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亚洲知识框架图
㈠ 南亚区域地理总框架
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内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容。位于0°―北纬37°,东经60°―97°之间,非岛屿基本在北纬10°―30°之间,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00公里。南亚共有7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有人认为阿富汗也属于南亚。
㈡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巨行星:木、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67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赤道面
4. 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 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1)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
(2)某地昼长2 x,则日出为12:00—x,日落为:12:+x。
(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正午太阳高度:H=90―∣(φ±λ)∣ 说明:φ为所求地纬度,λ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时用φ-λ;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分别在南,北半球时用φ+λ: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研究手段:地震波
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2.地球内部圈层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二、气压带和风带
1.形成:
●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
三、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天气:
●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汇面。
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
●锋:锋面和锋线。
●类型:
(1)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前。
(2)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后。
(3)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2.高压低压天气:
●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
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
●(1)台风是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
(3)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夏季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影响。
四、全球气候变化:
1.表现:
●事实:近百年,全球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自1860年以来,气温升高0.6oC。
●原因:人口增加、森林减少、矿物燃料燃烧等
2.气温升高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
3.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节能技术、植树造林等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体:
●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1)海水是主体 (2)冰川是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但利用不多
●人类主要利用的水体:陆地水中的淡水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泊补给给河流。反之。
2.水循环:
●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其中海陆间的循环是最重要最完整的。其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意义:
(1)促进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
(2)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进地球表层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
●形成:盛行风是主要动力
●类型:
(1)按成因:风海流(主要)、密度流、补偿流
(2)按性质: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刚好相反。
●分布规律:
(1)冬季洋流的分布:图3.2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
(2)西风漂流: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区,是最大的洋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3)北大西洋暖流:最大的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平衡全球热量。
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如,四大渔场的形成
寒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北海道以及北海渔场。
受离岸风影响: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
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
其大气环流图: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
水资源最少的大洲:大洋州。
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
我国位于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3.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影响经济活动、水资源利用历史的发展
4.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危机
●用水措施:开源、节流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是主导
2.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地、盆地
●地壳运动:
(1)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拉伸形成断裂带。
(2)垂直运动: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
其中以水平运动为主。
3.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留在原地)
(2)侵蚀作用(产物离开原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如冰斗、角峰、风蚀柱)
(3)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二、山岳的形成
1.褶皱山:
●褶皱: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变形产生一系列的弯曲就是褶皱。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
(1)背斜: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地。
(2)向斜: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可修水库。
注意: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向斜山岭。
2.断块山:
●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成因:
(1)岩体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2)岩体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火山:
构造: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
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
4.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在山岳地区一般先修公路再修铁路,主要考虑到对地形的要求和成本的问题。
●影响线路的分:布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三、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侵蚀作用: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组成。
●侵蚀地貌:河谷。
河谷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成熟期后成槽形。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凹岸可建码头,凸岸可淘金。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
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山区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
带状、团状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地理环境交换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示意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
●形成要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构成要素:热量、水分、土壤和植被
