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棠樾村地理位置
A. 南京到安徽歙县郑村镇棠樾村
自驾最方便,然后就是火车到黄山市再转,那边任何一个乡村古镇都值得专一看,欣赏体验明清属时代徽派民居与自然充分交融的生活,歙县有棠越、唐模、浮梁、篁村等古村落,黟县有宏村、西递、南屏,屯溪有老街,休宁有齐云山,当然最有名还是黄山、太平湖,因时间关系,建议只集中去一个地方,比如歙县或黟县即可
B. 棠樾牌坊群位于的棠樾村名字有何含义
在歙县,除了斗山街这两座著名的牌坊,还有一个棠樾牌坊群,位于由黄山市市区前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途中,离黄山市屯溪区约26千米,离歙县县城约5000米的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棠樾村的“棠”字主要有两解,一解为棠梨树,又名杜树,为高大乔木;二解为海棠树,为落叶小乔木。“樾”字是树荫的意思。“棠樾”的意思大约就是棠梨树或海棠树的荫凉之处。
C. 歙县有哪些旅游景点
歙县旅游景点:
歙县境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许村镇、渔梁村、棠樾村。
许村镇位于歙县西北部,曾是古徽州通往安庆、池州的必经之地。现保存较完好的有高阳廊桥、五马坊、大观亭、薇省坊、观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处元明清古建筑。
渔梁村位于歙县徽城镇,整体建筑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色的要素。古村落内现存传统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
棠樾村位于歙县郑村镇,以牌坊群闻名于世。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尤为精致,如今已修复如旧。
歙县还有大量未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千年村镇,如溪头镇蓝田村、晔岔,石潭村、杞梓里、雄村等都很有特色,在这些村庄仍然保留着千年古貌,可以看到不少的明清建筑,不失为怀古探幽的好去处。
到达与离开:
【外部交通】
歙县隶属于黄山市,有多种交通方式可到达。
1、飞机 可乘飞机到离歙县最近的【黄山机场】,然后到汽车站乘车前往歙县,30分钟。
2、火车 可直接乘火车到【歙县火车站】;也可先到【黄山火车站】,然后再坐汽车前往歙县。 3、客车 黄山、上海、杭州、南京等均有到歙县汽车站的客车。
【内部交通】 当地交通主要以出租车为主,起步价5元。也可以选择公交或包车。
景区类型:城市
最佳季节:3月-8月为最佳旅游时间。 春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梨花,盛开地如火如荼,衬着歙县古民居的粉墙黛瓦尤为美丽,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夏季,渔梁坝处于丰水期,水声震天,气势磅礴,是坝上冲浪的好时候。
建议游玩:1天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地址:位于安徽省南部
歙县简介: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 歙县保存文物特别丰富,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D. 1981年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牌坊群是怎样的
唐岳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唐岳村东大街,是明清时期徽州古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唐岳七连牌坊既反映了程朱回族文化哲学“忠孝贞义”伦理道德的总体图景,又包含了内涵极其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也是徽商300年经商的重要见证。
嘉庆二十五年(1820),鲍叔芳和他的儿子包建了一座寓意“仁爱”的牌坊。
牌坊群两侧保留永久性耕地,周围无构筑物。从远处看牌坊群,这七座牌坊仿佛是“从农田中升起”,这一点尤为突出。
唐岳,古称唐岳,又称唐川、慈小利。据说,初唐时,东晋新安都督鲍鸿的后裔鲍安国和他的妹夫王华捐钱救民。唐高祖曾弹劾“唐越公”的称号,他们所居住的村庄被称为“唐岳”。
据唐岳宝三氏宗谱记载,石祖荣住在县城西门,别墅建于南宋唐岳。建言后,戎氏曾孙朱梅携家人从已有870多年历史的惠城西门搬来这里。
E.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社会保碍卡是怎样发放的
这个统一办理后,由各个组组长统一发放
F. 棠樾村的历史发展
