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祈年殿地理位置

祈年殿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3-08 17:45:40

1. 所有的北京之最

1、最长的防御城墙:万里长城;

2、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

3、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

4、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

5、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6、建国最早的皇城御园:北海;

7、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

8、发现直立人化石、用火遗迹和原始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9、收藏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云居寺;

10、铭文字数最多的大钟:永乐大钟。

◇北京现存牌楼最多的街道:国子监街,共四座

◇北京最大的玉佛:团城承光寺白玉佛,高1.5米,由整块白玉雕成

◇北京现存最早的石雕佛像:北魏太和造像

◇北京最大的碑林:孔庙碑林

◇北京面积最大的天然松林:延庆松山

◇北京最东是密云花园村,最西是房山鱼斗泉,最南大兴石佛寺,最北怀柔北岔

◇北京地区惟一的楼阁式塔:良乡昊天塔

◇北京现存最高的砖塔:天宁寺塔,高57.8米

◇北京最矮的砖塔:西四砖塔胡同的万松老人塔,是金代为纪念耶律楚材老师万松和尚所建

◇北京第一座森林公园:半壁店森林公园

◇北京现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

◇北京现存最大的寺庙建筑:太庙

◇北京现存惟一保持明代建筑风格的寺庙:智化寺

◇北京现存最小的寺院:颐和园后山妙觉寺,包括山门、院落、旗杆及正殿和院墙占地不过60平方米

◇北京最大的喇嘛庙:雍和宫

◇北京现存最早的佛寺:潭柘寺

◇北京市区最早的佛寺:法源寺

◇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牛街清真寺

◇北京最早的天主堂:南堂圣母无染原罪堂

◇北京最早的塔:云居寺金仙公主塔

◇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玉泉山定光塔

◇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邑:房山琉璃河董家村的燕国古都遗址

◇北京第一位旅行家:昙无竭

◇北京现存牌楼最多的街道:国子监街,共四座

◇北京最大的玉佛:团城承光寺白玉佛,高1.5米,由整块白玉雕成

◇北京现存最早的石雕佛像:北魏太和造像

◇北京最大的碑林:孔庙碑林

◇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中国规模最大的航空馆:北京航空馆

◇中国第一座空军博物馆:中国航空馆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国家档案馆:皇史成

◇中国最大的玉瓮:团城玉瓮,高70厘米,膛深55厘米,口径135*182厘米,周长493厘米,忽必烈用它来盛酒宴请大臣,可盛酒3000公斤

◇智化寺的清龙藏经版是中国惟一完整保存下来的龙藏经版,只印过200部书,至今完整如初。龙藏经版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版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网络

◇中国最大的亭子:北海公园小西天观音殿的四角攒尖重檐方亭,乾隆时建,高26.8米,有84根巨大园柱支撑,建筑面积达1264平方米

◇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牌坊:十三陵牌坊

◇北京石狮子最多的桥:颐和园十七孔桥共544个,比卢沟桥多59个

◇中国最大的古代石船:颐和园石舫

◇中国最小的城池:北海团城,周长276米

◇中国最大动物园:北京动物园,品种数量首屈一指

◇北京第一座森林公园:半壁店森林公园

◇中国第一个日本式园林:双秀园

◇世界石刻佛经最多的寺院:云居寺

◇我国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十三陵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天坛

◇中国现存体量最大的圆形攒尖大殿:祈年殿

◇中国最大的戒台:戒台寺

◇中国最大的塔台:居庸关云台

◇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妙应寺白塔

◇中国最大的金刚宝座塔:碧云寺塔,高34.7米

◇中国最古老的金刚宝座塔:五塔寺

◇古代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元大都

◇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被称为“中华第一谜宫”:古崖居

◇我国第一座以古代少数部落文化命名的古墓群:山戎墓葬陈列馆

◇北京是世界上名称最多的城市

◇中国民族构成最全的城市,56个民族都有人在北京工作和居住

◇中国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城市

◇我国最小的城池:团城

◇中国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十三陵

◇中国发掘的第一座陵墓:定陵,1956年5月

◇中国最大最早的石牌坊:十三陵正门前牌坊

◇中国最大的陵殿:长陵棱恩殿

◇中国唯一的金冠:明十三陵朱翊均的翼善冠,用极细的金丝编成

◇中国最重的金塔:故宫珍宝馆内金发塔,用于存放乾隆生母落发

◇中国最珍贵的碗:故宫内的白玉错金镶宝石碗,上有180颗宝石

◇中国最大的折扇:故宫内,共15股,扇面纵59.5厘米,横152厘米

◇中国古代最大的玉雕:故宫内大禹治水玉雕,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5330千克

◇中国最古老的钟:大钟寺内陈列原始社会的陶钟,香烟盒大小

◇中国最大的座钟:故宫交泰殿内,高6米

◇中国最大的玉瓮:北海团城玉瓮

◇中国最古老的铜火器:1935年在房山发现的元代的铜铳

◇中国最早的铁制兵器:1977年在平谷刘家河村出土的铁刃铜钺

◇中国最大的青铜器: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商朝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千克

