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翠湖地理位置

翠湖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3-06 01:14:24

㈠ 翠湖心影阅读答案

、①翠湖在城中,它的地理位置确实与眼睛有相似性;②尤其是在明爽安静(明澈宁静)这一点上有相似性,而这又是作者所喜爱翠湖的重要原因。
2、①翠湖之“翠”无物不呈现,安静明爽是翠湖的基调,它来自湖水、柳树、水浮莲、红鱼等各项事物。②翠湖之“翠”无处不呈现,它的安静明爽的基调来自所有事物共同组合而成的环境、氛围、世界。(具体解说:湖水、柳树自不待言,即便“很热闹”的“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水浮莲”,也是在反衬水面的宁静和湖水的翠绿;还有那红鱼,颜色恰与翠构成对比,于是更显周围之翠,并且“忽然拨剌一声”以动衬静更显静。而所有事物的共同组合与有机协调才有了翠湖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

3、判断:不是冗赘之笔。

手法:运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目的:写翠湖之翠,即写翠湖的明爽安静。

理由:半岛上喝茶的场景表面游离文中描写的总体事物,但在氛围、意境、主旨上却是吻合无垠的。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世人的所有争斗不复存在,有的是充满人情、人伦亲情的人间温情,它犹如世外桃源,远离尘嚣,远离红尘,这也恰恰是作者赞美、想念翠湖的一个重要原因。(理由意思对即可)
4、①作者思念想念翠湖,这里有作者的灿烂美好的青春时光,这里有远离世俗宁静明爽的氛围天地,这里有作者对人世美好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寄托,任何有悖这种情境的变化都是作者所不乐意见到的。

②文章是作者聪敏的心智和有性灵的大自然之美相融合的产品,它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间恬淡、自然和谐之美,既体现着作者天趣盎然的情调,又使人于一片天籁之中获得净化灵魂的神韵和力量。

㈡ 瑞安翠湖山具体什么位置

公交路线:南京南站 → 瑞安翠湖山地铁1号线 → 710路 时间是最短的
驾车:回28分钟16.7公里23个红绿灯 打车答约47元 途经:大周路、牛首大道
往瑞安翠湖山那条路不堵车,不管是坐车还是驾车都方便。

㈢ 北京有翠湖公园吗具体位置在哪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北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北路

交通:

稻香湖景-公交站1.1公里

途径公交车:专38路

㈣ 昆明的翠湖为什么要叫翠湖捏(可能有点绕)

昆明翠湖,原称“菜海子”,因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于湖中建碧漪亭(俗称海心亭),水光潋滟,绿树成荫。唐继尧时在湖中筑有东西堤和南北堤,把湖一分为四,湖中有海心亭,西侧有观鱼堂,东南有水月轩。翠湖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

目录

简介
景区介绍
发展历史
旅游景点
相关旅游景点
编辑本段简介
翠湖位于市区五华山西麓,是城区的中心观光点。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 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故称“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至民国处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茶花,始 有“翠湖”美称。 “翠湖”面积21公顷,水面就占了15公顷。两道长长柳堤呈“+”字交汇于园心,把全湖分而为四。南北横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美韵修筑,东西纵堤叫“唐堤”,于民国年间修建。两堤交接处,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中心游区。湖心亭又叫“碧漪亭”,亭阁外型美观,飞檐黄瓦,点缀着翠湖春色,亭内有前后两个内院,为各种展览举办之地。 湖心亭西侧有建于嘉庆年间的莲华禅院和放生池,是有名的“濠上观鱼”处,如今禅院变为游艺宫,“放生池”成了一座水上园林;西北角有“来爽楼”,设有流冰场;西南角是“葫芦岛”;棕榈挺拔,东南角有一个由三个半岛连成的大花园为“水月轩”花木繁盛;东北角有“知春亭”,逢节便有人聚此对唱山歌,别有一番情趣。如今的翠湖之美,又增添了雪白的红嘴鸥,从头年11月到次年3月,成群地从遥远的北方飞到这儿过冬,一年一度,从不间断。“翠湖观鸥”已成为昆明最热门的景观之一。[1]
翠湖 (3张)
编辑本段景区介绍

