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战略地理位置图片
㈠ 锦州的介绍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辽西走廊”东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回区域的交通枢纽,答下辖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和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龙栖湾新区10个县(市)区,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24公里,人口305.3万。1锦州市是辽宁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物流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辽宁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锦州拥有国家级锦州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锦州)示范基地,是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锐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城市。
㈡ 关于东北锦州的战略地位及东北作战问题
我知道的也不多,咱们就算是探讨探讨吧。
1、辽宁有一个说法叫做辽西走廊,说的是从山海关开始沿海形成的一条经济相对富裕的地区。这同样也是一个地理说法,因为要知道只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才有便捷的交通给军事调动使用。不管是明清也好,还是国共也好,大兵团机动在从辽宁与河北之间锦州确实可以算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但要说东北势力入中原一定要经过锦州,却也不尽然。你的两个例子其实都是有特殊的历史条件的。先说明清,首先是战略明朝掌握锦州那就是前进基地,把防御造到了满清的家门口,如鲠在喉啊!自然欲除之而后快,到不一定是想要走这条路去北京。
要知道吴三桂叛变之前,满清从来没有从山海关进入过中原,走的都是蓟门、蒙古。所以说拿下锦州和要打北京并不是必须的。但明朝失去东北,确实标志着对东北的控制力彻底失去。当然失去东北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东江镇的破灭。
所以争锦州,和威胁北京没有必然关系,山海关才是关键。
而辽沈战役时期之所以锦州成了关门的关键,也是因为共军是从西北而来,内蒙古、蓟门不可走,海路、空军不足用,只有辽西走廊能够为国军提供足够的运力,所以锦州陷落才标志着国军南撤企图成为泡影----另一条路早就已经在共军手里了。所以共军占据了东北,平津战役时候东北的兵力也并非都是走的锦州、山海关,经过热河的东北兵力还要多了辽西一路。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对关内势力来说锦州是个跳板,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并非不可放弃。对关外势力来说,锦州却是攸关生死之地,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若被关内势力占有绝对是会狗急跳墙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说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之名实非浪得虚名。但是明末满清几次三番的入关也说明了,袁崇焕执着于宁锦,守辽不守蓟是多么愚蠢。
结论:关内势力失去锦州,确实就等于失去了东北。但关外势力以为这就可以威胁北京?那不过是长征第一步罢了。
2、东北也仅是世界一角,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对于世界所有军队来说,野战能力都是胜负关键。具体来说,东北作战关键在于辽西走廊的切断能力。即使占有城市、堡垒,却不敢出城与敌野战,那么无法切断辽西走廊,就无法对作战产生影响,不敢出城与敌野战,自然就只能坐看友军困守危城,也只能坐看敌军想自己的纵深方向进攻。围点打援一方自然就是看中了敌人对锦州切断辽西走廊功能上的期望,太过于迷信锦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发挥人的主观性,来达到对敌人打击的突然性。
野战能力任何时候,都是胜负的关键。因为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自给自足。
3、从现在马后炮的角度来看,袁崇焕执着于关外开拓完全是脱裤子放*,多此一举。明末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地球小冰河时期,北方粮食产量常年收获的甚至没有种下去得多。以当时的情况,真正是守好蓟辽,收拾了晋商那帮吃里爬外的汉奸,就可观敌自败。
当然,袁崇焕是不知道的。但我认为他的坚城防守策略依然让我无法苟同。
原因是要防守,山海关、宁远足以。如果想要平辽,非野战不能成!
有钱修城,不如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如果拼着死人,锻炼出一支可堪一战的军队,才是真正值得依赖的力量,比修百八十个堡垒都要有效得多。
4、对关内来说,宁远重要。
对关外来说,锦州重要。
㈢ 锦州地区的地理位置是什么经度多少纬度多少_
锦州市位于来辽宁省西南部,东自与盘锦、鞍山、沈阳市相连,西与葫芦岛市毗邻,南濒渤海辽东湾,北依松岭山脉与朝阳、阜新市接壤,下辖凌海市、北宁市、义县、黑山4 个县(市)和古塔区、太和区、凌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4 个区,共有建制镇43个、乡69个,1680个村委会。全市总面积10301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4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97.7公里。总人口300万,其中城市人口77万。
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 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
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型气候,常年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8℃一9℃,年降水量平均为540一640毫米。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较强。锦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为发展农、林、牧、渔各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北纬41度5分43秒,东经121度7分37秒
㈣ 锦州站的地理位置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延安路与中央大街交汇处 兴城站、绥中站、沟帮子站
㈤ 为什么说锦州在军事上地理位置重要
朋友,你可以结合中国地图看一下,如果说中国地图就是一个打工记得饿话内,东北地区就是这个容大公鸡的鸡头,而锦州所在的位置就相当于这只大公鸡的咽喉部位。就拿辽沈战役举个例子吧。当时国民党集团在战略上犯了犹豫这个兵家大忌,拿不定主意是走是留。但,在蒋介石的多次催促下和解放军大军的压力下,已经有了明显的走的苗头。所以,毛泽东决定说服林彪先打锦州。最主要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当锦州攻克的时候,关外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就成了解放军的囊中之物。关内的国民党军增援东北,锦州也是一个必经之地。你自己想一下解放军控制住锦州之后,国民党军东北集团是不是被关门了呢。
这个其实是因为外蒙古独立之后,锦州的军事地位才凸显出来的。但,事实已经如此,在今后的战争中(如果还有大规模战争的话。不过我可不希望出现哪怕是小小的战争)锦州将永远都处于在辽沈战役当中一样的作用。将永远处于那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直到外蒙回归。
㈥ 锦州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上下来面的源网站看看就知道了 http://www.weather.com.cn/html/weather/101070701.shtml
㈦ 为什么自古以来,锦州是兵家必征之地
