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广东省有哪些地理知识

广东省有哪些地理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3-06 11:49:12

1. 广东省有哪些地理差异大的地区

广东方言、广东饮食、旅游观光。广东属于沿海城市,春夏秋冬四季没有华中地区的四季那么明显。去广东不用穿东北大皮袄。

2. 广东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东起南澳县南澎列岛的赤仔屿,西至雷州市纪家镇的良坡村,东西跨度约800公里;北自乐昌县白石乡上坳村,南至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跨度约60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3. 请问广东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广东省约抄50%面积在北回归线以南,袭海岸线长。北回归线以南和沿海地区常年无霜期,属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沣,植被覆盖率高。珠三角地区地势平坦间杂中低山和丘陵,桑基鱼塘式农业发达。热带农业产业发达,如热带水果,热带经济农作物。总体与岭省接壤高向珠江口逐渐降低,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水网发达,内河航运发达。降水集中在4月至10月,11月至次年4月降水少。广东西部有部分喀斯特地貌,北部有丹霞地貌。东部南部海岸线曲折,海岛众多,深水港众多,渔业发达。

4. 求广东省地理知识!!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和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并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 其中耕地面积31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025万公顷,荒草地面积57万公顷。山地占全省面积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位于北部的南岭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全省的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绵长,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

各市经纬度
广东省 广州 北纬23.08 东经113.14
广东省 潮阳 北纬23.16 东经116.36
广东省 潮州 北纬23.40 东经116.38
广东省 澄海 北纬23.28 东经116.46
广东省 从化 北纬23.33 东经113.33
广东省 东莞 北纬23.02 东经113.45
广东省 恩平 北纬22.12 东经112.19
广东省 佛山 北纬23.02 东经113.06
广东省 高明 北纬22.53 东经112.50
广东省 高要 北纬23.02 东经112.26
广东省 高州 北纬21.54 东经110.50
广东省 鹤山 北纬22.46 东经112.57
广东省 河源 北纬23.43 东经114.41
广东省 花都 北纬23.23 东经113.12
广东省 化州 北纬21.39 东经110.37
广东省 惠阳 北纬22.48 东经114.28
广东省 惠州 北纬23.05 东经114.22
广东省 江门 北纬22.35 东经113.04
广东省 揭阳 北纬22.32 东经116.21
广东省 开平 北纬22.22 东经112.40
广东省 乐昌 北纬25.09 东经113.21
广东省 雷州 北纬20.54 东经110.04
广东省 廉江 北纬21.37 东经110.17
广东省 连州 北纬24.48 东经112.23
广东省 罗定 北纬22.46 东经111.33
广东省 茂名 北纬21.40 东经110.53
广东省 梅州 北纬24.19 东经116.07
广东省 南海 北纬23.01 东经113.09
广东省 番禺 北纬22.57 东经113.22
广东省 普宁 北纬23.18 东经116.10
广东省 清远 北纬23.42 东经113.01
广东省 三水 北纬23.10 东经112.52
广东省 汕头 北纬23.22 东经116.41
广东省 汕尾 北纬22.47 东经115.21
广东省 韶关 北纬24.48 东经113.37
广东省 深圳 北纬22.33 东经114.07
广东省 顺德 北纬22.50 东经113.15
广东省 四会 北纬23.21 东经112.41
广东省 台山 北纬22.15 东经112.48
广东省 吴川 北纬21.26 东经110.47
广东省 新会 北纬22.32 东经113.01
广东省 兴宁 北纬24.09 东经115.43
广东省 阳春 北纬22.10 东经111.48
广东省 阳江 北纬21.50 东经111.58
广东省 英德 北纬24.10 东经113.22
广东省 云浮 北纬22.57 东经112.02
广东省 增城 北纬23.18 东经113.49
广东省 湛江 北纬21.11 东经110.24
广东省 肇庆 北纬23.03 东经112.27
广东省 中山 北纬22.31 东经113.22
广东省 珠海 北纬22.17 东经113.34

