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的地理知识
① 与陕西省相关的百科知识
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省会古都西安。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全省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驻人口3775万,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其中西安、宝鸡两市城市人口过百万。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陕西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 。陕西有三项九处世界遗产,分别是: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明宫、未央宫、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
② 关于西安的几个地理位置问题
去兵马俑还是要乘坐旅游专线车,有游1、游2、游3 等专门到各个景点的,西安火车站就有。
③ 详细的介绍一下陕西的地理特征
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
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
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
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在陕西境内有许多著名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3)关于西安的地理知识扩展阅读:
陕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种子植物3300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2%;药用植物近800种,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具有开发价值。渭北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绿色苹果出产地,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第一。
陕西境内分布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役肉兼用的秦川牛和小型驴改良的重要父本驴种关中驴闻名,良种奶山羊量居中国之首。
陕西省是中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世界上有用的160种主要矿种中,陕西已发现138种(含亚矿种),已探明储量的有93种,产地达510多处。储量在中国居前3位的有钼、汞、铼、钛、金、煤、蓝石棉、普通石棉、水泥灰岩及化工灰岩、铝土矿和耐火黏土。
④ 中国历史名城西安的知识
以下是西安的一些历史沿革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
全市下辖10区3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据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所绘《奉元城图》,四面仅各一门,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也不对称,城内建筑也无对称格局。市场集中在城内西北隅,有马市、羊市和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庙、察院等。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历于此,写到:“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王城”,后讹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无异。
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时间。
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经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
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二、景点/文化遗产
西安境内现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三、著名人物
政治家唐代宗 大禹 周文王 周武王
秦穆公 秦孝公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汉宣帝
汉成帝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唐高宗 武则天 唐中宗 唐睿宗 唐玄宗 唐肃宗
军事家
王翦 王贲 白起 卫青
霍去病 李广 马援 杜预
郭子仪 杨门虎将 韩世忠 李嗣业 万脩 景丹 韦孝宽 史万岁 殷开山 李靖
思想家
周文王 周公
颜师古 王徵 张载 李颙
外交家
张骞 苏武 班超
文学家
杜牧 韦应物 柳宗元 鱼玄机
薛涛 韦庄 王九思 韩偓 冯从吾 常建 牛兆濂
历史学家
班固 班彪 班昭 杜佑
书画家
阎立本 颜真卿 周昉 张萱
韩干 杜度 陈遵 杜畿 杜恕
佛学
鉴真 窥基 法顺 僧肇 智猛
其他
孙思邈 王重阳 钟馗
四、
⑤ 有关长安历史文化 地理 有关长安(西安)的尽多资料
历史来讲:长安来,古称源靖康。远古时代的长安原是浅水湾。春秋时期,长安还是一片沙洲,至三国后期,遂成陆地,晋代开始才有人在这一带活动。
据《靖康谱》记载:西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已在此地建盐场,为东官九都六图属地。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长安称靖康盐场,"西自双岗沥口、东接新安(今宝安)迤丽数十里。民以利渔、灶盐、采莞草为生",逐渐形成村落。北宋天年起,由于金兵南侵,我们祖先经福建、江西等地流落到此,村落迅速扩大,并出现一些新的村落。
⑥ 西安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西安,古称“长来安”自、“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⑦ 16个王朝在西安建立 西安的地理优势是
