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理环境书
㈠ 重庆地理知识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0°11'、北纬28°10'~32°13'[14]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界渝东、渝东南临湖北省和湖南省,渝南接贵州省,渝西、渝北连四川省,渝东北与陕西省和湖北省相连。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辖区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地势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15]气候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 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重庆雾多,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㈡ 重庆地理环境条件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内
年平均气候在容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流经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该峡位于湖北省境内),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长江、嘉陵江穿过重庆市的主城区。
㈢ 重庆环境调查报告
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一、生态环境现状
(一)土地
重庆市幅员总面积822.69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97.01%,水域面积2.99%。土地构成为:农用地292.94万公顷,林地297.39万公顷,居民点、工矿及交通用地55.01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50.61万公顷,其中农用地、林地所占比例较大,未利用土地不足20%。根据市国土部门提供的动态数据显示,与1997年比较,2000年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而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显著增加。
1、耕地截止2000年,重庆市耕地总面积为252.29万公顷,人均耕地仅0.082 公顷,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106 公顷)。其中15度以上坡耕地占48.2%,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16.1%。重庆市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0%-80%不等,其中中部、东部、东南部的区县大多占80%左右。重庆市耕地垦殖指数为30.74%,大足等5个县(市)的垦殖指数大于50%,渝西地区的垦殖强度大于渝东地区,西部地区的土地后备资源更为贫乏。与1997年相比,减少耕地1.84万公顷,每年减少耕地面积0.61万公顷。在减少的耕地中,城镇建成区向外围拓展与交通建设占用良田沃土的情况比较突出。
2、牧草地 2000年重庆市有牧草地23.86万公顷,在未利用地中拥有荒草地34.27万公顷。与1997年相比,重庆市草地面积增加了0.0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及林地退化可能是草地面积增加的重要原因。重庆市牧草地的理论载畜量为670万羊单位,而1999年草场实际载畜量为250万羊单位,表明我市的畜牧业整体上还有发展潜力。但是,草地的生态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受鼠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退化面积接近草地总面积的19%。
3、林地 2000年,重庆市林地面积为297.39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6.53%。其中有林地面积177.92万公顷,占重庆市林地面积59.83%,森林覆盖率为23.1%。林地分布极为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与南部的中、低山区,中部平行岭谷区。与1997年相比,林地面积减少0.02万公顷。村镇与交通建设占用林地、毁林开荒、林地衰退等是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4、水土流失 1999年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52130.27平方公里,占重庆市幅员面积63.26%。其中,轻度侵蚀25.11%,中度侵蚀48.42%,强度侵蚀19.41%,极强度侵蚀5.80%,剧烈侵蚀0.2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4261吨,重庆市土壤侵蚀总量为每年2.22亿吨,年侵蚀耕地厚度约7.5毫米,相当于全重庆市2.3毫米的表层被侵蚀殆尽。与1987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扩大3226.73 平方公里,侵蚀面积上升3.78个百分点,年扩展速率为0.42%。因重点流域进行治理,强度侵蚀面积下降12.15个百分点,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的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但中度侵蚀面积增加幅度大,净增11.62个百分点。
5、矿产资源开发 据初步调查,重庆市拥有各类矿山企业6474个,矿产开发历年破坏土地总面积320012公顷,其中林地102246 公顷、耕地31641公顷、草地135851 公顷、其它类型50274 公顷,造成7995 公顷的土地受到污染,被破坏的土地仅2.8%得到恢复。
(二)水环境状况
1、水资源 境内各类水资源合计4624.42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资源量3981.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当地地表水资源量511.4亿立方米。在空间分布上,西部丘陵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东南部山地相对较丰。在季节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中小河流在伏旱期及冬季断流现象时有发生。
2、地表水水质 2000年,除黄草峡断面外,长江、嘉陵江水质都基本保持1995年水平。2001年2-3月,乌江220公里河段水质已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在重庆市68条次级河流、16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 16.9%水质优于水域功能要求,20.0%满足水域功能要求,63.1%不满足水域功能要求。西部地区永川、大足等8区(市)县次级河流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一些地方已出现严重的水荒。
3、水面养殖 1999年,重庆市水产养殖面积54750公顷,占重庆市水域面积的20.74%。污染严重的水库、池塘面积10601公顷,为水产养殖面积的19.27%。网箱、围栏养鱼的不合理发展,引起塘、库与河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自1986年以来,严重污染的面积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扩展,部分水库、河道水质已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
4、湿地 市域内湿地面积共计1006469 公顷,以人工湿地为主体,占湿地总面积83.25%。
(三) 生物多样性
1、物种 在市域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5种,分别占全国同类植物62.5%、4.1%、23.1%。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于南川、江津、巫溪、巫山,占重庆市珍稀植物种数的85.4%。在市域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3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3种。受三峡水库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涉及120科、358属、550种。以数量计,影响最大的是禾本科、菊科、大戟科与蔷薇科植物。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人类活动区间沿淹没线上移,对土地的垦殖增加,部分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
2、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重庆市已建自然保护区31个,总面积606992.4公顷,占重庆市幅员面积7.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有各类风景名胜区42个,总面积449290公顷,占重庆市幅员面积的5.46%,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3个。森林公园49个,总面积60613公顷, 占重庆市幅员面积的0.74%。
(四) 农业生态环境
1、化肥 1999年重庆市化肥使用水平445.5公斤/公顷,年使用的化肥总量(折纯)为71.03万吨。从80年代开始,无机化肥的使用成直线上升。无机化肥使用增加了90%,但粮食增产不足30%,其中增加的粮食产量仅9%左右来自化肥的贡献。由于作物吸收及土壤吸持力有限,全年有17.63万吨氮素、磷素从农田流失,造成面源污染。
2、农药 1999年重庆市农药使用水平10.01公斤/公顷,使用总量为7361吨,折纯量为2544.6吨。
