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日本地质局

日本地质局

发布时间: 2021-01-24 04:00:22

A. 地质局是做什么用的

除了作研究外,其主要作用是组织灾后救援.

全世界除了中国在70年代末期正确预测过一专次地震外,属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准确预测地震。
地震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关于地震的消息是更加不能随便瞎报的。像美国、日本这样科技比中国发达的国家都无法预测包括日本阪神大地震,美国洛杉矶大地震。所以不要随便对地震局的同志抱怨。
像这样大的地震一定有原因的,不要简单的瞎猜,更不要瞎说。
地震局的同志应该好好总结,调查原因并积极救灾。

B. 美国和日本等国地质灾害预警服务

目前,实现地质灾害预警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具备如下条件:

1)模型方法方面:对降雨和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深入研究,获得了地质灾害预警的理论模型方法。

2)降雨监测和降雨预报方面:一是降雨预报数据,能够实现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雨预报;二是实时降雨监测数据,该数据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

a)雨量计,通过在区域上埋设一定数量的雨量计,实时精确掌握点上的降雨情况,从而实现区域上实时降雨的获得。通过安装自动遥测雨量监测仪(截至1995年,在旧金山湾地区安装了60台),当雨量每增加1mm时,通过电波自动传送数据到任何可接收到信号的地方(要求有接收器、计算机、数据接收分析显示的软件)。

b)降雨雷达,通过多普勒雷达(通过降雨云层上反射的雷达波)数据来进行降雨实时监测,该方法的难题在于,雷达回波值与地面上的降雨自动遥测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上。原因有二:一是冰的反射能力远远大于水滴,因此温度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且云中水滴的大小与温度、高度都相关,同时,除了水滴外,粉尘、昆虫、鸟等都能反射雷达的能量,都有回波;二是地面发散,即接近地面的雷达回波存在问题,特别是受到地形的影响。因此,将雷达回波值转换到降雨强度难度较大,且不同地区转换关系又不一样。

3)预警系统:根据降雨引发灾害的理论模型方法,实时进行分析预警。

4)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一般通过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存在不足:理论模型方法需要更多的校验;缺乏有关斜坡岩土体方面的实时监测。

1.4.1 美国

美国是最早开展区域泥石流灾害预警的国家之一。

1.4.1.1 旧金山海湾地区

198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气象服务中心(NWS)联合在旧金山海湾地区正式建立了泥石流预警系统。该系统于1986年2月12~21日在旧金山海湾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灾害中用于滑坡预报,并得到检验。由于技术复杂、机构变动和人员变动等方面原因,该预警系统在1995年被迫停止运行。

基于1982年1月3~5日在美国旧金山海湾地区发生的一次特大暴雨所引起的滑坡灾害数据,这次特大暴雨持续了34h,降雨量616mm,引发了大量的滑坡,造成25人死亡和超过66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Mark&Newman通过对1982年1月的降雨情况分析得出,当前期雨量超过300~400mm,暴雨量超过250mm,即超过年平均降雨量的30%时,滑坡将大规模发生。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考虑了临界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并且考虑地质条件、降雨的空间分布,以及地形条件。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气象服务中心在整个旧金山海湾地区共设计了45个自动降雨记录点,当降雨每增加1mm时,降雨观测点就通过自动方式将数据传送到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接收中心和计算机系统。同时,为了监测降雨期间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工作人员还设置了若干个孔隙水压力计以观测斜坡中地下水压力变化。当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将要超过临界值时,提前进行滑坡灾害的预报,以减少滑坡灾害的损失和可能的人员伤亡。

旧金山海湾地区实时区域滑坡预警系统包括降雨与滑坡发生的经验和分析关系式,实时雨量监测数据,国家气象服务中心降雨预报以及滑坡易发区略图。

1986年2月12~21日的滑坡灾害预警首先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决定,通过当地电台、电视台以及美国气象服务中心的特别预报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次滑坡灾害的预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月14日的6h灾害危险期;第二阶段是17~19日之间的60h的灾害危险期。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地形条件的变化,这两次预报主要是针对整个旧金山海湾地区,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滑坡灾害地点。根据滑坡灾害发生后的调查,10处滑坡灾害点有目击者能提供精确的时间,其中有8处滑坡所发生的时间与预警的时间段是完全一致的(图1.17)。

图1.17 累计降雨量、滑坡预警时间(水平线段)、滑坡发生时间空心三角为滑坡;实心三角为泥石流

进一步研究要点:

a) 降雨—滑坡关系需精练,要考虑长期中等强度的降雨影响,使降雨与滑坡发生之间有更准确的模型,同时要针对滑坡的临界值,而不仅仅是泥石流;

b) 土体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的测量方法要更精确、有效;

c) 预警系统需要模式化和自动化,以便在暴雨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得到数据;

d) 与滑坡有关的地形、水文和地质条件等内容,需进一步考虑,以使今后的预警更准确、有效。

作为第一个预警系统,从 4 个方面保证运行:

a) 降雨方面: 国家气象服务中心降雨预报( 未来 6h 预报) ,降雨实时连续监测( 多于 40个实时雨量计) ;

b) 预警方法方面: Canon and Ellen( 1985) 的临界降雨判据;

c) 预警运行上: 美国地质调查局根据降雨预报和实时降雨监测,实时预警系统进行分析;

d)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气象服务中心共同确定预警,并向社会发布。

1.4.1.2 俄勒冈州

1997 年,美国的 Oregon 政府建立了泥石流预警系统。该系统,由林业部的气象学家、地调系统( DOGAMI) 的地质学家、交通部( ODOT) 的工程师一起创建的。预警信息和建议通过 NOAA 天气节目和 Law Enforcement Data System 进行广播发布。DOGAMI 负责向媒体和相关地区提供关于泥石流的追加信息; ODOT 负责在更风险时段向机动车辆提供预警,包括在高泥石流风险路段安装预警信号。