西安,古称长安 ,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代表。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伟大时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从古到今曾用名:酆京、镐京、酆镐、长安、常安、京兆、大兴、永兴、奉元,西京,以“长安”最为常见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西安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方罗马,东方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当今的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西安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内陆新特区,中国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国科技资源统筹试验特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国家赋予西安的定位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人口:2009年末常住人口843.46万人。 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8%,西安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 标志性建筑:大雁塔 钟楼 钟馗故里遗址 明城墙 方言:汉藏语系汉语中原官话—陕西话 市境海拔:345-3767米,最高点为太白山拔仙台,海拔3767.2米,最低点为渭河出境处,海拔345米 经纬度:北纬34'15,东经108'55,市境东西长204公里,南北宽116公里 GDP:2719.10亿元(2009年) 市委书记:孙清云 市长:陈宝根 时区:采用东八区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UTC+8 中国国家授时中心在西安市 中国大地的原点位于西安北部的泾阳县 地理位置:渭河谷地,关中平原 特产:羊肉泡馍、葫芦鸡、大红枣,牛羊肉泡馍 ,粉汤羊血 ,葫芦头,米皮,腊汁肉夹馍,面皮,凉皮、钟馗烤肉、钟馗画、郭家烤鸭…… 西安位于北纬34度线上,这相当于东部江苏的连云港,处于中国地理南北交界地带,坐拥秦岭。在西安,向北走一步就是黄河流域,向南走一步就是长江流域,这一独特的地理区位,在全国大都市中是唯一的。 因此,西安在北方拥有最温暖的气候,年均温度13.6度,与南方最靠北的城市南京14.1度不相上下。西安的气温年温差为26度,中国有四座省会城市气温年温差为26度,分别是西安、上海、南京、合肥。
1、西安一名的由来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2、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西安是中国建都最早(黄帝),建都最久(1200多年),建都朝代最多。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10朝说 10朝——依照时间次序为: 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说 11朝——在10朝的基础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说 12朝——在11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晋(愍帝4年)。 13朝说 13朝——在12朝的基础上加上东汉(献帝6年),其中十三朝之说支持者最多。可以说是现在人们公认的建朝数。 14朝说 14朝——有两种情形:(1)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础上加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说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黄巢建立的大齐。 17朝说 17朝——分两种情形:(1) 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2)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
3、历史上长安和咸阳的关系
在历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阳形同一个城市。从古时长安与咸阳的关系可见一斑。西安和咸阳是中国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两市相距17公里。同时西安市的绕城高速公路已修至咸阳市境内,机场从原西安桃园迁至咸阳。2006年9月,咸阳区号并入西安,与西安共同使用029区号。正在西咸一体化进程中。 秦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汉 都城长安。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唐 都城长安。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和咸阳在1966—1971年为同一城市,1971年划为两市,西安为副省级,咸阳为地级。
4、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中国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抗日的事件。称为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5、建国以来的西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建国后,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已撤销),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现为副省级城市。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的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编辑本段]描述西安的古诗句
西安是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古时关于描写长安(西安)的诗句数不胜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安大道沙为堤, 早风无尘雨无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长相思, 在长安; 忆来唯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还有许许多多,不再一一罗列)
[编辑本段]西安名片
中国十大旅游城市 中国航空航天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最佳管理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在40度左右,年最低温度在-8度左右.无霜期平均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平均最低温度-3.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3℃~27℃,平均最高气温32.2℃;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45.2℃(1934年7月14日),极端最低气温-20.6℃(1955年1月11日)。(近年来气候呈暖化趋势。2003-2007年,1月份平均气温0.8℃,7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年降水日数96.6天,一年有三个降雨高峰时段,分别是9-10份的秋季,7-8月的夏季以及4-5月的春季,尤以秋雨连绵为显著特点。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由于气候暖化,近年降雪较为罕见)。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受地形地势影响,年平均风速1.5米/秒,明显低于北方大多数地区。天空云量较大,年日照时数明显低于北方地区。 气温 西安地区2007年平均气温13.7℃(蓝田)~15.6℃(西安),与常年比较偏高0.6~1.9℃,长安偏高0.6℃,市区偏高1.9℃。 最高气温 年日最高气温等于或大于35℃的炎热期平均出现22天左右,1997年最多,达61天,在1961~1998年的38年中,有9年出现了40℃以上的酷热天气,曾有9年最高温度超过40.5℃,已知,分别为1934年(45.2℃),1966年(43.4℃),1998年(41.8℃),2005年(41.7℃),和2006年(42.9℃,一般以此作为极端最高气温) 1994年(41.4℃,长安8月4日),1951年,1959年,1962年(资料不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最高气温 38.7 40 40.3 40.3 40 41.7 42.9(市区)43.3(长安) 39.1 40(户县) 40.5(高陵)
