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与谁同坐轩地理位置

与谁同坐轩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3-08 19:20:01

Ⅰ 与谁同坐轩的环境


该轩选址优越,依水而筑,构作扇形,其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小巧精雅,别具一格,故又称作“扇亭”。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Ⅱ 蒋勋细说红楼提到的与谁同坐轩,是第几回

第17回。讲到了拙政园。

Ⅲ 与谁同坐轩的来历

关于此扇形建筑的来历为,清末苏州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入拙政园现在的西园,当时称为补园,据说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的历史,特斥资修建了这一扇形轩,张家后代也都爱扇成癖,用精心策划、刻意安排来形容他们的修建过程一点不为过,其扇面两侧实墙上所开的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款署为“凤生姚孟起”,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题额者把答案藏匿起来,非常耐人寻味。原词反映了苏轼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他优游林泉,流连山水,希求超脱。故孤芳自赏,只与明月清风为伍,表现出孤高的气质。与谁同坐一句反问,拨动了游客的心琴,使之与山水共响。人们要去捕捉,去聆听清风明月下的天籁之音,去咀嚼醇美的诗意,去眺望举目入画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为清何绍基题写,款署为“媛叟书于吴门”,出自唐杜甫《后游》诗:“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意为“美好的江山正等待着人们再度登临,花柳无私地呈现出它的色彩风姿”。
此为状景抒情联。江山、花柳,含情脉脉,期待着人们尽情观赏,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江山、花柳等自然景物以人的思想情感,极富人情味。联语唤起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召唤人们去尽情地捕捉自然美,欣赏自然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

Ⅳ 苏州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轩”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乃为扇亭的“与谁同坐轩”,扇面两侧的实墙上开有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则对着“三十六鸳鸯馆”,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Ⅳ 与谁同坐轩里你愿意与谁同坐呢你会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与谁同坐仙女,你愿意从谁做都可以,这个没有刻意,你说跟谁做才行的,只要你们啊感情好聊得来就可以了

Ⅵ 西面荷花亭,与谁同坐轩。求下一句

你真逗,已经在 “荷花亭” 东边儿了,为什么还要去 “轩” 里面坐呀?
真的是 闲的蛋疼!

Ⅶ 与谁同坐轩的建筑结构是什么样的

与谁同坐轩是"补园"中的一个小亭,造型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轼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和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杜甫的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扇亭地处山麓水边,地理位置甚佳,树高而雄,石幢静立,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视,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Ⅷ 与谁同坐轩你愿意与谁同坐你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想象作文思路:

1、再现:侧重于写景状物或叙事的想象作文,可以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

2、移植:有时候,想象可以进行嫁接、移植,把优美的景色移为一处,或把有趣的现象归为一物,或把美好的品质浓缩在一人之身。即,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中的特定形象,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移植想象。

3、幻想:幻想是更为大胆的想象。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充满幻想。在他的笔下花鸟虫鱼,家具、玩具乃至墙壁都有生命,都赋予了人的感情。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幻想。

蒋勋细说红楼梦——与谁同坐轩例文如下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到不可知的地方,就是“曲径通幽”。这里包含着中国审美里面特殊的情境——含蓄内敛,不是外放式的美。古琴曲《幽兰操》(又称《猗兰操》)即是如此,古琴高手在弹这首曲子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若有若无,好像听得到,又好像听不到。

跟西方交响曲排山倒海而来的征服美明显不同。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进入一个五星级酒店,大多数插花的方式通常是西方的,西式插花是尽量把叶子枝干都拿掉,剩下一团一团的花,叫做花团锦簇。可是中国和日本古代的插花,都是线条式的,只有三两枝。

这其实也是“幽”,“幽”永远是少,不容易发现,永远是不那么炫耀,它是一种含蓄的美。如果把握了这些原则,可以看到十七回是一篇非常完整的中国园林美学文章。中国古代文人常常歧视工匠,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建筑这个名称,一直叫做营造。

比如宋代就有一本书叫《营造法式》,其实内容就是建筑学。现在学建筑的朋友有时候连碰都不去碰这些东西,因为他觉得,建筑是完成我自己设计的造型,他不喜欢“营造”这两个字,觉得觉得营造只是去执行别人设计好的东西。

实际上这是误解,过去的工匠和设计师不太分得开,像意大利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们是工匠、设计者和艺术家的混合。在《营造法式》里面可以看到,要盖一个建筑,主人会说一些想法,希望怎么盖,工匠要花很多的心思来实现、完成它。



再回到比较现实的例子,拙政园里有一个令我学建筑的朋友都叹为观止的地方——“与谁同坐轩”。园林的建筑里面有很多名称,比如靠水的建筑叫“榭”,“轩”是四面没有墙壁的房子,就是观景用的。“亭”的意思就是让你停在这个地方不要走了,因为这里是看风景的地方。

拙政园里面的“与谁同坐轩”,名字很有诗意。一般的轩空间比亭子大,可是拙政园的这个轩小到只可以坐一个人,有一个扇形的窗,临着湖面。一个学建筑的朋友跟我说,这个亭子设计得真是太棒了。可是他不一定知道,“与谁同坐”其实来自苏东坡的一首词。

苏东坡曾在政治最失意的时候作词追问:“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有一次我跟一个学建筑的朋友讲到文学典故,他吓了一跳,说,做建筑还要懂文学啊。我说本来就是,你怎么可能没有人文的背景就去做设计,建筑不仅仅是视觉的,它其实更是人文的回忆。

对于走进园林的人,要理解“与谁同坐轩”,理解当年诗人的心情,仿佛是一次考试。如果你了解了这些背景,就能够感受到当年苏东坡“我今天不希望跟人在一起了,我要跟清风、明月在一起”的心境。也能知道当时于明月清风之夜坐在那个轩里,他的生命得到了多么大的解放。

这一天,宝玉跟他的爸爸贾政一起到园林中去,他爸爸要给他一个测验,让他给园中景点题名。这种考试很实在,可以检验考生以前所学的诗词、典故怎样运用到自然环境里。这一天也是宝玉展现才情的最佳时机。像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

就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题名,少掉“与谁同坐”这四个字,很多味道就没有了,因为它把整个文化的典故放入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当你读到“与谁同坐”四个字时,你能明白这个轩的设计不仅仅是因为空间小,还为了人生的孤独,为了在政治失意以后回来寻找自我的状态。

其间还留有一份骄傲和自负。明月、清风虽然并没有写出来,可是你如果读过苏东坡的词,体味过他的情怀,你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意境?我想,比较深远的文化传承一般都会把文化置放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Ⅸ 拙政园之与谁同坐轩图片[摄影图,JPG]

关键词:拙政园之与谁同坐轩图片素材下载 拙政园之与谁同坐轩 拙政园 与谁同坐轩 苏州 园林 旅游摄影 国内旅游 摄影图库 72DPI JPG图片描述:

Ⅹ 从园林景观审美的角度来看,"与谁同坐轩"是什么景

与谁同坐轩,为苏州园林拙政园中一亭,也是是其重要景点之一,筑于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的月洞门,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幽美。
不知道是不是说这个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