1.4.1.3 夏威夷州

1992 年建立了类似的 I-D 的预警模型,并进行了数次实时预报( Wilson 等,1992) 。

1.4.1.4 弗基尼亚州

2000 年建立了类似的 I-D 的预警模型,并进行了数次实时预报( Wieczoic 等,2000) 。

1.4.1.5 波多黎各岛

1993 年,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岛建立了与旧金山海湾类似的 I-D 的预警模型,并进行了数次实时预报( Larsen & Simon,1993) 。

1.4.2 日本福井县

Onodera et al.( 1974) 通过研究发现,在日本,累计降雨量超过 150 ~ 200mm,或每小时降雨强度超过 20 ~30mm 时,大量滑坡将发生滑动。

日本在泥石流预警系统研制和开发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以发展具体一条或相邻沟的小规模地区的泥石流预报系统为主,通过上游泥石流形成区降雨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临界雨量值和临界雨量报警线,通过上游雨量实时数据采集、演算和比较判别,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山田刚二等( 1977) 通过滑坡的位移和地下水压力的监测,认为滑坡位移速率以及地下水压力不仅与当天降雨量有关,而且还与以前的降雨量有关,所以用有效雨量来表示雨量,有效雨量可以从下式求得:

中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与应用

式中:Rc为有效雨量;R0为当天降雨量;Rn为日前降雨量;α为系数;n为经过的天数。

通过对山阴干线小田—天仪之间403km,400km附近的滑坡研究发现,日有效降雨量、位移速率、地下水压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位移速率v,Rc与地下水压力(p)之间关系分别是二次曲线和直线:

中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与应用

目前,日本在福井县开展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以点代面,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和环境地质特征以及灾害可能发生的危险程度,在全县范围内布设了 66 个预警预报监测点,实现了定点、定时和灾害程度的预警预报。同时通过该系统还可以了解过去某一时间的雨量情况和发布情况等内容。

1.4.3 巴 西

Guidicini and Iwasa( 1977) 通过对巴西 9 个地区滑坡记录和降雨资料的分析,认为降雨量超过年平均降雨量的 8% ~17%,滑坡将滑动; 超过 20%,将发生灾难性滑坡。

1996 年,里约热内卢( Rio de Janeiro) 州建立了预警系统( Geo-Rio) 。由地质力学所设计并安装了 30 台自动雨量计,向中心计算机( Geo-Rio) 发送数据。中心计算机接收数据,并发布预警。2001 年滑坡灾害中,对里约热内卢的部分地区发布了预警,但在向北 60 km 处的 Petropolis 损失惨重。由于火灾,Geo-Rio 系统于 2002 年 11 月被迫停止。

C. (一)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

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由国家地质机构来承担,因此,从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主要职能和使命,可以看出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表3-1 国外地质调查机构隶属关系分类

根据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表3-1):①隶属于政府资源管理综合部门,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②隶属于矿山(业、产)能源(水资源)部,如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及非洲一些国家;③隶属于政府经济或工(商业)部门,如荷兰、德国、意大利、法国、阿根廷、老挝、越南、泰国、蒙古等;④隶属于政府科技部门,地质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地质调查机构被视作科学机构,如英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韩国的地质调查机构隶属于科技部,日本地质调查局属于日本综合产业研究院。

为什么世界各国地调机构的隶属关系有着这么大的区别呢?实际上,这与各国的客观实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地质工作的紧密关系有关。如日本、韩国等国面积不大、资源不丰,故放在科技部;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更关心其矿业的发展,故放到矿业部门。有的矿业欠发达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还承担矿产勘查任务。法国可能因特殊情况,以前其殖民地有矿业开发问题,故与矿业放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如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都把地质调查机构放入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或综合性部委,这可能更有利于工作,满足于方方面面的需求。

以下从不同类型的地质调查机构的使命、任务和方向等方面,来探讨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方向。

1.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隶属关系

美国地质调查局是美国内政部下属的8个局之一(图3-1),是内政部的一个独立预算单位,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个科学机构。它为内政部管理部门(局)提供科学支撑。

图3-1 美国地质调查局隶属关系图

●单位性质

美国地质调查局是一个自然科学与信息机构,一项主要职能是充当美国内政部的科学职能部门,为内政部及其内设其他局的资源管理提供地球科学信息支持。

前景:使美国地质调查局成为在自然科学上成就卓越、对社会需求反应灵敏的世界领先者。

使命: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提供以下几方面可靠的科学信息,为国家服务:

——描述和了解地球;

——使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管理水、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

——提高和保护生活质量。

●经费来源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金来源于四个部分:①国会拨款(占总经费的75%左右);②为其他联邦机构如农业部、商务部、国防部以及内政部的其他局、环保局、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以及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提供服务和产品所得的收入;③向州和地方社团及市政部门提供产品与服务所得的收入;④向个人和公司销售地图所得的收入。以美元不变价计算,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总资金在过去的10年里增加了16%。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财年预算总额为9.4476亿美元,与2006财年相比预算总额减少了2058.5万美元,与2005财年相比增加了119.6万美元。近年来,美国地质调查局工作经费的90%以上来自国家拨款。