地形地势

全省地势北高南低,省境北部的南岭是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丘陵分布于山前地带。其地形大致分为四个区:

珠江三角洲:其范围分别以西江的高要,北江的清远,东江的惠州为顶点,总面积达4.16万平方公里。那里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农业发达。

粤东山地丘陵: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中、低山岭组成,自西向东为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和莲花山。山丘之间多小盆地,沿海还有狭窄的冲积平原。

粤北山地:属于南岭山脉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大庾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等。位于湘粤交界处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广东的最高峰。区内的北部有红色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南端有大面积和石灰石溶岩地貌。

粤西山地台地:包括珠江三角洲以西的广大地区和雷州半岛。主要山脉有云开大山和云雾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山间多开阔的盆地,南部多花岗岩残丘,雷州半岛则是由玄武岩台地构成。
广东四大名山
广东省低山丘陵分布广泛,南岭山脉亘于北部边境,地势北高南低。肇庆市的鼎湖山、韶关市的丹霞山、南海市的西樵山、惠州市的罗浮山为广东四大名山。

气候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资源
广东省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己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2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此外,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很高。被列入国家1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2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

河流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

植被
广东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与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人口

广东省总人口达到1.1亿,其中户籍人7900万人,长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100多万,这还不包括1100万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目前,广东已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09年资料)

城市
共有21地市,具体如下:
广 州 市
深 圳 市
珠 海 市
汕 头 市
韶 关 市
佛 山 市
江 门 市
湛 江 市
茂 名 市
肇 庆 市
惠 州 市
梅 州 市
汕 尾 市
河 源 市
阳 江 市
清 远 市
东 莞 市
中 山 市
潮 州 市
揭 阳 市
云 浮 市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8642万(2000年)。
总 计 21地级市 54市辖区 23县级市 42县 3自治县
广 州 市 越秀区 东山区 海珠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芳村区
花都区 番禺区
从化市 增城市
深 圳 市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盐田区
珠 海 市 香洲区 斗门区(井岸镇) 金湾区
汕 头 市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澄海区
潮阳区 潮南区(峡山镇)
南澳县(后宅镇)
韶 关 市 北江区 浈江区 武江区
乐昌市 南雄市
仁化县(仁化镇) 始兴县(太平镇) 翁源县(龙仙镇) 曲江县(马坝镇)
新丰县(丰城镇)
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
佛 山 市 禅城区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
高明区
江 门 市 江海区 蓬江区 新会区(会城镇)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湛 江 市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廉江市 雷州市 吴川市
遂溪县(遂城镇) 徐闻县(徐城镇)
茂 名 市 茂南区 茂港区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电白县(水东镇)
肇 庆 市 端州区 鼎湖区
高要市 四会市
广宁县(南街镇) 德庆县(德城镇) 封开县(江口镇) 怀集县(怀城镇)
惠 州 市 惠城区 惠阳区(淡水镇)
惠东县(平山镇) 博罗县(罗阳镇) 龙门县(龙城镇)
梅 州 市 梅江区
兴宁市
梅 县(扶大镇) 蕉岭县(蕉城镇) 大埔县(湖寮镇) 丰顺县(汤坑镇)
五华县(水寨镇) 平远县(大柘镇)
汕 尾 市 城 区
陆丰市
海丰县(海城镇) 陆河县(河田镇)
河 源 市 源城区
和平县(阳明镇) 龙川县(老隆镇) 紫金县(紫城镇) 连平县(元善镇)
东源县(仙塘镇)
阳 江 市 江城区
阳春市
阳西县(织篢镇) 阳东县(东城镇)
清 远 市 清城区
英德市 连州市
佛冈县(石角镇) 阳山县(阳城镇) 清新县(太和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东 莞 市
中 山 市
潮 州 市 湘桥区
潮安县(庵埠镇) 饶平县(黄冈镇)
揭 阳 市 榕城区
普宁市
揭东县(曲溪镇) 揭西县(河婆镇) 惠来县(惠城镇)
云 浮 市 云城区
罗定市
云安县(六都镇) 新兴县(新城镇) 郁南县(都城镇

