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黄玢江苏地质局

黄玢江苏地质局

发布时间: 2021-01-23 05:05:59

① 矿区地质概述

(一)地层

矿区及附近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阿吾拉勒组第四亚组(C1a4)。大面积分布于矿区范围内,其与下伏的第三亚组(C1a3)呈整合接触。

第四亚组(C1a4)下部为一套正常沉积岩;上部为安山(玢)岩及碎屑岩。其与下伏的第三亚组(C1a3)呈整合接触(据区域资料)。

因矿区范围较小,所见多为第四亚组的上部,因褶皱(复向斜)的发育,局部出露下部的岩性(层),主要岩性为紫红—灰紫色晶屑玻屑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砂岩、灰白色—灰黑色微晶粉晶生物碎屑灰岩、砂质灰岩夹沉凝灰岩及岩屑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砂岩夹灰岩为铁矿成矿的主要层位。

根据各岩性层产出的不同位置、叠置、组合特征,将矿区内所见岩性做了初步划分,将紫红色晶屑(岩屑)凝灰岩岩石组合划为该亚组的下岩性段 ,将中-细粒凝灰岩、沉凝灰岩夹角砾凝灰岩、灰岩组合划为该亚组的上岩性段 。

下岩性段 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为巨厚层,其内见透镜状、似层状产出的中-细粒凝灰岩层,应为褶皱运动后期剥蚀作用的产物,上岩性段 主要分布于矿层(体)(矿化带)及其南部,北部附近亦有少量分布,二者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地层(岩性层)总体表现为南南西、南西西倾,倾角58°~84°,局部为北东倾和北北东倾,倾角62°~78°。因普遍遭受后期构造的破坏而裂隙发育,沿裂隙多发育碳酸盐细脉网,并发育有镜铁矿细脉或镜铁矿薄膜(沿裂隙面分布,呈鳞片状产出)。

总体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紫红色、灰紫色晶屑(岩屑)凝灰岩、灰绿、浅灰绿色中-细粒凝灰岩(局部可见细砾、角砾)。

(二)构造

矿区内总体表现为单斜构造,局部岩石地层可见的小的褶曲和变形;断裂构造较发育,但规模一般不大。

F1:为推测断层,位于矿区西北部,沿沟谷发育,走向北东,断层特征、性质不明显,鉴于该断层通过的岩石地层单元中灰岩发生明显的褶曲、扭动,推测其具左行走滑性质,滑距近100m。断裂形成时间晚于主成矿期。

F2:位于矿层(体)北侧约100m处,断裂带宽近10m,走向近东西,横贯普查区,总体向北倾,倾角近直立。带内岩石较为破碎,未见矿化蚀变,其与成矿及其改造无直接关系。

F3:位于2-2′勘探线以东附近,与矿层(体)小角度斜交,交角约为24°,规模不大,为逆断层,断层面产状为35°∠75°,断层带宽10~15cm,内可见断层泥和细角砾、碎粒。断层在浅部对矿层(体)的产状及其工程地质条件有较大影响。

F4:矿层(体)附近,断裂带宽30~50m,其范围已将矿层(体)包括在内,产状为110° ∠60°~80°,具韧性剪切性质,韧性剪切的特征在矿层(体)南侧的部分地段表现得较为清晰,可见明显的眼球状构造,岩石破碎呈碎粒(可见碎粒局部呈线性分布)状、粉末状。断层对矿层(体)从地表至中深部均有较大影响,主要作用表现为:(1)变质改造作用;(2)破坏矿石原有的完整性和矿层(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导致矿床充水的主因;(3)其活动是引起矿床内镜铁矿、黄铜矿、碳酸盐局部发育的主因;(4)是引起矿床内岩、矿石发生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矿化蚀变的主因。

F5:位于矿区0-0′勘探线附近,与矿层(体)大角度斜交,交角约为65°。规模不大,具走滑性质,但滑距甚小,基本未影响矿层(体)在走向上的完整性,断层面擦痕明显,产状为250°~255°∠75°。断层对矿层(体)在走向上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很小。

F7:位于矿区8-8′勘探线以东一带,与矿层(体)小角度斜交,交角约为15°,断层规模较大,可能为右行走滑正断层,断层带宽约30m,断层面产状为355°∠81°,两盘相对移动距离很小,对矿层体在产状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影响不大。

F6:位于8线附近,近南北向产出,可能为逆断层,西倾,倾角约70°。其对矿层(体)在走向及倾向上的连续性和矿石完整性、矿层(体)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尚不明了。

F8:位于矿层(体)最东部南侧约12m处,断裂带宽5~10m,走向近东西,总体南倾,倾角65°~74°。带内岩石破碎,未见矿化蚀变,其与成矿及其改造无直接关系。

从各断层的发育特征和相互关系来看,断层均发育于成矿期后,其先后顺序依其编号顺序,其判断依据为F1、F2、F8与其他断层无直接联系,但二者可见规模均较大,应属区域性断裂的高级别次级断裂,F4、F5、F6均穿过F3断层,F7断层穿过F3、F6,F4、F5、F6之间的时空关系不密切,判断其发育时间大体相当。

