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云南省地质局范玉华

云南省地质局范玉华

发布时间: 2021-01-19 08:08:09

㈠ 云南中甸普朗铜矿

普朗铜矿区位于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部,香格里拉县城50°方向,平距约36.4km处,面积约36.37km2,隶属香格里拉县格咱乡所辖。

1999年,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与荷兰比利顿公司合作组建的高山公司,对普朗铜金找矿远景区进行了初步评价。圈出铜品位为0.1%~9.99%、伴生金0.1~1.76g/t的15个铜矿(化)体。施工的3个验证孔,分别揭露到几十到三百多米(尚未揭穿)厚的铜矿体。2002年以来,普朗-红山评价区列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启动了“云南省中甸地区铜矿资源评价”工作项目。通过项目实施,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手段进行勘查评价,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普朗斑岩型铜矿矿床规模达到特大型,在外围红山牛场、雪鸡坪、春都、卓玛-查拉牛场、帕纳牛场、亚杂、霍迭喀-地苏嘎、松诺、欠虽、普上等地,均发现了新的矿体。预计全区铜远景资源量达500万t以上。

一、矿床地质背景

普朗铜矿区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矿亚带南缘,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总体构造近北北西向展布。区域上主要出露三叠系曲嘎寺组(T3q)、图姆沟组(T3t)、喇嘛哑组(T3lm),是区内印支期—燕山早期浅成中—中酸性矿化斑岩的直接围岩。

图3-4-1 普朗铜矿区地质图

矿区主要出露中三叠统尼汝组二段(T2n2)、上三叠统图姆沟组(T3t),次有第四系(Q)(图3-4-1)。

尼汝组二段(Tn2)为一套碳酸盐岩,分布于矿区西南角,与上覆图姆沟组地层呈断层接触。岩性为灰、浅灰或灰绿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白云质结晶灰岩。

图姆沟组(T3t)总体属火山-碎屑岩建造,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又分为:图姆沟组一段(T3t1)、图姆沟组二段第一层(T3t2-1)、图姆沟组二段第二层(T3t2-2)。一段(T3t1)分布于矿区西部,F1断裂以西地段,向南被斑(玢)岩体侵位、破坏而出露不全,呈条带状展布。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8°~82°,岩性为灰至深灰色板岩、绢云母板岩、变质砂岩,局部夹薄层灰岩,靠近中性岩体附近岩石角岩化形成角岩。二段第一层(T3t2-1)分布于矿区南西侧,与下伏一段(T3t1)整合接触,岩性为灰至深灰色板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夹变质砂岩、安山岩等。二段第二层(T3t2-2)为矿区岩浆侵位的地层,分布于矿区东部,F1断裂以东地段,向南被斑(玢)岩体侵位、破坏而出露不全,呈条带状展布。地层产状受岩体及全干力达断裂影响,总体向南倾斜,倾角65°~85°,岩性为灰至深灰色板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变质砂岩等。

第四系(Q)沉积较为复杂,有坡积、残坡积、河床堆积及冰川堆积物。总体以冰川堆积物为主,为变砂岩、板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大小不等的碎块与砂土松散堆积物,碎块呈次圆—圆状。

矿区位于普朗向斜东翼,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发育有断层、次级褶皱以及节理(裂隙)。北西向的黑水塘断裂和北东东向的全干力达主断裂控制了普朗复式斑(玢)岩体及矿(化)体的展布。岩浆岩、岩浆侵位的地层、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普朗复式岩体呈不规则状出露地表,面积8.9km2,平面上呈“喇叭”状,由5个单岩体构成,遥感解译5个单岩体在深部相连成一个。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岩体与围岩呈港湾状接触,围岩具角岩化。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玢岩、二长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具有从中性→酸性分异演化趋势。

在矿区已圈定2个矿化体,7个工业矿体。其中KT1工作程度较高,已得到基本控制,矿体出露标高3867.99~4320m,控制矿体长2240m,垂深17.00~801.00m。矿体呈大透镜状,北西走向,倾向北东,倾角为35°~70°。其他矿体还未完全控制,尚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通过前期工作,矿区探获铜资源储量(111b+122b+333+3341+2S22)金属量接近430万t,平均品位0.57%。

