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湖北省地质局高爱国副书记

湖北省地质局高爱国副书记

发布时间: 2021-03-07 05:26:16

『壹』 陈洲其的人物生平

曾任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版主任、中权国宝玉石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石油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和社会职务。1961年4月至1980年6月,在湖北省地质局鄂东北队等多个地勘单位任地质技术负责人,从事地质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1980年6月至1985年7月,历任湖北地质矿产局六大队副总工程师、副队长、副书记、队长及局计财处负责人,负责技术、行政、经济管理工作。1985年7月至1990年1月任湖北地质矿产局副局长、局长,全面负责局行政、经济管理工作;1990年1月,调京工作,先后担任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局长兼部财务司司长,负责地矿部直属队伍管理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1994年7月至1998年4月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分管石油勘探、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筹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

『贰』 Ⅲ-大别-苏鲁新元古代磷成矿带(大别-苏鲁新元古代大陆边缘沉积磷矿床成矿系列)

大别山西邻秦岭,东接郯庐断裂,是一条复合造山带。研究表明郯庐断裂东侧的苏鲁地区原为大别山的东延部分。大别-苏鲁地区是我国出露面积最大的古老变质地块(许志琴等,1997)。大别造山带南部(常称为南大别)的宿松群、红安群、肥东群和苏鲁地区的海州群为含磷岩系。

大别造山带中的宿松群,指分布于宿松西北二郎河一带,呈NW向延伸的含磷片岩系。宿松群大致可分为两种岩性组合:第一种岩石组合是双峰式,但以酸性为主的变质火山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白云钠长片岩、钠长浅粒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绿片岩;第二种岩石组合是沉积变质的含磷岩系,主要岩性为白云石英片岩、白云质大理岩、磷灰岩,大理岩中有石墨片岩、褐铁矿和滑石片岩等夹层。因此,宿松群实际上是由火山岩-大理岩-碎屑岩-含磷岩系组合所组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变质建造。第一种岩石组合中的基性岩组分的原岩为大陆碱性玄武岩,它们可能是裂谷初期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的产物;第二种岩石组合的构造背景是浅海台地相、含磷陆源碎屑沉积建造,是稳定环境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徐树桐等,2002)。

与宿松群相当的层位,自西而东分布有红安群(湖北)、宿松群(安徽)、肥东群(安徽)和海州群(苏北),这些地层中均赋存磷矿床。其中,湖北省分布有松阳磷矿、黄麦岭磷矿、四方山磷矿,安徽省分布有宿松磷矿、高尖磷矿、南冲磷矿、大横山磷矿,苏北分布有新浦磷矿、锦屏磷矿等,构成大别 苏鲁磷矿床密集区和大陆边缘沉积磷矿床成矿系列。

(一)矿床地质特征

本成矿带的矿床特征见表5-9。

表5-9 大别—苏鲁新元古代磷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

(二)矿床实例

1.锦屏(海州式)磷矿床

锦屏磷矿床位于江苏省北部,距连云港市南14km。

矿区位于苏鲁造山带南缘,郯庐断裂以东,淮阴响水口断裂西北侧的变质岩区。本区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海州群含磷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东海杂岩之上,分布在锦屏—滥洪—洋河一线与响水—淮阴断裂之间。是一套形成于陆源陆棚海环境的碎屑-化学沉积岩。

区内北东、北北东向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较强烈,并经历了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其地层划分及含磷层序如下(表5-10):

表5-10 海州群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

磷矿床赋存于海州群锦屏组含磷岩系中(图5-31),又称“海州式”磷矿。含矿层有上、下两段,下段为主要含矿层,厚150~400m。

图5-31 锦屏磷矿床地质图

(据张秋生等,1984)

1—钾质花岗岩;2—西里钾质花岗岩;3—眼球状片麻岩;4—含磷岩系;5—白云母片麻岩

锦屏磷矿床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南锦屏山区。朐山钾质花岗片麻岩在区内呈半完整的穹隆构造在区内构成倒转背斜的轴部,轴部倾没端为海州群锦屏组含磷岩系。磷矿区位于背斜两翼,分东山、西山矿区两部分。东山矿区出露含矿地层主要为锦屏含磷岩系上段,层序为:(含角闪)白云钠质变粒岩、含石榴子石二云变粒岩、(含磷)大理岩夹磷灰岩与灰绿色绿泥钙质云母片岩互层,底部为具白色斑点的灰绿色钙质云母片岩,二者构造接触。矿体长千余米,走向北东75°~45°,倾向东南,倾角50°。矿体透镜状,多层产出,矿层最厚30m,延伸一般至-350m,矿石为细粒磷灰岩,属中低品位。

