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大学 » 鄂州地质局

鄂州地质局

发布时间: 2021-03-06 09:18:45

⑴ 黄冈和鄂州在近期曾经合并过吗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复: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制批准撤销鄂城市、黄冈县黄州镇、鄂城县,设立省辖鄂州市(地级),取"鄂城"和"黄州"各一字,合并:"鄂州"新地名。以原鄂城市、鄂城县及黄冈县的黄州镇为其行政区域。鄂州市委、市政府等机构设在鄂城,鄂州市人大、市政协设在黄州。

1984年底,设立两个县级城区:鄂州市黄州区和鄂州市鄂城区。

1987年2月2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41号)撤销鄂州市黄州区,将黄州区划归黄冈县,恢复黄冈县黄州镇。1987年5月1日之后正式移交,之后如湖北摩托车厂、地质队、邮电局、轮渡公司等许多单位陆续回归黄冈地直管理。鄂州市的名称却一直没有改回鄂城市,只不过是舍不得丢掉“州”字而已。

⑵ 湖北鄂州的地理概况

鄂州
鄂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在鄂州大地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湖北省辖的中等城市。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和国营长港农场。

【地理】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这里曾为三国吴王故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

【历史】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古称“建业”)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

【人文】

鄂州人文荟萃,英俊辈出。楚熊渠、吴孙权、晋陶侃等历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袭爵,或建都驻跸,都曾在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鄂王城、吴王城、点将台等遗迹故址,记载着他们在鄂州的文治武功。唐李白、宋苏轼、元丁鹤年等骚坛首领,或结庐隐居,或慕名游历,都曾在鄂州挥毫濡墨,舒喉放歌,《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诗词歌赋,饱含着他们对鄂州的殷殷深情。尤其是在近现代,鄂州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彭楚藩、吴兆麟为代表的鄂州热血男儿,在辛亥革命中首举义旗,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血洒江城;范鸿戢、刘伯垂等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积极向国人传播马列主义,参与创建了北京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此外,还有如影响晚清书坛百余年的一代宗师张裕钊,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女活动家张金保,被誉为“武林奇”的近代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拓荒者万籁平,全国战斗英雄赵怡忠等,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为鄂州的历史增添了异彩。

【气候】

鄂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五霜期长。严冬暑期时间短,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和冰冻等。

【春季】(3至5月中旬)气候特征:

升温快、雨日多、天气变化剧烈。

【夏季】(5至7月上旬)气候特征:

初夏:暴雨多、湿度大、雨量集中。

盛夏(7月中旬至8月)后:晴热少雨、高温高湿,日照强,蒸发大。

【秋季】(9至11月)气候特征:

秋高气爽,晴多少雨。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度的季节,北方冷空气迅速南夏,本地常受单一的冷 气团控制,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秋收秋播。

入秋后,气温下降比较快。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候特征:

寒冷少雨,气候干燥,以偏北风为主。寒潮过后天气回暖时,早晚有霜冻现象。

【气温】

本市年均气温17.0摄氏度,为鄂东地区最高值。

【地温】

本市地温的变化同气温一致,也系冬低夏高,最低月在元月,最高月在八月。月际变化与气温一 样。随着深度的增加年平均地温基本无变化。

【降水】

本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282.8毫米,年际变化大。

本市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西北部略多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于量者之间。

【风】

本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气候十分明显,秋、冬两季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春、夏两季主导 风向是偏东风。

【日照】

本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3.7小时,平均每天5.5小时。

本市年平均日照率为45%,为鄂东地区高值区。

【交通】

鄂州地理位置优越,在长江流域处于“得中”地位。东去上海,西上重庆,水路距离都在1100公里左右。万里长江依市而过,境内江岸线长达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达,常年可泊5000吨级轮船。106国道纵贯市区南北,武(昌)九(江)铁路、316国道和宜(昌)黄(石)一级公路三线并行,横穿鄂州东西。这种“江湖海直通、水铁公联运”的优势,使鄂州得以成为鄂东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宁(南京)汉(武汉)渝(重庆)光缆数控通讯工程的开通,又使鄂州成为鄂东南地区的通讯枢纽。鄂州基础设施完备,通讯、供电、供水条件完备。

【旅游】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东汉以前为鄂邑、鄂郡、鄂县。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始终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鄂州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是长江之滨的旅游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以西山、梁子湖、洋澜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观音阁为重点的古迹景观,以孙权、元结、苏轼等历史名人的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及以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景观,是国内有名的“古铜镜之乡”的发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为“三国旅游线”和“长江旅游带”上的重要城市,成为湖北楚文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

