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地理位置在哪里
❶ 满族的地理位置,人口和风土人情等资料
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满洲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 满族人的住宅,也有独特之处。满族人还喜欢睡火炕。家家户户都是南北大炕,屋子西面沿着山墙还有一溜儿窄炕,把南北炕联了起来,俗称“万字炕”。 他们以西炕为尊,南炕为大,北炕为小。南炕居长辈老人,北炕住小辈;西炕则为祖宗神位,墙上供着祖先神板,炕上设摆香案,一般不住人,最忌小辈和妇女坐,只有老人与亲姑爷可以坐。满族房舍的南北西三面,“皆辟大窗户”,且分上下两层,窗棱以万字或工字为格,窗外糊纸,开关朝外,“恐夜间虎来,易于闯入”,居室内没有地桌,只有炕桌,吃饭、写字都用它。此外,房梁上常悬着悠车,用桦木皮(木威)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出生的婴儿就放在里面睡觉,母亲边悠车边哼着摇篮曲。所以有民谣说:“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生了孩子吊起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❷ 清朝的八旗现今地理位置是哪里
八旗不是指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八旗制度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最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汉语称“旗”。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
(2)满族在地理位置在哪里扩展阅读
八旗制度的分别: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实际上,上三旗与下五旗只是相对于包衣佐领而言的,而与皇族和普通旗人无关。
清代的制度,规定八旗士兵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
❸ 谁知道满族的地理位置啊
满洲史基础(满洲神堂专用读本)
第一章 满洲族的先世及其在历史上的足迹
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洲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都是原女真人)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人口大约在一千万左右,其中的主干为现在的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满洲族(约一千多万)。
“通古斯”这个词出现于近代,其含义现存在不同的解释,有“蓄猪之民”和“东方的人”之说。现国内外将其作为对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些民族的统称。
通古斯--满语族的祖先在数万年以前居住在贝加尔湖南部的地区,他们在那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最初的所有的发展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通古斯人的一部分离了原地来到了东部地区(即黑龙江上中游和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后发展成为女真和满洲族。留在当地的原始通古斯人继续发展,后来被操突厥语族的外来人所融和。
通古斯--满语族缘于同一族群(祖先),故其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后因一些外界的因素的影响而分化为南北两支,即北通古斯族群和南通古斯族群。通古斯人中的满洲族(包括锡伯人)被划分为南通古斯人,赫哲族是后来从女真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其的体质特征介于南北通古斯人之间,之外的通古斯人皆属于北通古斯人。南北通古斯人虽然出自同一原始族群,但在外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南通古斯人(满-锡伯)的外表具有长面、直鼻、眼距较近、眼裂较小和上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等特点,北通古斯人具有脸型较宽和皮肤的颜色发蓝等特征。当然这些特征都不是绝对的,因为南北通古斯人毕竟都属于一个原始的族群并且他们之间一直都存在通婚的现象,所以各方的特征都存在于双方的族群中。
二.通古斯--满语族的先世在历史上的足迹
古老、勇敢勤劳的通古斯--满语族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就曾几度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数千年前的肃慎(相当于中国周王朝时期)、挹娄(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勿吉(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渤海(相当于中国的隋唐时期)、女真(从中国北宋至十六世纪)以至最后的满洲族都是通古斯--满语族在历史上的称谓(注:以下简称“满洲族”)。