降水 西安地区2007年降水总量595.9~732.9毫米,临潼最少,户县最多。 日照 西安地区2007年日照时数为1398.5~2126.7小时,与常年比较,市区、户县、蓝田偏多,高陵、长安、临潼、周至偏少。 大雾 秋冬季节大雾天气频繁出现,年内各区县大雾天数均在10天以上。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西安市辖9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政府新址定于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西安行政中心)。 辖区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358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369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843.46万(截止2009年末),其中城镇人口565万,市区户籍人口549万,市区常住人口646.23万(截止2008年底) ●新城区 面积 31平方千米,人口64万。位于市中心东北,跨越城墙内外,因境内清朝满城(又称新城)得名,西安市三个老城区之一,五个城市核心区之一; ●碑林区 面积 22平方千米,人口83万。位于市中心南部,跨越城墙内外,因境内西安碑林得名,西安市三个老城区之一,五个城市核心区之一; ●莲湖区 面积 38平方千米,人口64万。位于市中心西北,跨越城墙内外,因境内莲湖公园得名,西安市三个老城区之一,五个城市核心区之一;有8万回民在城墙内西南部聚居; ●雁塔区 面积 152平方千米,人口112万。位于市区南部,因境内大雁塔得名,是西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会展中心所在地,区内高校林立、科技领先、人文荟萃、工商业发达,西安市五个城市核心区之一;西安兵马俑●未央区 面积 262平方千米,人口61万。位于市区西北部,因境内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得名,是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长安城遗址,西安浐灞生态区,欧亚经济论坛所在地;五个城市核心区之一。西安新行政中心设立于此,为未来西安城市新中心。 ●灞桥区 面积 322平方千米,人口55万。位于市区东部,因境内古灞桥遗址得名,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港务区所在地;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 ●长安区 面积1583平方千米,人口103万。位于市区南部和西部,长安区北有西部大学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等,西部有周丰镐城遗址、昆明池遗址,南依秦岭有秦岭野生动物保护区、翠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等。2002年撤销长安县,设置长安区,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政府驻韦曲街办。 ●阎良区 面积 240平方千米,人口25万。位于市区以东北,距市中心60公里,因成语"闾阎良善"得名,是亚洲最大的航空城,境内有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临潼区 面积 898平方千米,人口67万。位于市区以东,因境内临河、潼河而得名,境内有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骊山、西安事变旧址等; ●蓝田县 面积1976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民政府驻蓝关街道。 ●周至县 面积2956平方千米,人口56万。人民政府驻二曲街道。 ●户县 面积1213平方千米,人口56万。人民政府驻甘亭街道。 ●高陵县 面积 290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民政府驻鹿苑街道。 西安另有7个统筹城乡资源改革示范开发区和基地,统称“四区一港两基地”,分别是:浐灞生态区灞河斜拉桥国家级西安高新产业开发区(简称:西安高新区)[1991年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西安曲江新区(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西安沣渭新区 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浐灞国家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 西安国际港务区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Xi'an Metropolis) 作为关中——天水城市群的核心发动机,在国家规划中,西安市还包括咸阳市区(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共二区一市五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陵区)一区;加上西安市管辖的十三个区县,总共22个行政区(十五个区、二个县级市、七个县),总面积14985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200万。
八水绕长安
这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 八水之中,渭河汇入黄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然而由于时代变迁,浐河成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与沣河的交汇。
·佛教
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西安,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西安现有佛寺百余所,僧尼约700人,信教群众约8万人。在中国和东南亚影响深远的八大宗派中,有六个宗派的祖庭在西安市(三论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唐代鉴真受业于此〗、净土宗祖庭香积寺)。西安佛教对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的佛教都有重大影响,许多国家的僧人和佛教徒经常来西安的佛教寺院朝拜和交流。唐朝时,日本空海大师来长安学佛,并学习中国文化,被誉为中日民间交往的友好使者。其他寺院如青龙寺、兴教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奘圆寂后葬在该寺)、草堂寺(有印度僧人鸠摩罗什舍利塔,还有西安八大景的草堂烟雾)、隋仙游寺(白居易《长恨歌》写于此)、藏传佛教寺院广仁寺(曾是班禅行宫)等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顺帝时期(约公元125~144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全市现有道教宫观27所,道教职业人员约200人,信教群众约5万人。影响较大的宫观有周至县楼观台(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宫、户县重阳宫(该宫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是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全真教派的发源地,位于户县祖庵镇),临潼老母殿,户县钟馗故里遗址。