鄂州是长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鄂东“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建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鄂东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础设施】

通 讯:15万门程控电话与国际国内联网,图文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设施齐备,特快传递及一些高速优质的邮政服务一应俱全。

供 电:鄂州地处华中电网中部,电力供应充足,市区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2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已建成发电。

供 水:市区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40万吨。

其 它: 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市区内各类银行和证券机构齐全,拥有6座公园、游园,8个大中型购物商场,30多家宾馆,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

【开放】

鄂州投资环境优越。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批准鄂州为全省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鄂州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二十佳开发区之一,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民营开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已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建立了经济技术文化关系。

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鄂州市葛店镇。因此,鄂州实际上成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几年来,鄂州紧紧抓住“两区”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开放引进,先后同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子广泛的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塔市和日本三条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纷纷来鄂州投资,“三资”企业逐年增加,外向型经济比重也日趋增大。

【资源】

鄂州矿藏资源丰富,发展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看,计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矿藏,并发展了冶炼事业,史称“冶石为器,千炉齐设”。三国时期,鄂州的金属采炼、瓷器制造、铜镜加工和造船业就相当发达,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矿冶古城和手工业中心,又是“古铜镜之乡”。闻名于世的“铜绿山矿冶遗址”实际上就是鄂州先民的杰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乡置大冶县,将今黄石、大冶一带都划了出去,矿产资源亦随之划去不少,但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从鄂州的资源优势出发,对鄂州进行了重点投资开发建设,相继兴办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公司的重要矿山-程潮铁矿,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钢铁基地鄂城钢铁厂,国内有名的立窑水泥厂-鄂城水泥厂。今日鄂州已是鄂东“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廓”中的重要一环。

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后,在巩固提高冶金、建材、机械等基础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等新兴产业,从而逐渐成为产业结构比较协调、产品布局比较合理的新兴工业城市。已动工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建设起来后,鄂州又将为鄂东南的重要能源基地。

以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服装和纺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机床、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锶盐、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食品、造纸和日用消费用品为主体的轻工业,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药品、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装备的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农业】

鄂州农业向称发达,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区组成,尤以湖泊众多而著称,号作“百湖之市”。市域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连成网络,共有水域面积近50万亩,可养殖面积30多万亩,适于养鱼、育蚌、植莲,是驰名海内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镇稠密,计有大小集镇78个,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的乡镇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以市带镇,以镇带村,城乡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

“四荒”开发,粮、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新设备。

市树:樟树

市花:梅花

⑶ 鄂州是哪个省的城市

鄂州
鄂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在鄂州大地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湖北省辖的中等城市。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和国营长港农场。

【地理】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这里曾为三国吴王故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

【历史】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古称“建业”)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

【人文】

鄂州人文荟萃,英俊辈出。楚熊渠、吴孙权、晋陶侃等历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袭爵,或建都驻跸,都曾在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鄂王城、吴王城、点将台等遗迹故址,记载着他们在鄂州的文治武功。唐李白、宋苏轼、元丁鹤年等骚坛首领,或结庐隐居,或慕名游历,都曾在鄂州挥毫濡墨,舒喉放歌,《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诗词歌赋,饱含着他们对鄂州的殷殷深情。尤其是在近现代,鄂州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彭楚藩、吴兆麟为代表的鄂州热血男儿,在辛亥革命中首举义旗,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血洒江城;范鸿戢、刘伯垂等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积极向国人传播马列主义,参与创建了北京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此外,还有如影响晚清书坛百余年的一代宗师张裕钊,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女活动家张金保,被誉为“武林奇”的近代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拓荒者万籁平,全国战斗英雄赵怡忠等,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为鄂州的历史增添了异彩。

【气候】

鄂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五霜期长。严冬暑期时间短,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和冰冻等。

【春季】(3至5月中旬)气候特征:

升温快、雨日多、天气变化剧烈。

【夏季】(5至7月上旬)气候特征:

初夏:暴雨多、湿度大、雨量集中。

盛夏(7月中旬至8月)后:晴热少雨、高温高湿,日照强,蒸发大。

【秋季】(9至11月)气候特征:

秋高气爽,晴多少雨。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度的季节,北方冷空气迅速南夏,本地常受单一的冷 气团控制,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秋收秋播。