满洲族的先世在有历史记载时起就已经居住在白山黑水间的广袤的土地上,其祖先数次建立的国家曾一度称雄于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曾经象雄师一样地在亚洲的舞台上怒吼。其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曾令世人所瞩目。
1、满洲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一个强大的国家--渤海国
公元七世纪末,满洲族的先世在亚洲大陆的满洲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其疆域包括今天满洲的大部、朝鲜半岛的北部及俄罗斯的南滨海地区。境内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首都为上京龙泉府(今中国黑龙江东宁县东京城镇)。渤海建国二百多年,生产力很是发达,曾被邻国(中国)敬畏地称作“海东盛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虽然现在有些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篡改历史,说什么“满洲族先世建立的渤海国不是独立的国家”等等,我们只要看一下历史就会知道,渤海国并非一个地方政权,他拥有自己的官属、军队、司法、赋税和独立的外交,享有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所应具有的一些权利,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如在当时中国的政府入侵的时候,渤海国的领导人当即派人交涉,据理力争,最后在无奈之下还诉诸武力,以?卫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权益。后契丹人兴起,渤海国亡。
2、满洲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二个国家--大金国
公元十一世纪末,满洲族的先世--女真人中的一位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完颜阿骨达的领导下,击败了辽国,在阿什河畔称帝,建立了大金国。大金国的建立,是满洲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国家。 后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无理挑衅,导致了大金国和中国的战争,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虽然野心很大,可是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就被大金国打败了,1126年灭北宋,占领了淮河以北的地区。原中国的政府领导南迁到临安(即今天中国的杭州)。而大金国的首都则迁到了燕京(即今北京市)。
有关于这段历史,今人仍然将其大加歪曲,说什么“大金国是什么地方政权,宋金战争是一家内部的兄弟间的战争”云云。稍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清楚,这绝不是什么“内战”而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首先,我们知道,所谓“地方”是相对于“中央”而言的,如果没有“中央”则“地方”就无从谈起。那么我们让先来看一下当时的记载吧,在中国被大金国打败之后,中国每年向大金国进贡一批数额巨大的物资,并称大金国为“亲邦”而自称为“子邦”,这样看来的话大金国到成了“中央”了(不过大金国并为将自己视为中央,他仅仅是把中国视为自己的一个附属国而已)。另外,南迁的中国政府中的领导人仍念念不忘地要“收复国土”,还有,那个被称作“民族英雄”的岳飞,口口声声地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一个极度仇恨满洲族人,恨得都要吃满洲族的肉喝满洲族的血的人,能说他将满洲族人视为了自己的“兄弟”吗?能说这是“兄弟间的一场战争”吗?此外,就是到了今天,中国人仍然将岳飞称作为“爱国将领”,如果说是一个国家的内战的话,又怎么是“爱国的”呢?还有人说其是“统一”祖国的“正义”的战争,那么既然都是“一国内部的”了,大金国不也是“统一”的正义的战争了吗!事实是,以前的中国人从未将满洲族人视为自己的同胞,我们无法从任何一部历史文献中找出“中国人称满洲族人就是中国人”的一个字,相反,所有的资料都显示出来的是“中国人将满洲族人视为外国人,中国将满洲族建立的国家--大金国视为外国”这一事实的记载。
3、满洲族的先世建立的第三个强大的国家--大清国(即大满洲国)
大金国被蒙古人打败后灭亡,满洲族的社会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内乱之后的十五世纪,出现了一位满洲族历史上的又一伟大的人物--爱新觉罗努尔哈齐。
由于受到了中国的挑唆(中国认为一个不统一的满洲国更适合它的需要,因此利用一切的手段对满洲国的内部进行挑拨),满洲国的很多部落因此连续地发生内战,导致了满洲族内部的分裂。当时的满洲国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满洲国、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