·基督教
基督教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算起,传入西安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基督教的大量传入并有较大发展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西安市现有基督教礼拜堂点138处,教职人员372人,信教群众8.3万人。建于唐代的基督教景教大秦寺,位于周至县终南山下,楼观台西侧,该寺现仅存一古塔。目前影响较大的基督教堂有南新街礼拜堂、东新巷礼拜堂等。
·天主教
天主教亦称“公教”,以罗马为中心。16世纪传入中国,其信徒将崇奉的神称天主,故在中国称天主教。我市现有天主教堂点94处,教职人员297人,信教群众近6万人。影响较大的教堂有五星街天主教堂、糖坊街天主教堂、高陵县通远镇天主教堂、周至县天主教总堂、户县围棋寨天主教堂、户县北市天主大教堂等,在秦岭户县境内还有西北著名天主教朝圣场所-十字山等。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传入西安,有1300多年的历史。全市现有清真寺21所。影响较大的寺院有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等。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西安旅游简介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 。从100 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众多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200 多年。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西罗马,东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秦风韵故都,满意在古城!龙在中国,根在西安! 西安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使臣、商贾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使节客商往来络绎不绝,中外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友好往来不断加深。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全省境内有重点文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钟鼓楼遥望物保护单位 554 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 处,陵墓 8822 处,古遗址 5700 余处,文物点 21100余个。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唐大明宫遗址等驰名中外的景点。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关中八景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清代碑石纪录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八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们被称为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这八景分别是: 华岳仙掌、骊山晚照。 灞柳飞雪、曲江流饮。 雁塔晨钟、咸阳古渡。 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西安主要人文旅游景点:兵马俑、大雁塔、钟馗故里遗址、小雁塔、城墙、钟楼、鼓楼、西安碑林、大明宫、阿房宫遗址、西安事变旧址、青龙寺、西安半坡遗址、八仙庵、鸿门宴遗址、大慈恩寺、秦始皇军事直道、西周沣西车马坑、蔡文姬墓、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老牛坡遗址、栎阳城遗址、清真大寺、仙游寺、杨虎城陵园、东渭桥遗址、秦二世胡亥墓、嘉午台、高家大院、汉阳陵博物苑、乐游原、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骡马市、湘子庙、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芙蓉园…… 西安主要现代休闲景点、购物点、小吃街:大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浐灞生态区 / 小寨、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骡马市步行街、康复路、金花 / 粉巷、德福巷、回民街……
楼观台
楼观台,号称"天下第一福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迹,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北麓,风景幽美,依山带水,茂林修竹,绿荫蔽天,古籍赞美它:"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 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山青水绿的自然风光:古迹主要有老子说经台、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以及炼丹炉、吕祖洞、上善池等60余处;自然风光以森林见长,这里山岭倚山背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于一体,是人们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其中老子墓、大秦寺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综合介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临潼区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具影响力。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发掘情况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一号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二号坑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坑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
⑧ 西安的地理位置,历史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