棠樾从宋以前,就有鲍、汪、董、姚、张等姓居住,棠樾又有上下之分,大体说自村西软桥头,大母埸溪岸向东到鄣山公墓、牌楼塘一带称“上棠樾”。自此以下为下棠樾。村名“棠樾”二字,来源于《诗经甘棠》篇周贤吕台伯的故事。台伯推行文王政令,深入民间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甚得民心,后来特意保护那棵甘棠,让它枝叶茂盛,清阴满地。因而把“棠阴”一词喻为“德政”,棠樾的“樾”字,即指树阴而言。过来也有人将村名写作“唐越”。这二个安在当时的农具与墓碑上都能见到。唐是指唐代,越是指“越国公”。这是为了纪念隋未鲍安国佐助他的妻舅汪华起义保卫六州,百姓免于难得到二州万民歌颂,民心所归,唐太宗封汪华为越国公、忠烈王,人民百姓将汪华奉为神灵、村村建汪王庙,香火不断,所以又有了“唐越”村名。
棠樾明清属直隶省徽州府新安卫、衮绣乡、清属22都9图、大和社、慈孝里、民国属歙县丰山乡、棠槐保,建国后属富埸乡,现属郑村镇。
南宋建炎年间,在徽州府任“文学”职官的鲍荣,他看到棠樾环境很好,便在棠樾村坪头建了一所别墅――掌书园,生前还把早逝的妻子、孺人葬在l园内,即今村中之鲍氏始祖墓园,到了荣的曾孙居美,才将全家从徽州府西门河西搬到棠樾来,开始了规模宏远的村业,鲍居美丽智有断,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营,到元代玉正年间(1341――1368)棠樾村中生产、生活设施都有了良好的基础。
元代学者鲍元康在村北龙山建慈孝堂,供奉宋末元初鲍宗岩、寿孙父子,表彰《宋史.孝义篇》鲍氏父子遇盗争死事迹。堂有多进,相当于家庙,这是棠樾鲍氏第一座祠堂。元代村中的建筑,主要围绕始祖墓园而建。现可考的,有墓西的“慈孝之母”,墓北的鲍同仁蒙古文状元坊,墓东的大和社、西畴书院等。
元、明之际,棠樾村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系改造,棠樾来自灵山之水、分为两条,一条自东山、槐塘而来,过村北流入模路塘;另一条去村西沿灵山山脉至西沙溪,此为村中主要水源。玉正年间,鲍佰源倡导族人截流筑成“大姆坝”,灌溉田600余亩,确保了棠樾农田旱涝保收,同时引水入村,沿村南环绕如带(前后街有水圳,前暗入地下,后显露可取用,现已填塞)。又引模路塘水绕村东两股水去骢步亭汇合,潺潺流至七星墩义善亭(现已毁)水口。明永乐18-19年对大姆坝重建,并在大姆坝下掘出了一连串的山塘水库,作为调节,村西北山上的德公塘是一个周遭用条石砌筑成的大水库,保证了大旱时村中的农用水。
建国前,居民以鲍姓为主,其他有汪、吴、董、姚、张、夏、毕等姓。
鲍姓属东晋咸和年间新安太守鲍弘的后裔,原居丰乐河南岸的金圭坦――鲍屯,据明氏记载:由鲍屯分迁各地的鲍氏已有29派。鲍弘的十世孙萝节居徽郡河西坞至十二世的鲍荣,称棠樾派之始祖,南宋后由棠樾派迁出的,可考的,约有40多个,要目如下:赣州、荆州、芜湖、无为、桐城、繁昌、和州、镇江、淮西、淮安、当涂、扬州、蜀源、岩镇、黄山桥、蕃村、亳州、漳州、通州、杭州、贵池、新馆、南村、绍兴、衢州、贵州、安顺等。
棠樾鲍氏本支自始祖荣公起,已繁衍34代,棠樾鲍氏支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16世祖象贤公居家十年间(约在公元1550左右)集宗人建于西畴书院旧址,又称“西畴祠”,又因祠为崇祀祖登仁郎庆云公而建。庆云公排行万四,故又名“万四公支祠”,这是棠樾鲍氏族的祖祠,名“敦本堂”,俗名“男祠”。男祠是对女祠而言,清嘉庆年间,明建万四公支祠,经历250年风雨,已颓败不堪,当时辉煌于两淮盐务的总商棠樾鲍志通一家,出于光宗耀祖、积德行善的理念,鲍志通与北启运,子漱芳捐出巨资,将上述支祠重建一新,又于左侧修葺“文会”,创建“世孝祠”(崇祀南宋以降的鲍氏孝子)。同时又整修了“大和社”及水口牌坊林园,“三元庵”等文物古迹。他的弟弟鲍启运别出心裁,因支祠只奉男主,未附女主,拿出全部储蓄,于大和社对面,坐南向北构筑了“女祠”――清懿台,崇祀女主,并捐义田1200多亩,构筑鳏寡孤独“四穷仓”,每年义赈族内穷人。
G. 棠樾牌坊群在哪里歙县棠樾牌坊群怎么去
黄山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座落于山青水秀的歙县棠樾村内,由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鲍家花园组成。此地距古城歙县10公里,距市府所在地屯溪27公里。
H. 棠樾牌坊群在歙县的什么地方
在歙县,除了斗山街两座著名的牌坊,还有一个棠樾牌坊群,位于由黄山市市区前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途中,离黄山市屯溪区约26千米,离歙县县城约5000米的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
I. 棠樾村的介绍
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回孝、节、义的答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该村的大姓鲍氏,他们的本源断自晋咸和年间(326——335)的新安太守鲍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