矿区矿石工业类型以石英二长斑岩型铜矿石、石英闪长玢岩型铜矿石为主,次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型铜矿石、花岗闪长斑岩型铜矿石,有用组分以铜为主,矿床工业类型定为斑岩型铜矿床。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中甸普朗-红山地区主体为一个巨大的北西向重力低,向北延伸至四川夏塞、呷村,向南止于玉龙雪山,长约400km;夏塞一带宽达近100km,南北两端变窄。重力负异常强度(-5~-25)×10-5m/s2,省界附近强度最大,沿走向有东西摆动的现象。重力低南段东西两侧分别为德巫-三江口、得荣-中甸西重力高,南端与玉龙雪山一带、龙门山-木里-丽江北东向巨大的重力梯度带相交。中甸雪鸡坪-普朗地处重力低南部(图3-4-2)。

图3-4-2 中甸地区铜多金属矿产资源评价布格重力异常图

航磁异常在重力低内为近南北向低缓正磁异常带,与义敦岛弧印支期中酸性火山岩带相一致。由中酸性岩浆岩体蚀变带形成中等强度的局部异常,走向上呈串珠状分布。中甸—丽江一带为强度大、范围大的航磁异常,如哈巴雪山、安南、宁蒗北等,主要由二叠纪玄武岩引起(图3-4-3)。

1∶10万航磁(ΔT)异常图上(图3-4-4),一般沉积围岩(T3q、T3t、T3lm)均表现为大面积平缓负磁背景区,磁场强度多在0~-10nT之间。特别是上三叠统喇嘛哑组(T3lm)分布区,负磁场面积大,表现得相当平静。在红山—普朗一带,由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多期次沿北北西向构造频繁活动,使区内大面积的T3q、T3t沉积围岩区内密集出现北北西向排列的局部高值磁异常群。测区南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则出现强磁异常带;北部休瓦促—热林一带沿北北西向构造发育的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分布区一般表现为相对规整、宽缓的正磁异常背景包围的局部高值磁异常。

图 3 -4 -3 中甸及邻区航磁化极上延异常 ( nT) 平面图据云南、四川两省地矿局物化探队 1990 年资料编

图 3 -4 -4 红山 - 普朗铜金属矿综合评价区航磁 ΔT ( nT) 异常图

( 二) 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主要岩石、矿石物性测量结果 ( 表 3 -4 -1、表 3 -4 -2) 如下。

表 3 -4 -1 普朗铜矿区岩 ( 矿) 石电性参数统计表

续表

表 3 -4 -2 普朗铜矿区岩 ( 矿) 石磁性参数统计表

1)块状铜矿(化)石具有低阻、高极化特征。露头视充电率(MS)8.9~21.7ms,平均值为18.7ms;视电阻率(ρS)为29.0~103.0Ω·m,平均值为88.0Ω·m。

2)矿化石英二长斑岩(ηoπ15)、石英闪长玢岩(δoμ15)的视充电率(MS)较铜矿(化)石次之,视电阻率(ρS)较高。视充电率(MS)为8.2~14.4ms,平均值为10.6~11.0ms;视电阻率(ρS):38~513Ω·m,平均值为181~217Ω·m。

3)矿(化)角岩、板岩亦具有较高、相对稳定的视充电率(MS)及较低的视电阻率(ρS)。其充电率(MS)为6.4~14.5ms,平均值为9.3~10.4ms,视电阻率(ρS):49~471Ω·m,平均值为170~220Ω·m。

4)无矿化岩体(δoμ15、ηoπ15、γδπ25)具有波动大、不稳定的视充电率(MS),及中—偏低视电阻率(ρS)。露头上岩体充电率(MS)0.7~34.5ms,平均值为4.7~7.1ms;视电阻率(ρS):21~913Ω·m,平均值为169~344Ω·m。

5)无矿化岩石(角岩化砂板岩、硅质灰岩、黑色板岩、含炭砂板岩)一般具有低的、相对稳定的视充电率(MS)及中—偏高视电阻率(ρS)。

6)第四系(冰碛、残坡积物)露头一般具有低的视充电率(MS),高的视电阻率(ρS)。

7)普朗矿区除角岩外,围岩(包括岩体)磁性均较弱,视磁化率κ'一般为(100~300)×4π×10-6SI,剩磁强度M'r也在100×10-3A/m以下;角岩视磁化率κ'平均值为357.8×4π×10-6SI,剩磁强度M'r平均值为110×10-3A/m。

