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软件接口测试
⑴ 测绘论文怎么写标准格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行业逐步实现了从模拟法向数字测绘体系的转变,并与遥感、空间定位和地理信息相结合,奠定了传统的测绘行业向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测绘产业应抓住机遇,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实现传统的测绘生产向数字化生产的转变,进而为建立数字化规模生产、并最终形成数字化生产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测绘行业的产业特征
1.1 测绘技术应属于信息技术
传统的测绘技术领域包括大地测量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图制图与制印技术、海洋测绘技术以及测绘仪器制造技术等。当代测绘高科技主要是空间定位技术、航空和卫星遥感技术、地面一体化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系统技术而带来的上述技术的集成。它是以研究地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地理信息的几何物理性质的探讨,研究地理信息的度量方法,研究地理信息如何产生、提取、变换、检测、传递、存贮、识别和处理,以及研究如何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等这些均属于当代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凡是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信息打交道的技术均应称为信息技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测绘技术应该属于信息技术范畴。测绘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方向要
以信息技术为发展方向,这就是当前测绘科技的发展战略。
1.2 测绘行业属于信息产业范畴
测绘行业应该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产业范畴。因为,一是测绘业务的基本内容都是为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等提供服务;二是测绘产品具有知识性和决策依据属性的信息产品;三是测绘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四是测绘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即测绘商品的商品属性)。因此,测绘生产应该是一种以信息产品的交换为目的的特殊商品生产。测绘行业属于第三产业的信息产业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划分问题,而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实践中应当把它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
1.3 测绘工作重点向开辟信息市场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测绘生产管理方式从生产事业型
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测绘生产单位承担指令性任务的比重逐步缩小,而计划外的开发性任务将大量增加,城乡建设与规划国土的全面规划与整治、资源的调查与开发、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对测绘技术和测绘产品提出更迫切的要求,这些因素必将导致测绘市场的活跃。
测绘市场包括测绘信息市场和测绘技术市场两个方面。测绘信息市场侧重于测绘信息产品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内的交换和流通,测绘技术市场侧重于直接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有偿服务。可以预见,今后用户需要测绘市场提供的不仅是线划图产品,还要有影像产品;不仅是模拟产品,还要有数字产品、专题产品、硬件产品、软科学服务、动态信息等,都需要测绘行业自己去开拓。
2 测绘单位应采取的对策
2.1 测绘单位要理顺产业结构
测绘高科技的发展,打破了测绘行业的传统分工。地理信息产业应当摆脱经典测绘的组织和
结构模式,寻找更好的优化组合与分工,应按地理信息产业的特点,形成从数据采集加工、建库、产品提供、维护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成立能快速生产、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部门。当前,在测绘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与其许多相关专业集成向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要发展GPS、RS和GIS(简称3S)技术,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关起门来发展等于孤立自己。要学会在既联合又竞争的环境中求发展的机遇和技巧。
2.2 引进和培养能够适应信息产业需要的人才
要发展信息产业,必须要有高科技的人才。传统的测绘行业分为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和地图制印等专业。高科技的发展冲破了传统的分工,由于各类测绘高科技系统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很多操作可作为“傻瓜”式的操作。学会按键操作比较容易,如GPS接收机,只需花1~2小时即可学会操作,但要解决GPS数据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也就是说操作越来越简单,而解决关键问题却越来越复杂。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中,注意研究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合理搭配,使人才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就专业而言,主要引进和培养“3 S”及其集成的人才。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及时更新。
3 测绘行业的主要技术政策
测绘高科技的发展,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导致测绘行业摆脱经典的测绘产业的组织和结构模式,但今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测绘新技术体系不可能完全替代测绘生产中的常规技术体系,即常规测绘技术仍将在测绘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测绘单位和测绘科技工作者必须把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和常规测绘技术的改造放在主要地位,要在常规技术和新技术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过渡体系。
实现测绘生产从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不仅仅是将模拟图转换为数字图,而是实现基础地理信息从采集、存贮、管理到产品输出整个流程作业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系统的、整体的。所以,测绘单位必须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作为一个系
统工程全面加以实现。当前,测绘单位首先要全面完成常规测绘技术向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过渡的技术改造。
3.1 组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1∶500~1∶10 000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地籍测量、地下管线测量等需要的机助成图系
统,应有数据库、图形库编辑功能,能够和野外观测电子手簿实现接口。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更新基本图中,全面实现航测数字化成图(局部地区不排除全野外数字成图),并建立全站仪、电子手簿在野外直接对数字地图进行修测(大面积集中修测亦可采用航测数字修测),使数字化成图一体化。
各类工程图施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放样,市政工程的定线以及各种工程的竣工测量等均应
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系统,其数据格式应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接轨。
3.2 建立部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盘片管理方法无法满足信息存贮、使用的要求,同时为避免出现磁盘数据损坏、数据丢失、新老版本数据混淆现象,应在生产管理部门、数字化内业生产部门、图档管理部门之间建成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图档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内业生产调图、归档到最终打印的自动化。
为有利于生产方式从采集到管理的转换,应考虑建立本单位的局域网,实现各生产部门、生产
管理部门、检查验收部门、图档管理部门之间的计算机网络互联,使各部门作业以数据流的方式进行运转。
3.3 推广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应用GPS定位技术为城市及各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各等级的控制网和精密工程控制网,重点
掌握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布网原则、精度要求和作业技术方法。学会网型的设计、仪器检验方法、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坐标转换、平差计算等问题的处理。
在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灾害监测、气象学、土地管理等城市管理方面,GPS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机遇。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召唤,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测绘技术体系正在向以“3 S”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转变,测绘行业也正逐步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过渡和转化。我们应当贯彻“加强测绘工作,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精神,立足现在,展望21世纪,携手并进,共创地理信息产业的未来。
⑵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特性
(1) 分析现行运行过程,获取现行系统流程图系统分析员在对用户现行工作流程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要对现行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明确现行系统的目标、规模、界限、主要功能、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数据存储、对外联系、日常事物处理与主要存在问题,获取对现行系统的充分认识与理解。按照现行系统的职能划分和业务范围,概括抽象出现行系统的业务框图或业务流程图,通过各业务职能的相互关系和可实现程度,初步界定出GIS建设可实现的业务内容和可改进的职能。例如,对于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土地有关的各项指标的查询、统计以及进行土地资源的单一或多用途评级、评价,但不可能期望通过该级别GIS的建设实现对土地利用的自动规划。按照现行系统对数据的使用、加工和处理过程,获得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对于以空间数据处理为其对象的部门来说,它的运作需要涉及大量的图形、表格、文挡资料,数据流程图是其具体业务过程和作业过程的反映,代表了数据操作的逻辑模型。(2) 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中出现的所有空间数据、属性数据进行描述与定义,形成数据字典,列出有关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数据项条目、加工条目的名称、组成、组织方式、去值范围、数据类型、存储形式、存储长度等。数据流条目:组成、流量、来源、去向;文件条目:文件名、组成、存储方式、存取频率;数据项条目:数据项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处理条目:处理名、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处理逻辑。(3) 导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现行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明确其本质是做什么,对现行系统的具体模型进行抽象,去掉那些具体的、非本质的、在进一步深入分析中造成不必要负担的东西,获取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作为待建GIS逻辑模型的依据。例如,对图8-1(a)所示非本质的因素进行抽象,可得图8-1(b)所示的逻辑模型。
(4)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与描述