翠湖(4张)南眺碧鸡、北瞰蛇山,水光潋滟,垂柳摇曳,“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所以又叫“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至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茶花,始有翠湖的美称。 翠湖在元代以前,是临近滇池潘家湾的一个湖湾,李专《菜海行》诗中说:“昆 云南翠湖
明池水三百里,菜海与之为一体。菡萏之国蛟龙窟……”翠湖涌出之泉水,直接入注滇池。 方国瑜先生考证:“元初以前,滇池湖岸西阻山麓,其北、东、南三面,自碧鸡关下高峣村,经上普坪村、眠犬山下夏家窑团山南麓、梁家河村、菱角塘、潘家湾、土桥、官渡、海燕村、石寨山下金沙村、昆阳城边旧校场,以至海口。”(见方国瑜《元史·赛典赤传概说》)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拜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初,“昆明池口塞,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正途壅底,公命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付二千役而决之,三年有成。”(元赵子元《赛平章德政碑》)这就是第一次疏浚海口水利工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州革,县如故。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里,夏潦必冒城廓,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万余顷,皆为良田”。(元宋濂《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元代几次大型水利工程,滇池水位下降,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成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周围“蔬圃居半”,称菜海子,又称翠海。翠海东北面湖中,有九个出水泉眼,“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之水经河道注入滇池。
昆明翠湖景点(17张)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元末代云南梁王巴匝刺瓦尔密兵败投滇池(一说服毒),明军平定云南。洪武十六年(1383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回南京,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留镇云南。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筑昆明砖城,将翠湖圈入城内。(清·倪蜕《滇云历年传》)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沐英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营”,“种柳牧马”。清《一统志·云南志·山川》载:“九龙池在昆明县城内,其地蔬圃居半,故又曰菜海子。平为稻田,下为莲池,沿五华之右,贯城西南,汇于盘龙江达滇池,明沐氏有别业在其上,曰柳营。”沐英爱马,常在柳营河边观马弁洗马,故翠湖出城之河称“洗马河”。有诗记述沐英柳营洗马:“万柳郁成行,牵来老骕骦。将军思洗甲,神骏自生光。”清末陈荣昌也有《柳营洗马》诗:“不图城市里,乃有亚夫营。伏枥新羁马,和戎罢旧兵。愿将凡骨洗,誓与乱流争。神骏滇池出,边尘会荡平。” 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六月十日,年仅四十八岁的沐英卒,沐英长子沐春袭西平侯,翠湖柳营遂改为“垂柳间垂杨”,“台榭浮水面”的黔国公沐氏别业(别墅)。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府第在今之胜利堂,翠湖柳营为“别业”,草海畔近华浦外建有“西园水云乡”。 清顺治十年(年)大西军“南安王”刘文秀回滇。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入云南,封刘文秀为“蜀王”,刘文秀将沐氏柳营别业作为“蜀王府”,翠湖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又称“南府”。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平西王吴三桂率清军攻云南,十二月清军三路会于曲靖,永历帝朱由榔奔迤西逃缅甸。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命吴三桂驻镇云南,吴三桂“乞沐氏勋庄”,踞五华山永历宫为“平西王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缢永历帝及其子于五华山西麓之金蟾寺。金蝉寺坡遂称“逼死坡”。清康熙三年(1664)吴三桂对“刘文秀故宅,以其狭小”,遂“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柳营一带皆珍馆崇台”,“花木扶疏,回廊垒石”,新府石栏杆均为大理石浮雕,极尽奢华。清,李专《菜海行》诗,描述了吴三桂造新府之穷奢极欲:“橐弓解甲才几日,命将选才造宫室,明帝行宫不称意,却教再见阿房出。军令传宣部下儿,移山填海只片时……雕甍绣闼生云烟,何处十洲与三岛。金屋朱扉锁丽人,娇歌妙舞四时春。花草亭台香沁骨,沦漪月夜酒生鳞,正难更仆数骄乐,螭头有鸟大如骆……”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举“天下都招讨马大元帅”旗号反清,陈兵湖南。康熙十六年(1677年),吴三桂兵败洞庭,退守衡州(衡阳)。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匆忙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暴病殛于衡州。其孙吴世璠继位,改元“洪化”。康熙十八年(1679年)吴世璠十四万人马被清军消灭于湖南。次年吴世璠败退云南,吴世璠居翠湖新府,以其年号改称“洪化府”。洪化府大门外跨洗马河有石桥,称“洪化桥”。至今河改下水道,“洪化桥”地名犹存。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军“克云南,入其城”, “洪化府”此后改称“承华圃”。