区内能引起激电异常的地质体较多,视充电率(MS)>10%或10%左右的除铜矿石外,还有大部分铜矿(化)岩石及部分无矿化岩石。矿区呈同心环带状蚀变,无论是钾化硅化(Ksi)带,还是绢英岩化带(Sise)、青磐岩化带(Chep),及角岩带(Hs),均有大量黄铁矿产出,均能引起较强的激电异常。因此,要判断是否为铜矿引起的激电异常,应结合异常区的位置、地质环境、地貌及化探异常等特征予以判别。

(三)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中甸地区及邻区的区域化探异常表现为近南北向的Pb、Zn、Ag、Cu、Au等元素综合异常带,与重力低值带相一致。在长400km异常带内,分成4个异常,可划分为4个矿床(点)密集区:北段四川境内有呷村、夏塞区,南段有乡城-雪鸡坪、阿热-天宝山区。云南境内又可划分为9个异常簇集小区,由北向南分别为休瓦促、纳通、欠虽、红山、阿热、小中甸、安南、拉巴、东炉房等。

三、物化探方法技术运用

普朗矿区物化探工作主要是在2002~2003年期间开展的。物化探工作的目标任务是通过物探(磁法、电法)、化探(土壤测量)扫面,圈定异常,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为下一步开展系统地质工作和深部钻探验证提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依据。

(一)工作部署

2002年,物探试验性工作部署为:1∶5000高精度磁测(ΔT)剖面6条,总长15.8km,点距20m;1∶5000瞬变电磁法(TEM)剖面2条,长3km,点距50m;1∶5000激电试验剖面1条,剖面长度3km,采用激电中梯测量,点距20m;激电测深点9个,最大AO供电极距为1000m。

2002年化探工作部署于红山-普朗地区,面积600km2,工作方法为1∶50000土壤测量。

2003年物探工作部署在普朗矿区,围绕矿区矿化范围部署1∶10000激电测量15km2

(二)工作方法与技术

激电测量供电电源使用5kW本田发电机,使用WDFZ-2型大功率智能发送机,WDJS-2型接收机。供电电极使用1.5m长铁电极,测量电极使用不极化电极,供电导线使用重型探矿线。发送机主要技术指标:输出功率3.5kW;最大供电电压1200V,最大供电电流5A,电流测量精度±1%,电压误差±1%。接收机主要技术指标:一次场电压测量精度±1%,视充电率分辨率0.01ms、测量精度±2%。观测的主要参数为视充电率(MS)、一次场电位差(ΔV1),供电电流(I)。计算参数为视电阻率(ρS)。供电周期16s、供电延时100ms、采样宽度20ms。

面积性激电工作采用中梯装置观测,全域测量,供电极距为1500m,测量极距为20m。

激电测深因地形原因采用三极装置进行工作。无穷远极(B极)垂直于测线,BO为3000m,最大AO为1000m。两相邻供电极距在模数6.25cm的对数坐标纸上取0.8~1.2cm,大致均匀分布。

高精度磁测工作中使用2台G856-A型微机质子磁力仪,测量参数为地磁场总量T。仪器分辨率为0.1nT,磁场测量精度为1nT。野外开工前对磁力仪进行了噪声水平和一致性试验。测定结果,两台仪器一致性较好,测量均方差小于1nT。磁测总精度为±2.4nT。选定基点1个,基值为48541.4nT。磁测结果均按规范做日变、正常梯度、高度改正。

瞬变电磁测量。采用WDC-2B型瞬变电磁系统,仪器性能良好,工作稳定。电源为12V60A·h蓄电池2个,供电电压12V,供电电流一般为7~8A。发射线框采用2.5mm2铜芯电缆导线,接收线框采用4mm2铜芯电缆导线。采用重叠回线装置,回线边长50m,剖面点距50m,观测参数为V/I(μV/A)。观测参数设置:关断时间Dn=100μs,延迟时间De=150μs,发射周期T/4=20ms,剔除系数d=3,叠加次数St=128,1~4道放大倍数G1=6,5~10道G2=60,11~21道G3=600,采样道数21道。