农业
广东应属于南方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立体化”农业。农业生产类型:水稻种植业
农业区位发展优势
自然因素: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受冷空气影响小。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社会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不利因素:多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不合理开垦造

工业
http://..com/question/15498207.html?si=1

第三产业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519/143077799t.shtml

风土人情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掘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侯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倾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南汉时,河南一带被称为“素馨斜”,就是专门艺植花木的地方。花农和卖花女就在现在的海珠桥南岸西侧的“花洲方渡头”划艇过河北卖花。形成花市的,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一1630年)。但那时是天天都有花市,地址最初是在天字码头,后陆续扩大到广州九个城门。花的品种也主要是素馨花。年宵花市则到19世纪清咸丰、同治年间始形成。

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前三天,即从年甘八开始,到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月初一清晨02时结束。而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到除夕午夜时分,花农必将售不出去的花砸个稀烂。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广州迎春花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市内各区均有花市 :越秀区在教育路;东山区在滨江路;荔湾区在多宝路;海殊区在江南大道。另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海幢公园、流花湖、荔湾湖等大小公园,无不在春节前后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组成部份。而教育路花市则成为广州花市的中心。每个花市搭起彩楼 ,张灯结彩,在马路中央架起长长的花棚,一层一层摆满各种花果。广州人好讲意头,认为春节逛花街,买支靓花,来年便能行个“好运”。当然,逛花街不只是为了买花,更多的是为了赏花。花市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百多种花果。

每年阴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亦叫重五、端阳。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阳处在正阳的位置,所以称端阳,还叫天中节。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洗龙舟水等习俗。广州端午赛龙舟已有一干多年历史。明代以来,人们多数在珠江河海珠岛对开的海面进行。但那时的龙舟比今天的高大得多,样式也复杂、美观。有十几丈长,六、七尺高的,龙船上还有台阁,一只船上有近百人。实质是以艺术性为主。现在,赛龙舟已成了群众性的体育竞赛运动了。龙舟的形状也多制成狭而长,形如独木舟,以利船速。龙舟的桨数不等,少则六对,多的有五十多对。大型龙舟一般都设旗手和锣鼓手,锣鼓手击锣打鼓统率全船,划浆的随鼓声或快或慢。此外划桨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舵向。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水雾在江面飞驰,甚是扣人心弦。赛龙舟夺标者可赢得整只烧猪出回村里分了吃。很可惜,广州的珠江河面因交通繁忙,河道挤拥,已有好几年没能在这里举办赛龙舟了。92年曾有建议在白云山脚的麓湖上举行赛龙舟的,也未能实现。好在广州番禹的市桥,近年每年都举办龙舟节,盛况空前,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前往观看。

5. 关于广东省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粤。广东省一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珠海、汕头率先建立经济特区,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南濒南海,以琼州海峡为界与海南隔海相望,西部与广西接壤,北部与湖南、江西为邻,东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广东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广东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广东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华侨、华人约为2200万人,他们遍布世界各地。

地理概况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全境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南濒南海。以琼州海峡为界与海南隔海相望。西部与广西接壤。北部与湖南、江西为邻,东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广东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纵横交错。全省最高峰是位于本列山地西北端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珠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气候特点

广东省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年均温除粤西北的连山外,均在19℃以上。温度的纬向分布较明显,大致北低南高。广东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但分布不均,地区间和逐年间差异很大。广东也是中国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广东省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中野生资源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古老植物有30余种,如水松、苏铁、树蕨等,被称为广东的活化石。北部南岭地区植物种类总数超过中国中部和北部植物种类的总和,有绿色宝库之称。珠江口沿海的滩涂还生长有成片的红树林。野生动物有700多种,珍稀动物则有苏门羚、华南虎等。南海淡水面积273多平方千米,约有鱼类860多种。广东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5种,其中有色金属居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

