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秃尾河桥的地理位置
⑴ 秃尾河的开发利用
自清代到民国年间,秃尾河沿岸先后修建了水洞渠、红花渠、永兴渠等灌溉渠道,对沿岸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建国后,除扩修改造灌溉渠道外,还在其支流河道上修建了水库,蓄水引灌,如榆林市的赵家峁水库,佳县的杜家沟水库等。
红花渠,位于秃尾河下游,由榆林、神木、佳县3个县共同组织人员筹集经费修建,于1958年3月28日破土动工。该渠从乔岔滩村附近的秃尾河上筑坝起水,东西两岸各引干渠,至1958年12月16日,建成东干渠6.5公里,西干渠14.5公里。1967年至1970年又南延西干渠26.6公里。全渠从齐岔滩筑坝起水,东渠经柳巷,新民到刘家畔,共6.5共里。西渠经石湾、李则川、园则沟、红花渠至石瓦寺北跨过秃尾河顺东岸南流至凉水井,进入秃尾河下游肠曲弯转地段,水渠只好依河势南沿,东西共计18次跨越秃尾河,经高兴庄、李治、青龙埝、薜家会、郄家川、徐家畔至神木万镇公社沙坪寺止。全长共计41.1公里。流经神木、榆林、佳县沿河7个乡镇,浇灌神木地6200亩,榆林地2136亩,佳县地2364亩,该渠实行“以渠养渠”制度,盈余除自身消费外,每年还可上缴国家利润两千元。灌溉管理及效益都很好,多次受到陕西省、榆林地区和神木县党政部门表彰和奖励。
高惠渠,位于秃尾河中游,1970年4月兴建,同年10月建成。该渠在高家堡公社喇嘛河村附近的秃尾河上筑坝起水,沿秃尾河东岸开渠南行,经金钢沟、高家堡、马家滩至乔岔滩公社杨道墕村止。其间5跨秃尾河,干渠全长15.5公里。浇灌高家堡、乔岔滩和榆林县的大河塔3个乡镇4千多亩土地。
红花渠延伸渠道,属神木县管辖,1966~1968年延伸至佳县境内9公里,上高寨乡张老庄、李治、王家山、后寨、张家元和刘国具乡和市塌、高家畔、徐家畔、高家圪凹等9个村2000人受益。县内建有倒虹20座、涵洞20座、排水桥20座、退水闸19座,以及渡槽、斗门、人行桥等,设计灌溉面积670亩,有效灌溉面积420亩。至2005年,该渠水源仍较充足,灌溉保证率高,效益显著。
⑵ 陕西榆林神木这地方有什么好玩的
神木最著名的是红碱淖风景名胜区,上边介绍的是榆林市全部的风景区,莲花池在榆林市内阳光广场旁边。神木主要有:红碱淖:红碱淖风景名胜区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 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景 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足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南北两侧以沙丘、滩地为主,滩地上足以沙柳为主的大面积固沙防风林带,沙丘多已固定。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每逢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鸟类聚集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场面非常壮观。
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的片状草场相间,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点缀其间,簇簇沙柳在金黄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荡。辽阔的湖面、绵软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飞禽、奔腾汹涌的巨浪、随波逐流的小舟、喷薄欲出的朝阳、夕阳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风光与蒙汉两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风情,构成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完美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郎山:
二郎山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西一公里处,海拔为1028米,俗称西山,文人墨客视其貌似驼峰,亦称“驼峰山”。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巡行驻跸,观其形似笔架,赐名“笔架山”。二郎山庙群建于明代以前,后经历代续建修葺,在蜿蜒跌宕的1000多米的呈南北走向的山脊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建成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各类建筑三十余处,庙内遗存的壁画、雕塑、石刻、题词丰富多彩,均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
在二郎山以其险峻雄奇和深邃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蜚声省内外,宗教氛围甚浓,历来是晋、陕、蒙等临近省区游客的游览热点,年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适逢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传统庙会,更是商贾云集,游人涌动,场面极为壮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非常重视二郎山文物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先后投入巨资完善了绿化、水、电、路、通讯、文化墙、山门、长廊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杨家城: 杨家城即麟州故城,位于神木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的店塔镇杨家城村。据史料记载,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祖籍就在麟州,五代晚期、后晋(公元936-946)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杨弘信(即杨宏信、杨信)为麟州地方土豪自立为刺史。其长子:杨重贵(即杨继业、杨业),次子:杨重勋(即杨重训)孙:杨延昭、杨光,曾孙:杨文广、杨琪。从此杨家在麟州世代主政,五辈连官。一直随北汉后归顺北宋,都是地方世家大族,北宋名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使人们怀着热爱捍卫英雄的心情逐渐把麟州故城呼为“杨家城”,这也正是崇敬和自豪之情的流露。金、元、明历代改徙,此间,杨家城战火连年,少有宁日,时兴时废,最终毁于战乱。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今治神木县城兴建后,杨家城废弃。故城西濒窟野河,北临草地沟,东连桃峁梁,南接麻堰沟,依山形呈不规则长条形分布,南、西、北三面,由河流、深沟环绕,且多处是绝壁,地势甚为险要,城内呈东高西低之势,最高点海拔1156米,最低点海拔海拔1092米。