工作精度为B级,平均均方相对误差≤±15%。

测地工作。对基准站和控制点,采用2台Markx-cp型GPS接收机,分别在已知点和基准站做同步观测,观测数据不少于3组,每组数据的观测时间不短于30min,坐标数值用随机软件采用伪距差分或载波相位差分进行解算。基线用全站仪采用直返觇法进行观测,视距小于1000m,直返觇误差小于1/150,起闭于GPS控制点。测线用全站仪直敷设,起始于基线点或GPS控制点,附合于基线点或GPS控制点。

(三)主要工作成果

1.激电测量

矿区激电测量工作共圈定激电异常22个(DHJ1—DHJ22)。激电中梯MS异常主要分布在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其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带上。在较高激电MS异常带背景上出现的高值异常,推测为铜(黄铁、磁黄铁)矿(化)体引起的异常。

激电异常(MS≥10ms)形态各异,或成群、或成带、或孤立状,总趋势是由南向北围绕矿化斑岩体(ηoπ15、γδπ25)及3个蚀变带(钾化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成环带状展布(图3-4-5)。各蚀变带异常分布特征如下。

图3-4-5 普朗铜矿区物化探综合异常图

1)外带(角岩化)异常:由DHJ1—DHJ4、DHJ18、DHJ226个激电异常组成,异常大致与角岩蚀变带对应。激电异常多呈圆盘状、分散独立存在。主要由角岩化砂板岩中的局部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等)矿化引起。

2)中带(青磐岩化、部分绢英岩化)异常:由DHJ5—DHJ10、DHJ19、DHJ218个异常组成。异常规模较小,形如椭圆状,局部地段上近南北向呈有序串珠状展布。异常往往位于绢英岩化与青磐岩化接触带附近,或矿化石英二长斑岩与矿化石英闪长玢岩接触部位,与地质体中的局部硫化物矿化有关。

3)内带(钾化硅化、绢英岩化带)异常:由DHJ11—DHJ15、DHJ206个异常组成。该类异常分布在第四系(Q)附近,由呈近南北向带状(DHJ11-2、DHJ11-3、DHJ12、DHJ13等)异常与近北东向的(DHJ11-4、DHJ11-5、DHJ11-6等)带状异常群组成。该带异常以规模大、峰值区高且多、形态完整为特点,是普朗铜矿区主体异常区,多为铜矿(化)体引起的矿致异常。

2.高精度磁测

矿区磁测仅做长15.80km剖面,圈出3个磁异常(CT1—CT3)。CT1与激电异常DHJ5、CT2与KT1露头(激电异常DHJ12-1)、CT3与DHJ11-6激电异常分布重叠,推测为铜(铁)矿(化)体引起。

3.化探工作结果

矿区化探异常以铜为主(图3-4-6),伴生W、Mo、Au等;矿区北东侧外围伴生Pb、Zn、Ag等。矿区铜异常规模大,呈不规则长椭圆状,南北长5km,平均含量354×10-6,最高2355×10-6,面积10.5km2,标准化面金属量NAP37.2。有3个浓度带,铜异常内带(>400×10-6)呈不规则等轴状,出露范围及其位置与已知KT1、KT2—KT5号矿体分布位置基本吻合。中带[(200~400)×10-6]基本反映矿化范围,外带[(100~200)×10-6]基本与矿区角岩化蚀变带范围相近。在铜内带附近出现Mo、W异常。Mo异常有2个小浓集区,北浓集区与KT5号矿体对应,仅1个浓度带;南浓集区与KT1号矿体平面分布范围大致对应。南浓集区规模大,Mo最高含量40×10-6,平均值为9×10-6,面积2.75km2。W只出现在最大的KT1号矿体分布区上,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含量12.7×10-6,最高只有17×10-6,面积1.25km2。Au异常出现在KT1号矿体南段并沿KT2—KT4号矿体分布区呈北东带状展布;最高含量出现在KT1矿体南段,平均含量Au19.3×10-9,最高76×10-9,面积6.75km2(表3-4-3)。矿区Pb、Zn、Ag元素在铜矿体上未见异常,Pb、Zn、Ag综合异常出现在矿区北东侧外围,形成不规则北西向宽带状异常(与铜异常基本不重叠),长近10km,平均宽2km;其中尤以Pb异常的规模最大,其面积达8km2,平均含量487.42×10-6,最高3022×10-6。Zn、Ag异常无论规模、含量均低于Pb元素,它们位于Pb异常内带附近。