◇中国最大的石雕:故宫保和殿后石雕,长16.57米,重200多吨

◇中国已知最早的植树碑:石景山法海寺,1924年立

◇中国最完整的古代书法石刻:北海公园阅古楼的《三希堂法帖》石刻495块

◇中国最古老的刻石:故宫内的雍邑刻石,又称石鼓,共10面,距今有2000多年

◇中国最早最大的喇嘛庙:西城区妙应寺,始建于1096年的辽代 ;

◇中国最大的金刚宝座塔:在碧云寺。高34.7米

◇中国最古老的金刚宝座塔:在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中国石刻佛经最多的寺院:云居寺

◇中国最早的道藏:白云观内的《正统道藏》,是我国最早的道经书总集,共5305卷,明正统十年1445年邵以正督校刊印

◇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龙藏经版:在东城区智化寺

◇中国最完整的藏经祖本:北京图书馆的《赵城金藏》共7000多卷,内容与我国第一部大藏经完全一致“

◇中国最大的戒台:戒台寺

◇中国最大的檀香木佛像:东城区雍和宫内的弥勒佛像,地上下共26米

◇中国最大的铜卧佛:海淀区卧佛寺内的卧佛,身长5米多

◇中国最大的铜牛:海淀区颐和园昆明湖旁的铜牛

◇中国最大的铜钟:海淀区大钟寺内的永乐大钟,高6.75米,3.65万千克

◇中国最大的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石磬,长84厘米

◇中国现存唯一的铜麒麟:颐和园仁寿殿前

◇中国最好的双面九龙壁:北海九龙壁

◇中国古代最大戏楼:颐和园内德和大戏楼

◇中国最早的北京景物写实图: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内的描写卢沟桥全貌的《运筏图》

◇中国最早的彩色印画:1974年在山西应县木塔发现的彩印画《南无释迦牟尼像》经鉴定为辽代燕京坊间匠师印制

◇中国最大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高37.94米

◇中国最大的礼堂:人民大会堂

◇中国最大的宴会厅: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可举办5000人的宴会

◇中国最大的文物宝库:故宫博物院

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中国规模最大的航空馆:北京航空馆

中国第一座空军博物馆:中国航空馆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国家档案馆:皇史成智化寺的清龙藏经版是中国惟一完整保存下来的龙藏经版,只印过200 部书,至今完整如初。龙藏经 版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版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网络

中国最大的亭子:北海公园小西天观音殿的四角攒尖重檐方亭,乾隆时建,高26.8米,有84根巨大园柱支撑,建 筑面积达1264平方米

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牌坊:十三陵牌坊

北京石狮子最多的桥:颐和园十七孔桥共544个,比卢沟桥多59个

中国最大的古代石船:颐和园石舫

中国最大动物园:北京动物园,品种数量首屈一指

世界石刻佛经最多的寺院:云居寺

我国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十三陵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天坛

中国最早的道藏:白云观内的《正统道藏》,是我国最早的道经书总集,共5305卷,明正统十年1445年邵以正督 校刊印

中国最完整的藏经祖本:北京图书馆的《赵城金藏》共7000多卷,内容与我国第一部大藏经完全一致

中国最大的戒台:戒台寺

中国古代最大戏楼:颐和园内德和大戏楼

北京最高的城门:正阳门,高49.4米 宽50米,系古代九座城门之首

北京最早的公园:遗圆(现已不存在)1904年开放

北京最早的剧场:广和楼,明朝一富商所建,位于前门大街东侧名为羊肉街 的胡同内

北京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古老戏楼:阳平会馆

北京最大的牌坊:东岳庙前的牌楼,位于朝阳门外大街路南

北京最短的大街:文津街,西城区北海公园西侧

北京最早的火车站:前门火车站,建于1903年,位于正阳门东侧,现在是铁路工人俱乐部

北京最早的商场:东安市场,建于1903年,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

北京历史最长的学校:金台小学,位于崇文区东晓市大街号(珠市口东大街南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北京最高的山:灵山,门头沟区西北部,高度为2303米

北京最大的丁香林:天坛公园祈年殿西侧

北京第一座大型商场:王府井百货大楼 1955年9月25日开业,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建造的全国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场

北京第一大的火车站:北京西客站 1996年1月21日开始启用,为全国及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

北京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 1969年建成,为全国首条

北京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 为北京第一,也是全国第一。北京现有140余座立交桥

