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地理环境
1. 谁发一个瑞昌简介
瑞昌简介 邮编:332200 代码:360481 区号:0792 拼音:Ruì Chāng Shì 英译:Ruichang City 瑞昌市为江西省辖县级市,由九江市代管。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舆座标东经115°6′31〞-115°43′45〞,北纬29°23′6〞-29°51′11〞。北隔长江与湖北武穴市相望;东与九江县相邻;西界卜峰尖,和湖北阳新县交壤;南止屏峰山脊,与德安、武宁两县毗连。东西宽63千米,南北长50千米。总面积1427.13平方千米。总人口4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万人。 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8个乡:湓城街道、桂林街道、码头镇、白杨镇、南义镇、横港镇、范镇、肇陈镇、高丰镇、夏畈镇、乐园乡、洪一乡、花园乡、洪下乡、武蛟乡、横立山乡、黄金乡、南阳乡;以及赛湖农场、青山林场、大德山林场。共有33个居委会、157个行政村。市政府驻建设路。 地处幕阜九岭低山丘陵区,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河流众多,以青山为分水岭,向东、南、西分别流经德安、阳新和市北滨江地区注入长江。属大陆温湿性天气带,天气温顺,四季分明,年均匀气温17.5摄氏度,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年无霜期240-260天。矿产资源有金、铜、硫、铁、煤、大理岩、石灰岩等数十种,其中以金、银、铜、煤为主。有洋鸡山金矿区、武山铜矿区等。 省棉麻出产重点县。特产山药、猕猴桃、辣椒、黄牛。南武(南昌至武汉)铁路贯串全境,315国道、316国道、九界公路、九武公途经境,距九江机场45千米,码头港是本市独一长江港口。名胜古迹有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田寺遗址、峨嵋溶洞群、青山省级森林公园、赤湖等,历史上秦始皇登临青山巅,程普挥兵桂林岗,苏东坡题墨亭子山,李自成血战罗城坂。 瑞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的发掘,刷新了世界铜冶炼的历史记录;有良田寺遗址,秦始皇登临青山巅,程普挥兵桂林岗,苏东坡题墨亭子山,李自成血战罗城坂等。 瑞昌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北襟长江“黄金水道”,东连我国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九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史有“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辖22个乡(镇、场、街道)。 瑞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大陆温湿性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年无霜期240-260天。 优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雨量,温暖的气候,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全市耕地面积28.4万亩,林地面积111.5万亩,可放养水面12.4万亩。盛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芝麻、红薯、茶叶等。土特农产品苎麻被誉为“绿色金子”,曾获南洋国际博览会优质奖,纤维含量高达73.7%,在全国苎麻品种中独树一帜。瑞昌山药,菜药兼用,早在唐代列为贡品,是营养保健食品中的上乘产品。瑞昌培育的“庐山香”中华猕猴桃是全国同类中的最佳品种,曾多次荣获农业部金奖,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产品。近年,高山逆时令蔬菜异军突起,形成产业化格局,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养殖业发展迅速,猪、牛、羊畜牧业已趋向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种繁多,鱼、虾、蟹、鳗鱼等水产品年产量达1250万斤,且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瑞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金属矿产以金、银、铜为主,铁、锡、铅、锌、钼、钴、镁储量也很大。黄金生产名列全省榜首,享有“万两黄金市”之誉,现已探明净黄金储量达80吨,矿点56个。储量在2号以上的矿点就有7个,且埋藏浅,品位高(5.3克/吨左右)。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大理石、白云石、方解石、滑石、石灰石、云灰岩、煤、硫、镁质粘土、瓷土等。以大理石为主的石材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储量3.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南义、夏畈、黄金、横立山等乡镇。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石灰石储量25亿立方米以上,全市大部分乡镇均有蕴藏,尤其是码头镇储量大,质量好,目前已成为亚东水泥厂年产150万吨水泥的原料基地。与金属矿伴生的硫矿储量也很大,仅武山铜矿区、洋鸡山金矿区已探明储量就有1246万吨。夏畈镇的镁质粘土,范镇、南义的瓷土资源有待开发,前景看好。 瑞昌热线,瑞昌信息网: http://www8.yw165.com/ 瑞昌市是江西省重点工业县市之一。