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地理位置概念

地理位置概念

发布时间: 2021-03-05 22:01:53

1. 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版比如某城权市为什么什么空间地方,或者某事物存在某种联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区位因素: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不同的区位上,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状况不同,从而其区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异,区位单位的布局状况也就不同。
一般有3大类:第一是农业,第二是工业素,第三是交通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2,
工业区位因素:比较多
我列举几个你应该就能明白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技术指向和环境指向3,交通区位因素这个比较复杂
总体上我说下铁空水航管五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其次是交通线路
还有什么港口建设的条件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等等
所有和交通有关的都是
区位选择就是相对区位因素而言,意思就是说哪种选择最好!
比如一个城市要中要建设一个工厂,具体建设在什么方向好,
就是区域选择

2. 地理位置与海陆位置有什么区别

地理位置是指在地图上的位置或者用坐标表示的位置。海陆位置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相对于海洋或者陆地的位置,例如出海口、沿海、内陆、远洋、近海。

3. 什么是地理位置它包括哪几个概念各举一列说明

人文地理位置是指人文地理中各事物的区位。即人文地理中各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空内间的联系。容 人文地理包含农业、工业、交通(也叫地域联系)、聚落(也分为城市和乡村)等各事物。例如农业的区位就是包含农业应该如何分布,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4. 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的区别和联系

区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入,那么“区位”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中的解释是:“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说,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例如: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的选择与农业用地的选择,工厂的区位选择,公路、铁路、航道等路线的选线与规划,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活区、文化区等)的设置与划分,城市绿化位置的规划以及绿化树种的选择,房地产开发的位置选择,国家各项设施的选址等.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也离不开于其他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因此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实际是综合了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要素的结果.要分析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要从作用于生产活动和城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着手.地理位置指地表上某一事物与其外在客观事物间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要素是方向和距离.地理位置的类型主要有:
①数理地理位置.又称天文位置.用地球经纬度坐标表示,反映某一事物与地球表面整体的空间关系.
②自然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地表某一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相对空间关系.
③政治或经济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政治地理或经济地理条件的相对空间关系.
可见,区位相对于位置来说,强调区域,而位置可以是一个点.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方面,区位更强调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注重两方面;位置强调自然方面,经济地理位置就是区位的重要概念内容.两者相交但不重合.

5. 我对地理位置的距离概念很差

这个好办,确定一个你熟悉的两地距离,比如家里A地到工作点B地是10公里,这两个地方你都比较熟悉而且经常走这条路,那么说A地到C地是40公里,那就相当于是你家到单位往返2次的距离啦!

6. 区位和地理位置有什么不同

“区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入,那么“区位”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中的解释是:“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说,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例如: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的选择与农业用地的选择,工厂的区位选择,公路、铁路、航道等路线的选线与规划,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活区、文化区等)的设置与划分,城市绿化位置的规划以及绿化树种的选择,房地产开发的位置选择,国家各项设施的选址等。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也离不开于其他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因此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实际是综合了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要素的结果。要分析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要从作用于生产活动和城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着手。地理位置指地表上某一事物与其外在客观事物间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要素是方向和距离。地理位置的类型主要有:
①数理地理位置。又称天文位置。用地球经纬度坐标表示,反映某一事物与地球表面整体的空间关系。
②自然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地表某一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相对空间关系。
③政治或经济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政治地理或经济地理条件的相对空间关系。
可见,区位相对于位置来说,强调区域,而位置可以是一个点。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方面,区位更强调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注重两方面;位置强调自然方面,经济地理位置就是区位的重要概念内容。两者相交但不重合。

7. 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和分类,麻烦详细一点

华东或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中国地理大区之一。

行政上的“华东六省一市”指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中国一般也把台湾省列入华东地区。

华南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华南”
广义的华南即“中国南方”,地理上指指秦岭-淮河线以南中国的广大区域。这种区分包括气候、经济生产、交通、文化等来区分,南方属於副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古时以水路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编辑] 狭义之“华南”
侠义的华南则特指“岭南”, 指“五岭以南”,这一“华南”的概念包括现江西省,湖南省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州县。 不过由于现代行政区划的关系,狭义的“华南”通常只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海南省。