北京第一条环城高速路:北京的四环路

2. 天坛的建筑哪些方面体现了地理元素

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有270多公顷。天坛被两重坛墙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都在内坛;内坛南有更衣台、圜丘坛、皇穹宇、回音壁、三音石,北有祈年殿、皇乾殿、七十二长廊,南北两组建筑由丹陛桥连接,而圜丘坛和祈年殿的东侧还连接着神厨和宰牲亭;外坛古柏森森,环绕着内坛,使整个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也烘托出祭天时神秘、肃穆的气氛。圜丘坛,也叫圜丘、圜丘台、祭天台、拜天台,它是天坛内的主要建筑之一,是皇帝祭天的场所。圜丘坛为圆形,象征天;它共分三层,每层坛面的石块及四周的栏板数与台阶数均为九或九的倍数,设计得相当巧妙,上层坛面中央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叫做天心石,或中心石、太极石,站在上面轻轻一呼,明亮而深沉的回响就会从地层深处传来。回音壁是天坛建筑群中非常有名的一处建筑,它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面十分平整光洁,弧度也十分规则,两个人一东一西,向南或向北说话,声音就会延墙壁内弧传播,把耳朵贴近墙,无论多小的声音都可听见清晰悠长的回声,给人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三音石是皇穹宇前石陛下甬道的第一、二、三块石板,又叫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站在这三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一、二、三次不同次数的回音;还有甬道的第18块石板,站在这块石板上可与相距36米之遥的东配殿东北角或西配殿西北角上的人对话,虽然彼此看不见,但声音却异常清晰,犹如电话在握,这就是有名的“对话石”。祈年殿的一切建造全用了清代建筑规定的最高等级。祈年殿坐落在三层巨大的石台上(祈谷坛),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攒尖顶圆型大殿,殿檐呈深蓝色,象征蓝天;殿内地面的中心有一块圆形的龙凤呈祥石,上面原本清晰的天然龙凤花纹在一场大火后变成了浅黑色;殿内的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着整个殿顶的重量,中央的四根通天柱绘有“龙凤和玺”,代表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接下来一圈的十二根金柱寓意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最外圈的十二根檐柱是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两圈加起来的二十四根寓意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而整个二十八根则象征天上的二十八宿星辰,这种设计非常独特,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时间和天体的总体认识,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大殿顶中央的藻井还刻满了全部贴金的龙、凤、云的纹样,十分精致,此外,大殿的额枋等也用青绿合玺大点金彩绘,非常的富丽堂皇。天坛不仅建筑绝美,圆内的植物也堪称一绝,有松柏万余株,仅古柏就有4000多株,更有一株“九龙柏”,相传植于辽金时代,树身表面的凹凸花纹似群龙绕柱,非常奇异。

3. 北京天坛祈年殿处于什么地理位置

位于丹陛桥的北端。这一组主体建筑总体布局是院落式的,位于院子南北中轴线偏北处。院子呈长方形,四周有围墙,东西有门,对称设置,南侧为主门,即祈年门,北面设皇乾殿。在院子的东南角,设有瘗坎、燔柴炉等,均为祭天时所用之物。进入祈年门,左右两边对称地设置廊庑。向北正中即祈年殿。

4. 北京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辽、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938年作为辽代的都城起,历以辽、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历史。在作为都城的漫长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对古都北京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特别在明清两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威严,同时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强烈的首都特点。如今,历史上那些朝代已经过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古迹,为后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规划设计思想,提供了实物依据。

那么,古都北京是按什么原理规划和设计的呢?那些设计格局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其含意是什么,其作用和用途又是什么?笔者经过对古都北京进行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国古代最高传统文化――《周易》原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处古老的建筑,都蕴含着《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辉。

《周易》是中国历史上上古时期的一大奇书,其寓意博大精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之渊源,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古代最高水平的哲学著作和最具权威的历史文化典籍。《周易》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沿着《周易》这条脉络去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 古都北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是按《周易》先天八卦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北京古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今人称为凸字形城。凸字城的北边部分称为内城,建城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建设起来的。凸字形南边部分叫外城,建城较晚,它是在明朝后期嘉靖年间建设起来的。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坛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坛拜台周围设计有方形泽渠,故原名方泽坛,明朝嘉靖13年改名为地坛。地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筑。日坛、月坛均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东方,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阳神”的地方。月坛又叫夕月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战国时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东荣城成山角)祭日,在莱山(山东掖县)祭月。西汉成帝年间在当时的都城长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东君祀”以祭日。魏晋南北朝时有春分东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遗名尚存。明朝两代皇帝修建大型专用建筑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国有些地方的民间仍保留在春节祭祖“天地之神”的习俗,可见我国祭祖天地日月的习俗渊远流长。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国古代国家的盛大典礼之一,是帝王统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历代皇帝都极为重视。

1.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观念是从周易而来

《周易·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意思是说,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称为父亲。坤卦代表地,大地被尊称为母亲。周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万物才能变化而完美,阴阳雌雄两性交合,万物才能产生变化”。《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化生万物,有万物才能产生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万物离开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礼拜天地,形成了按节气定期祭祖天地的礼仪制度。

《周易·系辞》又曰:“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霍,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古人认为,宇宙中日来月往,月来日往,日月相推,才产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运行,才产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才产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岁月变化,才产生一年又一年。古人认为,日月是岁月形成离不开的天象,因而就产生了祭祖日月的习俗。

2.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按《周易》先天八卦方位建造起来的

古代的帝王为什么将天坛建在北京内城的正南方、将地坛建在正北方、日坛建在正东方、月坛建在正西方?其理论根据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图。

《周易·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古人依据这一段话,提出先天八卦论,按照先天八卦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这就是说乾为天在正南,坤为地在正北,离为日在正东方,坎为月在正西方。古人认为,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来方位。古人为了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与先天八卦方位对应起来,于是就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将天坛建在北京古内城的南方,将地坛建在北方,将日坛建在东方,将月坛建在西方。而四坛中间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见,天、地、日、月坛所代表的卦位,与故都北京内城构成了先天八卦城。

