起来,并加以转换,可使学生全方位地获得对地理事物的认识。让学生熟悉日常生活用图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和用图能力。
五、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读图教学的注意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形象化,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他地理规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用图水平。
在“读图法”教学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备图,要精心准备好图,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典型性强的地图,并认真钻研地图的内容。
2、讲图时,要善于联系。在课堂上讲解地图内容时,要注意知识连贯性,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要将新出现的地理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联系,使新知识形成网络。
3、在教学中,对学生正确“导读”。“导读”应包括:(1)识图,掌握地图内容;(2)设问,通过“读图”应思考理解的内容;(3)总结,找出图上内容的规律性、内在联系性等。
4、一图为主,适当选用“辅图”,但不可喧宾夺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使用“辅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若用图过多过滥,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地理教学图像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程序,读图一般的步骤,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并随着读图能力的提高,由学生自己对这些图像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从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过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学生逐渐转变了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读图能力明显提高。使由会读一般的政区图,到会分析比较抽象的地球运动图、气候图等,读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来。
当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时时注意,不断努力,长期坚持,使学生形成看图仔细观察的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省点心,而学生也会得到许多课本没写出来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的传授融于地图之中,使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化,使学生养成爱读图,会用图的习惯,使地图成为学生获得巩固地理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的源泉。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⑸ 北京烤鸭背后的地理故事
京烤鸭,是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相传,烤鸭之美,系源于名贵品种的北京鸭,它是当今世界最优质的一种肉食鸭。据说,这一特种纯白京鸭的饲养,约起于千年前左右,是因辽金元之历代帝王游猎,偶获此纯白野鸭种,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下来,才得此优良纯种,并培育成今之名贵的肉食鸭种。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鸭,故名“填鸭”。不仅如此,北京鸭曾在百年以前传至欧美,经繁育一鸣惊人。因而,作为优质品种的北京鸭,成为世界名贵鸭种来源已久。
关于烤鸭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录》中即有“炙鸭”字样出现,南宋时,“炙鸭”已为临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时烤鸭不但已成为民间美味,同时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馐。但至后来,据《元史》记载,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鸭技术就这样传到北京,烤鸭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继而,随着朝代的更替,烤鸭亦成为明、清宫廷的美味。明代时,烤鸭还是宫中元宵节必备的佳肴;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后,都特别爱吃烤鸭。从此,便正式命为“北京烤鸭”。后来,北京烤鸭随着社会的发展,并逐步由皇宫传到民间。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烤鸭的声誉与日俱增,更加闻名世界。据说周总理生前十分欣赏和关注这一名菜,他曾29次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视察工作,宴请外宾,品尝烤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今全聚德烤鸭店,烤制操作已逾加现代化,风味更加珍美。
北京烤鸭的烤制,分明炉(即挂炉)和焖炉两法。全聚德烤鸭店的特色,就是使用挂炉烤法烤制,它是从清宫廷御膳房烤制乳猪特制的挂炉方法移植过来的。所烤出的鸭子,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别有一种特殊的鲜美味道。而烤鸭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将其削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叶饼涂上甜面酱,然后放上香葱、蒜泥、烤鸭片等卷而食之,极为香美。
⑹ 生物,历史及地理那些怎么样可以背后不忘,记得很清
1.以提纲的方式背诵:从章到节到段落。这样条例清晰。
2.背诵的时候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这个可以帮助你记忆,有实地感。
3.背诵最主要其实是个下苦功的活,一定多花时间。
我高中那会,用1.2两个办法可以把整本历史课本背诵下来,不说一字不差,也差不多。感觉整本书就在眼前。
⑺ 鲤鱼跃龙门,这句话背后有何地理知识
鲤鱼跃龙门,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鱼跃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其实,以现代科学即可破解“鲤鱼跃龙门”这个谜团:这里说的“鲤鱼”实际是“鲔鱼”,或称“鳣鱼”,又叫“鳇鱼”或“黄鱼”,也就是鲟鱼。鲟鱼是江海回游性的鱼类,体长约两米,最大可长5米以上。我国珍稀动物中华鲟、东北鲟、长江鲟即是这类鱼。由於古代大鲤亦名“鳣”,故古人将“鲔鳣”与大鲤相混,传为“鲤鱼跃龙门”。鲟鱼到龙门不是为“腾跃成龙”,而是为了繁衍后代。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著的《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一书称:鲟鱼产卵“多在江河上游,水温较低,流速较大,流态复杂,河道宽窄相间并具石砾底质的急滩地带”。而山、陜两省交界处的龙门一带正具有以上地貌特徵,因而成为鲟鱼云集产卵的一个理想场所。
“鲤鱼跃龙门”这句话后面包含了河流(黄河)上游的阶梯形地貌和湍急的径流速度以及山脉、峡谷和生物繁衍的特点等地理知识。
⑻ 有谁知道有关地理知识的故事
1热胀冷缩
查字典地理课上,老师问:“一般物体遇冷得遇热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说:“热胀冷缩。”
老师点点头说:“对,谁能举个例子?”