江西铜业公司武山铜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江洲造船厂、九江船用机械厂、江西航海仪器厂、宝钢集团人民机械厂、江西油嘴油泵厂等一批中央、省、九江所属大中型企业云集瑞昌,其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基础良好。市属企业大胆改革,激活机制,产销两旺。目前已形成纺织、机械、建材、矿冶、食品、化工、造纸等众多门类工业体系,其中矿冶、轻纺、机械、建材已成为四大支柱产业。台商投资的江西亚东水泥厂,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远景目标年产量600万吨,是建材业中的一艘航空母舰。水泥压力管、烟花、山药面、木螺钉产品荣获省优部优;“瑞亚”板鸡荣获世界金奖;竹编工业、根雕家什、壁炉、刀剪等一批产品走出国门,销往世界。 瑞昌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和闲置资产。一般技术人员1600人,高中级职称400人,其中高级200人,各行业的熟练工人5000多人,具备相当的研制和设计能力。仅驻市厂矿一块,闲置资产近亿元,闲置厂房近2万平方米。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其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这些国家部委定点生产企业及其产品,急待巩固和发展。 瑞昌山水秀丽,旅游资源富饶。峨嵋溶洞群幽险奇特,规模宏大,被称为“江南第一洞”;青山省级森林公园天然丽质,景迹繁多,葱郁古朴,浑然天成,与庐山遥相呼应,堪称姊妹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休闲避暑的理想处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是迄今世界上最早有木枝护的采冶遗址,可以开发成集考古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赤湖一碧万顷,渔歌晚照,风光旖旎,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有名的水产宝库。 瑞昌投资环境优越。 交通便捷。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北滨长江水道,东距开放港口城市九江32公里,水上运输通汉达沪,并直开日本、香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航线。南武(南昌至武汉)铁路贯穿全境,连通鹰厦线和浙赣线,直接京广线和京九线。九界公路、九武公路两条省道分别与316、315国道交织贯通。距九江机场45公里,现已开通北京、惠阳、广州等地航线,即将开通上海、福州、厦门等新航线,并承办不定期客货包机业务。 基础设施完备。使用华中电网供电,电力充足安全。市内建有110千伏和220千伏大中型变电站各1座,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达标,城区日供水能力2万吨,并正在建设一座2万吨的新水厂。通讯发达,已拥有程控电话4万门,并拥有光缆、微波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可提供图象传真、电传、移动电话等服务,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业务。 [编辑本段]资源简介 瑞昌山药 瑞昌所,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努力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现已建成一个集政治、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品位的市民休闲广场,还新建了社区文化广场,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成为群众安居乐业、外商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瑞昌热线,瑞昌信息网, http://www8.yw165.com/ ,耐贮耐运,久煮不糊,风味独特。种植面积累5000余亩,产量6000余吨,加工品在罐头、冻干食品、调冲剂、方便面、粉丝等方面有很好开发前景。 瑞昌苎麻 瑞昌苎麻是优良的纤维作物,麻纺品具有轻、薄、挺、爽等优点,我国是世界苎麻主产地,产量占世界九成许,故苎麻有“中国草”之称。瑞昌种麻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全国优质麻生产大县(市)之一。史料记载,瑞昌植麻历史已近千年,1923年瑞昌苎麻曾获东南亚博览会优质奖。目前种植面积5万余亩,原麻产量7500吨,江西三分有其一。主栽苎麻品种纤维可达到2300支,可作高档纺织原料。境内苎麻加工业可制精干麻和麻纱等初级产品,形成了6000吨的加工厂。面临入世的机遇,该产业发展在纺织和深加工方面前景极佳。 瑞昌小山竹 小山竹是瑞昌传统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总面积14万亩,连片3000亩以上的山竹地块有八处。特别是淡竹林,面积达11.4万亩,占九江地区淡竹总面积的84%,居全省之首,堪称“淡竹之乡”,其中平均胸径达2公斤以上的淡竹面积6万亩,小山竹生长期短,经济效益好,竹材被广泛用于建筑、造纸、棚架和日用品等行业,竹笋作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既可鲜食,又可深加工,其中胸径2公分以上竹材万余吨,年产鲜笋500-800吨,全市兴办竹材加工厂6家,以半成品或加工为主,产品远销山东、河南、河北、安微、陕西等地及出口日本、台湾、年创外汇10多万美元,资源供不应求。 