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项目特点
①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特性
(1) 分析现行运行过程,获取现行系统流程图系统分析员在对用户现行工作流程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要对现行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明确现行系统的目标、规模、界限、主要功能、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数据存储、对外联系、日常事物处理与主要存在问题,获取对现行系统的充分认识与理解。按照现行系统的职能划分和业务范围,概括抽象出现行系统的业务框图或业务流程图,通过各业务职能的相互关系和可实现程度,初步界定出GIS建设可实现的业务内容和可改进的职能。例如,对于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对土地有关的各项指标的查询、统计以及进行土地资源的单一或多用途评级、评价,但不可能期望通过该级别GIS的建设实现对土地利用的自动规划。按照现行系统对数据的使用、加工和处理过程,获得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对于以空间数据处理为其对象的部门来说,它的运作需要涉及大量的图形、表格、文挡资料,数据流程图是其具体业务过程和作业过程的反映,代表了数据操作的逻辑模型。(2) 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中出现的所有空间数据、属性数据进行描述与定义,形成数据字典,列出有关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数据项条目、加工条目的名称、组成、组织方式、去值范围、数据类型、存储形式、存储长度等。数据流条目:组成、流量、来源、去向;文件条目:文件名、组成、存储方式、存取频率;数据项条目:数据项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处理条目:处理名、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处理逻辑。(3) 导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现行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明确其本质是做什么,对现行系统的具体模型进行抽象,去掉那些具体的、非本质的、在进一步深入分析中造成不必要负担的东西,获取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作为待建GIS逻辑模型的依据。例如,对图8-1(a)所示非本质的因素进行抽象,可得图8-1(b)所示的逻辑模型。
(4)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与描述
在对现行系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 弊端,对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综合抽象和提炼,形成对待建GIS需求的文字描述,包括有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数据管理能力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需求、用户接口需求、联网需求、软硬件需求、运行环境需求等的文字描述。
(5) 明确待建GIS的目标
对可行性分析中的目标进行进一步深化明确,获得待建GIS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
(6) 导出待建GIS的逻辑模型
这是系统分析中实质性的一步。将待建系统的逻辑模型与待建
GIS的目标相比较,找出逻辑上的差别,决定出变化的范围,明确待建GIS做什么;将变化的部分看作新的处理步骤或模块,对现有数据流程图进行调整;由外向内逐层分析,获得待建GIS的逻辑模型。
(7) 制定设计实施的初步计划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各子系统(或模块)开发的先后顺
序,分配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和人;对GIS建设的时间进度进行安排;对GIS建设费用进行评估。
系统分析的最后阶段由分析员提交用户需求分析报告,用户需求分析报告一般应经过用户主管部门的批准,在经过用户和开发者双方认可后,具有合同的作用,是GIS建设中进行开发设计和验收的依据。 GIS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任务主要有:
(1) 系统的目的、目标及属性的确定
系统的目的是系统建成后应达到的水平标志,或称系统预期达
到的水平。GIS系统必须提出明确的系统目的,以指导工作的展开。
系统目标是实现目的过程中的努力方向,GIS工程中提出的系统目标因具体问题而变化,比如:
·投资规模(大、中、小)
·建设周期(一年、二年,……)
·数据准备(半年,一年,……)
·数据采集(半年,一年,……)
·旧有设备的利用
·效益预计·系统被接纳和使用度(或满意度)估计
……
系统属性是指对目标的量度。由于GIS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及不易量测的特点,衡量GIS工程的属性通常采用:
·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
·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
·系统对原有工作模式改进程度
·对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常常遇到系统目标不只一个,而是多个,它们共同构成目标集合。对目标集合的处理,往往把目标分解,按子集、分层次画成树状结构,称其为目标树,如图8-2。
图8-2 目标树示意图
构造目标树的原则是:
1)目标子集按目标的性质进行分类,把同一类目标划分在一个目标子集内;
2)目标分解,直至可量度为止。
把目标结构画成树状结构的优点是,目标集合的构成与分类比较清晰、直观;更为重要的是,按目标性质分为子集,便于进行目标间的价值权衡,也就是说,在确定目标的权重系数过程中,能够明确地表明应该和那些层次、那些部门的决策者对话。
(2) 进行各子系统或模块的划分与功能描述
按照GIS各功能的聚散程度和耦合程度、用户职能部门的划分、
处理过程的相似形、数据资源的共享程度将GIS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或若干功能模块,构成系统总体结构图,并对各系统或模块的功能进行描述。(3) 模块或子系统间的接口设计
