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地质学院院长
⑴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沿革
原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与原新疆工学院同岁,历经了几次合并的过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最早是1953年中苏合办的矿山技术学校的金属科的一个教研组、1955年为乌鲁木齐矿山学校的地质科,1958年“技校”改名为“新疆矿冶学院”,以“金属矿产、石油地质勘探”专业为基础,组建成矿山系,骨干教师有:李耀增、朱星南、王功恪、徐仲平、张希栋等。设“金属矿产、石油地质勘探”2个专业,同时组建了“707地质队”,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道路。开展了矿山地质、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工作。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6年“新疆矿冶学院”更名为“新疆工学院”原地质系改为矿山系,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和金属矿产地下开采2个专业。1981年撤消金属矿产地下开采专业,矿山系再次改为地质系,仍设矿产普查与勘探一个专业。随着改革开放和新疆对人才的需求,1998年经自治区教委批准,原地质系改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下设3个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与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资源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地质工程)及环境地质工程与技术。
1978年,本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为全疆第一个国家批准的硕士点。
今天的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在经历了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1953~2000)、原新疆工学院与原新疆大学合并后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0~2008)和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08至今)等三个阶段的发展沿革和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目前新疆资源勘查与工程科学领域的专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教学上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等较完整的培养体系。在教学与科学研究上有等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和研究任务,具有仪器设备较全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已培养和形成了人数较合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年轻的高学历层次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突出,由已故矿床地质学家李耀增教授等领衔,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副总裁贾承造院士在内的1000余名本科专业人才、200余名硕士专业人才,为自治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领域内已具有坚强的学科综合实力,在新的世纪中必将再创辉煌。
⑵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介绍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袭查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中苏矿山技术学校金属科的一个教研组。该教研组1955年乌鲁木齐矿山学校成立时改为地质科,1958年新疆矿冶学院成立时改名为矿山系。1979年9月分,采矿和矿机等2个本科专业撤消,剩下地质专业后,矿山系改名为地质系。
⑶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研究生好考吗
考研哪存在好考不好考的,再差的学校你也要先过了国家线学校线才行啊!不过你可以查一下新疆大学相关专业的报录比,海文考研出的超级考研APP里面就有,看看他们学校的录取情况。
⑷ 1998年,新疆大学的校长是谁
1998年时抄,新疆大学不叫新疆大学,而袭是新疆工学院。
1998年先后有两人担任新疆工学院院长:
一是胡吉汗·哈克莫夫 院长(任期1991年1月—1998年3月);
二是安尼瓦尔·阿木提 院长(任期1998年3月—2000年12月)。
新疆大学简介:
新疆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2012年,学校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建设高校。
⑸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学院概况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矿产普查与勘探为主的教学和科研学术机构。目前,学院的教学专业设置包括: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采矿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已具有从学士、硕士等较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全院目前在职教职工33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另外4人在读),硕士学位的7人。学院在读本科生417人,硕士生58人,在新疆大学地理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地质矿产研究方向”从事博士后项目研究人员5人。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已形成教学、科研新体制。现有基础地质教研室、资源勘查教研室、勘查技术与工程教研室和采矿工程教研室。学院拥有价值近千万元的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完备,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08年1月从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分离出来成立新的学院以来,学院资料室还在建设当中。目前中外文专业藏书及期刊近5千多册。
2003年,我院“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同时被列入到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从此自治区和学校每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本学科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时期。现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2)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3) “3S”和多源信息综合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张晓帆教授、孙宝生教授等近五年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科技部支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近5年承担各级别纵向和横向项目共53项,总经费1583.79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27篇,被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ISTP收录2篇。近5年间,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3S”和多源信息综合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乌鲁木齐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一次,新疆大学自然科学成果特等奖一次。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次;在新疆大学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得特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出版专著1部、高校特色教材1部。
学院始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求实、奋进、团结、创新”为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合格的人才为己任。几年来,学院始终把科研的着眼点对准新疆和中亚地区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上,为新疆的经济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的实施贡献力量。
⑹ 新疆有没有地质专业的大学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中苏矿山技术学校金属科的一个教研组。该教研组1955年乌鲁木齐矿山学校成立时改为地质科,1958年新疆矿冶学院成立时改名为矿山系。1979年9月分,采矿和矿机等2个本科专业撤消,剩下地质专业后,矿山系改名为地质系。1998年更名为新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以下多称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发展沿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1953年~2000年);②原新疆工学院与原新疆大学合并后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0年~2008年1月);③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08年1月至今)。 第一节 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沿革 原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与原新疆工学院同岁,历经了几次合并的过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最早是1953年中苏合办的矿山技术学校的金属科的一个教研组、1955年为乌鲁木齐矿山学校的地质科,1958年“技校”改名为“新疆矿冶学院”,以“金属矿产、石油地质勘探”专业为基础,组建成矿山系,骨干教师有:李耀增、朱星南、王功恪、徐仲平、张希栋等。设“金属矿产、石油地质勘探”2个专业,同时组建了“707地质队”,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道路。