在对现行系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 弊端,对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综合抽象和提炼,形成对待建GIS需求的文字描述,包括有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数据管理能力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需求、用户接口需求、联网需求、软硬件需求、运行环境需求等的文字描述。
(5) 明确待建GIS的目标
对可行性分析中的目标进行进一步深化明确,获得待建GIS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
(6) 导出待建GIS的逻辑模型
这是系统分析中实质性的一步。将待建系统的逻辑模型与待建
GIS的目标相比较,找出逻辑上的差别,决定出变化的范围,明确待建GIS做什么;将变化的部分看作新的处理步骤或模块,对现有数据流程图进行调整;由外向内逐层分析,获得待建GIS的逻辑模型。
(7) 制定设计实施的初步计划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各子系统(或模块)开发的先后顺
序,分配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和人;对GIS建设的时间进度进行安排;对GIS建设费用进行评估。
系统分析的最后阶段由分析员提交用户需求分析报告,用户需求分析报告一般应经过用户主管部门的批准,在经过用户和开发者双方认可后,具有合同的作用,是GIS建设中进行开发设计和验收的依据。 GIS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任务主要有:
(1) 系统的目的、目标及属性的确定
系统的目的是系统建成后应达到的水平标志,或称系统预期达
到的水平。GIS系统必须提出明确的系统目的,以指导工作的展开。
系统目标是实现目的过程中的努力方向,GIS工程中提出的系统目标因具体问题而变化,比如:
·投资规模(大、中、小)
·建设周期(一年、二年,……)
·数据准备(半年,一年,……)
·数据采集(半年,一年,……)
·旧有设备的利用
·效益预计·系统被接纳和使用度(或满意度)估计
……
系统属性是指对目标的量度。由于GIS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及不易量测的特点,衡量GIS工程的属性通常采用:
·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
·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
·系统对原有工作模式改进程度
·对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常常遇到系统目标不只一个,而是多个,它们共同构成目标集合。对目标集合的处理,往往把目标分解,按子集、分层次画成树状结构,称其为目标树,如图8-2。
图8-2 目标树示意图
构造目标树的原则是:
1)目标子集按目标的性质进行分类,把同一类目标划分在一个目标子集内;
2)目标分解,直至可量度为止。
把目标结构画成树状结构的优点是,目标集合的构成与分类比较清晰、直观;更为重要的是,按目标性质分为子集,便于进行目标间的价值权衡,也就是说,在确定目标的权重系数过程中,能够明确地表明应该和那些层次、那些部门的决策者对话。
(2) 进行各子系统或模块的划分与功能描述
按照GIS各功能的聚散程度和耦合程度、用户职能部门的划分、
处理过程的相似形、数据资源的共享程度将GIS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或若干功能模块,构成系统总体结构图,并对各系统或模块的功能进行描述。(3) 模块或子系统间的接口设计
各子系统或模块作为整个GIS的一部分,相互间在功能调用、
信息共享、信息传递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故应对其接口方式、权限设置进行设计。例如,一个城市规划与国土信息系统可划分为基础信息、规划信息、土地管理、市政管线、房地产管理、建筑设计管理等子系统。相互间都要共享有关基础数据、规划数据、市政管线数据、地籍数据,同时存在相互的调用,应对调用方式、数据共享权限等作出严格规定与设计。
(4) 软硬件配置设计
硬件: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数字化仪、绘图仪、打印机、
其它外部设备。说明其型号、数量、内存等性能指标,画出硬件设备配置图。
软件:说明与硬设备协调的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软件等。
(5) 网络设计包括对网络的结构、功能两方面的设计。例如,在城市规划与
国土信息系统中,基础信息、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市政管线、房地产管理、建筑设计管理等子系统间存在着数据共享和功能调用关系,由于各自针对不同的部门使用,就要求设计相应的网络结构,实现相互间及其与总系统的联网,同时,城市规划与国土信息系统也可能与城市经济信息系统联网。
(6) 输入输出与数据存储要求
对新建GIS输入、输出的种类、形式要求等,以及对数据库的
用途、组织方式、数据共享、文件种类作一般说明,详细内容在详细设计中考虑。
(7) 开发策略规定
包括经费管理、条件保证、运行管理、计划实施、实施方案说
明、组织协调等的规定。
(8) 成本与收益分析成本是指开发和(或)运行GIS系统所支付的资金,而收益是
指由于新系统的投入而增加的收入或减少的成本。开发系统是一种投资,这意味着当前需向某一项目支付资金,希望将来某个时候能够获得收益。在开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投资,而期望的收益来至减少成本或增加收入。如果期望的收入小于成本,那么这个系统可能不值得继续做下去。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要内容有:(1) 模块设计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设计中已划分的子系统或各大模块的进一步深入细化设计。按照内聚度和耦合度、功能完整性、可修改性进一步划分模块,形成进一步功能独立、规模适当的模块,要求各模块高内聚低耦合(即块内紧,块间松),对各模块进行设计,画出各模块结构组成图,详细描述各模块的内容和功能。(2) 代码设计GIS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为减少数据冗余度,方便对数据的分类、统计、检索和分析处理,提高处理速度,便于管理,节约存储,需要对有关数据元素或数据结构(如用地分类、公共建设设施性质、管道类型、管道名称等)进行代码设计、形成编码文件,必要时还应建设代码字典,记载代码与数据间的对应关系。GIS中所设计的代码应具有唯一性、标准性和通用性、可扩充性和稳定性、易修改性、易识别和记忆等特点。(3) 数据库设计常用的关系数据库并不适合对GIS中大量的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GIS中一般应包含两个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一般说来,GIS的开发平台已经提供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从现有的系统中选购。数据库设计要完成数据库模型设计、数据结构的设计。对于一个大型的GIS,数据库的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求数据库设计者对数据库系统和GIS应用系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要对数据分层、要素属性定义、空间索引或检索等作明确的设计。(4) 数据获取方案设计数字化作为GIS数据采集的重要方式,是GIS获取有关图形图件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内容选取与分层、数字化中要素关系的处理原则与策略、相应专题内容的数字化方案、数字化作业步骤、数字化质量保证等。(5) 界面设计GIS作为一种可视产品,一个人机界面友好,简单易学、灵活方便的界面是GIS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GIS数据信息的提供显示更多地与图形符号化紧密相联,要多图面布局形式、图面布局内容、色调搭配、菜单形式、菜单布局、对话作业方式说明。(6) 输入输出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输入输出的内容、种类、格式、所用设备、介质、精度、承担者作出明确的规定。(7) 程序模块设计对模块设计中的各模块进行逐个模块的程序描述,主要包括算法和程序流程、输入输出项、与外部的接口等。(8) 安全性能设计用来避免由于存在的各种危险而造成的事故,确保GIS系统使用安全,运行可靠。按照待建GIS的状况和用户对象,进行如下某些内容的设计:对用户分级,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对数据分类,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口令检查,建立运行日志文件,跟踪系统运行;数据加密;数据转储、备分与恢复;计算机病毒的防治。(9) 实施方案设计对工作任务分解,指明每项任务的要求和负责人,对各项工作给出进度要求,作出各项实施费用的估算及总预算。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包括总体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是GIS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GIS实施的重要依据。 开发与实施是GIS建设付诸实现的实践阶段,实现系统设计阶段完成的GIS物理模型的建立,把系统设计方案加以具体实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较长的时间,因此必须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织工作,安排计划,培训人员,开发和实施的内容及流程见图8-3。
(1) 程序编制与调试
程序编制与调试的主要任务是将详细设计产生的每一模块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予以实现,并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为了保证程序编制与调试及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软硬件人员首先应进行GIS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一般情况下,程序的编制与调试在GIS提供的环境下进行,根据具体的问题,分析、编写详细的程序流程图,确定程序规范化措施,最后完成程序的编制、调试、测试。程序编制可以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使每一程序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修改性。当然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每一个程序都应有详细的程序说明书,包括程序流程图、源程序、调试记录以及要求的数据输入格式和产生的输出形式。
(2) 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立
GIS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GIS规模大,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数据的收集与准备是一项既繁琐,劳动量又巨大的任务,要求数据库模式确定后就应进行数据的输入,对数据的输入应按数字化作业方案的要求严格进行,输入人员应进行相应程度的培训工作。(3) 人员的技术培训
GIS的建设需要很多人员参加工作,包括系统开发人员、用户和领导阶层,为了保证GIS的调试和用户尽快掌握,应提前对有关开发人员、用户、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GIS的概貌和使用方法。
对于一般人员和领导,也应给予一定的宣传和教育,使其对新建GIS系统有所了解,关心和支持GIS的实施工作。
(4) 系统测试
系统调试与测试是指对新建GIS系统进行从上到下全面的测试和检验,看它是否符合系统需求分析所规定的功能要求,发现系统中的错误,保证GIS的可靠性。一般说来,应当由系统分析员提供测试标准,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然后和用户、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共同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的数据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实际业务,经过新建GIS的处理,检验输出的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结果,能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直到满足用户要求为止。
测试方法可采用如下流程实施:设计一组测试用例→用各个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实际运行被测程序→检测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的输出结果是否一致。这里供测试用的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测试不同的功能,测试数据应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含有一定的错误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应符合程序要求。
