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地理中有哪些知识关于环境

地理中有哪些知识关于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3-05 01:58:48

⑴ 谁有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作为开篇,首先要从总体上认识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各种环境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人地观,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本章学习的目的在于转变观念。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的范畴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地理环境的范畴,在不同的书上有不同的定义,本教材选用的是我国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同学们也可参照其他的资料以便对地理环境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材列举了4项基本成因,阐述了四对基本矛盾,其中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成因2是直接原因,并与成因1具有关联性,成因3和4是包含社会道德伦理问题,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环境问题的表现在以后的章节要具体讲述,至于特点则一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自己总结完善。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环境观和发展观。新环境观的表述是:人类只有同环境保持协调与平衡,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的双赢,并称之为“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在高中地理必修课和政治课中均出现,此处就内涵和本质作进一步强调。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本章需要了解各类污染及其对污染的防与治。本章的目的在于学习某几类环境问题发生的机制、危害和人类目前采取的种种措施。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净作用是重点也是难点,自净作用是环境遭受污染之后的一种本能反应,人类社会早期没有发生严重的污染危害事件,得益于环境的自净能力,这种能力也是环境容量的一种标志,也是环境污染发生的底线。自然界的净化作用发生的范围很广,但限于篇幅,本单元只侧重于水的自净作用,至于大气、固体废弃物的自净作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并不是不存在。本节的第二个重点是水体污染物,三则案例讲述了三类污染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素、石油。

·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其重点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广,危害具有隐蔽性、长
期性的特点,一经发现,污染早已扩散,治理难度大,尤其要关注有害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重点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上,尤其要认识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 自然资源地利用与保护

资源地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地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个矛盾的突出表现在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它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进一步加快了资源的短缺,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改善环境问题的核心。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重点学习资源枯竭的危害和原因,不同资源侧重点不同。水资源短缺的危害是重点之一,耕地问题重点在中国耕地面临的压力,分析我国人口、土地分布、城市建设、耕地质量与耕地问题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的枯竭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重点内容在化石燃料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上。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重点依然在人类面对资源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与措施。关于水资源的对策,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人手,并把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结合起来。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总体上说明中国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注意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或者以本县、本乡的耕地保护措施为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二是对土壤侵蚀的具体保护措施,主要侧重水土流失区。荒漠化问题出现在下一章。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与地理环境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对生物生命活动起直接影响和作用的要素或因子的总合,称为生态环境。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森林强大的生态功能是教材的重点之一,只有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才能通过各种案例和数据体会滥伐森林带来的生态灾难。

·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产生草原退化的原因是重点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要强调对湿地概念的理解,湿地消失的人为原因是本节的重点,湿地的保护措施是另一个重点,有些是具体的工程措施,可以通过讨论来明晰其中的原理。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必修教材中已有详细讲解。作为地理学科,此处着重明确前三节的内容与本节内容的因果关系,即生态系统破坏会引发物种的灭绝,并加速其灭绝。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重点是在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上明确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在讲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时,主要掌握我国的几个大的举措,例如生态工程、重点保护区、重点防治工程等,并充分联系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作为结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观念、认识落实在行动上。环境管理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早在1972年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就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研究人类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经济活动)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原理。运用这些原理在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制定规划、执行规划、评价、调整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不仅考虑经济效果,也重视环境效果,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其重点是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明确环境保护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教育手段。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重点是掌握全球对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明确我国的立场、态度与采取的行动。

·第三节“公众参与”,重点在于落实每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即知与行的统一,建议要在“知”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关于“行”的活动。

⑵ 生活中有哪些地理知识

地理来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自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材料、样式,饮食习惯和方式,住房的式样与特点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方说你外出旅游的时候,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就很重要,尤其是当你身处野外时.还有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住在北半球,夏天昼长夜短,冬天昼短夜长.

