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六村地理位置
『壹』 南浔古镇的地理位置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
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一百六十八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旅游景区共分三大区块。
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 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
南浔古镇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等。
(1)东北六村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特色:
南浔自古以来便是湖州的经济文化重镇,自两宋时期便以盛产优质生丝闻名,明清时期成为典型的江南丝绸市镇,出产的辑里丝成为皇家织造的指定原料。近代,以上海开埠为契机,南浔较早地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丝商迅速崛起,涌现了刘镛、顾乾麟、庞元济、张静江、金城等一批重要历史人物。
南浔古镇内拥有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尊德堂、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南浔丝业会馆及丝商建筑)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庞氏旧宅、南浔粮站总粮仓、通津桥、洪济桥、颖园、述园快阁、董氏世德堂、寿俊堂等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兴福桥、通利桥、新民桥等3处市级文保点,生计米行、刘氏景德堂旧址、周庆云旧宅等21处历史建筑。
古镇内传统民居清丽典雅、别致内蕴,大宅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大胆而巧妙地渗透和融合西方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宅第建筑艺术。
『贰』 我国34个省份地理位置
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比较复杂,现根据有关材料汇总如下。省级行政区名称后面( )里的字是它的简称。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四、23个省
1、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
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
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
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
综上所述,省级行政区名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地理位置命名: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西藏、海南、陕西、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
二、古代官府名称或辖区名称命名:如安徽、甘肃、江苏、福建、四川等。
三、赋予一定纪念意义的命名:如重庆、天津、新疆、宁夏、辽宁等。
四、以境内中心城镇命名:如吉林、上海、北京等。
五、以境内河湖名称命名:如浙江、青海、黑龙江等。
六、与民族名称相关的命名:如内蒙古、台湾等。
七、其他:如贵州、香港、澳门等。
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
一、以历史名称命名:如沪、渝、桂、冀、晋、鲁、豫、鄂、粤、琼、秦、蜀等。
二、以境内河湖山脉名称命名:如赣、湘、贵、浙、陇等。
三、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
四、综合上述几类情况命名:如闽、皖、黔、滇、黑、辽、青、藏、甘等。
『叁』 旅顺大连的地理位置
旅顺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市区,距版离32公里。隶属于辽宁省大权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中国东北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原属旅大市。
旅顺陆地南北纵距26.1公里,东西横距31.2公里,总面积512.15平方公里(2013年),海岸线长169.7公里。人口221356人(2015年末),2015年,旅顺口区生产总值完成288.5亿元。
(3)东北六村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旅顺全境属长白山余脉构成的沿海丘陵地带,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40米,地形构成为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老铁山海拔465.6米。陆地属于辽东半岛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岸地貌千姿百态复杂多样。
旅顺口区辖12个街道:登峰街道、市场街道、得胜街道、光荣街道、水师营街道、龙王塘街道、铁山街道、双岛湾街道、三涧堡街道、长城街道、龙头街道、北海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旅顺经济开发区),共59个行政村和19个社区。
旅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
『肆』 山西的地理位置
描述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
就绝对位置而言,山西省的经纬度是(34°N,108°E)
就相对位置而言,山西省地处中国东部,西邻陕西,北接内蒙,东临河北,南接河南!
『伍』 景观城地理位置介绍
濮阳
自然地理特点
(一)、区位面积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周边与山东省的聊城、荷泽,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相邻。地处北纬35°20′0〃--36°12′23〃,东经114°52′0〃--116°5′4〃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4188平方公里。
(二)、地理特征
地质 濮阳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该凹陷在形成过程中,沉积了一套巨厚的以下第三系为主的中、新生界陆相沙泥岩地层,是油气生成与储存的有利地区。
地势 濮阳位于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1/6000--1/9000。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
地貌 由于历史上黄河水注海和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变故作用,造就了濮阳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有临黄堤、金堤,还有一些故道残堤。平地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
土壤 濮阳市土地总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57.27%,其主要类型有潮土、风砂土和碱土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62个土种。
气候 濮阳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常年直接接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极端最低气温为21℃。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601.3毫米。