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云贵总督范承勋拆洪化府吴宅,木石材料用于重修西山太华寺。至今太华寺大雄殿、缥缈楼前还保留洪化府大理石浮雕栏杆。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翠湖湖心岛上建“碧漪亭”,后称“海心亭”。湖北岸滨湖建“来爽楼”。书法家涂晫为碧漪亭、来爽楼题:“春醉蓬莱”、“是观堂”匾。 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城西门内九龙池上”建“龙神祠……敕封福滇益农龙王,内府造像辇送至滇,建祠以时致祭,月吉瞻礼。”(清·雍正《云南通志》)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云南知府敦柱重修龙神祠,又称黑龙祠。 清嘉庆元年(1796年),昆明“同邑马孺人,礼奉观音大士,捐资百金,敬修一院,庄严金像,虔祀之。”孝廉倪士元(字云浦),居翠湖畔,“朝夕经临此地,恒念一亭之外,别无容膝,于是倡捐填砌西面地基二丈许,建屋三间为栖止之地。延永丰寺僧雨庵住锡,岁奉香火。将周围草堂置买,挑填坚阔,遂成基焉。”工部右侍郎蒋予浦(字元庭) “慨然捐廉……始庀材开工,建立阁楼三楹,奉大士金像,前殿三楹,奉吕祖,后殿三楹,奉仓圣文武帝增福玄坛圣像。”后朱元亮“倡捐添建马王殿三楹,东厢楼耳房五间”。迤南观察刘钰“捐建雷神殿三楹,五龙祠三楹,并制亭炉钟鼓。前后殿宇,东厢楼屋,咸皆巍峨壮丽,庙貌一新”。“其海心大路,南北绵亘三百余丈,百余年来,悉皆坍塌倾陷,狭窄低洼,雨水盛行,浸淹断隔。有北直易公德政,倡捐加高培宽,半载之功,修培平坦。” 倪士元、倪琇及住持雨庵,兴建莲华禅院工程,前后历时二十一年,至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嘉平告成”(倪琇《鼎建莲花禅寺碑记》)。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云贵总督阮元,在翠湖沿“放生池”竹篱筑堤,“由寺南绕出寺北。”南北长堤上后来架起石桥,堤南燕子桥,堤北听莺桥,堤中采莲桥。阮元还在翠湖建成西轩舟屋和“莲笑楼”(注:一说“莲笑楼”为吴三桂建筑),时任云南巡抚伊里布有《海心亭放生池诗并序》。序称:“莲花禅院前龙潭,深窈莫测,鳞族潜聚焉。每岁冬,并海居民划小船捕鱼,巨鳞细鬣无得免者……就潭三面剡木编竹为栏七十余丈,蓄水卫鱼。” 伊里布,字莘农,镶黄旗人,清嘉庆进士,历任云南腾越、永昌知府。道光五年(1825)任云南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云贵总督,道光十九年(1839年)调任两江总督。 清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莲花禅院。凌士逸撰禅院联:“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进士陈荣昌曾赋《九龙池八景》,即“春树晓鹰、秋窗夜月、精舍书声、酒楼灯影、柳营洗马、莲寺观鱼、绿杨息阴、翠荷听雨”。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翠湖北岸建经正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废经正书院,改办云南省会中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翠湖西岸明代柳营、清初吴三桂新府之地,兴建“云南陆军讲武堂”。翠湖北岸省会中学堂在兴建讲武堂时,迁黑龙祠,学堂旧址改为云南省图书馆。 清末经济特科第一名袁嘉谷居翠湖北岸时,朝夕与翠湖相伴,有大量描绘翠湖的诗作。《翠湖早秋》诗曰:“樵水渔山共一城,湖心亭畔月三更。新秋堕地几人拾,黄叶无声诗有声”。 民国八年(1919年)底,唐继尧修整翠湖东西长堤,堤两端建家族“双节坊”。堤东架“卫东”铁桥,堤西架“定西”石桥。这条东西长堤,与南北堤在湖心岛交会。袁嘉谷有《翠湖堤上》诗:“左右树交绿城洞,浅深水涨碧添池。双堤车马人如海,让我花边觅小诗”。 龙云任云南省主席期间,1932年捣毁莲华禅院佛道泥塑。1933年至1934年按公园规划改建莲花禅院,拆寺观三重院坐北向南的殿宇,改建四合院湖心亭建筑群,大门坐西向东,院中间的大殿改成“戏台”,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两幢八角亭至今犹存。 位于昆明市北部的翠湖公园,是市区最漂亮的公园之一,每年的11和12月份,成群的红嘴鸥从西伯利亚到这里来过冬。这里除了有独一无二的美景之外,游客也能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文化氛围,因为中国著名的云南大学就在这里。 另外,它是昆明唯一一家开放到晚上10点的公园,是个不错的夜生活场所。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翠湖位于市区五华山西麓,是城区的中心观光点。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 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故称“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至民国处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茶花,始 有“翠湖”美称。
“翠湖”面积21公顷,水面就占了15公顷。两道长长柳堤呈“+”字交汇于园心,把全湖分而为四。南北横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美韵修筑,东西纵堤叫“唐堤”,于民国年间修建。两堤交接处,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中心游区。湖心亭又叫“碧漪亭”,亭阁外型美观,飞檐黄瓦,点缀着翠湖春色,亭内有前后两个内院,为各种展览举办之地。
[2] 湖心亭西侧有建于嘉庆年间的莲华禅院和放生池,是有名的“濠上观鱼”处,如今禅院变为游艺宫,“放生池”成了一座水上园林;西北角有“来爽楼”,设有流冰场;西南角是“葫芦岛”;棕榈挺拔,东南角有一个由三个半岛连成的大花园为“水月轩”花木繁盛;东北角有“知春亭”,逢节便有人聚此对唱山歌,别有一番情趣。如今的翠湖之美,又增添了雪白的红嘴鸥,从头年11月到次年3月,成群地从遥远的北方飞到这儿过冬,一年一度,从不间断。“翠湖观鸥”已成为昆明最热门的景观之一。
编辑本段相关旅游景点
1.石林风景区 2.昆明-世博园滇池 3.云南民族村 4.昆明西山森林公园