努尔哈齐即出自满洲国,由于其在少年时期就看清楚了中国的真实面目(即言尔无信、极端虚伪、目光短浅、外表强大实则虚弱),所以努尔哈齐在以后与中国作战的时期内才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部署。努尔哈齐从1583年起兵,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616年的时候又建立起了一个满洲族人自己的国家--大金国(别称是满洲国,为了与满洲族先前所建立的大金国相区别故称“后金”),在建国期间,满洲族在努尔哈齐的领导下数次击败了中国军队作出的干扰满洲族统一活动的军事举动。建国后,中国贼心不死地想把满洲国这个再次新生的国家扼杀在摇篮里,其不仅在很多方面对满洲国进行渗透和挑拨,并且在其在以上方法没有取得效果的时候竟然诉诸武力,对满洲国这样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进行侵略。所幸的是,满洲族在努尔哈齐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齐心对外(象在1619年的萨尔浒战役中满洲族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入侵的中国军队就体现出了满洲族的团结),终于使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1626年努尔哈齐去世,同年其第八子皇太极即位。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别称仍然是满洲国),在这前一年(即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他正式告谕天下,定“满洲国”为女真诸部的统一称谓。
第二章 满洲族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在长白山东北部有座布库里山,山下有一个清澈透明的水池,此湖叫布尔瑚里湖。湖水碧蓝清凉。盛夏,起伏叠嶂的群山环抱着碧水清潭,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湖边野花烂漫,彩蝶飞舞,鸾凤合鸣,百鸟交唱。大有"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奇观妙境。这美丽的图画引来了三位仙女白天而降,她们是三个姐妹,大姐叫恩古伦,二姐叫正古伦,三妹叫佛库伦。
三姐妹走近湖边,只见水中有天,彩云飘飘,鸟飞蝶舞,这比清静的天宫美极了。三位仙女的身影倒映在湖中,娇滴的脸蛋,婀娜多姿的身影,在绿树红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靓丽。三姐妹兴奋地脱掉衣服跳人碧水之中,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呈献给她们的一切。三姐妹同在湖中嬉戏打闹,顿时那平静如镜的湖水水花四溅,碧波荡漾,湖中不断传出她们的欢声笑语。
三姐妹嬉戏多时,已感觉疲劳,先后上岸更衣。这时,一只神鹰飞来,嘴里衔着一颗鲜红鲜红的果子放在三妹佛库伦的衣裙上,腾空而飞。佛库伦拾起色彩鲜艳的红果爱不释手,这散发着特殊香气的果子放在地上怕弄脏了,不放手一直捧着又无法穿衣。于是她灵机一动,便把红果含到口中,不料,果子竟顺势滑进她的腹内,佛库伦又是咳,又是吐,竟丝毫不起作用。顿时,她感觉到下身无比沉重,犹如千斤坠体,不论怎样念动咒语,她都不能起飞。大姐和二姐仔细给三妹检查一番后说:"这是天授妊娠于你,等你生产以后,身子轻了再回去罢。"说完便告别三妹,飘然升天。
两个姐姐走了,佛库伦留在湖边,不知过了多久,佛库伦生下一个男孩,孩子出生后,佛库伦感到很吃惊,孩子落地就能说话,几天功夫就长成一个身强体壮、面目清秀的少年郎。佛库伦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布库里雍顺,姓爱新觉罗。
有一天,佛库伦做了一只木船,让儿子坐在上边,然后拉起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儿呀!你是神鹰的后裔,天意让我生你,实际上是要你去平息暴乱,安邦定国。孩子,你一定要完成上天交给你的重任。"说完松开儿子的手,把船推向水中,小船载着布库里雍顺顺流而下,佛库伦凌空而起,返回天庭。
布库里雍顺按照母亲佛库伦的指示,乘船随波逐流,往下游冲去,水借风威,在激流的推动下,小船如离弦之箭,一瞬千里。
一天,小船漂至牡丹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处,长白山东南的鄂多理城,城内住有三个姓氏,他们互争雄长,终日厮杀,死伤惨重。当时有一个人到河边取水,他突然见到一个举止奇异、相貌异常的男孩,端端正正独坐船上,便急忙返回村里告诉争斗的人们。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停止了争斗,纷纷跑到河边观看。大家一见,果然是非凡之人。
一个叫百里的首领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男孩对众人说:"我是天女佛库伦所生,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我奉天命是来平定大乱的,今后你们再也不要互相残杀了。"
男孩的话声刚落,河边的人们高呼起来,救难的大英雄来了!布库里雍顺来了!
