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潍坊会考地理知识点

潍坊会考地理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1-03-08 18:39:50

『壹』 初二会考地理的知识点有哪些

初中地理会考 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④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2)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贰』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关键词: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学习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方式,认真了解,了解所学的知识,明确各部分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之外,我们还必须充分的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初中地理成绩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并且在学习当中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和老师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及时的把每一个难点都解决掉,并且加上教科书知识以及可以课外的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内容更加的丰富,让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到的知识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再次练习,否则可能会出现忘记的情况.

以上就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技巧,通过以上的内容,学会以上的方式之后自身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叁』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四、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五、大洲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和红海。

3、欧、非: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4、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5、亚、北美:白令海峡。

6、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肆』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学习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方式,认真了解,了解所学的知识,明确各部分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之外,我们还必须充分的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初中地理成绩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学习当中,需要利用初中地理只是来全方位的分析、解决问题,需要多多练习,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参加考试,并回答各种问题,那么我们怎么能快速、准确、完全解决这些难点?这要求我们了解并轻松解决这些难点,慢慢提升自身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初中地理理解问题能力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了解书本的关键--这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前提

各种地理事问题都与位置密不可分,掌握具体的位置知识是初中地理的关键,位置可以通过各种地图反映出来,如地理教科书,其中包含丰富的知识(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当中,需要知道书本是怎样描述各种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以及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的表现方式,并将两者结合,形成各种地理事物、位置的等高线图,从而了解所有的初中地理要求理解的内容以及技能,明确每种现象的特征、位置、怎样形成以及其他要点,这样能使初中地理的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并正确回答地图、阅读地图等各种地理问题,例如,了解影响气候的原因、规律,还掌握了温度、降水和其他气候数据,有可能根据相关气候数据、气候图表(如每月和年降水数据),变化和降水等或某一地点的位置、特征等,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回答,可以详细的分析各个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并且在学习当中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和老师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及时的把每一个难点都解决掉,并且加上教科书知识以及可以课外的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内容更加的丰富,让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到的知识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再次练习,否则可能会出现忘记的情况.

以上就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技巧,通过以上的内容,学会以上的方式之后自身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伍』 地理会考知识点