㈤ 昆明翠湖公园与吴三贵

翠湖公园与吴三桂无关,但是莲花池,就与吴三桂有关,他在那里盖了陈圆圆的行宫。
1、翠湖公园
自明朝起的历任云南行政官员都曾在这里修亭建楼。由于垂柳和碧水构成其主要特色的缘故,本世纪初正式定名为翠湖。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园内,纵贯南北的阮堤(1834年云贵总督阮元拨款所筑),直通东西的唐堤(1919年由时任孙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拨款所筑)。
2、昆明莲花池
据明代《云南府志》载,商山之麓“下有冷泉,名莲花池,浴之可以去风疾”。也就是说人们还在莲花池里洗浴可以治病。
历史上莲花池周林木参天,池中碧波荡漾,一池的莲花在花开时节自然更是花红叶碧,美不胜收。曾是“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滇中胜景。
这里曾有陈圆圆的梳妆台、永历帝陵等历史遗迹。更因与历史名人吴三桂、陈圆圆有重要关联,莲花池成为昆明自然风景与人文地理的“双料胜地”。据史料记载吴三桂选中它,兴建“安阜园”,专为宠妃陈圆圆住宅。园内,亭台楼阁、水榭假山、奇花异卉、书画奇珍应有尽有。吴三桂还令人修筑栈道,由五华山直通莲花池,供其往来于美人与政务之间。

