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屋西岭地理位置
1. 桂林九屋西岭度假村的天气
空气质量实况
空气质量:良 AQI:82 PM2.5:27
PM10:63 O3:154 NO2:15 CO:1.037
天气:晴 31℃
西南风3级 湿度:21%
2. 从桂林的灵川县城到九屋的西岭村应该怎么坐车去
1、从市区坐公车到芳华路口(18路、100路、99路、32路、1路)下
2、坐灵川班到“潭下路口”下(白天2块)
3、“潭下路口”下车后走到马路正对面,那里很多到九屋的车,不超过3块就能直到九屋
3. 灵川县的地理
灵川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低气温为-4.9℃,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年平均日照1614.7小时,年平均雨量1926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县城海拔156米,东南为海洋山脉,西北为越城岭支脉,中部为湘桂低谷走廊,地貌总体呈“V”形结构。境内地形复杂,溪河纵横,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海拔相对高差达1587米。 县境地理坐标是北纬25°04′~25°48′,东经110°07′~110°47′,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足,热量丰富。全县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冬冷夏热、雨热同季,春秋气候宜人。但因地形复杂,多区域性小气候。
春季(2—4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低温阴雨甚至倒春寒天气,多数年份早稻插秧期雨量不足,发生春旱,春末常有局部冰雹发生。夏季(5—8月)气温高,7月至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最高达35℃以上,为一年中的最热期,雨量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7月至8月中旬为暴雨和大风多发生期,历史上较大的洪涝灾害发生在此时期。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气温逐渐下降,雨量明显减少。10月份多发生寒露风天气,雨季结束,易发生秋旱。冬季(12—次年1月),雨量少,仅占年总降雨量5%,气候温和,温度多在10℃以上,偶有霜冻。 县内河流分属珠江、长江两大水系,以珠江流域为主。按农业区划资料,其流域面积2178.2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96.28%;长江流域83.9平方公里,占3.72%。漓江纵贯南北,为广西西江一级支流,是县内最大的河流。漓江支流众多,于东、西两侧,呈枝状分布;河流发源地及河床多为岩石、卵石、细沙,故其水色澄碧、清澈。海洋河属长江流域,自县境东北流向兴安县境。境内河流多发源于东西两侧的海洋山、越城岭,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66条。除漓江、海洋河外,有一级支流14条,二级支流31条,三级支流16条,四级支流3条。县内河流总长795.71公里,河网密度0.35公里/平方公里。县内积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条,总长513.2公里,河网密度为0.265公里/平方公里。分布在漓江东、西两侧各9条。
漓江为桂江上游。发源于兴安县境越城岭主峰老山界的南坡,海拔1860米,上游称乌龟江;东南流至溶江镇,有灵河(灵渠下段)从左侧汇入;以下河段称为漓江。在小溶江村进入灵川境。漓江境内流域面积2173.29平方公里。全长45公里,分两段:上段长33.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160米。自小溶江村起,流经峡背、岩头、三街、富丘渡、渡头、双潭、崔家圩、三岔尾;先后纳白云江、潞江、淦江、瀑布水、三百源、甘棠江诸水,沿下秦至大面圩流入桂林市。下段11.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220米,均卵石夹沙泥河底。自大圩镇上力脚村再人县境,经敢兴、大圩镇至南村,纳黄沙河、涧沙河、潮田河3水,南流至清水潭受古东水,出桂林市郊、下阳朔县。
甘棠江古称龙岩江或灵岩江,为境内漓江最大支流。河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767.22平方公里。甘棠江干流发源于才喜界大虎山东坡,源头海拔1613米。南流经簸箕塘、龙涔、门部、西岭、石垒、竹山堡、草涔,途纳大虎山、黄泥江、荣涔、南山、岭门、牛塘、汀江、茅后、红涔、大塘涔、草涔诸小溪,下屋围至唐家尾汇蓝田河(西江),下至狼脊汇七都河。以上古称东江,下为甘棠江。折东流,出青狮潭峡谷经九屋村至龙岩,穿越天然山洞,后经官桥,至江洲、纳社江水,继沿渡潭、潭下、田南至狮子埠;途纳吕竹、绿宝河水,穿越湘桂铁路、桂黄公路后沿甘棠渡至湘潭村,受同化、土坡2水,折南流,经三排、大树底、过尼龙坝至三岔尾注入漓江。出口海拔145.1米。主河道全长约60公里(含青狮潭水库淹没段)。河道平均宽:东江段55米,甘棠江段150米。河底,青狮潭峡口以上多裸砂基岩及大卵石;以下段则为泥沙夹卵石,多河滩。
4. 介绍一处名胜古迹70字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过半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等十个风景名胜区
桂林山
名胜简介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位置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东经109°45''—104°40'',北纬24°18''—25°41'',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565 平方公里。
桂林风景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国家,统一思想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
主要特点
桂林景色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主要特点。桂林诸山虽都是石质山体,极少土质,但因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植物生长,加上桂林人非常注重石山绿化,故岩石缝隙间会顽强地生长出许多的灌木、乔木和藤类植物,将一座座石峰罩得严严实实的,显得青翠而富有生机。
林的河流以漓江为代表,另有小东江、桃花江、相思江、遇龙河等多条支流,均发源于本地。湘江则发源于桂林海洋山,蜿蜒向北而去。这些河流从发源地出来,并未穿过大片的土质层,加上河流两岸竹树相拥,很好地保护了河堤,河床又是以石灰岩层为主,形成滩潭相间的水势,有助于保持河水的清澈,这些条件使得桂林的水质具有他处难比的天生丽质。
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桂林景色岩溶地貌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在流水的长年侵蚀下,一方面会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洞穴,并不断地改变着形态,另一方面又会生长出各种不同的石笋、石幔、钟乳石,两者构成了奇妙的岩溶洞穴奇观。