水文 濮阳市境内河流较多,共有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过境河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平均径流量为1.85亿立方米。
著名山水景观 黄河九曲,于此尤折;长河落日,激流入海;白云悠悠,千里目穷;临风述怀,追古抚今;壮思飞也,无出右者。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概况
濮阳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黄河下游北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及盐等多种矿产;地表有肥沃的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黄河滋润着濮阳,提供丰富的水源,地下水亦很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适于人类的繁衍生息和各种生产活动。
(二)、主要资源
土地 濮阳市现有耕地243.5千公顷,其中潮土占97.2%,土层深厚,化程度高,土体疏松,耕性良好,保水保肥,适于种植多种作物。
矿产 已知的主要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炭,另外还有盐、铁、铅等。石油远景总资源量达十几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为2000--3000亿立方米。
水 濮阳境内河流较多,地表径流靠天然降水补充,平均经流量为1.85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广泛,富水区和中等水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浅层地下水年可利用量为5亿立方米,中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22亿立方米。
气候 温暖适宜,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本区多年日平均气温13.4℃,无霜期一般为206--216天,属光能辐射中高值区,热量资源丰富。
动植物资源 濮阳地理环境位置优越,地带性动植物与引进动植物并存,种类繁多。动物常见的有4门12纲39目85科200多种。全市生存植物除农作物外有118科、381属、1200余种。引进驯化植物达630余种。全市园艺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现有70多种。
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演变及现状
濮阳历史悠久,黄帝时已出现了昌(南乐西北,偶住在东部)、顿丘(清丰西南)等早期城邑。颛顼建都高阳(濮阳东南),史称颛顼之墟。夏为昆吾国(濮阳)。西周时,濮阳一带为东国,后为卫国属地。因位于濮水之阳,战国时期始称濮阳。秦汉置东郡治濮阳(濮阳西南),隋置昆吾县,唐置澶州,宋称开德府,元明清为开州,民国设濮阳县。
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建立,设濮阳地区与安阳地区。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消,濮阳地区与安阳地区同时划归河南省领导。1954年9月25日,濮阳地区与安阳地区合并为安阳地区。1958年3月20日,安阳地区与新乡地区合并为新乡地区。1961年12月18日,新乡地区与安阳地区分设,濮阳隶属安阳地区。
1983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安阳地区,建立濮阳市,并将原安阳地区所辖滑县、长垣、濮阳、内黄、清丰、南乐、范县、台前8县划归濮阳市。1986年3月22日,所辖滑县、内黄县划归安阳市,长垣县划归新乡市。5月28日划濮阳市郊区胡村乡、孟轲乡、王助乡、城关镇、&127;岳村乡及清河头乡一部分置濮阳市市区。
濮阳市现辖市区、濮阳县、清丰、南乐、范县、台前共六个县(区)、62个乡、16个镇、7个办事处、2964个村民委员会、17152个村民小组,340.6万人,为省直辖市。
(二)、人口现状
人口增长过程 建国之初,濮阳人口151.08万人。1983年建市之初,人口262.29万人。目前人口已达350.6万人,人口增加88.31万人。
趋势 濮阳市人口增长在经历了建市之初的急速膨胀之后将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时期,按照“九五”计划及近期濮阳市人口增长规律分析,今后濮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将在8‰左右,到2005年达到358万人左右。
构成 其中农业人口283.3万人,非农业人口57.3万人。
分布 市区41.2万人,濮阳县106.4万人,清丰县66.5万人,南乐县46.7万人,范县46.9万人,台前县32.9万人。
劳动力构成及分布 1998年,濮阳市劳动者总人数为165万人。职工351818人,其中市区16167人,濮阳县52700人,清丰县30480万人,南乐县26612人,范县24957人,台前县12741人,市直192989人。乡村劳动者130.07万人,其中市区9.08万人,濮阳县43.75万人,清丰县27.63万人,南乐县18.51万人,台前县15.86万人,范县14.94万人。
『陆』 少林寺地理位置
少林寺位于当今河南省嵩山,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号称“天下第一名刹”.
『柒』 大兴安岭的地址
它位于祖国的最北边东经121°12′至127°00′;北纬50°10′至53°33′,她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境内山峦叠嶂,林莽苍苍,雄浑八万里的疆域,一片粗犷。
它是我国最北、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个奥地利或137个新加坡。林木蓄积量5.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7.8%,总面积8.46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边境线长791.5公里,下辖塔河、漠河、呼玛三县,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四区和得耳布尔、莫尔道噶等十四个林业局。大兴安岭的林地有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1%,在浩瀚的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着寒温带马鹿、驯鹿、驼鹿(犴达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飞龙、野鸡、棒鸡、天鹅、獐、狍、野猪、雪兔等各种珍禽异兽40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成为我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乐园。在千山万壑间纵横流淌着甘河,多布库尔、那都里、呼玛、额木尔等二十多条大小河流,最终注入了边陲人民的母亲河---黑龙江。这里盛产鲟鳇鱼、哲罗、细鳞、江雪鱼等珍贵的冷水鱼类,用“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这里的野生动物资源实在不为过。
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辖3个县、4个区,23个镇、1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80个村民委员会。
【呼玛县】 人口5.2万人。面积1.43万平方千米。辖2个镇、6个乡,8个居委会、64个村委会:呼玛镇、韩家园镇,兴华乡、北疆乡、白银钠乡、鸥蒲乡、金山乡、三卡乡。
【塔河县】 人口10万人。面积1.4万平方千米。辖3个镇、3个乡,29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塔河镇、盘古镇、瓦拉干镇,依西肯乡、开库康乡、十八站乡。
【漠河县】 人口8.5万人。面积1.84万平方千米。辖4个镇、1个乡,4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西林吉镇、兴安镇、图强镇、劲涛镇、漠河乡。
【加格达奇区】 人口15.5万人。面积0.14万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2个乡,60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卫东街道、红旗街道、曙光街道、长虹街道、东山街道、光明街道、加北乡、白桦乡。