㈥ 翠湖的历史

翠湖,位于昆明城五华山西麓,是城区的中心观光点。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南眺碧鸡、北瞰蛇山,水光潋滟,垂柳摇曳,“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所以又叫“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至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茶花,始有翠湖的美称。
翠湖在元代以前,是临近滇池潘家湾的一个湖湾,李专《菜海行》诗中说:“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与之为一体。菡萏之国蛟龙窟……”翠湖涌出之泉水,直接入注滇池。
方国瑜先生考证:“元初以前,滇池湖岸西阻山麓,其北、东、南三面,自碧鸡关下高峣村,经上普坪村、眠犬山下夏家窑团山南麓、梁家河村、菱角塘、潘家湾、土桥、官渡、海燕村、石寨山下金沙村、昆阳城边旧校场,以至海口。”(见方国瑜《元史·赛典赤传概说》)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拜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初,“昆明池口塞,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正途壅底,公命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付二千役而决之,三年有成。”(元赵子元《赛平章德政碑》)这就是第一次疏浚海口水利工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州革,县如故。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里,夏潦必冒城廓,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万余顷,皆为良田”。(元宋濂《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元代几次大型水利工程,滇池水位下降,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成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周围“蔬圃居半”,称菜海子,又称翠海。翠海东北面湖中,有九个出水泉眼,“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之水经河道注入滇池。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元末代云南梁王巴匝刺瓦尔密兵败投滇池(一说服毒),明军平定云南。洪武十六年(1383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回南京,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留镇云南。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筑昆明砖城,将翠湖圈入城内。(清·倪蜕《滇云历年传》)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沐英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营”,“种柳牧马”。清《一统志·云南志·山川》载:“九龙池在昆明县城内,其地蔬圃居半,故又曰菜海子。平为稻田,下为莲池,沿五华之右,贯城西南,汇于盘龙江达滇池,明沐氏有别业在其上,曰柳营。”沐英爱马,常在柳营河边观马弁洗马,故翠湖出城之河称“洗马河”。有诗记述沐英柳营洗马:“万柳郁成行,牵来老骕骦。将军思洗甲,神骏自生光。”清末陈荣昌也有《柳营洗马》诗:“不图城市里,乃有亚夫营。伏枥新羁马,和戎罢旧兵。愿将凡骨洗,誓与乱流争。神骏滇池出,边尘会荡平。”
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六月十日,年仅四十八岁的沐英卒,沐英长子沐春袭西平侯,翠湖柳营遂改为“垂柳间垂杨”,“台榭浮水面”的黔国公沐氏别业(别墅)。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府第在今之胜利堂,翠湖柳营为“别业”,草海畔近华浦外建有“西园水云乡”。
清顺治十年(年)大西军“南安王”刘文秀回滇。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入云南,封刘文秀为“蜀王”,刘文秀将沐氏柳营别业作为“蜀王府”,又称“南府”。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平西王吴三桂率清军攻云南,十二月清军三路会于曲靖,永历帝朱由榔奔迤西逃缅甸。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廷命吴三桂驻镇云南,吴三桂“乞沐氏勋庄”,踞五华山永历宫为“平西王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缢永历帝及其子于五华山西麓之金蟾寺。金蝉寺坡遂称“逼死坡”。清康熙三年(1664)吴三桂对“刘文秀故宅,以其狭小”,遂“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柳营一带皆珍馆崇台”,“花木扶疏,回廊垒石”,新府石栏杆均为大理石浮雕,极尽奢华。