遗址总占地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现大多为耕地,由东城、瓮城、紫锦城、西关四部分组成,现残存夯筑土城墙段约2800米,残高为1-18米,低宽9-40米,墙体夯层厚8-12平方厘米,城周约五公里,城垣轮廊清晰,西城(西关)面积最大,地形颇为复杂,遗存有大量唐宋时期的砖、瓦、脊兽等建筑材料和大大小小的防御雷石也随处可见。杨家城在古代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西屏榆阳,东拒河朔,南卫关中,北控河套”,为宋代抗击契丹、西夏的边防要塞。宋代名臣文彦博、范仲俺、司马光、韩琦等多次来此巡察,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中范仲淹的《麟州秋词》最为人欣赏和熟悉。相传,城东南原有松树三棵,粗可二三人合抱,人称“神松”,今神木一名即由此而来;城西北临近悬崖处有水井两口,水井距窟野河床落差百余米,但井水常年不断,历史上杨家城虽屡遭围困,但始终不易攻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井水畅旺,无虑水源。麟州故城虽历经沧桑,人为、自然破坏比较严重,但该城的历史价值及文化内涵都十分重要,它做为唐宋边关历史的载体,它对研究古代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神木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同年成立了群众文保小组。2002年县文管办会同市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调查、钻探、试掘,并出有报告。2003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又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4年文管办又会同省市考古研究所整理材料上报国家文物局推荐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第130次常务会议核定公布“麟州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凯歌楼:凯歌楼,俗称大楼、中楼,位于神木县城旧街中心,是神木县仅存的一座三层楼阁式古建筑。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驻守神木参将高天吉御敌凯旋,为纪念胜利并报答“神恩”而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被焚于战乱继又在原台基上重修。楼为砖木结构,通高18.375米,座北向南,一层为台基,略呈方形,南北长20.65米,东西宽20米,内夯黄土,外砌青砖,中辟十字券洞,与四面大街相通。台东北角设石阶通达台面,上设石雕围栏,南北各有东西相向硬山式小配房四间。二、三层为两层重檐歇山顶阁楼式建筑。二层通面阔五间10.23米,进深四间9米,檐柱围廊,石质鼓形柱础,南面正中置四扇格门,左右各设券洞窗,西北角设木梯,直达三层楼内。三层全为格扇门,廊下置平座栏杆,四角置檐柱,悬风铃。上下檐均布置一圈斗拱,下檐一圈38攒,为一斗二升半(地方手法),上檐32攒,为重昂四踩斗攒,是较少见的斗拱形。雕花雀替青绿民间手法彩绘,陶质脊兽,筒板瓦屋面,沟滴排山,透空山面,木质博风板。该楼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两次维修,1959年被神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因楼体倾斜,由陕西省文物局补助及神木县自筹部分资金对凯歌楼进行了落架大修,重新彩画,屋顶换为琉璃瓦装饰,现已恢复其往日的威武庄严之气势,屹立于神木县城中心;2003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山: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州镇东男方向距县城65公里。山高险峻,巍峨挺拔。黄河和窘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壮观。
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茸,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一方宗教圣地。
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神奇的传说,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山西罗口的战斗,给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话。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贺龙、关向应以及国际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驻足观光,缅怀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迹。因此,天台山又成为人们景仰的革命遗址。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县民营企业家家贾怀文先生出资近万,对天台山庙群进行了重修、改建、扩建、增修,经一易寒暑,首期工程胜利告竣。而今,山貌杀景焕然一新。庙宇恢弘,亭台别致,工艺精湛,古朴典雅,整体建筑极具观赏价值。旅游设施亦日完善,完全能满足游人、香客吃、住、游、玩的需求。每年三月十八、四月初八为天台山传统庙会,届时四方游客云集于此。
班禅庙: 班禅庙位于大保当镇贾明滩村,始建于汉明帝年间,有班禅殿、关帝庙、祖师庙等13处28间殿堂,建筑布局合理,融汉蒙民族风格和宗教于一体。庙宇四周林木保存面积达15万平方米,绿树掩映,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庙宇象镶嵌在丛林的小明珠,玲珑可爱,蔚为奇观,是蒙汉人民经济交往、联结友谊的胜地。 高家堡古城: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弥川。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该城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海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原为夯筑土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茸。 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南墙均长311米,南北墙均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墙,间有垛口、嘹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现除魁性楼、女墙、垛口、嘹望洞被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卷门,并筑有瓮城,现城门的敌楼、嘹望台和南门已破坏。 