王辉说:“比如夏天很热,所以白天很长;冬天很冷,所以白天很短。这就是热胀冷缩的缘故。”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为什么?
2地图上的牛奶
天气炎热,妈妈让王辉把牛奶放进冰箱,王辉却从书桌里找出一张世界地图,把它摊开平放在桌上,然后将一瓶牛奶放在地图的南极地区。
妈妈问:“你为什么把牛奶放在地图上?”
王辉解释说:“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5左右,最低气温在零下88以下,人们发现几十年前探险者留下的饼干和罐头一点也没坏。牛奶放在那儿,保险不会坏。比电冰箱温度低得多。”
3先与后
一个雷雨的夜晚,闪电过后,接着就是一声霹雷。
弟弟问:“辉哥。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
王辉神气地说:“这也不懂,因为眼睛长在前面,耳朵长在后面,当然是眼睛先看见,耳朵后听到。”
4星星到哪儿去了
晚上,天空闪烁着点点繁星。弟弟忽然问:“辉哥,晚上能看到这么多星星,为什么白天就看不见呢?”
王辉说:“那还不简单。”他把两手握拳头,“这是地球,这是星星,地球一自转,这星星就绕到地球背后去了,我们怎么能看见。”
5下硬雨
从前,有两个人从没见过下冰雹,一天,天空忽然下了一场冰雹,他俩都觉得奇怪,一个问:“天上下的什么?”
另一个说:“天上下的是硬雨。”
6月亮上多拥挤
地理老师讲到月球上的情况时说:“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几百万人也是很宽敞的。”
学生杨亮忽然大笑起来。
老师奇怪地问:“你笑什么?”
杨亮说:“老师,您就没想到,当月亮变成月芽的时候,住在上面的人该多么拥挤啊。”
7是英国伦敦
王辉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两人谈话。
高个说:“请你给我介绍一下杰克伦敦的情况。”矮个还没来得及回答。王辉强忍住笑说:“叔叔。不是捷克伦敦,是英国伦敦。”
8倒挂着
弟弟问:“哥哥,地球是球形,在我们站的地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样站的?”
哥哥说:“当然是脚踏地,头朝天的倒挂着。”
弟弟说:“他们怎样走路呢?”
哥哥说:“他们走路脚一定不能离开地面,否则就会掉下去。”
弟弟说:“幸亏我们是在地球上面。”
9当没有太阳的时候
王辉问爸爸:“地球真是绕着太阳转吗?”
爸爸说:“当然。”
王辉问:“那么,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呢?”
10汉水发源在哪儿?
地理课上老师说:“上节课讲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它的几条大支流,谁还记得长江的支流汉水发源在哪儿?”
王辉思想正开小差,没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老师偏偏叫他回答,王辉急得满头大汗。
老师见他闷声不响,又问:“汉水发源在哪儿?”
“汗水?汗水发源在头上!”