GIS的开发与实施阶段将产生一系列的系统文挡资料,一般包括用户手册、使用手册、系统测试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等。 (1) 系统的维护GIS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纠错纠错性维护在系统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进行的。往往是对在开发期间未能发现的遗留错误的纠正。任何一个大型的GIS系统在交付使用后,都可能发现潜藏的错误。2) 数据更新数据是GIS运行的血液,必须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进行数据的及时更新,包括地形图、各类专题图、统计数据、文本数据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由于空间数据在GIS中具有庞大的数据量,这里研究如何利用航空和多种遥感数据实现对GIS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可借助航空影象实现对地图的更新。3) 完善和适应性维护软件功能扩充、性能提高、用户业务变化、硬件更新、操作系 统升级、数据形式变换引起的对系统的修改维护。4) 硬件设备的维护包括机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例如,一旦机器发生故障,则要有专门人员进行修理。另外,随着业务的需要和发展,还需对硬件设备进行更新。为了避免系统维护过程中带来的副作用(对其它过程或子系统的影响),加强维护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按如下步骤严格执行:提出修改需求→领导批准→分配维护任务→验收工作结果。(2) 系统的评价评价是指对GIS的性能进行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评价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在GIS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系统评价的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性能指标个管理指标各个方面,最后应对评价结果形成系统评价报告。
⑶ 全站仪怎么用
放线就是把导线沿着电杆两侧放好,为把导线挂在横担上做好准备。常用放线方法有以下几种(图7-28):
/47.94.224.236//nongcundiangongsyjsbwbd/19787109166851010001_0244_1.jpg"/>
图7-28几种放线方法
(a)用放线架放线(b)用木架放线(c)滑轮放线
1.地坑2.地面3.线盘
(1)用手放线
这种方法适合导线较细、线路较短的情况。放线时,放线人员把小捆导线挂在胳臂上,把线头固定在线路起端的电杆上,沿线路走,并用另一只手一圈圈把导线放出来。
(2)用人力、畜力或拖拉机、汽车等作为放线的牵引动力导线有盘的可用放线架放线,也可用一铁棍穿入线盘中心孔,然后架起。
放线时为了防止磨伤导线,可以在横担上安装滑轮,这样放线速度既快又省力。放线时应注意导线不得有硬弯、扭曲、松脱、破股、擦伤、断股等缺陷。架放线时,线盘应有专人看管,并且和放线人员保持联系。放线架上应有制动装置,线路跨越公路或通航河流时,应派人在公路、河流两侧看守。线路跨越通信线或广播线时,应预先和有关部门联系。当导线跨越铁路、公路、通航河道和重要通信线时,不应有接头。
⑷ 信息技术与土地利用调查监测
张淑芹 樊彦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营,257061)
摘要:通过对资料查找,探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信息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的应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调查;监测;GIS;RS;GPS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应用于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
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它集遥感监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于一体,其内容包括信息接受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等四大技术。信息技术的四大内容中,信息传递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而信息接受技术、信息控制技术是核心与外部世界的接口,四者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并与人的信息器官及其功能系统相对应。其内容互相综合,已形成多项应用开发技术,如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它们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
在土地管理中用到的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三大信息技术,又称为空间信息技术或“3S”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解决与地球空间信息有关的数据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的信息系统。它包括RS、GIS、GPS等一切与地理空间定位有关或具有空间特性的信息系统,在宏观战略决策,自然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区域与城市规划和管理,自然灾害预测和灾情监控,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等诸多方面,空间信息技术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2]。
2 土地利用调查监测的目的、任务和意义
土地利用是人类在土地资源基础上进行的与土地直接相关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它直接反映了人类对各种土地资源利用活动的结果,包括正面的和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间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交互作用的综合表现[3]。
土地利用调查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即通过勘测调查等技术手段,查清一个国家、地区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总结开发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研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政策,开展国土整治、土地规划、科学管理土地等工作服务。土地利用监测是利用遥感监测等技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和测定,主要为国家和地区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便于及时进行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与对比分析,以及编制土地利用变化图件等,这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管理在于决策,正确政策的制定依靠准确的信息,也就是对情况及时、准确的了解,同时信息又是执行政策的反馈,土地调查和监测就是获取土地信息和反馈土地政策、检验土地管理措施执行结果的主渠道[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状况,为政府决策、为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利用调查监测的任务是根据我国土地管理的需要来决定的。我国的土地管理具有三个显著特点: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国家,国家实行对全国土地、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由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和省、地、县、乡的土地管理机构组成土地管理系统,行使管理全国土地的职责。②国家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要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计划等项措施,从宏观上控制各类用地规模,调整比例结构和空间布局,以期土地利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建设用地全程管理等手段对单位和个人的土地供给和使用进行具体管理与监督,通过用途管制将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到乡、村以至每一地块,从微观上保证资源合理配置目标的落实。③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中心任务[4]。由此可见,开展土地利用调查监测工作对我国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调查监测影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信息技术还没有兴起或尚不成熟的时候,土地管理部门在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中,一般根据用地部门上报的用地数据,采取人工野外现场测量修改原图,再清绘重新印刷成图。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①不能主动监测变化;②测量方法落后且人为干扰大;③变更数据获取速度慢,多次清绘误差累积;④一旦发现变化,原来的图件即失去现势性;⑤与城市图斑不同,农村土地利用图斑多为不规则多边形,运用平板仪等测量工具只能测量拐点,不能连续测量整个边界,而且难于精确标绘到原详查底图上[5]。
近年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土地管理部门提供了土地利用监测新的思路与方法。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获取在技术和方法上有着明显的阶段性提高。第一阶段的技术流程是:遥感图像 →人工判读、手工编绘及面积量算 →汇总统计成册。从判读到面积量算,每一步都需要人力的大量投入,所需时间很长。第二阶段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法,技术流程为:遥感图像 →人工判读 →手工编绘并数字化 →计算机量测汇总 →数据库。这一时期在面积量算上进步较大,实现了全数字化量算,大大地减少了面积量算的工作量和误差,但这一阶段虽然利用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但他们仅仅是一种初步结合,尚谈不上一体化或集成利用。第三阶段采用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信息提取技术,技术流程为:遥感数字影像 →人机交互判读 →计算机量测汇总 →数据库。该阶段初步实现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及与 GPS 的初步结合[3]。
信息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给土地利用调查监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目前具有以下优点:①运用遥感可以主动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提取变化地块的大致区域;而传统方法只能被动地由用地单位或个人申报,存在少报和漏报的情况,增加了监测的客观性。②GPS 测量数据和遥感数据都是以数字方式存储,可以直接输入 GIS 系统成图,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多次转绘、清绘带来的误差。③以 GPS作为测量工具不仅快速而且精度高,可全天候作业,测量操作简便。④与传统成图方式相比,GIS 的优势是公认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数字地图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进行空间分析、综合、提取和修改,而且成图周期短、成本低。⑤运用“3S”集成技术可以较好地完成各级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为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与传统方法相比较,不仅提高了数据获取的精度,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5]。
4 信息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4.1 RS 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是存在于地球表面的自然产物,土地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地域的差异性、利用状况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决定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一项庞大复杂的技术工程。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性强、快速、准确、准时、周期短、多时相、丰富的综合信息等优点,人们对于卫星遥感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从卫星遥感发展初期就寄予厚望,较普遍地应用于土地调查制图与监测中,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还为泰国、墨西哥、肯尼亚等第三世界国家制作中小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图[4]。
