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候优势:位于亚热带,热量、降水充足(2分);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分)农业差异:西南部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如花卉,蔬菜等。(2分)东南部为低山,坡度较陡,适宜发展林果业或种植茶树等经济作物。(2分)
(2)答法一:A、B处上覆土层比C、D处上覆土层更薄(2分)A、B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2分)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快,水土流失较重,土层较薄(2分)(6分)
答法二C、D处上覆土层比A、B处上覆土层更厚(2分)C、D处等高线稀疏,水流速度较缓,(2分)泥沙沉积(侵蚀较弱),土层较厚。(2分)(6分)
(3)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 1998年到2003年比重下降最快(3分);高新技术产值比重上升, 2003年到2008年比重上升最快(3分);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2分)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2分)(8分)
(4)①化工产业区:位于郊区,地势较低,(3分)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3分)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3分)但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区污染较重。(4分)
②高新技术产业区:地势较高,城市水污染不会影响该区域;(4分)交通便利;(3分)但距市区较远或距化工产业区近;(3分)东部坡陡,易发生
地质灾害等。(3分)
③ 地理测题附带答案的
这种题我家有的是
告诉我你的QQ我给你传过去
地球和地图
1、(2007年北京文综卷)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图1,完成(1)-(2)题。
图1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示意图
(1)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
A.中纬度比低纬度多 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2)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月4日 B.7日12时 C.8日4时 D.9日12时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1)~(2)题。
(1)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 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 B.当日9时 C.前一日22时 D.当日8时
(2)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① 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 ② 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③ 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 ④ 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②一④一③一① C.②一①一④一③ D.④一①一②一③ 3、如右图,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4、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A比B的地方时要____(早或晚)____小时。
(2)B地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3)A地位于B地的 方向。
(4)飞机从B地到D地的最短航线为 。
5、(2007年上海地理卷)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回答(1)-(3)题。
(1)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文观测的优势是:
A.极昼时间长B.极夜时间长C.空气稀薄、干燥D.海拔高,离太阳近
6.西藏地区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的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天气晴朗,光照时间长③地势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 、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7、(2007年江苏地理卷)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1)一(2)题。
(1)该地位于:A. 45°N, 110°E B. 21°34´N, 110°E
C. 45°N, 130°E D. 21°34´N, 130°E
(2)这一天: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2007年全国文综卷1)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1)~(3)题。
(1)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2)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3)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A.a B.b C.c D.d
(2)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赤道各地日出时,当地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北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3)飞船返回时,图9中各线能够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8、(2006全国卷2)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1)~(3)题。
(1)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
(3)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39、(2007山东文综)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40、(2007上海地理)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据此回答(1)~(3)题。
(1)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文观测的优势是:
A.极昼时间长B.极夜时间长C.空气稀薄、干燥D.海拔高,离太阳近
地球和地图答案及点拨
1、(1)答案:A 点拨:低纬度位于南北纬30度之间,图中城市为7个,中纬度位于纬度30到40度之间,分南半球中纬度和北半球中纬度,图中中纬度城市数为13个,故A对;南半球城市明显比北半球少,故B错;东半球从西经20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东经160度,图中显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半球范围,故C错;图中反映的是全球总体,不能反映出某个大洲城市数量,故D错。
(2)答案:C 点拨:②地所在时区为西8区,北京奥运会开幕时的区时为:8日20时-16时=8日4时。
