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特点

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3-08 16:24:20

Ⅰ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39°,东经73°~104°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北界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羌塘-昌都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

(1)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特点扩展阅读: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

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

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藏高原

Ⅱ 青藏地区有什么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它地处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在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风力显著,沙漠面积广大,因而直接影响着本区的农牧业生产,也影响着这里的人民生活。

另外,本区地理环境也还有差异性的一面,主要体现在自东向西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这是由降水量和干湿状况的逐渐变化所决定的。

西北地区是我国一个地域辽阔、人口较少、民族众多、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四个方面:(1)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2)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3)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4)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教材利用一幅分层设色的地形图和两幅景观图直观地反映了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青藏高原因高生寒,相同季节的温度比同纬度地区低。教材通过对比我国同纬度的两个城市(拉萨和成都)的气温变化图,反映出青藏地区气候寒冷的特点。究其原因,青藏地区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内容通过活动2部分体现出来。

青藏地区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诱人的地方,有奇异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地下宝藏,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因而这里已经成为科研和旅游的宝地。
由于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草原植被的分布也由东向西逐渐变化,反映在牧场的特点就表现为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是草原牧场,如呼伦贝尔草原牧场和锡林郭勒草原牧场;到了贺兰山以西,荒漠植被占据了主导地位,牧场便局限于地下水出露的绿洲上了;而新疆的高山牧场,由于受地形影响,则形成了森林带以上的夏季牧场和森林带以下的冬季牧场垂直分布的特点。教材通过活动课文用两张景观图对比了内蒙古的温带草原牧场和青藏地区的高寒牧场。放牧的方式由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逐渐走向定居放牧方式。

广阔的温带草原使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牧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其产品不仅供应本地需要,而且还支援外省市并出口国外,参与国际市场。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等。

Ⅲ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约300—400万年内,青藏地区大面积大幅度地抬升至现在的高度,经历了由低专海拔热带、属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发展的剧烈演变,除受到全球性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外,海拔高度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也起着主导的作用。因而,在我国形成了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并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征方面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

(一)地势高亢、历史年轻

(二)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

(三)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

(四)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

(五)垂直变化普遍并与水平地带紧密结合

(六)人口密度小,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弱

Ⅳ 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环境整体性

青藏来高原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自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上有许多高大山脉,海拔高多气候影响很大;气候高寒冰川、冻土广泛分布;光照强烈、热量很不足;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地;东南部森林植被较好,向西北方向成为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土壤发育程度差,比较贫瘠;人类活动集中于比较温暖的河谷地带;发展河谷农业、高原畜牧业;工业有一定发展但还比较落后;交通线较少,公路运输地位重要,现在建成了青藏铁路,航空运输发展也较快。
西北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面有大面积温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气温年日较差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较少,地表水比较缺乏;植被覆盖率低从东到西变化明显;土壤以荒漠土为主,土壤发育差比较贫瘠;人类活动集中于有灌溉水源的高山山麓地带和河谷地带;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能源工业比较重要;交通线较少多沿河谷或山麓地带延伸,现在铁路、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发展较快。

Ⅳ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种特征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特征就是 有山脉 冰川 河流 湖泊

山脉
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 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有黄河、 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 、印度河 。

湖泊
有班公错、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 。
这种特征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影响: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部分位于中高纬地带,是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大的地区。区内高原面积广阔,有大兴安岭等山脉将其与东部平原地区相隔,受这种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干旱”成为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教材从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地貌显著;自东向西,地表植被呈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的变化;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等四个方面展示了其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地表景观,以进一步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使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广阔的草原与山地牧场使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肉、奶和毛皮等牧产品,并促进了毛纺织和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但对耕作业来说,由于降水稀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其特色,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可以灌溉的平原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牧区的生产方式落后,主要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因此草场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保护草原,防止土地沙漠化是保护本区生态环境,维持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煤、铁、石油和稀土、镍矿等为主,受其干旱气候的影响,给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和运输都带来不少困难,造成其开采、利用程度较低的特点,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前景十分乐观。但人们也存有忧虑,担心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问题,是西部开发面对的重要课题。
西北地区面积广阔,但受气候和水源的限制,耕地面积较少,因此生产的粮食和能供养的人口有限,使这里成为人口稀少的地区。水是影响西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关键因素,不但农田、村镇、城市、“寻水”分布,就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铁路、公路也大都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而建。
青藏高原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地形成为其地理环境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是本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它直接影响着本区的其它地理要素,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材首先从地势高引出了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地理景观特色,如高原气候、高原水文、高原生物,以及特有的资源优势,并揭示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重点分析了各自然要素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及主要农畜产品。
青藏高原资源种类多,如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但教材重点突出的是太阳能与地热资源,其目的是突出其优势资源及资源的区域性特色。
给个满意,谢谢!

Ⅵ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各位帮帮忙啊

包括藏北高原、藏南纵谷、柴达木盆地三个部分

藏北高原
地形:青藏地区地形的主体
气候:
终年寒冷,雨量稀少,呈现寒漠景观
气候呈现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征

藏北高原
地形:青藏地区地形的主体
气候:
终年寒冷,雨量稀少,呈现寒漠景观
气候呈现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征
藏南纵谷
地形:喜玛拉雅山与冈底斯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气候:
气候随高度呈现垂直变化
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暖湿,适合发展农业,主要作物为青稞。

柴达木盆地
气候干燥:
高原盆地的地形,
水气不易进入
人口稀少:
干燥无农业发展条件,
人烟稀少
资源丰富:
煤、石油、池盐等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文化与环境问题
族群→藏族
藏传佛教→藏人的日常生活与宗教紧密结
合。
政教合一→维持社会安定,但制度遭受破坏
后,藏人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都市地区人口增加,土地过度使用→牧场退
化。

Ⅶ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1)西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西藏地区主要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谷地、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湟水和青海湖。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0℃,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约低20℃

(1)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地理位置的相似之处表现在纬度位置相似

(2)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对青藏地区的气温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气候冬令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3)青藏地区的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每年的4-9月为雨季,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青藏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并顺着横断山区的峡谷北上.

(4)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青藏高原为我国的高寒牧区,主要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环境的牲畜。青藏地区虽然海拔高,气温较低,但是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耐温凉的青稞、小麦和豌豆等作物的生长,并且单位面积产量高。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是高原上主要的农业区.

(5)青藏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能,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拉萨因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之称;青藏地区位于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也十分丰富。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

(6)青藏地区独特的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导致青藏地区交通十分不便。

1.以拉萨为中心的主要公路线: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等。

2.铁路: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3.青藏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和航空

4.青藏地区主要的城市:拉萨、格尔木、西宁。

Ⅷ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内形的复杂和容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6]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使得南半球的水汽通过索马里急流到达北半球之后产生绕流和爬坡的现象,一部分水汽绕流至东亚地区产生东亚雨季降水,一部分在高原的热力泵作用下汇聚到高原东南侧产生降水。
位于中国青海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10%。

Ⅸ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