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说说台湾地理位置的气候

说说台湾地理位置的气候

发布时间: 2021-03-04 12:08:00

A. 台湾的气候特点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的嘉义、花莲等地,将台湾南北划为两个气候区,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湿,冬季较短且温暖。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 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6月到9月为台湾的夏季,天气炎热,其中台北都会区是盆地地形,热能无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夏季最高气温常可达35℃及以上,7月平均气温可接近30℃。台湾岛四面环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时,冷空气受海洋调和,冬季气温相对华南地区稍显温暖。冬季台南以北的平地气温偶尔出现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气温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气温可高达18℃左右。
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

B. 台湾的地理位置

地理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通常还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台湾省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台湾省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C. 台湾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

一、 地理与居民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面,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全省共划7市16县。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除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外,其它自然资源有限,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也较少,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 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截止1998年8月,台湾省人口为2181万多人,加金门、马祖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增长率约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68.83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 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于1979年将高雄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D. 台湾地理位置特点。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通常还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台湾省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台湾省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省除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外,其它自然资源有限,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也较少,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

台湾省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分为2个直辖市(一级)、台湾省(一级)中的18个县(二级)、5个省辖市(二级),另设有尚未法制化的相当于省级的区域联合服务中心。 原来的行政区划上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被划分为16个县。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于1979年将高雄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福建省政府”,辖金门炮击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E. 台湾 地理位置特征

西临 亚洲大陆 面向中国
东临 太平洋 面向美国

从东京到雅加达 甚至曼谷 新加坡
台湾几乎在亚洲各大城市的中心点
在亚洲往北飞 往南飞 基本上4-5小时可以到达任何国家

F. 台湾地理的气候

台湾气候以通过中南部嘉义的北回归线为界,将台湾南北划为两个气候区内。以北为亚热带容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吹西南风,冬吹东北风)。冬季温暖(山地低于平地、北部低于南部)、夏季炎热(除山地外,其余皆在20℃以上)、雨量多(山地多于平地、东岸多于西岸、北部多于南部)。五、六月为梅雨季,六至九月为台风季,于冬天时偶有寒流。
台湾的天然灾害
热带气旋:平均每年三至四个。热带气旋是影响台湾气候的主要因素,除了强风造成的屋舍毁损,热带气旋所带来的瞬间雨量也容易造成豪雨,由于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十分不均,容易引发水灾以及土石流。另一方面,由于热带岛屿地形若缺少夏季的热带气旋所带来的雨水,到了冬季就容易出现干旱。 地震:由于台湾地处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平均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超过百次,灾害性的强震约5-10年一次,最近一次的大地震是1999年在南投县发生芮氏规模7.3的九二一大地震。参见 台湾地震列表。 寒害:台湾冬季虽温暖,但偶尔大陆冷气团来袭,气温骤降至0~10℃低温,造成农渔作物损失。 焚风:台湾虽罕有受到焚风灾害,常在台风的环流系统横越山脉造成,其中台东地区常受其害。

G. 台湾的全年的气候

楼主您好 :

我本身是台湾人, 您应该是交换学生吧!?
如您所说,台湾是岛屿所以属於海洋性气候,因此气候时常受到海洋的影响,

台湾夏季的温度(大概6月~8月),除了高山地区,平地还蛮湿热的,
冬季的温度(大概12月~2月)有「南部气温高於北部」,「平地气温高於山地」的特性,冬天目前最低温度了不起就8度~9度,一般会出现在北部(基隆、台北等北部城市),南部会温暖一些,
春(大概3月~5月)秋(大概9月~11月)两季的温度则大致上差不多,都属於比较凉爽宜人的气候,
雨季的话,一般而言5月、6月是台湾的梅雨季,这段时间会阴雨连绵.....

温度最低的话 : 如上所说,北部大概就8~9度,南部一般都还在15度上下,还算是温暖(我老家在台湾南部,在北部念书)原则上您如果是在台湾北部的学校读书,冬天才需要穿著羽绒衣,我以前待在南部时顶多穿厚一点的衣服,还没穿过羽绒服呢!
温度最高的话 : 可以到30度以上,盛夏时期一般都还会达到35度以上的高温,外出"要记得随时补充水分"(这是台湾新闻主播在这种天气下常会说的一句话^^)

特别注意 :
1.台湾从7月~10月期间,台风特多,台风经常在台湾南端(菲律宾吕宋岛附近)形成後往上移动,虽然不见得都会侵袭台湾本岛,但是这段时间要密切注意台风动态,非得要出门一定要注意气象新闻!!
2.另外,是在台湾北部(尤其是台北...我有切身体验)读书的话,好天气大概都不大长久,最好随身都携带一把方便收纳的小折伞,以防突如其来的豪大雨成了落汤鸡,特别是在基隆念书的话一年大概有2/3的日子是在下雨;要是在台湾南部读书,原则上除了偶尔的午後雷阵雨,大部分都是晴时多云的天气,甚至是艳阳高照,要特别注意防晒!

