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蝗虫的地理信息系统
Ⅰ 关于蝗虫的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量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蝗虫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是否有某些触觉因素使蝗虫改变习性。结果发现,当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它部位如触角、嘴部或腹部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Ⅱ 地理题目▓怎样治理蝗虫
什么才是灭蝗的良策呢?蝗虫专家陈永林先生说,灭蝗应以改变生态为主。所以应首先给蝗虫分类定种,划分蝗区,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寻求到多、快、好、省的灭蝗方法。经过几天的考察和思考,我头脑里产生了关于治蝗的想法:
第一,可从蝗虫的生态环境入手。已知蝗虫在产卵时会把卵产在含水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地方,于是可以水边大量种植草木,使蝗虫没有地方产卵,从而达到灭蝗的目的。
第二,可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蝗虫的天敌基本上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捕食性的如粉红椋鸟,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它的育雏期,每巢多为3-4中雏鸟,一只雏鸟平均每天可吃137只西伯利亚蝗,而一只成鸟一天可吃167只西伯利亚蝗。此外,寄生性的昆虫有斑芫菁、蜂虻、尼黑卵蜂的幼虫可寄生在蝗虫的卵囊中,在天山山系曾发现麻蝇寄生在一些蝗虫的幼虫或成虫的体内。但是,在用天敌灭蝗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治理了蝗灾,却带来另一种灾害。
第三,农药的副作用太大,并且长期使用单一配方的农药会使蝗虫自身产生抗药性,使得治理蝗灾更加困难。我认为应该研究一些专门对蝗虫有效的杀虫剂或专门感染蝗虫的病菌或菌类。如现在在新疆使用的一种菌类,叫"绿将军",它只感染蝗虫,将其杀死。此外,由于蝗虫在发育成成虫时需要蜕皮,可以研制一种专门抑制蜕皮的杀虫剂,使蝗虫无法正常发育,以此起到抑制蝗灾的效果。
第四,在蝗虫的交配季节,可大量诱杀某一性别的蝗虫,降低其交配机率,间接控制繁殖。比如雌虫在交配时多以声音或散发气味来吸引雄虫,那么,我们可以模仿这种声音或气味来吸引雄虫,再在周围建一圈电网,将自投罗网的雄虫杀死。但杀死雄虫不如杀死雌虫有效,因为在有些雌虫身上发现了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不与雄虫交配,也能繁殖后代,而且后代都是雌性。
第五,光消灭蝗虫还不够,最好能变害为宝。现在在新疆,有人大量养殖鸡、鸭,鸡、鸭会以蝗虫为食物,这样蝗虫就成了鸡、鸭的饲料。在我国已有了蝗虫养殖业,新疆蝗虫种类多,数量大,不愁没有原料,若能养殖成功,便能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做点贡献。
第六,在历史进化过程中,蝗虫与其食物--植物间发生了协同进化,就是彼此相互适应对方变化的过程。植物会发展自身的防卫机制,防止自己作为食物被吃掉。蝗虫为了适应植物的变化,自身也在发展。
可见,一方面蝗虫促进了植物发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植物也促进了蝗虫的多样性发展。蝗虫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对生态系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植食性的蝗虫还能够分解草原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粪便,使其更利于土壤吸收,转化为蛋白质随植物一起供植食性动物食用。鉴于此,治蝗该治到什么程度,得三思而后行。http://..com/question/28227629.html?qbl=relate_question_0&word=%B7%C0%D6%CE%BB%C8%D4%D6%B4%EB%CA%A9
Ⅲ 以下关于蝗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是蝗虫的感觉器官,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A正确.版
B、蝗虫的咀嚼式口器,其营权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为食,适于啃食植物的茎叶,B正确.
C、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C错误.
D、蝗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D正确.