西山矿区出露含矿地层主要为锦屏含磷岩系下段,层序为:暗绿色绿泥(云母)片岩夹白云质大理岩、磷灰岩、石英岩、石墨片岩和锰磷矿透镜体,底部为砾状白云石英片岩与朐山花岗片麻岩构造接触。矿体一般延长数百米,中部厚10~20m延伸至-400m尚未尖灭。矿体倾向北东,倾角30°~50°。矿石主要有细粒磷灰岩、锰磷矿、云母磷灰岩组成,品位中低。

共生矿产为锰矿,主要赋存在磷矿层浅部或磷矿中段的云母磷灰岩与锰磷矿层间,呈小透镜体,厚0.5~6m。矿物成分主要为硬锰矿,少量软锰矿。大多富集于 50m标高以上的氧化带中。在锦屏地区局部地段富含伴生组分铀,主要以分散状态存在于云母磷灰岩、含磷大理岩中,其次为大理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及白云母斜长片麻岩中。

樊金涛2001年提出:海州西部牛山花岗片麻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7.97亿年,为苏鲁造山带碰撞造山运动后拉张环境下形成。揭示苏鲁造山带于新元古代中期已开始转化为裂解。这可与北秦岭从汇聚作用转化为裂解作用的时间850~800Ma对比(姜常义,1998)。他们也指示了新元古代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一次汇聚-裂解过程。

由此可以推断,新元古代早期(1000~800Ma)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形成规模宏大的高压变质带和同造山、后造山岩浆岩侵入。伴随朐山花岗片麻岩系火山-岩浆作用,超大陆或者活动性大陆边缘裂解。张开一长条弧形北东向狭窄的沉降带,沉积了原岩为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系。

海州岩系为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替沉积,同时沉积了磷矿层。由于沉积旋回的多阶段性,导致本区含磷层的多层性。磷矿的沉积与大理岩层有密切的依存关系,尤与不纯大理岩关系密切。从厚度而言,大理岩与磷矿层互呈反消长关系。根据磷矿层内普遍含有较多的黄铁矿及含磷灰石炭质石英云母片岩,表明磷矿是在一个良好的静水介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由于镁、锰与磷的沉积条件比较接近,所以在磷灰岩中常具有白云石、方解石条带,并含有黑白相间的锰磷矿。

2.黄麦岭磷矿床

矿区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区内地层主要为新元古代红安群黄麦岭组、天台山组、七角山组、塔尔岗组。底部为古元古代大别岩群。其上部被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覆盖。

黄麦岭磷矿床位于大磊山穹隆的西南部。大磊山穹隆核部由大别岩群的变酸性火山岩组成。周围地层为新元古代红安群,主要岩性为白云钠长片岩、片麻岩和石榴钠长角闪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绿帘绿泥角闪钠长片麻岩及含石墨片岩、大理岩、变粒岩、石英岩、石墨片岩及磷锰矿层、锰土层等。磷矿体赋存于红安群黄麦岭组地层中。核部的变酸性火山岩为磷矿层的底板,围绕核部有多处磷矿分布。

黄麦岭组含磷地层为一套副变质岩系并夹有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多次小的沉积韵律。磷矿层一般两层,总厚度250~850m。主要是沿穹隆的四周和背斜的两翼分布(图5-32)。

图5-32 黄麦岭磷矿区地质略图

(据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1976)

矿体分为上、下矿层:下矿层是次要矿层,规模小、变化大、不连续、长约1500m,厚2~6m,P2O5一般含量11.72%;上矿层是主矿层,呈连续层状,长2980m,总厚度5~30m,P2O5含量8.27~9.26%。矿层底板为含磷浅粒岩,夹层主要为大理岩,次为云母片岩、含磷浅粒岩、含磷变粒岩和含石墨片岩。矿石自然类型有锰质磷灰岩、浅粒磷灰岩、条带状变粒磷灰岩和变粒磷灰岩四种,前两种矿石类型含磷量较高,矿物成分主要为氟磷灰石。矿床类型属于区域变质的沉积变质磷灰岩矿床。