总结台湾气候特徵: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雨量多。

因为不知道楼主是到哪间学校读书,所以综合回答 : 在台湾北部读书原则上带一件羽绒衣之类的衣物就可以了,其他其实穿著舒服就可以了 :)) 要是在南部则以通风浅色的衣物为主,以免夏天热到中暑,冬天时可考虑稍微厚一点的毛衣或外套就可以了,穿羽绒衣会太热....

以上,希望有帮助到您!! 如果知道您就读的学校或许可以给您更直接的建议!! 欢迎询问!!

H. 台湾省的气候特征是

台湾省的气候特征:
1、台湾省分为两个气候区, 中部及北部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部属 热带季风气候。
2、台湾省整体气候 夏季长且潮湿, 冬季较短且温暖。
3、北部受 东北季风影响使1月至3月出现 雨季, 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区没有受到明显影响,5月台湾进入梅雨季节。6月到9月为台湾的夏季,天气炎热,其中 台北都会区是 盆地地形, 热能无法快速消散,加上 城市热岛效应,夏季最高气温常可达35℃及以上,7月平均气温可接近30℃。台湾岛四面环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时, 冷空气受 海洋调和,冬季气温相对 华南地区稍显温暖。冬季 台南以北的 平地气温偶尔出现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 气温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气 温可高达18℃左右。 合欢山、 玉山、 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势高,11月至4月常有 降雪。

4、台湾 降水丰沛、 气候湿润, 平均 年 降雨量 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 降雨量之3倍。因 季节、 位置、 海拔 标高不同,各地 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 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 火烧寮就在台 湾东北部,被称为 中国“ 雨极”,而 基隆港因 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 雨港”。中南部 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 东北季风,夏季盛行 西南季风,高峻 山脉阻隔 季风,形成 雨影效应。
5、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 水分,但 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 洪水与 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 夏季 台风带来的 雨水,冬季易出现 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 水坝,雨季 蓄水兼 发电,旱季提供 民生用水。

I. 台湾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急需!!!!!

地理位置: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版124°34′30〃,权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自然地理环境: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属矿产也较少,但是台湾却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