各子系统或模块作为整个GIS的一部分,相互间在功能调用、
信息共享、信息传递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故应对其接口方式、权限设置进行设计。例如,一个城市规划与国土信息系统可划分为基础信息、规划信息、土地管理、市政管线、房地产管理、建筑设计管理等子系统。相互间都要共享有关基础数据、规划数据、市政管线数据、地籍数据,同时存在相互的调用,应对调用方式、数据共享权限等作出严格规定与设计。
(4) 软硬件配置设计
硬件: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数字化仪、绘图仪、打印机、
其它外部设备。说明其型号、数量、内存等性能指标,画出硬件设备配置图。
软件:说明与硬设备协调的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软件等。
(5) 网络设计包括对网络的结构、功能两方面的设计。例如,在城市规划与
国土信息系统中,基础信息、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市政管线、房地产管理、建筑设计管理等子系统间存在着数据共享和功能调用关系,由于各自针对不同的部门使用,就要求设计相应的网络结构,实现相互间及其与总系统的联网,同时,城市规划与国土信息系统也可能与城市经济信息系统联网。
(6) 输入输出与数据存储要求
对新建GIS输入、输出的种类、形式要求等,以及对数据库的
用途、组织方式、数据共享、文件种类作一般说明,详细内容在详细设计中考虑。
(7) 开发策略规定
包括经费管理、条件保证、运行管理、计划实施、实施方案说
明、组织协调等的规定。
(8) 成本与收益分析成本是指开发和(或)运行GIS系统所支付的资金,而收益是
指由于新系统的投入而增加的收入或减少的成本。开发系统是一种投资,这意味着当前需向某一项目支付资金,希望将来某个时候能够获得收益。在开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投资,而期望的收益来至减少成本或增加收入。如果期望的收入小于成本,那么这个系统可能不值得继续做下去。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要内容有:(1) 模块设计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设计中已划分的子系统或各大模块的进一步深入细化设计。按照内聚度和耦合度、功能完整性、可修改性进一步划分模块,形成进一步功能独立、规模适当的模块,要求各模块高内聚低耦合(即块内紧,块间松),对各模块进行设计,画出各模块结构组成图,详细描述各模块的内容和功能。(2) 代码设计GIS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为减少数据冗余度,方便对数据的分类、统计、检索和分析处理,提高处理速度,便于管理,节约存储,需要对有关数据元素或数据结构(如用地分类、公共建设设施性质、管道类型、管道名称等)进行代码设计、形成编码文件,必要时还应建设代码字典,记载代码与数据间的对应关系。GIS中所设计的代码应具有唯一性、标准性和通用性、可扩充性和稳定性、易修改性、易识别和记忆等特点。(3) 数据库设计常用的关系数据库并不适合对GIS中大量的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GIS中一般应包含两个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一般说来,GIS的开发平台已经提供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从现有的系统中选购。数据库设计要完成数据库模型设计、数据结构的设计。对于一个大型的GIS,数据库的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求数据库设计者对数据库系统和GIS应用系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要对数据分层、要素属性定义、空间索引或检索等作明确的设计。(4) 数据获取方案设计数字化作为GIS数据采集的重要方式,是GIS获取有关图形图件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内容选取与分层、数字化中要素关系的处理原则与策略、相应专题内容的数字化方案、数字化作业步骤、数字化质量保证等。(5) 界面设计GIS作为一种可视产品,一个人机界面友好,简单易学、灵活方便的界面是GIS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GIS数据信息的提供显示更多地与图形符号化紧密相联,要多图面布局形式、图面布局内容、色调搭配、菜单形式、菜单布局、对话作业方式说明。(6) 输入输出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输入输出的内容、种类、格式、所用设备、介质、精度、承担者作出明确的规定。(7) 程序模块设计对模块设计中的各模块进行逐个模块的程序描述,主要包括算法和程序流程、输入输出项、与外部的接口等。(8) 安全性能设计用来避免由于存在的各种危险而造成的事故,确保GIS系统使用安全,运行可靠。按照待建GIS的状况和用户对象,进行如下某些内容的设计:对用户分级,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对数据分类,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口令检查,建立运行日志文件,跟踪系统运行;数据加密;数据转储、备分与恢复;计算机病毒的防治。(9) 实施方案设计对工作任务分解,指明每项任务的要求和负责人,对各项工作给出进度要求,作出各项实施费用的估算及总预算。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包括总体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是GIS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GIS实施的重要依据。 开发与实施是GIS建设付诸实现的实践阶段,实现系统设计阶段完成的GIS物理模型的建立,把系统设计方案加以具体实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较长的时间,因此必须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织工作,安排计划,培训人员,开发和实施的内容及流程见图8-3。
(1) 程序编制与调试