交通运输

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毗邻港澳,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大洋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全省交通发达,以广州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有港口100多个。民航机场8个。有京九、京广、广梅汕、三茂等铁路干线,还有广深准高速客车直通九龙。公路四通八达,等级较高。

经济概况

广东省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递增水平。广东的工业主要有食品、家用电器、塑料制品、服装、卷烟、陶瓷、纺织、丝绸、机械、电子、电力、煤炭、石油、造船、汽车、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电子工业的门类及产值居全国前列。同时广东也是全国的水稻、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珠江三角洲是粮食、水果和甘蔗生产基地。雷州半岛是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文化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东形成了浓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当地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方言和闽方言。而地方曲艺多彩多样,主要有广东音乐、粤剧、潮剧、汉剧、雷剧、山歌剧等。

省会:广州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又名羊城,简称为穗。位于省境中部,东连惠州市。西邻佛山市。北靠清远市和韶关市,南临东莞市、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面积7435平方千米。辖10区,代管从化、增城2个县级市。在清朝五口通商前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现在是中国南方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门户,是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珠江穿城而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工业发达。产品丰富。农副业以种植水稻、蔬菜,养殖淡水鱼和家禽为主。广州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港,还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连接全国各地。

深圳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东莞、惠州两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共设6个市辖区。深圳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

深圳是枕山面海、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鹏湾海岸线70多千米长,分布着大梅沙、小梅沙、溪;中、迭福、水沙头、西涌等水碧沙白的海滩。

历史文化名城:佛山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早在秦汉年间。这里已是颇具规模的农民、渔民聚居的村落。唐贞观二年(628年),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得佛山之名。佛山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佛山人文景观林立,有祖庙、孔庙、黄公祠等文物古迹。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为佛山诸庙之首;顺德清晖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此外还有孔庙、南海康有为故居、灵龟塔等。千百年来,佛山名人辈出,其中陈启沅、黄飞鸿、康有为、詹天佑、吴趼人、李小龙最为著名。佛山还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

历史文化名城:肇庆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部,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出土的青铜器表明,到春秋晚期,肇庆的岭南土著文化已开始与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融合。汉时设县。隋置端州,宋始称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唐代文学家李邕、日本人唐留学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肇庆留下足迹。肇庆文物古迹众多。包括宋城墙、披云楼、梅庵、阅江楼、崇禧塔、丽谯楼、叶挺独立团旧址、七星岩摩崖石刻等。还有佛教禅宗六祖的遗迹,东、西清真寺等。星湖、鼎湖是肇庆著名的风光景点。星湖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鼎湖山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有活的自然博物馆之称。

珠海

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侧。东临伶仃洋,南端毗邻澳门。距广州市140千米。市境三面临海,港湾众多,境内地形分散复杂,兼有低丘、孤山、平原、滩涂和红树林海岸。工业主要有电子、机械、纺织、轻工、化学、塑料、玻陶、医药及医疗器械、建筑材料等门类,以及电力行业。农产品有稻谷、甘蔗、蔬菜、鲜花和荔枝、菠萝、香蕉、大蕉、柑橘等水果。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著名的万山渔场。

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因多雷暴而得名。雷州半岛在广东省西南部,伸入北部湾与雷州湾之间,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半岛南部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半岛地形单一,起伏和缓,以台地为主,其次为海积平原。地面坡度一般仅3~5米。半岛北部和缓的坡塘地形。海拔25~50米。台地上有螺岗岭、交椅岭和湖光岩等7座火山丘。半岛南部玄武岩台地非常平坦,分布有10座火山丘,一般海拔25~80米,高者达200米以上。半岛三面环海。岸线长约1180千米,连海岛岸线总长达1450千米。东海岸沿海有海成平原,外缘多沙泥滩,并有东海、南三和硇洲等岛屿。半岛东北侧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南海大港湛江港,为中国对外贸易港和渔业基地之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陵园墓门是一座高大牌坊,横排3个拱门,孙中山先生所题“浩气长存”几个大字刻在墓门正中央。墓道宽阔,碑石林立。方形碑亭上树“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后面是“纪功坊”,72块石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一个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矗立于顶上。章太炎为此坊额题了“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古篆。坊后的石碑详记了起义经过。陵园中一年四季黄花不断,用以象征永垂不朽的烈士精神。