在断裂和区域性褶皱构造的共同作用下,矿区局部岩石地层可见的小的褶曲和变形,如在TC201中,近矿部分(含矿层)岩石表现为小的背形特征,在矿区东部部分地段岩层局部表现为高角度的北北东倾向。在矿区北部,晶屑岩屑凝灰岩中局部出露小的呈透镜体状产出的灰绿色中-细粒凝灰岩(偶含砾),应为区域性褶皱在矿区内直接体现。但从总体的岩石地层的空间分布来看,矿区总体表现为高角度单斜构造。

(三)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大规模侵入岩(如脉岩等),仅在近矿断裂破碎带内沿裂隙见呈网脉状、被膜状分布的碳酸盐岩,局部于地表偶见石英细脉。

喷发岩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主要为安山质火山(碎屑)岩(晶屑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地表岩石一般均呈浅紫色、紫灰色,近断层部位及含矿层位附近,岩石均呈浅色系,以浅灰色、浅灰绿色为主,局部为灰绿色,绿泥石化较为发育,矿物成分主要为晶屑、岩屑、火山尘、火山灰。火山尘、火山灰多已脱玻化蚀变隐晶质长英质和绿泥石集合体,主要矿物成分磁铁矿、黄铁矿等含量均较低,为1%~5%。

此外,在深部(ZK203孔内)见疑似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角砾,角砾呈棱角状,呈肉红色,具一定程度的钾化,相对较为富集的黄铜矿化赋存于角砾中。

(四)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处于一个金、银、砷、铜、钴、钨、钼综合异常区内,各单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异常区近东西向展布,总面积约3.0km2,异常形态为不规则状,为甲1类异常,属矿致异常。

单元素金异常呈不规则椭圆状,面积约1.3km2,异常下限为1.2×10-9,异常面积1.3km2,极大值33.9×10-9,平均值33.9×10-9,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衬度为28.3,规模为43.93,NAP值为36.61。银异常呈近似椭圆状,面积为0.41km2,异常下限为0.15×10-6,极大值为0.321×10-6,平均值为0.321×10-6,具二级浓度分带,异常衬度2.14,规模0.13,NAP值为0.87。砷异常面积0.21km2,异常下限为20×10-6,极大值为37.2×10-6,平均值为37.2×10-6,异常衬度1.86,规模7.94,NAP值为0.397。铜异常呈北西向展布,不规则状,面积约2.27km2,异常下限为40×10-6,极大值为2291.58×10-6,平均值为442.02×10-6,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衬度11.05,规模1002.9,NAP值为25.07。钴异常呈不规则状,面积约1.7km2,异常下限为18×10-6,极大值为347.08×10-6,平均值为128.77×10-6,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衬度7.15,规模215.8,NAP值为12.0。钨异常面积1.4km2,异常下限为2.5×10-6,极大值为31.03×10-6,平均值为12.39×10-6,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衬度4.96,规模17.08,NAP值为6.83。钼异常面积1.14km2,异常下限为1.5×10-6,极大值为23.55×10-6,平均值为23.55×10-6,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衬度15.7,规模26.9,NAP值17.9。

(五)地球物理特征

1.物性特征

对工作区内各种岩、矿石进行磁性参数统计表明(表3-1),区内磁异常都是区内磁异常都是感磁引起的异常,能引起较强磁异常的因素为磁铁矿,其余为火山岩、褐铁矿化凝灰岩、灰岩、中-细粒凝灰岩等中-弱磁性岩石,一般都是背景场,这些中-弱磁性岩石,最大约能引起1000~3000nT的局部高磁异常,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高背景场形式出现,由此说明,区内大部分高磁异常都是由磁铁矿所引起。通过矿点岩(矿)石物性参数统计结果的分析,对资料解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表3-1 松湖铁矿岩、矿石磁性参数统计表

2.磁性分布特征

由△T化极平面等值线图可以看到,磁异常在本区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特征的场:中部△T表现为起伏、跳跃、强弱不一的正磁异常带,近东西向展布,其与地层及矿层(体)走向基本一致,在该正磁异常带西部伴生有明显的负磁异常,其他大部分区域为背景场,表现为平缓的正磁场区,夹小面积的平缓的负磁场区,基本是地层岩性的正常反映。本次工作区共圈定4个高磁异常。

负磁异常一般伴生在正磁异常的旁边,表现为异常梯度大而且变化快,通常出现在矿层(体)的边部,说明正、负磁异常是感磁异常。

3.局部磁异常特征及解释推断

矿区是铁矿分布区,研究的对象为高磁异常。因此,局部异常划分主要以△T化极平面等值线图中△T曲线特征进行;按照这一原则,在本次工作区以1500 nT为异常下限共圈定高磁异常4个,以下是对工作区一些典型磁异常特征的分析认识。