原来有一天,一个游方术士来到鄂多理城。百里曾问他,三姓地方何时才能安宁?游士说:"快了,一位生在天池边的英雄,叫布库里雍顺,很快会乘船来到此地,他到达之时,正是三姓安宁之日。"
之后,英雄布库里雍顺的名字迅速传开了。人们天天盼望着他早日乘船来解救他们。当百姓埋葬战死的人时总是叹惜,你为什么不能等到布库里雍顺到来呢!人们见面问候时,都互相鼓励着,好好活着,布库里雍顺就要到了。我们很快就会过上平安的生活了。
今天布库里雍顺真的来了,大家听其所言,都很敬佩他。人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天生的圣人,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走了,说着几个年轻人相互交插握手,做成轿形将他抬回城里。共同推举他为贝勒,并将百里的女儿勃利格格嫁给他为妻。
从此,三姓地方战乱平息,社会安定。布库里雍顺成为这个民族的首领,满洲族的先人称他为始祖。
第三章 成化犁庭、董山被杀与明国的压迫
明国历来对女真各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拨女真各国战乱,严重阻碍了女真的发展。明正统年间,蒙古剌部兴起,对明国北方边防构成全面威胁,而地处辽东的满洲也直接受到瓦剌蒙古的威胁。当时的满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若与强大的瓦剌蒙古相比,仍然是弱小的,抵挡不住瓦剌也先的进攻。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满洲李满住、董山等人都依附了也先。女真、蒙古东西呼应,大肆抄掠辽东,使辽边数年不得安宁。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调动瓦剌四路大军南犯,大同告警。明英宗朱祁镇压亲征。当明军行至土堡(今河北省怀来县西南)时,受到瓦剌军的袭击,明英模宗被俘,50余万明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史称的“土木之变”,朝廷威望一落千丈。
这一年,居住在苏子河畔的满洲乘机向明边进袭。李满住率1万余总众,包围了抚顺城,与明兵展开激烈战斗。当时守城明军1000余人,并把妻子儿女还到城墙上,表示决一死战。当女真军接近城池时,明兵投下松明火把,弓、铳(火器)齐发,女真人不敢接近,只得退去。明廷因鲁全守城有功,晋升为指挥使。
尽管满洲多次配合瓦剌蒙古侵扰明边,便在也先之乱被明国平息后满洲首领不愿与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因此,董山等满洲各首领又开始向明国进贡。由于明王朝统治日益衰败,对满洲各卫的朝贡要求得十分苛刻。而由于战乱,满洲等女真各部首领丧生,各部的敕书失落,入贡无凭证,许多女真首领不得不以舍人的身份前往,明国给的封赏减少,待遇大不如从前,致使各部首领对明国边官司怀怨甚深。明天顺八年(1464年),由于满洲各卫女真,入贡人数过多,耗费过大,朝廷下令女真各卫每3年入贡一次,每次人数为100人或50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廷又要求入贡的女真各部必须携带骠壮的马1匹,纯黑的貂皮30张入贡,否则不得放其入境,引起女真各部的不满。
在满洲中,董山是一位有智谋,有才干的大首领明天顺二年(1458年),明廷又晋升董山为左卫都督,从此,他声震女真各部,地位在各卫首领之上。后来由于李满住已经年迈体衰,董山“起而兼管三卫,颇有统一满洲之势”,势力大振。董山多次呈请明廷对满洲各部首领晋级,但明廷不允,使其很不高兴。为此,满洲与明廷关系十分紧张。于是董山就纠集满洲、毛怜和海西等部统兵达15000余人,几乎月月兴兵,一年之内竟抢掠明边境97次,杀掠边民多达10余万。明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女真入犯,明国总兵郑宏战败。明成化三年(1467年)正月,海西、满洲复入鸦鹘关(今新宾苇子峪镇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中女真人的埋伏,兵改战死。三月复入连山关,掠开原、抚顺,窥铁岭、宁远、广宁。由此可以看到,满洲与明国进行了公开的战争,并多次取得胜利,同时也反映出满洲已经是比较强大的国家。当时,董山、李满住与明国之间,是时附时叛。明国实行的政策比较宽松时,则附明,而明国实行的政策严酷或压迫的程度较深时,则叛。明廷不断地派人向他们索取被掠人物,结果李满住、董山等不敢入朝进贡了。