2、(1)答案:B 点拨:达累斯萨拉姆位于东3区,区时比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晚5小时,飞机刚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时,达累斯萨拉姆时间是(3-5)时,经过11小时后的时间即到达时间是(3-5)+11小时=当日9时。
(2)答案:C 点拨:新疆的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山麓,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甘肃敦煌位于河西走廊,北部为沙漠,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重镇,宁夏的银川位于黄河沿岸,是西北地区重要灌溉农业区,陕西的省会西安是我国的古都。
3、答案:C 点拨:A、B两地虽然都位于60°N纬线上,但两地的最短距离不是沿着纬线,而是位于通过A、B两点向地球球心连线组成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上,是一条弧线,图中经度范围小于180度,所以,从A地到B地的最近的走法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4、答案:(1)晚 3 (2)东 南 (3)西北 (4)经过南极点的航线。
5、(1)答案:A点拨:太阳黑子与耀斑几乎同时出现,周期相同,故A对;流星雨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的摩擦燃烧发光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故B错;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故C错;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故D错。
(2)答案:B点拨: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是存在液态水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C点拨:南极地区环境质量好,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适宜天文观测,故正确答案为C。
6、答案:A 点拨:西藏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地面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①对,高原降水少,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小,被削弱的少,②对,高原地势高,但不是因为距离太阳近,而是地势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多,故③对④错,正确答案为A。
7、(1)答案:B 点拨:一天中太阳最高时为当地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即东经120度地方时为12点40分,可以得出当地的经度为东经110度,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说明此时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的最小值,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图中显示了太阳高度为45度,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为21°34´N。
(2)答案:C 点拨: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近,故A错;我国各地均昼短夜长,故B错;此时南北极圈上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晨昏线正好与极圈相切,故C对;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D错。
8、(1)答案:B 点拨: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则晨昏线与M点所在的纬线相切,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北半球出现极夜,M点所在的纬线以北为极夜区,以南为昼半球,M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央,为12点,M点位于Q、P两点正中央,与P点所在的经线差45度,时间差3小时,P点在M点的东侧,故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5点。
(2)答案:C 点拨: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回归线纬度加上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等于90度,则此时M点的纬度数最接近的是75°N。
(3)答案:A 点拨:Q地的经度为0°,则M地经度为东经45度,北京位于东经120度附近,与M点差5小时左右,M点是晨昏线与某条纬线的切点,或者在昼半球正中央,或者在夜半球正中央,地方时可能为0点或12点,若为12点的话,北京为17点左右,不可能正日出,所以,此时M点所在经线为0点,北京地方时在5点左右,日出早于6点,昼长夜短,北半球为夏季。洛杉矶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此时正是炎热干燥季节,森林火险等级最高,故A对。枫叶应在秋季红,长城沿线桃红柳绿应在春季,南极地区此时为极夜,故B、C、D错。
9、(1)B 因为经过日界线时为19点,日出不可能在12点之后,所以经过的是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先排除了A、C,此时19点日没,反映的是昼长夜短,该地在北半球,B、D中D反映的是北半球昼短夜长,B反映出北半球昼长夜短,故正确答案为B。
(2)D 从图②中可以看出,此地位于东经区,昏线位于东经160度到东经170度之间,在东11区范围内,区时为8日19时,飞机尚未出发时,西6区的区时为8日2时,到达时的区时为8日8时,正确答案为D。
10、(1)C 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应该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而且直射出现在冬至日前后,说明该地在南回归线附近,故正确答案为C。(2)B M所表示的是太阳直射的当天,因为太阳直射点不是在回归线上,所以只有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
11:B 点拨:日期分界线包括180度经线和0点所在的经线,由于ABC代表晨昏线,则0点位于SB所在的经线,NS经线为180度经线,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直射点纬度为23°26′S,直射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央,经度用180度经线推算,为135°E。
12、答案:(1)20ºN,135ºW (2)5 (3)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4) AB
点拨:(1) A点所在的经线为晨线,逆时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A、B之间的范围为昼半球,可见,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位于A、B之间的昼半球正中央。晨昏线与70º纬线圈相切,则直射点位于北纬20度纬线上,位于西经135度经线上。(2)晨线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此刻东经45度地方时为0点,则A点地方时为5点。(3) 从A点飞行到达B点的最短距离,位于地心与A、B交点所在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为一个弧线,方向为先向西北,后转向西南。(4)此时直射点位于北纬20度纬线上,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好望角,此时在西风带控制下,附近海域风高浪急,故A说法可信;直射点位于北纬20度,且向南运动,则时间在7月份,地球公转在远日点附近,故B说法可信;澳大利亚此时为冬季,不是小麦播种期,故C说法不可信;我国夏季没有沙尘天气发生,故D说法不可信;夏季降水多,空气湿度大,火灾少,故E说法不可信;直射点位于北纬20度时,20ºS纬线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度,故F说法不可信。