11二郎山最高
地理课上,老师讲:“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王辉说:“不对。前两天我听到一首歌里说:二郎山高万丈。我一算,一万丈要有三万多米,它比珠穆朗玛峰高多了。”
《地理笑话》答案
1热胀冷缩
由于地理是倾斜地太阳公转,冬季,北半球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短,照不到阳光的时间长,所以昼短夜长。夏季,北半球受阳光照射时间长,照不到的时间短,所以昼长夜短,根本与热胀冷缩无关。
2地图上的牛奶
地图上的南极不能代替真正的南极。
3先与后
人所以先看见闪,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光速快,每秒30万公里。声速慢,每秒只有340米,并非因为眼在前耳在后。
4星星到哪儿去了
白天看不见星星,并不是星星都转到地球背面,而是因为白天太阳光最亮,掩盖了微弱的星光。
5下硬雨
雨是液体,冰雹是固体,多发生在夏季,夏天地面很热,空气强烈上升。当热空气升到高空,水气凝成小水滴,再变冷形成小冰晶。经过反复升降,使颗粒越变越大,直到空气托不住它时,冰雹就从天而降了。
6月亮上多拥挤
月亮由圆月变成月芽,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位置的不同,地球上看到月亮的亮面大小就不同。并非月亮面积大小发生了变化。
7是英国伦敦
杰克伦敦是美国作家。
8倒挂着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在宇宙空间,对地球来说周围都是天空,无所谓哪面朝上哪面朝下,地球有强大的吸引力。人无论在地球的哪个位置都是脚踏地,头顶天。
9当没有太阳的时候
地球绕太阳转产生四季变换。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当你所在地背着太阳时就是夜。
10汉水发源在哪儿?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的山地。
11二郎山最高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二郎山高万丈是形容词,艺术夸张,二郎山海拔只有1800米。
⑼ 为什么地理那些知识点要背呢
我认为,来整个中学阶段,就是地理源容易学点,因为知识点好记,且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本人切身体会;
但是记住地理要点一点要讲究方法,个人使用的方法是:课前或课后看书,并把重点勾画出来,如果课前看,可以看快点,对一节书的内容整体了解,以便上课听课时更多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如果课后看,最好在老师讲完课后,马上看,这时就不能快,要慢慢的把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是背诵以后一定要把已经背诵的知识再记一遍或几遍,以便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根据心理学)。
无论什么时候记忆知识,都应该注意:首先要理解,根据不同的知识配合不同的地图看,会有很好的效果;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互相提问,同时用心记忆和思考;为了把知识点记牢固,建议多次看书,每次不要看太长时间,以理解和记忆为主。
⑽ 地理知识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就双方在新世纪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此,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翻开新的篇章,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合作目标更加明确,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一,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发展历程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日益扩大。①,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于1997年确定的双方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为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成立,成为中国与东盟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承担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合作的协调工作。②,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在马来西亚召开第三次会议,宣布在该联委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该机构将讨论加强双方经济联系、提供贸易和投资便利以及其它双方感兴趣的问题。 ④,2001年6月,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上,中方提出进一步深化双方关系的设想,将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确定为双方新世纪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这是朝着务实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⑤,2001年11月,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了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以及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朱镕基总理提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并建议商定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重要合作领域。⑥,2002年5月14日中国和东盟10国的经济官员在北京举行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将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原则、内容、时间框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它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工作级磋商已经启动。
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有意义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在东盟国家发展“10+3”经济圈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中国与东盟这个“10+1”并非没有独立的意义。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具有毗邻的区位,地理上是一个区域,经济交往的通道是可以共享共建的。中国不是象日本、韩国那样的经济强国或次强国,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大国,合作余地广泛。
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盟的发展程度差异不大,双方同属于接受亚太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来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发挥劳动密集优势来获得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而互补性较弱而竞争性较强。但是,具体分析,互补的余地仍然很大:⑴,东盟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差距较大。中国与东盟的马、泰、印尼发展程度相近,主要是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而对越、老、柬、缅的产业差距就较大。⑵,中国是大国,有产业结构齐全的特点,许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规模不大,但相对东盟各国就很大,在相同领域会有较大的互补性。⑶,中国与东盟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有较强的互补性。⑷,东南亚各国有相当比重的华人资本,他们在选择投资机会时,与中国的联系成为其成本—效益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和步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以何种形式发展?具体分析来看,存在着几种可能的模式:模式Ⅰ,基本沿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习惯安排,中国作为“1”加入到东盟“10”国之中,这是一种震动较小的“拿来主义”姿态;模式Ⅱ,中国先向东盟开放市场为主,然后东盟市场再渐次开放,争取尽可能丰富的初期成果和合作磨合经验,这是较易推进的“平滑启动”姿态;模式Ⅲ,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较易达成协议的国家先形成核心成员国,其他东盟成员按谈判进展成熟一个加入一个,这是较现实的“先易后难”姿态;模式Ⅳ,从重点合作领域过渡到全面合作,以避免东盟部分成员和中国间的不适应,可把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等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这是“由点到面”的姿态。