⑶ 地理知识包括哪些

太多了,在大学学了很多,什么水文,地质,气象,环境,区域规划等等。我觉得地理主要还是:1自然地理,2经济地理,3人文地理。有点答非所问,呵呵,因为很多进步上来。

⑷ 有关地理知识

1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体水库”之称。
111、西藏有三大特产:藏羊、牦牛(右图)和酥油草,统称“藏北三宝”。
112、内蒙古高原是中国第二大高原。它地面平坦,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113、因覆盖着厚厚的黄土而得名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14、云贵高原地面高低不平,地势比较平坦的山间小盆地,被当地人称之为“坝子”。
115、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广泛,形成奇异的喀斯特地形,如世界闻名的云南路南石林和贵州的龙宫、打鸡洞等。
116、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在天山以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117、塔克拉马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118、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在 天山以北。由于降水较多,农牧业发达,被誉为“塞北江南”。
119、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盆地里盐矿丰富,据初步估计,足够全世界的人食用1万年。
120、成都平原在 四川盆地西部,因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自流灌溉,农业发达,农产品丰 富,所以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121、东北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122、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123、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124、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势很低,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流多,湖泊多,有“水乡”之称。
125、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稻米和淡水鱼主要产区,所以有“ 鱼米之乡”的美称。
126、历史相传的五岳:东岳是 泰山(山东)、西岳是华山(陕西)、北岳是恒山(山西)、南岳是 衡山(湖南)、中岳是嵩山(河南)。
127、泰山地处中国东部,古称东岳,是一座历史名山,历代皇帝和许多名人,都攀登过泰山,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联合国将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128、泰山脚下的岱庙是历代皇帝举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一起誉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群。

⑸ 高中地理求《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作为开篇,首先要从总体上认识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各种环境问题,并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人地观,从而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本章学习的目的在于转变观念。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的范畴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地理环境的范畴,在不同的书上有不同的定义,本教材选用的是我国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同学们也可参照其他的资料以便对地理环境做深入的理解。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材列举了4项基本成因,阐述了四对基本矛盾,其中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成因2是直接原因,并与成因1具有关联性,成因3和4是包含社会道德伦理问题,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环境问题的表现在以后的章节要具体讲述,至于特点则一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自己总结完善。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环境观和发展观。新环境观的表述是:人类只有同环境保持协调与平衡,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的双赢,并称之为“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在高中地理必修课和政治课中均出现,此处就内涵和本质作进一步强调。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本章需要了解各类污染及其对污染的防与治。本章的目的在于学习某几类环境问题发生的机制、危害和人类目前采取的种种措施。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净作用是重点也是难点,自净作用是环境遭受污染之后的一种本能反应,人类社会早期没有发生严重的污染危害事件,得益于环境的自净能力,这种能力也是环境容量的一种标志,也是环境污染发生的底线。自然界的净化作用发生的范围很广,但限于篇幅,本单元只侧重于水的自净作用,至于大气、固体废弃物的自净作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并不是不存在。本节的第二个重点是水体污染物,三则案例讲述了三类污染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素、石油。

·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其重点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广,危害具有隐蔽性、长
期性的特点,一经发现,污染早已扩散,治理难度大,尤其要关注有害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重点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上,尤其要认识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 自然资源地利用与保护

资源地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地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个矛盾的突出表现在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它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进一步加快了资源的短缺,所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改善环境问题的核心。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重点学习资源枯竭的危害和原因,不同资源侧重点不同。水资源短缺的危害是重点之一,耕地问题重点在中国耕地面临的压力,分析我国人口、土地分布、城市建设、耕地质量与耕地问题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的枯竭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重点内容在化石燃料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上。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重点依然在人类面对资源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与措施。关于水资源的对策,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人手,并把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结合起来。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总体上说明中国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注意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理解,或者以本县、本乡的耕地保护措施为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二是对土壤侵蚀的具体保护措施,主要侧重水土流失区。荒漠化问题出现在下一章。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与地理环境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对生物生命活动起直接影响和作用的要素或因子的总合,称为生态环境。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森林强大的生态功能是教材的重点之一,只有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才能通过各种案例和数据体会滥伐森林带来的生态灾难。