(1)SH1-01号磁异常

异常位于矿区590测线(位于3-3′勘探线以东约20m),为一椭圆型异常,东西向展布,长约50m,宽20m,极大值大于5000nT,位于矿层(体)露头南20m处,为矿致异常,南、北、东伴生有明显的负磁异常,说明矿层(体)是有限延伸的板状体,长度不大,经对590测线反演计算矿层(体)南倾78°,分别向上延拓50m、100m后,异常仍有所显示,但已不明显(图3-1),说明矿层(体)有一定的延深,但延深不大,经钻孔ZK301验证,磁测成果推断基本正确,矿层(体)南倾,向西变薄,有尖灭的趋势。

图3-1 590测线向上延拓曲线图

(2)SH1-02号磁异常

异常位于矿区中部,在SH1-01号异常的东延方向,为一近椭圆型异常,东西向展布,横跨600、610、620、630、640、650六条测线(大体分别相当于Ⅰ - Ⅰ′、0-0′、Ⅱ-Ⅱ′、Ⅳ-Ⅳ′、Ⅵ-Ⅵ′、Ⅷ-Ⅷ′六条勘探线向东平移约40m的位置上),长约500m,最宽60m,极大值大于8000nT,异常西端北部伴生有明显的负磁异常,说明磁异常体是无限延伸的板状体,为矿致异常。工区△T化极数据经向上延拓100m后,异常依然存在(图3-2),与SH1—01、03号变成一个异常,说明矿层(体)有一定的延深,由此可以推断地表矿层(体)在深部是一个矿层(体)。经对610线(0号勘探线)向上延拓100m、200m,异常仍然存在(图3-3),说明矿层(体)延伸在400m左右。

根据磁异常特征及2006年槽探、钻探成果,用二度半重、磁异常人机联作实时反演拟合软件拟合出矿层(体)的形态特征(图3-4),可以看到曲线拟合程度较好,矿层(体)宽度约70m,近直立,Ⅱ-2号矿层(体)与钻孔中3-1-7层矿层(体)对应较好,产状变缓。

经2007年在Ⅰ号勘探线(600线)、0号勘探线(610线)、Ⅱ号勘探线(610线)、Ⅳ号勘探线(630线)、Ⅵ号勘探线(640线)布设钻孔验证,证明2006年磁异常解释推断基本正确、可靠,矿层(体)南倾,倾角较大近直立,延深大于400m,但深部矿层(体)形态、产状与推断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图3-2 松湖铁矿区磁异常上延100m平面等值线图

图3-3 610(0号勘探线)测线向上延拓曲线图

图3-4 610(0号勘探线)测线二度半人机联作实时反演拟合矿层(体)形态图

(3)SH1-03号磁异常

异常位于工作区中部,在SH1-02号异常的东延方向,从测线650到660线(位于Ⅷ-Ⅷ′勘探线东约40m),为一近哑铃型异常,东西向展布,长约180m,最宽45m,极大值大于3000nT,说明磁异常体是有限延伸的板状体,该异常为矿致异常。该异常经向上延拓后与SH1-02号磁异常为一个异常,说明矿层(体)有一定的延深,推测地表矿层(体)在深部连接为一个矿层(体)。

经对650线磁异常分别向上延拓100m、200m,异常仍然存在(图3-5),说明矿层(体)延伸较大,磁异常特征显示矿层(体)向北倾斜,用二度半重、磁异常人机联作实时反演拟合软件拟合出矿层(体)的形态特征(图3-6),可以看到曲线总体拟合程度较好,矿层(体)向北倾,倾角在85°左右,矿层(体)宽约50m,异常北部没有拟合上的次级异常,初步分析可能是一个隐伏的盲矿层(体)。

(4)SH1-05号磁异常

异常位于工作区东部,位于680-700测线间,北东东向延伸(推测为地形因素的影响,经反演,异常在深部亦向南倾,倾角近80°),长约300m,最宽处约40m,极大值大于3000nT。说明磁异常体是有限延伸的板状体,该异常为矿致异常。该异常经向上延拓后与SH1-01、SH1-02、SH1-03号磁异常连接为一个异常,说明矿层(体)有一定的延深,推测地表矿层(体)在深部连接为一个矿层(体)。

经在650线(Ⅷ号勘探线)附近2006年施工钻孔ZK6501和2007年施工钻孔ZK801验证,上部矿层(体)南倾,倾角较大,近直立,与磁异常解释推断基本相符,下部矿层(体)没有验证到,分析原因可能是下部矿层(体)向北倾,或者由于断层的影响矿层(体)错动ZK6501没能验证到矿层(体)。

根据上述分析解释,工作区内的4个磁异常呈线形展布,都是矿致异常,SH1-01、SH1-02、SH1-03号磁异常经钻探施工,在450m范围内已见到多层厚度不等的磁铁矿层(体),地表显示矿层(体)不连续,而在深部是一个矿层(体),与磁异常的推断解释较为相符(图3-6),SH1-01号异常消失,说明该矿层(体)在580线(Ⅲ号勘探线西80m处)处已尖灭,向东延伸到700线(Ⅷ号勘探线500m处),长共计1200m左右。

图3-5 650测线(位于8线以东约50m)向上延拓曲线图

② 河北省区域地质概况

河北省区域地质条件,已有系统的专著问世。现参照鞠紫云主编、李勤、张玉华副主编的 《河北省 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以下简称 《河北区域地质志》)和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矿产总结》(以 下简称 《河北区域矿产总结》)作概略介绍。