2.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GA)

●隶属关系

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工业、旅游和资源部,是澳大利亚国家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机构。2001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对机构进行调整,将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与澳大利亚国家测绘局(原为澳大利亚测量和土地信息局,AUSLIG)合并,更名为澳大利亚地学局(Geoscience Australia)。为了统一起见,本书仍称之为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

●单位性质

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GA)是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个国家地学研究和空间信息机构。

主要使命:制定和实施充满活力的、由客户驱动的全国地学填图计划,以促进对澳大利亚矿产、能源、土地和水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

主要职能和任务:①提供旨在支持政府、产业界和公众进行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管理的地学知识基础,满足客户对高质量地学信息和开创性研究的需要;②负责澳大利亚领土及其海域等基础地质和地球物理填图工作;③参加具有战略意义的陆上矿产和油气盆地及海上的多学科地学填图工作。

●经费来源

1992年以前,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地质地球物理局(地质调查局前身)主要由政府预算拨款。1992年组建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以后,经费来源出现了重大变化,虽然政府预算拨款仍占主导地位,但通过合作项目等有偿服务筹集的资金比例逐年增加。

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的经费来源包括:①公益性项目由联邦财政拨款;②对工业界有益的项目由工业界出资;③对工业界和广大社会成员都有益的项目由双方共同提供经费。1994/1995财政年度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总经费为6870万澳元,其中政府预算拨款为5550万澳元(占总经费的81.8%),外部资金1320万澳元(占总经费的19.2%)。

3.英国地质调查局(BGS)

●隶属关系

英国地质调查局是隶属于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的5个调查局或中心之一(图3-2)。

主要使命:促进公众对地学与资源和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了解。

图3-2 英国地质调查局隶属关系图

主要任务:

——对英国本土和周边大陆架进行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及科学研究;

——开展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技术服务及其相关的基础研究;

——集中收集、管理和研究开发全国的地质资料;

——利用英国海外开发署的预算,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

●经费来源

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地质调查局的经费来源一直是完全由政府预算直接拨款。此后,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除政府直接拨款的科学预算外,部分经费来自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同收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直接科学预算拨款在地质调查局总经费的百分比不断增加,从1991/1992财年的36.6%增加到1996/1997财年的45.4%。2004/2005财年的总经费为5029.9万英镑,其中政府拨款的科学预算为2739.2万英磅,占其总经费的54.5%。

4.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BRGM)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局只是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立性不强,故此处介绍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的情况。

●隶属关系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是法国工业部的一个二级机构(图3-3)。

●单位性质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是法国最大的地表和地下地质科学专业机构,也是一个国有公共机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该局现已具有明显的企业化和商业化倾向。20世纪90年代初,该局已集科研、商业、采矿于一体(图3-3),显然超出了纯粹政府机构的范畴。一方面,作为全国的地质调查局,它负责地质填图、协调国家和国际研究项目,收集地下地质资料,并向公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商业部门的服务公司,它利用地质专业知识对地下资源进行利用、保护、控制和管理。

图3-3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机构图

●经费来源

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1996年经费预算为1.0379亿欧元,折合为1.2974亿美元,其中法国地质调查局的经费完全由政府拨款。

5.俄罗斯地质调查局

俄罗斯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地质工作与资源管理在近十年发生多次变革。2000年设立了国家地质调查局(图3-4),与国家水利局、国家自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森林局共同成为自然资源部的4个部属国家局,负责地质调查工作及地下资源的利用和技术鉴定等工作,国家地质调查局由自然资源部一名副部长负责。2004年,普京政府改组了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工作由自然资源部下属的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管理。

图3-4 俄罗斯地质调查局隶属关系与组织框架图

俄罗斯实际上没有一支成形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在自然资源部之下有全俄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综合编图与研究工作;地方有地质勘查部门(称为“生产部门”),负责地质填图和矿产勘查。严格来说,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

1996年俄罗斯完成的地勘工作货币工作量为94880亿卢布,约合18.6亿美元。俄罗斯地勘部门改革了单一的国家预算拨款方式,建立了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基金,开辟多种资金来源。2004年以来,俄罗斯地质调查工作实行国家订货承包制。国家作为所需各类地勘工作的订货方,地勘单位和企业作为承包方。

6.印度地质调查局(GSI)

●隶属关系

印度地质调查局(GSI)成立于1851年,是一个完全由政府资金支持的科学组织,它隶属于矿业部。

主要使命:为促进健全的地质政策和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信息,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探索新的资源以及促进现有资源的合理开发,使印度的经济变得更加强大。

主要任务:

——对全国和近海水域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填图;

——勘查和评价全国和近海水域的矿产资源;

——开展与环境地质学有关的各种研究;

——对地球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及勘探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

——就与地质调查局职责有关的各种问题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向公众提供与地质调查局职责有关的技术服务和咨询;

——参与政府和部门组织的全国性科研项目,并负责协调地质及其相关的工作;

——与国外同类机构保持广泛的联系;系统地收集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以丰富博物馆和岩心库;

——管理好对研究国内外有意义的稀有地质现象,保护好有地质意义的国家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培训科学技术骨干,并为大学和研究所提供培训援助;