3、农膜 1999年重庆市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总量为1.86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为1.28万吨,使用面积为152358 公顷, 使用水平为84.01公斤/ 公顷。
4、畜禽养殖 据统计,1999年产生畜禽粪便9263万吨。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或专业户153户年产生畜禽粪便167.8万吨。大量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我市主城郊区次级河流被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5、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 主城区近郊部分土壤受到Pb、Cd、Hg等重金属污染,引起部分粮食、蔬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超出食品卫生标准。但郊区以外的农田未受到明显的污染,尤其市域外围的山区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良好条件。
6、农村能源 农村生活用能的主要途径是薪柴与秸秆直接燃烧。从农村能源构成调查来看,秸秆直接燃烧占37.22%,小煤窑占31.78%,小水电占17.04%,薪柴占12.32%,生物能源-沼气占1.63%。
二、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一)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河道淤塞
水土流失仍然严重。与1986年比较,水土流失的总面积仍在增大,侵蚀总量仍在增加,治理速度赶不上扩展速度。由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退化加剧。水土流失导致表层土壤被侵蚀,土层变薄,岩石出露增加,严重的地方表土被冲失殆尽,出现"石化"现象,尤其25°以上的坡耕地最为突出。重庆市石漠化面积已达2903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53%。水土流失加速了土壤营养物质的流失,土壤肥力逐年降低,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如涪陵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958年的2.0-5.0%下降到目前的1.3%。二是水利工程受损,河道淤塞严重。水土流失使水利工程寿命缩短,工程效益降低。我市不少河流淤积现象严重,造成河床抬高,过流断面缩小,洪水位抬高,洪水危害次数增加。
(二) 森林质量下降,林地分布不均,生态功能降低
--重建设轻保护,生态建设的部分成果被抵消。由于人为破坏与其他原因,林地破坏与退化速度大于植树造林速度,林地面积正在减少。由林地→灌木林→草地的逆向演替,是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衰退的重要标志。
--森林覆盖率上升但质量不高。由于重庆市约70%森林面积为马尾松林,有林地以中幼林为主,虽然我市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林地质量不高,防护效益与森林抗逆力差。
--林地分布不均匀。重庆市林地相对集中于海拔500米以上的低、中山区,各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差异很大。人口密集的城市(镇)周遍地区的林地较少,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调节作用较低。
(三) 次级河流污染严重,水的供需矛盾突出
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基本稳定,但次级河流污染严重,主要以Ⅳ类、Ⅴ类水质为主,部分河段出现劣Ⅴ类水质,约63%的监测断面不符合水域功能要求,导致我市西部地区水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一些地方 "水荒"频繁发生。
(四) 野生动植物丰富区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由于毁林开荒严重,大量森林资源被破坏,再加上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以及污染物向环境中排放,使生态脆弱区域的物种受到威胁,不少资源逐渐处于濒危状态甚至消失绝迹。
--新建自然保护区质量不高。近年来,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我市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迅速,但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开发力度较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质量不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受到威胁。
--三峡库区濒危物种保护进展缓慢。2003年,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发电,库区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工作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大量濒危物种、渐危物种仍处于易遭受人类活动干预的状态。
(五) 农村面源污染失控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养殖业快速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的直接排放,成为我市主城郊区的次级河流被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加重了地表水与次级河流的污染,畜禽养殖专业户及企业逐步成为新的污染大户。尤其是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由于大量投放富含氮、磷的饲料、化肥及畜禽粪便进行肥水养鱼,池塘、水库、河道污染面积呈高速发展之势,地表水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缺乏正确引导与监督不力,农用化学物品不合理使用,尤其大量化肥的有效养分流失进入环境,加重了三峡库区水体污染,并且使我市的部分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六) 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矿山地质环境受到破坏
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矿山生态破坏严重,造成地表失稳、塌陷、地裂、崩塌,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塘枯竭,局部地区居民用水困难、农业灌溉用水短缺。大量排放的矿坑水、洗煤水造成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形成局部区域的恶性水循环体系。水土流失与泥石流、水石流使基岩大面积裸露,石漠化现象加剧,危及铁路、公路、航道的安全运行。
三、生态破坏的后果
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养殖污染、矿山资源开发破坏等生态问题,导致重庆市遭受了洪涝干旱、滑坡崩塌、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1999年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39.43亿元,2000年上升至59.98亿元,分别占同年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的2.64%与3.77%。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计算未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间接经济损失,而直接经济损失仅仅是生态破坏中很小的一部分。据初步估计,我市的生态损失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相当(13.07%)。从掌握的调查资料来看,自五十年代以来,自然灾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70年代以后水灾影响面积显著增大,旱灾与病虫害影响面积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同时,说明我们为抵抗自然灾害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也日益增大,严重的自然灾害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破坏的原因分析
(一) 人口对生态环境形成沉重的压力
1999年重庆市人口密度374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位于西部地区12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从粮食水平来看,近15年来重庆市人均拥有粮食346-385公斤,低于粮食自给自足标准(人均400公斤),现有人口已超出土地承载力。由耕地的承载能力来看(其标准为最低耕地面积0.048公顷),由于耕地的质量较差,养活一个农村人口需要耕地面积0.13-0.17 公顷,耕地的实际人口承载量已超过其人口容量。
(二) 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1、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少数地方、部门、单位与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借发展经济、保吃饭或脱贫致富为由,为增加收入往往偏重于资源的开发利用,甚至是高强度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忽视了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2、重生态建设,轻生态保护。在处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方面,缺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合力。在实际工作中,生态建设部分项目建设没有将生态要素、生态环境问题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机结合起来;重生态环境破坏后的恢复与重建,轻破坏前的保护与预防,呈现边建设边破坏的局面;重项目建设,轻项目完成后的管理。