1、辽宁有一个说法叫做辽西走廊,说的是从山海关开始沿海形成的一条经济相对富裕的地区。这同样也是一个地理说法,因为要知道只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才有便捷的交通给军事调动使用。不管是明清也好,还是国共也好,大兵团机动在从辽宁与河北之间锦州确实可以算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但要说东北势力入中原一定要经过锦州,却也不尽然。你的两个例子其实都是有特殊的历史条件的。先说明清,首先是战略明朝掌握锦州那就是前进基地,把防御造到了满清的家门口,如鲠在喉啊!自然欲除之而后快,到不一定是想要走这条路去北京。
要知道吴三桂叛变之前,满清从来没有从山海关进入过中原,走的都是蓟门、蒙古。所以说拿下锦州和要打北京并不是必须的。但明朝失去东北,确实标志着对东北的控制力彻底失去。当然失去东北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东江镇的破灭。
所以争锦州,和威胁北京没有必然关系,山海关才是关键。
而辽沈战役时期之所以锦州成了关门的关键,也是因为共军是从西北而来,内蒙古、蓟门不可走,海路、空军不足用,只有辽西走廊能够为国军提供足够的运力,所以锦州陷落才标志着国军南撤企图成为泡影----另一条路早就已经在共军手里了。所以共军占据了东北,平津战役时候东北的兵力也并非都是走的锦州、山海关,经过热河的东北兵力还要多了辽西一路。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对关内势力来说锦州是个跳板,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并非不可放弃。对关外势力来说,锦州却是攸关生死之地,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若被关内势力占有绝对是会狗急跳墙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说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之名实非浪得虚名。但是明末满清几次三番的入关也说明了,袁崇焕执着于宁锦,守辽不守蓟是多么愚蠢。
结论:关内势力失去锦州,确实就等于失去了东北。但关外势力以为这就可以威胁北京?那不过是长征第一步罢了。
2、东北也仅是世界一角,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对于世界所有军队来说,野战能力都是胜负关键。具体来说,东北作战关键在于辽西走廊的切断能力。即使占有城市、堡垒,却不敢出城与敌野战,那么无法切断辽西走廊,就无法对作战产生影响,不敢出城与敌野战,自然就只能坐看友军困守危城,也只能坐看敌军想自己的纵深方向进攻。围点打援一方自然就是看中了敌人对锦州切断辽西走廊功能上的期望,太过于迷信锦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发挥人的主观性,来达到对敌人打击的突然性。
野战能力任何时候,都是胜负的关键。因为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自给自足。
3、从现在马后炮的角度来看,袁崇焕执着于关外开拓完全是脱裤子放*,多此一举。明末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地球小冰河时期,北方粮食产量常年收获的甚至没有种下去得多。以当时的情况,真正是守好蓟辽,收拾了晋商那帮吃里爬外的汉奸,就可观敌自败。
当然,袁崇焕是不知道的。但我认为他的坚城防守策略依然让我无法苟同。
原因是要防守,山海关、宁远足以。如果想要平辽,非野战不能成!
有钱修城,不如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如果拼着死人,锻炼出一支可堪一战的军队,才是真正值得依赖的力量,比修百八十个堡垒都要有效得多。
4、对关内来说,宁远重要。
对关外来说,锦州重要。
㈧ 锦州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段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东与盘锦、鞍山、沈阳市相连,西与葫芦岛市毗邻专,南濒渤海辽东湾,北依松岭山脉属与朝阳、阜新市接壤,下辖凌海市、北宁市、义县、黑山4个县(市)和古塔区、太和区、凌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区,共有建制镇43个、乡69个,1680个村委会。全市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97.7公里。总人口300万,其中城市人口77万。
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
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型气候,常年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8℃一9℃,年降水量平均为540一640毫米。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较强。锦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为发展农、林、牧、渔各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北纬41度5分43秒,东经121度7分37秒
㈨ 锦州在什么地方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
锦州市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是辽宁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物流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辽宁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
锦州拥有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锦州)示范基地,是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锐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城市。
(9)锦州战略地理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1928年废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县皆属伪奉大省;1934年设锦州省,管辖各县。
1937年伪政权施行市制,始设锦州市,中县分治,伪省、市、县公署皆驻锦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曾一度建立辽西专员公署和锦州市政府。
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属热河省热东专署辖;1949年1月成立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1954年8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80年,锦州市革委会撤销,成立锦州市人民政府。
㈩ 锦州战役的地理位置
北宁路是敌人连结关内外最重要的陆上通道,锦州又是这条交通要道上的咽喉。该专市四周环山,南傍小属凌河、女儿河,地势险要。锦州守敌计有范汉杰指挥的第九十三军、新八军各两个师,新六军1个师及原属第六十军的1个师,共6个师,连同特种兵、后勤及地方部队约10万人。敌人凭借炮台山、双山子西山、罕王殿南山、紫荆山、亮马山等高地,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构成若干支撑点式的独立坚守据点,作为外围阵地;依托小凌河、女儿河和城垣构成主阵地;以城内高大建筑物交通大学、日伪神社、中纺公司、老城等构成内城核心据点。为拱卫锦州,还以第九十三军1个师位于义县,新八军1个师位于高桥,第五十四军位于锦西、葫芦岛和兴城,新五军位于绥中、山海关、秦皇岛和北戴河之线。此外,华北“剿总”所属第六十二军等部4个师位于唐山至昌黎一线。
锦州是山海关前一个重要据点,它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一个主要的战略据点,锦州如果攻占将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进军华北平原,毛泽东在一份给在东北的解放军指挥官们的电报中强调攻占锦州的重要性,认为胜利完成整个辽沈战役的关键是“在一个星期内攻占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