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好的地质大学
㈠ 爱丁堡龙比亚大学世界排名
在四大主流世界大学排名(QS、泰晤士高等教育、USNEWS、ARWU)的最新版本中,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只在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有上榜,排名世界第601-800位,和中国的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排在同一档次。见下:
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英文名 国家/地区
1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4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8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15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国
2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英国
27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29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35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36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55 曼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国
71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国
82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国
88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英国
96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英国
109 谢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国
110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国
113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121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英国
126 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英国
129 约克大学(英国) University of York 英国
130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国
133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英国
137 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 英国
147 诺丁汉大学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国
149 萨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ussex 英国
15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
155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中国
158 利物浦大学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英国
165 东安格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英国
172 莱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英国
173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180 邓迪大学 University of Dundee 英国
182 卡迪夫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 英国
188 阿伯丁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deen 英国
190 纽卡斯尔大学(英国) Newcastle University 英国
192 雷丁大学 University of Reading 英国
201-250 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 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201-250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中国
201-250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英国
201-250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国
201-250 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 St George’s,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201-250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中国
251-300 巴斯大学 University of Bath 英国
251-300 萨里大学 University of Surrey 英国
301-350 阿伯斯威大学 Aberystwyth University 英国
301-350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英国
301-350 班戈大学 Bangor University 英国
301-350 布鲁内尔大学 Brunel University London 英国
301-350 埃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Essex 英国
301-350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301-350 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Kent 英国
301-350 拉夫堡大学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英国
301-350 皇家兽医学院 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英国
301-350 斯特林大学 University of Stirling 英国
301-350 斯旺西大学 Swansea University 英国
351-400 阿斯顿大学 Aston University 英国
351-400 伦敦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351-400 普利茅斯大学 Plymouth University 英国
401-500 赫瑞瓦特大学 Heriot-Watt University 英国
401-500 华中科技大学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
401-500 基尔大学 Keele University 英国
401-500 开放大学 The Open University 英国
401-500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英国
401-500 朴茨茅斯大学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英国
401-500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
401-500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401-500 斯凯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英国
401-500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国
401-500 武汉大学 Wuhan University 中国
401-500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 中国
501-600 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
501-600 华东师范大学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
501-600 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
501-600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
501-600 赫特福德大学 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英国
501-600 赫尔大学 University of Hull 英国
501-600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英国
501-600 米德塞斯大学 Middlesex University 英国
501-600 苏州大学 Soochow University 中国
501-600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中国
501-600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中国
501-600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中国
501-600 阿尔斯特大学 Ulster University 英国
501-600 西安交通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贝德福德郡大学 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 英国
601-800 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
601-800 伯恩茅斯大学 Bournemouth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布拉德福德大学 University of Bradford 英国
601-800 布莱顿大学 University of Brighton 英国
601-800 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中央兰开夏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英国
601-80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中国
601-80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中国
601-800 考文垂大学 Coventry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国
601-800 德蒙福特大学 De Montfort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东伦敦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英国
601-800 龙比亚大学 Edinburgh Napier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格林威治大学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英国
601-800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英国
601-800 湖南大学 Hunan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吉林大学 Jilin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金斯顿大学 Kingston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利兹贝克特大学 Leeds Beckett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林肯大学(英国) University of Lincoln 英国
601-800 伦敦都会大学 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曼彻斯特都会大学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南京农业大学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南京医科大学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南京师范大学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东北师范大学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诺森比亚大学 Northumbria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Roehampton 英国
601-800 索尔福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alford 英国
601-800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中国
601-800 汕头大学 Shantou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 中国
601-800 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国
601-800 蒂赛德大学 Teesside University 英国
601-800 西英格兰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英国
601-800 西苏格兰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英国
601-800 威斯敏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英国
㈡ 英国大学里地质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有哪些
地质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有,这些是前30的地质大学的排名
1剑桥
2伦敦帝国专理工
3牛津属
4杜伦大学
5圣安德鲁斯大学
6伯贝克学院
7爱丁堡大学
8利物浦大学
9阿伯丁大学
10南安普顿大学
11布里斯托
12皇家霍洛威大学
13艾克赛特大学
14格拉斯哥大学
15利兹大学
16伦敦大学学院
17莱斯特大学
18曼彻斯特大学
19东英格利亚大学
20伯明翰大学
21卡迪夫大学
22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
23基尔大学
24普利茅斯大学
25朴茨茅斯大学
26金斯顿大学
27布莱顿大学
28德比大学
29南威尔士大学
㈢ 中国地质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18级的地大抄小学弟来晚了!