·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产生草原退化的原因是重点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要强调对湿地概念的理解,湿地消失的人为原因是本节的重点,湿地的保护措施是另一个重点,有些是具体的工程措施,可以通过讨论来明晰其中的原理。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必修教材中已有详细讲解。作为地理学科,此处着重明确前三节的内容与本节内容的因果关系,即生态系统破坏会引发物种的灭绝,并加速其灭绝。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重点是在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上明确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在讲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时,主要掌握我国的几个大的举措,例如生态工程、重点保护区、重点防治工程等,并充分联系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防治工程措施。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作为结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观念、认识落实在行动上。环境管理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早在1972年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就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研究人类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经济活动)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原理。运用这些原理在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制定规划、执行规划、评价、调整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不仅考虑经济效果,也重视环境效果,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分析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其重点是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明确环境保护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教育手段。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重点是掌握全球对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明确我国的立场、态度与采取的行动。

·第三节“公众参与”,重点在于落实每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即知与行的统一,建议要在“知”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关于“行”的活动。

⑹ 高中地理知识点:环境问题

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⑺ 有关地理的知识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

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

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国家 -- 世界政区 -- 各国首都 -- 洲 -- 地区 -- 州 -- 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 地名 paz

学科分支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 部门性
o 地貌学
o 气候学
o 水文地理学
o 土壤地理学
o 生物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
+ 动物地理学
o 化学地理学
o 医学地理学
o 冰川学
o 冻土学
o 物候学
o 火山学
o 地震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 社会文化地理学
o 人种地理学
o 人口地理学
o 聚落地理学
o 社会地理学
o 文化地理学
o 宗教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o 农业地理学
o 工业地理学
o 商业地理学
o 交通运输地理学
o 旅游地理学
* 政治地理学
o 军事地理学
* 城市地理学

其他分支学科

*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门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可分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分布、风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门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可分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分布、风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⑻ 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

你可能是要问哪些图书可以增加地理知识吧?个人感觉《国家地理》就不错,里面有很多的图片,通俗易懂,而且还很直观。

⑼ 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

流星雨的预报不是非常困难,因为是有周期性的,任何一场流星雨都在差不多的时间极盛。
此外流星雨的地域性非常小,所以我帮楼主把问题的范围大大放大,不是汕尾,也不是广东,也不是华南,也不是中国,不是亚洲,也不是欧亚,而是整个北半球(是不是有些废话)。总之,我这些废话能让楼主不要拘泥于某地的流星雨就行了。

每年的三大流星雨:
1月3日象限仪
8月12日英仙
12月13日双子
这三个流星雨的流量都在100左右,只要是晴天,并且没有月亮,找到一个能看到1000颗星星的地方,一晚上进账100颗流星毫无问题。优先考虑对象。

一些中等流量的流星雨
4月22日天琴
5月6日宝瓶
7月28日宝瓶四个流星雨(最大的是南宝瓶δ)
9月1日御夫
10月21日猎户
这些流星雨的流量在20—50,如果不撞月亮可以考虑观测。入手20-30颗流星也是比较稳的。

流量不稳定的流星雨
10月8日天龙
11月17日狮子
这些流星雨的特点是流量变化大。狮子座在1966年曾经有144000的传奇流量,2001年也有3700,今年,个位数。今年的天龙预报有个小爆发,不过不知道准确性如何。现在看来让人失望。

可能带来惊喜的流星雨
10-11月,南北金牛座流星雨
两个流星雨,流量个位数,没人会专门看,但是特点是火流星多。我这辈子目前位置看过最亮的流星就是拜他们所赐。-10等,满月的亮度了。

直接忽略的流星雨
上面我没提到的流星雨。

上面的流星雨,楼主再对一下农历,只要月亮不影响观测,就很容易做出观测的预期了。
今年的流星雨还有盼头的就是天龙和猎户(有两个小时的观测时间没月亮……555),今年是一个十足的流星雨小年。稍微大点的流星雨都撞月亮,所以,老老实实的看12月10日的月食吧,条件不是一般的好。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