城内原有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五道庙、祖师庙、西门寺、贞节牌坊等古建筑,现仅存中兴楼和财神庙,城内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为东西街,向阳北南北辐射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国初,南街最为繁华,至今大部分铺面保存完好,东、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筑群为典型的北方构筑风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还有楼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 高家堡古城是神木县乃至整个陕北较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独具特色的保护价值,神木县人民政府已拟定将该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津寺:“西津寺”古称“宝峰寺”,座落在神木县马镇镇南沿黄河之滨七里处的石山上、占地五亩,始建年代不详,据府谷县志和碑记载,曾于元代中统三年(公元1263年)、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多次扩建维修。清末此寺庙达到鼎盛时期,有数位僧人主持佛事,钟声悠扬,香烟缭绕,与佳县“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完整的佛教寺院。
本世纪三十年代该寺庙遭兵火焚烧,甚为严重,使一座依山傍水,有占地150亩约十三万多株古柏环绕中的古刹毁于一旦。仅留寺庙残痕、古柏林带和雕刻精制、造形美观、栩栩如生的石狮一对。还有(公元1496年)重修该寺时立龙头龟座碑石一块,碑阴、碑阳两面刻有文字,正笔楷书,字迹清晰,记载寺院历年来修缮情况。 令人不得其解的该寺庙周围柏树林带,长势不同于其它柏树,树纹全部向左扭转,当地百姓流传着多种说法。现该林带受到国家林业部门的管护。
神府革命纪念馆:神府革命纪念馆位于神木县城,2001年建成。
神木是革命老区,神府革命根据地创建于土地革命时期,创建时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有800多名,神府革命根据地是陕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在全国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根据地之一。纪念馆详细介绍了神府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与巩固情况,介绍了神府根据地的斗争历史以及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在贺家川、采林、沙峁、万镇等四处修建了烈士纪念馆。1964年,修建成神木县烈士陵园及纪念踏,现并入神府革命纪念馆管理,成为对广大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杏花滩:杏花滩在神木县城南5公里的单家滩村,旧有摩岩石刻,古岫岩寺等明代建筑。因村多杏花,从清初开始称杏花滩。据称每当杏雨时节,花红叶翠,满眼烂漫,是为神木八景之一-------“杏花濯雨”。相传清康熙帝进兵西夏时曾专访此处,并留诗一首。杏花滩之杏花在建国后农田基建中逐年毁损,已无旧前景象。幸有神木中学退休教师武绍文先生矢志于县域文化传统之发扬光大,从1994年开始,将由清至今游客诗文题留尽数搜求,刻成石碑数十尊,建成杏花滩碑廊摩崖,新修杏花别墅,内建文宗堂、文渊亭、文源池、文渊塔等,并广植杏树、桃树、梨树和各类花草,形成了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高品位、有潜力、幽雅清净、独具特色的旅游场所。
⑶ 有关神木的文化
神木概况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区)接壤地带,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共辖15镇4乡664个行政村,总人口37.8万。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神木镇,邮政编码719300,电话区号:0912 。 神木县一角
神木历史悠久。县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建制始于秦汉,而后或郡或县相沿,从明代称神木至今。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父子曾驻守于此,抗击侵扰,雄踞一方,英雄业绩,流传千古。北宋河东宣抚使范仲淹曾到此巡边,写下了著名的《留题麟州》和《麟州秋词》。
神木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建立了党的组织,1934年创建了红色政权,开辟了陕北神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英杰。
神木地理地貌独特。县境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向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1%;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9%。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876小时、气温8.5℃、无霜期169天、降水440.8毫米。黄河流经县境98公里,窟野河、秃尾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县境西北部有46个内陆湖泊,其中神湖(红碱淖)总面积54平方公里,储水8亿立方米,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编辑本段]矿产资源神木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英砂、天然气、石油、铁矿和石灰石等,其中以煤炭储量为最。
煤炭 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和北部,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多亿吨,且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采,为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环保煤和气化用煤,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富煤区每平方公里地下储煤量高达1000多万吨。神木煤田勘探范围内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8层,单层最大厚度12.02米。煤层近似水平,断层稀少,顶底板稳定,瓦斯含量极小,埋藏浅,不少地区的覆盖仅4至5米,部分地区大面积裸露地面,易于露天开采。神木县煤田范围包括大柳塔、孙家岔、店塔、麻家塔、中鸡、尔林兔、锦界、大保当、神木、解家堡、高家堡等11个乡镇。神府东胜煤田成煤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侏罗纪,煤田面积为3117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30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以上,相当于70个大同矿区、 160个抚顺矿区,神府东胜煤田称得上是世界最大的煤田之一。