其他与“华南”相近或相似的地理概念
中南
中南这一地理概念较少见于传统称谓, 是近代以后逐渐使用的。 通常包括现今之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海南省。 今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前身为中南军区,辖区即包括上述省区,后将河南省划归济南军区管辖。

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交通图册,通常将河南省的公路网和两湖,两广,海南统一划入“中南地区”。

江南
江南广义上亦曾指广大南方地区, 但随着历史发展逐渐收窄为“江东之地”, 即今日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区,江西省东北部和浙江省钱塘江以北地区。

粤和越
“粤”通“越”,古指百越之地, 范围也曾经包括自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但是随着江南地区的逐渐汉化,其含义范围也逐渐在收窄, 唐宋以后“粤”“越”两字含义已经分开。 “越”指钱塘江以南的“越地”(相反钱塘江北称“三吴”),江南地区也可称为“吴越”。

而“粤”则特指当时汉化程度还比较低的岭南地区(两广,海南)。 至明清时代,“粤”仍泛指两广,如徐霞客之游记即将广东称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南明位于广西桂林的靖江王,自称“就藩于粤西烟瘴之地”(顾诚《南明史》),而太平天国运动则“起于粤西”。

清末之后,“粤”之含义收窄为特指“广东省”,现代提到“粤”,则一般不会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计算在内。

华北、华北地区广义北方指秦岭-淮河线以北中国的广大区域。为中国政治地理大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现时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等四盟(市),一般上把整个内蒙古都列入华北地区。

华中或华中地区,中国传统的地理大区,或称“中部地区”。
1949年后,现华中地区可指:

华中四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
华中三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江西省被视为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常与华南地区合称中南地区。
现时属于中国经济地理上第二阶梯的中部经济区。

江南,字面义为江之南面。“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即长江。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

历史上的江南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区为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湖北长江以南一带。

唐朝设立江南道,后来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

唐朝以前,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唐朝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宋朝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南京一带)。
清初1645年设立江南省,1667年分为江苏省、安徽省。但江南省不仅包括部分江南地区,还包括了大片的江北地区(淮北、苏北)。
唐太宗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唐玄宗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在古代分为江南之东和江南之西。唐宋设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盖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本为广义的江南组成。后以狭义的江南的概念,将江南西道演化为今江西省;而江东地区则以南京市为中心,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东、江西。

现代的江南
现代江南的定义,大概分大江南和小江南两种,即广义的江南和狭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苏南、浙江、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长江以南地区。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均位于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带。

狭义的江南大致指苏南和浙北地区,但具体范围并不很明确。这个概念大概从唐末开始,到明清时期成型。最明确的江南核心地带,大致只包括太湖周边的几个城市,如苏州、杭州、无锡、常州等。南京也在江南核心地带,但由于南京的语言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成为江淮官话(江北话),吴语区对南京的江南认可度并不高。上海的行政历史比较短,但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在现代概念中也基本被纳入小江南范围。

而并非长江流域却多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等城市。长江下游以北某些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有时候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的一部分。同样由于江北话的缘故,狭义江南也并非一直包括扬州和镇江。

由于不仅是狭义的江南,广义的江南地区也经常在历史文学描述中出现而且赞美,如江南三大名楼都有诗人的著名题词《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因此并不能确定狭义的江南地区的定义具体是何时形成的,只能证明是在唐末开始逐渐演变发展的。

地理上的江南
从字面来理解,地理上的江南即指长江以南,也就是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这大概包括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太湖水系三个大组成部分。

气象方面看来,梅雨是江南地区的特征气候。除了最有特征的梅雨外,春雨、伏旱、冬季的阴沉细雨和阴冷,都是江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这个范围不仅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还包括了长江以北到淮河以南的大片江北地区。形容这些气候特征的古代诗词比比皆是,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地理概念里还有“江南丘陵”的说法。江南丘陵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天目山以西、贵州高原以东的低山丘陵的总称。大致处于湖南中、东部地区,江西大部地区以及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地区。

