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经典
1. 高中地理的学习地理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折射出真实的社会风貌。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理解重于记忆,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多做练习,重视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加强记忆非常重要。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五、网上进行疏导同步学习
在现代中国,网络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视频教程,比如什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这样的视频课程也可以给大家带来不小的实质上的帮助,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例如李扬地理频道这样的专门为高中生提供高中地理学习的网站,里面内容齐全,大家一定要每日坚持学习,积少成多方位学习之真谛。
2. 初一地理知识总结树
你好,这个可以吗?
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 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2.1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
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陆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 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学会看地图
§2.4 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世界的人口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2 世界的人种
人中是根据人类体制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种***:三大人种通婚
§3.3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达到13亿;英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耸立;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典:《圣经》 伊斯兰教 清真寺:星月照应;分布: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穆斯林7亿多人;经典:《古兰经》
3. 地理知识经典总结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
三、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
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
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地区: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
典型地区:
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
8、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
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四、工业区位分析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
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
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
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 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范围:
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
优势条件:
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
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范围:
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优势条件:
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
7、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
范围:
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
优势条件:
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8、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
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相同点:
(同上)
不同点:
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9、“硅谷”
典型地区:
美国硅谷、德国墨尼黑、**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
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10、传统工业区
典型地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等
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丰富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开发早;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资源支持;广阔的市场。
特点:
煤铁资源丰富;以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中心
整治措施:
省略(鲁尔区)
11、沿江大开发
区位因素:
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靠近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上海可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等。
意义:
为提升江苏制造业水平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带动两岸经济尤其是苏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江苏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2、城市工业布局
区位因素:
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线分布;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
13、工业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义: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意义:
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分散区位因素:
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污染少。)
14、**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五个工业区)
区位条件:
有利—岛国,多优良港口;工业基础好;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促进发展的原因:
深刻的历史原因;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五、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工业发展;利用乙 汽油。
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中国而言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7、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
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8、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有利于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农村生态压力。
问题及其影响:
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六、城市区位分析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3、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
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七、人口问题
1、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
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八、旅游
1、旅游的作用: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外汇;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扩大交流;满足人类高层次需求等。
2、旅游活动出现的问题: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4. 地理复习
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安徽省乡土地理;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长江下游平原区以及皖南山区。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
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 天柱山风景区 琅琊山风景区 齐云山 西递宏村 经典徽派建筑
徽州古城 万佛湖风景区 太平湖 巢湖 等等。安徽素有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精神。红色旅游丰富, 藕塘革命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渡江战役前委遗址, 王稼祥纪念园, 芜湖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大别山红色 旅游等87处红色旅游景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首字。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对日战争期间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
5. 谁有高中地理知识归纳的资料啊 还有怎么回答问题,有哪些要点 经典题型
知识点和资料不是在这里随便谁就能告诉你的,应该是老师上课的笔记和练习册的习题和自己归纳的东西,再者我只讲讲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好好读读我先面的话,已经告诉你了该怎么自己归纳地理知识点。
先说明一下,前不久有人提差不多一样的问,我的答案被采纳了,复制一下我自己的答案给你,希望对你也有帮助。我相信我自己真正的的学习经验要比那些复制粘贴的答案要实用得多。
现在都大二了,还能看到这样的问题很怀念啊,高中时我就是地理课代表,文综成绩很好,说些我自己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虽然是文科,但其实相比历史政治来说是有些文理综合的,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反正我们那时的全国二卷有三道左右的计算题,综合性很强。我觉得不论是地理还是历史政治,记是一定的,但绝不是死记硬背能够学好的。
首先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兴趣有了记什么都是主动的,很快就能背下来。其次现在你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是分块讲一些书上的东西,跟住老师就好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一定要结合着学,孤立开来的话考试你看地图什么也看不出来。。平时闲着没事就拿着本小地图册反复看,像我国的省和直辖市,英美法俄意日德,巴西,印度等重要国家的形状、标志性河流、山脉的走向无论图的大小,怎么翻转,要达到一眼能辨认出的程度,才算是看地图认自然地理的初步阶段;重要经纬线,地形,洋流,大气,人口,资源分布,根据各国自然地理延伸出的人文地理状况的熟稔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学科间的综合,看着人文自然地理的地图要能联想出历史政治的相关内容。因为文综是一张卷的,很多题是融会贯通的,有了这个阶段相信文综你也成竹在胸了…………总之,只要你常看地图册,所有的知识都能延伸出来,像一张网一样,根本不用死记硬背。
有些知识我记不太清了,简单举个例子:当你看到北美洲的地图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反正我会联想出靠太平洋一侧北太平洋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是加利福尼亚寒流,低纬流向高纬是阿拉斯加暖流,由洋流可以联想出气压带风带规律,和沿岸出现的独特的地中海气候原因,说到地中海气候,又可以想到美国其他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气候类型?地形很重要!于是西高东低的地形图在脑中显现,然后,西面的科迪勒拉山脉产生的原因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版块的消亡边界,是地震带,但为什么这么著名?因为西部有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这些城市都以什么著称?——硅谷,然后可以联想到美国交通发达,可以联想到其他城市,密西西比河贯穿美国,工业农业,玉米带棉花带小麦蔬菜种植地畜牧业,中央大平原也随之显现……最后到达东部,五大湖相关知识,纽约的繁忙,迈阿密的温暖阳光你似乎能感受到……再就是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由此又可以延展到欧洲为什么那么温暖湿润…………以此类推的联想,你还觉得地理难背吗?反正我有想在复习一遍的冲动,呵呵
再就是一些固定公式,气压等基本问题要弄懂,记住是弄懂产生原理,不是背!背你是永远也记不牢的,在就跟住老师,把平时考试测试的错题都弄到一个本子上,反复看。
我相信这样学习高中地理一年后你会很从容的进入考场!完全个人经验,希望对你和学弟学妹们有帮助!
另外以下这是来自于huazeyan98