【松岭区】 人口3.5万人。面积1.68万平方千米。辖3个镇,8个居委会,即小扬气镇、古源镇、劲松镇。
【新林区】 人口4.9万人。面积0.87万平方千米。辖7个镇,17个居委会:新林镇、翠岗镇、塔源镇、碧洲镇、宏图镇、大乌苏镇、塔尔根镇。
【呼中区】 人口5.2万人。面积0.94万平方千米。辖4个镇,11个居委会:呼中镇、碧水镇、呼源镇、宏伟镇。
1964年设大兴安岭特区。
1970年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地区驻加格达奇。原属黑河地区的呼玛县(驻呼玛镇)和原属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驻阿里河)、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驻尼尔基)划归大兴安岭地区。辖1县、2自治旗。
1979年将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地区辖呼玛县。
1980年9月4日,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1)设立塔河县,以塔河区和呼玛县的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3公社为其行政区域,驻地塔河镇。(2)设立漠河县,以阿木尔、图强、古莲3区,呼玛县的漠河、兴安2公社为其行政区域,驻地西林吉。
(本部分沿革资料摘自地方志) 先秦时期,为东胡部落联盟体属地。西汉时期,为汉廷护乌桓校尉和辽东属国都尉双重统辖。三国、两晋时期,为鲜卑拓跋部辖区。北魏时期,岭南为乌洛候地,岭北为室韦地,均隶属北魏王朝。
隋唐时期,为室韦督都府属地,受平卢节度使管辖。辽代,岭南为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所辖,岭北为乌吉敌烈统军司所辖。金代,岭南归蒲与路所辖,岭北为东北路招讨司所辖,北部为乌古敌烈统军司所辖。
元代,成吉思汗于1214年,将岭南分封于大弟弟拙赤·哈萨尔和二弟合赤温·额勒赤,将岭北分封给三弟帖木哥·斡赤斤。1288年,元朝实行行省制,为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明代,属奴儿干指挥都司管辖。今漠河县为木河卫管辖,塔河县为塔哈卫管辖,呼玛县和新林区为额克卫管辖,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和呼中区为坚河卫管辖。
1645年(清顺治二年),为盛京驻防内大臣(1646年改称昂邦章京)管辖。 年(清顺治十年),由镇守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 1662年(康熙元年),由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所辖的宁古塔副都统衙门管辖。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由镇守黑龙江将军衙门所辖的瑗珲副都统管辖。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族人由布特哈总管衙门管理(副都统级)。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岭南由黑龙江将军衙门所辖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岭北由瑗珲副都统管辖。
1731年(雍正九年),布特哈总管总理大兴安岭各族八旗事务,隶属黑龙江将军。 1734年(雍正十二年),岭南划归呼伦城总管统辖。岭东南由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岭北由瑗珲副都统管辖。 1743年(乾隆八年),岭西改由黑龙江将军所辖的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 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将大兴安岭鄂伦春族人按住地分为五路编为佐。阿力河流域为阿力路佐领管辖,呼玛河流域为呼玛尔路佐领管辖,多布库尔河流域为多布库尔路佐领管辖。
1882年(光绪八年),由黑龙江将军兴安城总管管理鄂伦春五路。 1883年(光绪九年),兴安城总管撤裁。鄂伦春阿力路、多布库尔路由黑龙江将军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呼玛尔路由瑗珲副都统(亦称黑龙江副都统)管辖。 1884年(光绪十年),布特哈衙门改制为布特哈副都统,总领鄂伦春五路和索伦部。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廷撤裁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布特哈总管衙门。今大兴安岭地区为西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岭南为黑龙江行省(简称黑龙江省)呼伦兵备道呼伦直隶厅管辖,岭北为瑗珲兵备道瑗珲直隶厅管辖。 1909年(宣统元年),今漠河县为珠尔干河总卡伦和漠河总卡伦管辖,今塔河县、呼玛县为呼玛尔总卡伦管辖。
1912年(民国元年) 6月25日,岭北隶属民国政府黑龙江瑗珲兵备道(同年8月26日改为黑河道)瑗珲直隶厅。同年7月1日,呼玛尔总卡伦改制为呼玛设治局。岭南属少数民族上层叛乱分子的“伪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
1914年(民国三年),岭南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布西总管公署。同年1月11日,岭北呼玛设治局改制为呼玛县,漠河总卡伦改为漠河设治局,隶属黑河道。 1915年(民国四年),岭南改制为布西设治局管辖,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 1917年(民国六年),岭北漠河设治局改制为漠河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道。 1920年(民国九年),岭南隶属于呼伦贝尔善后督办。 1925年(民国十四年),呼伦贝尔善后督办改制为呼伦贝尔道,辖岭南地区。 1929年(民国十八年),岭北呼玛县辟设欧浦县。呼玛县、漠河县、欧浦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政筹备处。岭南隶属于呼伦贝尔市政筹备处。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岭南为伪兴安分东省管辖,岭北三县为黑龙江省管辖。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岭南为新合并的伪兴安东省所辖的巴彦旗管辖,岭北三县为伪黑河省管辖。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岭南由新合并的兴安总省所辖的巴彦旗管辖。
1945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将原伪北安和伪黑河两省合并,设立黑龙江省。岭北三县由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管辖,岭南由呼伦贝尔自治省(1946年3月,改为呼伦贝尔临时地方政府)巴彦旗管辖。 1946年3月,岭南由纳文慕仁盟巴彦旗管辖。8月12日,岭北三县由黑龙江省黑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47年2月, 岭北三县隶属黑嫩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漠河县、欧浦县合并于呼玛县。9月呼玛隶于属于新黑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5月,兴安岭省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纳文慕仁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岭南属纳文慕仁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巴彦旗合并)管辖。
1949年4月11日,岭南隶属于新成立的呼伦贝尔盟。9月,岭北呼玛县隶属于黑龙江省新改称的黑河专员公署。 1951年10月31日,岭南由呼伦贝尔盟新成立的鄂伦春族自治旗领导。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会战指挥部,开发建设大兴安岭东北坡。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行政区一部分,黑龙江省黑河专区呼玛县全部和嫩江县行政区一部分,划归会战区。初步规划在会战区内建设大杨树、松岭、呼中、新林、塔河、阿木尔、古莲、十八站、库伦斯、南瓮河、霍龙门11个林业公司。同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大兴安岭会战区成立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省辖市级),受会战指挥部和行政区所在省(自治区)双重领导,地方行政工作受黑龙江省政府领导。各林业公司设区政府,林场设乡(镇)政府。