入秋后,气温下降比较快。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候特征:

寒冷少雨,气候干燥,以偏北风为主。寒潮过后天气回暖时,早晚有霜冻现象。

【气温】

本市年均气温17.0摄氏度,为鄂东地区最高值。

【地温】

本市地温的变化同气温一致,也系冬低夏高,最低月在元月,最高月在八月。月际变化与气温一 样。随着深度的增加年平均地温基本无变化。

【降水】

本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282.8毫米,年际变化大。

本市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西北部略多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于量者之间。

【风】

本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气候十分明显,秋、冬两季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春、夏两季主导 风向是偏东风。

【日照】

本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3.7小时,平均每天5.5小时。

本市年平均日照率为45%,为鄂东地区高值区。

【交通】

鄂州地理位置优越,在长江流域处于“得中”地位。东去上海,西上重庆,水路距离都在1100公里左右。万里长江依市而过,境内江岸线长达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达,常年可泊5000吨级轮船。106国道纵贯市区南北,武(昌)九(江)铁路、316国道和宜(昌)黄(石)一级公路三线并行,横穿鄂州东西。这种“江湖海直通、水铁公联运”的优势,使鄂州得以成为鄂东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宁(南京)汉(武汉)渝(重庆)光缆数控通讯工程的开通,又使鄂州成为鄂东南地区的通讯枢纽。鄂州基础设施完备,通讯、供电、供水条件完备。

【旅游】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东汉以前为鄂邑、鄂郡、鄂县。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始终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鄂州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是长江之滨的旅游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以西山、梁子湖、洋澜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观音阁为重点的古迹景观,以孙权、元结、苏轼等历史名人的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及以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景观,是国内有名的“古铜镜之乡”的发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为“三国旅游线”和“长江旅游带”上的重要城市,成为湖北楚文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

鄂州是长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鄂东“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建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鄂东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础设施】

通 讯:15万门程控电话与国际国内联网,图文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设施齐备,特快传递及一些高速优质的邮政服务一应俱全。

供 电:鄂州地处华中电网中部,电力供应充足,市区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2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已建成发电。

供 水:市区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40万吨。

其 它: 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市区内各类银行和证券机构齐全,拥有6座公园、游园,8个大中型购物商场,30多家宾馆,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

【开放】

鄂州投资环境优越。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批准鄂州为全省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鄂州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二十佳开发区之一,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民营开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已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建立了经济技术文化关系。

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鄂州市葛店镇。因此,鄂州实际上成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几年来,鄂州紧紧抓住“两区”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开放引进,先后同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子广泛的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塔市和日本三条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纷纷来鄂州投资,“三资”企业逐年增加,外向型经济比重也日趋增大。

【资源】

鄂州矿藏资源丰富,发展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看,计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矿藏,并发展了冶炼事业,史称“冶石为器,千炉齐设”。三国时期,鄂州的金属采炼、瓷器制造、铜镜加工和造船业就相当发达,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矿冶古城和手工业中心,又是“古铜镜之乡”。闻名于世的“铜绿山矿冶遗址”实际上就是鄂州先民的杰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乡置大冶县,将今黄石、大冶一带都划了出去,矿产资源亦随之划去不少,但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从鄂州的资源优势出发,对鄂州进行了重点投资开发建设,相继兴办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公司的重要矿山-程潮铁矿,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钢铁基地鄂城钢铁厂,国内有名的立窑水泥厂-鄂城水泥厂。今日鄂州已是鄂东“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廓”中的重要一环。

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后,在巩固提高冶金、建材、机械等基础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等新兴产业,从而逐渐成为产业结构比较协调、产品布局比较合理的新兴工业城市。已动工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建设起来后,鄂州又将为鄂东南的重要能源基地。

以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服装和纺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机床、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锶盐、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食品、造纸和日用消费用品为主体的轻工业,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药品、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装备的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农业】

鄂州农业向称发达,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区组成,尤以湖泊众多而著称,号作“百湖之市”。市域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连成网络,共有水域面积近50万亩,可养殖面积30多万亩,适于养鱼、育蚌、植莲,是驰名海内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镇稠密,计有大小集镇78个,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的乡镇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以市带镇,以镇带村,城乡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