磷矿层呈层状、似层状分布,空间上与碳酸盐岩、石英岩关系密切,其组合为磷矿层、碳酸盐岩层、石英岩、变粒岩(浅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常含炭锰质等。局部地段为磷灰岩和石英岩互层,或者沿走向倾向带相变为碳酸盐岩层。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少数为透镜状、扁豆状产出。以中低品位的结晶磷灰岩矿石为主,个别地段可形成较纯的磷灰岩矿石,P2O5含量达40%以上。

磷矿床属浅海相的沉积变质磷灰岩型矿床。常含锰,局部地段较高,可形成锰矿床或锰磷矿床。锰与磷不具消长关系,它主要是由原始沉积环境所决定。

由于风化作用,地表出露的含铁锰黑褐色岩石、不规则的板状石英岩和零星出露的碳酸岩盐层,以及变酸性火山岩(花岗片麻岩)的四周,为该区找矿标志。

3.关于大别-苏鲁磷矿带成矿时代的讨论

长期以来,地学界以红安群、宿松群、肥东群不整合于大别岩群之上,海州群不整合于东海岩群之上,将其归属于古-中元古代。因此,这些地层中产出的沉积变质磷矿床也被确定为中新元古代矿床。

近年来,随着区调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区内磷矿床产出的时代提出了新的认识。

本区磷矿床集中产出在宿松群及相当的层位红安群(湖北)、肥东(安徽)、海州群(江苏)中。宿松群及相当层位由西向东断续出露在湖北大悟县冷棚、黄麦岭,黄陂县四方山、团山沟,浠水县马龙,武穴市松阳桥,黄梅县塔儿畈,安徽宿松县柳坪、高尖、南冲等地。郯庐断裂以东的肥东以及江苏北部的锦屏等地也有出露。

最近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的1:25万太湖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2)结果表明,宿松群早期与大别杂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后来不整合面受到构造作用的叠加。吴维平等也在宿松群中发现可能的叠层石,说明其时代较原归属要新(1:25万太湖幅区调报告,2002)。汤加富等(1999)在宿松群变质火山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为866±48Ma,表明原宿松群中变基性-酸性火山岩形成年龄为新元古代,并将其中磷矿层归属为陡山沱期(汤加富等,2000,2002)。侯明金等(1995)分别在多处宿松群大理岩中获得较多的微古植物化石,经南京地矿所阎永奎等鉴定认为,该组合与扬子地层区震旦纪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相似,将其地质时代定为震旦纪。

湖北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原认为不整合覆于红安群黄麦岭组(含磷层)之下的“大别群”或“桐柏群”均是片麻状花岗质岩石。这些花岗质岩石虽经强韧性剪切变形,仍保留有很好的似斑状花岗结构,实为变形变质侵入体。王江海等(2002)获锆石U-Pb等时线年龄823Ma,中国地质大学获锆石U-Pb年龄858Ma,表明属晋宁期侵入体。

近期湖北省地调院在1:25万麻城幅调查中(2001),在原红安群七角山组(即湖北的宿松群)大理岩中发现蓝绿藻类化石(中国地质大学余素玉教授鉴定),藻体属低等蓝绿藻类,为震旦纪常见化石。部分样品中的微古植物组合定为震旦纪晚期。

在苏北,江苏区调所已将原海州群解体,识别出东海杂岩中的变形变质侵入体。徐惠芬等(2001)测定朐山花岗质片麻岩岩浆成因锆石U-Pb法,Pb Pb法同位素年龄集中于820Ma左右,认为朐山片麻岩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晋宁期。

综合上述资料,大别-苏鲁磷矿带是形成于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磷矿带。

『叁』 湖北省地质局怎么样

简介:湖北省地质局(原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国土专资源部,属1999年划归湖北省政府管理,现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专业队伍,主要承担全省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治等工作;管理所属地勘队伍,负责所属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局现有职工16047人(含离退休职工)。局机关内设12个部门,核定事业编制84人,参照公务员管理。局属事业单位25个。 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坚持更加紧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紧密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需要,构建以地质找矿为主体、以环境地质和地质经济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狠抓“荆楚富矿、民生地质、新型矿业”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局突破、转型、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地质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肆』 原地质部宜昌市三峡水文工程地质大队这个单位在哪里