1.3.1 太古界地层

太古界地层单位及其名称均以 《河北区域地质志》为标准。太古界新老地层(岩石)单位名称的对比见 表1.3.1。

1.3.1.1 中下太古界迁西群

迁西群主要分布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燕山地区,划分为冀西怀安、北京密云、冀北承德和冀东 迁西4个小区。由各种辉石麻粒岩、含辉石片麻岩组成,夹有磁铁石英岩。自下而上分为2个亚群、4个岩 组。

(1)下亚群

分布于迁西小区和怀安小区。自下而上分为2个岩组。

A.上川组,分布于迁西太平寨、杨河峪一带。主要为辉石麻粒岩,混合岩化强烈,形成黑云紫苏均 质混合岩。

B.三屯营组,分布于迁西高家店至三屯营以东,迁安五重安以西的上川组两侧。下部以二辉麻粒 岩、斜长次透辉麻粒岩为主;上部片麻岩增多,夹磁铁石英岩。

此外,怀安小区原称的 “瓦窑口组” 、“马市口组” 、“右所堡组”和 “下白窑组”,与本亚群大 致相当。

(2)上亚群

分布于燕山地区的4个小区。在迁西小区,自下而上分为拉马沟组和跑马场组。怀安地区的原崇礼组 或谷咀子组与本亚群相当。

A.拉马沟组,分布于马兰峪-潵河桥-青龙八道河一带,以角闪斜长岩为主。

B.跑马场组,分布于马兰峪以西、迁安水厂以及青龙附近和宽城东南一带。以角闪斜长片麻岩为 主,常见石榴子石。

1.3.1.2 上太古界阜平群或单塔子群

上太古界地层在太行山区称为阜平群,在燕山区称为单塔子群。两者属于同一地质年代。

(1)阜平群

分为南、北2个小区。北为阜平小区,包括平山、灵寿、唐县、易县、涞水等地;南为赞皇小区,包 括鹿泉、井陉等地。自下而上分为9个岩组。

表1.3.1 河北省太古界一古元古界岩石地层划分及对照表

A.索家庄组,仅见于阜平小区,分布于阜平大柳树、段家庄、川里,唐县花盆,涞源马庄、走马 驿、祭刀岭、银房等地。以黑云母(或角闪石)斜长片麻岩为主,局部夹大理岩或磁铁石英岩;上部为蛇纹 石(或透辉石、金云母)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

B.团泊口组,分布于阜平小区和赞皇小区。在阜平小区分布于阜平沙窳(yu)、旧营、团泊口以东, 灵寿陈庄、行唐口头以北;在赞皇小区原称“放甲铺组”,分布于内丘柳林,邢台放甲铺、西黄村,沙 河禅房一带。

团泊口组,下部为混合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其上为钾长浅粒岩夹片麻岩;上部岩 石:在阜平小区北部为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在南部为大理岩夹变粒岩和透闪岩。

C.南营组,分布于阜平小区和赞皇小区。赞皇小区地层原称 “北赛组”,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 主,夹磁铁石英岩;在赞皇小区夹有石榴角闪片岩。顶部有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

D.漫山组,主要分布于阜平小区西南部。下部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夕线石浅粒岩;上部为大 理岩及斜长角闪岩。在部分地段,该组曾称 “湾子组” 、“宋家口组” 。

E.木厂组,主要分布于阜平小区。下部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上部为大理 岩、斜长角闪岩及辉透变粒岩。该组曾称 “湾子组” 、“宋家口组” 。

F.四道河组,分布于阜平、平山境内。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浅粒岩为主,上部为大理岩、夹片麻岩 及透辉变粒岩。

G.红山坡组,仅见于平山红山坡和阜平燕麦青、石湖岩等地。以巨厚层浅粒岩为主,上部为大理 岩。

H.跑泉厂组,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及大理岩;下部常有浅粒岩。

I.榆树湾组,以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及大理岩。

跑泉厂组和榆树湾组,原合称 “龙泉关群”,分布于阜平小区西南部。

(2)单塔子群

分布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北的张家口及承德地区,在滦县、抚宁、卢龙等地有零星出露。自下而上 分为3个组。

A.燕窝铺组,见于承德市燕窝铺一带,由强蚀变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组成,间夹石榴角闪 紫苏(透辉)麻粒岩。

B.白庙组,分布广泛。主要为黑云变粒岩、浅粒岩,夹黑云(或钾长)片麻岩。混合岩化强烈,形成 条带状、眼球状混合岩。张家口的原红旗营子群的主体,与白庙组基本相当。

C.凤凰咀组,分布于大庙—娘娘庙深断裂南侧及丰宁一带。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或黑云)变粒岩 组成,夹多层大理岩。混合岩化强烈,形成以渗透注入为主的混合岩。