(三)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了环境压力
冶金、建材、采掘业等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很强的行业在重庆市GDP 中占较大的比例,不仅增加了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也加重了环境压力。1999年重庆市万元GDP能耗为2.20吨标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吨标煤/万元,1998),远大于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四) 宏观决策机制不健全
生态保护是按环境要素实行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资源管理体系,鉴于资源经营管理与执法仍集于一体,各行业的政策导向仍然是重开发轻保护,不利于生态保护,难以对具有有机整体性很强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有效的统一监督管理。由于生态保护缺乏制度保障,我市目前仍然有许多开发建设项目缺乏生态保护的制约措施。决策前期无生态保护评估、咨询,决策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决策实施缺乏生态保护监督,实施后无生态保护审计或回顾性评价制度。
(五)政策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
我国颁布的一系列资源法大都是针对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特定要素制定的,没有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性与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因而出现了开发一种资源却影响与破坏了其他相关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现象。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尚未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现行的生态保护政策不能满足实际管理的需要。我国缺乏鼓励对保护生态环境进行长期投资的金融政策;没有建立起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开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但我市还缺乏具体的征收、使用政策,更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科技投入政策机制;环境保护法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法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而对于个体约束力较软弱,尤其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承包或转包的现象,一旦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发生后,责任人易逃避有关法规的处罚。
在生态保护执法方面,普遍存在有法不依与执法不严的现象,致使生态破坏的违法案件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与制裁。不少地方普遍存在以罚款代替执法的现象,影响了执法的效果与执法监督作用。其次,还表现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执法队伍素质不高,监测、取证、破案技术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的要求,以及许多生态破坏案件因公诉人环境意识低而得不到合理处置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行政严重干预生态保护执法的问题。
(六)投入不足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等生态保护缺乏资金投入保障,是生态破坏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关键。
五、 对策与建议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生态系统学的观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感,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决定》,站在全局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列为重庆市必须着重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恶化是重工程建设(包括生态建设)、忽视生态保护的结果。因此,要从思想上纠正边建设边破坏与克服重建设轻保护的倾向,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与"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控制生态破坏程度与范围不再扩大,是遏制生态破坏趋势的关键。生态保护主要运用生态系统学的观点,以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为宗旨,而不能只依靠工程建设,不能单纯追求植被覆盖率。
(二)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建立部门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目标责任制,逐步形成由多部门的分散管理协调到统一监督管理的轨道。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要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形成由市级环保、计委、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以及区县(自治县、市)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
建立环境保护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一把手"要对本辖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将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奖惩。
实行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然资源开发及生态建设等非污染性项目,必须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与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与资源开发与建设项目的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项目,应严格评审,坚决禁止。
(三)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加强立法,尽快制定《重庆市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重庆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健全生态保护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以弥补现有自然资源法中生态保护的不足。
从严执法,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尤其要加大严重影响城市、风景名胜区环境质量的开山取石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重庆市大中型水库的肥水养鱼,遏制水产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迅速扩展的趋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重庆市范围内严禁收购、出售、运输国家级濒危动植物与市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严厉打击盗猎、倒卖野生珍稀动植物的违法行为。
(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尽快作好重庆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统一编制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及其配套的专项规划。根据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三种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特点与保护要求,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指导自然资源开发与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在生态脆弱的矿区、林区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分期分批划定一批禁采区、禁伐区,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严禁开展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与污染环境的旅游,强化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监督,在重点风景名胜区推进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的活动。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对耕地、草地、林地、水土保持造成的破坏,采矿单位与个人应采取回填、复垦、植树种草等措施进行恢复。强化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生态破坏的环境监督。