现名是湖北抄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袭地质大队。
始建于1956年,由原地质部三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与地质部丹江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等单位合并而成。2009年与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合并重组,2014年8月,更名为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郢都路33号 邮编:434020

『伍』 湖北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要求,我厅组织对我省地勘单位的基本情况、改革发展情况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有地勘单位48个,年末在职职工人数 12288 人(其中,从事地质勘查有6725人;从事工程勘察与施工的有4195人;从事矿产开发的有603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有3061人),较2005年职工人数9472人增加2816人。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有414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36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583人),较2005年专业技术人数387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843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752人),增加268人。在职职工劳动报酬为18073.47元,较2005年的14882.29万元增加3191.18万元,增幅21.44%。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全省离退休人员为14662人,比较2005年离退休人员14535人增加127人;离退休费用21695.91万元,比较2005年离退休费用20658.11万元增加1037.79万元,增幅5.02%。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共有42个,比2005年增加3个,资质类别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选冶加工试验等11类。全省地质勘查单位拥有各类单项资质总数为155个,其中甲级资质62个,乙级资质54个,丙级资质39个,其中具有最高资质为甲级的单位有28个,最高资质为乙级的单位有1个,最高资质为丙级的单位有13个。

二、我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已属地化的有3个(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北省核工业队、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央直属地勘单位有5个(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省地质勘查院、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中国建材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我省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国有地勘单位共有25个,资质类别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选冶加工试验等11类。全省国有地勘单位拥有各类单项资质总数为117个,其中甲级资质50个,乙级资质48个,丙级资质19个,其中具有最高资质为甲级的单位有24个,最高资质为乙级的单位有1个。

(二)经济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我省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趋好,效益呈较快增长势头。现将省内主要国有地勘单位经济状况简述如下:

1.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我省地质勘查工作主力军之一。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该局资产总额达16.12亿元,比2005年的15亿元增加了1.12亿元,总资产增长率达7.5%。其中,生产性资产9.75亿元,与上年度相比,增加7622万元,增长8.5%,生产性资产中的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1.47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816万元,增长14.1%。全局净资产总额达6.9亿元,比上年增加4441万元,增长6.9%。全局负债总额9.22亿元,资产负债率与2005年相当。

2006年,该局全年实现总收入达14.67亿元,比上年度的11.19亿元增加3.47亿元,增长31.1%。总收入中,地质勘探业收入从2005年的2.71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其中,地质勘探费由上年的1.95亿元提高到2.53亿元,增长了29.8%(主要为政策性增资);地质专项拨款从2005年的4454万元增加到5163万元;矿业权转让收入430万元;矿产开发收入从2005年的796万元增加到951万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从2005年的6.41亿元增加到8.71亿元;其他产业收入2.22亿元,比上年增加4960万元。

2006年度全局支出总额为14.32亿元,比上年度的10.85亿元增加3.34亿元,增长31.99%。其中,地质找矿支出6549万元,矿产开发支出806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610万元和76万元。

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

截至2006年12月31日,该局资产总额达5.39亿元,比2005年的4.7亿元增加了0.69亿元,总资产增长率达14.7%。其中,生产性资产7309.6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688.39万元,增长10.4%,生产性资产中的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6120.69万元,比上年度增加 481.21万元,增长8.53%。全局净资产总额达4327.78万元,比上年增加220万元,增长5.36%。全局负债总额3.23亿元,资产负债率与2005年相比增长14.07%。

2006年该局总收入2.77亿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14.04%。其中:地勘业收入2.12亿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2717.77万元,其他产业收入5287.73万元。地勘收入中,地质勘探费1.01亿元,地质专项拨款302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1780万元,矿产勘查劳务收入8107.61万元。2006年,该局总支出26776.42万元,同比增长14.03%。其中,地质找矿支出11605.86万元,同比增长52.47%。

3.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该所资产总额达8444万元,比2005年的6770万元增加了1674万元,总资产增长率达24.7%。其中,生产性资产5332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1036万元,增长24.1%,生产性资产中的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3055万元,比上年度增加了1036万元,增长51.3%。2006年全所负债总额342万元,比上年增加了 77万元。