矿产资源 瑞昌地处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金属矿产以金、银、铜为主,铁、锡、铅、锌、镁等储量也很大,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大理石、白云石、滑石、方解石、石灰石、云灰岩、硫镁质粘土、瓷土、温泉、矿泉水等,现已建武山铜矿、洋鸡山金矿、吴家金矿等一批中型矿山,尤其是石灰石,不仅储量大(25亿立方米),而且品质极佳,已成为亚东水泥瑞昌制造厂主要原料基地。 淡水资源 瑞昌依山傍水,域内淡水面积12.6万亩,可养殖面积6.6万亩,主要集中在市区10公里范围内的赤湖和赛湖。这里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水草丰富,适宜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鳜鱼、鳗鱼、螃蟹等淡水鱼类、虾类、蟹类。既可围箱式养殖,又可开放式养殖,投资开发潜力巨大。 [编辑本段]人文环境 瑞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大陆温湿性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年无霜期240-260天。 近年来,瑞昌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招商引资为载体,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路灯、园林建设,大力改造和创建公园、广场等活动场所,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努力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现已建成一个集政治、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品位的市民休闲广场,还新建了社区文化广场,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成为群众安居乐业、外商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瑞昌热线,瑞昌信息网, http://www8.yw165.com/
2. 江西瑞昌地质报告
瑞昌地震 11.26地震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省九江县、瑞昌市交界处的九江县新塘乡四华村发生5.7级地震。此后又发生了数百次余震。地震波及到九江、南昌、上饶、抚州、宜春、景德镇、赣州等市范围内的50多个县(市、区)。其中,九江县、瑞昌市灾情尤为严重。据初步统计,全省受灾人口564万人,因灾死亡12人,紧急避险28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0万人;倒塌房 屋18000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11000多间,损坏房屋15万间;部分县市通信、水电中断,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关注灾情,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当地政府启动了紧急救灾预案,及时组织人员做好抗震救灾工作。26日下午起,江西省红十字会的救灾人员就分批赶赴九江、瑞昌,为灾区提供紧急救灾物资。目前,灾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各方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救灾工作井然有序。 地震活动概况 江西省在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就有了地震的文字记载,距今有1700余年.据查考历史资料,304~1971年间共记载江西境内地震事件280余次,确定震中参数(经,纬度)的破坏性地震(震级M≥4级)25次.其中4级地震9次,5~5.9级地震15次,6级地震1次.1971年,江西省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网.据地震台网记录,1971~2004年,江西省境内共发生ML2.0~2.9级地震523次,ML3.0~3.9级地震103次,ML4.0~4.9级地震12次,ML5.0~5.9级地震4次.江西省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是1806年1月11日会昌6级地震. 2. 地震时空分布特征 江西省史料记载和仪器记录破坏性级地震共29次,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纬向不均匀性的特点.若以北纬26.5°和28.5°为界划分赣南,赣中,赣北三个区域统计,赣南地区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5次,最大地震6级;赣北地区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2次,最大地震5.5级,地震强度和频次都略低于赣南地区;赣中广大地区地震活动稀少,仅发生2次地震,最大地震5级.破坏性地震与江西省境内北北东和北东向活动性主干断裂带关系密切,表现沿断裂带成带分布.赣南地区地震主要沿石城–寻乌北北东向断裂带(即河源–邵武断裂带中段)分布,会昌–寻乌段是地震活动最强的地方.1806年会昌6级地震,1941年寻乌 5 级地震和1987年寻乌5.5级地震等江西省几次较大的地震都发生在该地段.赣南的龙南,定南,全南地区位于华南南岭纬向构造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的复合部位,河源–邵武断裂带中段的西侧,是地震活动较频繁和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率较高的地方,据史料记载,1577~1949年间,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2次.