岩盐 神木岩盐是榆林盐田的边缘,是榆林盐田的一部分。榆林盐田是距今五亿三千万年,深埋地下两千五百米的奥陶纪岩盐田,探明储量8855亿吨,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6%。岩盐的潜在价值就达33.2 万亿元,是青海察尔汗盐湖的2.2倍。
石英砂 主要分布在麻家塔、神木镇一带,工业探明储量达436万吨,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7%以上,且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开采,可制做玻璃、陶瓷及耐火材料等,是本县仅次于煤炭的重要矿产资源。
天然气 神木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含气区主要分布在尔林兔、大保当及锦界一带,气田北接内蒙古乌审旗的苏里格气田(中国最大的气田),西接榆林含气区,储量可观。
石油 主要分布在尔林兔、大保当一带,与天然气含气区分布基本一致。
铁矿 全县有66个矿点,多为窝状埋藏,在孙家岔镇刘石畔村有一处为层状埋藏,厚达l米。主要有磷铁矿、褐铁矿和赤铁矿三种,平均含铁量为30%,最高达60%,为本县生铁冶炼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条件。
石灰石 主要分布在栏杆堡、麻家塔等地,储量较大,可制造电石、碱、漂白粉、水泥、石灰、石材等。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神木县城随着神府煤田的大开发,神木逐渐成为西部投资的热土。从“八五”到“十五”的15年里,神木境内各种投资高达300多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年均超过25%,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亿元,跻身于西部百强县行列。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1.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28元。成为陕西省第一个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在2009年公布的西部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神木位居西部百强第5位,全国百强第59位。
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神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重心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建立了煤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7%,企业总数发展到1700多户,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
在工业经济上,贯彻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重点发展六园八区六大产业。构筑形成了煤----兰炭----电石---聚氯乙稀、煤---煤焦油---成品油、煤---煤气---电(金属镁、还原铁)三条产业链,不仅将煤炭吃干榨净,还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成为煤炭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县。
实施了一体两翼城镇群发展战略,即以县城为主体,沿榆神、神大公路线构建大保当、锦界、县城、店塔、大柳塔城镇体系。在这一框架内,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载能五大产业,形成榆神大公路沿线能源化工产业带;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四大工业园区。目前,全县累计实施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91个,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3个,投资总额达588亿元。2007年,神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283.22亿元,是1978年工业生产总值的3000倍还多。
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新建大保当、石窑店工业园区,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设好红柳林、柠条塔、张家峁、石窑店等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电一体化二期、煤制甲醇二期等项目,力争到“十一五”末,形成亿吨级煤炭、千万吨级煤化工、千万重量箱玻璃和500万千瓦电力生产基地。
农业经济
神木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地带。千百年来,神木的农业一直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在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神木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推进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果业大县的转变,全县农业走上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的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林业、红枣业 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风治沙和重点流域治理工程,严格实行封山禁牧,林业发展迅速。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2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1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4.7万亩,形成了四条绿色林带(黄河沿岸红枣林带、中部大扁杏林带、古长城沿线常绿林带、陕蒙边界防护林带)、六条绿色通道(榆神公路、神盘公路、锦大公路、神马公路、五陈公路、神万公路)和县城东西两山(各宽2.5公里,长10公里)绿化工程。集中投入建设精品工程,建成了马场万亩常绿林、卧虎塞长城林、高仁里峁生态示范区等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形成了生态建设骨干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8%,林草覆盖率达到46.3%。到201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左右,林草覆盖率达到60%左右。