随着传感器技术、航空和航天平台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能够动态、快速、准确、多手段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新型传感器不断出现,已由过去的单一传感器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并能在不同的航天、航空遥感平台上获得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已达到米级;光谱分辨率已达到纳米级,波段数已增加到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回归周期可达几天甚至十几小时[6]。遥感技术的发展,给土地利用调查监测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遥感是土地利用调查监测的主要信息源,遥感监测主要分为内业和外业两部分。内业通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获取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经过外业调查核实,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现状[7]。最常用的土地利用调查监测方法可分为两种:逐个像元对比法和分类后对比法。逐个像元对比法是首先对同一区域不同年份同一时相影像的光谱特征差异进行比较,确定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分类的方法来确定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这种方法一般能较为灵敏地探测出已经发生变化的像元,但它不能同时获得具体的土地利用的变化类型信息;分类后对比法是首先对整个监督区域的不同时相的影像进行各自分类,然后比较在各影像同一位置分类结果,进而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位置和所属类型,这种方法能获得详细的土地利用转变矩阵,但这一方法明显受到单独分类所带来的误差影响,会不可避免地夸大变化的程度。鉴于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研究者又提出了多时相遥感图像叠合后的主成分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叠合后的图像进行分类,而不是对各时相的图像进行单独分类,从而大大减少变化程度的夸大。目前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选取两个时相的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其进行几何纠正、几何配准和数据融合,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方式直接发现变化特征信息,完成动态变化制图[6]。
4.2 GIS 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物质世界中的任何地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80% 以上的信息和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 20 世纪 60年代的加拿大和美国,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方法和技术,它作为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从功能上,GIS 具有强大的对空间信息获取、存储、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的功能[8]。
地理信息系统最早应用在资源环境管理中,并且多于遥感结合应用,其一是利用遥感信息,在 GIS 基础数据库的支持下辅助土地利用类型的解译,提高分类的精度;其二是利用遥感数据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最新信息补充和更新 GIS 数据库,保持 GIS 的现势性;其三即利用 GIS 空间叠加分析等功能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叠加分析,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并辅助土地的决策[9]。
土地信息主要分为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GIS 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的应用关键是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除要达到常规制图的需要外,必须能进行动态更新管理,具有大数据量处理能力,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工程运作的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精度要求高、系统性强。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运用 GIS 技术大体有以下技术流程:制定出资料处理、分幅数据扫描处理、遥感图像数据采集处理、属性数据录入处理、图形拼接处理、数据库分析处理,然后通过套合检查、接边检查、数据统计成果检查等方式进行三级检查,确保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正确性和准确性[10]。
4.3 GPS 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GPS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定位方法,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观测及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已经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了常规仪器,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GPS 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观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网及航片像控点的布设。高精度控制网的建立可为空间数据设施的建立提供一个基础体系。GPS也被广泛的用于航测像控点的布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②进行变更图斑的数据采集及新增地物的补测。对于航片上没有变化的图斑及新增地物,可在实地采用GPS动态定位方式,沿每个变更图斑外围界线进行采集,对采集的数据利用随机专用程序进行处理[10]。
计算机、RS、GIS、GPS 等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日益突出,“3S”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密切结合今后将会日臻完善。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的应用不再以单独的系统出现,而是逐渐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利用遥感(RS)手段可以主动快速地发现变化区域,运用差分 GPS 技术可以精确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和性质,GIS 则是管理土地利用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权属、图斑号等)成为土地利用变化与监测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李虹.论信息技术与我国农业的发展[J].农业经济,2006,2:65~66
[2]张世全,曹广阔,张立朝.空间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国土资源,2006,(1)42~43
[3]王宏志,朱俊林.我国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技术进展[J].国土资源遥感,2000,(3):1~6
[4]黄福奎,论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998,12 (3):21~25
[5]张显峰,崔伟宏.运用 RS、GPS 和 GIS 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验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6,18 (2):137~146
[6]王素敏,翟辉琴.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4,2 (2):31~32
[7]庞蕾,张大富,刘建玲.动态遥感监测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4 (4):56~58
[8]周媛,冀书叶.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国土资源,2005,(4):38~39
[9]赵庚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及其在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28 (4):506~510
[10]耿玉广.“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58
⑸ 谁有测量专业用的测绘软件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测绘软件大全-看看哪些实用
大全, 软件, 测绘
广州开思公司系列软件SCS 2000G 多用途数字化测绘系统SCS 2000i Lisp二次开发程序集SCS2000 自由码包SCS 2002G 多用途数字化测绘系统国标版SCS 2002G 说明书(电子版)NSCS 2002多用途数字化测绘系统南京版(新增属性录入、质量检查、与MAINFO、JX-4、适普通讯模快)SCS2002 DLG数据预处理模块SCS2002 DLG入库数据检查大师SCS G2004 多用途数字化测绘系统国标版SCS H2002 房产三友SCS2000的熊掌软件palm开思公司全站仪数据传输程序开思VT矢量化2.0完整版广东国土厅GTC2000地形地籍测量系统广东国土厅GTC2002地形地籍测量系统map2002地形地籍测量系统map2004地形地籍测量系统南方****50南方****51南方****61扫描矢量化软件4.0扫描矢量化软件5.0(提供图象完美纠正方案)扫描矢量化软件中小比例5.0(提供图象完美纠正方案)南方****工程版南方****海洋导航5.0南方****房产版平差易2002平差2005南方****四合一(98版)南方****四合一(2000版)南方****图形转换接口南方****51综合管线版南方****中小比例4.0南方****中小比例5.0南方****土地详查2.0(mapinfo平台)武汉瑞得公司软件RDMS 4.0RDMS 5.0RDMS 6.0RDSCAN 2.0矢量化RDlus 1.2 瑞得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瑞得地籍rdcis3.0清华山维公司软件EPSW98电子平板清华山维99新版Nasew2000 智能图文网平差epsw2000外业版地籍测量EPcm98EPSCAN2.1矢量化EPSCUT通用线路测绘软件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土方计算模块epsvol土石方工程计量软件Sunway最新eps2003系列产品(20040510版\2003_031201版\_20040218版EPSW2003电子平板 野外数字化测图、图形编辑、出图EPS2003平台 EPS基础平台(电子平板测图软件的内业编辑版)内业数据整理、编图、出图、区域图形管理EPSCAN2003 扫描矢量化软件 屏幕扫描矢量化、图形编辑、出图EPSX2003数据转换 GIS前端处理软件EPSCK2003数据监理 GIS前端处理软件EPSCM 地籍信息处理软件 地籍数据采集、图形编辑、数据整理、报表输出、出图EPSCUT 通用平断面测量系统 通用平断面测量系统(管通、道路、电力等)SunwayGIS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基础地理信息编辑、入库、出库、转换、查询、管理、修测一条龙服务NASW2003 智能图文网平差与控制点成果管理Eps2003 乡村信息版威远图SV300 数字化测绘系统建筑物沉降分析软件 2.8建筑物沉降分析软件3.0建筑物沉降分析软件3.8建筑物沉降分析软件3.81Deformationadj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包1.0科傻平差1.0科傻平差5.0科傻平差2003科傻GPS中地公司Mapgis 6.1(无错版)MAPGIS6.1城镇地籍 (无错版)MAPGIS农村地籍登记发证(无错版)MapGIS6.5模块之土地利用数据库Mapgis 6.5Mapgis 6.6Mapgis 6.7Mapgis66PJ(解决投影Y轴误差之补丁-需配合66DOG)适普软件有限公司VirtuoZo3.3--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3.5--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AAT--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PATB平差IMAGIS3DBrowser--影像快速漫游系统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ImageXuite RS--遥感影像处理系统DEMix--矢量生成DEM及构架线系统V-CADMapper 1.0基于AutoCAD 2000开发的测图编图一体化航测评软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PhotoMapper 2.1数字正射影像地图制作软件PhotoDrg 2.1数字栅格地形图制作系统PhotoRS 1.0航天遥感影像地图制作系统PhotoMerge 1.0遥感数据融合系统Photo3D 2.0三维景观模型制作系统PhotoFly 1.0地形三维动态飞行软件PhotoShade 1.0数字晕渲地图制作系统吉威数源扫描矢量化GEOWAY ImageStation影像处理平台(GEOWAY第三代产品)geoway3.0 扫描矢量化软件geoway3.5 扫描矢量化软件geoway_DLGmaker数字线划图产品包装软件geoway_DLGViewer数字线划图产品包装软件geoway3.5 扫描矢量化软件林业版geoway 1:1万,1:1千国标作业方案Geoway SymbolEditor3.0 SinglegeowayDRG2.0 图象纠正软件geowaydom (dom图像制作软件)geoway Colorpro v1.3(dom图像调色软件)TD-Checker2.0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预检软件送:geoway3.5用户手册.docgeoway快速入门.doc各种样例数据方案武汉吉奥公司geotin3.6数字高程模型GeoGrid数字高程模型Geoimager3.5遥感影像桌面处理系统GeoImageDB4.0 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Geostar4.0Geoscan5.7扫描矢量化软件CCGIS4.0系列软件CCGIS Desktop4.0三维建模与编辑软件VRMode1数码城市GIS日照分析4.0数码城市建库工具4.0数码城市快速建模工具4.0土地产权管理系统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四维公司mapfrend2000-2.0版(完美支持1:500到1:25万内业编辑)mapfrend2000-3.0版(完美支持1:500到1:25万内业编辑)JX4模块之一jxmono镶嵌纠正软件.JX4模快之一Geolord-ATt2.0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系统(C型新卡\老卡.