图3-4-6 普朗(AP31-甲)化探异常剖析图

矿区元素异常展布及含量特征列于表3-4-3。

表3-4-3 普朗斑岩型铜矿区1∶5万化探异常特征表

注:NAP=衬值×面积。

从矿区(15km2)1∶5万化探7种元素相关分析结果(表3-4-4)可知,主成矿元素Cu与中—高温的Mo、W及Au相关,组成相关簇团(Cu与W、Mo、Au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555、0.206),与中—低温的Pb、Zn、Ag基本无相关性。Pb、Zn、Ag则组成中—低温相关簇团(Pb与Zn、Ag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0.754,Zn与Ag为0.754),以上相关簇团与矿区化探元素异常展布相吻合。

表3-4-4 普朗斑岩型铜矿区元素相关系数表

四、激电异常推断解释及验证结果

(一)钾化硅化带1(内带)

该带由DHJ11-2、DHJ12、DHJ11-3、DHJ13等激电异常组成。异常主要沿铜矿区中部第四系分布区及KT1矿体分布区呈南北不规则宽带状、片状展布(见图3-4-5)。其中以DHJ12激电异常最具代表性。

DHJ12异常。位于南北异常群中段,南起于PLD002钻孔北缘,北至20号测线转为北东向,南北呈不规则条带状,有两个峰值区(MS>15ms)。南峰值区(DHJ12-1)主要分布在ZK010、ZK01201之间。峰值区南北长约600m,东西宽80~200m,北窄南宽,MS最高>20ms,MS等值线分布密集。ZK0408钻孔附近东西等值线对称,南段KT1附近等值线西陡东缓,显示主矿体向东陡倾。从物探推断解释图(图3-4-7)中TEM视电阻率拟断面可看出,在ZK0408钻孔正南200m处附近(相当26号测线260号点附近),推断铜矿化体(极化体)向东陡倾,260号点以西铜矿体逐渐向西缓倾。东倾铜矿体厚度大、向下延伸大。从26测线磁测(ΔT)及激电(MS)曲线看,在260号点附近向东ΔT、MS均出现明显异常,向西逐渐下降,表明260点附近为铜矿(化)体转折部位。经0~20号勘探线钻探揭露,在激电异常分布的第四系(Q)分布区实际上是晚期石英二长斑岩(ηoπ15)体侵入到较大的复式中酸性岩体(δoμ15)中,形成的岩篷顶部即岩凸部位。由于上拱作用使岩石破碎易风化剥蚀形成沟谷,并被第四系(Q)冰碛、残坡积物等堆积覆盖。岩篷东侧(激电异常DHJ12-1一带)形成向东陡倾、矿体埋藏浅、品位富、向下延伸大、以ηoπ为主要赋矿母岩的斑岩型铜矿体。向西铜矿(化)体上均有0~70m不等的第四系(Q)覆盖,并向西缓倾,品位多较贫;故第四系分布区西侧激电异常幅值降低,MS等值线宽大,电性异常表现为高阻,无低阻异常伴生。

图3-4-7 普朗矿区26线综合剖面解释推断图

DHJ12-2激电异常。位于ZK1208钻孔以北。MS等值线在第四系(Q)分布区呈近南北向,在δoμ15分布区,MS等值线向北东延伸,呈不规则北东宽带状,形为鸭头;最大长600m,最大宽200m。峰值区(MS>15ms)MS最高达30ms,异常北窄南宽;推测为黄铜矿、黄铁矿化地质体引起。经16勘探线ZK1608钻孔证实:0~5.0m为第四系(Q)冰碛、坡积物,5.0~311.20m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石英闪长玢岩(δoμ16),及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石英闪长玢岩(δoμ15)。其内有多条弱钾化石英二长斑岩(ηoπ15),岩石仅具弱铜矿化。但在ηoπ15与δoμ15、δoμ26接触带之间,铜含量均明显增高。311.20~514.65m主要为厚大的石英二长斑岩(ηoπ15)。石英二长斑岩具黄铁矿化、弱钾化,局部为低品位铜矿石。500m以下铜品位普遍大于0.20%,但小于0.40%。显然该激电异常主要由地表分布的黄铁矿、弱黄铜矿化的中酸性侵入体引起。