我县黄河沿岸地区是全国几个红枣适生区之一,红枣栽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过放宽政策,激活机制,全县红枣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黄河沿岸地区区域性主导产业。目前红枣经济林已达18万亩。红枣品种质量优,市场竟争力强,枣农收入明显增加,沿黄乡镇枣农的经营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福茂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红枣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每年可加工各类鲜枣1000吨,年产烘干枣、紫晶枣、多味枣、菊花枣系列产品600吨。
畜牧业 我县地处暖温带草原向中温带草原过渡地带,是优质牧草适生区和发展食草型畜牧业的理想地带。目前,全县拥有天然草场300多万亩,人工种草160万亩,引进了青贮玉米、高丹草、柴花苜蓿、猎人何等一批优良草种,饲草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畜牧业发展加快,已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2004年,全县大畜存栏 4.5万头,当年出栏7900头;羊子存栏62.5万只,当年出栏33.2万只;生猪存栏7.7万头,当年出栏8.8万头;家禽存栏62万只,当年出栏 54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6万吨,水产品200吨,奶产品1.25万吨,羊绒11万公斤、羊毛1300吨。先后引进了布尔、萨福克、陶赛特、白绒山羊等优良羊子品种和利木赞、西门塔尔、红安格斯、黑白花、短角牛等优良肉牛、奶牛品种,推进了牛羊良种化进程。2004年,已建成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场 44个,肉类加工项目三个,正在建设的农畜产品加工项目4个(酵素茵微生物综合加工、无毛绒肠衣加工、牛羊肉屠宰加工、民乐饲料加工),并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6%以上。 [编辑本段]旅游胜迹神木地形多变,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窑洞,大枣,陕北民歌是其象征。北部是沙漠草滩地貌,长城横贯其中。境内有黄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河流。主要的旅游胜迹有
神湖
神湖又叫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 神湖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足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每逢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鸟类聚集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场面非常壮观。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的片状草场相间,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点缀其间,簇簇沙柳在金黄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荡。辽阔的湖面、绵软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飞禽、奔腾汹涌的巨浪、随波逐流的小舟、喷薄欲出的朝阳、夕阳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风光与蒙汉两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风情,构成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完美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郎山
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 二郎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果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时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此日:“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二郎山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这些石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由于二郎山的山势雄奇秀丽,古建筑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宽的山峦上,多姿多彩,所以它闻名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一方胜境。
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县境贺家州镇东男方向距县城65公里。山高险峻,巍峨挺拔。黄河和窘野河从东西两侧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壮观。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云蒸霞蔚,势若龙腾。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茸,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一方宗教圣地。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神奇的传说,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争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山西罗口的战斗,给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话。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贺龙、关向应以及国际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驻足观光,缅怀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迹。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属丰州地,旧称飞鸦川、弥川。