“四荒”开发,粮、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新设备。

市树:樟树

市花:梅花
参考资料:http://bk..com/view/47557.htm

⑷ 广东湛江 VS 湖北鄂州

生在鄂州长在鄂州,觉得鄂州不怎么样,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武钢的几个企专业——鄂属钢、球团矿厂、程潮铁矿啊什么的,都是重工业,地方小,一共100多万人,城区只有30万人左右(包括鄂钢5万多人),因为人少购买力比较低,所以商业很差,空气质量不好,但也没办法,鄂钢如果停产,鄂州经济要死一半,人的素质也不高,有些土气和彪悍。
我不知道湛江怎么样,不过估计比鄂州好吧,毕竟也是个广东的大市,前途、收入等方面应该比鄂州强。

⑸ 随州pk鄂州

鄂州简介
-------------------------------------------------------------------------------
鄂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在鄂州大地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湖北省辖的中等城市。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和国营长港农场。

【地理】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这里曾为三国吴王故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

【历史】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古称“建业”)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

【人文】
鄂州人文荟萃,英俊辈出。楚熊渠、吴孙权、晋陶侃等历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袭爵,或建都驻跸,都曾在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鄂王城、吴王城、点将台等遗迹故址,记载着他们在鄂州的文治武功。唐李白、宋苏轼、元丁鹤年等骚坛首领,或结庐隐居,或慕名游历,都曾在鄂州挥毫濡墨,舒喉放歌,《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诗词歌赋,饱含着他们对鄂州的殷殷深情。尤其是在近现代,鄂州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彭楚藩、吴兆麟为代表的鄂州热血男儿,在辛亥革命中首举义旗,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血洒江城;范鸿戢、刘伯垂等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积极向国人传播马列主义,参与创建了北京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此外,还有如影响晚清书坛百余年的一代宗师张裕钊,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女活动家张金保,被誉为“武林奇”的近代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拓荒者万籁平,全国战斗英雄赵怡忠等,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为鄂州的历史增添了异彩。

【交通】
鄂州地理位置优越,在长江流域处于“得中”地位。东去上海,西上重庆,水路距离都在1100公里左右。万里长江依市而过,境内江岸线长达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达,常年可泊5000吨级轮船。106国道纵贯市区南北,武(昌)九(江)铁路、316国道和宜(昌)黄(石)一级公路三线并行,横穿鄂州东西。这种“江湖海直通、水铁公联运”的优势,使鄂州得以成为鄂东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宁(南京)汉(武汉)渝(重庆)光缆数控通讯工程的开通,又使鄂州成为鄂东南地区的通讯枢纽。鄂州基础设施完备,通讯、供电、供水条件完备。

【旅游】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东汉以前为鄂邑、鄂郡、鄂县。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始终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鄂州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是长江之滨的旅游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以西山、梁子湖、洋澜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观音阁为重点的古迹景观,以孙权、元结、苏轼等历史名人的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及以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景观,是国内有名的“古铜镜之乡”的发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为“三国旅游线”和“长江旅游带”上的重要城市,成为湖北楚文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
鄂州是长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鄂东“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建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鄂东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础设施】
通 讯:15万门程控电话与国际国内联网,图文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设施齐备,特快传递及一些高速优质的邮政服务一应俱全。
供 电:鄂州地处华中电网中部,电力供应充足,市区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2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已建成发电。
供 水:市区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40万吨。
其 它: 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市区内各类银行和证券机构齐全,拥有6座公园、游园,8个大中型购物商场,30多家宾馆,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

【开放】
鄂州投资环境优越。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批准鄂州为全省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鄂州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二十佳开发区之一,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民营开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已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建立了经济技术文化关系。
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鄂州市葛店镇。因此,鄂州实际上成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几年来,鄂州紧紧抓住“两区”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开放引进,先后同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子广泛的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塔市和日本三条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纷纷来鄂州投资,“三资”企业逐年增加,外向型经济比重也日趋增大。