程序编制与调试的主要任务是将详细设计产生的每一模块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予以实现,并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为了保证程序编制与调试及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软硬件人员首先应进行GIS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一般情况下,程序的编制与调试在GIS提供的环境下进行,根据具体的问题,分析、编写详细的程序流程图,确定程序规范化措施,最后完成程序的编制、调试、测试。程序编制可以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使每一程序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修改性。当然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每一个程序都应有详细的程序说明书,包括程序流程图、源程序、调试记录以及要求的数据输入格式和产生的输出形式。
(2) 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立
GIS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GIS规模大,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数据的收集与准备是一项既繁琐,劳动量又巨大的任务,要求数据库模式确定后就应进行数据的输入,对数据的输入应按数字化作业方案的要求严格进行,输入人员应进行相应程度的培训工作。(3) 人员的技术培训
GIS的建设需要很多人员参加工作,包括系统开发人员、用户和领导阶层,为了保证GIS的调试和用户尽快掌握,应提前对有关开发人员、用户、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GIS的概貌和使用方法。
对于一般人员和领导,也应给予一定的宣传和教育,使其对新建GIS系统有所了解,关心和支持GIS的实施工作。
(4) 系统测试
系统调试与测试是指对新建GIS系统进行从上到下全面的测试和检验,看它是否符合系统需求分析所规定的功能要求,发现系统中的错误,保证GIS的可靠性。一般说来,应当由系统分析员提供测试标准,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然后和用户、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共同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的数据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来自用户的实际业务,经过新建GIS的处理,检验输出的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结果,能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直到满足用户要求为止。
测试方法可采用如下流程实施:设计一组测试用例→用各个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实际运行被测程序→检测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的输出结果是否一致。这里供测试用的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测试不同的功能,测试数据应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含有一定的错误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应符合程序要求。
GIS的开发与实施阶段将产生一系列的系统文挡资料,一般包括用户手册、使用手册、系统测试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等。 (1) 系统的维护GIS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纠错纠错性维护在系统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进行的。往往是对在开发期间未能发现的遗留错误的纠正。任何一个大型的GIS系统在交付使用后,都可能发现潜藏的错误。2) 数据更新数据是GIS运行的血液,必须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进行数据的及时更新,包括地形图、各类专题图、统计数据、文本数据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由于空间数据在GIS中具有庞大的数据量,这里研究如何利用航空和多种遥感数据实现对GIS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可借助航空影象实现对地图的更新。3) 完善和适应性维护软件功能扩充、性能提高、用户业务变化、硬件更新、操作系 统升级、数据形式变换引起的对系统的修改维护。4) 硬件设备的维护包括机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例如,一旦机器发生故障,则要有专门人员进行修理。另外,随着业务的需要和发展,还需对硬件设备进行更新。为了避免系统维护过程中带来的副作用(对其它过程或子系统的影响),加强维护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按如下步骤严格执行:提出修改需求→领导批准→分配维护任务→验收工作结果。(2) 系统的评价评价是指对GIS的性能进行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评价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在GIS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系统评价的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性能指标个管理指标各个方面,最后应对评价结果形成系统评价报告。
② 什么是地理信息主要特点是什么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除具备信息的一般特性外,还具备以下独特特性:
区域性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其是通过数据进行标识的,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其他类型信息最显著的标志,是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征。区域性即是指按照特定的经纬网或公里网建立的地理坐标来实现空间位置的识别,并可以按照指定的区域进行信息的并或分。
多维性