的答案,他的更具体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地图要注意将地图量化,比如世界各个地区的东西南北分界线的经纬度数,可以找到一下规律:
各主要地区东西以30个纬度为一个界限,30E是亚非和亚欧分界,60E是乌拉尔山脉,以及西亚和南亚分界线,90E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分界线,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脉的经纬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寻参照物,根据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确位置推测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开罗经纬度是30E,30N,这样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经度是30出头
通过地形图了解一些地理现象的深层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从地势特征中看出来,洋流分布可以从海陆分布特征和纬度中看出来,欧洲的隙缝气候为什么深入欧洲大陆(欧洲山脉多东西横贯大陆,对风基本无阻挡),美国气候的大陆性为什么那么强(山脉南北纵贯利于季风吹过),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雨林气候而是草原气候(地势高,、气候退化),四川为什么多阴雨(盆地容易形成阴天),北疆为什么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挡水汽)
以上这些都是从地形图中看出来的
除了地形图之外还要接触一些专门地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分布图、资源能源的分布图、交通图等
这些图往往要熟记
高考题大多都要有图作依据,因此看图相当重要
有时还要出现一些很特殊的图,平时没看见过或不常用,需要临场学会看图,例如太阳高度角分布图、气候玫瑰图、微笑曲线图等
还有一些等值线图格外需要注意,这些都会是复习的重点,如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些图都有专门的方法来分析,高三会进行专门的训练
有的题需要你猜出图中的具体位置或所处地区,这种题首先看轮廓,像山东半岛、日本四岛、台湾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等地区或国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不出来的就要用经纬度来猜,具体参见上文
本人参加过2004年的高考,是北京市前几名,这些都是我的经验之谈,望好好吸收
附录:关于等值线图
下面是我做家教的讲义:
4.2. 等温线:
4.2.1.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4.2.1.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 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 解说 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
(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纬度)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 冬季:内陆向低纬凸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纬凸 寒流:向低纬凸 暖流增温 寒流降温 洋流
(6)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 下沉气流增温 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 四周山岭屏障
(7)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 地势高
(8)锯齿状分布 (南美洲7月气温图)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
4.2.1.3.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 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 读出温度最值:
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 几条主要的等温线:
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 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
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
4.2.1.8. 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
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例如图中A的温度低于12℃,B的温度高于15℃。
4.2.1.9.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几个原则: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纬在北方。
(3)大陆温度高于海洋则该半球为夏季,反之则为冬季。
(4)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温度相对于附近同纬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5)北半球为夏季是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是南半球为夏季。
几个结论:
(1)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北方则该半球为北半球;
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南方则该半球为南半球。
(2)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
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向低纬凸出。
4.2.1.10. 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地形:
4.2.1.10.1. 根据等温线判断地貌:
闭合等温线分布区域中如果等温线数值从里向外递减,即内高外低,一般为盆地地形,反之则为山地。
4.2.1.10.2.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若两条等温线的温差为A,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A/6)米。
4.2.2. 我国等温线分布规律:
4.2.2.1. 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1月份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黑龙江省北部,温度最高的是南海诸岛。
(3)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连山地等地区,出现了封闭状的等温线;4℃等 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明显向北弯曲,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不同。
4.2.2.2.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漠河一带。