支持彩色空三)JX4C4.2免狗全模块(需要立体卡支持,可为模块不全用户增加功能)上海数维公司上海数维Walkflde3.0上海数维Walkflde3.1上海数维Walkflde4.0上海数维数字地籍Walkfldcm4.0上海数维数字房产Walkfloor3.0上海数维数字房产Walkfloor4.0家园科技有限公司土方工程量计算软件 HTCAD3.0土方工程量计算软件 HTCAD3.6园林.规划软件HCAD3.0园林.规划软件HCAD3.6超图公司SuperMap Deskpro 2003SuperMap Deskpro 5.0supermap express 5.01SuperMapFloor 1.0房产软件SuperMap Survey 3.0 GIS数据前端采集系统杭州超图SuperMap数字化地籍成图软件联图软件公司MicroStation平台软件日照分析软件3.0图形管理员软件3.0地形成图与管理软件V8房产测算与管理软件2.0测量控制点管理软件2.0安图公司MicroStation平台软件Antu_v7_mappro其他公司测绘e5.0(内含PDA测图程序)测绘e6.0(内含PDA测图程序)测绘e房产版中海达海洋测量5.8中海达海洋成图5.0理正地理信息系统3.5拓普康公司edms2002 数字测图系统拓普康公司edtr2005 导线测量综合计算系统TopSURV PC4.11p1PPSP2002测图系统mapstar2003单机版mapstar2004网络版朱庆数字高程模型GeoTIN VER2.0(DEM制作软件)野外成图控制测量智能处理系统上海亿图信息有限公司房产软件EMAP金球szct数字测图系统金球vect2000矢量化软件金球地形图纠正软件MAPcail金球测图系统(内含PDA测图程序)金球水准一体化(内含pda记录程序)恒华水准计算与管理1.3.4(软件的使用对象:进行房屋沉降监测的公司、单位和个人 )4D Checker v1.0陕西质检站中小比例尺检查软件4DCheckerLSv1.0陕西质检站大比例尺检查软件4D Checker v2.0陕西质检站中小比例尺检查软件4D Checker v2.5陕西质检站中小比例尺检查软件上海数字化图数据结构检查软件version 1.1上海大比例尺屏幕数字化软件ver 1.1管线软件华东探测的综合管线2002华东探测的综合管线2004GPS软件宝威PowerADJ3.0宝威PowerADJ4.0(gps平差软件)宝威Powercoor VER 2.0坐标转换软件gpsadj2.1gpsadj2.2GPSurvey V2.35科傻GPS同济tgppsw5.0同济tgppsw6.0LIP3.2基线解算软件LIP5.0基线解算软件LIP2005基线解算软件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v1.61源代码类:公路、铁路宗地图制作程序LISP源码地籍图LISP源码江苏局航测院内业JX-4包后期处理软件(R14版LISP源码)浙江局航测院内业软件LISP源码四川局航测院内业软件LISP源码航测院MAP_M0 地图编辑软件LISP源码(FORCAD2000)航测院地图编辑软件VBA源码(FORCAD2000)航测院ARCINFO平台1万数据制作AML源码提供各种仪器通讯转换软件中翰全站仪传输软件水准网间接平差程序空间数据入库处理系统1.1版公路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系统5.2公路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系统5.3公路工程测设伴侣(2.1)公路工程测设伴侣(3.1)导线测量平差 V3.0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v4.0控制测量优化设计与平差 V1.10杨运英导线测量平差1.0导线严密平差2.0道路测量坐标计算系统多功能电磁波单导线平差程序纵断CAD 1.1堤防设计CAD2003系统道路计算软件2.0科凯道路土方量计算软件道路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系统V3.2公路坐标计算系统V2[1].3 Build 328一维水准网平差软件广东勘察设计院ZDM2000S水电版水准之星1.0(PDA)水准之星1.1(PDA)希未导线之星1.1希未水准之星1.1王小强控制网平差朱伟宾高等边角网平差平面控制网平差实用坐标转换工具 2.1.0网智常规控制测量解决方案XP2(7.1.2.0)数字水准测量与记录计算软件水准网平差测绘者网站的水准一体化2002测绘者网站的水准一体化2003等级水准网平差系统金牛测算网的辛酉平差金牛测算网的t2gps金牛测算网的dm断面计算断面数据输入及处理程序V2.5版杨永群等顷斜曲线1.1杨永群等外高程计算杨永群行列编辑器测量天地的公路坐标计算系统测量天地的路线辅助设计公路施工测量坐标计算系统4.0易路道路辅助设计系统(for2002)易路道路辅助设计系统(for2004源码版)水深后处理软件华智测绘工程版测量员伴侣6.0测量员伴侣8.2
⑹ 软件测试 毕业论文
搜一个给你参考一下:
软件测试从零开始
引言
几年前,从学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软件测试。那时候,国内的软件企业大多对软件测试还没有什么概念,书店里除了郑人杰编写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软件测试相关书籍,软件测试仅仅在软件工程的教材中作为一个章节列出来,因此,我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不过,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提供了为期两周的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专题培训,对接下来的软件测试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在,我继续从事软件测试的培训与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很多软件测试新手面对的困惑,他们初涉软件测试行业,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对软件测试一无所知,既不知道该测试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开始测试。下面针对上述情况,给出若干解决办法。
• 测试准备工作
在测试工作伊始,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该搞清楚软件测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提给项目经理,他往往会这样回答: “ 发现我们产品里面的所有 BUG ,这就是你的工作目的 ” 。作为一名软件测试新手,如何才能发现所有的 BUG ?如何开始测试工作?即便面对的是一个很小的软件项目,测试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产品的软件配置环境、产品相关的业务流程、用户的并发容量等等。该从何处下手呢?
• 向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学习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家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有独立的软件测试部门、规范的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技术有一定的积累,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请求测试经理委派有经验的测试人员作为你工作上的业务导师,由他列出软件测试技术相关书籍目录、软件测试流程相关文档目录、产品业务相关的文档目录,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软件测试的相关工作。其实,在很多运作规范的软件公司,已经把上述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固化到流程中。
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软件测试一片空白的软件企业,那么,也恭喜你!你可以在这里开创一片自己的软件测试事业,当然,前提是老板确实认识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实实在在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时候,可以到国内的软件测试论坛和相关网站上寻找软件测试资源,这种情况下,自学能力和对技术的悟性就至关重要了。
• 阅读软件测试的相关书籍
现在,中文版的软件测试书籍越来越多,有的是国人自己写的,有的是翻译国外经典之作。可以到 www.chinapub.com 或者 www.cnforyou.com 等网络购书的站点查找软件测试相关的书籍。目前,从国外引入的软件测试书籍有很多经典之作,但是,翻译成中文后,翻译质量对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 走读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
如果您所在的公司已经有软件缺陷跟踪库了,无论采用的是商用工具,如 ClearQuest 、 TestDirecter 等工具,还是采用的 Bugzilla 、 Mantis 等开源工具,这都无关紧要,缺陷跟踪库中的缺陷报告单才是有价值的。缺陷跟踪库中的问题报告单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工作绩效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软件产品问题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缺陷报告单中最关键的几个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是发现缺陷的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第二部分是缺陷的基本描述;第三部分是开发人员对缺陷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上述缺陷报告单的三个部分作仔细分析,不知不觉你已经吸收了其他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并掌握了软件产品常见的基本问题。这是迅速提高软件测试经验的好方法。
• 走读相关产品的历史测试用例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测试用例管理系统,那么,走读相关产品的软件测试用例是迅速提高测试用例设计水平的一条捷径。走读测试用例也是有技巧的。测试用例写作一般会包括测试用例项和根据测试用例项细化的测试用例,下面举例说明。 “ 测试用户登录的功能 ” 是一个测试项,该测试项的目的是测试用户登录功能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完成正常的登录功能,是否能够对非法用户名和密码做异常处理等等。因此,根据该用例项,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测试用例,大多数情况下,测试用例项和测试用例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过走读测试用例项目,你可以掌握应该从哪些功能点着手未来的测试工作;通过走读软件测试用例,你可以了解如何根据被测试的功能点开展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包括如何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操作步骤和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等。
总之,走读其他软件测试人员设计的优秀软件测试用例,是提高自身用例设计水平的好方法。
• 学习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
软件测试人员不仅要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相关知识,对产品相关的业务知识也要学习。这很好理解,如果从事财务软件的测试工作,一定要学习财务知识;如果从事通讯产品测试工作,那么相关的通讯理论知识也是必须的;如果从事银行软件的测试,银行的业务流程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因此,在学习软件测试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产品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如果你是一个软件测试技术专家,但是对产品业务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也只能测试出来纯粹的软件缺陷,而面对眼前出现的产品业务相关的缺陷,很可能是视而不见,如此这般,软件测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 识别测试需求
识别测试需求是软件测试的第一步。如果开发人员能够提供完整的需求文档和接口文档,那固然好。可以根据需求文档中描述的每个功能项目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来设计测试用例。如果开发人员没有提供软件需求文档,那该如何是好?下面给出几个有效的方法:
• 主动获取需求
开发人员通常不会更好地考虑软件测试,如果没有开发流程的强制规定,他们通常是不愿意提供任何开发文档,即便有强制规定,需求文档也未必能够真正指导软件系统测试工作。因此,需要测试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人员保持沟通,了解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记录得收集到的信息。一般来说,开发人员即便没有提供相关需求文档,也会保存一些简单的过程文档,主动向开发人员索要这些文档,可以作为测试的参考。此外,可以与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交流,技术支持人员是最贴近用户的人,因此,通过交流可以获取第一手的用户使用感受,在测试的过程中会更加贴近用户。