2006年该所实现总收入(产值)6282万元,较2005年增长21.8%;2006年总支出4460万元,较2005年增长11%。

(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省公益性地质工作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和省两级财政预算支出。2006年本省地勘单位争取投入公益性地质项目资金共计达1.39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地质项目资金1.29亿元,获得省级财政地质勘查专项资金11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包括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经费4411万元;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经费5135万元;地方财政拨款984万元。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勘查开发局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是我省勘查工作的两支主力军,2006年他们认真研究把握国家和本省加强地质工作的政策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联系沟通,协调各方关系,调整立项思路,积极组织申报和落实各类国家资金地勘项目,争取国家和本省财政资金项目54项,经费达7520万元。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勘查开发局争取国家和本省财政资金项目实际投入突破4000万元预期目标,达到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9项,经费2747万元;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6项,经费900万元;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15项,经费680万元;省国土厅技术支撑服务项目13项,约150万元。此外,部分下年度新上和续作项目资金已争取到位或申报待批。其中已批准到位中央财政地勘项目和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有8项,经费990万元;已申报审查待批的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有20余项;区域地质调查在全国首批实现数字化填图并顺利通过野外验收。1:25万十堰—襄樊幅地质修测统一了该地区地层系统,总结了区内火山岩、侵入岩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区内基本构造格架新认识;1:5万金牛幅、高桥幅区域地质调查初步划分出区内火山岩岩相体,新发现膨润土、珍珠岩等矿(化)点;1:20万神农架幅巫溪幅区域重力调查完成面积4500 平方千米,800个物理点。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阶段工作全面展开,通过横向协作和产学研相结合方式实施的沿江镉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城市矿山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洪湖湿地生态评价及数据库信息系统建设等各子项目野外工作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资料。

(四)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抓住地质勘查工作社会需求增长的有利时机,全省商业性地质勘查技术劳务经济规模稳步扩大,服务地域逐步拓宽,经济效益保持增长,社会影响得到提升。2006年,全省地勘单位签订商业性地质勘查技术劳务项目数百项,合同额2亿多元。所承接的项目类型主要为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技术咨询服务、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调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前期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规划等,但技术含量较高、单项合同额较大的矿产勘查项目比例增大。同时,省外、国外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市场也逐步得到拓展,省外主要瞄准西部市场,国外主要推进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市场。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2006年度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资金276万元。开展了“援埃塞俄比亚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编写的《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矿产地质调查前期考察报告》通过了评审,并提交商务部和埃塞俄比亚矿业能源部;编制的《埃塞俄比亚Gimbi-Nejo地区1:25万地球化学调查总体设计》向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局作了汇报,正在根据专家组意见进行修改。提交了湖北省郧西县周公山锑矿、郧西县西沟锰矿、竹山县牌楼锑矿等一批矿权登记申请,完成了鹤峰县向家山—九台山锰矿地质预查等8个矿权申报资料的修改、踏勘检查、延续申请等工作,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矿产开发工作情况

本省地勘单位矿产开发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是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地勘单位通过探矿权折价入股方式参与矿山开发,年收益在1000万元左右。在矿产品加工贸易方面,省地矿局实验研究所矿产开发公司研发生产的环粘土、铸造涂料、水性保温隔热涂料、耐火原料等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市场逐渐打开,目前年矿产品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2006年,全省工程勘察施工完成产值约9.28亿元,其中属地化地勘单位完成产值8.9亿元,占总产值的95.91%;中央直属地勘单位完成产值3549万元,占总产值的3.82%;其他地勘单位完成产值136万元,占总产值的0.27%。

2006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程勘察施工共完成产值7.31亿元(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等)、实现收入6.36亿元。其中:省内完成产值4.85亿元、实现收入4.42亿元,省外完成产值2.28亿元、实现收入1.85亿元,境外完成产值人民币0.18亿元、实现收入人民币0.09亿元。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省地质勘查院是我省以磷化工为主产业的勘查单位,“十五”期间地质工作开始走向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5年完成工勘项目110个,产值400万元,较上年增加50%,完成的“石油学院南区”项目获荆州市优秀勘察成果三等奖,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三等奖,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06年完成项目129个,合同总额450万元。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5万元,在岗率达到90%,比2005年均有增加。