4.2.2.3. 我国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等温线排列稀疏,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还超过了28℃。
(3)东北北部与南海诸岛的7月份温差仅8℃左右。
4.2.2.4.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2.3. 世界等温线分布规律:
根据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可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1)从全国气温分布大势看:
无论冬季或夏季,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因为气温还受洋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从南北半球对比看: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要比南半球复杂。这是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小,表面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的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比较小,因此气温的变化比较简单。
(3)从北半球的冬夏气温看:
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向北弯曲;夏季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向南弯曲。
(4)从气温极端值出现的地区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热的地方都出现在大陆上,夏季的炎热中心出现在北纬20~30度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现在西伯利亚,而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大陆。
4.3. 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差异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3)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辽宁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 谁有经典的大自然,地理的知识选答题我加50分
历史: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B)
2.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是
a派甘英出使大秦 b 出使大宛,大月氏 c任西域都护 d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 ab B ac C bd D cd (B)
地理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 中低纬度沿海台风减少 b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c我国东部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c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 ab Bcd Cad Dbc (D)
7. 福建的地理知识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度30分至28度22分,东经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福建属于中国华东地区。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其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这三地的闽籍华人华侨最多。福建与台湾源远流长,关系最为密切,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设福建节度使,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唐开元21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
关于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辞源》的说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共八府,号称“八闽”。
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福州、厦门曾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闽江口的马尾港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和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矿产资源
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士、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 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
⊙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首位。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内陆养殖面积和可作业海洋渔场面积分别约1000平方公里和12.5万平方公里。有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 水资源
境内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
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
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 旅游资源
全省人文荟萃,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一大批影响日益扩大的旅游品牌,包括山与水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素有海上花园、音乐岛美誉的鼓浪屿,情系海峡西岸、凝聚世界华人的湄州妈祖朝圣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著名的革命圣地上杭古田会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摇篮昙石山文化遗址,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宁的白水洋奇观,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漳州火山公园等旅游品牌和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全国第五大岛平潭县,岛上海岸蜿蜒曲折,岸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湛蓝,独具特色的自然风貌。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区、苏区,闽西、闽东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当年中央苏区有10个县在福建,老区分布在62个县。
武夷山