当拿到相关的资料后,从哪些方面分析需求?如何与开发人员交流需求?其实,只要把握需求分析的几个关键的点就可以解决问题:输入、处理过程、输出、性能要求、运行环境,下面针对每一个项目逐一分析:
软件输入: 与该需求相关的一切可能输入,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输入来源、输入参数的数量、输入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入参数的时间要求、输入参数的精度和输入参数的有效输入范围。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输入的依据。
处理过程: 描述对输入数据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和如何获得输出的过程。测试人员了解处理过程即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 BUG 时候,如果对处理过程了解的深入,对定位问题根源有很大的帮助。
软件输出: 描述每个需求的输出结果,包括输出的位置(如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文件),输出参数的数量、输出参数的度量单位、输出参数的时序、输出参数精确度、输出参数的有效输出范围、错误消息。在测试用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作为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
性能要求: 与该需求相关的性能要求,比如 “ 插入 ATM 取款卡后, 3 秒钟内弹出提示用户取款的图形界面 ” 。 3 秒钟这一限制,就是对需求的基本性能要求。
运行环境: 软件的运行所需的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的要求、操作系统的要求、数据库的要求,以及其它相关支撑软件的要求。
•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
确认需求的优先级是很必要的,如果在产品进度比较紧的情况下,测试人员可以考虑优先测试优先级高的需求项,如果进度允许,那么在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进度不允许,那么就放弃测试优先级低的需求项。如果软件公司有规范的流程支撑,开发人员在提供软件需求文档的时候,应该在文档中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但是,如果开发人员连基本的软件需求文档都没有提供,又怎能指望他们确定软件需求的优先级?如果是这样,需求的优先级只能由测试人员完成了。
• 加入开发小组的邮件群组
测试人员需要通晓被测试产品,但是,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软件开发团队有一套变更控制流程,测试人员会对产品的变更了如指掌。如果没有变更控制,那就要采用其他的土方法了。如果公司里面有自动化办公系统,也许采用的是 Lotus Notes 系统,也许使用的是 E-mail 系统,测试人员应该加入到开发人员的邮件群组中。当开发人员通过邮件讨论问题、通知召开技术会议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及时知晓,如果必要,可以参加开发人员的技术会议。即便公司里面有了软件变更控制流程,加入到开发邮件群组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 与开发人员为邻
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我所在的测试组曾经与开发组是在相邻的写字间里,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的关系非常融洽,抛去同事关系,大家还是不错的朋友。不管开发人员有什么样的活动,测试人员都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无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与工作中上下游环节的同事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对工作有很大便利。一般的公司内部都存在部门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打通部门墙的手段之一。向领导建议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为邻,这很必要。
•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 重用同类型项目的测试用例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 “ 拿来主义 ” 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 测试用例执行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测试执行,测试执行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搭建软件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搭建测试环境是第一步。一般来说,软件产品提交测试后,开发人员应该提交一份产品安装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指明软件产品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比如要求操作系统系统是 Windows 2000 pack4 版本,数据库是 Sql Server 2000 等等,此外,应该给出被测试软件产品的详细安装指导书,包括安装的操作步骤、相关配置文件的配置方法等等。对于复杂的软件产品,尤其是软件项目,如果没有安装指导书作为参考,在搭建测试环境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如果开发人员拒绝提供相关的安装指导书,搭建测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要求开发人员协助,这时候,一定要把开发人员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请教开发人员,这样会招致开发人员的反感,也降低了开发人员对测试人员的认可程度。
• 测试执行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测试环境搭建之后,根据定义的测试用例执行顺序,逐个执行测试用例。在测试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全方位的观察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测试的实际输出结果与测试用例中的预期输出结果一致的时候,是否可以认为测试用例执行成功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的预期结果一致,也要查看软件产品的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和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来判断测试用例是否执行成功了。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输出可以发现很多隐蔽的问题。以前,我在测试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时候,执行某测试用例后,测试用例的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完全一致,不过在查询 CPU 占用率地时候,发现 CPU 占用率高达 90 %,后来经过分析,软件运行的时候启动了若干个 1ms 的定时器,大量的消耗的 CPU 资源,后来通过把定时器调整到 10ms , CPU 的占用率降为 7 %。如果观察点单一,这个严重消耗资源的问题就无从发现了。
加强测试过程记录: 测试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测试过程记录。如果测试执行步骤与测试用例中描述的有差异,一定要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更新测试用例的依据;如果软件产品提供了日志功能,比如有软件运行日志、用户操作日志,一定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记录相关的日志文件,作为测试过程记录,一旦日后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测试记录方便的定位问题。而不用测试人员重新搭建测试环境,为开发人员重现问题。
及时确认发现的问题: 测试执行过程中,如果确认发现了软件的缺陷,那么可以毫不犹豫的提交问题报告单。如果发现了可疑问题,又无法定位是否为软件缺陷,那么一定要保留现场,然后知会相关开发人员到现场定位问题。如果开发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确认是否为软件缺陷,测试人员给予配合;如果开发人员定位问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测试人员千万不要因此耽误自己宝贵的测试执行时间,可以让开发人员记录重新问题的测试环境配置,然后,回到自己的开发环境上重现问题,继续定位问题。
与开发人员良好的沟通: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你提交了问题报告单,可能被开发人员无情驳回,拒绝修改。这时候,只能对开发人员晓之以理,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首先,要定义软件缺陷的标准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是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认可的,如果没有共同认可的原则,那么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对问题的争执就不可避免了。此外,测试人员打算说服开发人员之前,考虑是否能够先说服自己,在保证可以说服自己的前提下,再开始与开发人员交流。
• 及时更新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更新测试用例。往往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遗漏了一些测试用例,这时候应该及时的补充;往往也会发现有些测试用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无法操作,这时候应该删除这部分用例;也会发现若干个冗余的测试用例完全可以由某一个测试用例替代,那么删除冗余的测试用例。
总之,测试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测试用例是很好的习惯。不要打算在测试执行结束后,统一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这样,往往会遗漏很多本应该更新的测试用例。
• 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
软件测试提交的问题报告单和测试日报一样,都是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输出,是测试人员绩效的集中体现。因此,提交一份优秀的问题报告单是很重要的。软件测试报告单最关键的域就是 “ 问题描述 ” ,这是开发人员重现问题,定位问题的依据。问题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软件配置、硬件配置、测试用例输入、操作步骤、输出、当时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和相关的日志等。
软件配置: 包括操作系统类型版本和补丁版本、当前被测试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相关支撑软件,比如数据库软件的版本和补丁版本等。
硬件配置: 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主要包括 CPU 、内存和硬盘的相关参数,其它硬件参数根据测试用例的实际情况添加。如果测试中使用网络,那么网络的组网情况,网络的容量、流量等情况。硬件配置情况与被测试产品类型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准确翔实的记录硬件配置情况。
测试用例输入 \ 操作步骤 \ 输出: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测试用例的描述和测试用例的实际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输出设备的相关输出信息: 输出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磁带等等输出设备,如果是显示器可以采用抓屏的方式获取当时的截图,其他的输出设备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获取相关的输出,在问题报告单中提供描述。
日志信息: 规范的软件产品都会提供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用户、管理员的操作日志,测试人员应该把测试用例执行后的软件产品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作为附件,提交到问题报告单中。
根据被测试软件产品的不同,需要在 “ 问题描述 ” 中增加相应的描述内容,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测试结果分析
软件测试执行结束后,测试活动还没有结束。测试结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 ,测试结果的分析对下一轮测试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前面的 “ 测试准备工作 ” 中,建议测试人员走读缺陷跟踪库,查阅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软件缺陷。测试结束后,也应该分析自己发现的软件缺陷,对发现的缺陷分类,你会发现自己提交的问题只有固定的几个类别;然后,再把一起完成测试执行工作的其他测试人员发现的问题也汇总起来,你会发现,你所提交问题的类别与他们有差异。这很正常,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在测试的过程中,每个测试人员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盲区和测试执行的盲区,有效的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测试人员,你会发现自己的盲区,有针对性的分析盲区,必定会在下一轮测试用避免盲区。