虎门炮台

虎门位于珠江出海水道咽喉,南通大海,北抵广州黄埔港,是广州的出海门户。历代兵家固守之地。虎门炮台又称虎头门炮台。因口门内有大小虎山,形似两只下山猛虎雄踞江面而得名。林则徐、关天培在此共布局修筑炮台11座,设置大炮300多门。威远炮台筑在南山炮台前的岩石中,与镇远、靖远两炮台呈品字形布局。炮台间系有铁链、木桩、排链没于水中,组成坚固阵地,阻挡外来船只的入侵,被誉为金锁铜关。位于虎门东南面的沙角炮台遗存有3000千克古炮一门,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佛山铸造的。

南华寺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天监元年(502年),后来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南华寺坐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千米的曹溪之畔,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南华寺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开平市一带特有的乡土建筑群体,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00多座。这些碉楼集居住与防卫功能于一体,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堪称世界一绝。

中英街

中英街是深圳八景之一。中英街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一街两制特色,街心有八块界碑石,界石的两面分别用中、英文刻上界石顺序号、立石时间。以此为界,部分属深圳,部分属香港。这条小街长250米,宽约3米。两边商店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如今的中英街已是旅游热点和一个繁华的商品贸易地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中英街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成为历史遗迹。

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面积约有48万平方米。景区是根据游览活动内容和世界地域结构所划分的,大大小小的景点共有118个其中包括埃及金字塔、美国大峡谷、印度泰姬陵、巴黎凯旋门、卡纳克·阿蒙神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柬埔寨吴哥窟、意大利比萨斜塔等世界著名景观。世界广场上矗立着10尊世界著名雕塑,108根风格迥异的大石柱和近2000平方米的浮雕墙耸立在广场四周,此外还有6座巨门和一座华丽的舞台,其中的6座巨门用以象征世界古老文明发祥地。游人通过世界之窗可了解到外部世界的许多美妙景观。

七星岩

七星岩旖旎多姿,素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约80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石室岩洞留有许多上至唐朝、下至民国的文化遗迹,占整个七星岩摩崖石刻的64%。

陈家祠

陈家祠即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整座建筑坐北向南,由3进5间9堂6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号称百粤冠祠。书院建筑中心为主殿聚贤堂。整个建筑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

自云山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北部,是南粤名山之一。被称为羊城第一秀,由30多座山峰组成。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山名由此得来。

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丹霞山的山体由红色沙砾岩组成,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极具特色,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这里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在距今1.4亿年到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厚厚的红色地层。到距今7000万年以后,盆地发生多次间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盆地的红色岩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形成了现在风光绮丽的丹霞山。

6. 中国广东的地理

广东省地处祖国南疆,北依南岭、东北为武夷山,南临南海,东面有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全省陆地面积17.8万km2,海岸线3368.1km(不包括岛屿)为全国之冠,沿海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由于濒临海洋、海岸线长,易遭西太平洋及南海台风袭击,台风以及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灾害相当严重。 全省地势大体北高南低,但境内山川纵横交错,中等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变化复杂。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因此整个地势向南向中倾斜,山地、丘陵约占62%,台地、平原约占38%。主要山脉如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滑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多为东北至西南的华夏式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山脉走向与偏南暖湿气流成直交和斜交,气流遇阻抬升,迎风坡降雨量和降水强度均大于背风坡;还有不少向南开口的喇叭口地形,南来的水汽进入容易辐合,使降雨量加大。这就使降水、径流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少雨地区常易发生干旱,多雨地区又易发生洪涝,而江河下游三角洲和滨海平原既是洪涝频发地区,台风及风暴潮灾害也相当突出。 省内河流众多,全省集水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条。众多河流中,主要河流有珠江水系的东江、北江、西江和非珠江水系的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等,流域面积在30000 km2以上的有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是广东省的四大主要河流。其中东江、北江、西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为构成珠江流域的四大水系。珠江流域面积45.4万km2,在广东境内11.1万km2 仅占全流域的24.5%,却占广东全省陆地面积的62.5%。广东水资源量与国内其它省区相比较为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毫米,为全国均值的2.7倍;地表水资源量4380亿立方米(含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注入本省的客水)。