武夷山游览胜地,一般是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公里的小武夷山,它方圆百余里,自成一处胜地,向称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色,有“三三、六六”之胜。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两岸的36作山峰。碧山丹水,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
游武夷山即可乘竹筏沿九曲溪观光,又可徒步登山探胜,二者也可在溪流中相互结合。在登山探胜中也可去天心岩一带探奇。放筏九曲,是游武夷山最独特之处,它起于星村,止于崇阳溪入口处的武夷宫,全长7。5公里。
▲一曲
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畅达豁然,附近有大王山、幔亭峰、狮子峰和观音岩。大王峰雄据溪北,雄伟壮观,为武夷36峰之首。山峰顶大腰小,四周悬崖如削,唯有从峰南的一条裂缝中攀援木梯才能到达。登顶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俨然“王者之尊”,难怪古人云“不登大王峰,有负武夷游”。
▲二曲
是一段幽深险峭的峡谷,武夷36峰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侧,与大王峰隔溪相对。玉女峰南边有武夷胜景“一线天”,他在灵岩伏义洞深处。
▲三曲
南岸的小藏峰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架于千仞绝壁上,至今仍未知是如何架上的。
▲四曲
胜景是隔溪对峙的两座巍巍巨岩,东为大藏峰,西为西钓台。巨岩、幽洞、深潭是大藏峰的三绝。西钓台临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边垂钓。
▲五曲
是九曲中最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林木郁葱的平林洲,洲上有隐屏峰、接笋峰、玉华峰等名峰。隐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阳书院,是南宋朱熹讲学之处。玉华峰和隐屏峰对峙而立,风姿独秀。在隐屏峰之西有断续三截的接笋峰,峰下有“铁象石”,这里是进入茶洞、攀登接笋峰的门户,在峰顶可看到日天游峰瀑布。在五曲和六曲间有“云窝”,每当黄昏,云雾漂泊。 ▲六曲
是九曲中最短的一段,但景色又为最胜,被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即在此。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游,故名。在峰顶,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也是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地方。六曲北岸苍屏峰下有水流迅急的“松鼠涧”。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桃源洞。
▲七曲
其北岸有武夷山风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八曲
水天空阔,碧水中怪石林立,有上水狮石、下水龟石等石景。
▲九曲
尽头是星村,放眼平望,豁然开朗。
游武夷山除去九曲溪之外,还可去山北的天心岩景区一游。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山北的著名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鹰嘴岩等都在其周围。天心岩景区景色绚丽,其中尤以流香涧为最佳。涧间丹崖壁立,青藤垂幔,花木幽香。水帘洞位于天心岩北边。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处岩洞,洞内宽敞明亮,可容千人,有“山中最胜”之称。天心岩是武夷山茶主产区,驰名中外的“大红袍”就产于此,有武夷山无不到此一游。
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 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清源山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半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法国学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冠豸山
连城冠豸山<豸,在此读zhài>,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 1公里。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万圆123平方公里。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有中开一谷的苍玉峡,惊而不险的丹梯云栈,放眼万里的一线天,冷风袭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莲花洞。身姿绰约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目前可游览的景观有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三十九处,另有规模壮观的亭、阁、寺庙、书院、山房等十余处。
冠豸山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现存于东山草堂内;还有乾隆年间的名士纪晓岚,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真迹。
近年来,冠豸山风景区的建设有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余万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和旅游场所,凿通了最佳游程“先水后山”的后区道路,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每年可接待游客近十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正面登山的话,登上百余米缓坡后,可以看到有一株枝干虬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其实冠豸山在古代苍松遍布,但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及“文革”时期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几乎成为秃山,仅剩这颗老松因为长在峭壁之上砍不到而得以幸存。它虬劲的枝干和挺拔的姿态给人以愉悦的美感。在迎客松南面数米有一座六柱凉亭,游人可在那里静赏迎客松的风姿。
冠豸山
[编辑本段]
冠豸山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风景区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照天烛”从旁壑中拔地而起,绝无依傍,如红烛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烛旁边为莲花洞、五姐妹石。莲花洞内有石椅石桌。寿星峦上,石栏曲折,长寿亭傲然立于飞云树影之中。旁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罗丹篆写的“人长寿”三字。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酷似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险壑之中。登艇游览,山环水绕,沿途可欣赏“渴马饮泉”、“大象戏水”、“猴狲撞钟”、“三姐妹石”、“疯僧戴帽”等胜景。
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清乾隆名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的墨宝。
冠豸山正在申请世界自然遗产 。
青云山
国家级AAAAA重点景区