【资源】
鄂州矿藏资源丰富,发展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看,计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矿藏,并发展了冶炼事业,史称“冶石为器,千炉齐设”。三国时期,鄂州的金属采炼、瓷器制造、铜镜加工和造船业就相当发达,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矿冶古城和手工业中心,又是“古铜镜之乡”。闻名于世的“铜绿山矿冶遗址”实际上就是鄂州先民的杰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乡置大冶县,将今黄石、大冶一带都划了出去,矿产资源亦随之划去不少,但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从鄂州的资源优势出发,对鄂州进行了重点投资开发建设,相继兴办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公司的重要矿山-程潮铁矿,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钢铁基地鄂城钢铁厂,国内有名的立窑水泥厂-鄂城水泥厂。今日鄂州已是鄂东“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廓”中的重要一环。 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后,在巩固提高冶金、建材、机械等基础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等新兴产业,从而逐渐成为产业结构比较协调、产品布局比较合理的新兴工业城市。已动工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建设起来后,鄂州又将为鄂东南的重要能源基地。
以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服装和纺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机床、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锶盐、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食品、造纸和日用消费用品为主体的轻工业,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药品、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装备的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农业】
鄂州农业向称发达,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区组成,尤以湖泊众多而著称,号作“百湖之市”。市域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连成网络,共有水域面积近50万亩,可养殖面积30多万亩,适于养鱼、育蚌、植莲,是驰名海内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镇稠密,计有大小集镇78个,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的乡镇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以市带镇,以镇带村,城乡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
“四荒”开发,粮、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新设备。

随州市简介

是湖北省直管市,国家对外开放城市。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以“古、奇、美、新”而著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神农故里。据史籍记载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诞生在随州烈山(厉水镇),近年来随州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奇-----编钟故国。随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草期大型成套系列编钟(打击乐器),精美绝伦,价值连城,被海内外誉为世界奇迹。
美----旅游胜地。被称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荆楚名胜大洪山,风光秀丽,景观奇特,为中原一绝,是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
新----新型城市。随州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特产众多。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功能齐全,经济增长迅速,是闻名全国的改装汽车城。
随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照国际通用评价标准,市境内有 A级景点4处, B级16处,C级33处,是鄂西北“神农旅游线”,“武当朝圣旅游线”,“长江三峡旅游线”上的一个旅游热点城市。
随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他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十堰,南连荆州、宣昌, 北达河南信阳,路程均在200公里范围内。汉丹铁路、316、312国道横穿境内,国家“九 五”重点建设顶目宁西铁路将在随州与汉丹铁路并轨。且通讯设施先进,投资环境优越,是华中不可多得的理想投资场所。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随州交通便利,京广铁路、汉渝铁路、西宁铁路和1117、引2、引6国道以及”汉十”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随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一般高度海拔200-800米。境内最高点为北部太白顶,海拔1140米;最低点为东南平林镇忄免水出境河床,海拔37米;中部平原平均海拔100米左右,城区海拔68米。全市河流476条,大都是常流河,主要有涢水、应山河等。

⑹ 鄂州市凤凰大桥的施工单位是

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处理大型结果:

2007年8月13日16时约45分钟,湖南凤凰县沱江堤下建设桥梁垮塌事故发生尤为显着,导致64人亡,4人受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9747000元。

(一)基本

堤沱江大桥工程是湖南省凤凰县至贵州铜仁大兴机场凤大公路建设项目是一个重要的控制项目。大桥全长328.45米,甲板宽度13M,设3%纵坡,桥的跨径四个孔65米的空腹血糖和其他截面悬链线无铰拱桥。桥墩高33M,是一座石拱桥。 2003年6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凤凰大型高速公路项目的初步设计,并在同年12月批准了凤大公路项目报告。沱江堤桥2004年3月12日开工,计划工期16个月。事故发生时,桥拱腹部,侧壁和拱砌筑填料已基本完成,拆除工作已接近尾声,计划于2007年8月底完成大桥建设所有工程,9月20日通车湘西自治州成立50周年的礼物。

施工单位:湘西凤凰大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凤凰大公司”),根据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国有企业。设计和地质勘查单位,公有制华岗研究所,隶属长沙理工大学。医院拥有公路行业类“工程设计证书”,等级为“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类和“工程勘察证书”。

施工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桥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给药28分钟(分)公司,股份制企业(单位)。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超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桥梁工程专业承包,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2006年7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路桥经营管理系统,两个机构负责道路七家公司沱江堤桥具体施工任务。

监理单位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有限责任公司由45名自然人股东。公路工程监理资质等级。

(二)事故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作为主拱桥梁砌体材料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合理,主拱圈砌筑质量差,降低了砖石结构的完整性和强度拱,随着拱上增加的负载,从而在第一洞主拱桥台一侧约3至4m宽范围内,一个数字0附近足弓破坏的拱门下,即第二腹节的实力限制倒塌砖石拱效应影响,整个大桥迅速坍塌。