7. 广东地理概况有哪些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省中部。广东陆地面积为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千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大门和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广东的航运和贸易发展最早,且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广东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珠江全长2122公里,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为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广东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00~12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自粤北的19℃左右到南端雷州半岛增至23℃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而南为1750小时至2200小时。全年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年未,全省有土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7万公顷;林地面积101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省海拨500米发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山地占16.12%,平原占23.66%,河流水面占1.23%。

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为665.5万千瓦,约占理论蕴藏量62%左右。

广东海域广阔,海岸线长,河网纵横,山塘水库、鱼塘众多,水产资源丰富。除可供捕捞海面外,全省有淡水养殖可养面积44.8万公顷,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淡水养殖主要有鲩、鳙、鲢、鲮、鲤等鱼种;海水养殖主要有虾、蚝等。

全省有活力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4%。植物种类繁多,逾5000多种,其中稀有植物约54种,大沙椤、黄檀、楠木等属世界著名珍稀树种。动物770多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有22种。为保护各类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全省设立了6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肇庆鼎湖山等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区。

广东地质构造复杂,岩层错落,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30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1种,以有色金属居多。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锗、泥炭等2种;居第二位的有硫铁矿、铝、铋、铊、银、油页岩等6种;居第三位的有铌、钽、硒等7种。广东省南海油田,包括珠江口、北部湾2个盆地,勘探查明有十个大型油气田,是一个面积广阔、储量丰富的油气田,具有实际开发的美好前景。

广东地处低纬度的位置,使广东全年太阳高度角大,所得到的太阳辐射多,热量丰富。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7℃,平均日照时数1750—2200小时;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无霜期长,绝大部份地区农业生产可一年二熟或三熟。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农业重要产区,尤其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发达,是全国闻名的富裕地区。

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瑶、壮、回、满、畲、黎、苗等42个民族,人口约占全省的0.6%。

广东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以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秘鲁居多。有归侨、侨眷约2000万人。在海外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广东华侨组织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团联谊会”、“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等。另外,广东毗邻港澳,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有500万人。广大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一贯热爱祖国,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年,广东省坚持统等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人。全省农业总产值(现价)2154.79亿元,此上年增长4.51%;其中,种植业产值959.97亿元,增长5.65%;林业产值61.72亿元。增长3.36%;畜牧业产值571.09亿元,增长1.82%;渔业产值466.45亿元,增长4.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5.56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61.42亿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5.87元,增长4%。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总产在大灾之年基本保持稳定。全省撂荒拱地恢复生产面积1.5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2万公顷;直接补贴种粮大户5.7万户,受益面积18万公顷,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刀276.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3%,在连续四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加的好势头;尽管受严重早灾影晌,粮食总产量仍达到1512.34万吨,增长0.63%。

动植物防疫工作取得成效在春季防控高致病性禽滚感的阻击战中,各级农业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成功控制、迅速扑灭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向人传染,得到农业部的表扬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加强对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规范疫情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抓好动物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防疫物资应急贮备制度,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保障。

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4365.87元,比上年增加311.29元,增长7.7%,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增幅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全省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状况大有改善。农村居民从事劳务所获得的工资性收人人均2173.21公元,增加207.43元,是其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同层次的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快增长。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5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高收人农户人均纯收人9580.77元,增长8.3%;中高收人农户5090.37元、中等收人农户3768.57元、中低收人农户2800.57元,分别增长7.6%、8.0%和8.6%。由于减免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使低收人农户的收人水平回升到1657.87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纯收人1500元以下的困难户所占比例由上年的7.0%下降为6.4%。