三、我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的相继出台,我省各地勘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改革,突出加强地质工作,加快地矿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湖北地质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可取经验。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富民、强队、兴局”为目标,以“调整结构、强化主业、培育主体”为主线,以地质工作为立局之本,以矿产开发为强局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兴局之策,实施“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壮大核心产业、巩固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推动地质工作和地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谓“一主三化”,就是坚持以地质勘查为主业,加快推进矿产开发产业化、建设工程集约化、多种经营产权多元化。通过有效整合全局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理顺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形成以地调院、环境总站为龙头,以地区性、专业性地勘单位为重要支撑的以局为单元的地勘主业队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整体优势,突出矿产资源勘查,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以及地质环境调查,积极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做优做强地勘主业;以局矿业公司为投资经营主体,大力加强矿业权经营和矿产品开发,新增、运作一批探矿权,控股、参股一批矿山企业,实现矿产开发产业化;以地建集团为龙头,以高资质企业为支撑,调整经营策略,瞄准重点项目,立足国内市场、拓展海外业务,实行专业化分工、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努力盘活地产资源,适度发展制造加工业,精心培育服务业,改革多种经营产权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将股份制作为放开搞活多种经营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局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专业特色和优势更加凸现、市场竞争力更强,地勘队伍正向主业现代化、辅业企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加速迈进。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求生存、谋发展、带队伍,一是在“三个不变”,即保持地勘事业性质不变、保持地勘主业不变、保持地勘单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局、队两级分流部分人员组建工程勘察、岩土施工、地理信息等地勘延伸产业公司开展相关业务,以解决人员安置压力,弥补事业经费不足。二是保持行业特色,稳定地勘主业,在国家地质任务不饱和,商业地质市场发育不充分的情况下,面向公益性地质和商业性地质两个市场,大力开拓地质勘查工作领域。经过艰苦努力,该局不仅保留了原有地勘工作体系、单位建制、保存了地勘队伍基干力量,保留提升了地勘及相关资质,保证了地勘主业稳步较快发展,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和良好效益。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抓住国家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加大先进装备引进管理,大力推进基地建设,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力量进一步增强,在地质科研及地质生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稳步提高,国家地质调查工作骨干队伍的职能和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总结我省地勘单位改革经验,有以下体会:一是有一个团结战斗、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在行业不景气,单位生存发展困难的情况下搞改革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主心骨作用。二是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改革。三是注重在改革中妥善处理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的利益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四是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特别是妥善处理好保持地勘工作体系与在市场中求生存的关系,实现两者同步协调发展。五是按照有利于生存、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保持主业的原则,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

四、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一)加强省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

由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按照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承担重大任务的要求,以所属地勘单位为主体,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实野外地质调查技术力量,加强装备和基地建设,建实建强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切实保障其运行和工作的开展;项目经费按实际工作量核定。

(二)深化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研究解决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属地化管理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按照全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统一政策,落实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离退休人员及在职职工社会保障政策、地方性补贴和住房改革政策;帮助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解决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问题;加快分离地勘单位办社会职能的改革。

(三)完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制度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矿业(山)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加大财政对矿产资源勘查的投入力度,突出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制度,主要用于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及找矿综合研究工作。逐步扩大基金规模,省级财政分成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等收益,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

(四)引导国有地勘单位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

积极培育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先导,以商业性地质工作为主体,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地质勘查发展道路。鼓励支持国有地勘单位获取运作矿业权,承担投资风险,享受投资权益;鼓励国有地勘单位与社会资本及外资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或地质技术服务公司,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司和机制灵活的找矿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矿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培育壮大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市场主体。

(五)加快地质人才队伍建设

将地质教育纳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依托我省地质院校,加强与部属院校的合作和共建。全面实施地质职工全员教育,推进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和青年职工的学历教育,有计划地选送各类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地质队伍总体素质,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培养高层次的地质专业技术骨干和复合型人才。建立我省地质杰出人才、地质找矿成果、地质科技进步等奖励制度,激励地质科技创新,形成地质找矿不断取得成果、地质科技水平不断创新、地质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大力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提高野外地质工作人员待遇,完善津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专家选拔机制。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发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

