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大学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㈠ 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哪三类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仪器误差、使用误差、影响误差、方法和理论误差,消除系统误差主要应从消除产生误差的来源着手,多用零示法、替代法等,用修正值是减小系统误差的一种好方法。
2、随机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结果出现无规则的随机性变化的误差。随机误差主要由外界干扰等原因引起,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明显偏离真值时所对应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产生粗大误差的原因有读错数、测量方法错误、测量仪器有缺陷等等,其中人身误差是主要的,这可通过提高测量者的责任心和加强测量者的培训等方法来解决。
(1)地质大学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扩展阅读:
一、误差影响:
除了被测的量以外,凡是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即测量系统输入信号中的非信息性参量,都称为影响量。电子测量中的影响量较多而且复杂,影响常不可忽略。环境温度和湿度、电源电压的起伏和电磁干扰等,是外界影响量的典型例子。
噪声、非线性特性和漂移等,是内部影响量的典型例子。影响量往往随时间而变,而且这种变化通常具有非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不过,这种非平稳性大都表现为数学期望的慢变化。
此外,在测量仪器中,若某个工作特性会影响到另一工作特性,则称前者为影响特性。影响特性也能导致测量误差。例如,交流电压表中检波器的检波特性,对测量不同波形和不同频率的电压会产生不同的测量误差。
在电子测量和计量中,上述各种情况都较为明显,而且许多随机性系统误差的概率密度分布是非正态的(如截尾正态分布、矩形均匀分布、辛普森三角形分布、梯形分布、M形分布、U形分布和瑞利分布等),甚至是分布律不明的。这些都给电子测量误差的处理和估计带来许多特殊困难。
二、误差处理方法:
随机误差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概率统计方法。处理的前提是系统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其影响事先已被排除或事后肯定可予排除。一般认为,随机误差是无数未知因素对测量产生影响的结果,所以是正态分布的,这是概率论的中心极限定理的必然结果。
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2、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㈡ 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三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设被测量的真值为N′,测得值为N,则测量误差Δ′N为Δ′N=N-N′。
1、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
2、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又称为随机误差。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的照准误差,钢尺量距时的读数误差等,都属于偶然误差。
3、粗大误差
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一般地,给定一个显著性的水平,按一定条件分布确定一个临界值,凡是超出临界值范围的值,就是粗大误差,它又叫做粗误差或寄生误差。
(2)地质大学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扩展阅读
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对测量仪表进行校正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结果中,引入校正值进行修正。消除产生误差的根源 即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尽量使测量仪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消除各种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
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如正负误差补偿法、替代法等。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考虑至外磁场对读数的影响,可以把电流表转动180度,进行两次测量。
在两次测量中,必然出现一次读数偏大,而另一次读数偏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正负误差抵消,可以有效地消除外磁场对测量的影响。
㈢ 怎么理解测量误差
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大小,人们将它称容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 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㈣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区别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1.误差的定义:
误差=测得值-真值;
因此,误差是一个值,数学上就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是具有正负号的一个数值
2.误差的表示方法:
①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约定真值)
在检定工作中,常用高一等级准确度的标准作为真值而获得绝对误差。
如:用一等活塞压力计校准二等活塞压力计,一等活塞压力计示值为100.5N/cm2,二等活塞压力计示值为100.2N/cm2,则二等活塞压力计的测量误差为-0.3N/cm2。
②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X100%
相对误差没有单位,但有正负。
如:用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校准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测得20.2℃,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测得20.3℃,则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相对误差为0.5%。
③ 引用误差: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或指定值)X100%
引用误差是一种简化和实用方便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
如测量范围上限为3000N的工作测力计,在校准示值2400N处的示值为2392.8N,则其引用误差为-0.3%。
3.误差的分类:
①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②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③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二、精度:
精度细分为:
准确度: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精密度: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后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精度是误差理论中的说法,与测量不确定度是不同的概念,在误差理论中,精度定量的特征可用目前的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而言)和极限误差(对测量仪器仪表)来表示。对测量而言,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都高,精度是精确度的简称。目前,不提倡精度的说法。
三、测量不确定度
定义: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地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地参数。
① 此参数可以是诸如标准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
② 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用测量列结果的统计分布估算,并用实验标准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则可用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的假定概率分布估算,也可用标准偏差表征。
③ 测量结果应理解为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而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均贡献给了分散性,包括那些由系统效应引起的(如,与修正值和参考测量标准有关的)分量。
由此可以看出,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精度在定义上是不同的。因此,其概念上的差异也造成评价方法上的不同。
四、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区别
1.定义上的区别:误差表示数轴上的一个点,不确定度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区间;
2.评价方法上的区别:误差按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评价,不确定度按A类B类评价;
3.概念上的区别: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是理想化的概念,不确定度只是使用估计值;
4.表示方法的区别:误差不能以±的形式出现,不确定度只能以±的形式出现;
5.合成方法的区别:误差以代数相加的方法合成,不确定度以方和根的方法合成;
6.测量结果的区别:误差可以直接修正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能修正测量结果;误差按其定义,只和真值有关,不确定度和影响测量的因素有关;
7.得到方法的区别:误差是通过测量得到的,不确定度是通过评定得到的;
8.操作方法的区别: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难于操作,不确定评定易于操作;
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是相互关联的,就是说,测量误差也包含不确定度,反之,评定得到的不确定度也还是有误差。
精度是按照误差的分类进行评价的,但在误差合成的方法上与测量不确定度是不同的,系统误差按照代数和合成,随机误差按方和根法合成,而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合成则有按标准差合成的,有按极限误差合成的。因此,其合成的方法并不统一。
㈤ 2、( )测量误差主要分为基本误差与附加误差
错
应该是:系统误差又可以分为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
㈥ 什么叫仪表的基本误差,测量误差和附加误差
基本误差: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仪表本身存在的误差就是基本误差,这专里的工作条件是指温度、湿属度、压力、电磁场强度、电源电压及频率等;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实际值之见的偏差即为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其中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和最大引用误差。
附加误差:当测量工作条件发生变化时,仪表本身的误差也会增加,这种因工作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即为附加误差。
㈦ 测量误差的分类是怎样的
测量值和实际值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它们之间的总有某种差别,这就叫做误差。误版差的分类权有: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装置误差与方法误差;基本误差与附加误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稳态误差与动态误差。绝对误差就是测量值与实际值相减得到的偏差;相对误差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与实际值之比的百分数;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仪表量程比值的百分数;最大引用误差是仪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在仪表量程范围各点示值求取的引用误差的最大值。装置误差是由于仪表元件的质量与装配工艺没有绝对符合要求,因而仪表本省不可以避免地存在着误差;方法误差是由于仪表不能十分完善或使用方法不恰当而导致的误差。基本误差是在规定的工作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电磁场强度、电源电压及频率等等)下,仪表本身的误差;附加误差是当仪表工作条件发生变化时,仪表本身的误差也会增加,这种偏离规定条件而另外生产的误差。系统误差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随机误差是一种偶然性的误差。稳态误差又叫做静态误差,是仪表进入到新的平衡状态后具有的误差;动态误差是仪表在被测信号变化时,由于仪表本身的惯性而不能准确跟踪信号变化,使示值生产滞后现象的误差。
㈧ 实验中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与实验情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 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 (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 的断面二次矩为 ,长 的支柱为 ,纵弹性系数分别为 、 ,因此测量力为P时,挠曲量 为 .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0.577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 (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0.5594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 (Bessel Points)
㈨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计算
希望能够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