3.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也是根据周易而来

天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圆形,地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日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亦以圆形为主,月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为什么天坛建成圆形,地坛建成方形,日坛亦建成圆形,月坛亦建成方形?原来这也是根据周易而来。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圆……坤为地……《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这就是说,乾卦代表天象征圆形,坤卦代表地象征方形。据此古市人认为天是圆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天看起来像一口大锅一样扣在大地之上,这就是古人“天圆地方”说的由来。按照周易这一原理,古代帝王为了更好的与天地感应,获取天地之神的佑护,于是就将天坛建成圆形,将地坛建成方形。天坛内的主要建筑祭天用的祭坛圜丘是三层圆形平台,台面中心为一圆形太极石,太极石外面为9块扇圆形石头圈圈相围,圜丘下面的围墙亦为圆形。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圆形的,皇穹宇殿内地面亦为圆形,其中心为圆形石面,其外第一圈按八卦方位围列着火块扇圆形石头地面,皇弯宇外面的围墙为圆形,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顶部为三层圆形建筑,祈年殿内的地面亦为圆形地面,中心为一圆形石块,其周围按八卦方位的规律排列扇形石头;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层圆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围墙也是圆形,天坛整个外围围墙北部亦为圆形。因此圆形是天坛建筑的突出特点。

地坛内祭坛拜台为二层方形建筑,其坛面石头为方形,舞台周围的泽渠的形状亦为方形,拜台周围的两层围墙亦为方形。可见方形是地坛建筑形状的突出特点。

《周易·说卦》曰:“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离为火为日……为乾卦……”。按照后天八卦方位,离卦为南,坎卦为北,分别与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因此,日坛与天坛一样建成圆形,月坛与地坛一样建成方形,现在日坛月坛的形状已不是原来的形象,据现存的明朝初年设计的明中京(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日坛的祭坛是方形的,但紧紧围绕祭坛的围墙是圆形的,月坛的祭坛是方形的,围墙也是方形的,明朝修建天地日月坛时就是参照明初南京和明初中京的设计方案建造的。

4.天坛、地坛内涵的“数”符合周易原理

《周易·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王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按照这一论述,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偶数为阴数,阳数中最大的数为9,阴数中最大的数为10其次为8。天坛为天为阳,故其内涵的数为阳数单数,比如,祭天之坛圈丘建为三层,最上一层圈丘直径9丈,第二层直径15丈,第三层直径21丈,最上层坛面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称太极石,太极石周围第一圈有9块扇形圆形石头相包围,第二圈为18块,第三圈为27块,按fn=9n的数学规律排列。圈丘最上层为9圈,第二层为9圈,第三层亦为9圈,三层圜丘之间的台阶均为9级。祈年殿的底座为三层,祈年殿顶又为三层,祈年殿从基座到顶部共9层,寓意9重天,祈年殿内地面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称中心石,其周围第一圈按八卦方位由8块石头组成,第二圈16块,按fn=8n的数学规律排列,共9圈。皇穹宇殿内地面亦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其周围第一圈按大势方位排列着8块扇形石头,向外依次按fn=8n的数学规律排列共9圈。地坛为地为阴,地坛建筑的数为偶数阴数。如:地坛中心建筑祭坛拜台为正方形二层,上层坛面尺寸为6x6丈,下层为l0x10丈,两层之间的台阶为偶数8阶。地坛祭坛坛面由方形石组成,上层坛面中心为6x6=36块大方石,其外接八卦方位排列为(8x8)x8=512块较小型方石,下层为(8x8)x16=1024块小方石,地坛祭台外围墙2重。日坛内的建筑的数为奇数阳数,如,一层祭台尺寸5x5丈,高5尺9寸,9级台阶,外面一层圆形围墙。月坛内的建筑的数多为偶数阴数,如,祭坛坛面尺寸4x4丈,高4尺6寸,台阶为6级。由上面可以看出,天、地、日、月坛建筑中运用的“数”符合周易原理。

5.按《周易》“元、亨、利、贞”命名坛门

天坛内主要建筑圆丘周围围墙有4个门,东门曰泰元门,南门曰昭亨门,西门日广利门,北门曰成贞门,这4个门名称的第二个字组成元、亨、利、贞四个字。元亨利贞是《周易》中乾卦之四德,《周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天坛祭坛圜丘周围4个门用“元亨利贞”四字命名,更加说明天坛是按《周易》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天坛的占地面积273公顷,地坛占地面积37公顷,天坛比地坛大8倍,也就是说天坛面积大,地坛面积小,《周易·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否卦卦辞:“大往小来”。周易认为,泰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否卦上卦为乾,下卦为坤。乾为阳为天为大,坤为阴为地为小。所以天坛的面积比地坛大。

二 古都北京的内城、皇城、皇宫是按《周易》原理设计和修建的

1.按《周易》“天地人三才”设计都城

《周易·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意思是说《周易》这部书,广大而全备,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备天地人三材而两两与之相对应,故一卦含有六画。六画不是别的,就是“天地人三材”之道。根据这段话,古人认为,宇宙有“天地人三才”,天在上,地在下,人是天地交合之产物故在天地之间,具体到中国神州大地,则天在南,地在北,人在南北之间。