1965年1月, 林业部在大兴安岭会战区设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大兴安岭特区政府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 1966年4月20日, 黑河专区呼玛县“嫩漠公路”以北和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划入大兴安岭特区的行政区。
1967年11月26日,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特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领导。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原属黑河地区的呼玛县和原属呼伦贝尔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全建制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原属牙克石林管局管理的阿里河林业局、甘河林业局、吉文林业局和克一河林业局划归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领导。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隶属于黑龙江省林业总局。 1979年5月30日,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原属鄂伦春族自治旗的加格达奇区、松岭区仍由大兴安岭地区管辖,但原属地权不变。阿里河、甘河、吉文和克一河林业局划归牙克石林管局管辖。同年6月,大兴安岭林管局为林业部直接领导的企业。
1980年9月4日,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行政公署,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1年5月14日, 古莲区改设漠河县,塔河区设塔河县。
1982年3月6日,大兴安岭林管局企业管理体制(计划、财务)单独运作,仍直属林业部,与行政公署合署办公。
1986年1月29日, 国务院批准行署、林管局所在地加格达奇区为县级区建制。
1991年,国务院确定大兴安岭林管局为全国首批55家企业集团之一。199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成立 更多资料请访问大兴安岭旅游网大兴安岭信息港
『捌』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
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8)东北六村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地理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玖』 谁知道满族的地理位置啊
满洲史基础(满洲神堂专用读本)
第一章 满洲族的先世及其在历史上的足迹
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洲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都是原女真人)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人口大约在一千万左右,其中的主干为现在的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满洲族(约一千多万)。
“通古斯”这个词出现于近代,其含义现存在不同的解释,有“蓄猪之民”和“东方的人”之说。现国内外将其作为对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些民族的统称。
通古斯--满语族的祖先在数万年以前居住在贝加尔湖南部的地区,他们在那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最初的所有的发展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通古斯人的一部分离了原地来到了东部地区(即黑龙江上中游和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后发展成为女真和满洲族。留在当地的原始通古斯人继续发展,后来被操突厥语族的外来人所融和。
通古斯--满语族缘于同一族群(祖先),故其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后因一些外界的因素的影响而分化为南北两支,即北通古斯族群和南通古斯族群。通古斯人中的满洲族(包括锡伯人)被划分为南通古斯人,赫哲族是后来从女真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其的体质特征介于南北通古斯人之间,之外的通古斯人皆属于北通古斯人。南北通古斯人虽然出自同一原始族群,但在外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南通古斯人(满-锡伯)的外表具有长面、直鼻、眼距较近、眼裂较小和上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等特点,北通古斯人具有脸型较宽和皮肤的颜色发蓝等特征。当然这些特征都不是绝对的,因为南北通古斯人毕竟都属于一个原始的族群并且他们之间一直都存在通婚的现象,所以各方的特征都存在于双方的族群中。
二.通古斯--满语族的先世在历史上的足迹
古老、勇敢勤劳的通古斯--满语族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就曾几度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数千年前的肃慎(相当于中国周王朝时期)、挹娄(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勿吉(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渤海(相当于中国的隋唐时期)、女真(从中国北宋至十六世纪)以至最后的满洲族都是通古斯--满语族在历史上的称谓(注:以下简称“满洲族”)。
满洲族的先世在有历史记载时起就已经居住在白山黑水间的广袤的土地上,其祖先数次建立的国家曾一度称雄于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曾经象雄师一样地在亚洲的舞台上怒吼。其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曾令世人所瞩目。
1、满洲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一个强大的国家--渤海国
公元七世纪末,满洲族的先世在亚洲大陆的满洲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其疆域包括今天满洲的大部、朝鲜半岛的北部及俄罗斯的南滨海地区。境内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首都为上京龙泉府(今中国黑龙江东宁县东京城镇)。渤海建国二百多年,生产力很是发达,曾被邻国(中国)敬畏地称作“海东盛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虽然现在有些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篡改历史,说什么“满洲族先世建立的渤海国不是独立的国家”等等,我们只要看一下历史就会知道,渤海国并非一个地方政权,他拥有自己的官属、军队、司法、赋税和独立的外交,享有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所应具有的一些权利,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如在当时中国的政府入侵的时候,渤海国的领导人当即派人交涉,据理力争,最后在无奈之下还诉诸武力,以?卫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权益。后契丹人兴起,渤海国亡。