故选:C
Ⅳ 推荐几个比较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网址
https://www.giserdqy.com/ GIS开发者,包括开源gis:geoserver,openlayers,postgresql,postgis,leaflet,ogc,webgis教程
arcgis二次开发:arcgis api for js,arcengine二次开发,arcmap数据处理教程;版
GIS人工智能,GIS大数据,GIS+BIM,GIS前沿发展趋势
开源官方权文档。
欢迎大家访问,持续更新中。。。
Ⅳ 蝗虫的介绍
可以这样简介——
蝗虫俗称“蚂蚱”,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
它的触角回呈短鞭状答,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
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Ⅵ 有关蝗虫的知识
今年全国草原蝗灾的形势十分严峻,预计蝗灾面积超过1500万公顷,其中严重成灾面积将超过900万公顷,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西藏等省区的情况尤为严重。另外,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的新疆、内蒙等省区还将受到外来蝗虫的侵袭。如果说这场蝗灾是一场战争,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战火正在哪些地方燃烧。
解说:
新疆草原蝗虫发生区
预测成灾面积228.73万公顷,其中严重成灾面积109.2万公顷,该区特点是草原垂直分布、生态类型变化明显,优势蝗虫种类多,而且从哈萨克斯坦侵入的亚洲飞蝗和意大利蝗,在国内适生区定殖,造成适生区逐年扩大,突发性强,防治困难。
青藏高寒草原蝗虫发生区
预测成灾面积196.37万公顷,严重成灾面积为92.95万公顷。本地区地域高寒、环境恶劣、沙尘暴频发,蝗害长期居高不下,不仅导致局部地区出现生态难民,还严重影响到三江源头的水源涵养和上游地区草原生态的安全。
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蝗虫发生区
预测成灾面积775.23万公顷,严重成灾面积489.07万公顷。该地区特点是地处京津地区的西北部,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蝗虫成灾后将进一步加速草原的退化速度,造成难以恢复的毁灭性破坏。并对使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和环北京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成果产生严重破坏。
东北、华北农牧交错带蝗虫发生区
预测成灾面积300.1万公顷,严重成灾面积173.42万公顷。本区特点是大部分草原与农田交错,蝗虫在草原上孳生、繁衍,并不断扩散侵入农田为害农作物,给畜牧业和种植业造成双重危害。
主持人:情况令人揪心。很多人都知道,草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为了保护西部脆弱的草原生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地方政府也配合中央决策出台了各种政策,例如,围封转移、舍饲圈养,等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蝗灾的发生可能使这一切努力付之东流,让所有的成果毁于一旦。
解说:这个图表表明,由于蝗虫为害造成草场全部毁坏的面积在逐年增加,截止2002年底,锡林郭勒盟蝗虫为害造成草场全毁面积已达208.47万公顷。预测2003年操场损失面积将达到或超过150万公顷。
Ⅶ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
看方向
1应用 主要学抄会主流的gis软件的操作,如arcgis mapgis supermap等,还有就是掌握gis中各种操作的原理及基础知识
2开发 主要学习语言,现在主流的是c# c++ java ,还有各种gis功能的算法及在程序中的实现,了解arcgis engin等组件提供的类和接口
Ⅷ 关于蝗虫有什么研究
对蝗虫的防治,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功绩。汉代由于神学盛行,对治蝗主张德化。唐初亦相沿,朝野形成了对捕蝗的阻力。贞观二年(628)六月,京城旱蝗,吓得唐太宗下罪己诏说:“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虫白蜡、紫铆、五倍子在予一人。但当蚀我,无害百姓。”以为自己吞个蝗虫就可以除灾,这当然是十分可笑的。开元四年(716)山东蝗虫大起,当时任宰相的姚崇力排干扰,坚持人定胜天,蝗灾可治的思想,领导百姓采取开沟陷杀蝗虫和火烧成虫等积极办法,战胜了蝗灾。仅汴州一地就“获蝗一十四万石,投汴渠流者,不可胜记”。这一壮举不仅当时取得了灭蝗的重大胜利,也为以后灭蝗打开了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代认识到蝗虫生活史中有卵的阶段,开始生意掘卵灭蝗,防患于未然,以争取主动。如景佑元年(1034)六月开封诸路就募民掘蝗种万余石;淳熙九年(1182)还规定了对掘虫子而取不尽因致次年发生者,杖一百的处罚手段。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答宋寀捕蝗诗》中大凡万事悉如此,祸当早绝防其微。蝇头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难施。只惊群飞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官书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罚反自欺。诗中既说明了防早、防小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当时捕蝗斗争的情况,强调不能光靠立法,还要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和采取科学的方法,很有见地。
我国是全世界制定治蝗法规的先行者。第一道治蝗法规是1075年的《熙宁诏》,第二道是1182年的《淳熙敕》,1193年还编制了最早的治蝗手册——《捕蝗法》,以后历代都把捕蝗列为国家要政,与农业大害的蝗虫展开了持久的斗争。
Ⅸ 怎么治理蝗虫
化学防治是蝗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在蝗虫大暴发时采取的主要应急方内法,其灭蝗率高达90%以上。化学容农药治蝗具有经济、简便、快速、高效、效果较稳定等特点,特别是应用飞机喷洒农药,速度快、效率高,对于大面积、高密度猖獗发生的蝗虫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山东省植保总站研究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东亚飞蝗的蝗情侦查、预测预报和包括飞机喷药导航在内的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化学防治要注意轮换用药,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施用有机氯(DDT、六六六等)杀虫剂,有效地控制了蝗虫发生,同时也使蝗虫对其产生了抗(耐)药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后,防治蝗虫多用有机磷农药,这类药毒性强、残效期短、副作用大、污染环境、对人畜有害,还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易使蝗虫产生抗(耐)药性,其后代难以防治。研制对害虫毒性强、效率高,而对人畜无害的新型环保型农药,是治蝗技术上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