地大的专业,当然是地质方面的专业比较强。所以我还是推荐地质类的专业!地大的地质工程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是地质学类中的王牌。
专业是校品牌专业,2007年获得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资助,2008年与2013年获得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资助。
㈣ cug是什么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内科创新容平台」建设项目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是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农、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整体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汉,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校园概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占地1700余亩。
㈤ 澳大利亚,德国,英国谁的地大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92,024平方公里或2,969,907平方英里平方公里(世界第6名)
德国国回土面积:357,021平方公里或137,847平方英里平答方公里(世界第64名)
英国国土面积:243,610平方公里(世界第80名)
澳大利亚最大,德国次之,英国最小
㈥ 珠宝类的读研留学英国
1. 值 1年硕士学习,花费1年的钱,15-20万人民币,换来在英国总共3年的时间回(1年硕士课程,2年工答作签证),值。
2. 如果你的设计专业水准较高,也可以不选择室内设计专业的硕士。因为其实作为设计来讲,重要的是创意和灵感。可以选择“创意产业管理”,增加你的管理才能,为将来进入这个行业上层做准备。
3. 艺术与设计排名(前十)
1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 Brunel
3 Glasgow
4 Loughborough
5 Reading
6 Goldsmiths College
7 Edinburgh
8 Oxford
9 Bangor
10 Brighton
㈦ 国外哪些大学有资源勘查工程这个专业 比较好一点的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几个国家的
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CIT/Caltech,2012-2014年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在物理学、化回学、行星科学、地球科学领答域,被公认为全美第一。
英国的利物浦大学地球与物理科学。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资源勘探的也不错,学校世界排名前百。
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这个学校的比不上上边几个,行业内也还可以,好像和中国地质大学有合作。
手打啊,希望采纳
㈧ 学贯中西科教双馨的地质大学———贺王鸿祯教授华诞
翟裕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鸿祯先生今年已 90 高龄,他依然思维清晰,兴趣广泛,近年来还不时发表专题论文和诗词佳作。我们能经常得到他的教诲,也感受到他对时事、校务、学界、友人和弟子们的深切关注之情。他是一位健康、睿智、德高望重的长者,我们向他的 90 寿辰表示最衷心、最诚挚的祝福。
王先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著名地质学家,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回顾他的业绩,学习他的为人,一定能够获得很多教益。
一、王先生的简历和贡献
王先生是山东省苍山县人,他于 193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 西南联大) 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和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书记和副理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书记和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80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先生博学多才、严谨求实、目标远大、勤奋耕耘、开拓创新、成就卓著。他是杰出的地质学家,深入到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等多个学科领域并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他开拓了研究四射珊瑚新的领域,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他提出了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分类观点,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主编了 《中国古地理图集》,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好评。他建立了层序地层级别体系,提出了泛大陆聚散周期和地球节律的普遍意义。在大地构造和全球构造方面,他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划分了中国和全球的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古大陆再造,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的地球史观。这些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理论观点对相关学科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地质学史方面,王先生主张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正确评价地质学历史人物,提倡以学科史和学术思想史为主要研究内容,并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对我国 50 年来的地质科学发展进行了初步总结。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研究会保持了不事张扬的纯朴的学术风格,得到广大同行的赞许。王鸿祯先生学识渊博,勤于著述,共发表论文等 250 篇,出版图书 27 部。他的多项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项,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
王先生是热忱的教育家,经历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几个阶段,67 年来终身从教,备极艰辛,既曾主持校务,又坚持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培养了几代地学人才。他讲授过多种课程,我们的 《地史学》课就是王先生教的,内容新颖丰富,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对地质科学的兴趣。他编著的 《地史学教程》在地质院校中广为应用,获得了首届高校教材特等奖。他强调地质基础教育的重要,主张拓宽基础,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倡导教学和科研的密切结合。他善于通过组织大型科研项目,集中多学科中青年人才,在研究工作实践中加以培养和提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
王先生是北京地质学院的建院元老,他是 “北地”建校委员会 10 成员之一,是首任大系 ( 地质矿产勘查系) 主任。在院党委领导下,他曾长期主持系务和校务,从办学思想、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材、实习基地、实验室到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等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成效显著。他还和前辈师长们一道,把西南联大、北大、清华、北洋等校的优良传统和科学作风传承到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们言传身教,使我们深受教育。在这样有深厚科学、文化底蕴的大学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质人才。王先生他们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是巨大和深远的。
作为一位杰出人物,由于他的经历和贡献,王先生在我国的地质科教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出色地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一代地质大家,备受地质学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还有一点应当提到的是,王先生作为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富强和统一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政协工作。他是第六届全国人民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还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顾问,进言献策,尽心尽责地履行了肩负的历史责任。以上几个方面就我所知,谈了王先生的部分事迹。