13、(1)B 该图为北半球,逆时针旋转,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B所在的经线处在日出时刻,AB 弧之间的位置为0点,则B点时刻为2 时 30 分。
(2)C 若AB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则NA为180度经线,NC为0度经线,NB为0点所在的经线,BCD弧表示2006年3月2日的范围,中时区区时为2006年3月2日7点,东经100度位于2日范围,属于东7区,此时区时为3 月 2 日 14 时 00 分。
14、(1)D (2)B 点拨:从经纬度位置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少的特点,可以判断陆地部分为南美洲,经线为西经80度,赤道上永远18点日落,西经80度与赤道的交叉点处为昏线经过的地点,所以地方时为18点,国际标准时间为0度经线所在的地方时。当PQ线与经线的夹角为一年中最大时,北半球的昼最长,夜最短,为6月22日,我国北方已经进入雨季,没有沙尘暴发生;北极地区的黄河科考站,处在白昼最长的季节,最有利于科学考察;此时地球公转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非洲赤道以北的热带草原正为湿季,南半球为干季,动物向北迁移。
15、(1)答案:D点拨:飞机到达时多哈的地方时为11月28日16时24分,出发时多哈的地方时为11月28日16时24分-11小时=11月28日5时24分。
(2)答案:A点拨:代表团抵达多哈时北京时间即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为2006年11月28日21时,此时29日的0点即28日的24点所在的经线度数为东经165度,则29日的范围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东经165度到180度经线,跨15个经度,故正确答案为A。
16、(1)答案:A 点拨:竿影最短时为曲线与圆的切点,此时为当地正午,影长为2米,此时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通过计算可以算出该地纬度为21°34ˊN。北京时间为11点50分时,当地为12点,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当地经度为122.5°E。
(2)答案:C 点拨: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为21°34ˊN,两次无日影时间距离直射北回归线时间的天数大致相同,6月8日距离6月22日14天,另一次直射时间为6月22日+14天,为7月6日,故正确答案为C。
17、(1)答案:C点拨: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3°26′,计算可以得出该地纬度为60°N,该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为18点,计算可以得出该地经度为30°E。
(2)答案:A点拨:圣彼得堡纬度与中国南极长城站相仿,圣彼得堡昼长即为长城站的夜长,从图可以看出圣彼得堡昼长大约为22~23小时。
(3)答案:B点拨:圣彼得堡位于东经30度,位于东2区,长城站的时区为西4区,当圣彼得堡6月22日12点时,南极长城站的区时为6月22日12点-6小时=6月22日6时。
(4)答案:C点拨:白夜并不是极昼,而是由于太阳落到地平面以下时,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使部分太阳光线上升到地面以上,使天空仍然发亮。
18、(1)答案:B 点拨:图中从极点到纬度70度,经线间隔为20度,经线段长度为111千米乘以20,折合成厘米为222 000 000厘米,从极点到纬度70度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故比例尺为1:222 000 000。
(2)答案:B 点拨:全球同一日期时,180度经线正好为0点,0度经线为正午12点,即直射点位于0度经线上。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即位于晨昏线上,此时北纬70度纬线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直射点纬度为北纬20度。
(3)答案:C 点拨:国际标准时间为0度经线所在的地方时,此时为12点。
(4)答案:C 点拨: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我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处于极昼时期;长城站位于南极圈范围之外,没有极夜现象;此时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波斯湾至日本的油轮在斯里兰卡南部顺风顺水;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是小麦越冬季节。
19、(1)答案:D 点拨:1时30分太阳正好在地平线上,由于是正午之后,所以正好日没,当时乙地还没有日没,飞机向西飞行,乙地随着地球自转向东运动,当乙地到达地平线时,即到达甲地所在的位置时,需要4小时(两地经度差为60度),此时飞机正好到达乙地,故飞行时间为4小时。
(2)答案:A 点拨:北纬60度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盛行气旋,有风暴天气。
20、(1)答案:A 点拨: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B地,说明从A到B为地球自转方向,该图表示南半球,此时南纬80度出现极昼现象,直射点位于南纬10度。6月直射点位于北半球,3月和9月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D 点拨: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直射点位于南纬10度,南纬38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38度-10度)=62度。
(3)答案:B 点拨:B地与南极点之间的纬度差为10度,经线长度为10╳111千米=1100千米。
21、(1)答案:D 点拨:图甲中的虚线圈为北极圈,中心点为北极点。Q点为12点,说明直射点位于90°E经线上,晨昏圈内为昼半球。范围是0度经线到180度经线之间,纬度范围是南极圈以北,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C 点拨:条件给出了北极圈与晨昏圈相切,并且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P点位于北极圈上,正好出现极昼现象,0点日出,24点日没,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ˊ,故正确答案为C。
22、(1)B (2)C
23、(1)答案:D 点拨:图中M地位于赤道与105ºE的交点上,M地日出,时间应为6时,则北京时间应为7时,此时游轮已经驶出马六甲海峡,此处的航线为中国、日本的海上生命线,6月22日,北半球为夏季,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2)答案:C 点拨:D处为泰国,修建克拉运河的目的首先因为克拉地峡非常狭窄,工程量较小,克拉运河的修建有利于泰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泰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4、(1)答案:A 点拨:某时刻太阳高度等值线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可见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2)答案:A 点拨:夏至日晨昏线切于南北极圈,P点所在的太阳高度等值线与南极圈相切,所以P点位于晨昏线上,且图中大部分地区为白昼,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P点后即将进入昼半球,所以P点正当日出时刻。