据此,明朝皇帝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南建有天坛,北有地坛,北京内域位于天地二坛中间。又如古都北京的皇城南有天安门,北有地安门,皇域位居天安门与地安门中间。再如,皇宫内南边第一道大门明朝初年原名奉天门,清朝中期改为太和门,皇宫内北边第一道门叫顺贞门,按周易讲,坤为顺为地,所以顺贞门象征地门,皇宫内的宫殿都处在奉天门(天门)和顺贞门(地问)之间。再如皇宫后宫三殿,南为乾清门,北为坤宁门,中间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依据周易乾为天,坤为地,后宫三大殿仍居天(乾清)、地(坤宁)之间。

由此可见,古代人们从《周易》那里已经深谙“天地人三才”之道,并将其运用在都城建设中。古人用天地人三才之道设计和命名建筑,目的就是达到“天地人”合一,使人得到“天地”的保佑,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2.按《周易》“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图设计都城

古人认为,在先天八卦方位中,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叫四正方位,其他四方位叫四隅方位。古人认为先天八卦是一种和谐稳定的平衡状态,顺则吉,逆则凶。古都北京的一些建筑就是按先天八卦方位设计的。如,北京内城,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这是非常明显的先天八卦四正方位。又如,皇城四个门,南为天安门,北为地安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如前所述,按先天八卦方位,离为东为日,坎为西为月,故从天安门、地安门这种排列可以判断,这种排列仍为先天八卦方位。再如,皇宫内廷后宫,南为乾清门,北为坤宁门,东为日精门,西为月华门,中间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又是非常典型的先天八卦四正方位。上述几种情况有力说明,古都北京内城是按先天八卦方位建造的,皇城也是按先天八卦方位建造的。

皇宫中除按先天八卦方位建筑外,有些建筑是按《周易》后天八卦方位设计和建造的。

后天八卦方位为:坎北、离南、震东、兑西、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古都北京内城按《周易》后天八卦方位设计和命名的建筑有皇宫四宫门:南门午门,午为离为火,北为神武门,原名玄武门,清朝康熙年间为避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之讳改为神武门,玄即黑,水为黑,玄武即北方坎水之位;东门东华门,东为震为木,西为西华门,西为兑为金。从皇宫的南门午火,北门玄武可看出皇宫四宫门是按后天八卦方位排列和命名的。

元代元大都有11门,东门三门曰光熙门、崇仁门、齐化门。震为东为木为仁,巽为“齐”为木;南门三门曰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离为南为丽为文明、故“丽”、“明”象征南方离火;西门三门曰平则门,和义问、肃清门,兑为西为义为肃杀,故“义”、“肃”象征西方兑金;北门二门曰健德门、安贞门。《周易??说卦》曰:“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意思是说,北方坎卦之位为万物劳倦需归而休息之处,故为“安”,“安”象征坎水,所以安贞门即北方坎位。由上可见,元大都城门名称基本上也是按后天八卦命名的。

3.《周易》的“中”“正”思想与皇城皇宫的“居中得正”

《周易》特别崇尚“中”“正”。《周易·文言》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意思是说,伟大啊乾阳,刚劲强健,“居中得正”,可谓至纯粹至精美。《文言》又曰:“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意思是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孔子曰:龙,有德而行道“既正且中”之大人也。

古代的皇帝认为,乾为阳为天为君王,刚健中正,皇帝做为“皇天之子”而受命于天,亦应和天一样,中正刚劲强健,皇帝是一国之主,都城是国家的统治中心,皇宫是皇帝坐朝理政的地方,皇帝要“居中正坐”,这样才能显示出皇帝的尊严,为此,皇帝把皇城皇宫建在古都北京的中轴线上,中正威严,危襟正坐,虎视天下。

我们知道,古都北京有一条南北中轴线,这就是永定门、正阴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鼓楼、钟楼一线,北京古城以中轴线为轴线,东西域对称,这设计也是基于《周易》。周易历来强调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则万物和谐。古代皇帝在都城南面而坐,在皇帝看来,左为东为阳,右为西为阴,只有东城西域对称才能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则万物和谐。所以,古都城池形状对称,城门对称,一些地名也对称。如东单、西单、东四、西四、东直门、西直门、东便门、西便门、左安门、右安门等。

4.从皇宫三大殿三大宫的名称看《周易》在古都设计中的主导作用

在皇宫中轴线的正中位置上,是皇宫内最大最重要的前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太和殿的前边,南为太和门,东为协和门,西为熙和门。在三大殿之后是皇宫内廷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在三大宫南为乾清门,北为坤宁门。太和殿是明清两朝新皇帝即位登基之地,是皇帝册立皇后,派将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三大节日及国家其他重大庆典时,皇帝举行仪式和百官朝贺的地方,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后,是皇帝在举行大典之前暂坐休息等候上朝时辰的地方,在接受百官祝贺后再去太和殿。保和殿在中和殿之后,是皇帝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大臣上表时举行仪式受贺之地。内廷后宫的乾清宫是后宫正殿,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寝宫,也是皇帝日常活动和平时处理政务的地方,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皇帝生日等节日,皇帝在此举行皇族家宴。交泰殿在乾清宫之后,是皇后每逢大典及生日接受祝贺的地方。坤宁宫在交泰殿之后,是皇后的寝宫和皇帝大婚洞房之处。