明成化三年(1467年)四月,明廷派遣都督佥事武忠作为使臣,招抚满洲诸卫首领入朝进贡。董山等人听抚入京,贡献马匹和貂皮。成化帝特令大臣召集满洲大小首领集会,申诉了他们“背恩负义”,要求“改过自新,严戒部下,尊事朝廷”。董山等大小首领纷纷给朝廷叩头,表示谢罪。
然而,董山却因明国皇帝不详察边吏鱼肉边民的过失和女真犯边的原因,心中有些不服气,故举止傲慢,有抵触情绪。明廷太保孙继宗、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陈文等,看见董山遇到高官司也不为礼,认为他们不肯悔改,于是,不顾董山等人服罪孽来朝,竟决定只将董山所带来的家属十多人放回,而将董山等115人拘留,并押解到广宁(今辽宁北宁)。同时,积极备战,准备大举讨伐满洲。
七月二十七日,董山等由京师解至广宁府后,明总兵官赵辅命令通事向董山等宣布明国皇帝敕谕,以示告诫。董山等人不服,双方发生争执并动武。赵辅下令镇压,早有准备的甲士杀出,当场杀死满洲大小26人,其余的人均被囚禁起来九月二十四,明廷分三路对满洲的住地进行了残酷的剿杀,并要求朝鲜派兵配合明廷行动。
明军由左都御史李秉、总兵官赵辅、都督王英统兵,太临界黄顺、少临界张林监督军务。兵分左中右三路共五哨兵马向新宾进发。左路军出浑河,越石门,经土木河到分水岭。右路军由鸦鹘关经喜昌口,过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到婆猪江。中路军经薄刀山鲇鱼岭,过五岭、渡苏子河至佛阿拉满洲首都。朝鲜王国派遣中枢府知事康纯、鱼有沼、南怡等,统兵万人,从东路堵截。朝鲜分两路军,南怡率右路从朝鲜满浦入攻婆猪江,鱼有沼率左路由朝鲜高沙里入兀弥府。明中路军入今新宾境后,连破佛阿拉、张打必纳、戴咬纳、朗家、嘹哈等诸寨,“焚烧其庐舍,杀掠其人民”,许多满洲人逃入深山藏匿。满洲没有防备,突遭袭击,各部分散。由于董山被拘,李满住年迈体弱,面对强大的明国和朝鲜联军,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使满洲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李满住和长子李古纳哈等为朝鲜军杀害。鲜血染红苏子河、婆猪江,满洲人尸横遍野。据统计,此次军事行动共擒斩女真人1700余口。明和朝鲜军历经一个月的围剿,共契寨四五百座,女真人家的牛、马、家畜茫然一空,并释放女真人阿哈(奴隶)千余人。战后,明廷又将董山等杀死,其弟秦羊等几百名女真壮勇,被谪戍福建等省份,使他们永远身处异乡。
董山是入京请罪被杀,明廷失信于女真人,因此各部女真人深怀怨恨。李满住的幼子甫乙加大,为了报父兄之仇,联络满洲、毛怜、乌拉等部女真人数千人,对明国边境进行杀掠。明国为了防备女真人侵袭,又大修边墙,将辽阳以东之地向满洲内地推进360多里,迄至凤凰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辽东边墙残址,就是这个时候修筑的。辽东边墙在今抚顺境内长约100余公里。从铁岭黄泥洼入境,经张木沟、山城堡、龚家、边墙沟李其、关岭、腰堡、兰山、西崴子、西古、上马古、后安;从王家店附近蜿蜒折向东南,抵新宾三道关(即鸦鹘关),然后向南经苇子峪进入今本溪桦皮峪。修建辽东边墙的目的是企图把女真人拒之墙外,这是一条军事分界线,边墙以西即明管辖区,边墙以东,俗称东边外,即女真族生活区,而作为辽东边墙,抚顺段则为最重要的一段。不仅在鸦鹘关附近设有重兵把守的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还在边墙内设4个边堡,其中有会安堡(今会元)、东洲堡(今小东)、马郡堡(今马郡)、散羊峪堡(今散羊岭)。
明国曾对满洲进行过多次打击,被称为“犁庭扫穴”,满洲元气大伤。仅从明宣德八年至明成化十五年(1433——1479年)短短的46年间,满洲即遭受明军入讨5次。其中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各年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残暴讨伐,每次均以“可屠者屠之......尽灭乃已”,满洲“流离四散,其余存者无几”,致使满洲数十年后才得以复苏。