(3)答案:B 点拨:②线切于南回归线,且切点正是正午位置,切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即②线此时的太阳高度,经过计算可以得出答案为43008/
25、(1)答案:B 点拨:从全日制时钟可以得出该地日出时刻为4点30分,昼长为15小时,从表中知纬度为北纬40度,为北京。
(2)答案:D 点拨:北京经度为东经116度,经过计算得出7日0时所在的经线为西经79度,7日范围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西经79度到180度,并且为新一天,所以,7日的范围大于6日。
(3)答案:B 点拨:北半球夏至时40°N昼长为14小时51分,夜长为9小时09分,所以,冬至时40°N的昼长为9小时09分。
26、(1)答案:D 点拨:山顶4点日出,上午时间为12点-4点=8小时,故山顶日照时长约16小时。
(2)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经度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春分时,山顶4点日出,山脚5点日出,两地经度差15度,高差为800米,海平面6点日出,距离山脚15度,两地高差也为800米,所以山顶距离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1600米。
27、(1)答案:D 点拨:图中①点为太阳直射点,其所在的经线的度数为0度,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时间,与0度经线差8小时,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B 点拨: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属于南半球,④地纬度为60°S,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值增大为东经区,④地经度为90°E。
(3)答案:D 点拨: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在①地,太阳高度最大,故A错D对;必须位于同一条等太阳高度线上的两地太阳高度才能相等,故B、C错。
(4)答案:C 点拨:P点位于南极圈上,该日正好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ˊ,故C对。
(5)答案:B 点拨:①②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是相同;任何一日①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都是两地的纬度差,约36.5°;③地位于①地的西南方;四地相比,①点的纬度最低,地转偏向力比②③④各点都小。
28、(1)答案: B 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地心和地表的距离,一般的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高度越高,线速度越大,主导因素是纬度,其次是海拔高度。(2)答案: D 点拨:影响地球自传线速度的因素有纬度和海拔高度,主导因素是纬度,在海拔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传线速度与纬度成反比。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传线速度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29、(1)答案:D 点拨:日界线通过太平洋中部,西侧比东侧早1天,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应该减去1天,即调慢24小时。
(2)答案:B 点拨:昆明到美国的飞行方向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感觉一天比正常的时间短,即一天短于24小时,包括白昼时间也短。
(3)答案:C 点拨:从昆明往返美国的航线位于西风带,从昆明到美国是顺着西风带,用时少。
30、(1)答案:D 点拨: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为北半球,故D对。
(2)答案: B 点拨:从地球公转轨道可以分析出,太阳此时位于地球东侧,又由于弧线ABC表示晨昏线,可以判断弧线AB为昏线,BC为晨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此时为夏季,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地球公转平均速度为1°/日,此时应小于1°/日,上海白昼没有达到一年中最长。D点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即D所在的经线为日界线,即180度经线,连接北极点到C点的经线为东经120度经线,此时地方时为6点,东京地方时早于6点,北京处于昼半球一侧,太阳高度大于零度。
31、(1)答案: B 点拨:该地一年中都有日影,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时日影最短。
(2)答案: C 点拨:海口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无日影时刻。
(3)答案: C 点拨:北京时间14点时,该地为正午12点,经度为东京90度,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32、(1)答案: D 点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④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应该位于北回归线,但昼长应该大于12小时,故④标注错误。
(2)答案: A 点拨:①地昼长18.5小时,一天中正午为12点,上午时间为9小时15分,日出时间为2时45分,根据北京时间为8点45分,计算出经度为30°E。①地和②地正午太阳高度均为53°26′,二者对称于北回归线,计算得知,①地纬度为60°N,②地纬度为13°08′S。
(3)答案: C 点拨:①②两地纬度不同,经度也不一定相同,故A错;①地纬度为60°N,②地纬度为13°08′S,③地位于赤道上,故B错;夏至时①②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即对称于北回归线,之后直射点一直距离②地近,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大于①地,故C对;③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故D错。
④ 如何做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答案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2.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
3.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旅游开发和发展似乎没有完全掌握和充分尊重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缺乏对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鼓励。
4.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5.加强科学研究
旅游科学是一门以应用型见长的交叉学科,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6.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⑤ 初中+高中地理复习资料和练习题
地理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这是高考的考纲,够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