总结:
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不可能给出一个类似于 checklist 的指导性的软件测试新手入门。无论从事软件测试还是从事其它的工作,技术上的和技巧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软件测试技术书籍获取,掌握一套基本的方法论是最重要的。以上文字,都是作者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积累的经验之谈,如发现谬误之处请不吝指出。
⑺ 数字化工程测绘信息系统的建设
一、概述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航空遥感(RS)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通信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测绘技术。测绘产业正经历由传统型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的历史性变革。深圳市的勘察工程测绘工作,为了确保测绘技术的持续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着力于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设,研发完全自主版权的数字化测绘系统,开展CBW-CE掌上电子平板在地形图动态修测中的开发与应用等,使全市的数字化测绘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为工程勘察测绘、地勘行业发展测绘高新技术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
20世纪90年代,深圳市测绘行业紧跟测绘科技的发展步伐,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设备更新,纷纷购置自动化仪器(如GPS、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引进或开发数字测绘所需的软件或系统,积极开展以“3S(GPS、RS、GIS)”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与应用,逐步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和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常规模拟测量方法和手段,用数字化测绘产品取代了纸质模拟测绘产品,基本建立了以“3S”技术为支撑,“4D”为主要产品形式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的模拟测绘向现代数字测绘的跨越式发展。
1993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组织有关单位对大量1∶1000、1∶2000等比例尺的白纸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并把其他测绘数据如各等级控制点成果、地名要素等录入计算机。按分层、分区的原则建立深圳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SUPLIS-GIS)数据库。1996年,SUPLIS-GIS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其地理信息包括:覆盖全市2020km2的1∶1000、1∶2000等比例尺地形图数据6870幅及其相对应的DEM数据和图形符号、各等级控制点、各种管线数据、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和各种地籍管理数据等。SUPLIS-GIS以Intemet技术和网络GIS技术为基础,Oracle数据库存储数据,Arc/info软件进行图形数据管理。它标志着深圳测绘领域已广泛使用GIS技术,不仅实现了地形图、地籍等空间数据的实时、远程交换,为各有关部门的GIS建立和应用提供服务,而且为地形图自身的管理和更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实现测绘产品数字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1995年,深圳市开始采用数字化测图技术进行1∶1000基本地形图测绘,并对全野外数字化测图的技术方法、作业流程、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从而开始了数字化测图技术在深圳的推广与应用,到1997年,数字化测图技术不仅用于1∶1000基本地形图修测,而且普遍应用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以及其他工程测量领域,基本淘汰了传统的模拟测图技术,实现了测图无纸化生产。测绘产品也从纸制模拟成果转变成数字化测绘产品。
1996年,深圳市在全国城市率先采用GPS技术进行城市控制网改造,建立了第一个城市二等GPS基准网,之后,用GPS技术先后施测了覆盖全市的四等GPS网、城市一级导线和城市二级导线,同时用GPS技术为许多重点项目建立了专用GPS控制网,如深圳地铁GPS网、深圳河GPS网等,GPS技术在深圳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彻底淘汰了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传统控制测量方法。2003年,“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是Shenzhen Continuous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简称SZCORS)”的成功建立,使深圳市的GPS技术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目前,深圳市测绘业已经完全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淘汰了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历史性跨越,建立了以“3S”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为核心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完善了与数字化测绘技术相适应的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数字化测绘产品体系及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等。数字化测绘技术和数字化测绘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测绘体系正向着信息化测绘体系迈进。
三、完全自主版权数字化测绘系统的开发建设
随着数字化测图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应用的不断推广、普及,研究的重点逐步从技术方法转向成图软件,深圳市勘察研究院于1996年初成立了数字化测图技术研制组,对全国数字化测图发展现状、软件运用情况等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国内测绘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内外作业于一体的数字化成图系统,大部分测绘单位使用的成图系统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使用时必须有AutoCAD的支撑,在软件升级、软件维护及应用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同时实现与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中心基础地理信息系统(SUPLIS)的数据交换困难。
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比利用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具有很多优越性,如源程序、数据结构、数学模型等由程序员自己设计,可以方便快速修改、优化系统,完全不受其他系统的限制。同时用户界面及所有命令全部采用中文环境,用户不必掌握英语就能方便灵活地操作。此外根据不同的G IS系统的数据结构要求,研制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较完善的接口软件。
1996年下半年研制组以DOS操作系统为开发环境、以面向对象的Borland Pascal 6.0为开发工具,成功地开发了DOS版的CBD数字化成图系统,之后对其进行了多次的升级改进,从1.0版逐步升级到4.0版。1999年开始在CBD系统基础上研制开发测绘e系统,并选用Delphi语言作为开发工具,由于Delphi实际上是Borland Pascal 6.0语言的升级版,因此可充分利用CBD系统已有的算法、数学模型和源程序等,使测绘e系统的开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00年5月测绘e系统研制成功。
测绘e系统是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国产数字化测图系统,是集各种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GPS RTK导航与测图、地形图矢量数字化、土方计算、断面测量、专题图制作、PDA掌上平板、地下管网测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数字化测绘系统。它无需AutoCAD的支持,但可与其实现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该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1)测绘e系统是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无需AutoCAD支持但又与其实现实时通讯和数据交换、功能齐全的全中文数字化成图系统,系统界面友好,符号、汉字注记采用可视化输入,土石方计算方便简捷,集观测值、线体、文本、符号等于一体的数据图形文件直观、方便,在线地物提示和捕捉,开放式命令结构,实时动态拖曳和实时动态窗口缩放等多项功能使操作简单、直观,容易被测绘技术人员接受。
2)使用等高线无代码自动生成、断开、剪切技术,曲线动态修改技术,可以进行任意大小范围的等高线生成和修改并自动赋属性及代码值。外部无编码可视化输入、内部自动添加技术,预设代码消隐技术,建立并检查拓扑关系以及进行多边形填充等功能,使作业人员无需记忆繁琐复杂的要素代码,容易实现与各种G IS系统的数据接口。
3)全图索引技术,符号与图形数据分开技术,新老图自动分色技术等使数字地形图修测直观、清楚。图廓整饰描述语言用文本方式,生成、编辑十分方便,能够满足各种常规及特殊用图需要。
系统自开发成功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深圳市基本图动态修测、特区内外各种比例尺的市政及施工用图的测绘、土方计算、地下管网测量和各种专题地籍用图等测绘生产领域。
从1996年开始,利用测绘e系统先后完成深圳市罗湖、南山、盐田、龙岗、宝安等地1∶1000地形图数字化修测996幅,实际修测面积约80km2。1999年后,利用系统完成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等地1∶1000地形图动态跟踪修测12000多福,实际修测面积达1500余平方公里,目前,该系统正继续广泛应用于深圳市的1∶1000数字化地形图动态修测。此外,测绘e系统除用于进行1∶1000基本图修测外,还在1∶500、1∶1000等各种大比例尺城市工程测图中广泛应用,先后完成皇岗路道路改造工程、中心区、西部通道一线口岸、后海海域图,广东L N G项目等1∶500、1∶1000数字化测图项目以及南山区、龙岗区、罗湖区、宝安区等地地下管线探测项目和盐田区地籍调查,福田区下沙、新洲等行政村私房调查以及福田区、南山区多用地籍图编绘等。
四、CHE-CE掌上电子平板在地形图动态修测中的应用
野外数据采集是数字化测图的重要工序之一,直接影响数字化测图的速度、质量等。常规方法有两种:一是全站仪+小型电子手簿(如PC-E500等)配合现场绘制草图;二是全站仪+便携式电脑电子平板。第一种方法界面是字符方式,不能显示大的图形,更谈不上图形编辑,只能实现单一的数据采集。第二种方法可实现“即测即现”,但存在价格昂贵、电源使用时间短、不适宜于环境恶劣的野外作业等不足。如何将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是测绘科技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PDA掌上电脑以其功能强、体积小、重量轻、对野外恶劣环境适应强、具有丰富的通信协议及硬件支持、实时通讯技术可实现与各种全站仪的完美结合、性价比高等优势受到测绘界的普遍关注。如何充分利用PDA的资源优势,开发基于PDA掌上电脑的电子平板是测绘界科技人员的梦想。
深圳市勘察研究单位于2001年3月成功开发了基于PDA掌上电脑的测绘e掌上平板CHe-CE系统,该系统可以在野外数据采集时进行实时编辑,实现了便携式电脑电子平板与小巧电子手簿优势的完美结合,成功解决了影响数字化测图技术发展的难题,对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PDA掌上平板CHeCH是测绘e系统的子系统,主要用于外业数据采集,能够自动记录观测数据并实时转换为图形,使野外数据采集时可以进行实时可视化编辑,实现了“即测即得”的理想测图模式,成功地解决了野外数据采集时由于采用常规电于手簿配合草图记录与内业编辑分离而容易产生差、错、漏的难题;CHeCE移屏迅速,移屏速度在2s以内;可用内存大,可进行约3M(相当于AutoCAD数据6M)的地形图编辑,同时存贮6~8幅1∶1000地形图。CHeCE实现了与拓普康(Topcon)、徕卡(Leica)、尼康(Nikon)、蔡司(Elta)、宾得(PENTAX)、索佳(SOKKIA)以及南方公司、北京博飞公司等常用全站仪的数据通信。
CHECE掌上电子平板已广泛应用于深圳市1∶1000数字化地形图动态修测,采用CHeCE进行地形图修测时,可将4M(DXF文件约为8M)左右的整幅地形图调入PDA内,对变化部分在PDA上进行删除、显示、修改,现场直接完成新增地物、地貌的修测,回到内部作业后,只需进行简单的整饰即可,极大地减少年了内部作业工作,同时,采用不同的灰度区分新老图,使修测工作一目了然。采用CHeCE修测地形图,真正实现了“即测即现”的理想测图模式,既减少了差、错、漏的发生,又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五、加强测绘企业档案的管理