上述地区是华南内陆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赣北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沿九江–靖安,武宁–铜鼓,白沙岭等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以及鄱阳断陷盆地分布. 1971年以来的中小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与破坏性地震分布有类似的特点.地震活动以赣南地区最为活跃,全省75%左右的ML2.0级以上地震,80%的ML4.0级以上地震发生于此.其中寻乌–龙南是地震活动相对最强和最为集中的地区,发生了1982年2月25日龙南5.0级地震序列,1987年8月2日寻乌5.5级地震序列和多个4级左右中等地震.赣北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赣西北,其中九江–瑞昌–德安交界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和集中,发生了1995年4月15日瑞昌–九江交界ML4.9级地震.赣东北地震活动则较稀少和零散,1971~2003年仅发生ML2.0~2.9级地震14次,3.0~3.9级地震3次.赣中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与赣北地区相当,地震活动主要沿石城–宁都–永丰–宜春北西向分布,地震活动水平主要为ML4级左右.赣南地区地震活动强度,频度明显高于赣中,赣北地区,这是江西省地震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江西省破坏性地震活动时间分布主要在1562年以后,而在此之前有史料记载的1000多年漫长的时间里,仅有6次地震,显然史料记载存在大量的遗漏.1562年以来江西省共发生地震23次,20个有震年份,平均每22年有一次中强以上地震的发震年份.赣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组)发生时间间隔较均匀.从1804年寻乌5 级地震和1806年会昌6级地震组,1847年定南5级地震,1888年赣州5级地震,1941年寻乌5级地震,到1982年龙南5级地震和1987年寻乌5.5级地震,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为41年,41年,53年和41年,平均时间间隔为44年,即5级以上地震具有约44年等时间间隔活动的韵律性.而赣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1971年以来江西省年平均发生ML≥2.0级地震19次, ML≥3.0级地震3.6次,.ML≥4.0级地震每2年发生一次.地震活动在时间进程上具有两大特点:一是3级以上地震成丛活动,二是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减弱起伏交替. 地震震源深度资料表明,我省地震发生在地壳中的康氏介面附近,但以康氏介面之上者居多,属浅源地震. 3.地震地质构造环境 江西省大地构造以北东东向萍乡——广丰深大断裂为界,北部是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以南是华南褶皱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经历了多旋回和多期次地壳运动的地区. 晚第三纪末期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以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和断块差异活动为基本特征,可划分出鄱阳湖盆地沉降区,赣东北掀斜抬升区,赣西北断块差异隆升区,赣中—赣南大面积抬升区和武夷山断块隆升区等5个地面形变单元.现今构造运动除鄱阳湖等继续下降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以大面积上升为主. 江西省深大断裂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中,大体上形成了东西向,北东及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断裂. 东西向构造展布于我省的赣南,赣北两地.前者属南岭纬向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后者为一区域性的东西向构造.主要有"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安远--寻乌断裂带和瑞昌--湖口,修水--武宁断裂带. 北东及北北东向断裂是江西省境内最主要的断裂,规模大,分布广.有石城--寻乌断裂带,赣江断裂带,遂川--万安断裂带,大余--兴国--南城断裂带,永丰--抚州断裂带,婺源--余干断裂带,萍乡--广丰断裂带,宜丰--景德镇断裂带,宜黄--宁都--定南断裂带,乐安--于都--龙南断裂带等. 北西向断裂主要有鹰潭--余干--吴城断裂,黎川--抚州--南昌西山断裂.另外,在会昌--于都,兴国车背,吉安固江,宜春渥江等地断续隐约可见一些北西向线性构造. 北北东,北西向断裂和东西向构造是江西省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尤其是北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或东西向构造交汇的地方,更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主要构造带的地震活动具有重发性或多发性.如石城——寻乌断裂带有8次,赣江断裂带有6次,又如赣西北的北北东向白沙岭断裂带,虽然规模不大,却发生了两次破坏性地震.