满洲屡遭重创后,努力大衰,长期一蹶不振。在明景泰元年(1450年)时,因凡察被明廷处死后,明廷以凡察长孙纳郎哈包庇董山为由,将其拘留,不久又处死。为此,满洲人人胆颤心寒,满洲大首领两年无人敢袭职,形成一片散沙的局面。后来明廷脱罗为满洲左卫都指挥同知。李满住孙子完者秃为满洲右卫都指挥同知。
脱罗、卜花秃、完者秃降袭父祖职以后,满洲十分残破,对外已无能力进行掠夺和战争,对内也必须团结互助,才能共渡难关。满洲三卫的首领论辈分是卜花秃最高,其次是脱罗,完者秃辈分最小。但三卫自动调解,三卫掌印全由完者秃负责,对外处理事务和对内处理纠纷,皆由完者秃出面,实际上他成为三卫部落联盟的大首领但有事关三卫大事,左右二卫,与中卫(满洲卫)共同协商,作出决定,由掌印者指挥执行,一般无所争执。
明成化三年(1467年)后,完者秃、脱罗、卜花秃和满洲右卫的另一名指挥同知罗下,及三卫部众都居住在佛阿拉城及周围一带。佛阿拉城,今称旧老城,在新宾二道河子南山上。明廷称之为“满洲老营”或“虎拦哈达城”,简称“虎城”。完者秃等分别率领本卫的塔坦重建家园。塔坦,即“一堆火”一个锅吃饭之意,原来是指狩猎民族野外打猎的宿营单位,但此时由于氏族组织渐被破坏,由狩猎单位演变成了军事和行政组织,每卫都分成几族和几十个塔坦,有些像今天村下面的小组。他们努力从事狩猎、采捕生产,然后,由卫主率领部众从汉人区易换农具、耕牛,积极恢复农业生产。满洲各部每年从三月至五月和七月至十月,各塔坦分别编队或十人一伙儿,二三十人一帮,结队进入山林。游猎的人或骑或步,住地连布结幕。一幕三四人,或率领妻子单遍及民用工业而居。季节一到,是女真人“布在山谷之时”,红围小猎,“渔梁幕宇马迹,遍满山野”。满洲人狩猎时规模有大有小,规模大时有80余户“空落而出”,或60余人“载纲出猎”,规模小时,甚至是一家单独“结幕,挈妻子往来”。他们经常是“农事半年收获毕,且从渔猎作生涯”,有的男子“田猎资生,未尝在家”,呈现一派渔猎繁忙的景象。
满洲自从董山被杀以后,复仇之声不断,加上明国在关市上的各种刁难,犯边的事情屡见不鲜。由于明国皇帝昏庸,太监当权,在如何对待扰边的女真首领之事,朝廷争论不休。以兵部侍郎马文升和兵门路尚书余子俊为代表的官员认为:边防重地,不易动兵。出现边关多事,与边吏行为不端为关。应该严惩边吏,宽待“诸夷”。余子俊生疑以守为上策,对女真不宜“深治”,如兴兵征伐,决非祖宗治夷的初衷。因此,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廷派遣马文升,都指挥詹升等前来招抚满洲、海西各部。满洲三卫指挥脱罗、卜花秃、完者秃等,都听抚入贡。然而,当朝太监汪直求功心切,与副都御史陈钺合谋,谎报边警。一边诬告马文长,一边请求皇帝,同意出师征剿。
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明国再次决定讨伐满洲。太监汪直任监军,朱永为总兵官,分兵五路,直捣新宾满洲首都。满洲各部,青壮年逃匿深山,老弱被屠杀多达690余人。明军获女真人480余人,攻破450余寨,掠夺牛、马千余匹。大军所过之处,房屋皆被焚烧。明官兵不惜掘死人骷髅回师报工。当朱永等出师途中,遇到满洲的贡使哈速、郎秃等70多人前去广宁。汪直诬陷他们“窥伺”边境,不由分说,便将哈速等5人杀害,其他人捕送京师邀功。后来又无量地把郎秃等74人远戍两广安置。在明廷军事压力下,曾扰边的满洲都指挥伏当加等也被近叩关朝贡。
因太监汪直等奸臣的诬陷,马文升被撤职。满洲部分人为了报旧仇新怨,联兵结势,深入辽东地区,骚扰清河、叆阳等地,竟长驱200余公里。凡是掠到俘虏都将四肢分解、碓脊、火蒸以泄其忿,劫夺牛马,焚烧庐舍。这样由明国奸臣所挑起的民族矜持更加尖锐了。
明国的边吏日趋腐败,女真人怨声载道。明初,明廷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对于女真各部交易,按货给值,边吏守法,不稍侵吞。各个马市、关市变成货物“流通之府”,女真地区各得实惠,汉族与女真族之间关系十分融洽。成化以后,朝贡、互市的传统及规定逐渐废弃。女真各部互市、朝贡必须经过边官验放。而边吏廉勤者少,贪污者多,亏少马价,偷窃货物,时有发生。他们还以失物为由,诈取财物。边官千方百计索取财物或随意谩骂。有的还为私利所驱使和京官勾结,盗卖库中废弃的敕书,非法交易。过去,凡女真人首领入京朝贡,必宴赏在会同馆,而且酒宴丰盛,人人心情舒畅。明中叶以后,光禄寺徇私作弊,贪图贿赂,不肯用心尽职。女真贡使入京,往往酒饭菲薄,盘肉数两,骨多肉少,饭食生冷,酒中掺水,淡而无味,又不近期颁赏,一拖再拖。即使赏赐也都是些残次品,贡使心怀不满。