2、满洲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二个国家--大金国
公元十一世纪末,满洲族的先世--女真人中的一位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完颜阿骨达的领导下,击败了辽国,在阿什河畔称帝,建立了大金国。大金国的建立,是满洲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国家。 后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无理挑衅,导致了大金国和中国的战争,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虽然野心很大,可是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就被大金国打败了,1126年灭北宋,占领了淮河以北的地区。原中国的政府领导南迁到临安(即今天中国的杭州)。而大金国的首都则迁到了燕京(即今北京市)。
有关于这段历史,今人仍然将其大加歪曲,说什么“大金国是什么地方政权,宋金战争是一家内部的兄弟间的战争”云云。稍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清楚,这绝不是什么“内战”而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首先,我们知道,所谓“地方”是相对于“中央”而言的,如果没有“中央”则“地方”就无从谈起。那么我们让先来看一下当时的记载吧,在中国被大金国打败之后,中国每年向大金国进贡一批数额巨大的物资,并称大金国为“亲邦”而自称为“子邦”,这样看来的话大金国到成了“中央”了(不过大金国并为将自己视为中央,他仅仅是把中国视为自己的一个附属国而已)。另外,南迁的中国政府中的领导人仍念念不忘地要“收复国土”,还有,那个被称作“民族英雄”的岳飞,口口声声地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一个极度仇恨满洲族人,恨得都要吃满洲族的肉喝满洲族的血的人,能说他将满洲族人视为了自己的“兄弟”吗?能说这是“兄弟间的一场战争”吗?此外,就是到了今天,中国人仍然将岳飞称作为“爱国将领”,如果说是一个国家的内战的话,又怎么是“爱国的”呢?还有人说其是“统一”祖国的“正义”的战争,那么既然都是“一国内部的”了,大金国不也是“统一”的正义的战争了吗!事实是,以前的中国人从未将满洲族人视为自己的同胞,我们无法从任何一部历史文献中找出“中国人称满洲族人就是中国人”的一个字,相反,所有的资料都显示出来的是“中国人将满洲族人视为外国人,中国将满洲族建立的国家--大金国视为外国”这一事实的记载。
3、满洲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三个强大的国家--大清国(即大满洲国)
大金国被蒙古人打败后灭亡,满洲族的社会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内乱之后的十五世纪,出现了一位满洲族历史上的又一伟大的人物--爱新觉罗努尔哈齐。
由于受到了中国的挑唆(中国认为一个不统一的满洲国更适合它的需要,因此利用一切的手段对满洲国的内部进行挑拨),满洲国的很多部落因此连续地发生内战,导致了满洲族内部的分裂。当时的满洲国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满洲国、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
努尔哈齐即出自满洲国,由于其在少年时期就看清楚了中国的真实面目(即言尔无信、极端虚伪、目光短浅、外表强大实则虚弱),所以努尔哈齐在以后与中国作战的时期内才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部署。努尔哈齐从1583年起兵,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616年的时候又建立起了一个满洲族人自己的国家--大金国(别称是满洲国,为了与满洲族先前所建立的大金国相区别故称“后金”),在建国期间,满洲族在努尔哈齐的领导下数次击败了中国军队作出的干扰满洲族统一活动的军事举动。建国后,中国贼心不死地想把满洲国这个再次新生的国家扼杀在摇篮里,其不仅在很多方面对满洲国进行渗透和挑拨,并且在其在以上方法没有取得效果的时候竟然诉诸武力,对满洲国这样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进行侵略。所幸的是,满洲族在努尔哈齐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齐心对外(象在1619年的萨尔浒战役中满洲族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入侵的中国军队就体现出了满洲族的团结),终于使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1626年努尔哈齐去世,同年其第八子皇太极即位。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别称仍然是满洲国),在这前一年(即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他正式告谕天下,定“满洲国”为女真诸部的统一称谓。
第二章 满洲族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在长白山东北部有座布库里山,山下有一个清澈透明的水池,此湖叫布尔瑚里湖。湖水碧蓝清凉。盛夏,起伏叠嶂的群山环抱着碧水清潭,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湖边野花烂漫,彩蝶飞舞,鸾凤合鸣,百鸟交唱。大有"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奇观妙境。这美丽的图画引来了三位仙女白天而降,她们是三个姐妹,大姐叫恩古伦,二姐叫正古伦,三妹叫佛库伦。
三姐妹走近湖边,只见水中有天,彩云飘飘,鸟飞蝶舞,这比清静的天宫美极了。三位仙女的身影倒映在湖中,娇滴的脸蛋,婀娜多姿的身影,在绿树红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靓丽。三姐妹兴奋地脱掉衣服跳人碧水之中,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呈献给她们的一切。三姐妹同在湖中嬉戏打闹,顿时那平静如镜的湖水水花四溅,碧波荡漾,湖中不断传出她们的欢声笑语。
三姐妹嬉戏多时,已感觉疲劳,先后上岸更衣。这时,一只神鹰飞来,嘴里衔着一颗鲜红鲜红的果子放在三妹佛库伦的衣裙上,腾空而飞。佛库伦拾起色彩鲜艳的红果爱不释手,这散发着特殊香气的果子放在地上怕弄脏了,不放手一直捧着又无法穿衣。于是她灵机一动,便把红果含到口中,不料,果子竟顺势滑进她的腹内,佛库伦又是咳,又是吐,竟丝毫不起作用。顿时,她感觉到下身无比沉重,犹如千斤坠体,不论怎样念动咒语,她都不能起飞。大姐和二姐仔细给三妹检查一番后说:"这是天授妊娠于你,等你生产以后,身子轻了再回去罢。"说完便告别三妹,飘然升天。
两个姐姐走了,佛库伦留在湖边,不知过了多久,佛库伦生下一个男孩,孩子出生后,佛库伦感到很吃惊,孩子落地就能说话,几天功夫就长成一个身强体壮、面目清秀的少年郎。佛库伦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布库里雍顺,姓爱新觉罗。
有一天,佛库伦做了一只木船,让儿子坐在上边,然后拉起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儿呀!你是神鹰的后裔,天意让我生你,实际上是要你去平息暴乱,安邦定国。孩子,你一定要完成上天交给你的重任。"说完松开儿子的手,把船推向水中,小船载着布库里雍顺顺流而下,佛库伦凌空而起,返回天庭。
布库里雍顺按照母亲佛库伦的指示,乘船随波逐流,往下游冲去,水借风威,在激流的推动下,小船如离弦之箭,一瞬千里。
一天,小船漂至牡丹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处,长白山东南的鄂多理城,城内住有三个姓氏,他们互争雄长,终日厮杀,死伤惨重。当时有一个人到河边取水,他突然见到一个举止奇异、相貌异常的男孩,端端正正独坐船上,便急忙返回村里告诉争斗的人们。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停止了争斗,纷纷跑到河边观看。大家一见,果然是非凡之人。
一个叫百里的首领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男孩对众人说:"我是天女佛库伦所生,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我奉天命是来平定大乱的,今后你们再也不要互相残杀了。"
男孩的话声刚落,河边的人们高呼起来,救难的大英雄来了!布库里雍顺来了!