3. 瑞昌在哪里
瑞昌:1989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瑞昌撤县设市,为江西省辖县级市,由九江市代管。
地理位置:版位权于赣北偏西,长江中游南岸,北襟长江“黄金水道”,东邻九江,南接德安、武宁,西界湖北阳新,北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 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史有“通衢”之称
辖区人口及面积:全市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总人口45.6万,辖21个乡(镇、场、街道)。共有18个民族,其中汉族398594人,占总人口的99.94%。
4. 瑞昌的地理
位置
瑞昌是九江市首个县级市,位于九江市城区西部,距九江回城区只有二十公答里,在九江市城镇空间布局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九江是江西省域的副中心、江西省北大门,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称,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瑞昌有着广阔的待开发腹地,为“大九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留存充足发展空间,是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卫星城市。
地势
地处幕阜九岭低山丘陵区,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瑞昌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之青山主峰海拔921.6米,为境内之最高峰。
水文
境内河流众多,以青山为分水岭,向东、南、西分别流经德安、阳新和市北滨江地区注入长江。
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大陆温湿性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年无霜期240-260天。年均降雨量1614.32mm,最大降雨量2180.3mm(1998年),≥100mm暴雨日年平均1-3天。每年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3.40%。
5. 瑞昌是哪个省得求大神帮助
瑞昌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北襟长江“黄金水道”,东连我国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九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史有“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辖22个乡(镇、场、街道)。 瑞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大陆温湿性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年无霜期240-260天。 优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雨量,温暖的气候,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全市耕地面积28.4万亩,林地面积111.5万亩,可放养水面12.4万亩。盛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芝麻、红薯、茶叶等。土特农产品苎麻被誉为“绿色金子”,曾获南洋国际博览会优质奖,纤维含量高达73.7%,在全国苎麻品种中独树一帜。瑞昌山药,菜药兼用,早在唐代列为贡品,是营养保健食品中的上乘产品。瑞昌培育的“庐山香”中华猕猴桃是全国同类中的最佳品种,曾多次荣获农业部金奖,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产品。近年,高山逆时令蔬菜异军突起,形成产业化格局,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养殖业发展迅速,猪、牛、羊畜牧业已趋向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种繁多,鱼、虾、蟹、鳗鱼等水产品年产量达1250万斤,且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瑞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金属矿产以金、银、铜为主,铁、锡、铅、锌、钼、钴、镁储量也很大。黄金生产名列全省榜首,享有“万两黄金市”之誉,现已探明净黄金储量达80吨,矿点56个。储量在2号以上的矿点就有7个,且埋藏浅,品位高(5.3克/吨左右)。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大理石、白云石、方解石、滑石、石灰石、云灰岩、煤、硫、镁质粘土、瓷土等。以大理石为主的石材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储量3.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南义、夏畈、黄金、横立山等乡镇。