从皇宫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用途、活动和建筑规模可以看出,前朝三大殿和内廷三大宫是皇宫内最重要的宫殿,是皇帝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也是皇宫内的中心建筑。如此重要的宫殿及其门阙用“太和”、“中和”、“保和”、“太和”、“协和”、“熙和”与“乾清”、“坤宁”命名,足见“和”、“乾”、“坤”几字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太和”两字取自周易的《象·乾》,“乾”、“坤”两个字是周易经文中前两卦卦名。《象?乾》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说,乾道即天的法则时刻都在变化,在此变化中孕育生成的万物各按其本质规律被正确确定其生命和本性,保全合住宇宙“太和”之气,保持自然界的大和谐,万物方可沿着既定的生命轨道正常发展变化。“和”即和合、和谐、和睦,“合”即同心合力、协同合作,“中和”即阴阳中和平衡,只有“和”才能上下合一,万众一心,只和“和”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只有“和”才能使帝王江山永续不断。

乾清宫的“乾”为天为轻清为动,坤宁宫的“坤”为地为静,乾为君,“乾清”即君主永远“清正英明”之意;坤为地为母,“坤宁”即皇后永葆“宁静贞正”之意,“交泰”即乾坤相交,天地相交吉利平安地化生万物之意。

5.北京城建筑形象特点符合《周易》

在古都北京除一些象征性的祭坛外,古都北京三重城池全部都为方形。比如金代金中都城池是方形,元代元大都是长方形,明代内城、外城、皇城均为方形。总之,方形是古都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亦是古代北方城池建设的特点。为什么古都建成方形呢?按照周易河图和后天八卦原理,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土居中央。皇帝居中正坐,五行属中央土。前面谈过,坤为土地为母为方,为了使中央土与坤为地为方的特点相一致,所以都城皇城,皇宫都建成方形。皇宫内前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处理朝政大事的地方,这前朝三大殿均建在三层基座之上,且三大殿的三层基座连成一体。特别有意义的是,这三层基座由北向南和从上向下看来,正好组成一个“土”字型,而且“土”字“居中得正”。这正说明,皇家自认为是“中央土”,“土”要永远“居中得正”。

6.《周易》与皇宫建筑颜色装饰

古都北京的皇家建筑具有特定的颜色。比如,宫殿顶用黄色硫璃瓦,宫墙用红色,社稷坛中的土为五色土。

前面谈到,皇家属中央土,按照周易五行原理,土为黄色,古人认为黄色为正色,为尊贵之色,所以皇家建筑都用黄色,黄色是皇家建筑的专用颜色。从高处看皇宫简直是一片金碧辉煌的世界。

皇宫的墙用红色有两种解释。一是红色为火,火生中央土,皇宫用红色饰墙是为了火生土,便皇家天下有稳固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二是,明朝的“明”字为光明为火,红色宫墙意和“明”火之红色相一致。再加上明朝皇帝姓朱,朱者,赤也,赤为火。红墙又表示明朝天下姓朱。

明清两朝社稷中用五色土完全依据周易。周易认为,南为火其土为红色,北为水其土为黑色,东为木其土为青色,西为金其土为白色,中央土为黄色,皇帝把神州大地东南西北中不同颜色的土收集在一起,表明中华大地都属于皇家,通过祭祖五色土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综上所述,《周易》原理是古都北京城,皇城,后宫在设计和命名中所遵循的重要思想,只有沿着《周易》这条脉络去研究中国古都,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5. 北京的讲解: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大公园的地理位置的解释

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按先天八卦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坛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坛拜台周围设计有方形泽渠,故原名方泽坛,明朝嘉靖13年改名为地坛。地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筑。日坛、月坛均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东方,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阳神”的地方。月坛又叫夕月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战国时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东荣城成山角)祭日,在莱山(山东掖县)祭月。西汉成帝年间在当时的都城长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东君祀”以祭日。魏晋南北朝时有春分东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遗名尚存。明朝两代皇帝修建大型专用建筑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国有些地方的民间仍保留在春节祭祖“天地之神”的习俗,可见我国祭祖天地日月的习俗渊远流长。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国古代国家的盛大典礼之一,是帝王统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历代皇帝都极为重视。

1.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观念是从周易而来

《周易·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意思是说,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称为父亲。坤卦代表地,大地被尊称为母亲。周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万物才能变化而完美,阴阳雌雄两性交合,万物才能产生变化”。《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化生万物,有万物才能产生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万物离开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礼拜天地,形成了按节气定期祭祖天地的礼仪制度。

《周易·系辞》又曰:“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霍,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古人认为,宇宙中日来月往,月来日往,日月相推,才产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运行,才产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才产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岁月变化,才产生一年又一年。古人认为,日月是岁月形成离不开的天象,因而就产生了祭祖日月的习俗。

2.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按《周易》先天八卦方位建造起来的

古代的帝王为什么将天坛建在北京内城的正南方、将地坛建在正北方、日坛建在正东方、月坛建在正西方?其理论根据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图。