清,李专《菜海行》诗,描述了吴三桂造新府之穷奢极欲:“橐弓解甲才几日,命将选才造宫室,明帝行宫不称意,却教再见阿房出。军令传宣部下儿,移山填海只片时……雕甍绣闼生云烟,何处十洲与三岛。金屋朱扉锁丽人,娇歌妙舞四时春。花草亭台香沁骨,沦漪月夜酒生鳞,正难更仆数骄乐,螭头有鸟大如骆……”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举“天下都招讨马大元帅”旗号反清,陈兵湖南。康熙十六年(1677年),吴三桂兵败洞庭,退守衡州(衡阳)。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匆忙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暴病殛于衡州。其孙吴世璠继位,改元“洪化”。康熙十八年(1679年)吴世璠十四万人马被清军消灭于湖南。次年吴世璠败退云南,吴世璠居翠湖新府,以其年号改称“洪化府”。洪化府大门外跨洗马河有石桥,称“洪化桥”。至今河改下水道,“洪化桥”地名犹存。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军“克云南,入其城”, “洪化府”此后改称“承华圃”。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云贵总督范承勋拆洪化府吴宅,木石材料用于重修西山太华寺。至今太华寺大雄殿、缥缈楼前还保留洪化府大理石浮雕栏杆。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翠湖湖心岛上建“碧漪亭”,后称“海心亭”。湖北岸滨湖建“来爽楼”。书法家涂晫为碧漪亭、来爽楼题:“春醉蓬莱”、“是观堂”匾。
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城西门内九龙池上”建“龙神祠……敕封福滇益农龙王,内府造像辇送至滇,建祠以时致祭,月吉瞻礼。”(清·雍正《云南通志》)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云南知府敦柱重修龙神祠,又称黑龙祠。
清嘉庆元年(1796年),昆明“同邑马孺人,礼奉观音大士,捐资百金,敬修一院,庄严金像,虔祀之。”孝廉倪士元(字云浦),居翠湖畔,“朝夕经临此地,恒念一亭之外,别无容膝,于是倡捐填砌西面地基二丈许,建屋三间为栖止之地。延永丰寺僧雨庵住锡,岁奉香火。将周围草堂置买,挑填坚阔,遂成基焉。”工部右侍郎蒋予浦(字元庭) “慨然捐廉……始庀材开工,建立阁楼三楹,奉大士金像,前殿三楹,奉吕祖,后殿三楹,奉仓圣文武帝增福玄坛圣像。”后朱元亮“倡捐添建马王殿三楹,东厢楼耳房五间”。迤南观察刘钰“捐建雷神殿三楹,五龙祠三楹,并制亭炉钟鼓。前后殿宇,东厢楼屋,咸皆巍峨壮丽,庙貌一新”。“其海心大路,南北绵亘三百余丈,百余年来,悉皆坍塌倾陷,狭窄低洼,雨水盛行,浸淹断隔。有北直易公德政,倡捐加高培宽,半载之功,修培平坦。”
倪士元、倪琇及住持雨庵,兴建莲华禅院工程,前后历时二十一年,至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嘉平告成”(倪琇《鼎建莲花禅寺碑记》)。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云贵总督阮元,在翠湖沿“放生池”竹篱筑堤,“由寺南绕出寺北。”南北长堤上后来架起石桥,堤南燕子桥,堤北听莺桥,堤中采莲桥。阮元还在翠湖建成西轩舟屋和“莲笑楼”(注:一说“莲笑楼”为吴三桂建筑),时任云南巡抚伊里布有《海心亭放生池诗并序》。序称:“莲花禅院前龙潭,深窈莫测,鳞族潜聚焉。每岁冬,并海居民划小船捕鱼,巨鳞细鬣无得免者……就潭三面剡木编竹为栏七十余丈,蓄水卫鱼。”
伊里布,字莘农,镶黄旗人,清嘉庆进士,历任云南腾越、永昌知府。道光五年(1825)任云南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云贵总督,道光十九年(1839年)调任两江总督。
清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莲花禅院。凌士逸撰禅院联:“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进士陈荣昌曾赋《九龙池八景》,即“春树晓鹰、秋窗夜月、精舍书声、酒楼灯影、柳营洗马、莲寺观鱼、绿杨息阴、翠荷听雨”。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翠湖北岸建经正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废经正书院,改办云南省会中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翠湖西岸明代柳营、清初吴三桂新府之地,兴建“云南陆军讲武堂”。翠湖北岸省会中学堂在兴建讲武堂时,迁黑龙祠,学堂旧址改为云南省图书馆。
清末经济特科第一名袁嘉谷居翠湖北岸时,朝夕与翠湖相伴,有大量描绘翠湖的诗作。《翠湖早秋》诗曰:“樵水渔山共一城,湖心亭畔月三更。新秋堕地几人拾,黄叶无声诗有声”。
民国八年(1919年)底,唐继尧修整翠湖东西长堤,堤两端建家族“双节坊”。堤东架“卫东”铁桥,堤西架“定西”石桥。这条东西长堤,与南北堤在湖心岛交会。袁嘉谷有《翠湖堤上》诗:“左右树交绿城洞,浅深水涨碧添池。双堤车马人如海,让我花边觅小诗”。
龙云任云南省主席期间,1932年捣毁莲华禅院佛道泥塑。1933年至1934年按公园规划改建莲花禅院,拆寺观三重院坐北向南的殿宇,改建四合院湖心亭建筑群,大门坐西向东,院中间的大殿改成“戏台”,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两幢八角亭至今犹存。