——收集、处理、储存、维护和传播各类地球科学数据;在国家紧急时期动员全国地质学领域的人力资源和设备,并协调他们的活动;根据地球科学领域及相关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其他的活动。

在新世纪初,印度地质调查局提出了未来20年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了其职责与任务(专栏3-1)。

●经费来源

印度地质调查局的经费从第7个五年计划起急剧增加。第7个五年计划(1987~1991)经费为21.1亿卢比,第8个五年计划(1992~1996)为66.517亿卢比,第9个五年计划(1997~2001)为118.86362亿卢比。第10个五年计划(2002~2007)达到212.7亿卢比(折合约4.254亿美元),其中计划内的为94亿卢比,计划外的为118.7亿卢比。

自1993年以来,印度地质调查局开发其内部资源,通过技术咨询和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5~1996年度创收44287463卢比,1998~1999年度为65497242卢比(折合约131万美元,1美元约合50卢比)。2000~2001年度最高,收入129401183卢比。2001~2002年度为57386368卢比,它的服务和咨询领域包括矿产勘查、海洋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岩土工程项目、地质环境项目、图件出版和发行、报告出售,以及包括宝石检测在内的实验室服务等等。

专栏3-1 印度地质调查局2020年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印度地质调查局未来15年的战略目标是:①通过深入和广泛的勘查,查明、评价和增加自然资源储量;②监控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并相应地调整地质调查工作;③不断更新国土和近海水域的地质数据库④用更大的比例尺来绘制国家地质图,并能够根据变化进行相应更新;⑤了解影响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地质作用;⑥建立环境、水资源开发、自然灾害等领域的数据库;⑦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评价和减灾方面起积极作用;⑧对水资源、能源、通信和城市发展计划提出地球科学方面的建议;⑨建立和维护一个综合的地球科学数据库;⑩加强与公众的联系,使公众更容易获得地球科学方面的信息、图件和知识产品。

印度地质调查局未来的战略方向是:

(1)自然资源评价

●加强专题图件绘制;

●加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并对勘探方法进行标准化;

●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资源预测;

●进一步完善地球科学数据库,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广泛、深入和精确;

●按顺序、 系统地开展全国范围的地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

●通过地面和航空地球物理勘测,发现更多的矿产靶区;

●为进行海洋资源评价开展高精度海洋调查;

●与兄弟组织、研究院和大学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以便将研究重点放在占据优先地位的勘查战略中;

●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库。

(2)环境和地球系统研究

●开发综合性地质环境数据库,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控;

●对自然灾害(地震、滑坡、洪涝等)和人为灾害(污染、废弃物处理等)进行研究;

●着重研究环境及其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

●加强固体地球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地震和测量监控;

●为能源、灌溉、 交通和各种建设项目提供地质技术咨询服务。

(3)信息服务

●提高印度地质调查局在外界的知名度;

●对各级活动的数据库进行计算机化;

●文件和地图产品数字化;

●以对用户友好的方式、 方法发布知识产品;

●在国家地球科学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D. 日本到底怎么了

46分)发生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里氏8.级地震, 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 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但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 据权威人士表示,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东北部,距离中国大陆比较近,且中国大陆架性质决定了在这段距离中有一片相对较浅的海域,所以对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应该注意环太平洋地区由此引发的海啸。 此次地震震级的测定,中国地震局网一开始发布的是里氏7.9级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是8.8级。该权威人士表示,中国习惯使用面波震级,而美国往往较多地使用体波震级或矩震级,这是关注地震波不同方面得出的不同数据,在物理上能够解释。中国距离日本距离较近,他认为测量数据应该更接近于准确。 随后美国地质勘探局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从里氏7.9级修正为里氏8.8级。
据日本NHK电视台3月12日消息,受此次日本大地震影响,日本岩手县、宫城县以及福岛县沿岸遭受特大海啸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目前已确认日本东北部距震中最近地区死亡人数超过500人。在宫城县境内又发现了400-500具尸体。到目前为止,在此次地震以及海啸中丧生和失踪的人数已经超过1700人。

E. 境外地质工作特点和经验

(一)境外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地质工作的一次跨越

一些世界一流的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均十分重视境外地质工作。这是因为,地质现象是无国界的,地质工作相应也是无国界的。开展境外工作,一是可以加深对本国地质背景和资源潜力的认识,二是可以总体上提高地质调查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总体提高社会福利,三是可以促进本国的企业在国外开展相应的商业性活动,包括在境外开展矿产勘查开发。很多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将是否以及如何开展和开展什么样的境外地质工作,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比较典型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和日本。欧洲一些比较小的地质调查机构,也大量开展境外地质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国家综合竞争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大了境外地质工作的力度,如印度、巴西等,这些发展中国家开展境外地质工作的目的,重点往往不是提高全球竞争力,而在于提高其区域影响力。

在当前阶段,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境外地质工作已经转型,重点开展一些能够发挥国际领导作用的全球项目,并且整体的工作也从供应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从矿产调查评价转向环境和水。但是,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历史上,也曾经开展了大量的以境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为重要内容的境外地质工作,实际上,他们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境外地质工作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系统评价了美国地学在国际领域的三大历史作用:一是制定国家外交政策,二是保障国家经济权益,三是维护国家科学权益。该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最后得出三条结论:第一,需要加强国际地学工作以支持美国的国家利益;第二,在制定美国国家外交政策时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地学家及其地学知识;第三,通过提高美国地学家在美国国际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可以进一步强化美国的经济利益和科学利益。