无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何种方式演进,它跟欧盟及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差异都是明显的:欧盟和美洲贸易区自身已经是区域化板块,欧盟成员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相似,并已有从经济共同体开始的长期磨合;美洲自由贸易区则包含着北美和拉美两个次区域板块的合作,并且也具有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个稳固的“凝聚核”。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一国(中国)和一个自由贸易区的结合,打算结合的两者在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方面呈多元化特征。
2001年11月,中国在“10+3”的框架下提出与东盟共同建立大双边自由贸易区时,具体建议建成时间为十年。为表达中国的诚意,中国愿意先于东盟5年开放中国市场,然后是东盟6国(包括马来西亚)向中国开放,最后是东盟剩余4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向各国开放。这一合作方案实际上是采取前述的模式Ⅱ,是对东盟最有利的模式,它得到东盟有识之士的赞许,可行性很强。估计10年后,这一大双边自由贸易区有望建成。
从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来看,建成该自由贸易区实际存在3个时间表。第一时间表是,由于东盟和中国同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按照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自由化时间表,这些国家在2020年前将实现贸易自由化。第二个时间表是,依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的进展,在未来10年内(也就是2012年之前)实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自由化,这将使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自由贸易区的要求比较亚太经合组织更为提前。第三,东盟内部还有一个贸易自由化时间表,也就是在2010年建立东南亚自由贸易区,2018年之前区内贸易关税降为零。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最终时间表上的安排,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考虑,背后反映着东盟国家希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能够更多地满足东盟在开放市场、增加投资等方面的要求,从而部分代替美国和日本在拉动东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在扩大市场、增加资本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满足东盟国家的要求势必超出中国的经济承受能力。
四,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的客观优势
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2001年11月文莱会议上宣布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这一消息是举世皆惊的。虽然早在2000年就有风声,但各方能在短短一年内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还是出乎众多国外观察家意料。能作出这一决定,是东盟与中国双方对这一“10+1”合作有充分信心的表现。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曾经断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与合作规模,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
经分析,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有如下客观优势:
第一,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稳定发展,经济合作愈益密切。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395.2亿美元,2001年突破了400亿美元大关。从东亚区域贸易看,20世纪70年代,区域内贸易占30%,2000年则超过50%,其增加部分主要是由中国与日本、韩国及东盟贸易的增加。东盟现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双方从相互贸易关系向相互投资合作发展。 1991年至1998年期间,东盟企业对华投资从其投资协议额为442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84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虽少于东盟企业对华投资,但也在不断增加,仅2000年,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项目就有56个,协议金额1.7亿美元,实际投入1.2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投资生产经营,可以预计,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将会与日俱增。
第二,中国与东盟既是巨大的潜在市场,也是巨大的现实市场。据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和东盟所拥有的将是多达17亿消费者和2万亿美元经济规模、1万2千亿美元贸易总额的大市场。特别是中国现拥有13亿人口,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很大。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及开放经济的成熟,其进口量将逐年增加。2001-2005年的5年间,中国将累计进口1.4万亿美元的商品,从而为东盟国家提供无限的商机。东盟从技术密集经济程度高的新加坡,到自然资源丰裕的缅甸、老挝、印尼,都可以在商品与生产要素方面与中国形成互补。
第三,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贸易、投资和科技领域,而且在金融、文化、航空、旅游、邮电、交通、海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第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地理上有这样那样的关联,可以在边境贸易、边境经济合作、流域经济合作开发、海域资源共同开发、相连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寻找合作项目。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政治关系稳定发展及经济合作不断拓展的结果。反之,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则可通过贸易创造效果及贸易转移效果,进一步推动区内外贸易与投资的活跃,促其经济增长与发展。
五,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实际措施
2002年4月1日,有关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会议一方面对自由贸易区有关事项进行谈判;另一方面筹划扩大东盟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实际措施。
⑴,中方将积极致力于湄公河流域开发。湄公河是亚洲唯一一条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流域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航运、灌溉、发电、矿产、旅游、林业、渔业资源,其中航运资源开发投资最省、见效最快,沿岸各国都可受益,并能带动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老挝、缅甸和泰国四国合作进完成上湄公河通航的建设,实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航,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今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湄公河下游国家越南、柬埔寨还将加入航运合作,而湄公河流域的联合开发将更上一层楼。中方对建设泛亚铁路继续持积极态度。只要东盟最后确定选线方案,中方将尽快启动境内相关线路的修建或改造。