1.3.1.3 上太古界五台群或双山子群

上太古界地层在太行山区称为五台群,在燕山区称为双山子群,两者属于同一年代。

(1)五台群

分布于阜平小区和赞皇小区,超覆于阜平群之上。自下而上分为3个组。

A.板峪口组,在赞皇原称 “红鹤组”,为石英岩、石英片岩及大理岩等。

B.上堡组,在赞皇原称 “石家栏组”,为黑云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

C.龙家庄组,见于来源龙家庄以角闪片岩为主夹石英片岩等。

(2)双山子群

零星出露于燕山地区。自下而上分为2个组。

A.茨榆山组,出露于迁西小区和承德小区。在承德原称 “姜营组” 、“南店子组” 、“太平庄 组” 。下部为黑云变粒岩夹浅粒岩;上部为黑云石榴片岩与角闪磁铁石英岩。

B.鲁杖子组,见于迁西小区的青龙河东岸,岩石为具有变余火山结构的斜长角闪岩、斜长变粒岩, 以及沉积变质的变粒岩、片岩等。

其他年代的地层,将在相关章节介绍,此处从略。

1.3.2 岩浆岩

1.3.2.1 太古代主要岩浆岩

(1)早—中太古代岩浆岩

迁西群的原岩主要为基性、中性、中酸性到酸性火山岩。

与火山活动同期侵位的超基性岩,集中分布于怀安经密云、遵化、迁西到青龙一带,以及承德、平 泉等地。主要有遵化毛家厂、阎王台,承德五道河、三沟,怀安赐沟等地的岩体或岩体群。岩体规模很 小,长仅数米至数百米。岩石类型主要为强蛇纹岩化橄榄岩、二辉岩、蛇纹岩、透闪岩等。

在平泉西坝和大庙,有辉石正长岩侵入在迁西群中。

(2)新太古代岩浆岩

在五台期有强烈的中基性到中酸性火山岩喷发。之后,有闪长岩类、花岗岩类和石英正长岩侵入。主要分布于尚义—平泉深断裂西段和丰宁—隆华深断裂以南,构成西起尚义,经崇礼、丰宁、承德、隆 化,东到平泉的东西向构造岩浆带。在抚宁、青龙一带,有柳各庄闪长岩、三合店花岗岩等。在涞源上 堡有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在赞皇有许亭花岗岩。其他尚有沿双山子群构造部位产出的闪长岩、花岗岩 等岩体。

1.3.2.2 元古代主要岩浆岩

(1)早元古代岩浆岩

火山岩产于甘陶河群中,分布于太行山区的鹿泉至内丘一带,主要为变玄武岩和少量玄武安山岩。侵入岩分布于青龙河、阜平、赞皇等地,主要为蛇纹岩、蛇纹石化橄辉岩、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 等。

(2) 中元古代岩浆岩

长城纪火山岩,赋存于大红峪组及其以下的地层中,主要是分布于平谷、蓟县、遵化到滦县等地的 大红峪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为粗面岩,紫红色、砖红色,含钾长石65%~90%。侵入岩有承德大庙、头沟 斜长岩和平泉光头山碱性花岗岩。

1.3.2.3 古生代主要岩浆岩

(1)早古生代加里东旋回岩浆岩

仅有康保三面井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和小英图片麻状花岗岩岩体。

(2)晚古生代华力西旋回岩浆岩

火山岩分布于康保、围场一带。形成早二叠世三面井组中的安山岩。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沿东西向断裂形成4条岩带:

康保—围场带:主要有戈家村辉长岩、大兰城辉石岩岩体。

崇礼—承德带:主要有崇礼水泉沟霓辉正长岩,小张家口透辉岩,蕨菜沟、铁马等角闪石岩,红石 砬、娘娘庙透辉岩,高寺台蛇纹石化橄榄岩,刁窝辉长岩等20余个岩体。

姚家庄—矾山—孤山带:主要有阳原响水沟、鳌鱼口霞石正长岩,阳原姚家庄、怀来矾山辉石岩、正长辉石岩,孤山辉石岩等10余个岩体。

易县—涞水带:主要有双合庄、东杜岗、高子坨辉长岩、辉石岩、辉石角闪石岩等岩体。

花岗质侵入岩沿深断裂之间的隆起部位侵入,分为3个带。主要有康保、满德堂、大青沟、围场老窝 铺,以及崇礼海流图、围场锥子山花岗岩体等。

1.3.2.4 中生代主要岩浆岩

中生代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旋回。燕山旋回分为4期:

早侏罗世燕山旋回第一期:包括南大岭组玄武岩、安山岩,分布于燕山台褶带内的滦平大石棚到承 德武家厂火山岩带(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火山旋回称为南大龄旋回);中深成侵入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和 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主要有宽城汤道河花岗闪长岩、兴隆王坪石花岗岩、遵化茅山花岗岩、青龙棒槌 崖辉长岩等10余个岩体。

中侏罗世燕山旋回第二期:火山活动强烈,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和少量流纹岩组成(髫髻山火山旋 回)。侵入岩,包括石英正长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或花岗岩等。主要有兴隆峪耳崖、涉县符山等 90多个岩体。