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加强天然林保护及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充分利用我市水热资源条件丰富、生物初级生产力大的优势,着重加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区域以及重要交通干线、库岸、水土流失重点监控区、重大项目建设区域进行重点植树造林。同时,通过加强生态保护,限制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以有限的生态建设资金尽快恢复生态功能,避免生态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合理施用农药与化肥,开发与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膜的回收与再利用,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加强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肥水养鱼,规范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小水电等能源工程,减少生活对新炭林的采伐,逐步减轻农村环境压力。
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区域,将单纯的经济扶贫模式转向生态移民与扶贫脱困的有机结合,加大生态移民的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城镇,改善其生活、生产条件,减轻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按照投资多元化,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集保护与建设资金,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尤其要解决生态保护的投入问题。逐步提高其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资列入预算,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资金。除了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外,还应当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与生态监测的投入。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逐步征收土地、水体、物种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的资源开发补偿费与生态补偿费,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进行合理补偿;对从事采集、采矿者实行许可证制度,并征收资源开发税,运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限制资源开发的无序活动。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广泛开展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重视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努力提高重庆市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依靠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增强各级领导的使命感,围绕生态保护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作好各项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环境国情、国策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训。
(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编制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建议书,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及管理优势,推进重庆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合作。
(八)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
1.加强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鉴于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淹没区的生物资源、地理环境等将发生重大变化,搜集淹没区的生态环境基础数据的机会将永远消失,必须尽快展开全面调查、监测及抢救工作,建立库区综合的生态环境现状基础数据库,同时加强成库后水环境容量及库区江段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水体富营养化、水库对重庆主城区大气环境的影响、水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等问题进行重点攻关研究。建议国家重点支持三峡库区尽快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及研究库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2.加强库区生态经济补偿政策的研究。重点研究因三峡工程建设,重庆库区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及生态损失。建议市政府将库区生态经济补偿政策的研究作为重大研究课题,由市科委、市社科院、市环保局、市移民局等共同完成。根据"污染者付费、开发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建议国家出台三峡工程受益地区以及三峡工程发电收益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政策。
3. 目前,重庆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有待于市级有关部门落实资金,给予支持。
㈣ 重庆的地理环境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地图轮廓形似汉字“山”。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为低山和丘陵相间排列的重庆平行岭谷;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山地地形面积占重庆的70%,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巫溪县的阴条岭(海拔2797米)。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雾都”之称。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壁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截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
已发现并开采的矿产68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矿种的27%,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主要有煤、天然气、锶、硫铁、岩盐、铝土、汞、锰、钡、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特别是煤、天然气、铝土矿、盐矿、锶矿、锰矿和钡矿等的储量、品位在中国都有明显优势。 重庆市有维管植物2000种以上,仅号称“巴渝峨眉”的缙云山,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至今还保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川金佛山,是重庆市的天然植物园之一,有名贵树种30多种,有乔木1000多种,竹类17种,尤以“金山四绝”银杉、杜鹃王树、大叶茶、方竹笋闻名中外。具有原始森林特色的江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颇为丰富。
重庆还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的山区生长着数千种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在中国产量最大的有黄连、五倍子、金银花、厚朴、黄柏、杜仲、元胡等。重庆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4大类,尤以水稻居首。经济作物名优品种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叶、蚕桑、甘蔗、黄红麻、烟叶等。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
重庆地区有各类动物资源380余种,其中野生珍稀动物主要有毛冠鹿、林麝、大灵猫、水獭、云豹、猕猴、红腹锦鸡等;饲养动物有60余种,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荣昌是中国著名的种猪基地,石柱县是中国著名的长毛兔饲养、加工和出口基地。重庆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数据统计至2000年) 抗战期间,大量人口内迁,沦陷区1000余万人迁往西南,西北地区,其中有700万人内迁渝川地区,其中迁至重庆地区的达100万人。1944年,重庆市区人口突破百万。1945年抗战胜利时,重庆人口已达至125万余人。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大量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迁离,重庆人口规模逐步萎缩。但重庆作为西南经济中心的基础已奠定,人口仍保持在百万以上,成为当时全国第七大城市。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重庆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2010年,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937109人。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1769259人。