●分布特点: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主要自然带:
(1)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中纬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2.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自然带在东西方向延伸,在南北方向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普越完整。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太多了,发不了,借别人的笔记看也行啊
㈢ 区域地理框架图,急
首先,上课一来定要集中精力听讲源,这对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很重要。上课听讲效率高的人远比下课开小灶的人进步大、吸收多。
其次,一定一定多看图,多记图,这真的也很重要。我学地理那会,就烦看图,一看就晕,后来没办法了,要靠它考试的,硬着头皮看看看,结果真的是看图识题,进步不少。同样,要背的概念也很多,像啥地方啥气候啥特点等等一样都不能少,千万别想一块再背,这都是靠积累的,越来越多时,你就越来越不想背,到时都没兴趣学地理了。我就是当作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想想真到了某个地方,一聊天,对这的风土人情、气候环境了如指掌,多让人刮目相看阿。就当是虚荣心也好,老师提问,别人不会,但我会,不也很自豪吗。
最后,调整好心态阿,我那会一想到高考可也是真紧张,现在是过来人了,想想还是有点后怕,那考场的环境,压抑阿。不过我还是因为对自己没有充分地把握,所以现在的你,一定要好好好好积累知识,别把遗憾留在考试那天阿,现在知识的积累可是能很大的提高你在考场上的士气的。
拙见而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㈣ 求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结构图.....急用
说真的,自己归纳印象会更深,,
要不然,去买王树声地图,看图比结构图更重要和有效。
每个地方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去记。一切迎刃而解
㈤ 区域地理框架图
首先,来上课一定要集中精力听讲自,这对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很重要。上课听讲效率高的人远比下课开小灶的人进步大、吸收多。
其次,一定一定多看图,多记图,这真的也很重要。我学地理那会,就烦看图,一看就晕,后来没办法了,要靠它考试的,硬着头皮看看看,结果真的是看图识题,进步不少。同样,要背的概念也很多,像啥地方啥气候啥特点等等一样都不能少,千万别想一块再背,这都是靠积累的,越来越多时,你就越来越不想背,到时都没兴趣学地理了。我就是当作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想想真到了某个地方,一聊天,对这的风土人情、气候环境了如指掌,多让人刮目相看阿。就当是虚荣心也好,老师提问,别人不会,但我会,不也很自豪吗。
最后,调整好心态阿,我那会一想到高考可也是真紧张,现在是过来人了,想想还是有点后怕,那考场的环境,压抑阿。不过我还是因为对自己没有充分地把握,所以现在的你,一定要好好好好积累知识,别把遗憾留在考试那天阿,现在知识的积累可是能很大的提高你在考场上的士气的。
拙见而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㈥ 急切需要世界区域地理简图(个个大洲的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谢谢了。我想自己按图总结一下区域!再谢
书店有《七年级地理》讲得很清楚。
还有内http://www.xmdili.com/bbs/dispbbs.asp?http://www.geoe.cn/Photo/List/List_45_4.htm可以看容
㈦ 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整理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 29%,海洋占 71% 2) 大陆:亚欧(最大) 、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分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界线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 2. 大、亚:印度尼西亚 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 4. 南北美:巴拿马 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 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2、大洋 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 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 67 度经线)—— 南极半岛
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 146 度经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 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 20
度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 ④大洋中部经线: 太平洋——180 度经线 大西洋——西经 20 度经线 印度洋——东经 80 度经线 北冰洋——跨 360
度经度二、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①气候复杂多样(南北所跨纬度和东西所跨经度,各大洲中最广,因此地面受热 状况和干湿程度,各地差异很大)②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的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另一方面,冬夏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①干燥(a 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b
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 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 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 非洲 性质干燥)②暖热(a
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b 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c 相当大地区处于背风位置,加强了高温的程度) ③气候南北对应
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
②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a 纬度位 置决定 36°N-71°N;b 大陆轮廓,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北冰洋 欧洲 影响的范围)③海洋性显著(a 西风带;b
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 山脉东 西走向;d 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广,西北
欧沿海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 50°N-70°N 最宽,所以温 北美洲 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缩减)②气候类型多样(北美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
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热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
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由于多雨面积广,干旱沙漠区面积相应狭小,它在南 美大陆所占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热带气候为主(大陆北宽 南窄,略呈三角形,5°S
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同时南回归线以南 南美洲 大陆紧缩,52°S 已近尾闾,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带的亚 寒带、寒带气候)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 截然相反)
①干旱区面积大(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 因此干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 大洋洲
变)③普遍暖热(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 受热状况差异小) 南极洲
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三、世界主要河流湖泊
洲名 河名 注入海洋 发源地 主要地形 鄂毕河 蒙古高原北部, 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结冰期长。常 叶尼塞河 北冰洋
西伯利亚南部山 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 勒拿河 地 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风影响较大。以秦岭—淮 黑龙江 亚洲中部的高原 河为界,界南河流水量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小, 黄河
太平洋 和山地 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界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长江 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萨尔温 亚洲 江、伊洛 东南亚和南亚的 东南亚和南亚的河流都以降水补给为主, 受热带 瓦底江、
河流都源于青藏 季风影响,水位变化很大。西亚的河流,流经干 恒河、底 印度洋 高原。西亚的河 燥地区,水量不大,属于融雪和雨水补给的河流, 格里斯 流源于亚美尼亚
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河、幼发 高原 拉底河 阿姆河 内陆沙漠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河流径流量最大,冬 锡尔河 亚洲中部的高山 或湖泊 季最小,是流经区灌溉农业的主要水源 塔里木河 东非高原,青尼 世界最长的河流(6600km) ,白尼罗河水量稳 非洲 尼罗河