晚侏罗世燕山旋回第三期:是燕山旋回最剧烈的一次岩浆活动。晚侏罗世地层几乎全由火山岩组 成,岩性有安山岩、流纹岩和石英粗面岩以及同成分的火山碎屑岩(张家口火山旋回)。侵入体为石英正 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浅成、超浅成侵入体,之后为闪长岩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或 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等中深成侵入体。如后石湖山、寿王坟、马家沟、大河南、王安 镇、赤瓦屋、麻棚、武安矿山、武安洪山等150个岩体。

早白垩世燕山旋回第四期:形成大北沟组和花吉营组中到酸性火山岩(大北沟火山旋回)以及浅成小 侵入体。主要有丰宁石门沟石英正长斑岩,围场十间房花岗斑岩、五道川花岗斑岩,承德烟筒山花岗斑 岩,平泉石洞子花岗斑岩、付家湾石英二长斑岩等。

1.3.2.5 新生代主要岩浆岩

新生代喜山旋回,划分为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3个火山旋回。晚第三纪火山旋回形成的火山 岩有汉诺坝玄武岩、棋盘山玄武岩等。

1.3.3 断裂构造

1.3.3.1 深断裂

深断裂是切穿硅铝层、深达硅镁层或上地幔的断裂类型,有的学者称为壳断裂、岩石圈断裂、超岩 石圈断裂。河北省境内共有10条深断裂(图1.3.1),分为4个深断裂带。

(1)内蒙古地轴北缘深断裂带

其中康保—围场深断裂(编号1,指图1.3.1中的编号,下同),大致沿北纬42° 线在本区北部通过。

(2)内蒙古地轴南缘深断裂带

共有3条深断裂,包括丰宁—隆化深断裂(编号2),大庙—娘娘庙深断裂(编号3),尚义—平泉深断裂 (编号4)。

(3)太行山深断裂带

分为西带和东带:

西带(紫荆关深断裂带),包括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编号5),紫荆关—灵山深断裂(编号6);

东带(太行山前深断裂带),包括怀柔—涞水深断裂(编号7),定兴—石家庄深断裂(编号8),邢台—安 阳深断裂(编号9),沧州—大名深断裂(编号10)。

1.3.3.2 大断裂

大断裂是介于深断裂与一般断裂之间的一级断裂,长度较大,有的可达百余公里,但一般未深入硅 镁层。区内共有9条大断裂,详见图1.3.1。

1.3.4 构造单元划分

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有两个Ⅰ级构造单元:中朝准地台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两者在区 内以康保—围场深断裂(编号1)为界。

1.3.4.1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Ⅱ级构造单元

区内,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Ⅱ级构造单元为内蒙古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其中的Ⅳ级构造单 元,在康保一带为康保褶皱束,在围场以北为棋盘山中凹陷。

1.3.4.2 中朝准地台的Ⅱ级构造单元

中朝准地台在区内共有4个Ⅱ级构造单元。

(1)内蒙古地轴

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地轴北界为康保—围场深断裂;南界为尚义—平泉深断裂的西段(尚义—赤城 段),向东接丰宁—隆化深断裂。

(2)燕山台褶带

燕山台褶带北界为内蒙古地轴;南界大致沿固安—昌黎大断裂(编号(6))向西,经廊坊附近的北东向断 裂,在蓟县附近折向密云,再接怀柔—涞水深断裂(编号7)和定兴—石家庄深断裂(编号8)折向南,再接无 极—衡水大断裂(编号(7))折向西北,相交于紫荆关—灵山深断裂(编号6);西界,北段以马市口—松枝口断 裂(编号(2))为界,向南接太行山深断裂带西带(编号5),再经紫荆关—灵山深断裂(编号6),与无极—衡水 大断裂相交(编号(7))。

(3)山西断隆

东界,沿燕山台褶带西界,向南接邢台—安阳深断裂(编号9)。山西断隆向西进入山西境内。

(4)华北断拗

在区内,位于燕山台褶带和山西断隆东南部。

图1.3.1 冀京津深大断裂分布略图

③ 地质编录怎样写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路线地质调查,给个东西仅供参考
1.2 岩石观察描述
1.2.1岩性描述
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岩性描述内容:
(1)岩石颜色
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
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
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
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
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
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
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 蚀变、矿化
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
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1.2.2 岩层(岩体)观察描述
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范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描述内容:
(1)岩相划分情况;
(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
(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
(4)包体特征;
(5)化石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1.2.3 接触关系观察描述
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内容:
(1)接触带类型:
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
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
(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
(4)原生构造;
(5)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
(6)接触带产状变化
基本要求:正确识别接触面类型
1.3 构造特征的观察描述