DHJ13异常。异常位于矿区中部第四系(Q)分布区北段。该异常范围宽,近似椭圆状,由DHJ13-1和DHJ13-2二个异常组成。推测为黄铁矿化弱铜矿化斑岩体引起,为KT1矿体北延段。经ZK0809钻孔证实,0~71m为第四系(Q)堆积物,70m以下在石英二长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见到多层累计厚达150m的铜矿体。

DHJ11异常。位于矿区中部第四系(Q)分布区南段PLD002钻孔以南地段,MS>15ms,有2个峰值区。西峰值区DHJ11-2总体呈北北东不规则状,其北段MS>10ms等值线向北延伸到PLD002钻孔,与DHJ12-1有相连之势。推断为KT1号矿体南延段,属弱铜矿化岩体引起。经钻孔PLD002证实,从80~250m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较强,含矿岩性为石英闪长玢岩及石英二长斑岩,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组成。

DHJ14异常。异常位于KT1矿段北段露头区ZK1203钻孔附近。异常呈圆盘状,长轴为北北西向,MS值达25.8ms。区内主要出露石英二长斑岩体。经ZK1203钻孔揭露,岩体绢英岩化强烈,矿石多以低品位铜矿为主,矿石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

DHJ20异常。位于普朗矿区北矿段74~80测线之间,由DHJ20-1、DHJ20-2两个异常组成。DHJ20-1异常为一条状异常,南北长约250m,东西宽80m,峰值12.0ms。DHJ20-2异常为一等轴状异常,南段异常未封闭,峰值高达21.1ms。推断该两个局部异常为铜矿(化)体引起。

经MZK001孔揭露,全孔见矿厚度91.88m,铜平均品位0.37%。地表MBT13剥土亦揭露到铜矿体。

(二)钾化硅化带2(内带)

该带由DHJ11-4、DHJ11-5、DHJ11-6等激电异常组成,异常等值线密、梯度陡,呈北东条带状,异常主要沿北东向的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δoμ15接触带展布。经ZK0608、ZK0606钻孔揭露,以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为赋矿岩石的铜矿体二层,厚度分别为16.20m和59.75m。因此,该组激电异常具有在花岗闪长斑岩中寻找斑岩铜矿的意义。

(三)绢英岩化、青磐岩化(中带)

该带由DHJ5—DHJ10、DHJ16、DHJ19、DHJ21等激电异常组成,呈南北串珠状展布,规模小—中等,多呈圆盘状。南矿段规模较小,北矿段规模较大。南矿段DHJ5—DHJ10主要沿山脊分布,位于绢英岩化带与青磐岩化带分界部位附近。在DHJ5、DHJ6异常之间,经DHJ0819钻孔揭露,全孔均为弱黄铁矿化、弱绢云母化石英闪长玢岩,故推测为黄铁矿化局部富集引起的激电异常。由于各激电异常呈小规模线型排列,反映黄铁矿化蚀变呈环带状展布。北矿段的DHJ19-1、DHJ19-2异常处,地表见到星点状黄铁矿露头。DHJ21分布区,地表主要为角岩,亦见到黄铁矿、黄铜矿化和方铅矿化。

综上所述,该类异常主要为绢英岩化、青磐岩化中的石英闪长玢岩引起。

(四)角岩化外带

该带由DHJ1—DHJ4、DHJ18、DHJ226个激电异常群组成。异常主要围绕蚀变岩体及角岩蚀变带成环带状分布。区内角岩化砂板岩中常见星点状黄铜矿等硫化物,局部呈团状、斑状产出,推测激电异常与地下黄铁矿化角岩有关。该类异常常有低阻(<200Ω·m)异常相伴,1∶5万化探异常中铜元素含量约为100×10-6。其中尤以DHJ1最具代表性。为验证该类异常,在DHJ1激电异常中心施工了ZK1933钻孔,孔深达400.20m。地表0~6.78m为第四系(Q)堆积物,6.78~127.61m为弱黄铁矿化长英角岩,127.61~400.2m均为弱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石英闪长玢岩。全孔均未见铜矿化,亦未见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

本文成果资料来源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张世权、曹晓明、尹保中、张小兵等人2006年提交的《云南中甸地区铜矿资源评价地质工作阶段性报告》、《云南中甸地区铜矿资源评价物探工作阶段性成果报告》、《云南中甸地区铜矿资源评价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报告》,图件编绘由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孟青、魏宁等人完成,深表感谢!

(本节供稿人:蔡旭范玉华)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