二、我的学习体会
我是王先生的一个学生,从 1948 年我入北大地质系学习起,他作为我的启蒙老师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我敬爱和尊崇的师长。在我和王先生的接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很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他一生脚踏实地,不图虚名,认真做事,荣辱不惊,委曲时默默奉献,顺利时严于律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业。从他在西南联大的破旧铁皮房里专心整理、鉴定大量化石标本,到迁校困难时期受命出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再到 80 高龄还亲自指导学生们的调研实践,都显示出他对地质教育和科技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保持了严谨求实作风。他的讲话和文章都经过深思熟虑,言之有据,力求精准且富有新意。他的多种著述都被同行们视为精品。有一次我同他一起起草一个专家建议,他十分认真,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多次修改才最后定稿。“于细微处见精神”。我想,正是这种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帮助王先生成就了他的不平凡业绩。
王先生之所以能作出杰出贡献,既源于他的个人天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来自他一生的勤奋耕耘。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亲历祖国的忧患与崛起、挫折与发展、封闭与开放,时代的需要坚定了他为祖国富强而献身地质事业的信念。生活的磨炼铸就了他的坚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深究地球奥秘,探索教育规律。“为有育人多壮志,敢将格物证丹心” ( 《八十述怀》中句) 恰好反映了他的心志。他既秉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经历了西方现代科学锻炼; 既能通晓科技教育,又具备文史素养,达到了古今中外兼容和交汇的很高境界。他既尊师重友,珍视团结,继承和发扬了前辈地质大师们的学术贡献和优良学风,又甘为人梯,热忱提携青年,悉心传授先进的科学成果和思想作风。他是学贯中西、科教双馨、高瞻远瞩、德高望重的前辈地学大家,他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哺育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是广大科教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时代造就了人物,而人物的活动又丰富了时代内容,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推动了时代和社会向前发展。王先生的经历和事迹就是一个例证。
今天我们国家正处在最好时期之一,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迫切地需要人才和人物。我们和年轻的一代学子都要很好地学习和继承王鸿祯先生和前辈师长们的高尚品德和杰出业绩,将他们艰辛开创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使其发扬光大。
( 注: 此文转引自 《中国地质教育》2007 年第 1 期)
㈨ 英国史德国史方向,哪个学校比较厉害
考南大吧,没有你想象的这么难。负责任的告诉你,南大英国史研究群体是国内最完整的学术群体。 查看原帖>>
㈩ 地质大学出过什么杰出人士或名人
杨遵仪教授(1908.10— ),男,广东揭阳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39年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古生物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地质学特别是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历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地质学院副总务长,专修科主任,水文系、石油系、地质测量及找矿系、地质系主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古生物学报》的编委,《地质学报》、《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的副主编和《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 的主编;九三学社中央顾问;美洲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美国耶鲁大学Sigmay Xi荣誉会员;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地层分会委员。
主编了《古生物学教程》、《古生物学》和《古生物地史学》教材。其中1980年与郝诒纯教授合作再次主编的《古生物学教程》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与程裕淇、王鸿祯教授合著的《The Geology of China》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外学者四人合编的《Permo——Triassic Events in the Eastern Tethys》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环太平洋事件及其全球对比》(英文)先后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还著有《贵州中部中、上三叠统腕足类》;合著《南祁连山三叠系》(1983)、《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生物群》(1987)、《桃李满天下》(1993)等9部专著和60余篇论文。
80年代初与殷鸿福、张克信、吴顺宝等合作研究《全球二叠-三叠系界限层型(GSSP)浙江省眉山剖面》去年被定为国际“金锤子”获2001年国内科技十大新闻。
参加编著的《中国地层概论》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南祁连山的三叠系》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生物群》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第五届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同年还获得何梁何力科技进步奖。被录入《中国科学家传记大词典》和《中国科技名人录》。
王鸿祯教授(1916.11— ),男,山东苍山人,中共党员,1950年2月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民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顾问。
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区别不同的古地理格局与古构造框架,主编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层序地层的分类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之间的可能联系,出版了《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在大地构造方面,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和中国及全球的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以泛大陆为准的大陆聚散周期,进行了全球古大陆再造研究,提出了地球演化中可能曾发生阶段性有限膨胀的设想,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地质学史方面,提出以学科史和学科思想史为主要研究方向,主编出版了《中国地质科学五十年》。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文集、图集和教材20余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1994),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
赵鹏大教授(1931.5— ),男,满族,辽宁清源人,中共党员,1980年任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1995),地质勘探学家、数学地质学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8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数学地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名誉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九屇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定量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IAMG杂志《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编委及IAMG杂志《计算机与地学》(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通讯编委,《中国地质大 学学报——地球科学》主编。曾任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亚洲地区代表、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专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