地中海 罗河源于埃塞俄 定,青尼罗河水量变化大,夏季河水大增,造成 比亚高原 尼罗河定期泛滥 上、下游在热带雨林区,水量较大;中游在沙漠 尼日尔河 几内亚湾
西非高原 地带,水量较小 扎伊尔河 大小支流都处在热带雨林区,水量大,富水能, 大西洋 赞比亚北部高原 (刚果河) 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隆达-加丹加高 赞比西河 印度洋
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水量有季节变化 原 伏尔加河 黑海 东欧平原西部 欧洲最长的河流,在俄罗斯水运中占重要地位 欧洲 莱茵河 大西洋
阿尔卑斯山 开发较充分,两岸居民点和工业城市密集 多瑙河 黑海 阿尔卑斯山 水力资源丰富,以铁门电站著名 圣劳伦斯 大西洋 安大略湖 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水位稳定 北美 河 洲 密西西比
以春季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航运价值大,有运 墨西哥湾 美国北部 河 河同五大湖相连 南美 以降水补给为主,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世界首 亚马孙河 大西洋 安第斯山脉
洲 位,航运便利 大洋 澳大利亚大分水 墨累河 印度洋 雨季河水暴涨,枯水期常有断流现象 洲 岭西侧 四、世界的自然资源 资源类型 世 界 分 布
1、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居世界前 6 位。 土地资源 2、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①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②土地利用中 的次生盐碱化问题;③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乡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用地不 断增多,大量侵占了耕地。
1、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
和几内亚湾沿岸、东南亚马来群岛)和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 森林 北美大陆北部,其中俄罗斯的面积最大) 。 资源 2、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弱噪声,美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地等。 1、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等。 生
2、分布: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代表树种波巴布树,又叫猴面包树) 、南美 草场 洲(代表树种纺锤树)和澳大利亚大陆(代表树种金合欢树) ;温带草原主要在亚 物
资源 欧大陆和南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资
3、世界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有:中国、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 源
斯、蒙古等。 1、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动物有树 野生 獭、卷尾猴、大食蚁兽、犰狳、巨嘴鸟等。
2、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和香蕉等的故乡。 动植
3、大洋洲特有的动物有: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鸸鹋等;新西兰的几维鸟; 物 新几内亚岛的食火鸡、极乐鸟等。
4、企鹅、磷虾、鲸等主要生活在南极洲。 1、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锌、磷、铝土、黄金、锡、 基本
锰、铅等。 特点 2、世界上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是发达国 家。
1、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 2、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 、洛林铁矿(法国)、基律纳铁矿(瑞典)和英 铁矿
国奔宁山脉附近的铁;美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 印度的铁矿主要集中在 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矿
1、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带:①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 产 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北美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③南半球的 资 澳大利亚和南非。 煤 2、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 源 尔煤田,英国的奔宁山脉。 3、美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石油
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世界最大石油储藏区、生产区、出口区),拉丁美洲(墨 天然 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
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气 1、南非的黄金(产量、出口量居世界第 1),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石(产量世界 其他 ,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 第 1) 矿产 2、智利的铜和硝石,秘鲁的铜,圭亚那的铝土。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 海 生物
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洋 资源 、秘鲁渔场(上升流处) 处) 。 世界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 口 稠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 北半球中、低纬近海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 密地区 北美东北部 地带
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 通、城市发达 人 口 稀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 纬度高,气温低,赤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 少地区 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
道附近湿热,沙漠地 低 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3)人口问题 A 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 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 70%以上,发展中国家 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黄、白、黑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黄种人 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美洲部分地区 黑种人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 2000 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 2000
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 说明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东亚〔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 位置范围 位置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范围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韩国(首都首尔)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 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
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 800mm 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日本〔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0N—450N);3.关东平原、富士山;
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
㈧ 高二世界地理知识框架复习
世界地理
第一单元 世界地理概况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陆地(29%)
(1)大陆、大洲、半岛、岛屿(2)七大洲:名称与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地形特征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非洲:以高原为主 欧洲:以平原、山地为主,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极洲:冰岛大陆,世界海拔最高大洲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二)海洋(占71%)
1.洋、海、海峡 2.四大洋名称分布: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三)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陡;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丘陵: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盆地:周高中低