泛珠三角区城农业合作和外向型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4年,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联席制度,确立了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衔接落实制度;组织草拟、修改、审定《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近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筹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治谈会——“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推介会”,承办2004年广东省农产品(成都)交易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扩大出口。全省水果出口比上年增长37.8%,疏菜增长加24.7%,成为广东省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各级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大,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规摸扩大,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离。有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5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受到省政府的表彭。全省各级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1083家,其中,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29家,省级105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150家。1083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65万户,增收51亿元,户均增收1926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范围扩大,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发展加快。全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42个,带动农户83万户,会员11万户,会员平均增收10%以上,高于全省农民增收平均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投人财政资金3.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37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3万吨,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1宗,带动农民增收2.6亿元。东西两界和粤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示范辐射效应逐渐显现,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农民增收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业部门累计创办了7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制定省级农业标准101个。全省21个地级市、56个县、27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最安全检侧中心(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较快,全省通过认证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60个,产品共1206个;绿色食品企业110家,有效期内产品数224个;累计评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16个。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毒鼠强专项整治达到预期目标,质量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省人大农科议案实施效果明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踌越计划”、“948计划”、“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种子工程”等项目继续实施,先进适用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提高。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3%,家禽良种覆盖率85%,猪良种覆盖率95%。农业科技下乡和培训工作有较大的突破,全年深人一线科技人员11万人次,服务农户162万户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300期,培训农民36万人次。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14个市、80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农村安居工程。全年筹集资金3.9亿元,按整村推进动工改造贫困户危房共347条村2.36万户。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取得明且成效,受益贫困村173条。省属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工作较快推进,动工兴建移民住房1.06万户。产业化扶贫效果良好,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23万户,户均增收2400元。珠三角经济发达市对口帮扶和省直机关挂钩扶贫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态家园畜民计划”和“一乡一品”活动扎实推进,推动了田区生态坏境建设,主导产品逐步形成,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及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有所创新,全省六成村已实行会计委派、选聘或代理制;两成以上的村实行农经电算化管理。农村财务公开内容逐步规范,有96%的村实行财务公开,近六成村达到了规范化公开。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健全,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监停初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8. 广东地理概况有哪些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省中部。广东陆地面积为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千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大门和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广东的航运和贸易发展最早,且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广东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珠江全长2122公里,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为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广东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00-12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自粤北的19℃左右到南端雷州半岛增至23℃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而南为1750小时至2200小时。全年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年未,全省有土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7万公顷;林地面积101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省海拨500米发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山地占16.12%,平原占23.66%,河流水面占1.23%。

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为665.5万千瓦,约占理论蕴藏量62%左右。

广东海域广阔,海岸线长,河网纵横,山塘水库、鱼塘众多,水产资源丰富。除可供捕捞海面外,全省有淡水养殖可养面积44.8万公顷,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淡水养殖主要有鲩、鳙、鲢、鲮、鲤等鱼种;海水养殖主要有虾、蚝等。

全省有活力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4%。植物种类繁多,逾5000多种,其中稀有植物约54种,大沙椤、黄檀、楠木等属世界著名珍稀树种。动物770多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有22种。为保护各类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全省设立了6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肇庆鼎湖山等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区。

广东地质构造复杂,岩层错落,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30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1种,以有色金属居多。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锗、泥炭等2种;居第二位的有硫铁矿、铝、铋、铊、银、油页岩等6种;居第三位的有铌、钽、硒等7种。广东省南海油田,包括珠江口、北部湾2个盆地,勘探查明有十个大型油气田,是一个面积广阔、储量丰富的油气田,具有实际开发的美好前景。

广东地处低纬度的位置,使广东全年太阳高度角大,所得到的太阳辐射多,热量丰富。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7℃,平均日照时数1750—2200小时;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无霜期长,绝大部份地区农业生产可一年二熟或三熟。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农业重要产区,尤其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发达,是全国闻名的富裕地区。

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瑶、壮、回、满、畲、黎、苗等42个民族,人口约占全省的0.6%。