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石灰石储量25亿立方米以上,全市大部分乡镇均有蕴藏,尤其是码头镇储量大,质量好,目前已成为亚东水泥厂年产150万吨水泥的原料基地。与金属矿伴生的硫矿储量也很大,仅武山铜矿区、洋鸡山金矿区已探明储量就有1246万吨。夏畈镇的镁质粘土,范镇、南义的瓷土资源有待开发,前景看好。 瑞昌市是江西省重点工业县市之一。江西铜业公司武山铜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江洲造船厂、九江船用机械厂、江西航海仪器厂、宝钢集团人民机械厂、江西油嘴油泵厂等一批中央、省、九江所属大中型企业云集瑞昌,其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基础良好。市属企业大胆改革,激活机制,产销两旺。目前已形成纺织、机械、建材、矿冶、食品、化工、造纸等众多门类工业体系,其中矿冶、轻纺、机械、建材已成为四大支柱产业。台商投资的江西亚东水泥厂,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远景目标年产量600万吨,是建材业中的一艘航空母舰。水泥压力管、烟花、山药面、木螺钉产品荣获省优部优;“瑞亚”板鸡荣获世界金奖;竹编工业、根雕家什、壁炉、刀剪等一批产品走出国门,销往世界。 瑞昌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和闲置资产。一般技术人员1600人,高中级职称400人,其中高级200人,各行业的熟练工人5000多人,具备相当的研制和设计能力。仅驻市厂矿一块,闲置资产近亿元,闲置厂房近2万平方米。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其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这些国家部委定点生产企业及其产品,急待巩固和发展。 瑞昌山水秀丽,旅游资源富饶。峨嵋溶洞群幽险奇特,规模宏大,被称为“江南第一洞”;青山省级森林公园天然丽质,景迹繁多,葱郁古朴,浑然天成,与庐山遥相呼应,堪称姊妹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休闲避暑的理想处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是迄今世界上最早有木枝护的采冶遗址,可以开发成集考古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赤湖一碧万顷,渔歌晚照,风光旖旎,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有名的水产宝库。 瑞昌投资环境优越。 交通便捷。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北滨长江水道,东距开放港口城市九江32公里,水上运输通汉达沪,并直开日本、香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航线。南武(南昌至武汉)铁路贯穿全境,连通鹰厦线和浙赣线,直接京广线和京九线。九界公路、九武公路两条省道分别与316、315国道交织贯通。距九江机场45公里,现已开通北京、惠阳、广州等地航线,即将开通上海、福州、厦门等新航线,并承办不定期客货包机业务。 基础设施完备。使用华中电网供电,电力充足安全。市内建有110千伏和220千伏大中型变电站各1座,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达标,城区日供水能力2万吨,并正在建设一座2万吨的新水厂。通讯发达,已拥有程控电话4万门,并拥有光缆、微波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可提供图象传真、电传、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服务,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业务。
6. 江西省瑞昌市在地图上拿个部位
我高中是在瑞昌读的,瑞昌在九江的西部,瑞昌有个镇叫码头镇,就在长江边上,与湖北的武穴隔江相望...从九江到瑞昌半个到一个钟头吧,从九瑞大道走,有收费站的,好像是10块钱,呵呵...
7. 龙港镇的地理环境
龙港镇位于阳新来县城西南50公里,西南与自通山县交界,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东与瑞昌市毗邻。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4°53′,北纬29°33′,与江西省武宁县泉口镇接壤;面积3.2平方公里,拥有山场20万亩,耕地5万亩。镇区面积2.2平方公里。 龙港境内水资源充沛。拥有湖北省第二大水库-富水水库,富水电站年发电总量1.7亿千瓦时,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
8. 瑞昌市在九江地区怎么样
瑞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的发掘,刷新了世界铜冶炼的历史记录;有良田寺遗址,秦始皇登临青山巅,程普挥兵桂林岗,苏东坡题墨亭子山,李自成血战罗城坂等。
瑞昌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北襟长江“黄金水道”,东连我国对外开放港口城市九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史有“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辖22个乡(镇、场、街道)。