英国高度重视境外地质调查工作。目前英国地质调查局在100多个国家从事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多个地学计划,其目标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人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可持续的生计,生活质量以及脱贫。这些活动,包括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和援助项目,主要是由英国国际开发署(DFID)所资助的,同时,也与各个国际组织合作并获得资助,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环境署等。在开展境外地质工作时,英国地质调查局经常和英国的公司及大学合作。英国地质调查局还承接其他援助机构、世界各国私人公司和政府的合同项目,有时直接接受东道国政府的委托项目。英国地调局积累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信息,近期,其工作的地区重点是东欧和前苏联。其中,有些是长期项目,包括帮助东道国加强地学能力建设和机构建设。许多国家的地质填图计划、国家地学规划、GIS地学数据库,都是由英国地调局设计和实施的。

日本迄今仍在开展境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点,一是由日本油气和金属事业团开展的境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二是由日本地质调查局开展的以环境合作为重点的境外地质工作。

(二)不同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境外地质工作内容不同,同一个地质调查机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境外地质工作内容不同

不同的国家地质调查机构,所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同一个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比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境外地质调查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重点是在其周边国家开展地质填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重点是在全球开展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评价;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其境外地质工作的重点是环境地质调查和评价,同时开展基础和矿产地质调查;90年代迄今,工作重点则转向对全球重大地质和环境问题的调查,这些问题,需要全球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而美国地质调查局试图在其中发挥核心和领导作用。

1.资源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

典型代表是日本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地质调查局。

日本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主要特点是:组建专门机构,包括“石油公团”和“金属矿业事业团”,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网络,为企业的矿业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为了推进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日本特别成立了金属矿业事业团(1963年)和石油公团(1967年)。这些准政府性质的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日本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务,特别是对日本企业的矿业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网络。目前日本金属事业团在世界11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各办事处还负责周边国家的资源信息),收集和分析世界各国的资源信息。特别是针对资源国潜力和矿业投资环境的信息、重要勘查开发项目的信息、国际矿业走势追踪、跨国矿业公司动态分析、矿业权市场状况和矿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二是通过技术合作和经济援助/合作,降低企业在境外勘查开发的风险。作为日本政府的“政府援助计划”的一部分,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在受援国实施矿产勘查的技术合作项目和矿产资源的区域调查,以便了解和掌握其他国的资源情况,为本国公司参与境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提供帮助。三是在境外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承担项目前期风险,引导企业选点。日本在境外进行的基础地质调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称为“境外地质调查”,完全由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用日本政府的钱进行;另一种方式称为“境外联合地质调查”,由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与资源国联合进行,由日本政府提供资助。这相当于在境外从事前期勘查的风险全部由日本政府承担了。在找到了矿或圈定了远景区后,再由日本企业申请取得矿业权。

美国地质调查局也大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矿产资源的全球争夺成为世界政治和美国外交关系的重要因素,这期间,美国政府聘用了三名杰出的地质学家(C.K.Leith,G.O.Smith和J.E.Spurr)作为政府顾问。这三位地学家提出的建议,对美国外交政策和矿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卓越的贡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国联”(联合国前身)中,三名地学顾问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同时促成了在1928年成立了国家矿产顾问委员会。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邻近,地学家提出预防矿产供应中断的建议,于是1939年美国建立了战略矿产储备,1942年,当时的经济福利局资助了一个计划,到拉美采购矿产并鼓励拉美的矿业开发。在这些活动中,美国地学家作为政府顾问,作为拉美采购委员会成员,或者作为美国政府代表去资源国调查。美国对拉美矿产生产和供应的关注,导致美国地学家首次大规模开展境外地质工作,其方式是通过1938年成立的部门间科学和文化合作委员会(ICSCC)。美国地学家开始在拉美国家开展矿产调查评价,包括圈定战略矿产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福利局及其更名后的对外经济管理局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期间,美国地调局组织了60多位资深的地质学家,在16个拉美国家开展了矿产调查评价。此外,政府还委派了大量地质学家,在欧洲、非洲、亚洲、南美和西太平洋开展地形分析、工程研究和水文调查,以支持现实和潜在的军事目的。这导致美国地调局组建了军事地质分局,支持美国军事部门的战略规划。

2.环境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

典型代表是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地质和矿产调查等,目前已经不是英国地调局国际合作业务的重点,他们现在更多地关心环境和生活质量问题。其一,英国地调局在全球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和环境研究方面,正在发挥突出和领导作用。一是环境地球化学。目前英国地调局正在玻利维亚、肯尼亚、墨西哥、所罗门岛、苏门答腊、斯威士兰等地开展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在津巴布韦开展微量元素失衡与动物健康关系问题研究;在中国和印度开展煤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津巴布韦和乌干达开展耦合地球化学模拟和填图;在马来西亚、泰国、津巴布韦和厄瓜多尔开展采矿和选矿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砷、汞元素地球化学;在东南亚开展砂锡采矿的环境影响;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巴西,研究陆海污染物流动;在菲律宾和厄瓜多尔,研究减缓与采矿有关的汞污染危害的方式;在中国和斯里兰卡,研究人体硒失衡的预测及复原;在乌干达研究硅肺问题;在泰国和阿根廷,研究环境砷暴露对健康的威胁及地球化学解决办法等等。二是地下水砷污染研究。近8年来,英国地调局在孟加拉、加纳等许多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研究。三是在摩洛哥开展的1∶10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英国地调局通过长期的国际合作,收集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地球化学数据。据此,英国地调局建立了国际地球化学数据仓库,包括自1965年以来的全部数据。还建立了全球重点国家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其二,英国地调局在水文地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其三是工程地质领域。