原来有一天,一个游方术士来到鄂多理城。百里曾问他,三姓地方何时才能安宁?游士说:"快了,一位生在天池边的英雄,叫布库里雍顺,很快会乘船来到此地,他到达之时,正是三姓安宁之日。"
之后,英雄布库里雍顺的名字迅速传开了。人们天天盼望着他早日乘船来解救他们。当百姓埋葬战死的人时总是叹惜,你为什么不能等到布库里雍顺到来呢!人们见面问候时,都互相鼓励着,好好活着,布库里雍顺就要到了。我们很快就会过上平安的生活了。
今天布库里雍顺真的来了,大家听其所言,都很敬佩他。人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天生的圣人,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走了,说着几个年轻人相互交插握手,做成轿形将他抬回城里。共同推举他为贝勒,并将百里的女儿勃利格格嫁给他为妻。
从此,三姓地方战乱平息,社会安定。布库里雍顺成为这个民族的首领,满洲族的先人称他为始祖。
第三章 成化犁庭、董山被杀与明国的压迫
明国历来对女真各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拨女真各国战乱,严重阻碍了女真的发展。明正统年间,蒙古剌部兴起,对明国北方边防构成全面威胁,而地处辽东的满洲也直接受到瓦剌蒙古的威胁。当时的满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若与强大的瓦剌蒙古相比,仍然是弱小的,抵挡不住瓦剌也先的进攻。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满洲李满住、董山等人都依附了也先。女真、蒙古东西呼应,大肆抄掠辽东,使辽边数年不得安宁。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调动瓦剌四路大军南犯,大同告警。明英宗朱祁镇压亲征。当明军行至土堡(今河北省怀来县西南)时,受到瓦剌军的袭击,明英模宗被俘,50余万明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史称的“土木之变”,朝廷威望一落千丈。
这一年,居住在苏子河畔的满洲乘机向明边进袭。李满住率1万余总众,包围了抚顺城,与明兵展开激烈战斗。当时守城明军1000余人,并把妻子儿女还到城墙上,表示决一死战。当女真军接近城池时,明兵投下松明火把,弓、铳(火器)齐发,女真人不敢接近,只得退去。明廷因鲁全守城有功,晋升为指挥使。
尽管满洲多次配合瓦剌蒙古侵扰明边,便在也先之乱被明国平息后满洲首领不愿与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因此,董山等满洲各首领又开始向明国进贡。由于明王朝统治日益衰败,对满洲各卫的朝贡要求得十分苛刻。而由于战乱,满洲等女真各部首领丧生,各部的敕书失落,入贡无凭证,许多女真首领不得不以舍人的身份前往,明国给的封赏减少,待遇大不如从前,致使各部首领对明国边官司怀怨甚深。明天顺八年(1464年),由于满洲各卫女真,入贡人数过多,耗费过大,朝廷下令女真各卫每3年入贡一次,每次人数为100人或50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廷又要求入贡的女真各部必须携带骠壮的马1匹,纯黑的貂皮30张入贡,否则不得放其入境,引起女真各部的不满。
在满洲中,董山是一位有智谋,有才干的大首领明天顺二年(1458年),明廷又晋升董山为左卫都督,从此,他声震女真各部,地位在各卫首领之上。后来由于李满住已经年迈体衰,董山“起而兼管三卫,颇有统一满洲之势”,势力大振。董山多次呈请明廷对满洲各部首领晋级,但明廷不允,使其很不高兴。为此,满洲与明廷关系十分紧张。于是董山就纠集满洲、毛怜和海西等部统兵达15000余人,几乎月月兴兵,一年之内竟抢掠明边境97次,杀掠边民多达10余万。明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女真入犯,明国总兵郑宏战败。明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海西、满洲复入鸦鹘关(今新宾苇子峪镇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中女真人的埋伏,兵改战死。三月复入连山关,掠开原、抚顺,窥铁岭、宁远、广宁。由此可以看到,满洲与明国进行了公开的战争,并多次取得胜利,同时也反映出满洲已经是比较强大的国家。当时,董山、李满住与明国之间,是时附时叛。明国实行的政策比较宽松时,则附明,而明国实行的政策严酷或压迫的程度较深时,则叛。明廷不断地派人向他们索取被掠人物,结果李满住、董山等不敢入朝进贡了。
明成化三年(1467年)四月,明廷派遣都督佥事武忠作为使臣,招抚满洲诸卫首领入朝进贡。董山等人听抚入京,贡献马匹和貂皮。成化帝特令大臣召集满洲大小首领集会,申诉了他们“背恩负义”,要求“改过自新,严戒部下,尊事朝廷”。董山等大小首领纷纷给朝廷叩头,表示谢罪。
然而,董山却因明国皇帝不详察边吏鱼肉边民的过失和女真犯边的原因,心中有些不服气,故举止傲慢,有抵触情绪。明廷太保孙继宗、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陈文等,看见董山遇到高官司也不为礼,认为他们不肯悔改,于是,不顾董山等人服罪孽来朝,竟决定只将董山所带来的家属十多人放回,而将董山等115人拘留,并押解到广宁(今辽宁北宁)。同时,积极备战,准备大举讨伐满洲。