(六)推动地质科技创新

编制全省地质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地质科研环境。健全地质科技多渠道投入体系,逐步加大地质科技投入,合理安排重大地质科技问题研究和新技术引进推广的经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对重要地质科技项目倾斜。积极开展重大地质问题科技攻关,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地质问题研究;组织运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展重要矿产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地质勘查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创新;积极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尾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以及矿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开发、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环境等课题的综合研究。加强省级重点地质实验室的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提升地质装备水平,采取措施提高现有地质装备的利用效率,加快深部探测、分析测试等高新技术及先进设备的引进、开发与应用。

(七)扩大地质领域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省外、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重点到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大、资源互补性强、有一定投资环境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我省严重短缺或投资收益显著矿种的风险勘查工作。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以资源条件较好、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西部省份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开展省外、国外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创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制和政策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地质勘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五、对策建议

地质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地勘单位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基础服务,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针对当前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及建议如下:

(1)进一步落实加强省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尽快落实将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为本级财政支出重点内容的政策。按照国务院批准的2007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将这支队伍经常性支出纳入“一般公共事务”类级科目。同时,每年度相应固定安排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公益性地质工作专项经费,适应地质工作信息化、现代化进程需要的地质装备更新专项经费,地质成果数字化建设与地质资料保护专项经费以及基本建设专项经费支出。建议中央财政对省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安排一定的专项补贴。

(2)长期以来,因政策缘由,多数地勘单位未能纳入社保体系,职工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单位负担较重。因此,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解决职工(含离退休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和地质队进城及各种政策性补贴等问题。

(3)建议加快地勘单位资本积累和职工生活条件改善的步伐,通过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对地勘单位所持有的划拨土地给予优惠政策,使之成为地勘单位能够经营开发的商业用地,作为资源经营,以解决地勘单位经济积累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地勘单位的实际困难,给予地勘单位职工集资解决居住条件的政策。切实解决职工住房货币化所需的补贴资金。

(4)在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6〕694号)和《关于印发〈以折股方式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办法〉(试行)》(财建〔2006〕695号)所给予地勘单位在矿权经营方面的政策基础上,对国有地勘单位获取经营矿权和矿山开发给予进一步倾斜政策。中央、省级基金矿产勘查项目形成的探矿权出让收益分配比例向承担项目的国有地勘单位倾斜,建议为转让价款的30%。

(5)以野外一线为重点,切实增加省级地质勘查队伍的装备投入,改善地质装备条件。此类经费根据实际需要,中央财政予以专项补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补助经费,帮助省级地质勘查队伍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的问题。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陆』 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大队怎么样

您好!我四年前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 先在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内质勘探大队工作了三年,今容年刚调到武汉。这个部门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福利待遇依然很好,岗位津贴比我现在多很多,并且基本上每年都在涨。如果你想获得历练并且有一个较好的收入,这将是一个很好地地方,这是工作真的有点辛苦,但我认为在这里工作是我不断成长的三年。

『柒』 2016年湖北省地质局直属事业单位面试成绩怎么查询不了_(:з」∠)_

一般官方在发布笔试成绩查询公告之后会发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请在官方网站查看。

『捌』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是什么编制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是隶属于湖北省地质局的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玖』 湖北省地质局事业单位2015年招聘工作人员时面试考官一般都由哪些人员组成

  1. 公务员笔试结束不久,就会进行面试考官的培训和考官的重新选拔入库。专到面试前两天,具体参加属面试的考官才从考官库抽选出来,并立即进入封闭地点,集中考前动员和培训。

  2. 考官在面试期间除与外界隔绝之外(不许出宾馆大门,不许保留任何通讯工具),每天早上6:30集合,集中就餐。7:00准时开考前会议,分组抽签。首先,考官分4组:面试考官组、工作组、监督组和巡视组,其中,面试考官组是核心,其他组是辅助。之前,都是作为考官抽来的,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组,具体干什么。面试考官组共7人,有3部分组成:公共考官,主要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人员;固定考官,是用人单位的分管领导或相关科室负责人,每个面试考官组只有1人;专家考官,主要是针对职位的特点,确定的考官,从各个单位里抽调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素质较好的人员。7:30进入面试室,监督组打开题本交给每一位面试考官熟悉。8:00全省面试同一时间开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