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属于地理位置
① 陕西的地理环境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陕西省最东位于榆林市府谷县黄甫镇,最西位于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最南位于安康市镇坪县华坪乡,最北位于榆林市府谷县古城乡。
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行政区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最长为878.0千米,东西最宽为517.3千米。各地市中,行政区域南北最长是榆林市,为312.0千米,南北最短是铜川市,为86.6千米;东西最宽是榆林市,为346.4千米,东西最窄是铜川市,为82.6千米。 海拔坡度 陕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500米到20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的90%。陕西省平均海拔1127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宝鸡市,为1351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为675米。
坡度计算格网单元为25米×25米。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25°以上坡度段面积最大,占全省38%;3°-8°坡度段面积最小,占8%。陕西省平均坡度为19.9°;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为28.4°,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为9.3°。 地势特征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 主要山脉 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龙山2917米,首阳山2719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60米,白于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600米。 地貌类型 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
陕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中,黄土高原区面积最大,占40%,汉江盆地区面积最小,占5%;各地貌类型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岭山地区,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关中平原区,为546米。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国之称”。
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其中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6℃。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320.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较多。
② 陕西在中国那个位置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我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全省土地面积为2058.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耕地面积405.8万公顷,园地面积70.4万公顷,林地面积1034.7万公顷,草地面积307.1万公顷,其它农用地30.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30.8万公顷。
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74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0%;高原面积926.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0%;平原面积39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0%。
③ 陕西在历史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么
陕西,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秦代为内史及汉中郡、上郡;汉属司隶、和并、益州专;唐属关内属、山南等道;宋初置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为陕西省。甘肃,古为雍、梁二州地;春秋战国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部,西部属月氐;汉为凉州;元属甘肃和陕西行省;清置甘肃省。青海省古为西戎地;汉为羌地;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为吐番地;清代东北部属甘肃省西宁府,北为青海蒙古部,南为玉树等土司地;1928年建青海省。宁夏秦属北地郡;汉属朔方;宋为西夏和秦凤路地;元置宁夏路;明清置宁夏府;1928年置宁夏省。新疆汉属西域都护府;唐设北庭和安西都护府;宋为辽西地;清置新疆省。
④ 陕西在地理上属于中国的什么位置
按行政区域划分,为西北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⑤ 陕西地理位置与气温有什么关系
陕西省地处中纬地区,从太阳辐射粮的特点上,决定了其在气候热量带中的位置。同时,因东亚季风的影响破坏了行星风带的正常分布,从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多为荒漠的同纬度地带,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东亚季风区这块“绿洲”。
由于陕西省位置偏于内陆,海洋水气输送受到限制,所以其降水量不如东南沿海那么充沛,夏热冬冷的大陆性特点也比较突出。
因此可以说,地处中纬度东亚大陆所具有的特定辐射、环流和海陆相对位置,在根本上决定了陕西气候具有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和半干旱、季风气候的特征。表现为:四季分明,分配不均。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干湿季节分明,秋末冬春少雨,夏季初春多雨。
(5)陕西属于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陕西省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气候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 ,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年平均气温7—12℃,关中年平均气温12—14℃,陕南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⑥ 陕西在中国的地理纬度位置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北纬31°-39°35’东京105°29’-111°15’,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接壤。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约200-500公里,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45%。因位于陕原以西,故名“陕西”。
陕西境内山塬起伏,河川纵横,地形复杂。其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以北山和秦岭为界,全省可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三大地貌区。 陕北黄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120-18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巴山们于本省最南部,长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农产丰富。陕西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形成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北到南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
⑦ 陕西省地理位置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地处东经内105°29′~容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我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⑧ 陕西的地理位置
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