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
2. 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4. 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
5. 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6.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7. 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
8.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
9. 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10.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
11. 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 一朔望月29.53 日
12.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 23 小时 56 分 4 秒。
13. 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 15 °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4. 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地转偏向力。
15. 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6. 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
17. 黄赤交角 目前 23 °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18.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 北半球春分日( 3.21 )或秋分日( 9.23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夏至日( 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冬至日( 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9.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 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 6.22 达到最小。 南 . 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 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20.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 -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日 - 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21.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
22. 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23.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
24. 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25. 岩浆岩 :侵入岩— ( 花岗岩 ) :晶粒较粗;喷出岩— ( 玄武岩 ) :晶粒小,多气孔
26. 沉积岩 : 层理构造 ,并有 动植物化石 ,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27. 变质岩 : 片理构造 ,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
28. 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
29. 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30.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31. 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 ,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32.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
33. 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
34.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多倍,两级相差 900 多倍
35.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
36. 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37. 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
38. 对流层主要特征 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 。大气 对流 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39. 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
40. 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 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41.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42. 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
43. 盛行东北风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盛行东南风的风带 ——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44. 赤道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极地高气压带 —— 少雨 地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雨 地带; 大陆东岸 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 降水比较丰富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45.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 1 月南移, 7 月北移
46. 季风 成因分析: ? 海陆热力差异 ( 亚洲东部季风 )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南亚和我国西南 )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
47. 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 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48.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 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49. 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
50. 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
51. 梅雨——准静止锋 6 、 7 月
52. 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
53. 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
54.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55. 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 —— 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 施加一定的影响, 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 ----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
56. 洋流的分类 : *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水温低,一般为 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 *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57. 洋流分布的规律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58 .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59. 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
60.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
61 . 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 , 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
62. 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 ,以降水补给为主, 积雪融水 为辅。 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63.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64. 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
65. 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
66. 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 。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
67. 狭义的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69. 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70. 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71. 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72. 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
73. 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程 ;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74. 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75.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76. 森林资源的环保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 ,容纳动物。
77. 能源资源 按能否可再生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78. 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70%
79. 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
80. 产业部门的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
81.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82. 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②地域性(因地制宜)
83.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84. 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
85. 城市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
86. 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
87. 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
88. 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89. 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 - 淮河;粗放畜牧业——年降水量少于 250mm 地区,我国四大牧区;热带种植园农业——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90. 商品化程度很高,基本上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91. 为国际市场提供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92. 水田农业——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东亚、南亚、东南亚——雨热同期。
93. 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工业区位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环境条件;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土地价格。
94. 接近原料产地 ——甘蔗、甜菜制糖,水产品和水果等食品罐头。
95. 接近能源供应地 ——炼铝
96. 接近消费市场 ——棉纱织布、石油加工等工业;瓶装饮料等食品工业、家具制造、印刷工业
97.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钢铁厂、火电厂)——应布局在盛行风(主导风)的下风向 ;季风盛行地区,应布局在 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98 有水污染的工厂(如化肥厂、造纸厂、化工厂、印染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99. 需洁净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等)——应布局在 河流上游
100. 装配厂(如电视机装配厂)——应布局在 劳动力充足的地方
101. 钢铁工业布局有 “煤铁复合体型”和“临海型”
102. “煤铁复合体型”——接近原料地和燃料地——美国的五大湖沿岸、德国的鲁尔区、乌克兰的克里沃伊罗格—顿巴斯,我国的鞍山—本溪。
103. “临海型”是远离原料、燃料地而接近消费市场,如 上海宝山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
104. 工业区按形成条件划分 ①采矿型——鲁尔,加利福尼亚,辽中南;②加工型——日本京滨,沪宁杭;③混合型——京津唐
105. 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大单位—— 工业地带
106. 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北美工业地带
107. 工业化最早、经济第二位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
108. 资源型的重工业地带—— 东欧工业地带
109. 对外依赖率最高的加工贸易型的临海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110:商业区位条件:交通、人口、集聚、地价。
111: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112.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113.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持续衰减 。老龄化问题还带来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14. 发达国家的人口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115. 老龄化: 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7% 为 老龄化, 10% 为 严重老龄化
116. 老年人口的比重最高的国家——瑞典;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的国家——孟加拉国
117.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大。
118.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措施:实行或赞同 计划生育 的政策,以期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 119. 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 *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 人口年龄构成轻 。 * 人口的经济结构长期没有改善。 * 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低。 * 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政策: 坚决贯彻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0. 人口迁移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121. 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 (人 / 千米)。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
122. 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亚、欧洲 60 ° N 以南、北美洲东部
123. 人口密度最大的人口稠密区—— 南亚
124. 人口稀疏区:①寒带(西伯利亚)②热带雨林(亚马孙、刚果)③沙漠(撒哈拉、塔克拉玛干)和干旱草原④高原(青藏高原)、高山
125. 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黑河 - 腾冲线
126:城市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活动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127. 城市分类:按城市规模:各国的标准不同我国的标准—非农业人口 100 万以上的为特大型城市; 50~100 万的为大城市; 20~50 万的为中等城市; 20 万以下为小城市
128:城市规模: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区域性中心城市(香港)、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重庆、天津、沈阳、大连)、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县级中心城市、县以下中心镇。
129. 城市职能:我国的标准—综合性和专业性。 ①综合性:全国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各特大型城市和主要的大城市。 ②专业性:工矿城市、农林城市、交通枢纽、旅游城市、文化名城、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130. 城市内部的职能分区—— 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131. 城市化 :是指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批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32. 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 。
133. 城市化的本质 —— 居民由从事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是整个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革的过程。
134. 城市化中的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135.郊区化: 是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
136. 逆城市化:十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137:影响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口、民族迁移因素;文化自身因素;时间因素。
138:世界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
139:中国地域文化:东北黑土文化;华北平原文化;黄土高原文化;内蒙古草原文化;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四川盆地文化;云贵高原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华南妈祖文化。
140:海派文化。
141. RS——遥感 ; GPS ——全球定位系统(至少 3 颗卫星定位);GIS ——地理信息系统

『陆』 求,山东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背考点lax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11.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2.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3.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4.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5.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6.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7.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18.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19.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0.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1.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22.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23.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24.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25.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26.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27.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28.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29.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30.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31.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32.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3.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34.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35.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36.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37.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38.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39.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40.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41.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42.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43.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44.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45.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46.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47.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48.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49.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50.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51.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52.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3.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54.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55.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56.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57.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58.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59.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60.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61.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62.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63.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64.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65.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66.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67.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68.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69.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70.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71.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72.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73.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74.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75.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76.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77.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78.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9.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80.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81.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82.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83.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84.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85.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86.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87.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88.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89.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90.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91.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92.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93.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9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95.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96.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97.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8.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99.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100.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1.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102.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3.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04.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105.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106.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107.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108.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109.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10.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11.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12.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113.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114.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115.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16.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17.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18.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119.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120.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21.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22.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123.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24.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125.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126.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127.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128. (“北撇南捺”)

  129.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130.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131.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32.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33.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134.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135.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136.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137.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138.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39. ①雨带的移动

  140.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141.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142.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143.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144.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145.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146.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147.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148.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49.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50.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151.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152.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153.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154.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155.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156.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157.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158.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159.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160.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161.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62.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163.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164.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165.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166.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167.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168.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169.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170.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171.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172. 29、温室效应

  173.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174.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175.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176.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177.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178.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179.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180.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第四单元 水环境

  181.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182.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183.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184.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85.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186.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187.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188.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189.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190.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191.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192.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193.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194.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洋流分布模式图):

  195.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196.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197.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198.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199.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200.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201.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202.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203.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204.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205.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206.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07.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208.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209.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10.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211.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12.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213.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14.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15.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217.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218.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219.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220.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21.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222.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223.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24.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225.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226.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227.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228.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229.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230.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231.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232.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233.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单元 季节知识专题

  234.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235.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236.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

『柒』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④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2)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