七月二十七日,董山等由京师解至广宁府后,明总兵官赵辅命令通事向董山等宣布明国皇帝敕谕,以示告诫。董山等人不服,双方发生争执并动武。赵辅下令镇压,早有准备的甲士杀出,当场杀死满洲大小26人,其余的人均被囚禁起来九月二十四,明廷分三路对满洲的住地进行了残酷的剿杀,并要求朝鲜派兵配合明廷行动。
明军由左都御史李秉、总兵官赵辅、都督王英统兵,太临界黄顺、少临界张林监督军务。兵分左中右三路共五哨兵马向新宾进发。左路军出浑河,越石门,经土木河到分水岭。右路军由鸦鹘关经喜昌口,过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到婆猪江。中路军经薄刀山鲇鱼岭,过五岭、渡苏子河至佛阿拉满洲首都。朝鲜王国派遣中枢府知事康纯、鱼有沼、南怡等,统兵万人,从东路堵截。朝鲜分两路军,南怡率右路从朝鲜满浦入攻婆猪江,鱼有沼率左路由朝鲜高沙里入兀弥府。明中路军入今新宾境后,连破佛阿拉、张打必纳、戴咬纳、朗家、嘹哈等诸寨,“焚烧其庐舍,杀掠其人民”,许多满洲人逃入深山藏匿。满洲没有防备,突遭袭击,各部分散。由于董山被拘,李满住年迈体弱,面对强大的明国和朝鲜联军,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使满洲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李满住和长子李古纳哈等为朝鲜军杀害。鲜血染红苏子河、婆猪江,满洲人尸横遍野。据统计,此次军事行动共擒斩女真人1700余口。明和朝鲜军历经一个月的围剿,共契寨四五百座,女真人家的牛、马、家畜茫然一空,并释放女真人阿哈(奴隶)千余人。战后,明廷又将董山等杀死,其弟秦羊等几百名女真壮勇,被谪戍福建等省份,使他们永远身处异乡。
董山是入京请罪被杀,明廷失信于女真人,因此各部女真人深怀怨恨。李满住的幼子甫乙加大,为了报父兄之仇,联络满洲、毛怜、乌拉等部女真人数千人,对明国边境进行杀掠。明国为了防备女真人侵袭,又大修边墙,将辽阳以东之地向满洲内地推进360多里,迄至凤凰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辽东边墙残址,就是这个时候修筑的。辽东边墙在今抚顺境内长约100余公里。从铁岭黄泥洼入境,经张木沟、山城堡、龚家、边墙沟李其、关岭、腰堡、兰山、西崴子、西古、上马古、后安;从王家店附近蜿蜒折向东南,抵新宾三道关(即鸦鹘关),然后向南经苇子峪进入今本溪桦皮峪。修建辽东边墙的目的是企图把女真人拒之墙外,这是一条军事分界线,边墙以西即明管辖区,边墙以东,俗称东边外,即女真族生活区,而作为辽东边墙,抚顺段则为最重要的一段。不仅在鸦鹘关附近设有重兵把守的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还在边墙内设4个边堡,其中有会安堡(今会元)、东洲堡(今小东)、马郡堡(今马郡)、散羊峪堡(今散羊岭)。
明国曾对满洲进行过多次打击,被称为“犁庭扫穴”,满洲元气大伤。仅从明宣德八年至明成化十五年(1433——1479年)短短的46年间,满洲即遭受明军入讨5次。其中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各年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残暴讨伐,每次均以“可屠者屠之......尽灭乃已”,满洲“流离四散,其余存者无几”,致使满洲数十年后才得以复苏。
满洲屡遭重创后,努力大衰,长期一蹶不振。在明景泰元年(1450年)时,因凡察被明廷处死后,明廷以凡察长孙纳郎哈包庇董山为由,将其拘留,不久又处死。为此,满洲人人胆颤心寒,满洲大首领两年无人敢袭职,形成一片散沙的局面。后来明廷脱罗为满洲左卫都指挥同知。李满住孙子完者秃为满洲右卫都指挥同知。
脱罗、卜花秃、完者秃降袭父祖职以后,满洲十分残破,对外已无能力进行掠夺和战争,对内也必须团结互助,才能共渡难关。满洲三卫的首领论辈分是卜花秃最高,其次是脱罗,完者秃辈分最小。但三卫自动调解,三卫掌印全由完者秃负责,对外处理事务和对内处理纠纷,皆由完者秃出面,实际上他成为三卫部落联盟的大首领但有事关三卫大事,左右二卫,与中卫(满洲卫)共同协商,作出决定,由掌印者指挥执行,一般无所争执。
明成化三年(1467年)后,完者秃、脱罗、卜花秃和满洲右卫的另一名指挥同知罗下,及三卫部众都居住在佛阿拉城及周围一带。佛阿拉城,今称旧老城,在新宾二道河子南山上。明廷称之为“满洲老营”或“虎拦哈达城”,简称“虎城”。完者秃等分别率领本卫的塔坦重建家园。塔坦,即“一堆火”一个锅吃饭之意,原来是指狩猎民族野外打猎的宿营单位,但此时由于氏族组织渐被破坏,由狩猎单位演变成了军事和行政组织,每卫都分成几族和几十个塔坦,有些像今天村下面的小组。他们努力从事狩猎、采捕生产,然后,由卫主率领部众从汉人区易换农具、耕牛,积极恢复农业生产。满洲各部每年从三月至五月和七月至十月,各塔坦分别编队或十人一伙儿,二三十人一帮,结队进入山林。游猎的人或骑或步,住地连布结幕。一幕三四人,或率领妻子单遍及民用工业而居。季节一到,是女真人“布在山谷之时”,红围小猎,“渔梁幕宇马迹,遍满山野”。满洲人狩猎时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大时有80余户“空落而出”,或60余人“载纲出猎”,规模小时,甚至是一家单独“结幕,挈妻子往来”。他们经常是“农事半年收获毕,且从渔猎作生涯”,有的男子“田猎资生,未尝在家”,呈现一派渔猎繁忙的景象。