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万人,其次苗族约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5.8%。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
㈤ 一本介绍重庆历史、地理、风俗特色的书
《携程走中国.旅游系列丛书:西藏.四川.重庆》
《万历野获编》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按民间诞生礼俗、民间饮食习俗、民间灶火、民间工艺美术、民间丧葬习俗、民间谚语谜语等分辑成册)
都是不错的选择!
㈥ 重庆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重庆的地理环境:
1、位置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2、地势
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
3、气候
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
4、水文
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和湖北的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6)重庆地理环境书扩展阅读:
重庆的主要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重庆共发现矿产6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
2、生物资源
重庆有6000多种各类植物,其中有被称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水杉、秃杉、银杉、珙桐等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20.49%。仅号称“巴渝峨眉”的缙云山,亚热带树木就达1700多种,存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
3、水资源
重庆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积全国第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38.28万千瓦,可开发量750万千瓦,重庆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重庆
㈦ 重庆地理教材用的什么版本
人教版的, 版本有几个版本的 最近用的2011年的
分 上 中 下册 (123)
㈧ 重庆地理概况有哪些
重庆概况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她是在悬挂于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有标注的中国四大城市之一。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107万。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公元前11世纪,巴国就在此建都。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王后登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为国民政府战时陪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于1950年成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成为中央经济计划单列市。1997年3月,全国人大第八届五次会议批准重庆设立中央直辖市。
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煤、天然气、锶、铝土、锰、岩盐和钡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品位在全国占明显优势;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珍稀动物近100种,珍稀植物达50多种;重庆还是中国生猪、烤烟、药材、蚕桑、柑桔、长毛兔的重要生产基地。
重庆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古代石刻文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蜚声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璀璨迷人的山城夜景闻名遐迩。
重庆拥有完善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邮电通信网络。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水路通江达海,110余条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将重庆与全国和世界连接,外国人入境可在机场直接办理落地签证。通邮国家和地区达160多个。
重庆拥有产业门类较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食品、建筑、旅游等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发展中。面对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重庆将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高新技术先导产业。重庆市场网络完备,周边辐射人口近3亿。
重庆对外开放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状态。加拿大、日本、英国在重庆设有领事机构。目前已与17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8家落户重庆;加拿大丰业和香港宝生、香港汇丰、日本住友、东亚等银行,日本安田、美国利宝、加拿大永明等保险公司及香港苏江叶冼律师事务所都在重庆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奥地利等国的商会也在重庆设有办事机构。2002年4月在重庆召开并发表了《重庆宣言》的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2004年7月由美国《商业周刊》在重庆主办的有数位国际知名政要出席的国际总裁会议以及将首次在中国重庆召开的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已经并将进一步提升重庆对外开放的形象。
自中央批准为直辖市以来,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2665亿元,比1996年增长1.51倍;固定资产投资1610亿元,增长4.9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221元、2535元,均比直辖前增长60%以上。近年来,重庆市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8.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8倍,其中出口20.9亿美元,增长2.48倍,各类外贸经营企业达到1485家。特别是近年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外商投资环境正日趋完善。截至2004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748家,合同外资金额68.41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36.41亿美元;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金额12.85亿美元,派出人员31311人次。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开发,为重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直辖市的设立,开辟了重庆发展的新天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揭开了重庆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重庆各族人民正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绘制的宏伟蓝图,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正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规划,努力构建以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为代表的“三大经济区”,为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而奋斗着。
今天的重庆,在地理、人文和社会环境上,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磁场,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引力,正日益凸显其气度恢宏、激情飞扬的魅力。
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
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着无尽的现代神话!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市正不断地创造人间奇迹!