瑞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大陆温湿性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年无霜期240-260天。
优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雨量,温暖的气候,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全市耕地面积28.4万亩,林地面积111.5万亩,可放养水面12.4万亩。盛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芝麻、红薯、茶叶等。土特农产品苎麻被誉为“绿色金子”,曾获南洋国际博览会优质奖,纤维含量高达73.7%,在全国苎麻品种中独树一帜。瑞昌山药,菜药兼用,早在唐代列为贡品,是营养保健食品中的上乘产品。瑞昌培育的“庐山香”中华猕猴桃是全国同类中的最佳品种,曾多次荣获农业部金奖,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产品。近年,高山逆时令蔬菜异军突起,形成产业化格局,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养殖业发展迅速,猪、牛、羊畜牧业已趋向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种繁多,鱼、虾、蟹、鳗鱼等水产品年产量达1250万斤,且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瑞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金属矿产以金、银、铜为主,铁、锡、铅、锌、钼、钴、镁储量也很大。黄金生产名列全省榜首,享有“万两黄金市”之誉,现已探明净黄金储量达80吨,矿点56个。储量在2号以上的矿点就有7个,且埋藏浅,品位高(5.3克/吨左右)。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大理石、白云石、方解石、滑石、石灰石、云灰岩、煤、硫、镁质粘土、瓷土等。以大理石为主的石材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储量3.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南义、夏畈、黄金、横立山等乡镇。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石灰石储量25亿立方米以上,全市大部分乡镇均有蕴藏,尤其是码头镇储量大,质量好,目前已成为亚东水泥厂年产150万吨水泥的原料基地。与金属矿伴生的硫矿储量也很大,仅武山铜矿区、洋鸡山金矿区已探明储量就有1246万吨。夏畈镇的镁质粘土,范镇、南义的瓷土资源有待开发,前景看好。
瑞昌市是江西省重点工业县市之一。江西铜业公司武山铜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江洲造船厂、九江船用机械厂、江西航海仪器厂、宝钢集团人民机械厂、江西油嘴油泵厂等一批中央、省、九江所属大中型企业云集瑞昌,其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基础良好。市属企业大胆改革,激活机制,产销两旺。目前已形成纺织、机械、建材、矿冶、食品、化工、造纸等众多门类工业体系,其中矿冶、轻纺、机械、建材已成为四大支柱产业。台商投资的江西亚东水泥厂,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远景目标年产量600万吨,是建材业中的一艘航空母舰。水泥压力管、烟花、山药面、木螺钉产品荣获省优部优;“瑞亚”板鸡荣获世界金奖;竹编工业、根雕家什、壁炉、刀剪等一批产品走出国门,销往世界。
瑞昌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和闲置资产。一般技术人员1600人,高中级职称400人,其中高级200人,各行业的熟练工人5000多人,具备相当的研制和设计能力。仅驻市厂矿一块,闲置资产近亿元,闲置厂房近2万平方米。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其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这些国家部委定点生产企业及其产品,急待巩固和发展。
瑞昌山水秀丽,旅游资源富饶。峨嵋溶洞群幽险奇特,规模宏大,被称为“江南第一洞”;青山省级森林公园天然丽质,景迹繁多,葱郁古朴,浑然天成,与庐山遥相呼应,堪称姊妹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休闲避暑的理想处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是迄今世界上最早有木枝护的采冶遗址,可以开发成集考古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赤湖一碧万顷,渔歌晚照,风光旖旎,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有名的水产宝库。
瑞昌投资环境优越。
交通便捷。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北滨长江水道,东距开放港口城市九江32公里,水上运输通汉达沪,并直开日本、香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航线。南武(南昌至武汉)铁路贯穿全境,连通鹰厦线和浙赣线,直接京广线和京九线。九界公路、九武公路两条省道分别与316、315国道交织贯通。距九江机场45公里,现已开通北京、惠阳、广州等地航线,即将开通上海、福州、厦门等新航线,并承办不定期客货包机业务。