近期,英国政府设立了一个特别计划,即知识和研究项目(KAR),由英国国际开发署资助,英国基础设施及城市开发部(IUDD)管理,宗旨是提高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其中包括6个部分,分别是:能源、应用地学、信息和通讯技术、运输、城市化、供水,其中地学项目由英国地调局为主实施。这是英国境外战略(英国政府国际开发白皮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战略要求英国地调局实施的项目做到:促进建设符合英国国际开发署(DFID)要求的全球工程知识库;促进建设能够加强南北关系的信息库;促进工程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有所创新。国际地学项目包括5个主题。一是推动环境友好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包括两个子项目,分别是:推动小矿山/手工采矿的有效发展(包括小矿山如何与大型矿业企业合作,童工与妇女问题等);推动矿产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改进制定发展规划时的减缓地质和土工灾害战略。三是加强矿产开发的废物和毒性物质的认识及其对地质资源开发的环境健康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减轻环境影响的战略和技术(地球化学灾害)。四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地质物质工程性质的研究,推广其工程和环境应用(建筑材料)。五是制定保持和加强国家地学信息服务的战略和系统。

3.科学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

许多世界一流的地质调查机构,目前开展的是科学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牵头负责重大国际项目,发挥全球领导作用,从而整体上提高国家竞争力。如日本地质调查局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近期的一些重点包括:与越南地质矿产部合作研究海平面上升综合评价;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以及菲律宾大学合作,开展淘金热地区环境管理、规划和风险交流多学科研究;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研究减轻地震灾害的方式,量化表示未来地震的可能性;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合作研究东北亚成矿系统;等等。日本地质调查局规划和协调办公室负责相关国际活动。重点包括:参加国际组织,如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地质调查局国际联合会(ICOGS)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等等;支持建设地学信息网络。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包括:国际科学技术中心,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南亚应用地学委员会,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社区和小规模采矿,IGCP等。

这三类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没有本质的界限,很多时候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最近开展的“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既是一种科学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也是一种资源导向型的境外地质工作。美国地质调查局正在开展一项国际性合作项目,评价全球未发现非燃料矿产资源的潜力。“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GMRAP)将研究和测试用于评价全球未发现矿产资源潜力的方法。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某几种未发现矿产资源的全球潜在分布地区,并且确定1km深度内这些未发现矿产资源的潜在数量。目前,超过70种化学元素在100多种矿床类型中被发现。“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项目第一批重点关注的矿种是:铜、铂族元素、钾盐资源,第二批评价考虑的矿种是铅、锌、镍、金和磷酸盐岩。对于铜资源,重点评价斑岩铜矿和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铜矿,这两种类型的矿床占全球铜资源的80%。铂族金属包括铂(Pt)、钯(Pd)、锇(Os)、铱(Ir)、钌(Ru)、铑(Rh)六种金属。铂族金属以其特别可贵的性能和资源珍稀而著称,与金、银合称“贵金属”。铂族金属供应相对稀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意义,在高技术产业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美国地质调查局优先选择开展铂族金属调查评价的原因。钾盐与粮食安全有一定关系,美国钾盐的80%以上靠进口,这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在第一批调查评价的矿种中就选择了钾盐的原因。当前全球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取决于各种来源的矿产资源供应的充足性。尽管在近期非燃料矿产资源的供应从全球看不会出现短缺,但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但是,矿产资源的全球发现难度加大,开发难度也日益加大,土地利用冲突也日益加剧,这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展“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项目的背景和依据。“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GMRAP)的目标是:①根据最新可得资料,对全球非燃料矿产资源进行连续性和综合性的信息分析;②研究提出并且不断改进开展大区域调查评价的方法;③研究提出用于分析全球矿产资源评价的新模型和预测性工具,并且将分析结果运用于解决可持续资源开发和环境管理相关问题;④通过将成矿作用研究和大地构造分析相结合,推动对成矿系统起源和演化的理解和认识;⑤通过加强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矿业界的合作,推动全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领域的国际合作。美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评价计划”(GMRAP)的组织:一是按矿产品类型组织;二是按地理区组织。为此,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签订了相关的研究合作协议。

(三)不少国家为开展境外地质工作而组建专门机构

1.地质调查机构的专门部门负责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

英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地质调查局等,均有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工作的职能,并且这种职能是以法律或者法规的形式规定的。

英国地质调查局是1835年成立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地质调查局,英国高度重视境外地质调查工作。1893年成立帝国研究院,其矿产资源部专门在境外开展以地学调查为主的科学调查;1947年撤销帝国研究院,组建专门的“殖民地地质调查总局”,开展英联邦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地质调查;1957年进一步扩大范围,将殖民地地质调查总局更名为“境外地质调查局”,在更多的国家开展地质调查工作。1965年,应时代要求,将境外地质调查局与大不列颠地质调查局合并,成立地学院,即现在的英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调局内部专门设立国际业务部,负责设立、执行和管理地调局的境外地质项目,重点是国际援助项目。国际业务部由为数不多的几个经验丰富的区域地学经理和协调员构成(按区域组织,如拉美和加勒比项目经理、南部非洲项目经理、亚洲、中东、欧洲项目经理、法语系非洲项目经理等),这些专家有能力将英国地调局内部地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织起来,并且在必要时,可以组织其他机构和公司的专家共同开展工作。