早在1996年,东盟国家(当年尚有3 国未正式加入东盟)就与中国在吉隆坡会议上通过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框架》,内容包括共同修建亚洲公路、亚洲铁路,贯穿从新加坡到中国昆明的各国领土。湄公河开发的重点是交通和能源。这条河上航道的港口要扩展和更新,水上通道两边的公路需要改造上等级,才能在铁路动脉修通之前发挥应有的作用。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很有潜力,可建一批电站,电力可向邻国输送。在这一合作中中国可将澜沧江流域的水电资源开发列入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计划中。
⑵,中方将继续支持并参加“电子东盟”的建设。今后几年,中方将在信息通讯技术方面与东盟加强合作,加大对东盟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并积极参加东盟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中国于2001年4月在深圳举办了“中国-东盟信息技术研讨会”。中国信息部门研究了开展10+3(东盟加中国、日本和韩国)信息合作规划。
中国与东盟合作建设亚欧光缆和东南亚光缆,是双方合作起来紧跟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的大动作。亚欧光缆东起中国上海、途经中亚、东南欧、西至德国法兰克福的光纤电话干线,是信息全球化的基础设施。东盟要另建东南亚光缆来接通亚欧光缆,从中国起,途经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最后抵达新加坡。1998年初正式开通后,中国可通过它同新加坡与印度洋洋底国际电缆系统相连,开通与有关印度洋地区国家的通讯。
⑶,开拓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的合作领域。东盟国家十分重视艾滋病的防治,中方也认为这是一个紧迫性的问题。
六,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利益
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合作、直至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给双方带来利益。
第一,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后,双方都将加速自由贸易的进程,并削减非关税壁垒,开拓更为广阔的贸易空间。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内,中国不仅有更多的商品出口,也有更多的商品进口。中国在东盟市场上的商品竞争力只处于中位水平。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远不如欧美、日本和韩国。因此,中国产品不会倾销东盟市场,成为主要商业活动的竞争者。中国和马来西亚在2001年之间就存在着3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正如龙永图在吉隆坡参加亚洲策略及领导人机构的2002年亚洲经济峰会上所说,“人们习惯将中国看作世界的主要制造国,但大家忘了,中国还是世界的主要进口国。” 龙永图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不只是开放市场给发达国家,也开放市场给其它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领导人已宣布将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以增加从三国的商品进口量。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这显然是一个较多地有利于东盟的双赢局面。
第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增大该区域的国际投资量,同时中国不会与东盟争夺国际直接投资。自东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流入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减少。中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中国吸收外资水平也在下降。2001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为468亿美元,处于恢复性增长。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今国际资本的2/3是在发达国家间相互流动的,中国和东盟并不是争夺国际资本的竞争对手,双方应共同努力确保国际投资者的安全性、获利性和变现性,以争取更多资金的流入,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国与东盟投资市场更通开后,将有利于国际资本在这片地区加快流动、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区域之间的互补因素。例如,原来在中国投资与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四小龙一方的资方,已经感觉到一些东盟国家的人力成本比中国沿海开放地区更低,劳工素质也不差,正在将资本转移过去。还可享受欧美输出配额限制不严的好处。
第三,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内容不会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更少,即不是局限于关税减让,减少相互间的贸易壁垒,还要不断地拓宽合作的领域。据东盟秘书处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其双方相互投资、贸易及经济增长都将产生正面和积极的影响,使双方的经济发展实现互动,并能加速推动日本、韩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及中日韩东北亚经济合作机制。
有国际舆论把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称为“预计会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继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这个评估过高了。不能忽视,该自由贸易区不像那两个经济体那样完整规范,东盟国家在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当中不仅有日本、韩国另外两个“10+1”,还有亚太经合组织的因素。因此,这个自由贸易区能否有效地建成和维系,可变因素很多。从国际经验看,包括自由贸易区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世界经济自由区要想取得成功,最为重要的是妥善处理好四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亦即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关系;多数与少数关系;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关系;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关系。如果这四大关系处理好了,那么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势必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七,对中国是有利的选择
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将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改善中国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将享受世贸组织各成员国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便利,各国的公共工程建设和劳务市场将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其次,随着“大经贸”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等各种经贸方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渠道扩大,方式增多,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国际空间进一步拓宽。
展望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是十分明智的:
1,亚太地区经济结构处于较快的变动中,产业梯度转移加快。中国和东盟不仅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成为接受转移的重要领域。在中国和东盟范围内也出现产业转移。部分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也开始向外转移。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生产要素与产业的转移越是便捷,就越是能够以更合理的规模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变动。