㈦ 六翠湖的来历

你说的应该是翠湖,位于岳池县花园镇境内,南距岳池县城区8公里,是邓小平故里广安市最著名的风景湖,被誉为“川东西子湖”,享有川东北第一风景湖之称。翠湖有八景之说,即:玉带长堤、平湖岚光、芳园秋月、溢流飞瀑、银光倒影、龟山揽胜、龙华夕照、金城烟云。
中文名
翠湖
外文名
Cui Lake
别名
响水滩水库
地理位置
广安市岳池县
水域类型
人工湖泊

概况
岳池翠湖之翠湖揽胜
翠湖原名响水滩水库位于岳池花园镇、北城乡、双鄢乡交界地区,坝体位于花园镇境内,设置翠湖管委会,由县级政府直辖。1959年响水滩水库开始动工兴建,1960年8月大坝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万立方米。响水滩水库水域面积约170万平方米,翠湖集水面积48.70平方公里。最大坝高23米,坝顶海拔398.30米,堰顶高程392米,正常水位395.50米,主汛时防洪限制水位394.50米,初汛时防洪限制水位395.50米,校核洪水水位396.67米。正常库容1690万立方米,最大库容2048万立方米。该水库大坝保护人口约20万,耕地3470公顷。
从岳池县城东门出发,行驶11公里便可达翠湖。1983年县委、县政府将响水滩水库兴建为旅游风景区,因山清水秀,翠色可人而命名“翠湖”。“翠湖”二字由著名书法家李半黎先生书写。翠湖是岳池县面积第二大,库容第四大的湖泊。湖区水湾众多,湖岸植被丰富,有3座岛屿,由于其秀美的风光,被称为川东北第一风景湖。

四季风光
翠湖的四季风光各有奇观,美景应时而变:春登望湖楼,见碧水蓝天,玉带长堤横

岳池翠湖图集
锁一弘湖水,桃红柳绿,灿烂如锦绣;夏入沁芳园,品茗饮浆,望金城山烟云笼罩,听溢洪道飞瀑直下,顿觉心旷神怡。水库中有3座小岛,由南至北为尖山寺,龙华山,月牙滩,风景各异:尖山寺的白塔与渔家,龙华山的寺庙与古树,月牙滩的听香水榭和琴韵小筑。大坝的右侧“望湖楼”,站在这里,南侧半个湖景色尽收眼底,这里有八景:玉带长堤、芳园秋月、银风倒影、龙华晚照、平湖岚光、溢流飞瀑、龟山揽胜、金城烟云。而去翠湖的北部则要乘船,经水路十八弯,北部湖区的植被覆盖率较南部湖区更高,而且游人也少有涉足,其景色也更加幽静,美丽其境之幽,其意之美尽在其中。

㈧ 讲武堂的地理位置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今云南省农展馆、省图书馆一带。现存讲武堂的主要专建筑,是一院规属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20米,宽10米,对称衔接,浑然一体,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今农展馆一片,是当时的阅兵操场。东楼是办公室,西楼是学科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保存较为完好。
昆明翠湖西侧叫承华圃,有一幢米黄色两层砖木结构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建筑物格外引人注目。它由四座各长120米的楼房围成一个方形四合院,院内成为操场。这就是培养出中国现代史上许多叱咤风云人物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㈨ 宁夏鸣翠湖的具体位置在哪儿

鸣翠湖生态旅游区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侧,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㈩ 求历史地理简介1、昆明 2、昆明石林 3、昆明讲武堂 4、昆明大观楼 5、昆明滇池 6、昆明翠湖