1.3.1褶皱构造
(1)褶皱要素
测量两翼的产状、褶皱枢纽产状、轴面产状、翼间角大小;
(2)组成褶皱的岩层
岩性、新老关系等;
(3)几何形态
注意观察描述转折端形态、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褶皱的对称性等。
(4)从属构造
观察与褶皱有成因联系的从属小构造,如小褶皱、节理裂隙、层间滑动、劈理线理的分布、型式及与褶皱的关系等。
1.3.2 断裂构造
(1)构造岩的描述
按岩石描述内容描述。构造角砾岩着重描述构造角砾成分、砾径大小、形态、排列形式,胶结物成分、胶结程度等;糜棱岩重点观察结构特征及矿物的变形特征等。
(2)断层两盘的岩层(石)及其产状变化
(3)断层面产状及断层带宽度的确定。
(4)断层力学性质及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主要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褶皱、擦痕、阶步、羽状节理、两侧小褶皱、断层角砾岩等确定。
(5)断层组合、配置形式及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等。
(6)断层的一些其他特征
如负地形标志、断层三角面;断裂中的矿化蚀变现象等。
1.3.3 节理的观察
(1)节理产状测量。
(2)节理的性质及节理面特征。
(3)节理的充填情况(注意含矿性)。
(4)节利与层理及大构造的关系。
(5)节理的分期配套及组合型式(有重点地观察)。
1.3.4 劈理的观察
(1)描述劈理的性质,区分劈理的类型。
(2)测量劈理与层理的产状及其夹角。
(3)观测描述劈理与劈理之间的先后顺序。
(4)描述劈理与其他构造的关系。
(5)描述劈理域与微劈石的特征。
1.4 矿石及矿(化)体特征的观察描述

首先在地质点或工程中详细观察矿石、矿化特征,并进行矿石命名,在此基础上加大观察范围,追索观察矿(化)体的总体特征。
1.4.1 矿石命名原则
(1)凡根据有用矿物目估含量换算的有用元素含量达边界品位者,一律定为矿石,作为基本名称。如黄铜矿≥1%(即Cu≥0.3%),则定名为××岩黄铜矿石;对于金而言,如野外快速分析Au≥1×10-6,则暂定为××岩金矿石,其他依此类推。
(2)矿石中若有两种以上有用矿物,目估含量又分别达到各自的边界品位,命名时以本项目主攻矿种的矿物作为基本名称,其他矿物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冠于基本名称之前。但参与命名的矿物最多不得超过三种。如黄铜金矿石、黄铁方铅闪锌矿石等。
(3)当有用矿物总含量小于50%时,按原岩加有用矿物组合的原则来定名,如透辉石矽卡岩黄铜矿石、构造角砾岩金矿石等;当有用矿物总含量大于50%时,为块状矿石,原岩不参与矿石命名,如黄铁黄铜矿石、方铅闪锌矿石等。
(4)为了避免矿石名称过于冗长,可将基本名称前的所有“矿”字去掉,如黄铁黄铜矿石,但在文字描述中“矿”字不能省掉。
1.4.2 矿化命名原则
(1)凡含有用矿物,其中有用组分目估含量在某一界限以上又达不到边界品位时可称为矿化。命名时以岩石名称作基本名称,其前冠以“××矿化”。如黄铜矿化变质粉砂岩、辉锑矿化凝灰岩等。
(2)有两种以上矿化时,只选两种主要的,按“少前多后”的原则冠在岩石名称之前,其余在描述中叙述。
(3)参与矿化命名的有用元素目估含量范围:
Cu品位在0.1%≤Cu≤0.3%时,定为×铜矿化,如辉铜矿化石英砂岩;
Au品位在0.3×10-6≤Cu≤1×10-6时,定为金矿化;
S品位在2%≤S≤6%时,则主要含硫矿物黄铁矿或磁黄铁矿参与矿化命名;
其他矿种一般以边界品位的三分之一左右数值作为矿化命名的含量下限。
1.4.3 矿石描述内容及顺序
(1)矿石颜色:矿石总体新鲜颜色,风化色加括号写于后。
(2)结构构造:主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3)矿物成分、含量及产状特征:先描述金属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百分比、集合体产状特征;后描述脉石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变化。
(4)矿物共生组合:主要的(含量多的)在前,次要的在后,最后为脉石矿物,并用短线连接。如:次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
(5)矿化总体特征:首先概括叙述该矿段的整体矿化程度,包括贫富、均匀程度及其与岩石、构造等的联系;其次由上到下叙述各段中金属矿物的组成、含量、产状等的变化特征。
(6)矿石的次生变化。
(7)有条件时根据矿物之间的交代关系,确定主要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早生成的在前,后生成的在后,并用箭头依次连接。如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孔雀石。
矿化岩石一般先按1.2.1的内容描述原岩特征,再按上述(3)—(7)的要求描述矿化特征。
1.4.4 矿(化)体特征的观察
(1)矿(化)体的宽度、产状的测量。
(2)矿(化)体顶、底板围岩特征。
(3)矿(化)体沿走向在矿化强度、矿体厚度、产状等的变化情况。
(4)矿(化)体赋存构造部位、成矿后构造对矿体的影响等。
(5)矿化与蚀变的组合关系。
1.5 围岩蚀变的观察描述

(1)蚀变种类:按主要蚀变矿物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2)蚀变矿物分布特征:如蚀变矿物呈星点状分布、带状分布、面状分布等等。
(3)蚀变规模及强度:面型蚀变描述其范围大小如蚀变范围500米×400米;带型蚀变说明蚀变带长度、宽度等。
(4)蚀变分带及其与围岩的关系。例如斑岩型矿床从斑岩体内部到远离围岩具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的分带等。
(5)蚀变与矿化关系:如蚀变强度与矿化强度具正相关关系,其中黄铜矿与绢云母化关系密切,辉钼矿化与钾化(黑云母化)关系密切等。
。。。。。。。。很多 ,我也是参考我们单位的规范来的