具体是指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多个专题的地三维结构。即是是指在一个坐标位置上具有多个专题和属性信息。例如,在一个地面点上,可取得高程,污染,交通等等多种信息。
动态性
主要是指地理信息的动态变化特征,即时序特征。可以按照时间尺度将地球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的(如台风、地震)、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温)、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产)、长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长期的(如地壳变动、气候变化)等。从而使地理信息常以时间尺度划分成不同时间段信息,这就要求及时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并根据多时相区域性指定特定的区域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来寻找时间分布规律,进而对未来作出预测和预报。
③ 什么是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所谓分布式就是指数据和程序可以不位于一个服务器上,而是分散到多个服务专器,以网络上分散分属布的地理信息数据及受其影响的数据库操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计算模型。分布式有利于任务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配与优化,克服了传统集中式系统会导致中心主机资源紧张与响应瓶颈的缺陷,解决了网络gis
中存在的数据异构、数据共享、运算复杂等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大进步。(只是部分)
④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系统内以分析模型驱动容,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⑤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有何特征
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系统,即政府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政府首脑机关的应用形成的专门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从技术层面上说,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业务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与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WEB信息发布在技术、数据和业务三方面充分集成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开发模式,是各级政府加载各种专业信息和政务信息的平台.从理论体系、信息资源和主要技术支撑环境上说,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地理信息系统没有本质区别,但从系统的体系结构、服务目标、网络通信、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看,面向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又有其自身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包含的关系主体比一般地理信息系统要多,除了企业与公民外,更主要的是政府机构;处理的关系除了行业业务关系外,更多的是行政事务.一般地理信息系统仅仅是技术的产物,而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系统则超越了技术层面,与政府行政管理等相结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是一个社会性的技术工程,既要解决技术问题和数据问题,还要面对大量的组织协调问题.这是因为政府管理具有跨行业跨部门、量大面广的特点,中央常关注几个大问题,如资源、环境、人口、灾害问题等,没有一个可以由某个部门单独解决.
――是一种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特点.电子政务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各级政府所管辖的行政空间范围,以及所管辖范围内的不同行业、部门单位及个人家庭等的空间分布,所管辖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等.
――一般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由于建设单位不同,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命名体系、要素现势性存在极大差异.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资源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中,遵循权威部门出权威数据的基本原则,权威数据的提供部门要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现势性负责.
――复杂程度较高.由于政府地理信息系统强调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的无缝集成,而三者各有侧重,如办公自动化侧重对工作流的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则侧重对数据、信息的管理,而地理信息系统侧重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因此其复杂程度远高于普通信息系统.
――其功能着重于表现数据的可视化,复杂的空间分析能力相对比较弱.它强调的是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基础框架上,进行业务处理和实现图文一体化的自动化办公.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如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等,则在虚拟现实、专业空间分析等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强.