广东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以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秘鲁居多。有归侨、侨眷约2000万人。在海外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广东华侨组织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团联谊会”、“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等。另外,广东毗邻港澳,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有500万人。广大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一贯热爱祖国,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年,广东省坚持统等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人。全省农业总产值(现价)2154.79亿元,此上年增长4.51%;其中,种植业产值959.97亿元,增长5.65%;林业产值61.72亿元。增长3.36%;畜牧业产值571.09亿元,增长1.82%;渔业产值466.45亿元,增长4.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5.56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61.42亿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5.87元,增长4%。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总产在大灾之年基本保持稳定。全省撂荒拱地恢复生产面积1.5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2万公顷;直接补贴种粮大户5.7万户,受益面积18万公顷,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刀276.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3%,在连续四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加的好势头;尽管受严重早灾影晌,粮食总产量仍达到1512.34万吨,增长0.63%。

动植物防疫工作取得成效在春季防控高致病性禽滚感的阻击战中,各级农业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成功控制、迅速扑灭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向人传染,得到农业部的表扬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加强对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规范疫情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抓好动物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防疫物资应急贮备制度,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保障。

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4365.87元,比上年增加311.29元,增长7.7%,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增幅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全省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状况大有改善。农村居民从事劳务所获得的工资性收人人均217321公元,增加207.43元,是其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同层次的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快增长。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5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高收人农户人均纯收人9580.77元,增长8.3%;中高收人农户5090.37元、中等收人农户3768.57元、中低收人农户2800.57元,分别增长7.6%、8.0%和8.6%。由于减免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使低收人农户的收人水平回升到1657.87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纯收人1500元以下的困难户所占比例由上年的7.0%下降为6.4%。

泛珠三角区城农业合作和外向型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4年,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联席制度,确立了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衔接落实制度;组织草拟、修改、审定《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近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筹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治谈会——“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推介会”,承办2004年广东省农产品(成都)交易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扩大出口。全省水果出口比上年增长37.8%,疏菜增长加24.7%,成为广东省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各级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大,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规摸扩大,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离。有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5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受到省政府的表彭。全省各级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1083家,其中,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29家,省级105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150家。1083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65万户,增收51亿元,户均增收1926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范围扩大,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发展加快。全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42个,带动农户83万户,会员11万户,会员平均增收10%以上,高于全省农民增收平均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投人财政资金3.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37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3万吨,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1宗,带动农民增收2.6亿元。东西两界和粤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示范辐射效应逐渐显现,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农民增收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业部门累计创办了7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制定省级农业标准101个。全省21个地级市、56个县、27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最安全检侧中心(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较快,全省通过认证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60个,产品共1206个;绿色食品企业110家,有效期内产品数224个;累计评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16个。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毒鼠强专项整治达到预期目标,质量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省人大农科议案实施效果明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踌越计划”、“948计划”、“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种子工程”等项目继续实施,先进适用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提高。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3%,家禽良种覆盖率85%,猪良种覆盖率95%。农业科技下乡和培训工作有较大的突破,全年深人一线科技人员11万人次,服务农户162万户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300期,培训农民36万人次。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14个市、80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农村安居工程。全年筹集资金3.9亿元,按整村推进动工改造贫困户危房共347条村2.36万户。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取得明且成效,受益贫困村173条。省属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工作较快推进,动工兴建移民住房1.06万户。产业化扶贫效果良好,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23万户,户均增收2400元。珠三角经济发达市对口帮扶和省直机关挂钩扶贫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态家园畜民计划”和“一乡一品”活动扎实推进,推动了田区生态坏境建设,主导产品逐步形成,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及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有所创新,全省六成村已实行会计委派、选聘或代理制;两成以上的村实行农经电算化管理。农村财务公开内容逐步规范,有96%的村实行财务公开,近六成村达到了规范化公开。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健全,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监停初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9. 广东省地理知识

清远应该是地级三线城市了,广东是华南地区

10. 广东的地理特征是什么

气候:雷州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其它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漫长多雨,冬季短暂低温少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