《周易·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古人依据这一段话,提出先天八卦论,按照先天八卦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这就是说乾为天在正南,坤为地在正北,离为日在正东方,坎为月在正西方。古人认为,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来方位。古人为了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与先天八卦方位对应起来,于是就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将天坛建在北京古内城的南方,将地坛建在北方,将日坛建在东方,将月坛建在西方。而四坛中间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见,天、地、日、月坛所代表的卦位,与故都北京内城构成了先天八卦城。

3.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也是根据周易而来

天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圆形,地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日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亦以圆形为主,月坛的建筑形象特点为方形,为什么天坛建成圆形,地坛建成方形,日坛亦建成圆形,月坛亦建成方形?原来这也是根据周易而来。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圆……坤为地……《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这就是说,乾卦代表天象征圆形,坤卦代表地象征方形。据此古市人认为天是圆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天看起来像一口大锅一样扣在大地之上,这就是古人“天圆地方”说的由来。按照周易这一原理,古代帝王为了更好的与天地感应,获取天地之神的佑护,于是就将天坛建成圆形,将地坛建成方形。天坛内的主要建筑祭天用的祭坛圜丘是三层圆形平台,台面中心为一圆形太极石,太极石外面为9块扇圆形石头圈圈相围,圜丘下面的围墙亦为圆形。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圆形的,皇穹宇殿内地面亦为圆形,其中心为圆形石面,其外第一圈按八卦方位围列着火块扇圆形石头地面,皇弯宇外面的围墙为圆形,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顶部为三层圆形建筑,祈年殿内的地面亦为圆形地面,中心为一圆形石块,其周围按八卦方位的规律排列扇形石头;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层圆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围墙也是圆形,天坛整个外围围墙北部亦为圆形。因此圆形是天坛建筑的突出特点。

地坛内祭坛拜台为二层方形建筑,其坛面石头为方形,舞台周围的泽渠的形状亦为方形,拜台周围的两层围墙亦为方形。可见方形是地坛建筑形状的突出特点。

《周易·说卦》曰:“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离为火为日……为乾卦……”。按照后天八卦方位,离卦为南,坎卦为北,分别与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因此,日坛与天坛一样建成圆形,月坛与地坛一样建成方形,现在日坛月坛的形状已不是原来的形象,据现存的明朝初年设计的明中京(安徽凤阳)的设计方案,日坛的祭坛是方形的,但紧紧围绕祭坛的围墙是圆形的,月坛的祭坛是方形的,围墙也是方形的,明朝修建天地日月坛时就是参照明初南京和明初中京的设计方案建造的。

4.天坛、地坛内涵的“数”符合周易原理

《周易·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王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按照这一论述,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偶数为阴数,阳数中最大的数为9,阴数中最大的数为10其次为8。天坛为天为阳,故其内涵的数为阳数单数,比如,祭天之坛圈丘建为三层,最上一层圈丘直径9丈,第二层直径15丈,第三层直径21丈,最上层坛面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称太极石,太极石周围第一圈有9块扇形圆形石头相包围,第二圈为18块,第三圈为27块,按fn=9n的数学规律排列。圈丘最上层为9圈,第二层为9圈,第三层亦为9圈,三层圜丘之间的台阶均为9级。祈年殿的底座为三层,祈年殿顶又为三层,祈年殿从基座到顶部共9层,寓意9重天,祈年殿内地面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称中心石,其周围第一圈按八卦方位由8块石头组成,第二圈16块,按fn=8n的数学规律排列,共9圈。皇穹宇殿内地面亦为圆形,其中心为一圆形石头,其周围第一圈按大势方位排列着8块扇形石头,向外依次按fn=8n的数学规律排列共9圈。地坛为地为阴,地坛建筑的数为偶数阴数。如:地坛中心建筑祭坛拜台为正方形二层,上层坛面尺寸为6x6丈,下层为l0x10丈,两层之间的台阶为偶数8阶。地坛祭坛坛面由方形石组成,上层坛面中心为6x6=36块大方石,其外接八卦方位排列为(8x8)x8=512块较小型方石,下层为(8x8)x16=1024块小方石,地坛祭台外围墙2重。日坛内的建筑的数为奇数阳数,如,一层祭台尺寸5x5丈,高5尺9寸,9级台阶,外面一层圆形围墙。月坛内的建筑的数多为偶数阴数,如,祭坛坛面尺寸4x4丈,高4尺6寸,台阶为6级。由上面可以看出,天、地、日、月坛建筑中运用的“数”符合周易原理。

5.按《周易》“元、亨、利、贞”命名坛门

天坛内主要建筑圆丘周围围墙有4个门,东门曰泰元门,南门曰昭亨门,西门日广利门,北门曰成贞门,这4个门名称的第二个字组成元、亨、利、贞四个字。元亨利贞是《周易》中乾卦之四德,《周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天坛祭坛圜丘周围4个门用“元亨利贞”四字命名,更加说明天坛是按《周易》原理设计和建造的。

天坛的占地面积273公顷,地坛占地面积37公顷,天坛比地坛大8倍,也就是说天坛面积大,地坛面积小,《周易·泰卦》卦辞:“小往大来,吉、亨”,否卦卦辞:“大往小来”。周易认为,泰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否卦上卦为乾,下卦为坤。乾为阳为天为大,坤为阴为地为小。所以天坛的面积比地坛大。