开展了矿山地质、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工作。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6年“新疆矿冶学院”更名为“新疆工学院”原地质系改为矿山系,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和金属矿产地下开采2个专业。1981年撤消金属矿产地下开采专业,矿山系再次改为地质系,仍设矿产普查与勘探一个专业。随着改革开放和新疆对人才的需求,1998年经自治区教委批准,原地质系改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下设3个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与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资源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地质工程)及环境地质工程与技术。 1978年,本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为全疆第一个国家批准的硕士点。 今天的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在经历了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1953~2000)、原新疆工学院与原新疆大学合并后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0~2008)和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08至今)等三个阶段的发展沿革和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目前新疆资源勘查与工程科学领域的专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教学上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等较完整的培养体系。在教学与科学研究上有等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和研究任务,具有仪器设备较全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已培养和形成了人数较合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年轻的高学历层次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突出,由已故矿床地质学家李耀增教授等领衔,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副总裁贾承造院士在内的1000余名本科专业人才、200余名硕士专业人才,为自治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领域内已具有坚强的学科综合实力,在新的世纪中必将再创辉煌。 第二节 学院概况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矿产普查与勘探为主的教学和科研学术机构。目前,学院的教学专业设置包括: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采矿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已具有从学士、硕士等较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全院目前在职教职工33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另外4人在读),硕士学位的7人。学院在读本科生417人,硕士生58人,在新疆大学地理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地质矿产研究方向”从事博士后项目研究人员5人。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已形成教学、科研新体制。现有基础地质教研室、资源勘查教研室、勘查技术与工程教研室和采矿工程教研室。学院拥有价值近千万元的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完备,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08年1月从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分离出来成立新的学院以来,学院资料室还在建设当中。目前中外文专业藏书及期刊近5千多册。 2003年,我院“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同时被列入到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从此自治区和学校每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本学科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时期。现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2)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3) “3S”和多源信息综合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张晓帆教授、孙宝生教授等近五年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科技部支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近5年承担各级别纵向和横向项目共53项,总经费1583.79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27篇,被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ISTP收录2篇。近5年间,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3S”和多源信息综合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乌鲁木齐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一次,新疆大学自然科学成果特等奖一次。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次;在新疆大学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得特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出版专著1部、高校特色教材1部。 学院始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求实、奋进、团结、创新”为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合格的人才为己任。几年来,学院始终把科研的着眼点对准新疆和中亚地区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上,为新疆的经济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的实施贡献力量。
⑺ 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现任领导
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我国本科院校举办的首批独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公办本科院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属教育机构,新疆大学教授刘师伟担任院长。
⑻ 新疆大学的学校领导
时期 姓名 具体时间 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 刘文龙(兼) 1924年7月—1928年7月 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
(1928.8—1931.1) 刘筱黎(刘效黎) 1928年8月—1929年 陈升堂 1929年—1931年月1月 新疆俄文法政学院 胡炳章 院长 1931年1月—1934年春 冯梁 院长 1934年春—1935年1月 新疆学院
(1935.1—1950.10) 何语竹 院长 1935年1月—1935年11月 俞秀松院长 1935年11月—1937年11月 孟一鸣(徐梦秋) 院长 1938年1月—1938年10月 杜重远 院长 1938年10月—1939年10月 姜作周 院长 1939年11月—1941年7月 李一欧 1941年7月—1942年7月 盛世才 院长(兼) 1942年1月—1944年9月 万昌言 院长(未到任) 1944年10月—1945年5月 许莲溪 院长(兼) 1945年5月—1946年8月 包尔汗 院长(兼) 1947年4月—1950年10月 新疆民族学院
(1950.10 —1954.10) 包尔汗 院长 新疆学院
(1954.10—1960.10) 包尔汗 院长(兼) 新疆大学
(1960.10—2016.1) 包尔汗 校长(兼) 1960年10月—1963年3月 赛福鼎·艾则孜 校长(兼) 1963年3月—1966年5月 赛福鼎·艾则孜 校长 1966年5月—1967年1月 孔海旺 革委会主任 1970年6月—1970年11月 任德科 革委会主任 1970年11月—1973年4月 陆学斌 党政一把手 1972年10月—1978年2月 张东月 校长 1978年2月—1984年6月 阿克木·加帕尔 校长 1983年9月—1988年12月 伊布拉音·哈力克 校长 1988年12月—1999年9月 阿扎提·苏里旦 1999年9月—2000年12月 李中耀 党委书记、副校长(说明:上表格只列出部分校长(院长),详细资料(院长,校长,书记)可以参考参考资料: )
⑼ 张东升的职务
现任:中国矿抄业袭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新疆大学地质与勘察工程学院院长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科技领军人物;
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建设骨干;
教育部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建设负责人;
国家级精品课程“采矿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主要参加者;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煤炭协会资深会员;
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会员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委等;
新疆大学天山学者;
主要从事矿山岩层控制和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⑽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的学院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欧阳可惺(教授)
院长:阿尔斯兰·阿不都拉(教授)
副院长:阿布都许库尔·莫拉克(副教授)
副院长:冯冠军(副教授)
副院长:刘正江(副教授)
党委副书记:吐尔逊·托合提(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