2。事故主要

首先,建设单位丰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大公路堤路七家公司沱江大桥项目经理,擅自改变它们的主人拱施工方案,现场管理混乱,违法乱料石,主拱圈施工不符合规格,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开始回落框架施工作业。二,建设单位湘西凤凰大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凤大公司”),项目管理混乱,对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不认真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未经同意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不改变原来的主人拱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盲目倒排工期,完成工作,未经授权的命令,甚至不需要监督桥梁检测。三,工程监理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未能防止未经授权的更改他们的业主拱施工单位施工方案,发现的主拱圈施工质量不好的质量监督和整改的问题,但完成的主要力量砖石拱信息没有被测量的情况下,签字验收。四,设计和地勘单位华岗研究所,的非法勘探项目将被转包给个人,不够深入的地质调查和设计,现场服务和设计交底不到位。第五,湖南,湘西交通桥梁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控制严重失职。六,湖南湘西,凤凰两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建设项目审批,招投标,质量和生产安全监管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州政府要求盲目赶工期,“国展”50周年献礼。

3。经调查后发现,这是一个责任事故。

(三)

24人通过司法程序处理事故的负责人。其中:

1。谢肇,冯凯拓大公路堤一个拱桥的施工队伍承包商,承包商瓦砾饲料。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涉嫌犯罪。

2。何杰,路和路桥公司道路七公司项目经理,材料采购部门。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涉嫌犯罪。

3。王公路路桥公司,七公司项目经理,工程部门。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涉嫌犯罪。

4。虾油佳,七路路桥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和安全部门。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涉嫌犯罪。

5。国强,路桥公司道路七公司经理。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涉嫌犯罪。

6。陈昕,湘西自治州公路局工务科副总裁兼工程部长凤大公司。涉嫌玩忽职守罪。

7。吴志华,凤大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涉嫌滥用权力,贿赂。

8。游兴富,湘西自治州公路局总工程师锋,大公司的总经理。涉嫌玩忽职守罪,受贿罪。

9。胡东升,湘西自治州公路局局长,党组书记和凤凰大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湘西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主席。涉嫌玩忽职守罪,受贿罪。

10。我阳,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派驻凤大公路现场监理部及行政工地监督。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涉嫌犯罪。

11。李光有限公司,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派驻凤大公路现场监理部。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涉嫌犯罪。

12。江建良,湖南局地质矿产工程勘察院405第四湘西团队项目经理部经理。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涉嫌犯罪。

13。张士诚,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湘西自治州。涉嫌玩忽职守罪。

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33人。

1。刘玉兰,湖南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总工程师人员。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徐啸明,湖南路路桥公司安全生产部副部长。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吴鲁,湖南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总工程师。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行政撤职处分。

4。刘晓东主任,湖南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5。陈志兵,湖南路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行政撤职,党内职务的免职处罚。

6。李海亮,湖南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曾任长沙交通学院交通设计研究所(现湖南华罡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主任。这起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党内警告处分。

7。武和平,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所,曾任长沙交通学院交通设计研究所(现湖南华罡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这起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党内警告处分。

8。续煞尾金衢监理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这起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9。唐家璇说,金衢监理公司总工程师。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0。刘胡一虎,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这起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11。龙文辉,部运输局局长,党组副书记湘西自治州。这起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2。张金莲,湘西自治州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免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3。刘忠,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免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4。湖南建华,公路工程师。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免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5。里德旗,湖南公共道路局局长,党组书记。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免职,清除党内职务处罚。

16。陈新发,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记过处分。

17。李安,1993年至2006年3月,湖南省交通厅党组书记,湖南省监督现任委员。这起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党内警告处分。

18。秦湘赛,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这起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党内警告处分。

19。杜崇烟,湘西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这起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由于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已在湖南省纪委调查委员会,一并处理。

(四)单位有关人员的处罚和待遇

路桥公司,凤大公司500万元的处罚;路桥公司的道路上七家公司由“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解散。

路和路桥公司董事长陈志兵,总经理刘晓东,副理事长联合凤凰大党主席胡东升,总经理的旅游幸福年收入由2006年的80%处罚。

七路桥公司经理,项目经理和安全虾油佳,国强路七公司经理,安全路桥公司许晓鸣,副部长,部长道桥梁建设总公司项目管理负责人海青,总工程师吴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炜,副副总裁沙伟,高伏良,总工程师汤姆提到,常驻监察人继续李光高学历和工作证书。