2.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 大陆坡、海沟、海岭、洋盆3.地形的变化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结果 (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表现形式:风、流水、冰川、海浪等,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人种(1)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2)黄种人主要分布亚洲东部 (3)黑种人: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国
2.世界语言和宗教 (1)世界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二)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布
1.世界的国家 (1)世界18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 (2)面积不等,前6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3)人口不等 最多中国,其次是印度 (4)政治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2.国界和领土 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3.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 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3个地区
4.重要国际组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
一、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 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 居民:大多数为黄色人种 民族6.经济:东西部差异显著,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西部气候干旱,牧业为主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及领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小岛组成 (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3/4,平原狭小。(3)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 (4)资源:森林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贫乏
2.发达的经济 (1)条件:有利→丰富劳力资源,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国外进口 (2)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 (3)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 (4)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其次为亚洲和西欧 最大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3.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四大工业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层、北九州
4.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
二、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主要国家:内陆国—老挝,面积最大国—印度尼西亚
3.重要地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通道,东方“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4.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5.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绝大部分属黄色人种 分布:多分布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 (3)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
2.经济:(1)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品:水稻、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矿产资源:锡、石油最为著名 (2)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快 (三)新加坡
1.城市岛国 马来半岛南面,领土由新加坡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处马六甲海峡东口,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上 华人占34
2.新兴工业国:(1)利用优越地理位置、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 (2)出口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3)利用本国优势发展旅游业3.花园城市 注意:环保和美化城市
三、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 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 (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 (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西南季风早晚强弱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农业: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3.工业:矿产: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工业:电力、钢铁、机械较发达,核能、电子航空、航天发展较快4.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人口最多城市加尔各答,最大港口:孟买
四、中亚
(一)位置:范围
1.位置:地处内陆,距海较远,“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
2.范围:包括五个国家,与我国相邻的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主要平原为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2.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湖泊河流多内流河,内流河有阿姆河、锡尔河、外流河→额尔齐斯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有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作用:这些河流为中亚的工、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水源
(三)经济
1.农业:分布:西部、北部灌溉农业为主,中部、南部畜牧业为主
主要农产品:棉花仅次于中国、美国、畜牧业→细毛羊、羔皮羊为主
2.工业:采矿业、加工工业、冶金、军事工业较发达
五、西亚和北非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重要的交通位置:两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洲(亚、欧、非) 五海(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地
2.地形: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白色人种为主 民族、语言:阿拉伯人为主,通用阿拉伯语
宗教: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发祥地
2.世界石油库和磷矿库: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成特、伊拉克。北非盛产石油及磷矿石,摩洛哥磷矿石产量占世界3/4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1)畜牧业较发达,以游牧为主(2)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绿洲农业代表植物:枣椰(3)地中海沿岸水果产区
(三)埃及
1.位置:非洲东北部,及亚洲境内西奈半岛
2.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灌溉水源
3.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经济: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 主要经济支柱: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非大裂谷,最高山峰:气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及成因
2.河流、湖泊:水力资源最丰富河流—刚果河 最深湖—坦噶尼喀湖
3.气候特点:炎热多雨,以热带草原、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4.矿产:南非黄金产量第一,几内亚铝土,赞比亚铜矿、尼日利亚石油
(二)居民和经济
1.黑种人的故乡 黑色人种为主 2.政治版图变化 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粮食增长率,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恶化。 (2)解决问题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㈨ 区域地理包括地球地图的知识框架
地球地图:地图基本知识,比例尺,地图,图例
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
欧洲:西欧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北极
㈩ 区域地理包括地球地图的框架图
抛开教师讲的观抄点,拿着个地球仪来感受(包括看、触等综合感知),联系地球仪(地球模型)(包括地球绕太阳转而产生的昼夜时间变化)和课本上的观点(前提是课本熟悉)(这步骤最重要,如果你有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就可不必找地球仪),还有一些事实(例如北京位于东经一百一十多度东8区的中央经度为120度、伦敦的经度大约是0度、日本东京的经度要比北京大等等),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