希望你满意

8. 地理位置的划分

人们常用的方向,主要有上、下、东、西、南、北。在地球上,指向地心的方向为下,逆地心的方向为上,上与下都是垂直方向。下面我们要讲的是指地平面上的方向。在地平面上,东(正东)、西(正西)、南(正南)、北(正北),是最基本的四个方向。
地球上方向的确定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从北向南看,人们把地球自转的方向,叫做自西向东。在地球上,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西,与东西方向相垂直的地平方向,则称为南北方向。
地平方向是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的。具体的说,一切纬线都表示正东正西方向。沿着纬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为正东,反之即为正西。由于纬线就是纬圈,是无头无尾的闭合的圆,所以,东、西方向都是无限的。这就是说,一直沿纬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前进,就永远是向东,没有穷尽;反之,一直沿纬线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前进,便永远是向西,也永无穷尽。
南、北方向是根据经线确定的。一切经线都表示正南正北方向。沿着经线朝着北极的方向为正北;反之,沿经线朝着南极的方向,就是正南。由于经线都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半圆形线段,两端分别连接着南极和北极,所以,南、北方向都是有限的,即正南与正北两个方向都是有尽头的。沿经线朝着南极方向(正南)前进,到了南极,就到了南的尽头。到了南极,如果还一直向前,便不再是朝正南,而是朝正北方向了。在北极,情况则正好相反。
在南极和北极,纬线已不是线,而是点。按照几何概念来讲,南纬90°和北纬90°这两个特殊的纬线,已不能表示东、西方。所以,在南极和北极,应该说是没有东、西方向。南、北两极都无数条表示南北方向的经线集结点,那里的方向分别只有北和南:在南极,向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在北极,向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南。
地球上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根据这些方向,人们可以确定地表不同地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来说,方向是相对的。一个地点,由于其参照的地点不同,它可以是东、是西,也可以是南、是北。如图2-7所示,A对B来说,它在正东方向;对于C,它在正西方向;对于D,它在正南方向;对于E,则又是在正北方向。但是,南、北极点是例外的。在那里,不存在这种方向的相对性。南极点对于地球上任何其它地点来说,它都只能是正南;而北极点则只能是位于地球上其它一切地点的正北方向。所以,在地球上,只有南、北两个极点的地平方向是绝对的。
既然东、西、南、北等地平方向是由纬线和经线确定的。那么,在标绘着经线和纬线的地图上,就可以根据经线和纬线来判定方向。这在实际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东。西、南、北只是四个最基本的地平方向,在实际应用中,仅有这些基本方向是不够的。然而,有了这四个基本方向,也就能据此得出其它的地平方向。
地平方向虽然是人为规定的,但是,规定地平方向的依据却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在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事实。人们把这样的旋转方向叫做自西向东,于是就有了东、西方向。地轴虽然是一条假设的轴线,但是,地球的南、北两极却是因地球自转而客观存在的,于是就有了南、北方向。所以,地球自转是人为规定方向最基本的客观依据。

9. 时辰和地理位置的关系

十二地支同时又代表十二时辰。
在古代,并没有二十四小时的概念,人们只把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
当然,为了更加精确,所以还有刻的计时法,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
这与现代的一刻为15分钟是不同的,但有类似。
午时三刻,夜半子时,等等,均是十二地支时辰中的人们经常能接触到的较为熟悉的说法。
所谓午时,即现代时钟的11:00—13:00,而以 12:00对应正午时,是古人认为一天中最昼的时间点。
夜半子时,其实就是半夜 24:00,也就是古人认为最夜的时间点,而23:00-1:00,就属于子时。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古代并没有二十四小时的概念,只有十二时辰的概念,炎黄是在用现在时间的标准,来说明古代十二时辰的分隔点。所以今日的 23:00,在古代认为已经是明日的开始,所以大家不要因为现代的时间23:00属于今日,而认为还是属于今日,这种概念属于以今混古,是不可取的。
十二支对应的十二时辰如下:
子23:00-1:00、丑1:00-300、寅3:00-5:00、卯5:00-7:00、辰7:-9:00、巳9:00-11:00、午 11:00-13:00、未13:00-15:00、申15:00-17:00、酉17:00-19:00、戌19:00-21:00、亥 21:00-23:00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