涉及刑事责任虾油佳,国强,吴志华,旅游幸福,胡东升,五人以及行政责任解雇吴鲁,刘晓东,陈志兵的情况下,唐说,4人刑罚执行或处罚的日期,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湖南省在中央纪委,财政部,监察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继续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这个问题。

责成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⑺ 湖北工业大学的杰出校友

一、党政管理周霁湖北省十堰市市委书记王有国北京市大兴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夏亚灵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洪兰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区长管锦东原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管局副局长周本奇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财政局局长李建新湖北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世友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管局副局长吴威先湖北省省委第二巡视组组长邓绪海湖北省武汉市住房保障和管理局总工程师李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人事劳动司综合处处长艾一梅华中科技大学纪委副书记王巧星湖北省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成学武警驻深圳海关监管部队参谋长乔亮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总指挥郭晓丹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区委组织部部长梁远刚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成福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副处长李昱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营职干事孙羿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办公室主任童江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处长鲁宇清湖北省发改委工业处副处长陈忠湖北发展改革委员会体改处处长阮斌湖北省住房和农村建设厅办公室主任罗栋梁湖北省委组织部党建办学会工作处处长邓彪湖北省信访局办公室主任项克强湖北省扶贫办副主任、党组成员邹国栋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叶勇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政协副主席徐丽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区委组织部部长郭细么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商务和旅游局局长周健强湖北省汉川市气象局原局长李爱萍湖北省汉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田水欣湖北省汉川市政协主席陈祥新 广东省汕尾市副市长胡征国中共汉川市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董青平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万炎知湖北省兴山县国家税务局总经济师、会计师张勇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东湖北省孝感市民宗局局长谢思芳湖北省孝感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叶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龚恒湖北省应城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罗光勤湖北省汉江消防支队副队长吴少海湖北省仙桃市建委评训中心主任涂明扬国家专用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宏智湖北省荆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任小铁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雷景新四川大学教授、博导、政协成都市委常委严若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副处长魏邦仁安徽省合肥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副站长/总工程师谭铭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团委副书记罗艳丽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区委组织部处长马思远卫生部副处长易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处副师级参谋冯春国家经贸委商务部信息化司综合处处长吏林山中铁大桥一局董事长朱志勇湖北省鄂州市外事侨务局局长王永久湖北省黄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赖东平湖北省荆门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李波湖北省荆门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董为民湖北省十堰市市委副书记胡仲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尚忠湖北省随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副局长谢晋湖北省质监局计量处处长(参考资料来源 :截至2012年9月)二、专业技术纪道斌神舟飞船记录仪主力研制人丁峰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太湖学者张晓星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汤亚杰楚天学者、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黄干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放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中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禄寿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张勇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广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谢紫俞证券时报社美术编辑方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德汉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国杰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杨雪强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洪惠群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景观设计系主任杨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车云鹤湖北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广告运营中心记者、主持人王瞻宁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程智力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郭晓东江汉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谢银波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嵌入式与多核技术实验室”主任雷晓东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先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向东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力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桂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明勇七一二研究所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鄂德军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姜滨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戴碧君中国北车变流技术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熊乃学美国科罗拉多理工大学正教授、博士生导师明航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一兵湖北省荆州市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丽萍江汉油田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参考资料来源 :截至2012年9月)三、企业经营邵亚良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忠敏上海东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长青上海赛沃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文军深圳中港深通讯技术公司总经理陈友存深圳立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毛辉深圳万嘉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莉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哲义武汉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翼鸿武汉天然气有限公司人事总经理梁晶武汉城市集团开发公司总经理张美华同济堂集团董事长兼CEO谭卫东稻花香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童国强劲牌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天兵中国智能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高中港二航局五公司常务书记杨林俊中建三局一公司合肥公司经理魏德胜中建三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张津中建三局广州分公司经理陈明月中建三局二公司华东分公司党委书记伍振中铁十八局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苍柏中铁十六局四处总会计师刘代超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项目总工明锐祥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经理王康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分公司经济运行处副处长(参考资料来源 :截至2012年9月)

⑻ 鄂州是怎样一个城市

鄂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在鄂州大地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湖北省辖的中等城市。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和国营长港农场。

【地理】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这里曾为三国吴王故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

【历史】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古称“建业”)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