由于流水的经久不息的切割作用,桂林的石山削壁陡立,构成石山的石头形成通透瘦峻的不同造型,成为著名的美石。
桂林2个5A级景区,有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7个,另有历史文化景区、民俗景区等数十个,年接待能力超过2000万人次。
主要景区
桂林市内:
桂林七星公园、象山公园、桂林叠彩山、桂林伏波山、桂林两江四湖、芦笛岩、尧山、虞山公园、桂林山水高尔夫、栖霞寺、刘三姐景观园、靖江王城、桂林海洋世界、熊虎山庄、愚自乐园、桂林市区景色、桂林靖江王陵、桂林西山公园、骆驼峰、桂林塔山、桂林奇峰镇、桂林山水高尔夫综合、穿山公园、梦幻漓江、南溪山公园;
兴安景区:
桂林乐满地高尔夫、灵渠、猫儿山、世纪冰川大溶洞、桂林乐满地、灵渠新貌、四贤祠、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忘忧谷、超然派度假山庄;
漓江风景:
象山公园、青狮潭水库、桂林伏波山、漓江、桂林漓江兴坪、漓江风光九马画山、磨盘山码头、杨堤风光、漓江下龙、竹江码头、兴坪江—渔村、漓江超豪华游船;
阳朔景区:
月亮山、阳朔金宝河、阳朔西街、阳朔碧莲峰、蝴蝶泉、世外桃源、阳朔小河背、阳朔高田风光、阳朔大榕树、阳朔大桥周边风光、阳朔矮山、阳朔风光、兴坪相公山、兴坪揽胜、兴坪黄布滩、兴坪朝板山后山、白沙遇龙河、聚龙潭、奇石宫、莲花岩、东郎山、石头城、山水园、兴坪渔村、桂林书童山;
龙胜景区:
龙脊梯田、龙胜龙脊、黄洛瑶寨、归仁洞、龙胜温泉、金竹壮寨、金坑大寨、银水侗寨;
灵川景区:
大圩古镇、冠岩、桂林古东瀑布、青狮潭水库、九屋江头村文化古迹、乡吧岛、金山禅院、神龙谷、海洋银杏林、东江漂流;
资源景区:
八角寨、宝鼎瀑布、资江漂流、五排河漂流、百卉谷、浪田瑶寨;
恭城景区:
恭城大岭山桃花园、恭城文武庙、武庙、社山生态村、周王庙;
荔浦景区:
荔浦文塔、长滩河游区、修仁古榕、八卦山庄、大眷古东森林公园、银子岩、三宝坪瑶寨、大江湖景区、思贡峡景区、鹅翎寺、天河瀑布、荔浦丰鱼岩;
全州景区:
燕窝楼、三江口、天湖、炎井温泉、湘山寺;
临桂景区:
义江缘、飞虎队遗址、九滩瀑布、李宗仁故居、十二滩漂流、七里坪景区、陈宏谋宗祠、雄森熊虎山庄;
灌阳景区:
月岭古民居、文市石林、神宫、千家洞;
永福景区:
麒麟山风景区、百寿岩景区、板峡湖景区;
平乐景区:
东田石林、平乐温泉、榕津古榕;
杭州西湖
西湖简介
三潭映月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浅处不到1米,最泞处有5米多。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为古海湾,钱塘江泥沙淤阻后形成。
北京故宫
古迹简介
故宫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姘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苏州园林
古迹简介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安徽黄山
历史评价
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名胜简介
黄山风景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
长江三峡:中国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人文历史
景区特点
三峡地跨两省,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两岸崇山峻岭,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三峡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有修筑高坝的地质地貌条件。峡谷东口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日月潭
名胜简介
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曹族人的聚居地。日月潭凭着“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
相关传说
相传日月潭之发现要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嘉义县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寻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面前豁然开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木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这大湖称为“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屿”。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曹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 承德避暑山庄(10张)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2]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6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明确了以“抢救和整修”为主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几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治。2010年8月以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展开。
该工程计划用3至5年实施,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和山庄水系治理,并确定了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3项山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项修缮工程还成立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每一项工程都会在缜密勘测的基础上为之“量身定做”修缮计划。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工作办公室又传出信息,各项保护工程进展顺利。自去年以来,共有考古勘探、安远庙保护修缮、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避暑山庄清代道路等5项工程已经完成。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距离北京180公里。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暑胜地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七十二景
避暑山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 石矶观鱼、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兵马俑
古迹简介
秦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帝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