位于距福建省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景区面积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山高林茂,云雾飘渺,岩奇洞怪泉碧。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植物——桫椤和羚羊、猕猴等。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天石廊、火烟瀑布、十八重溪石林、藤山草场、天池和状元洞、红军洞等。 还有著名的温泉之乡等。目前开发了众多新的旅游项目,如蹦极、攀岩、漂流等。
云天石廊在青云峰近山顶处,又称“登天廊”,因软硬岩层受风化的差异,形成一层层长条形通道。石廊共4层,累计长度约300多米,人行其中,惊而不险。
藤山周围几个山头,坡度平坦,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号称“万亩草场”,是理想的避暑游览胜地。藤山顶部有一口古火山爆发形成的天池,呈弯椭圆形,周长约400米,面积12亩左右,丰水时平均水深1.5米。池内碧波荡漾,池旁绿草如茵,周围还有不少火山喷出物如火山弹等。在乌后村附近的乌后天池面积约6亩,也是古火山口积水成池。
火烟瀑布即青龙瀑布,落差80多米,水流跌落的悬崖岩壁经淘蚀呈半圆凹槽,上小下大,如倒漏斗形。瀑布分三迭,上部水流顺峭壁滑落;中间部分越过悬崖飞泻而下,形成水帘,水珠四散,水雾弥漫;下部有一岩坎,瀑流打在上面,再沿崖壁分流滑落,最后汇入底部的青龙潭。此外,还有凤尾瀑布、珠帘瀑布、石龙瀑布和新月瀑布等,其中的石龙瀑布,水流从半山坡近乎直立的崖壁上跌落,总落差达150米左右。除青龙潭外,景区内还有龙潭、鲤鱼潭、长生潭和济生潭等。
红军洞是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岩洞,是当年闽中游击队活动场所之一。洞呈半圆形,高约25米,宽24.5米,洞口有碎石砌成的围墙。洞深约30米,洞内由碎石砌成4层平台。
青云山--石廊峡谷景区:主要景观有凌空绝壁、风化石廊,号称“云天石廊”。远可观,近可行,长廊1000多米。还有飞瀑三潭、妙笔生花、镇山大钟、天门洞、灵芝岩、状元靴、金鸡相斗、音乐广场、仙君殿等景观,主峰雄伟壮阔,有雾都云海之称。
青云山--白马峡谷景区: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瀑布水大雾浓。如龙龟潭瀑布、王子瀑布、下洋瀑布等。而白马瀑布高130多米,水量是青龙瀑布的10倍,白马湖面积达2000平方米,澄明如镜、清澈见底;乌龙峡、无名峡、双溪峡、王子峡、回音峡、白马峡、天门峡、平谷峡等八大峡谷各具特色;石林岩像逼真,如梦笔生花、大刀峰、鲤鱼岩、王子峰、八戒岩、白马峰、巨螺石、五马峰、龟岩、龙龟山、石臂、仙桃石、王子浴等维妙维肖。猴子成群结对,刺桫椤连点成片,是其又一特色。
青云山--九天峡谷景区:水帘九叠,落差588米,壮观无比。景观独具特色,如相思岩、绵羊峰、神女峰、观音石、金猴抱桃、长城岩、三重门、悬棺、御印、御床、御帽、狮王峰、松鼠石、猿石、兔岩、维妙维肖,彩虹瀑、水帘宫、洞中潭极具特色。
青云山--桫椤峡谷景区:又名万藤谷,谷口悬崖突出,古松横生,一条溪流贯穿而出,水打怪石,千年成潭。狮王峰、虎王山、大象山、二片瓦、地王洞、情侣洞、飞龙树、鲤鱼上天、蛇松、神鹰、仙渠、观音瀑布、天台瀑布、天坛瀑布构成景点特色。
青云山-高盖山-名山室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的“名山室”,是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殿名山室,悬崖覆盖,可容纳数百人,有东西两室,善男信女分东西入梦叩神。灵龟洞,有一长10米,高2米摩崖石窟图,是我国仅存“白莲菜”造像遗迹。“白莲菜”南宋盛行江南,“连社七祖”为宗门之祖,教义大多不抵荤酒,不杀物命,近于为善。有说是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经过。包括游观农务、牧女献糜、世尊诞生、太子纳妃、六年苦行、世尊成道、禅河大悟、习炼降魔、二商粥食、希会宝地、佛现金刚等组画。其中七佛图更是雕得栩栩如生。一幅生动的佛教史卷。祖师洞建有宋代飞檐翘角古建筑,明末贤人余潜士在傍书斋撰对联“草草花花世界,山山水水人情”耐人寻味。西侧凤立峰下玄帝殿、观音阁依洞而建。尤其观音阁上供奉的石象男士观音极为珍贵。有诗句曰“登高观世成真梦,山静闻声悟妙心”以及“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等反映湿婆神崇拜的摩崖石刻等。
白水洋
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
交通:到达福建的省会福州,到福州车站有很多从福州到屏南的长途汽车.
行程:五个半小时.自己驾车四小时.
2007年新增交通:宁德到屏南的二级公路开通,坐飞机到长乐机场也有很多直接送宁德的班车,再从宁德到屏南很快的.
关于屏南的宾馆:屏南的宾馆在这两年一下子多了起来但多是民宅改造的也有不是的,比如比较有名比较好的就是八一宾馆和天外天了,比较新服务设施比较正规比较全.
洞宫山风景区
洞宫山位于东经119`08“北纬27`07”,政和,周宁,屏南,建瓯四县交界处,海拔高度在770-1598米之间,最高峰香炉峰,年平均气温为14`C 洞宫山区物产丰富,盛产茶叶,香菇,魔芋,马铃薯,生姜,锥栗,天井洋的大雪梨曾进京参展,载誉而归。洞宫山的紫荆树不但因其娇羞怕痒招人喜爱,更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达四个月而受世人青睐,近年来随着科技工作的进展,尤其香菇周年栽培,已引进台资开发,成为闽北食品保鲜出口基地。
洞宫山风光绮丽,风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且与周宁九龙际瀑布及屏南鸳鸯溪毗连,素有20山洞,26深潭,49个景点之称,是个未经雕琢,没有工业污染的自然风景区。主要景点有虹溪岩圈,麒麟岩,观音望南海,九层瀑布,苍龙饮水及近年建成的舞中桥,人工湖等。洞宫山下的大溪村近年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一亿三千万年前侏罗纪的东方缘龙及难源组鱼化石,是研究福建地质的宝贵财富;坂头村的《六音字典》。杨源村的“四平戏”又是考证福建古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的名人墨客如朱熹,李纲,赵迪等都曾在洞宫山留下足迹和墨宝,从而为洞宫山增添了异彩。革命战争时期,洞宫山一带又是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斗的地方,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因此又是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太姥山
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景色独特,蔚为奇观。主峰海拔917.3米。登临绝顶,极目东海,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观”著称于世。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雁荡、武夷地处通衢,声名远扬,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鲜。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实在颇有见地。
整个风景区面积为92平方公里,分为太姥山岳、九鲤溪瀑、晴川海滨、桑园翠湖、福瑶列岛五大景区;还有冷城古堡、瑞云寺两处独立景点。拥有山峻。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人文景观。
根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规模最大。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可见当时之规模。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几十处。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阵地之一。有“万古雄镇”之称。
1988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