城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原隶属佳州,清末划归神木。 高家堡古城该城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海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原为夯筑土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茸。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南墙均长311米,南北墙均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墙,间有垛口、嘹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现除魁性楼、女墙、垛口、嘹望洞被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卷门,并筑有瓮城,现城门的敌楼、嘹望台和南门已破坏。城内原有的中兴楼(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五道庙、祖师庙、西门寺、贞节牌坊等古建筑,现仅存中兴楼和财神庙,城内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为东西街,向阳北南北辐射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国初,南街最为繁华,至今大部分铺面保存完好,东、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筑群为典型的北方构筑风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还有楼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高家堡古城是神木县乃至整个陕北较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独具特色的保护价值,神木县人民政府已拟定将该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城
杨家城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即古麟州。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五代至宋,州刺史杨宏信,长子杨重勋(重训)和孙杨光,世守麟州;次子杨业和孙杨延昭,都是宋代名将,北拒契丹,称雄一方。世人怀着对捍边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为杨家城。城东南约70米处,原有松树3株,年久树老,枝柯相连,须两三人合抱,后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后因此命名神木县,城址旧貌犹存。城周景致幽闰,有诗云:“一径开溪畔,孤村仅几家。山花学带雨,野柳暗藏鸦。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处,前路暮云遮。”
凯歌楼
凯歌楼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怀德门。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视榆林曾住此楼,后改名凯歌楼。此楼台高8米多,南北长30多米,东西宽20多米,楼下门洞南北贯通。楼上中部建二层木楼,四角有钟鼓小楼,东西有配殿。文革时被拆,现依样重建。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交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神木把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施交通带动战略,投入资金16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彻底改变了神木的交通状况,府店、杨陈、榆神、神佳、神盘、新店及陕蒙高速公路等七条出境公路沟通了与周边旗县的联系,全县1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公路“黑色化”,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4340多公里。包神、神朔、神延铁路的相继开通,形成了1.32亿吨的年运输能力,同时也标志着神木成为陕北的铁路交通枢纽,在2009年11月20日左右开通运营的榆神高速公路,成功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榆神高速将成为陕北的新一条运煤大动脉建成。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神木县辖15个镇、4个乡:神木镇、高家堡镇、店塔镇、孙家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中鸡镇、贺家川镇、尔林兔镇、万镇镇、大保当镇、马镇镇、栏杆堡镇、沙峁镇、锦界镇、麻家塔乡、乔岔滩乡、太和寨乡、解家堡乡。 [编辑本段]城乡一体化 大柳塔一角新千年以来,神木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搬迁到县城或工业发达的乡镇,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以上,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神木县政府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按照“一体两翼、一河两川、重点村组”梯次推进的思路,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七个一体化”。高起点建设第一二新村等城市新区,加快推进旧城改造,继续完善县城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加大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等重点镇的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带动能力。到2013年,使县城人口达到25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80%。建设秃尾河川和风沙草滩区蔬菜畜牧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中南部丘陵区小杂粮基地,发展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实施双百帮扶工程,通过名誉村官、企业家返乡任职等形式,推动村企联谊,深化帮扶活动。 [编辑本段]大社保体系围绕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神木县从2008年起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涉及群众看病、上学、住房、出行、就业等方方面面。每年投入8亿左右的财政支出。“十大工程”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神木县实施的“十大惠民工程”是:
一是教育优先工程。2008年,实施完全意义上的12年免费教育。继续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将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神木职业技术学院,使全县普职比逐步达到1:1。
二是医疗健康工程。2009年神木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民免费医疗。 神木县实施全面免费医疗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三是公共文化工程。建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实现电话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为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接入宽带互联网;进一步强化乡镇文化站的作用。
四是扩大就业工程。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阳光工程”,2008年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适用技术培训10000人;建设神木县I类人力资源市场,在锦界、大柳塔建设乡镇人力资源市场。
五是社会保障工程。试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保健金标准、扩大覆盖面,70岁以上为360元/年,80岁以上提高到600元/年,90岁以上提高到1000元/年。
六是住房安居工程。年内完成50000m2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任务,廉租房货币补贴2000户,逐步解决城市无房户的住房困难,实现居者有其屋。
七是扶贫济困工程。切实使真正贫困者享受到低保,并同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自然增长机制。
八是公共交通工程。年内完成油(水泥)路新通车里程198公里,实现50%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
九是“幸福人居”工程。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城乡脏、乱、差问题,建设垃圾掩埋场;高度关注居民饮用水安全,5月份,引水工程先期向县城日供水5000立方米,加大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力度。
十是“平安神木”工程。狠抓安全生产,特别注重抓好以煤矿、道路交通为重点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组建矿山救护队
⑷ 神木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神湖
神湖
神湖又叫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
二郎山
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
二郎山
、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果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时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此日:“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二郎山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其间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一处,还有壁画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联、题字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
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县贺家川镇东南方距县城65公里处。山体拔地而起200余米,天台山庙群主要分布在前山与后山两处。前山为崇峰寺,后山为天台诸神殿。崇峰寺创始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天台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代增置修茸,渐成宏大规模,是历史悠久享誉塞上的一方宗教圣地。长约2公里的天台山古建筑群,最南端是高耸的山门,有数十米的石洞,洞内有石阶二百余级,洞上有仿明隶石刻“南天门”三个大字。由山门石洞向北原建有庙宇九层。天台山山顶有座天台山庙,据史料记载,此庙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以后历朝都进行过修缮和扩建。尚留有明清时期近百幅壁画和碑刻。
⑸ 神木县为什么叫神木,有什么历史故事
据记载,在县城的东北方向杨家城所在位置,即古麟州城,相传城外东南方向大约四十步,有三棵松树,大的需要两三人合抱,属于唐代的旧物,人称神木。
金代改为神木寨,到了元代,蒙古族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开国之君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内蒙古的伊金霍洛旗,伊旗和神木是近邻,蒙人爱屋及乌,也就将神木寨升格为神木县。明代尚有遗迹。
(5)神木县秃尾河桥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神木市,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是“中国文明的前夜”——石峁遗址所在地,位于陕西北部、秦晋蒙三省接壤地带。
神木历史悠久,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石峁遗址是现存史前最大城址,为4000多年前中国北方及黄河流域的文明中心。神木历史上一直是守卫中原、抗击外夷的边关前哨,素为塞上重地。
北宋时,以生长于麟州的一代名将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英雄群体满门忠烈,戍边卫疆,流芳百世。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如王维、卢纶、李益、刘禹锡、范仲淹等,都在这里留下不朽的诗词佳作,王维的《新秦郡松树歌》、范仲淹的《渔家傲·麟州秋词》成为千古名篇。
神木也是著名革命老区,早在1927年就创建了党组织,1934年创建红色政权,开辟神府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保存下来为数不多始终未被敌人清剿的红色根据地之一。