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历史: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唐朝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贞观八年(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五代初期唐长安城被毁后节度使韩建所重建的“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
(8)关于西安的地理知识扩展阅读:
西安是水资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约19.91亿立方米。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截至2016年,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
⑨ 关于陕西省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游、汉水上游。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地形南北高、中部低。秦岭以南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陕西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古有丝绸之路通向西亚、中亚各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陕西省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古等民族。陕西因在陕原(今河南省陕县一带)以西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地理概况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属内陆省份,东西最宽500千米,南北长约870千米,呈现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的形状。陕西省东与山西、河南为邻,西与甘肃相连,南与湖北、四川、重庆等相通,北与内蒙古、宁夏接壤。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属秦巴山地,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冲积平原。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陕西省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北部为陕北高原,海拔900~1500米。中部为关中平原,也称关中盆地,海拔在325~800米之间。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多为1200~3000米。境内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华山等。陕西省河流众多。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内流河流域面积只占全省面积的2.3%。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流经东部省境,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并有无定河、泾河、嘉陵江、汉水等河流。
气候特点
陕西省由南至北具有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暖温带、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特征。秦岭山脉横亘省境中南部,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年均气温陕北黄土高原约为9℃,关中平原13℃,陕南汉江谷地则达15℃。冬季南北温差达10℃,夏季温差仅4℃。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则由下而上递增。7月~9月降水量常占全年一半以上,且多暴雨。冬季降雨甚少。甚至出现连旱。对陕北黄土高原春播影响更甚。
自然资源
陕西省的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矿产中煤、钼、铜、重晶石、磷等储量在中国居于前列。动植物种类也异常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杜仲、麻黄、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此外,在太白山区栖息有朱鹮、黑鹳等珍稀鸟类,还辟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等。
交通运输
陕西省现有公路11万多千米,国道有10条,其中二连浩特至河口的纵向国道干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新疆)的横向国道干线在本省西安相交汇,青岛至银川的横向国道干线通过陕北,北京至昆明的108国道、包头至南宁的210国道、连云港至天水的310国道都经过西安。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西安至临潼、至宝鸡线路。铁路承担着陕西全省的交通运输任务。陇海铁路横贯东西,是本省交通主动脉;宝成、襄渝、西延等线连通南北。西安有多条空中航线连通内地和西北各重要城市。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港。
经济概况
陕西省的渭河平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灌溉系统发达,是中国著名麦、棉产区。经济作物以胡麻最为重要,烟草、甜菜也有较大发展。现在工业、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在西北地区发展很快。工业方面形成了国防工业、航天工业、煤炭工业、纺织工业等为主的经济格局。在交通方面,以西安为中心,陆路和航空运输皆很方便。地上地下的文物使富有特色的旅游业成为省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文化习俗
陕西锣鼓至少有200年的历史,根据演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伴奏锣鼓、清锣鼓和表演锣鼓三类。陕西锣鼓节奏明快、形式多变、气势宏大。表演气氛热烈,动作花哨,振奋人心。每当喜庆日子,人们都喜欢锣鼓震天。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省会: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陕西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有13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的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辖9区4县,面积9983平方千米。市境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中心,气候温和。西安是华北、华东联系西北、西南陆空交通的重要枢纽。此外,西安的地上地下都保存和埋藏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奇珍异宝,堪称一座立体历史博物馆。市区拥有骊山、华山、翠华天池等风景名胜。西安已成为驰名国内外的旅游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成阳