2,亚太地区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区域内的贸易量不断增加。比较东北亚、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中美洲、北美洲各个亚区域,扩展市场潜力最大的还是东南亚国家,中国与东盟的联盟对增大市场容量更有意义。
3,中国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在参与国际产业转移中都成为积极力量,又起到不同作用。沿海地区将更多地面向港、台、韩、日以至亚太更远的国家和地区,而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东盟国家是我国西南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有利于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4,亚太经合组织正在朝着《茂物宣言》所表明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前进,东盟在实施“自由贸易区”计划中迈出新的步伐,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在其规定的框架下发展经济并按规定日期推进本国贸易自由化进展。这些发展方向吻合程度越来越大。
在亚太经合组织内,经济大国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往往只要求经济的自由化,而对发展合作兴趣不大。中国不能作为一个被动的适应者,来完成由发达国家所规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任务。中国应当强调和推进经济合作这方面的进展。按照亚太经合组织规定的2020年的进程,中国可衡量自己可行的程度,并有分步实施的计划。同时,要利用该组织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这方面,农业发展、人力资源培训、中小企业的发展、技术转移等问题都可成为重要的合作议题。在这个方面,中国与东盟显然有着更多的共同性。
中国与东盟各国商会之间建立和发展密切友好、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得以建成的有力保障和必要条件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这一点,要引起我们关注。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国家不论大小,都是独立平等的,发达国家理应利用各种形式支持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做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经济全球化虽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总的来说,无论对哪个国家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都应该采取积极态度来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中国政府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切身体会到,面对经济全球化,也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根据本国国情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趋利避害,努力争取利大于弊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是一个历史趋势,它是各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据世贸组织统计,截止今年 10月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93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7国签署了自由贸易框架协议、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东南亚共同市场开始启动,欧盟完成新一轮东扩,美国与中美洲5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正在组织统一经济区等等。欧洲、美洲、亚洲这样的一体化组织不断增加,不断扩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处理得好,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扬长避短,甚至可以出现后来居上,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前景。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此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中国政府对此也是认识比较早行动比较快的。我国已与东盟10国签署了“10+1”的合作协议,还要加强与俄、日、韩、蒙、西亚、中亚各国的合作,更要加强与南亚印度的合作,中印是亚洲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有些国际媒体和人土,有意无意的散布中印两国之间的某些矛盾,并毫无根据的推测,两国有朝一日必然要争个上下高低。我们中国有一句名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近年来,中印两国友好相处,高层接触频频,两国间经济、商务贸易、文化科技交往日益密切。我们为什么要相争,而让他人得利呢?中印两国携起手来,互利合作,对两国都有利,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贯彻执行的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重要方针。我们和东盟各国的关系相处很好,经贸交往有很大发展,特别是云南、广西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商务贸易、文化科技交往越来越密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过去以“引进来”为主,现在“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今后还要逐步增大“走出去”的力度。只要对比一下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两个总值指标,就不难发现“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我们由于“引进来”多,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快;而由于“走出去”少,国民生产总值( GNP )的增速则相对慢,相当数量的财富流到外国去,而我国却承担着生产这些财富的社会成本。
GDP 是 20 世纪的一个伟大发明,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它有严重缺陷。因此,还有考虑用绿色 GDP 来代替它的构想。国家统计局已提出绿色 GDP 的核算指标,这无疑是一项重大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这还不够,我们必须同时对国民生产总值( GNP )予以高度重视,把 GNP 也作为一个考核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国民经济的两位数快速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广西对外开放的力度逐年加大,已连续举办了 10 年东盟博览会。由于广西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广西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二、三产业比例趋向合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广西的区位具有很大优势,无论在发展与境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在发展国内各省区的合作方面都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广西和东盟各国在地理上有特殊区域优势,广西在南宁举办的东盟博览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广西在有色金属、建材、轻工、中药、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水泥和制糖成套设备以及特色种植业和旅游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和东盟各国的商务贸易、技术开放、旅游文化等方面都有良好宽广的发展前景,来势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