重庆——崭新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正迈步走向世界!
㈨ 重庆地理概况有哪些
重庆地理概况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
她是在悬挂于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有标注的中国四大城市之一。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107万。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公元前11世纪,巴国就在此建都。
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王后登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为国民政府战时陪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于1950年成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成为中央经济计划单列市。1997年3月,全国人大第八届五次会议批准重庆设立中央直辖市。
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煤、天然气、锶、铝土、锰、岩盐和钡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品位在全国占明显优势;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珍稀动物近100种,珍稀植物达50多种;重庆还是中国生猪、烤烟、药材、蚕桑、柑桔、长毛兔的重要生产基地。
重庆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古代石刻文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蜚声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璀璨迷人的山城夜景闻名遐迩。
重庆拥有完善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邮电通信网络。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水路通江达海,110余条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将重庆与全国和世界连接,外国人入境可在机场直接办理落地签证。通邮国家和地区达160多个。
重庆拥有产业门类较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食品、建筑、旅游等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发展中。面对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重庆将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高新技术先导产业。重庆市场网络完备,周边辐射人口近3亿。
重庆对外开放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状态。加拿大、日本、英国在重庆设有领事机构。
目前已与17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8家落户重庆;加拿大丰业和香港宝生、香港汇丰、日本住友、东亚等银行,日本安田、美国利宝、加拿大永明等保险公司及香港苏江叶冼律师事务所都在重庆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奥地利等国的商会也在重庆设有办事机构。
年4月在重庆召开并发表了《重庆宣言》的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2004年7月由美国《商业周刊》在重庆主办的有数位国际知名政要出席的国际总裁会议以及将首次在中国重庆召开的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已经并将进一步提升重庆对外开放的形象。
自中央批准为直辖市以来,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年全市生产总值2665亿元,比1996年增长1.51倍;固定资产投资1610亿元,增长4.9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221元、2535元,均比直辖前增长60%以上。近年来,重庆市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8.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8倍,其中出口20.9亿美元,增长2.48倍,各类外贸经营企业达到1485家。特别是近年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外商投资环境正日趋完善。截至2004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748家,合同外资金额68.41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36.41亿美元;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金额12.85亿美元,派出人员31311人次。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开发,为重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直辖市的设立,开辟了重庆发展的新天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揭开了重庆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重庆各族人民正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绘制的宏伟蓝图,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正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规划,努力构建以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为代表的“三大经济区”,为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而奋斗着。
今天的重庆,在地理、人文和社会环境上,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磁场,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引力,正日益凸显其气度恢宏、激情飞扬的魅力。
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
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着无尽的现代神话!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市正不断地创造人间奇迹!
重庆——崭新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正迈步走向世界!