【人文】
鄂州人文荟萃,英俊辈出。楚熊渠、吴孙权、晋陶侃等历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袭爵,或建都驻跸,都曾在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鄂王城、吴王城、点将台等遗迹故址,记载着他们在鄂州的文治武功。唐李白、宋苏轼、元丁鹤年等骚坛首领,或结庐隐居,或慕名游历,都曾在鄂州挥毫濡墨,舒喉放歌,《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诗词歌赋,饱含着他们对鄂州的殷殷深情。尤其是在近现代,鄂州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彭楚藩、吴兆麟为代表的鄂州热血男儿,在辛亥革命中首举义旗,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血洒江城;范鸿戢、刘伯垂等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积极向国人传播马列主义,参与创建了北京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此外,还有如影响晚清书坛百余年的一代宗师张裕钊,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女活动家张金保,被誉为“武林奇”的近代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拓荒者万籁平,全国战斗英雄赵怡忠等,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为鄂州的历史增添了异彩。

【交通】
鄂州地理位置优越,在长江流域处于“得中”地位。东去上海,西上重庆,水路距离都在1100公里左右。万里长江依市而过,境内江岸线长达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达,常年可泊5000吨级轮船。106国道纵贯市区南北,武(昌)九(江)铁路、316国道和宜(昌)黄(石)一级公路三线并行,横穿鄂州东西。这种“江湖海直通、水铁公联运”的优势,使鄂州得以成为鄂东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宁(南京)汉(武汉)渝(重庆)光缆数控通讯工程的开通,又使鄂州成为鄂东南地区的通讯枢纽。鄂州基础设施完备,通讯、供电、供水条件完备。

【旅游】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东汉以前为鄂邑、鄂郡、鄂县。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始终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鄂州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城市,是长江之滨的旅游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以西山、梁子湖、洋澜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观音阁为重点的古迹景观,以孙权、元结、苏轼等历史名人的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及以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景观,是国内有名的“古铜镜之乡”的发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为“三国旅游线”和“长江旅游带”上的重要城市,成为湖北楚文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
鄂州是长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鄂东“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建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鄂东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础设施】
通 讯:15万门程控电话与国际国内联网,图文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设施齐备,特快传递及一些高速优质的邮政服务一应俱全。
供 电:鄂州地处华中电网中部,电力供应充足,市区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2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已建成发电。
供 水:市区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40万吨。
其 它: 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市区内各类银行和证券机构齐全,拥有6座公园、游园,8个大中型购物商场,30多家宾馆,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

【开放】
鄂州投资环境优越。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批准鄂州为全省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鄂州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二十佳开发区之一,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民营开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已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建立了经济技术文化关系。
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鄂州市葛店镇。因此,鄂州实际上成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几年来,鄂州紧紧抓住“两区”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开放引进,先后同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子广泛的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塔市和日本三条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纷纷来鄂州投资,“三资”企业逐年增加,外向型经济比重也日趋增大。

【资源】
鄂州矿藏资源丰富,发展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看,计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矿藏,并发展了冶炼事业,史称“冶石为器,千炉齐设”。三国时期,鄂州的金属采炼、瓷器制造、铜镜加工和造船业就相当发达,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矿冶古城和手工业中心,又是“古铜镜之乡”。闻名于世的“铜绿山矿冶遗址”实际上就是鄂州先民的杰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乡置大冶县,将今黄石、大冶一带都划了出去,矿产资源亦随之划去不少,但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从鄂州的资源优势出发,对鄂州进行了重点投资开发建设,相继兴办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公司的重要矿山-程潮铁矿,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钢铁基地鄂城钢铁厂,国内有名的立窑水泥厂-鄂城水泥厂。今日鄂州已是鄂东“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廓”中的重要一环。 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后,在巩固提高冶金、建材、机械等基础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等新兴产业,从而逐渐成为产业结构比较协调、产品布局比较合理的新兴工业城市。已动工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建设起来后,鄂州又将为鄂东南的重要能源基地。
以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服装和纺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机床、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锶盐、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食品、造纸和日用消费用品为主体的轻工业,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药品、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装备的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农业】
鄂州农业向称发达,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区组成,尤以湖泊众多而著称,号作“百湖之市”。市域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连成网络,共有水域面积近50万亩,可养殖面积30多万亩,适于养鱼、育蚌、植莲,是驰名海内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镇稠密,计有大小集镇78个,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的乡镇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以市带镇,以镇带村,城乡并进,共同繁荣”的局面。
“四荒”开发,粮、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新设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