⑥ 地理信息的技术特点有哪些
地理信息是有复关地理实体的性质制、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在地理信息中,其位置是通过数据进行标识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的标志。地理信息具有区域性、多维结构特性和动态变化的特性。
从专业角度讲,我们不说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而说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第二,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第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因而使得地理信息系统能以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
⑦ 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有什么特征
空间数据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它内可以容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定位是指在已知的坐标系里空间目标都具有唯一的空间位置;定性是指有关空间目标的自然属性,它伴随着目标的地理位置
;时间是指空间目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空间关系通常一般用拓扑关系表示。空间数据是一种用点、线、面以及实体等基本空间数据结构来表示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的数据。
空间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定位)、属性特征(非定位)、时间特征(时间尺度)。
空间数据是数字地球的基础信息,数字地球功能的绝大部分将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现在空间数据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如城市规划、交通、银行、航空航天等。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空间数据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性,这也加快了人们获取和应用空间数据的步伐。
空间数据是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凡是带有空间坐标的数据,如建筑设计图、机械设计图和各种地图表示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数字形式。
⑧ 全息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有哪些特色
很多展馆展厅布展中都有用到吧,我看到的很多案例,像赛野做的市民中心展示就应用的很好啊
⑨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MGIS 与 GIS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1、具有多维数据处理能力;
2、具有多种数据源数据的集成能力和数据同化能力;
3、具有模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性等特征。
⑩ 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球上的空间位置有关。GIS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上世纪的60年代。1962年,加拿大的Roger F. Tomlinson提出利用数字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土地利用地图数据,并建议加拿大土地调查局建立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以实现专题地图的叠加、面积量算、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等;与此同时,美国的Duane F. Marble在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利用数字计算机研制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以支持大规模城市交通研究,并提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思想。70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实用的发展期。美国、加拿大、英国、西德、瑞典和日本等国对GIS的研究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到1972年CGIS全面投入运行与使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运行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此期间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了50多个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获取和处理地质、地理、地形和水资源信息;1974年日本国土地理院开始建立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存储、处理和检索测量数据、航空像片信息、行政区划、土地利用、地形地质等信息;瑞典在中央、区域和城市三级建立了许多信息系统,如土地测量信息系统、斯德哥尔摩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等。但由于当时的GIS系统多数运行在小型机上,涉及的计算机软硬件、外部设备及GIS软件本身的价格都相当昂贵,限制了GIS的应用范围。
80年代是GIS的推广应用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价格迅速下降,特别是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与完善,使GIS的应用领域与范围不断扩大。GIS与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开始用于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如全球变化和全球监测、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评价、厄尔尼诺现象及酸雨、核扩散及核废料等(李德仁,1994);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宏观管理应用,深入到各个领域解决工程问题,如环境与资源评价、工程选址、设施管理、紧急事件响应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GENAMAP、SPANS、MAPINPO、ERDAS、Microstation等,其中ARC/INFO已经愈来愈多地为世界各国地质调查部门所采用,并在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资源与环境评价、矿产资源与矿权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90年代为GIS的用户时代,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成为了一个产业,投入使用的GIS系统,每2~3年就翻一番,GIS市场的增长也很快。目前,GIS的应用在走向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同时,己渗透到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与此同时,GIS也从单机、二维、封闭向开放、网络(包括Web GIS)、多维的方向发展。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始于80年代初。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政府行为,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实验和工程建设工作。许多部门同时展开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1994年中国GIS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中国GIS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九五期间,国家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作为重中之重的项目予以支持,1996年,为支持国产GIS软件的发展,原国家科委开始组织软件评测,并组织应用示范工程。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的促进了国产GIS软件的发展与GIS的应用。1998年,国产软件打破国外软件的垄断,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25%。同年,在抽样调查25个省市19个行业的1000多个单位中,全部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秦其明、袁胜元,2001)。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调查、评价、管理和监测,在城市的管理、规划和市政工程、行政管理与空间决策、灾害的评估与预测、地籍管理及土地利用,在交通、农业、公安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GIS的应用系统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即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