此外,明廷实行所谓的“夷狄相攻”的政策,故意制造矛盾。他们利用懂女真语言的“通事”,深入女真各寨进行侦察,或对前来朝贡、互市的女真人实行监视,常以酒、肉等诱惑,挑拨是非,使各寨之间彼此猜忌,互生仇隙,以致边事渐坏。
完者秃、卜花秃时期,由于满洲势力薄弱,民族关系又十分紧张,在这个多事之秋,他们委曲求全,昼恢复生产,并保持向明廷朝贡,以尽属国职责。
第四章 太祖武皇帝与后金国的建立
布库里雍顺数传之后,即满洲人所谓肇祖原皇帝,名都督孟特穆。其孙锡宝齐篇古,生子一,即兴祖直皇帝,名都督满福。兴祖第四子,为景祖翼皇帝,名觉昌安。景祖兄弟六人,各筑城分居,称为宁古塔贝勒,是为六祖。景祖时开始兼并周围部族,已尽收五岭以东、苏克苏浒河以西二百里内诸部,势力渐盛。景祖第四子,为显祖宣皇帝,名塔克世。显祖生五子,长子即清太祖高皇帝,名努尔哈齐。满洲人称之为聪睿汗,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齐的祖父、父亲(即景祖、显祖),为明宁远伯李成梁和满洲的苏克苏浒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所害。明为安抚努尔哈齐,归还景、显二祖尸体,又封努尔哈齐为龙虎将军,授为都指挥使封号。明国欲以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而努尔哈齐同族宁古塔诸祖子孙,也想加害努尔哈齐。努尔哈齐此时年25岁,为报祖、父之仇,且争满洲之权,遂以祖、父遗甲十三副,攻打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尼堪外兰败而弃城走。努尔哈齐由此开始统一女真各部。
在统一过程中,努尔哈齐创制了满文。当时只有女真语而无文字,书翰之类用蒙古文字以代言者,占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万历二十七年(1599),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以蒙古文字母与女真语言音拼成满文。
=======================
未完,关于整篇文章我发到你的信息里面了
❹ 满族来自哪里
满族历史悠久,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 肃慎 新开流文化和 茶啊冲文化时期。 肃慎、 挹娄、 勿吉、 靺鞨、 渤海、 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 少数民族。
满族世居祖国的东北部,分布地域辽阔。长白山被满族视为发源地、圣山。
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 肃慎 新开流文化和 茶啊冲文化时期。 肃慎、 挹娄、 勿吉、 靺鞨、 渤海、 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 喜都,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 满族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 黑龙江省 宁安市 镜泊湖南端的 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 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肃慎自公元前22世纪的舜禹时便见诸史籍。《山海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禹定九州时, 周武王、 成王时,肃慎均派使来贡,最著名的贡品为“楛矢石砮”。