J.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战略要地。位于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属于东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琉球群岛为邻,距冲绳岛约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距吕宋岛约195海里。岛形狭长,从最北端富贵角到最南端鹅銮鼻,长约394千米;最宽处在北回归线附近,约144千米。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逾99%,为台湾省主岛,在世界大岛中列第38位。人口约2300万(2006)。其中汉族约占98%,高山族等约占2%。 远古时期,台湾与大陆便有密切的文化渊源。秦汉开始,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交往频见于史籍。三国时称夷州。隋时称流求。元代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隶属福建同安县(今厦门)。明代称今台南一带为台湾,后泛称全岛。明天启四年(1624)和六年,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侵入台湾。南明定武十七年(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置承天府。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被日本强行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中国政府收回。1949年国民党军队退踞至今。 自然条件属大陆岛。处于东海大陆架南部边缘。两亿多年前古生代晚期,地壳运动奠定了台湾岛的地质基底。4000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地壳受挤压褶皱上升,形成最初台湾山系;约250万年前,地壳继续褶皱上升,构成台湾岛的现代地形。第四纪冰期海面下降与大陆相连,间冰期水面回升,复成海岛。 岛上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2/3。分布于东部和中部,自东向西有台东、中央、玉山、雪山和阿里山5条平行山脉,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以中央山脉为主分水岭。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约占全部山地的一半,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有30余座。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为中国东南部第一高峰。丘陵多围绕5大山脉山麓,主要有北部的基隆、竹南丘陵,中部的丰原、嘉义丘陵和南部的恒春丘陵,海拔约在600米左右。北部有大屯火山群,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是北部的重要屏障。 平原多在西部。台南平原最大,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面积达4550平方千米,为岛上农业兴盛、人口密集、城镇较多地区。南部屏东平原和东北部宜兰平原亦为重要农业地区。狭长的台东纵谷平原介于台东山脉与中央山脉之间,是东部南北天然交通孔道。盆地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中部埔里盆地群。 海岸较为平直,岸线长1139千米,东部从三貂角至旭海为断层海岸,雪山山脉北端、中央山脉北端和南端,台东山脉直逼岸边,峻峭耸立,海底急剧倾斜,离岸数千米,水深即达一二千米;除北部有较大的宜兰平原外,仅在花莲、台东等地有小块冲积平原。北部从三貂角至淡水河口为峡湾海岸,多岬角湾澳。西部从淡水河口至枋寮为沙质海岸,岸线平直,沙滩绵长,较多地段便于登陆;滩涂宽广,多沙洲、 湖,尤以大肚溪口至曾文溪口一带海埔新生地增长迅速。南部从枋寮至旭海为珊瑚礁海岸,多陡峭崖岸,前有裙礁,南端鹅銮鼻与猫鼻头间有较低平的南湾。 全岛河流共151条,以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别向东、西流入海洋,大都流程短、落差大、多险滩瀑布,富水力资源,不宜通航。以中部浊水溪最长,发源于合欢山,西流入海,长186千米,流域面积3155平方千米。河长大于100千米的还有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大肚溪,皆西流入海。天然湖泊很少,著名的有日月潭。 地跨北回归线南北,终年受黑潮影响,属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湿润气候,高温、多雨、多风。年平均气温由北而南为21~25℃,7月平均约28℃,1月14~20℃;山地气温随高度而递减,3000米以上山地冬季有积雪。年平均降水量东、中部在2000毫米以上,东北部的火烧寮多达6300毫米以上;西部沿海一带较少,多在1500毫米左右。降水量与季风有关,北部冬季多于夏季,南部适相反。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南风和西南风。夏、秋季常受热带气旋影响,以7~9月最盛,平均每年有3.5次8级以上热带气旋登陆本岛。正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发生频率较高,以花莲及其附近海底最多。东岸属不正规半日潮,大潮差1.2米。西岸北港溪口以北属正规半日潮,潮差中部最大达4.2米,两端为2.6米。北港溪口以南大部为不正规半日潮,潮差1~2米。其中冈山至枋寮段为不正规全日潮,潮差较小,约为0.6米。 本岛西南有澎湖列岛,东北有钓鱼列岛,周围尚有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基隆岛、和平岛、龟山岛、绿岛、兰屿、七星岩、琉球屿等,连本岛共86座岛屿。 经济、交通耕地面积约占全岛面积1/4。粮食生产以稻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其他有茶叶、热带水果、香茅等,为传统出口产品。森林资源较丰,覆盖率达52%。但木材自给率只占10%~12%。畜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渔业占1/4。现有远洋渔船约2000艘,总吨位约40万吨,近海小渔船1万余艘。 工业主要有制造业、电力业、矿业和建筑业4大部门,以纺织、电子、化学、食品加工等项为主,同时发展以进口原料和出口加工产品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带,并构成以台北、台中和高雄为中心的工业区。有大小船舶修造企业250余家,主要制造集装箱船、游艇和渔船及修理船舶。大型船舶修造集中在高雄、基隆,高雄建有可容两艘50万吨级船的船坞。全年造船61.5万载重吨(1990)。台北县石门乡和万里乡、屏东县恒春镇建有核电厂3座,其装机容量占全岛电力1/3。原油产量不足需求量的1%。 岛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由环岛公路、横贯公路和南北高速公路为干线构成公路网,总长约2万千米。其中由基隆至高雄的高速公路,经西部14个县市,长达373.4千米,是岛内交通大动脉。铁路主要为西部纵贯线和宜兰、北回、台东、南回和屏东等线构成的环岛干线,全长约913千米,其中由基隆至高雄的纵贯铁路、长408.5千米,已实现电气化,为铁路主干线。另有支线和生产专业铁路约2000千米。有民用和军用机场约50个,桃园和高雄为国际航空港。有大小海港10余个,高雄、基隆、台中、花莲和苏澳为5大港口。主要有通往日、美及东南亚各地的定期海、空航线,对香港的海、空联系均甚频繁。1995年海运总吞吐量达1.41亿吨,其中90%为进出口货物。左营港为本岛专用军港,高雄、基隆、苏澳等港部分作军用。 军事意义地处中国海区东南部前沿,又位于亚洲东部岛链中环,为中国东南沿海和近海交通线侧翼的海上屏障,是维护中国在东海、南海和太平洋海上权益的战略要地。历来常受外国侵占,发生多次重大战事。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日本倭船进犯福建后转而占据台湾岛西南岸,福建都司沈有容率战船队冒风浪经澎湖追歼倭船于台湾岛近岸。南明定武十六年(1661),郑成功率船队乘满潮出敌不意地通过水浅滩多的鹿耳门,驶入大员湾实施登陆。当荷军以舰船两次从海上反扑时,皆被郑军击退。 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期间,英舰曾侵入鹿耳门、鸡笼(今基隆)、大安港等地窥伺和炮击,皆被击退。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派军队在台湾南部琅峤(今恒春)登陆并进攻石门、牡丹社等地,遭到平埔人顽强抵抗达半年之久,日军终以战死、病亡600人后撤走。1884年(清光绪十年),法国在进行马江海战前后,皆派舰队攻占台湾北部基隆、淡水后转而在海上对台湾封锁。在大陆军民的支援下,台湾军民的抗法斗争终于取得胜利。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军民奋起开展反占领、反割台斗争。5月,日军从三貂角一带登陆,先占领岛屿北部,后逐渐向南推进,台湾军民在中部、南部利用有利地形殊死抵抗日军占领。斗争持续达5个月,日军以伤亡约3万人的代价方占领全岛。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