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曾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涌现出王瀛、汪铭、张友清等革命志士;走出了贾拓夫、张秀山、王兆相、李子奇、李智盛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留下了张闻天、贺龙、刘志丹、马文瑞、乌兰夫、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友人白求恩生活和战斗的足迹。
⑹ 秃尾河的主要支流
神木县境内,主要支流自北而南有谷丑沟、河子沟、青草沟、枣稍沟、黑龙沟、前青杨树沟、青水沟、团团沟、喇嘛沟、红柳沟、洞川沟、则里沟、乔岔滩沟、刘家畔沟、芦家铺沟、跃邦沟、高新庄沟等。
佳县境内,主要有:盐沟河,源于上高寨乡炭窑坬村,经高家寨、徐家峁上、赵大林、张家元四个村入秃尾河。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135.74平方公里。比降10‰,常年平均流量0.39立方米/秒。属6级河流。
榆林市境内秃尾河较大支流有:
清水河,又名红柳河,源于麻黄梁乡王家峁村西,由南向北东流经麻黄梁、大河塌乡地,在神木县高家堡境入秃尾河。全长22公里,在境内长17公里,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常年流量1.1立方米/秒(香水站)。其较大支流有东清水河等。
扎林川河,又名大河塌河,源于麻黄梁乡李家峁村东,向东流穿大河塌乡地,至任庄则入秃尾河,长26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常年流量0.44立方米/秒。
杨家畔河,源于大河塌乡白渠村西,向东南流穿大河塌乡地,在杨家畔村东入秃尾河,长14公里,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常年流量0.29立方米/秒。
开光川河,源于麻黄梁乡羊道峁村北,向东南流穿安崖乡地,在卢家铺村东入秃尾河,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常年流量0.17立方米/秒。有小支流黄家沟、前杜家沟、南岔沟等。
⑺ 神木的解说词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区)接壤地带,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共辖15镇4乡664个行政村,总人口37.8万。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神木镇,邮政编码719300,电话区号:0912 。 神木县一角
神木历史悠久。县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建制始于秦汉,而后或郡或县相沿,从明代称神木至今。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父子曾驻守于此,抗击侵扰,雄踞一方,英雄业绩,流传千古。北宋河东宣抚使范仲淹曾到此巡边,写下了著名的《留题麟州》和《麟州秋词》。
神木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建立了党的组织,1934年创建了红色政权,开辟了陕北神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英杰。
神木地理地貌独特。县境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向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1%;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9%。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876小时、气温8.5℃、无霜期169天、降水440.8毫米。黄河流经县境98公里,窟野河、秃尾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县境西北部有46个内陆湖泊,其中神湖(红碱淖)总面积54平方公里,储水8亿立方米,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⑻ 秃尾河的介绍
秃尾河,汉代称圜水,后称吐浑河,明代称秃尾河。1黄河支流。位于陕西境内,源于神木县瑶镇西北的公泊海子,起初称为公泊沟,与圪丑沟汇流后称为秃尾河,其下游为神木与榆林、佳县的界河,在佳县武家峁附近注入黄河。全长140.0公里,流域面积3294.0平方公里。流域内修建了水洞渠、红花渠、永兴渠等灌溉渠道,及榆林市的赵家峁水库,佳县的杜家沟水库等,对沿岸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⑼ 秃尾河的干流概况
在神木县,为秃尾河河源段,源头位于县境瑶镇乡的官泊尔海子,宫泊沟、谷丑沟两大支流在乌鸡滩汇流后称秃尾河。流经瑶镇、高家堡、乔岔滩等地,流域面积包括瑶镇、大保当、高家堡、乔岔滩、花石崖、万镇等6个乡镇,163个村庄,计237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4%。
宫泊尔海子,位于瑶镇乡河湾村西北,面积2平方公里。
在榆林市境内,秃尾河经神木县高家堡西,在大河塌乡任庄则流经市境,至安崖乡卢家铺村东出境。在境内流经长15公里,是该市与神木县的界河。这一段年平均流量7立方米/秒,河道比降4.53‰。
在佳县境内,于朱家坬乡武家峁村汇入黄河,境内流长42.4公里。是佳县与原神木县的天然界河。
秃尾河全长140.0公里,流域面积3294.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87‰。 秃尾河河道可分为四段:河源至枣稍沟段,主要流径沙漠区,河道比降较小,其中圪丑沟以上比降为3.47‰。枣梢沟至高家堡段,沿岸多沙丘和黄土,河床不定,水流分散,地形上类似一个小盆地,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发育。高家堡至红花渠段,以砂岸为主,部分河段切入基岩40~60米,一束一放的形势比较明显,为宽缓平直河道与曲流岩岸的过渡河段。红花渠至河口段,以岩岸为主,河谷深切,河道变窄,曲流发育,河漫滩及阶地不发育。秃尾河水系结构简单,呈树枝状展布,且西南岸支流较发育。
⑽ 神木县有哪些大桥
二郎山大桥,铧山大桥,五龙口大桥,鸳鸯塔大桥,而刚刚建成的窟野河大桥最为宏伟且具有代表性。
神木窟野河特大桥是神府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全国建设规模最大的连续刚构桥。
神木窟野河特大桥地处神木县城北侧,上跨204省道、神延铁路、神木火车站路、窟野河、鸳鸯塔桥、神木县滨河路、东山路,全长3446米。其中,刚构部分2256米,最大跨径165米,最大墩高76.5米。
施工中,中铁电气化局西安铁路工程公司和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两家单位承建克服了陕北每年只有7个月有效工期等困难,采取一系列精细化施工工艺和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两家施工单位共投入钢筋4.1万吨,混凝土23.7万立方米,相当于世界最高建筑物迪拜哈利法塔建设用量的三分之二。
2011年10月20日,由中铁电气化局西铁工程公司等单位承建的神(木)府(谷)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神木窟野河特大桥顺利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