测绘企业档案是测绘企业生产、技术、科研、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与成果资料库,它不仅是广大测绘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也是测绘企业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
测绘企业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大地测量类、摄影测量与遥感类、地形测量类、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类、工程测量类、地籍测绘类、海洋测绘类、境界测绘类、房产测绘类、地质测绘类和测绘管理类等等。
测绘企业档案的建立和利用是企业资料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企业档案直接参与企业职能活动间接产生效益的手段。通过企业档案的充分利用,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研究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检验收集归档的质量,检验保存和销毁的界线是否恰当,发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和提高。因此,深圳主要的地质勘查、勘察测绘单位都把测绘档案的建立和利用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深圳各勘察测绘行业都注重积极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与自动化,把企业档案、科技图书、情报资料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以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
⑻ 地理信息系统在塔北油气勘探和评价中的应用
安精文陈新刚李新华
(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作者阐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塔北综合地学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系统分别建立了地理信息属性库和图库,并通过链接将二者联系起来,实现了图形与数据库的统一。系统可支持各类绘图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为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工作站系统与微机系统的局域网络的建成,大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已成为生产、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已广泛投入了生产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视图图层数据库管理系统
随着塔北油气勘查工作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日益复杂,处理各种与环境、地理密切相关的信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繁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因此,迫切需要把地图、图像、属性数据互相结合起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快速处理。通过GIS技术,融地理、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和应用于一体,建立塔北综合地学信息系统,并与地震解释的应用软件链接,形成具有地质专业特色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已成为塔北油气勘探管理及决策的重要手段。
1技术原理
塔北地区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我们针对各个具体的用户视图进行了综合、汇总,根据关系数据库模型有关理论,设计了数据视图,即概念模型(图1)。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在上述概念模型基础上,将SPARC STATION 2设为GIS主控平台,完成数据库的建库及程序的研制工作,将微机作为应用平台,完成数据的准备及图件的录入工作,整个系统通过局域网络实现。
考虑到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一致性、可恢复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要求的数据模型,对此我们进行了逻辑设计。这一步实质是进行模型转化,即将原始的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的DBMS所能接受的数据模型,并用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它,从而得到模式。INFO子系统是GIS系统的一个DBMS,它可以描述关系模型系统。另外,针对不同的地质要求,对区域重力背景、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大地构造区划、地理背景及不同时代沉积相、沉积环境等分别建立图库,这些图库均在INFO管理下,可以通过功能指令在AML语言控制下,方便地执行复杂的空间分析,地图编制以及其它数据管理功能。
在INFO的图层设计(表1)中,我们将图上的各种地理特征抽象为点、线、面,它们的特征以颜色、符号及注释来区分,并由图例、图符、描述性文本来解释。为了有效地管理数据和空间数据中的标识码,属性数据由DBMS进行存贮和管理,空间数据通过GIS软件进行存贮和管理。
在上述图层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地理分析,基本的方法和过程如下:
图1系统设计原理Fig.1Principle of System Designing
确定地理分析的目标和标准。目标就是用户用地理数据去回答或解决的问题,标准就是解决的方式和达到的程度。
准备空间操作的数据。目前,信息库中已有大量的图层及数据,但根据需要仍需作必要的数据准备,如度量单位、比例尺、坐标系统的变化等。
执行空间操作命令:空间操作命令可根据使用目标去选择相应的菜单,并给定相应的参数。
执行表分析。表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在表数据中,既定量又定位,远远超过传统的地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一定的数据模型和评价原理,可以得出新的结果和结论。
表1常用图层Table1Common Map layers
评价结果。由上述表分析结果,按照开始确定的目标和标准进行评价,检查是否符合,若不符合,则从第3步重做。
完善分析结果。如果上面的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要求,仅是个别地方需要加工,则进行局部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绘制最终成果图件。根据评价生成的图层,设计图件中使用的点、线、面状符号库,并通过指令控制直接绘制成果图件或形成数据文件输出。
2应用效果
GIS应用系统提供了综合分析及综合信息提取的各类计算方法,如复合叠加、区域合并、区域剪裁、区域生成、区域条件提取等,实现了测线底图的图形文件输出功能,其中包括LANDMARK地震解释软件和AUTOCAD应用软件接口,为地质制图提供了数据基础。该系统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成图的精度,系统地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图层信息,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系统在拉依苏、雅东、永丰庄、大尤都斯、亚松迪、雅西、雅肯及桑南工区投入了广泛使用,应用范围主要有数据处理,辅助分析,工作部署及图件生成。
LANDMARK地震解释工作站可以完成合成记录的制作,它需要测井、钻井、地质数据等多种信息,查找起来比较繁琐。GIS为此提供了软件接口,可以直接输出各类信息,并提供了指定井段数据提取、数据插值、数据排序等多种数据预处理程序,为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以及岩性解释、储层描述、油藏模拟提供测井、钻井、测试地质等数据。系统提供了合成地震记录的开发应用接口,通过这些数据集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分层地震记录。
GIS应用系统使得一个数字化的空间数据库中不同数据集之间(以及从这些数据中提取的特征之间)的空间的及统计的相关关系的查明更为简便。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数据库可对钻井地质分层进行纵向对比、横向对比以及指定深度范围内分层数据的提取。表2和表3列出了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的部分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图形分析。
表2N1j岩性按大类分类统计横向对比Table2Transverse Comparison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of N1j Lithology Clasiification
表3沙22井岩性按大类分类统计纵向对比Table3Vertical Comparison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of S22 Lithology C assification
3结束语
塔北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成,为应用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基础,扭转了各类地质资料缺乏科学管理的局面,在生产、科研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GIS系统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地质、物化探等各类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经验和专家意识作用,以及领导决策提供了工具,为油气评价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玉才.数据库系统基础.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315~370
GIS application in petroleum and gas exploration in northern Tarim basin and its evaluation
An JingwenChen XingangLi Xinhua
(Academy of Planning and Designing, 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 Geology,Ürümqi 830011)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 up an integrated Northern Tarim geo-sctence in formation system with the comm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explained in detail.In this system,two main libraries,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roperty library and the image library,are linked with each other,and thus make the images and database uniform.This system can support most kinds of recent plotters, digitizing equipments and scanners. Since the LAN of 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NWBP)has built up,which enlarges the use of this system,the system has made great convenience to all the users of the NWBP LAN.
Key word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Views of DataLayers of Map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⑼ 测绘上gjb是什么标准
是发布的国家军用系列标准,2008年度,共有16项国家军用测绘导航标准颁布执行,分别为:GJB6304-2008《2000中国大地测量系统》、GJB6305-2008《目标图图式》、GJB6306-2008《巡航导弹测绘保障产品作业规范》、GJB6307-2008《军事工程测量基本原则》、GJB6308-2008《地理信息系统通用接口》、GJB615A-2008《军用地图印刷要求》(代替GJB615A-1988)、GJB873A-2008《军用数字地图分幅与图幅编码》(代替GJB873-1991)、GJB890A-2008《海洋重力测量规范》(代替GJB890-1990)、GJB6560-2008《1:5万航空图规范和图式》(代替GJBz20329-1996)、GJB6557-2008《地图处理及态势信息系统规范》、GJB6558-2008《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用户设备通用规范》、GJB6559-2008《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格式》、GJB6561-2008《航空重力测量作业规范》、GJB6562-2008《海区形式图编绘要求》、GJB6563-2008《联合作战军事地理信息要求》、GJB6564-2008《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检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