世界各国及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概况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
国家或地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千人)首都或首府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约 9600000 1239292 北京蒙古国 1566500 2353 乌兰巴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22762 22000 平壤大韩民国 99237 44850 首尔日本国 377800 125940 东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236800 4605 万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329556 75900 河内柬埔寨王国 181035 10400 金边缅甸联邦 676581 44740 彬马纳泰王国 513115 60400 曼谷马来西亚 329758 21169 吉隆坡新加坡共和国 641 3100 新加坡文莱达鲁萨兰国 5765 296 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共和国 299700 70267 马尼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904443 199000 雅加达东帝汶 14874 748 帝力尼泊尔王国 147181 18491 加德满都锡金 7200 406 甘托克不丹王国 46000 700 廷布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143998 120000 达卡印度共和国 2974700 938000 新德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65610 17890 科伦坡马尔代夫共和国 298 238 马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796095 128010 伊斯兰堡阿富汗伊斯兰国 652300 17690 喀布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645000 66727 德黑兰科威特国 17818 2090 科威特城沙特阿拉伯王国 2240000 17400 利雅得巴林国 706.5 586 麦纳麦卡塔尔国 11437 641 多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83600 2377 阿布扎比阿曼苏丹国 312000 2018 马斯喀特也门共和国 531869 15800 萨那伊拉克共和国 438217 20370 巴格达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85180 16000 大马士革黎巴嫩共和国 10452 3110 贝鲁特约旦哈希姆王国 91390 4291 安曼巴勒斯坦国 11500 5750① 耶路撒冷以色列国 14900 5760 特拉维塞浦路斯共和国 9251 823 尼科西亚土耳其共和国 780000 61600 安卡拉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447400 23130 塔什干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2717300 16590 阿斯塔纳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198500 4604 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143100 5865 杜尚别亚美尼亚共和国 29800 3782 埃里温土库曼斯坦 488100 4659 阿什哈巴德阿塞拜疆共和国 86600 7566 巴库格鲁吉亚 69700 5400 第比利斯欧 洲冰岛共和国 10300 269 雷克雅未克法罗群岛(丹) 1399 43 曹斯哈恩丹麦王国 43094 5220 哥本哈根挪威王国② 386958 4369 奥斯陆瑞典王国 449964 8838 斯底哥尔摩芬兰共和国 338145 5116 赫尔辛基俄罗斯联邦 17075400 147500 莫斯科乌克兰 603700 50893 基辅白俄罗斯共和国 207600 10235 明斯克摩尔多瓦共和国 33700 4319 基希讷乌立陶宛共和国 65200 3708 维尔纽斯爱沙尼亚共和国 45200 1464 塔林拉脱维亚共和国 64600 2485 里加波兰共和国 312683 38620 华沙捷克共和国 78866 10321 布拉格匈牙利共和国 93031 10214 布达佩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356970 81539 柏林奥地利共和国 83858 8047 维也纳列支敦士登公国 160 31 瓦杜兹瑞士联邦 41284 7062 伯尔尼荷兰王国 41526 15493 阿姆斯特丹比利时王国 30528 10130 布鲁塞尔卢森堡大公国 2586 415 卢森堡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242000 58395 伦敦直布罗陀(英爱尔兰 70282 3621 都柏林法兰西共和国 551602 58500 巴黎摩纳哥公国 1.95 29 摩纳哥城安道尔公国 468 64 安道尔城西班牙 505925 39210 马德里葡萄牙共和国 92072 9900 里斯本意大利共和国 301277 58138 罗马梵蒂冈城国 0.44 1 梵蒂冈城圣马力诺共和国 60.6 24 圣马力诺马耳他共和国 316 370 瓦莱塔克罗地亚共和国 56538 4780 萨格勒布斯洛伐克共和国 49000 5380 布拉迪斯拉发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20256 1983 卢布尔雅那波斯尼亚和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马其顿共和国 25713 2079 斯科普里塞尔维亚共和国 88361 9900 贝尔格莱德黑山共和国 13812 650 波德戈里察罗马尼亚 237500 22600 布加勒斯特保加利亚共和国 110994 8384 索非亚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28748 3300 地拉那希腊共和国 131957 10350 雅典非 洲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002000 61400 开罗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759540 5110 的黎波里突尼斯共和国 164150 9000 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2381741 29550 阿尔及尔摩洛哥王国 459000 27130 拉巴特西撒哈拉 266000 160 阿尤恩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1030000 2400 努瓦克肖特塞内加尔共和国 196722 8300 达喀尔冈比亚共和国 10380 1020 班珠尔马里共和国 1241238 10760 巴马科布基纳法索 274200 10046 