标签: 国学 易经 风水 北京 周易

6. 求天坛祈年殿的具体比例,每一层的高度和直径

网络搜 天坛介绍

7. 天坛的简介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7)祈年殿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1、天坛建筑特点:

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2、历史沿革:

(1)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2)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3)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

(4)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5)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6)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

(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

(8)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8. 北京南站的具体位置

北京南站(火车站)的具体位置在北京市丰台区车站路12号,有北京南站地铁站,位于北京南站(火车站)下方。

北京南站位于中国北京丰台区车站路12号,是北京的第二大火车站,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主要线路为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铁路等。

北京南站地铁站仍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在北京南站(火车站)下方,北京南站与北京南站地铁站“零距离”换乘。

(8)祈年殿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北京南站的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1896年,清政府修建卢汉 (卢沟桥至汉口)铁路,1897年这条铁路由丰台接轨至马家堡,在距离永定门3公里的马家堡建造客货混运车站。

1902年,马家堡站更名为永定门站。此后的50多年时间里,永定门站一直作为北京去往上海和去往广州列车的始发站。1957年,在距离永定门站以西1公里处修建了永定门客运站。

1988年,永定门站正式更名为北京南站。经停北京南站的列车,主要是开往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一些城市的中短途慢车。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黄金周制度的实行,外出旅游的旅客越来越多。1999年,北京南站开行了通往野三坡、云居寺等景点的郊游列车。

2006年5月9日晚,老北京南站最后一列火车——北京南站开往乌海西站的2141次旅客列车驶离车站,老北京南站从此退出历史舞台。2006年5月10日,北京南站正式开始封站改造。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北京南站正式重新启用,成为中国首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9. 请问北京天坛皇帝祭天的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

据史料记载,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的圜丘祭天,是古代郊祀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礼仪极其隆重与繁复。现简介如下:

祭前准备:每当祭日来临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不管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亦在所不惜。如:对天坛内各种建筑及其设施,进行全面的大修葺。修整从紫禁城至天坛皇帝祭天经过的各条街道,使之面貌一新。祭前五日,派亲王到牺牲所察看为祭天时屠宰而准备的牲畜。前三日皇帝开始斋戒。前二日书写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整理神库祭器;皇帝阅祝版,至皇穹宇上香,到圜丘坛看神位,去神库视边豆、神厨视牲,然后回到斋宫斋戒。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乐部就绪乐队陈设;最后由礼部侍郎进行全面检查。

祭位设置: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祭天陈设讲究,祭品丰富,规矩严明。在圜丘坛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缎子搭成临时的神幄。上层圆心石北侧正面设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边圆锥形。第二层坛面的东西两侧为从位--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牌位,神幄为长方形;神位前摆列着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单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种礼器,就多达七百余件。上层圆心石南侧设祝案,皇帝的拜位设于上、中两层平台的正南方。圜丘坛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鎛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排列整齐,肃穆壮观。

祭天时辰:为日出前七刻,时辰一到,斋宫鸣太和钟,皇帝起驾至圜丘坛,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此时,圜丘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剧院摇红,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祭典程序

①迎帝神:皇帝从昭享门(南门)外东南侧具服台更换祭服后,便从左门进入圜丘坛,至中层平台拜位。此时燔柴炉,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层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

②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③进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进俎,乐奏"咸平之章",回拜位。

④行初献礼:皇帝到主位前跪献爵,回拜位,乐奏"奉平之章",舞"干戚之舞"。然后司祝跪读祝文,乐暂止。读毕乐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并到配位前献爵。

⑤行亚献礼:皇帝为诸神位献爵,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回拜位。

⑥行终献礼:皇帝为诸神位依次献爵,奏"永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光禄寺卿奉福胙,进至上帝位前拱举。皇帝至饮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礼。

⑦撤馔:奏"熙平之章"。

⑧送帝神: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皇帝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⑨望燎:皇帝观看焚烧祭品,奏"佑平之章",起驾返宫,大典结束。

祭天戒律:祭天大典,是封建皇帝展现"君权神授"思想,显示"天子"神圣权威所玩弄的一种把戏。为了达到其宣扬神权以维护皇权的目的,要求输祭天事条的人员,不得有任何差错,否则要予严惩。如在《大清律》中明文规定:"每逢祭祀,于陈祭器之后,即令御史会同太常寺官遍行巡查,凡陪祀执事各官,如有在坛庙内涕唾、咳嗽、谈笑、喧哗者,无论宗室、觉罗、大臣、官员,即指名题参。"因此,凡随祭人员无一不是诚惶诚恐,胆战心惊的。

如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他到圜丘坛举行常雩礼求甘雨,有三件事使他不满而惩办了一些官员。

对雩坛祝版上的文字写得不够工整而不满。对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设的坐褥不够整齐而不满。对按规定应悬挂三盏天灯而少悬了一盏而不满。对此三件小事,乾隆大发雷霆,下令查办。结果,工部尚书罗源汉、右侍郎诺穆亲、礼部尚书德保、侍郎德明等人,均被革职。尤其工部侍郎徐绩受处分最重,革职后被发配新疆。同时,有关官员也被"查明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