成阳市地处陕西省中部,面积1021.3平方千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37~651毫米,年平均温度9.0~13.2℃。成阳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工业以电子、纺织、石油化工为支柱,第三产业以旅游和流通为支柱。成阳历史悠久。设县制至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上曾经是秦朝国都。
历史文化名城:韩城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东临黄河,黄河大峡谷南段经市区东北,谷口古称龙门,俗称禹门口。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历史上也以龙门代指韩城地域。韩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周时为周武王之子韩侯封地。秦、汉为夏阳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就出生在这里。隋代称韩城县。韩城文物古迹荟萃,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美誉。由唐至清,历朝古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大。韩城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我国著名花椒生产基地,所产大红袍花椒以色红、肉厚、香浓而闻名于世。
历史文化名城:榆林
榆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资源丰富,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形威了榆林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历代先民创造的人类文明留存,成为有价值的历史财富和旅游资源。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越的信天游,千姿百态的绥德石狮,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富淳朴的生活底蕴,驰名海内外。
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延河与南川河的交汇处,周围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峙,依山傍水,群峰拱卫。隋朝时在今延长县始置延安县,以其境内有延河并取安宁之义而得名。从秦汉至唐宋,延安及其附近地区“东带黄河、西控灵夏”,为陕北交通要冲,延安城成为屏蔽关中、防御北方民族侵扰的军事重镇。宝塔山上的九层古塔是唐代的建筑,如今是延安市区的标志。保存在清凉山下万佛洞的唐宋石刻是当时雕刻技艺的完美体现。1937~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曾在此领导全国革命。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先后在凤凰山麓、杨家岭工作和居住,中央军委、八路军总司令部则设在枣园和王家坪。延安东南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垦的南泥湾。
蓝田猿人遗址
在陕西西安蓝田县九问房乡公王岭出土了猿人头盖骨化石,它距今约为110万~115万年。蓝田猿人头盖骨十分珍贵。目前,只在中国、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少数几个国家发现了猿人头盖骨。蓝田遗址发现的史前文物为研究古气候、古动物、人类进化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被国际考古界誉为20世纪60年代考古重大发现。公王岭山腰间建有蓝田猿人遗址纪念碑亭。
母系氏族村落: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半坡遗址由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组成,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这里建有半坡博物馆,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包括遗址大厅和2个陈列室、1个陶窑遗址。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是唐代著名宫殿之一。据史载,全宫占地12平方千米,有33个门,丹凤门为正门,含元殿为正殿,其北是宣政殿。中书、门下两省以及弘文、史馆分列左右。此外还有30余处宫殿、亭、观等毁于唐末战乱。现存遗迹有含元殿、麟德殿、翔鸾和栖凤两阁以及太液池、蓬莱亭等,尚可辨识。考古工作者于1957~1959年发掘了四座城门和含元、麟德两殿遗址。
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5千米九峻山。昭陵首创唐代“依山为陵”的制度,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帝皇陵园。面积2万公顷,周长60千米,以九峻山为基点向东南和西南呈折扇形展开。陵园内有陪葬墓167座,是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陵园。地面、地下遗存有大量珍贵历史文物。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陈放在昭陵祭坛内。1972年在陵园东南的陪葬墓李勋墓地建立了昭陵博物馆,陈列20世纪50年代以前昭陵地面仅存的22块神道碑和此后陆续发现的神道碑及出土的墓志铭,称昭陵碑林,是唐初书法艺术的瑰宝。著名的有欧阳询的温彦博碑、褚遂良的房玄龄碑、王知敬的李靖碑等。还有大量彩陶器物、陶俑及色彩绚丽、布局严谨的壁画。
乾陵
乾陵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两个皇帝。同时又是一对夫妻的合葬墓。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墓。乾陵以山为陵,四周有阀门和巨型石刻,有象征帝王陵墓的华表1对。此外,有翼马1对、朱雀1对、鞍镫饰马5对,戴冠、着长袍、握剑的将军石人10对等。其中还有两座高达6.3米的《述圣记》和《无字碑》幢。无字碑上面有保存比较完整(旁有译文)的女真文字,述圣碑碑文计8000字,为歌颂高宗的文治武功之辞,且陵前排列了61尊石人像。
华清池
作为一个天然温泉,华清池远在秦代就已著名。今尚有北魏时的温泉碑遗留下来。发掘清理出唐代御汤、太子汤、海棠汤(即贵妃池)、莲花汤等遗迹。
华清池池水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水温约43℃。适宜沐浴疗养。园内半山腰的捉蒋亭即是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部队捉拿蒋介石的地方。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东距西安120千米,西距宝鸡107千米,号称关中“塔寺之祖”,始建于西汉,是当年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之一。现存的法门寺砖塔是明朝万历七年(1579)由木塔改建的。塔高46米。共13级,塔身呈八菱形,塔基周长50多米。北魏时的木塔叫阿育王塔,是传入中国的19座佛教舍利塔之一。塔基下有地宫,从中出土有佛真身指骨舍利等诸多文物珍宝。
