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地理位置优势
A. 扬州在地理上处于中国的什么位置呢
扬州处于中国的东部地区。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版统权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
(1)扬州的地理位置优势扩展阅读:
扬州的地理环境:
气候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
地形地貌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扬州
B. 扬州地理位置如何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1][2][3][4]
C. 长三角区位地理优势
自然地理优势: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且是长江的如海口,河海相连,水上版运输便利;地势低平,土壤权肥沃,气候宜人,水源充足,适宜居住和农业发展;腹地广阔,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经济条件:附近有发达的农业为工业的发展作支撑;有较多的高校,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交通设施发达(有机场,铁路,海港等海陆空交通);市场广阔,产品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国内大部分地区。
D. 扬州市的地理位置。
扬州复,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制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扬州市的最高点为仪征市境内的大铜山,海拔149.5米。
E. 扬州从地理位置上说应该是江南还是江北
从地理位置抄上来看,扬州位于长江以北。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纬32度24分、东经119度26分。全市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5千米,总面积6643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50.74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28.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4240.47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3.6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856.2平方千米,占73.7%;水域面积1735.0平方千米,占26.3%。
F. 扬州简介(概况)
关于扬州简介(概况)如下: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高邮市周山镇志光村龙华组确定为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
截至2018年5月,扬州市下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高邮、仪征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62个镇、4个乡和17个街道。全市总面积6634,其中市辖区面积2310。
扬州沿河地区包括1个县级市和1个县,分别是高邮市、宝应县。
扬州沿江地区包括3个市辖区和1个县级市,分别是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和仪征市。
(6)扬州的地理位置优势扩展阅读
扬州历史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国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扬州大都督府。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
1645年,清政府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
G. 江苏扬州从地理上讲应该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江苏扬州从地理上讲应该属于南方。
H. 扬州的地理环境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
扬州市区北部和仪征市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有高邮市神居山(99米)、大铜山(149.5米)、小铜山、捺山等。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2个多月。
气温
2012年,全市年平均气温分别为扬州城区15.8摄氏度、江都区15.5摄氏度、宝应县15.5摄氏度、高邮市15.6摄氏度、仪征市16.0摄氏度,与常年相比,偏高0.3~0.8摄氏度。各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的月份有1月、4月、5月、6月、7月、8月和10月,偏低的月份有2月、11月、12月,基本持平的月份有3月和9月。
全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8.2摄氏度(7月29日,扬州城区)、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2摄氏度(1月23日,宝应县),全年35摄氏度及以上的高温日数为11天(宝应县)~18天(江都区)。扬州城区35摄氏度及以上高温日数为16天,初霜期比常年迟17天(常年为11月7日),终霜期比常年早18天(常年为3月31日)。
降水
2012年,全市年降水量扬州城区864毫米、江都区940毫米、宝应县1067毫米、高邮市934毫米、仪征市981毫米,与常年相比,除宝应县偏多一成外,其余偏少一成至二成。全市各地各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月份有1月、4月、5月、6月、10月,偏多的月份有3月、7月、8月、12月,区域分布不均、有多有少的月份有2月、8月、9月、11月。
日照
2012年,全市年日照时数扬州城区1721小时、江都区1746小时、宝应县1868小时、高邮市2017小时、仪征市1825小时,与常年相比,偏少一成左右。全市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的月份有2月、3月、6月、8月、12月,偏多的月份有4月,其余各月基本接近常年。
气象灾害
2012年,扬州市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雷电、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雷暴等)、台风、寒潮、大雾及霾、烟等。
I. 江苏省扬州市这个城市好吗有发展前景吗
你好,好,旅游城市,城市不大前景广阔,竞争压力比那些大城市小多了,地理位置优越,离南京都非常近。
J. 徽商的崛起究竟是因为扬州的地理位置还是自身的能力强大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文人心中的白月光,无数文人骚客向往此地,甚至,在此地流连忘返。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扬州,不是在于它的美丽动人,而是它的富庶。
众人皆知,扬州一地十分繁华,江南富庶之地主要指的就是扬州、苏州一带。
那么,扬州为何如此富庶呢?
近代有位诗人,名陈去病,此人著有《五石脂》一书,书中便提到扬州繁盛之因。根据这位诗人的看法,他认为:“扬州繁盛主要是因为徽商,扬州这座城市是被商人改变的一座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扬州繁华昌盛,徽商的确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扬州城与徽商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
扬州最早并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属于夏朝时划分的九州之一,范围颇广,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后来,面积逐渐缩小,慢慢地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范围。再后来,隋朝一统之后,扬州逐渐向城市靠近。唐朝建立以后,高祖李渊于武德八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往江北。
自此,扬州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地理位置上与名称区划相统一。但不管是作为一省还是一城,扬州从来都不是历史的配角,扬州特有的风景和繁华让其未曾落寞萧条过,一直是士大夫们一心向往的地方。古人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足以可见其中心境。
而且,扬州一地诞生了无数华丽诗篇,无一不说明扬州的繁盛。
而扬州繁盛的根本,就在于巨额资金的集中。徽商大批前往扬州,对当地的经济、文化、观念影响巨大。
首先,因为徽商的推动,扬州盐业十分兴旺,于是,扬州各地以盐为生和籍盐为食之人愈来愈多,当然,这也算是盐业本身所带来的变化。
其次,由于盐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扬州其它产业的发展,饮食、园林、脂粉业等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
再者,徽商推动了扬州的市政建设。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影响,扬州城被破坏殆尽。在徽商的大力推动之下,很多“坏道”、“废桥”、“街肆”、“码头”皆得到较好的修缮管理,使得扬州城更加美丽多姿。
最后,徽商的到来,为扬州当地的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徽商有收集文物的癖好,又十分注重文艺修养,这种风气自然也带到了扬州。后来“扬州八怪”的形成,便与此有很大关系。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徽商参与进来,扬州的风采会逊色不少。
梁启超先生则将徽商的参与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对于乾嘉时期清学全盛的贡献,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欧洲文艺复兴,可以相提并论。”从中也可以看出,徽商对于扬州文化的形成,的确有其独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