瓦加杜古佛得角共和国 4033 390 普拉亚内几亚比绍共和国 36152 1200 比绍内几亚共和国 245857 7500 科纳克里塞拉利昂共和国 72326 4500 弗里敦利比里亚共和国 111370 2640③ 蒙罗维亚科特迪瓦共和国 322463 14700 亚穆苏克罗④加纳共和国 239460 18300 阿克拉多哥共和国 56600 4130 洛美贝宁共和国 112622 5600 波多诺伏尼日尔共和国 1267627 8750 尼亚美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 923768 105000 阿布贾喀麦隆共和国 475422 13400 雅温得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28051 436 马拉博乍得共和国 1284000 6279 恩贾梅纳中非共和国 622984 3500 班吉苏丹共和国 2505813 29130 喀土穆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1103600 56600 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共和国 23200 520 吉布提市索马里共和国 637657 9100 摩加迪沙肯尼亚共和国 582646 30500 内罗毕乌干达共和国 241038 19300 坎帕拉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945087 30400 达累斯萨拉姆卢旺达共和国 26338 7550 基加利布隆迪共和国 27834 6400 布琼布拉扎伊尔共和国 2344885 45570 金沙萨刚果共和国 34200 2780 布拉柴维尔加蓬共和国 267667 1015 利伯维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 1001 128 圣多美安哥拉共和国 1246700 11600 罗安达赞比亚共和国 74 9650 卢萨卡马拉维共和国 118484 9800 利隆圭莫桑比克共和国 799380 18000 马普托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 2235 4970 莫罗尼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627000 13126 塔那那利佛塞舌尔共和国 455 75 维多利亚毛里求斯共和国 2040 1130 路易港留尼汪岛(法) 2512 642 圣但尼津巴布韦共和国 390759 11800 哈拉雷博茨瓦纳共和国 581730 1590 哈博罗内纳米比亚共和国 824269 1620 温得和克南非共和国 1221037 41244 比勒陀利亚⑤斯威士兰王国 17363 938 姆巴巴纳莱索托王国 30344 2050 马塞卢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等(英) 412 6 詹姆斯敦、乔治敦等厄立特里亚共和国 125000 3500 阿斯马拉大洋洲澳大利亚联邦 7682300 18239 堪培拉新西兰 270534 3660 惠灵顿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 461893 4227 莫尔斯比港所罗门群岛 29785 367 霍尼亚拉瓦努阿图共和国 12190 168 维拉港新喀里多尼亚 19103 183 努美阿斐济共和国 18272 803 苏瓦基里巴斯共和国 810.5 77 塔拉瓦瑙鲁共和国 24 11 亚伦区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700.8 110 帕利基尔马绍尔群岛共和国 180 54 马朱罗北马里亚纳群岛自由联邦(美) 457 53 塞班岛关岛(美) 549 143 阿加尼亚图瓦卢 26 9.5 富纳富提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 274 14 马塔乌图西萨摩亚独立国 2934 164 阿皮亚美属萨摩亚 197 58 帕果帕果纽埃(新) 258 2 阿洛菲诺福克岛 34.6 2 金斯敦帕劳共和国 458 16 科罗尔托克劳(新) 12.2 1.6 法考福库克群岛(新) 240 18 阿瓦鲁阿汤加王国 699 98 努库阿洛法法属波利尼西亚 4167 213 帕皮提皮特开恩群岛(英) 4.5 0.1 亚当斯敦北美洲格陵兰(丹) 2175600 55 戈特霍布(努克加拿大 9970610 29800 渥太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法) 242 6 圣皮埃尔市美利坚合众国 9372614 263000 华盛顿百慕大群岛(英) 53.3 59 哈密尔顿墨西哥合众国 1967183 93000 墨西哥城危地马拉共和国 108889 10620 危地马拉城伯利兹 22963 211 贝尔莫潘萨尔瓦多共和国 21393 5780 圣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共和国 112492 5800 特古西加尔巴尼加拉瓜共和国 121428 4310 马那瓜哥斯达黎加共和国 51100 3191 圣何塞巴拿马共和国 75517 2631 巴拿马城巴哈马国 13939 278 拿骚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 430 23 科伯恩城古巴共和国 110860 11070 哈瓦那开曼群岛(英) 259 33 乔治敦牙买加 10991 2510 金斯敦海地共和国 27750 7180 太子港多米尼加共和国 48464 7900 圣多明各波多黎各自由邦(美) 8959 3690 圣胡安美属维尔京群岛 354 102 夏洛特?阿马里英属维尔京群岛 153 18 罗德城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 267 42 巴斯特尔安圭拉(英) 96 10 瓦利安提瓜和巴布达 441.6 72 圣约翰蒙特塞拉特(英) 102 11 普利茅斯瓜德罗普(法) 1780 387 巴斯特尔多米尼克国 751 74 罗索马提尼克(法) 1100 371 法兰西堡圣卢西亚 616 145 卡斯特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389 140 金斯敦巴巴多斯 431 265 布里奇顿格林纳达 344 100 圣乔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 5128 1300 西班牙港荷属安的列所 800 189 威廉斯塔德阿鲁巴(荷) 193 78 奥拉涅斯塔德南 美 洲哥伦比亚共和国 1141748 37100 圣菲波哥大委内瑞拉共和国 916700 21844 加拉加斯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214969 770 乔治敦苏里南共和国 163265⑦ 479 帕拉马里博法属圭亚那 91000 115 卡宴厄瓜多尔共和国 281341 11700 基多秘鲁共和国 1285216 23940 利马巴西联邦共和国 8547403 155820 巴西利亚玻利维亚共和国 1098581 7760 苏克雷智利共和国 756626 14210 圣地亚哥阿根廷共和国 2776889 34700 布宜诺斯艾利斯巴拉圭共和国 406752 4970 亚松森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176215 3173 蒙得维的亚马尔维纳斯群岛(英)⑧ 约12173 2 斯坦利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