五岳之西岳:华山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秦岭山脉以北,海拔2154.9米。由于山势险峻,群峰峻峙,《山海经》称“远而望之,又若华伏”,山名即由此而来。华山是一座由花岗岩组成的山体,花岗岩经长期风化侵蚀,加上南北两大断层错动和东西两侧流水下切,将华山分割成多座山峰,而且山峰四壁如削,拔地通天,其中最著名的有东、西、南、北、中五峰。自古华山就以雄奇险峻著称,崖陡路险。诸峰间仅南、北一径,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华山还多古松,巨干修直,与峭峰奇石相得益彰。华山为道教名山,元时为全真道华山派发源地,山中留有许多带有道教色彩的传说和人文古迹。莲花洞、仰天池等处题刻尤多。
太白山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位于陕西省眉县南部,兼跨太白县、周至县部分地区。顶峰冰冻期长,除盛夏外,积雪不消融。由关中平原南望,山顶银光闪闪。故名。太白山的顶峰八仙台,海拔3767米。太白山为中国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植物品种荟萃之地,资源丰富,垂直分带明显。1965年已设立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成为自然地理、植物、动物、中药、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野外考察的重要基地。
泾水和渭水
成语有泾渭分明一词,是说泾水和渭水同流一段河道。但却清浊不混。渭水现称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面积广大,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流域内有蓝田猿人遗址、秦安县大地湾和西安市半坡村母系氏族公社遗址及长安区津镐遗址等。临潼区的秦兵马俑、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西安的碑林、大小雁塔等都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瑰宝。西岳华山和临潼区的华清池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泾水现称泾河,是渭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泾源县境,流经平凉、彬县,于陕西高陵县南入渭河,河道输沙量极大,水极浑浊,是渭河来沙量最多的支流。泾河下游水利工程较多。著名的郑国渠即是其一。流域内彬县大佛寺石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崆峒山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世界第八奇迹: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的确切名称是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5千米处,发现于1974年,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又先后发现二、三号坑。其中一号坑最大,面积达14260平方米。三个坑内共有陶俑近万个。陶马500多匹,木质战车130多乘。无论是兵还是马均同真人真马一般,栩栩如生,坑内还有制作精良的强弓、劲弩、弋、矛、戟、镂、青铜宝剑等兵器。虽然埋在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刀锋锐利,闪闪发光,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这一宏伟的地下建筑古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潼关
古潼关在今潼关县北。自古就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的说法。潼关北临黄河,南靠秦岭,自古就是关中的东大门,是兵家必争之地。唐末黄巢起义和明末农民起义时,农民军都在潼关与封建王朝的军队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大雁塔
塔身高59.9米,塔基座高4.2米。东西45.9米。南北48.8米。由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被镶嵌于塔两侧,其字秀丽挺拔,为唐代遗留于后世的名碑。此外,塔的门楣、门框上雕刻有唐代的建筑图案。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的绘画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唐代大诗人杜甫、岑参、高适等在登临此塔后,题有“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却讶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等诗句。大雁塔内尽收佛学经典,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
碑林
碑林位于西安市三学街,旧址为宋代的文庙。公元1090年宋朝官府把《开成石经》移到这里,经过元、明、清三朝后,形成了碑石之林。碑林包括文物展览室、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三个部分,是全国最大的石碑宝库。另外,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钟声就出自碑林的景云大钟。
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高约3.6米,周长48米。墓前碑亭内立有桥陵龙驭碑和黄帝陵碑。黄帝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原为一氏族部落首领,由于在阪泉战胜炎帝,在涿鹿击杀作乱的蚩尤而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其陵墓在甘肃、河北、河南等地也有。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盘龙山原名马鞍山,明朝时建有真武祖师庙。李白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派他的侄子回米脂扫墓,改庙为行宫,后来李自成把马鞍山改名为盘龙山。行宫依山踞险,前后两层近90级石阶,把八卦亭、乐楼、捧圣楼、二天门和玉皇阁连成一体,另外盘龙山顶还有启祥殿、北庆宫及钟鼓楼等。
骊山老母祠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南骊山西绣岭第三峰之巅,始建于秦。唐初重建,时称老母祠。老母殿整体建筑包括山门5间、三仙殿3间、祭殿5间、主殿5间、厢房6间、配殿4问。三仙殿内供奉被尊为福寿、治眼、授子三位女仙之神像。主殿内供奉骊山老母(女娲)金身神像。主殿内存有唐广德元年(763)立《骊山老母授经碑》一通,记述唐代著名道士李筌在骊山脚下遇老母为其传授《阴符经》的经过。
杨家岭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旧址大门向西南而筑,进门为中央大礼堂,砖木结构穹隆式形制。礼堂后面有一座三层小楼房。是当时的中央办公厅。周恩来旧居在北面山上最西边的院子里,东边的院子则为朱德旧居,再向东是毛泽东旧居。东北有一排曾是中央直属机关的窑洞。
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就是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5年4月23日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这里召开。在这里,中共中央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