昆明市行政区划图市名
昆明市(Kūnmíng Shì),简称昆,又称春城,因为一年四季气候温和。
经纬度
位于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22',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
辖区
14个。昆明共辖5个区、8个县,代管安宁一市。
昆明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2200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
远古
数万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这一带过着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的原始生活。约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带已有了定居的农业民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狩猎、饲养畜禽等多种经营活动,并已能纺纱、织布。滇池地区和稻谷种植至今至少已约有数千年的历史。
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滇池地区各氏族部落,以叟族为主,属氐羌族语系。氐羌,是中国古代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到云南北部一带的古老游牧民族。其中一部分从越西(今四川越西)渡金沙江而南进入滇池地区,与当地傣僮语系氏族“蒲”、“僚”等部落相融合,共同促进了滇池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楚王入滇
公元前三世纪(纪元前298-277年间),楚国大将庄硚率众入滇,抵滇池地区,与当地的叟族部落联盟,建立了以叟族为主的“滇国”,自称“滇王”,其故城在今晋宁县晋城镇。“庄开滇”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内地先进的文化、技术,对促进当时以滇部落为主的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汉代、三国(益州郡)
西汉王朝建立后,积极谋求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滇王被迫归降。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郡,郡治与滇王驻地同在今晋城附近。郡下设县:昆明为谷昌县,昆阳为建伶县,晋宁为滇池县,安宁为连然县,富民为秦臧县,宜良为昆泽县,把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推行到了西南边疆,标志着古代云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开始。郡县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进了滇池地区奴隶制社会的解体。汉族移民和中原内地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仍益州郡之旧”,任用“大姓”为地方官吏,实行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
晋朝、南北朝、隋朝(宁州)
公元271年(晋武帝泰始七年),晋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昌、兴古)从益州(治成都)分划出来,设立宁州,与益州同列,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东晋以后,“方土大姓”爨氏势力逐渐强盛,成为滇中地区的统治者。公元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历经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间,在中原政治动乱、民族纷争的形势下,爨氏对昆川一隅的统治,保持了“力役齐平,教化清静”的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滇池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到梁末隋初爨瓒、爨震时代,滇池地区已是“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成为当时西南在经济上较为繁荣和富庶的地区。
唐朝、南诏国(拓东城)
公元617年唐王朝建立,先后在云南设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区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孙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理属县,治所仍设在益宁城。唐代中叶,蒙氏势力在洱海地区崛起,建立南诏国。公元746-747年,蒙氏皮罗阁进兵安宁,攻灭爨氏。于昆川(今昆明城区一带)置拓东城,成为南诏国的东部重镇。拓东城的开辟,为古代昆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南诏的第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往来广西、贵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当时大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与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朝、大理国(鄯阐府、鸭池城)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统一了云南,在拓东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府治沿袭拓东城。段氏政权在其内部经历了较剧烈的社会变革,释奴隶,免徭役,进一步瓦解南诏的贵族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鄯阐府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带,大理国国主也经常驻节于此。段氏统治者在鄯阐营造宫室园林,兴修水利,到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发展成为滇中一座“商工颇众”的繁华城市。
元朝、明朝
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元军攻占云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朝统治时期,经过初期的军事掠夺和民族镇压之后,逐渐代之以定赋税和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并大兴民屯,整修水利,订立租赋,免除徭役,“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区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并修金汁河、松花坝,引盘龙江水灌溉滇池东岸农田;还从内地引进养蚕技术,发展丝织业,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收利十倍于旧”,使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发展。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进军云南后,改元代“路”一级行政区划为府,仿内地建制,设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清和民国
到了清朝后期,自鸦片战争,特别是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以后,法、英等帝国主义势力迅速侵入云南。1905年(光绪三十年),清朝把昆明辟为商埠。1910年(宣统二年),滇越铁路修通昆明。进一步加强了昆明作为全省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1884年(光绪十年)创立的云南机器局,成为昆明近代工业的开端。之后,造币厂、制革厂、官印局、电报局、邮政局等官办企业也应时而生。1900年(光绪廿六年),昆明开始出现商办企业。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滇池出现小火轮,市内也开办有“人力车公司”。到1911年(宣统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面粉、玻璃、香烟、五金、制茶、皮货加工、西药加工、火腿罐头等十多种行业,最多的为火柴业,已有厂商四家。此外,还有四十三处煤、铅、铜、铁、碗花(钴)等矿产的小规模开采。1937年抗日军兴,外地的工厂、学校内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材流入昆明,促进了昆明经济的短暂繁荣。国民党中央和云南地方的官僚资本纷纷在昆明设置和开办工厂企业,如中央机器厂、炼铜厂、电工厂、发电厂、53兵工厂、电力制钢厂、纺纱厂、烟厂等相继建立。
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解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