④ 岩体地质特征

拾金坡金矿床产于拾金坡复式岩体的边部。该岩体位于安西县辉铜山—花牛山一线之西北,白峡尼山之东,狼山以南,是区内最为重要的含金岩体。迄今为止,在拾金坡复式岩体中已经发现金沟井、拾金坡、磨金硐、南金滩等中小型矿床及十余个金矿点。该岩体呈岩基产出,近EW向长条状展布,东部大西部小,近似楔形。据1:20万方山口幅区调报告的统计,拾金坡岩体东西长66 km,东段宽12~18 km,西段宽3~4 km,总面积在600 km2以上。岩体西北缘大都被第四系覆盖,在狼山南可见其侵入中震旦统洗肠井群中;南缘沿宝石山一带侵入中下奥陶统花牛山群,使围岩呈半岛状出现;在玉石岭北东见有二叠系地层不整合其上(图3-1)。依不同期次岩体的相互接触关系,拾金坡复式岩体可划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石英闪长岩株,主要在该复式岩体西部的白山头南、白峡尼山北一带出现,面积13km2。岩石为中粗粒结构,主要由半自形斜长石(50%~60%)、柱状角闪石(10%~20%)、他形石英(5%~15%)和钾长石(5%~25%)组成,次要矿物有单斜辉石、绿帘石、黑云母等。第二期为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为该复式岩体的主侵入体,出露面积占岩体总面积的90%以上。岩石具似斑状结构,似斑晶占岩石成分的15%~40%,主要为自形板状的钾长石,具卡氏双晶,为微斜条纹长石,其内往往包裹有斜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形成交代残留结构,少数为石英和云母,粒径一般大于15mm,部分可达50mm,基质具细粒花岗结构,粒径一般在2~5mm左右,主要由钾长石(10%~20%)、斜长石(20%)、石英(15%~30%)、黑云母(5%)和少量的磷灰石、榍石、锆石、磁铁矿等副矿物(1%~2%)组成。斜长石多已蚀变为绢云母或绿泥石,黑云母大都蚀变为绿泥石且析出金红石,使岩石标本在地表呈灰白、灰绿色夹肉红色(图3-2a)。第三期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株,主要在该复式岩体的东西边缘出现,面积12km2。岩石呈细粒花岗结构,由半自形斜长石(35%~40%)、等轴粒状微斜长石(30%~35%)、石英(25%~30%)和黑云母(2%~3%)等组成,斜长石和黑云母也部分蚀变为绢云母和绿泥石(田志永,1993)。岩体地表脉岩十分发育,走向主要为NE和近EW向,少数为SN和NW向,包括细粒花岗岩脉、伟晶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石英脉、云斜煌斑岩脉、辉绿(玢)岩脉和辉长岩脉等,以辉绿(玢)岩脉和石英脉分布最为广泛。岩脉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为:细粒花岗岩脉被含金石英脉切穿(图3-3a),云斜煌斑岩脉被花岗斑岩脉切穿,细粒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和云斜煌斑岩脉有被辉绿(玢)岩脉切穿。早期的含金石英脉被辉绿(玢)岩脉切穿(图3-3b),晚期的不含金石英脉又切穿辉绿(玢)岩脉(图3-3c)。

在拾金坡岩体的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中发育有形态各异的暗色微粒包体,形态有浑圆状、透镜状等,直径一般在10 cm之内。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界限清晰,一般呈突变关系,局部可见包体岩浆与寄主岩浆的“反应边”。包体粒度明显比寄主岩细,与寄主岩接触处可见冷凝边,部分包体中还可见到与寄主岩相似的钾长石斑晶(图3-2b)。寄主花岗岩为中粗粒似斑状结构,组成矿物主要有钾长石(40%~45%)、斜长石(20%~25%)、石英(25%~30%)和黑云母(7%~8%)等,副矿物有锆石、榍石、磷灰石和钛铁氧化物等。石英斑晶多呈碎斑,且常见“港湾状”溶蚀边,周围被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包围(图3-2c)。岩石大都遭受强烈蚀变,黑云母大都被绿泥石交代,斜长石也部分转变为绢云母等。暗色微粒包体呈半自形细粒结构(图3-2d),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30%~35%)、钾长石(25%~30%)、黑云母(15%~20%)、角闪石(10%~15%)和石英(5%~7%),其中斜长石常形成增生环带(图3-2e),周围被石英和钾长石包围,黑云母呈溶蚀状。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锆石和褐帘石以及钛铁氧化物等,其中磷灰石是暗色微粒包体中最主要的副矿物。镜下观察磷灰石晶体呈细长柱状、针状,长宽比一般接近10,最高可达20(图3-2f),说明其形成于淬冷、快速结晶的环境(周新民等,1992;张晓琳等,2005)。

图3-2 拾金坡斑状花岗岩和暗色包体的手标本及显微照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