满洲自从董山被杀以后,复仇之声不断,加上明国在关市上的各种刁难,犯边的事情屡见不鲜。由于明国皇帝昏庸,太监当权,在如何对待扰边的女真首领之事,朝廷争论不休。以兵部侍郎马文升和兵门路尚书余子俊为代表的官员认为:边防重地,不易动兵。出现边关多事,与边吏行为不端为关。应该严惩边吏,宽待“诸夷”。余子俊生疑以守为上策,对女真不宜“深治”,如兴兵征伐,决非祖宗治夷的初衷。因此,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廷派遣马文升,都指挥詹升等前来招抚满洲、海西各部。满洲三卫指挥脱罗、卜花秃、完者秃等,都听抚入贡。然而,当朝太监汪直求功心切,与副都御史陈钺合谋,谎报边警。一边诬告马文长,一边请求皇帝,同意出师征剿。
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明国再次决定讨伐满洲。太监汪直任监军,朱永为总兵官,分兵五路,直捣新宾满洲首都。满洲各部,青壮年逃匿深山,老弱被屠杀多达690余人。明军获女真人480余人,攻破450余寨,掠夺牛、马千余匹。大军所过之处,房屋皆被焚烧。明官兵不惜掘死人骷髅回师报工。当朱永等出师途中,遇到满洲的贡使哈速、郎秃等70多人前去广宁。汪直诬陷他们“窥伺”边境,不由分说,便将哈速等5人杀害,其他人捕送京师邀功。后来又无量地把郎秃等74人远戍两广安置。在明廷军事压力下,曾扰边的满洲都指挥伏当加等也被近叩关朝贡。
因太监汪直等奸臣的诬陷,马文升被撤职。满洲部分人为了报旧仇新怨,联兵结势,深入辽东地区,骚扰清河、叆阳等地,竟长驱200余公里。凡是掠到俘虏都将四肢分解、碓脊、火蒸以泄其忿,劫夺牛马,焚烧庐舍。这样由明国奸臣所挑起的民族矜持更加尖锐了。
明国的边吏日趋腐败,女真人怨声载道。明初,明廷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对于女真各部交易,按货给值,边吏守法,不稍侵吞。各个马市、关市变成货物“流通之府”,女真地区各得实惠,汉族与女真族之间关系十分融洽。成化以后,朝贡、互市的传统及规定逐渐废弃。女真各部互市、朝贡必须经过边官验放。而边吏廉勤者少,贪污者多,亏少马价,偷窃货物,时有发生。他们还以失物为由,诈取财物。边官千方百计索取财物或随意谩骂。有的还为私利所驱使和京官勾结,盗卖库中废弃的敕书,非法交易。过去,凡女真人首领入京朝贡,必宴赏在会同馆,而且酒宴丰盛,人人心情舒畅。明中叶以后,光禄寺徇私作弊,贪图贿赂,不肯用心尽职。女真贡使入京,往往酒饭菲薄,盘肉数两,骨多肉少,饭食生冷,酒中掺水,淡而无味,又不近期颁赏,一拖再拖。即使赏赐也都是些残次品,贡使心怀不满。
此外,明廷实行所谓的“夷狄相攻”的政策,故意制造矛盾。他们利用懂女真语言的“通事”,深入女真各寨进行侦察,或对前来朝贡、互市的女真人实行监视,常以酒、肉等诱惑,挑拨是非,使各寨之间彼此猜忌,互生仇隙,以致边事渐坏。
完者秃、卜花秃时期,由于满洲势力薄弱,民族关系又十分紧张,在这个多事之秋,他们委曲求全,昼恢复生产,并保持向明廷朝贡,以尽属国职责。
第四章 太祖武皇帝与后金国的建立
布库里雍顺数传之后,即满洲人所谓肇祖原皇帝,名都督孟特穆。其孙锡宝齐篇古,生子一,即兴祖直皇帝,名都督满福。兴祖第四子,为景祖翼皇帝,名觉昌安。景祖兄弟六人,各筑城分居,称为宁古塔贝勒,是为六祖。景祖时开始兼并周围部族,已尽收五岭以东、苏克苏浒河以西二百里内诸部,势力渐盛。景祖第四子,为显祖宣皇帝,名塔克世。显祖生五子,长子即清太祖高皇帝,名努尔哈齐。满洲人称之为聪睿汗,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齐的祖父、父亲(即景祖、显祖),为明宁远伯李成梁和满洲的苏克苏浒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所害。明为安抚努尔哈齐,归还景、显二祖尸体,又封努尔哈齐为龙虎将军,授为都指挥使封号。明国欲以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而努尔哈齐同族宁古塔诸祖子孙,也想加害努尔哈齐。努尔哈齐此时年25岁,为报祖、父之仇,且争满洲之权,遂以祖、父遗甲十三副,攻打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尼堪外兰败而弃城走。努尔哈齐由此开始统一女真各部。
在统一过程中,努尔哈齐创制了满文。当时只有女真语而无文字,书翰之类用蒙古文字以代言者,占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万历二十七年(1599),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以蒙古文字母与女真语言音拼成满文。
=======================
未完,关于整篇文章我发到你的信息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