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
❶ 请简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由于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约为24小时。
2.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的日出时刻就会有早晚,产生地方时。
3.是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是昼弧,位于夜半球的是夜弧。昼弧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昼和夜的长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方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
3.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一年中,随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得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在时间上的的季节更替和空间上的五带划分。
❷ 简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有时差,有太阳的东升西落。
【2】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有五带的形成,阳光直射,极昼极夜,昼夜长短变化等。
【地球运动】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地球自转】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大概还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在4亿年前,一年有约400天,2.8亿年前为390天。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周期减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此外,由于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角动量变小,从而引起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使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变长。除潮汐摩擦原因外,地球半径的可能变化、地球内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质分布的改变等也会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变化。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太阳为24小时其中有公转的3分56秒。
【地球公转】
1543年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地极移动】
地极移动,简称为极移地极移动,简称为极移,是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1765年,欧拉最先从力学上预言了极移的存在。1888年,德国的屈斯特纳从纬度变化的观测中发现了极移。1891年,美国天文学家张德勒指出,极移包括两个主要周期成分:一个是周年周期,另一个是近14个月的周期,称为张德勒周期。前者主要是由于大气的周年运动引起地球的受迫摆动,后者是由于地球的非刚体引起的地球自由摆动。极移的振幅约为±0.4角秒,相当于在地面上一个12×12平方米范围。 由于极移,使地面上各点的纬度、经度会发生变化。1899年成立了国际纬度服务,组织全球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专门从事纬度观测,测定极移。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相继开始了人造卫星多普勒观测、激光测月、激光测人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全球定位系统测定极移,测定的精度有了数量级的提高。
❸ 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差;
3、地转偏向;
4、地球形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的变化。
❹ 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
最佳答案
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由于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约为24小时。
2.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的日出时刻就会有早晚,产生地方时。
3.是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是昼弧,位于夜半球的是夜弧。昼弧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昼和夜的长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方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
3.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一年中,随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得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在时间上的的季节更替和空间上的五带划分。
由于地球运动产生的种种现象,对地球上的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❺ 地理运动的地理意义
如何确定地方时
地球一周被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时区。这样一个时区是经度15度。一天24小时,所以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经度零度即子午线的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由于子午线穿越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市,故称格林威治时间,这也是英国的标准时间。
即地球每自转经过一个时区就经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并规定本初子午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本初子午线西边是世界上最早的时间。
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绕轴自转这一事实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两个极点,就几乎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地理坐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还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水上升,在中高纬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❻ 高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b
自转线速度为0,为极点,所以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
❼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和归纳,要答案,没有的勿扰,谢谢!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图文解析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❽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地球一周被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时区。这样一个时区是经度15度。一天专24小时,所以相属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经度零度即子午线的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由于子午线穿越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市,故称格林威治时间,这也是英国的标准时间。
即地球每自转经过一个时区就经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并规定本初子午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本初子午线西边是世界上最早的时间。
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❾ 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差;
3.地转偏向;
4.地球形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的变化
❿ 高一地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请详解!!!谢谢!!!!
给你发过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