基础设施完备。使用华中电网供电,电力充足安全。市内建有110千伏和220千伏大中型变电站各1座,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达标,城区日供水能力2万吨,并正在建设一座2万吨的新水厂。通讯发达,已拥有程控电话4万门,并拥有光缆、微波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可提供图象传真、电传、移动电话等服务,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业务。
9. 形容地理语言简述在我们瑞昌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并说明理由
瑞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林业,畜牧业在山地、丘陵区发展。
渔业(或:水产业)在湖泊区发展。
种植业在平原区发展。
瑞昌市地势中高周低,西南高东北低。由幕阜山脉分支的青山、大德山屹立中部,秦山、梅山和邓家山、苗母山屏障南北,形成南、中、北三片,故有瑞昌三条巷之称。地貌以丘陵低山构造为主,兼有侵蚀堆积地貌。海拔高度自11米—923.1米,其中500米以上低山占37%,100—500米丘陵占46%,100米以下平原占12.3%,水面占4.7%,素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
瑞昌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大陆温湿性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上下,年无霜期240—260天。年均降雨量1614.32毫米,最大降雨量2180.3毫米(1998年),≥100毫米暴雨日年平均1—3天。每年4—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3.40%。
2018年,瑞昌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9.34亿元,同比增长4%。粮食总产量9.56万吨,同比下降5%;油料总产量2.52万吨,同比下降5.7%;棉花总产量2466吨,同比下降25.3%;肉类总产量1.36万吨,同比下降44.2%;水产品总产量3.77万吨,同比下降8.8%。
2018年,瑞昌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2家,家庭农场63家。粮食种植面积25.8万亩;新建千亩以上连片种养基地3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
10. 瑞昌的资源
瑞昌市内资源丰富,发现矿产有处,查明矿种7类31种,7类即:贵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黑色金属矿、化工原料非金属矿、能源矿、非金属矿、水温类矿。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钨、钼、铁、硫、磷、煤、铝土矿、化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饰面大理石、方解石、硅灰石、熔剂用石灰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陶粒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镁质粘土、石榴子石、重钙粉体原料矿、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砖瓦粘土、矿泉水、温泉等。
瑞昌市主要矿产的保有储量:铜金属矿(伴生)118.38万吨,岩金金属矿(伴生)46.96吨,银金属矿(伴生)1372吨,铅锌(伴生)11.39万吨,铁矿石1465.7万吨,硫铁矿矿石142万吨,伴生硫铁矿矿石10262万吨,煤3086.32万吨,冶金白云岩8615万吨,水泥用灰岩70044.98万吨,熔剂用灰岩2726.2万吨,饰面大理石14537.8万立方米,水泥配料用砂岩2511.05万吨。 市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仅木本植物就有37科78属,约500多种,包括杉木林、松类林、灌木林、薪炭林、药用林、浆果类灌丛、灌草丛、蕨类等,国家二级野生植物香樟,主要有槐、柏、罗汉松、银杏、红豆杉等。
竹类,有10余个品种。竹林110975亩,其中毛竹20925亩396.5万株,杂竹90049.5亩11523万株。
药类,野生中药材达数百种之多。主要包括半夏15吨担,明党参10吨,金银花5.3吨,川芎235.5吨,天冬3.6吨等。 西南山区,野生动物适栖环境优越,种类繁多。草食哺乳类动物有:麂、野兔、野猪、刺猬、豹猫、金钱豹、豺獐、狐等。雉类有:鹰、苍鹭、野鸭、青鸡、松雀、大山雀、雉鸡、白劳、画眉、白鹇、环颈雉、山斑鸠、鹰鹃、喜鹊、猫头鹰等,两栖爬行类有:乌梢蛇、王锦蛇、眼镜蛇、灰鼠蛇、金环蛇、银环蛇、黑眉锦蛇、三索锦蛇、林蛙等。
东北面赤湖,面积近10万亩,既是鱼虾的繁殖地,又是候鸟保护区。鱼虾类共15科60余种。现大面积用于开发青虾、龙虾、河蟹、珍珠养殖,还引进鳗鱼养殖。候鸟一年四季都有,秋冬两季数量多、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湖中大、中、小山和各湖汊、湖滩的芦苇中,栖息的各类候鸟共有18种,主要有白鹤、鸿雁、灰雁、豆雁、天鹅、大白鹭、小白鹭、野鸭、苍鹭、绿头鸭、乌鸡等,高峰期有2~3万只。
长江瑞昌段,常有中华鲟、白鳍豚、江豚游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