周人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肃慎人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到了周武王与周成王时,史书上曾记载他们进献过“楛矢石始砮”。在中国以后的史书中,肃慎即被称为“挹娄”。挹娄生活的地区大致与肃慎相同,不过一部分部落已迁徙到今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部。这时挹娄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更为密切。挹娄人以采猎为主,种五谷、养牲畜。到了北朝和隋唐时期,肃慎人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和“靺鞨”。他们与中原王朝不仅有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且也有了密切的政治联系。隋炀帝曾封其首领突地稽为“辽西太守”,唐太宗封其为“右卫将军”。
❺ 满族在东北哪里分布最多
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
❻ 满族起源于哪里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专游.乌苏里属江流域.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10月13日.皇太极称皇帝.改国号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领有中国全境.中华民国成立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❼ 满族地理位置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专内蒙古、新疆、甘肃属、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有机会去看看吧!!
满意请采纳
❽ 满族的发源地是今天的哪里
满族的发源地是今天的吉林长白山一带。
满族世居祖国的东北部版,分布地域辽阔权。长白山被满族视为发源地、圣山。
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❾ 满族的聚居地区在哪里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❿ 满族人现在住在哪儿
其实,我们都说在清朝近300年的统治历史中,满族人逐步的被同化,汉化了。其实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只是,满族的民族文化较之汉族相对弱小,所以大部分人都在清朝内外交困之时就已经不再坚持其民族个性了。但是满族人还是能留下了部分其民族文化的。不过满族留下来的东西,现今能数的上的就是旗袍、满汉全席、部分满族宫廷文字、历史文档了。当然,除了少数学者之外,满文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认识的。所以呢,平常的生活中是不会听到满文的,也不会有满语言。满族人说的话都已经是国语了。当然他们的姓还是依据于他们祖传的,有很多人的姓翻译成国语那是很长的,于是咱们称呼他们的时候会念很多文字。^_^ 现在的满族人居住在哪里?大部分都是北京为中心的。毕竟当时的北京是满族统治这的。强势的皇族后裔大多数都聚集在北京以及附近地区。而其他地方的满族人,则由于缺乏聚集效益,被汉族人同化晨读比较深,恋爱以及通婚规定比较与京城是宽松的。所以呢,有些姓氏就失传了。而东北在清朝初期、兴盛期、以及中期反倒是成了关外、塞外了,所以大部分满族人都不愿意呆在那里。只到伪满洲国建立,又有了相当的落魄满族人跟随到了东北。。所以现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还是有一定的密度的。 而我们国家其他地区的满族人就要少多了,或者说几乎没有了。 总体上,满族人不多。而且大多数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与北方汉族人没有显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