2.地质调查机构的常设项目组负责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

在性质上这类机构等同于地质调查机构的专门部门。与专门部门(如,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境外事业部,或国际合作部)相比,通过常设项目组负责开展境外地质工作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调动更多部门的力量,运行机制上也可以更加灵活。俄罗斯的境外地质研究所也是这类机构。

3.准政府机构负责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

典型实例是日本的金属矿业事业团。日本油气和金属事业团(JOGMEC,也可以翻译为日本油气和金属国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截至2007年3月31日,其股本资本为1879亿日元,2007年度的预算为15亿日元),由原日本石油公团和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合并而成,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确保日本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矿产的稳定供应。其主要职能是,向日本私人公司提供财政资助,开展境外的油气及金属矿产勘查、生产和储蓄,并且为了使得这些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同时,系统收集、分析和向日本公司分发有关全球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信息。日本油气和金属事业团,注重通过联合地质调查、技术合作、培训计划及其他活动,加强与资源国合作。

日本油气和金属事业团的金属战略和勘查部,向日本私人公司的境外采矿作业提供支持。提供的服务包括境外地质调查和矿床研究、勘查评价,重点包括潜在成矿区的卫星图像分析及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测量(其专长是SQUID-TEM)。日本政府通过其油气和金属事业团提供资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日本公司在境外勘查矿产资源的风险,特别是早期勘查阶段。

境外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查一般流程是,由JOGMEC开展境外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测量(费用由日本政府承担),开展油气潜力评价,这样降低了日本石油公司的风险,加强了与石油资源国的联系,帮助日本公司取得油气的探矿权和开发权,然后由日本公司开展勘查和开发。JOGMEC完成地质调查后,全套数据和技术报告交给东道国,同时交给日本政府和公司。JOGMEC还开展室内工作(包括:勘查潜力分析、开发和生产方案以及成本分析),帮助日本石油公司寻找境外新的投资机会。

除油气和金属外,日本还通过1997年组建的日本煤炭能源中心(Jocoal,由以前的3个部门合并而成)加强境外的煤炭地质工作。实际上,日本的煤炭境外地质调查开始于1982年,迄今已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多个国家开展过工作。

(四)不少国家为开展境外地质工作拨付专门经费

1.与对外开发援助相结合的境外地质工作

英国、美国和日本,包括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境外地质工作均与对外开发援助紧密结合。如美国,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技术援助和经济合作的名义下输出矿业资本,对全球矿产资源加强资本和技术控制。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明确委托早在1879年成立的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探明矿产资源能够导致跨国矿业公司进行投资的国家进行矿产资源评估。美国国务院声称要利用地质调查局作为推行外交政策的工具。美国国务院要求内政部对有关外派外交人员进行矿产资源方面的培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推行的“国际地质计划”,就是利用自己的地质勘查技术优势,以“援助”为条件获取受援国的矿产资源信息,为本国的境外投资和矿产品贸易选择目标。在执行“国际地质计划”过程中,发现了哥伦比亚、巴基斯坦和泰国的斑岩铜矿,哥伦比亚的铅、锌矿,泰国的大钾盐矿。在巴西、菲律宾、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这些国家的铬、锰、镍和铁等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评价。通过对沙特阿拉伯区域地质填图的援助,强化了它在沙特石油业中的地位。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援助”目标,一是知识的传播,二是满足南北对话中“北对南的信息需求”。DFID的项目主要包括6个领域,即能源、地学、信息通讯技术、运输、城市化和供水等。在地学方面,DFID主要靠英国地调局来履行其职能。DFID和英国地质调查局同属于英国贸工部(DTI),而DTI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产品研究和市场研究,目的是在国际上创造公开、透明和有效的市场。显然,这是为其企业的市场准入服务的。英国的开发援助,主要是通过境外开发署(外交部)提供官方援助(ODA),受援国达135个。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市场准入程度的提高,英国反而削减了其ODA的额度。

2.基于双边或多边合作的境外地质工作

根据双边或多边合作计划,根据受援国的要求,开展境外地质工作。

3.境外地质工作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

4.由专门基金开展的境外地质工作

主要的例子是日本。日本专门建立了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开发基金,包括19项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援助工作,具体包括:前期联合风险勘查;境外地质调查;境外联合地质调查;矿山周边基础设施F/S调查及完善;勘查融资;股权并购融资;对境外矿业公司及矿山建设提供融资;直接出资;帮助外国矿业公司融资;民营企业的债务担保;对日本企业为债权人的信贷项目提供保险(含资源能源综合保险);境外投资保险(含资源能源综合保险);境外勘查准备金特别扣减(税收支援);稀有金属冶炼及回收技术调查;矿山现场技术支援;境外开发计划调查及技术合作(经济产业省委托事业,也叫境外规划调查);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集团研修;技术合作项目(派遣专家、个别人研修);境外投资风险准备金(损失准备金)。

(五)中国需要创新境外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国要创建世界一流地调局,加强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形成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新格局,是一个客观选择,也是一个必由之路。建议:

(1)制定《境外地质调查条例》,或将境外地质工作的内容纳入拟研究制定的《地质调查条例》中。这样,境外矿产调查工作就有了较为可靠的法律保障和明确的政策支持。

(2)组建境外地质研究所(或国际地质研究院),专门负责境外地质工作以及相关全球资源战略的实施工作。

(3)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境外地质工作的经费来源。一是,建议商务部增加援外基金的规模并将用于境外地质工作的比重加大。二是,与财政部协调设立经常性的境外地质工作项目,纳入经常性预算支出。三是,与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促使境外地质工作经费来源多元化。

(4)制定境外地质工作规划,与资源外交相衔接,明确境外地质工作的区域重点和矿种重点。

(5)加强与从事境外资源勘查开发的矿业公司合作,国家境外地质工作与矿业公司开展的境外风险勘查有效衔接。

F. 日本处在什么地震带上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据统计,回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答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
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此次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东北-关东大地震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运动所致。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每年相对于北美板块向西运动数厘米,正是运动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导致此次大地震。

G. 日本发生了几级大地震

现在最高的提升到了9级

H. 日本地调局职能及经费来源

一、日本地调局的使命

日本地质调查局 ( 简称日本地调局) 成立于 1882 年,其任务是通过对国土进行地质调查,不断地为社会提供系统的地质信息。日本地调局隶属于原日本通产 ( 部) 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国家机关的下属部门。2001 年 1 月,日本政府进行了重大机构改革,通产省改为经济产业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改为日本经济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 ( AIST,下述为产综研) 。同年4 月,将日本地调局在内的15 个国家研究机构均划归为产综研,由其下设的地质调查综合中心 ( Geological Surveyof Japan) 全权接收原日本地调局所有业务,并对外继续延用其外文名称。

地质调查综合中心作为产综研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机构,负责针对地质信息的整理和提供这两方面制定计划并进行相关调整,同时也是地质调查业的对外窗口。

日本地调局通过开展地球科学研究工作,为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使命是:

( 1) 通过开展系统调查和基础应用研究,为公众提供有用的、公正真实的地球科学信息,以促进日本的国土和海洋区域的有效利用、资源开发及环境治理工作;

( 2) 推动创新的、可靠的科学研究,以减少将来地震和火山爆发造成的损失;

( 3) 加强地质调查方面的国际合作;

( 4) 向社会发布研究资料和成果,加强公众对地球科学知识的了解。

日本地调局的主要工作是: 制定并调整有关地质信息的整理、综合、提供方面的计划,以及法制化、标准化与其他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等职能; 信息整理、综合; 提供负责的双向信息服务 ( 质量管理及基于 Internet 的信息服务) ; 普及研究成果及基础知识; 地质文献资料的整理、管理、数字化以及社会化服务。

进入 21 世纪后,日本地调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1) 资源的全球性探索及稳定供给能源研究。包括未来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深部地热资源评价。

( 2) 土地的合理、安全利用以及地质灾害的研究。包括地球性环境保护的研究,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灾害风险评价,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评价技术,有关活断层、地震、火山的研究等。

( 3) 为国际社会安全化服务的研究。目前的主要课题是为东亚地区的持续发展进行地球科学评价。

日本地调局共设 8 个基础业务部: 地质部,负责全国综合地质填图; 海洋地质部,负责海洋地质填图; 环境地质部,负责城市地质、工程地质、城市环境调查和放射性废料处理研究; 地震地质部,负责大型地震预测和调查; 地热部,负责地热资源调查; 资源能源地质部,负责金属、非金属、燃料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包括新能源 ( 天然气水合物等) 的研究; 地球物理部、地球化学部; 两个综合室,即计划室和国际合作室; 一个管理部,即总务部; 两个中心,即地质情报中心和大阪地区地质中心; 一个地方分所,即北海道分所; 一个地质标本馆,公开展示各种岩石、矿物、化石等标本样品以及本所的研究成果。

二、经费来源

日本地调局的经费全部由公共预算支出。所有经费都由日本通商产业部拨给,其中人头费、经常性经费以及工业科学技术院所立项目的经费由通商产业部直接拨给,环境厅或科学技术厅等部门所立项目的经费由财政部先拨给立项单位,立项单位转给通商产业部,通商产业部再拨给地调局,因此,这项经费的拨款时间较长。

I. 日本地质调查局地学信息服务

提供GEOLIS在线文献集成检索系统。

GEOLIS是日本地质调查局Geological Literature Search System的简称,将该组织的文献版信息和世界地质图检权索系统进行对接,在该集成检索系统中可同时检索信息。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物仓储检索系统一样,GEOLIS提供数字全文文献的DOI链接,此外还支持对检索结果按照书刊名、卷期、出版年的升序或降序排序。

GEOLIS日文版中还提供馆藏珍贵文献的检索服务,同时提供主题词文本检索和地图框选检索服务,许多文献提供在线全文的浏览服务。

除提供集成检索服务之外,日本地质调查局还提供该组织出版的出版物信息服务。如地质图件目录,从1950年起的日本地质调查公报,活断层和古地震研究年报,东亚与东南亚地学合作组织(CCOP)技术报告等。这些出版物大部分可在线开放获取全文PDF文件。

J. 日本9.8地震是真的吗

自震级发明以来,最大的地震(取决于你使用哪种资料)不是1964年3月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为回震答中的大地震,就是1960年发生在智利近海太平洋里的大地震.前者是里氏9.2级;后者起先记录为8.6级,但后来由某些权威(包括美国地质局)往上调整为9.5级.日本最大震级地震为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